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四章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
2、沟通行动与有效性要求 在对韦伯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将行
动分为工具行动与沟通行动两类,如果说,工具 行动是一种非互动的、孤立的、独白式的、单方 面非社会性行动,那么,沟通行动则是对话式的、 互动的、双向的社会性行动。 沟通行动是两个以上的行动者,以语言为中 介,以相互沟通和理解,达成协调一致与共同合 作为目的的行动。最主要的沟通行动就是言语行 为,特别是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有效辩论。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哥廷根大学
哥廷根大学始建于1734年,是一所“没有校 门和围墙的大学”。世界法学重镇,更让哥廷根 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学,尤其 是数学。被称为“最重要的数学家”的高斯就于 18世纪任教于此并开创了哥廷根学派。此后,黎 曼、希尔伯特吸引大批数学家前往哥廷根,使哥 廷根数学学派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初,哥廷根 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和麦加圣地。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
当然,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对对方话语 的有效性质疑的情况(参见上例第二种情况及教 材P358)。一旦有质疑,双方有两种选择:
要么中断沟通,进行策略式行动,即单方 面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顾对方(这是工 具理性);
要么进行理性讨论,双方都要以更佳的论据 来说明自己是符合有效性要求的,以说服对方 (这是沟通理性)。
第九讲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 3、不同行动概念的比较 、 • 社会理论中三种行动概念: • 目的(策略)性行动:韦伯—既定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 的联系—间接沟通 • 规范性行动:符号互动论—两个世界(客观世界与社会 世界)—共识行动 • 戏剧行动:戈夫曼—自我展现(客观世界、社会世界、 主观世界)—自我表现 •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 • 两个以上行动者通过语言交流寻求相互理解、共同合作、 协调相互关系的行动。 • 除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外,还有语言世界, 具有反思性,间接性: • 对客观世界的陈述是真实的 • 沟通行动建立的人际关系是正确的; • 言辞表达与说话者的意图是一致的 • 言语的非工具性
第二节 沟通行动与沟通合理性
• 1、沟通行动:概念与规定 、沟通行动: • 沟通行动的理论出发点始于韦伯的理性化概念(见表14-1) • 韦伯行动类型划分之局限:忽视了人类行动的互动或者相互 协调,忽视了具有言语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是一种孤立行动主体的行动 • 社会行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 哈贝马斯的行动类型学:社会行动可分为策略行动和沟行动 (见表14-2) • 沟通行动的概念规定:为了协调相互的行动而进行的行动, 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沟通而达致;简言之,个体行动是人民 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是使用语言的形 式,即言语行动
• 社会世界的理性化表现为:文化、社会 和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限变得越来越 清晰,可从三个方面看待生活世界理性 化: • 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 • 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 符号再生产的反思性的增加:
• 2、体制及其理性化 、 •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依赖于人际沟通的理性讨论 而不是外部强制 • 西方社会的理性化在生活世界与体制两个层面 展开 • 体制具有两个层面含义: • 其一,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制度或者组织 • 其二,一种重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方法 • 体制理性化的四个阶段: • 平等部落社会:亲族 • 阶层部落社会:物物交换、分工、神秘世界观 • 政治分层社会:权力、国家、司法制裁 • 经济结构社会:金钱主宰社会 • 人类用理性代替了权威或传统文化制约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通用课件
从系统理性化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系统的发 展依赖生活世界给它提供符号意义,但随着系统 的发展,却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悖论:一方面是个 人的理性认知和自主性增强,另一方面是系统的 不断扩张最后导致生活世界受制于系统。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所谓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 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 给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
生活世界在价值层面上规范人的行动,而系 统则是在功能层次上调节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和取向。
系统理性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平等式部落 社会、等级制部落社会、政治阶级分层社会和 经济阶级结构社会。
➢在前两个阶段,生活世界与系统 还没有分开,系统的发展以生活世 界里的符号意义为基础。
➢在第三个阶段里,权力机制与亲族结构逐渐分 离,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度,即国家。
➢社会世界是指由一定价值规范构成的社会成员 之间关系的整体;规范表达了社会集团成员共 同认可的行动规则。
戏剧行动
➢戈夫曼提出。
➢戏剧行动是指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 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它的 核心是自我呈现。
➢戏剧行动除了要与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相联系 外,更主要的还是同行动者的主观世界发生关 系。
沟通行动
➢沟通行动是指至少有两个行动者通过语言的交 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间关 系的互动行动。行动者共同寻求他们对情境和 行动计划的理解,以便达到意见一致,并在此 基础上协调彼此的行动,实现共同的目的。
➢沟通行动的目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协调、达成 共识,而这种理解和协调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行动者通过语言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及主观 世界发生联系(间接联系)。
基本观点: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技 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奴役的加强,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虽然富裕但却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推动了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将哲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促进了哲学与社会 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强调文化在构建社会认同 和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成 为趋势。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鼓 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互动与合 作,共同创造多元文化的繁荣。
面对跨文化冲突时,哈贝马斯的沟通 行动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通过 促进双方之间的理性对话和协商,寻 找共同点,有助于化解冲突,实现和 谐共处。
THANKS
感谢观看
反思现实社会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可以作 为反思现实社会沟通问题的理论 工具,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 程。
06
CATALOGUE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01
促进有效沟通
02
培养批判性思维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强调在教育 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基于 理解的沟通,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 度。
02
早年在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获得博士学位。
03
曾担任德国马普研究所研究员和法兰克福大学教授 。
学术背景与贡献
01
理论涉及社会学、政治哲学、语言哲学等领域。
哈贝马斯提出了沟通行动理论,强调语言和沟通在人类社会中
03
的核心作用。
02
CATALOGUE
忽视结构因素
该理论过于强调沟通行动的主体间性,忽视了社 会结构和制度对沟通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哲学的社会观点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哲学的社会观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近现代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提出了沟通行动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社会观点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的社会观点之间的关系。
一、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认为,沟通是个体与社会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基本方式,而沟通行动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自主性和社会的规范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了通过理性与真理的表达来实现有效沟通的观点。
在沟通行动理论中,哈贝马斯区分了三种类型的沟通行动,分别是:仅仅基于技术性目标的工具性行动、基于交往目标的价值性行动和基于真理目标的理性行动。
在这三种行动中,理性行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是建立在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的。
哈贝马斯认为,理性行动需要符合某种基本前提,包括自由和平等的参与,解放个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体之间的沟通才能真正实现理解和共识的目标。
二、近现代哲学的社会观点在近现代的哲学思潮中,社会观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众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观点,试图解释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构成的。
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而韦伯则强调社会行动中的目的性和意义性,认为个体的行动是基于他们的意义构建的。
此外,社会建构主义提出了社会是一种被共同建构的现实的观点,强调个体通过语言和符号互动来产生意义和创造现实。
符号互动主义则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立和维系的。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社会观点的关系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与近现代哲学中的社会观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首先,哈贝马斯的理论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与社会建构主义和符号互动主义中的观点相契合。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哈贝马斯(EdwinH.Hablitz)提出的。
他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一系列交互行为构成的,这些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形式。
因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坚持将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
哈贝马斯的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三种基本的行为形式构成的,即表达、反应和交流。
表达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等,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感受到的情感、思想、愿望等作出反应,交流是指个体之间通过交流传达信息。
哈贝马斯认为,这三种行为形式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此外,哈贝马斯还认为,人际交往不仅仅是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对行为的评价、判断和行动的规划等活动。
哈贝马斯认为,这些活动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在讨论人际交往时考虑到它们。
最后,哈贝马斯的理论指出,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其他行为活动,如评价、判断和行动规划。
哈贝马斯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就必须把这些行为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承认韦伯对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的睿见, 但他并不像韦伯、法兰克福学派那样以一种悲观的 眼光来看待理性化对人类的限制。
韦伯认为科技理性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但哈贝 马斯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哈贝马斯认为韦伯把理性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容、 逻辑与动力这两种范畴混淆了,前者是理性的所有 特质,后者指西方现实发展的一些偶因。
3.早期批判理论家如卢卡奇等人,他们不断地把注 意力集中在个体的主观意识状态,因此他们缺少马 克思那样的洞察力,即认为在维持个体间社会联系 的众多过程建构了社会,并由此使之得以解放。社 会理论如何才能避免早期批判理论家的这些缺陷?
4.社会理论如何才能将某种理论概念化并发展 之?即协调物质产品以及政治组织的力量和反 应性的、有意识的个体间的主体间性力量之间 的关系,并避免韦伯关于政治力量合理化的悲 观主义,马克思关于阶级觉悟与革命不可避免 的乐观主义以及黑格尔辩证法主观主义的泥潭?
行的行动,这种协调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相互沟通而达
到的;也可以说,沟通行动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 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是使用语言的行动,即言语行动。
沟通有效性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可领回性要求: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 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真实性要求: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
真诚性要求:真诚表达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 话语;
社会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 现象和新变革。
“公共领域”于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由于社 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工具理性越来越严重,科学技 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理 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压过了一切,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要化解这种危机最 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 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第四讲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 工业化、资本主义、科层制的过度发展危害到了 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人们将理性化的手段当作 终极目标来追求,在社会生活中造就了两难选择 的困境。
哈贝马斯的修正
● 哈贝马斯承认韦伯对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的睿见, 但他并不像韦伯、法兰克福学派那样以一种悲观 的眼光来看待理性化对人类的限制。
● 韦伯认为科技理性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但哈 贝马斯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 规范调节的行动:社会集团成员根据共同价值和 规范调节的行动,主要对应于以规范、价值观和 其他被社会认可了的期望为内容的“社会世界”。
哈贝马斯:行动类型学
● 戏剧式行动:行动者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 己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它既 与“主观世界”相适应,也与“客观世界”相适 应。
● 沟通行动:主体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建立起一 种理解和认同的活动。 “我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 互作用理解为沟通活动。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须遵 守的规范进行的,而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定着相互 的行为期待,并且必须得到至少两个行动的主体, 也就是人的理解和承认。”
● 社会是合法的秩序,通过秩序,使沟通得以调节 不同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会整合和人类归 属感。
● 人格是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 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到相互理解沟 通的过程中,并促进个性持续形成。
生活世界与体制
● 两者都具有调节人类行为的功能, 其分别在于生活世界 是在价值层面上规范人际活动, 体制是从功能层次上调 节人类不同目标的生活方式和取向。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以及案例解析
二 理论 概述
三 理论的
内容
四 案例 分析
一、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生产 力质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 、社会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变革。
“公共领域”于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由于社会经济突飞 猛进的发展,工具理性越来越严重,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 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理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 具理性压过了一切,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合法性危机,要化解这种 危机最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危机 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
三、沟通行动的内容
6、互动与理解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行动是在生活世界内进行的,生活世 界使得人类理性地进行沟通成为可能。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实际 上所表明的是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依赖于理性的讨论而不是受 制于外在的强制力。而理性的讨论也意味着行为主体之间可以 通过语言在生活世界的理想语言情景中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 中,人与人能够现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他的认识、想法和价 值观,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
在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人类生存是需要社会支持 网的,当个体与外界的有效沟通行动受阻,这时个体与他人的 交往就出现问题,脱离社会支持网而独立存在,个体的心理需 求没有得到满足和情绪不能到有效释放。此时,自杀者内心会 产生无助、孤独、空虚、怨愤等消极情绪,进而触发消极性极 端自杀行为。
背后深层的原因
三、沟通行动的内容
4、生活世界的场域
场域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既是不 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不同场域得以存在的依据。人们没 有人能够生活在场域外,结合一个人的生活场所,生活中的场域 包括在工作场域、消费场域、教育场域、家庭场域等等。人们在 一定程度上处于同一背景知识下,生活世界也为主体之间的沟通 交流设定了一定的規范和秩序以使其能够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然而在达成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 行沟通从而达成一致。
哈贝马斯著名的三个理论
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批判理论、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工作重点是交流和语言在社会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以及权力行使和制度化的方式。
哈贝马斯最著名的贡献是他的三个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和话语伦理学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也许是哈贝马斯最著名的理论,它对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社会互动从根本上以交流为基础,而交流是理解社会结构和过程的关键。
在哈贝马斯看来,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交换信息的方式,而是一种建构意义和实现相互理解的方式。
公共领域理论是哈贝马斯著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个人和群体参与公共话语和决策的方式。
根据这一理论,公共领域是个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和辩论公众关心的问题的社会生活领域,正是通过这种审议和论证的过程,公共领域起到了制约权力的作用。
状态。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对于民主社会的运作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自由交流思想和形成可以影响当权者决策的公众舆论。
话语伦理学理论是哈贝马斯著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关注道德规范和价值的形成和正当化方式。
根据这一理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不仅仅是个人偏好或主观判断的产物,而是个人寻求对是非的共识的话语和论证过程的结果。
该理论强调对话和交流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断言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只有通过理性论证过程才能得到证明。
总的来说,哈贝马斯的三个理论——交际行为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和话语伦理学理论——为理解交际和语言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影响力的框架。
这些理论对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在内的广泛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今天继续受到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争论和讨论。
哈贝马斯的三个理论中出现的关键主题之一是沟通和对话在社会运作中的重要性。
根据交际行为理论,社会交往的根本基础是交际,个体通过交际建构意义,实现相互理解。
该理论强调语言在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的作用,并强调语言在使我们能够协调我们的行动和实现共同目标方面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在近二十年来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显学,其学说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罕有比拟的。
其中最受争议的是他企图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理论来描述、分析和批判现代社会的结构。
“沟通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并是他用来支持其理论的普遍性的主要论旨。
一、语言本质与沟通理性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强调一种价值中立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人在一切价值问题抉择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事实上,在学术研究和日常事务里,都显示出价值问题到最后没有客观讨论的余地。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论的中心论点,是批判“科技理性”对人类的控制。
哈贝马斯是企图以“沟通理性”代替现实狭义的“理性”概念。
他的讨论以批评“实证主义”做起点。
实证论是现代社会研究的主流学派,它有基本假设。
首先,实证论者以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研究的典范,认为事实陈述可以透过没有价值介入的纯感官的触觉而可以被客观验证。
其次,有一个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外在世界。
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评主要针对两点:“科学主义”和“科学政治观”。
“科学主义”认为所有知识的建构应该以自然科学的模式为典范。
“科学政治观”则认为科学知识可以客观地解决一切政治和道德上的问题。
这是实证主义的知识观。
其重点是强调知识应局限于具有客观验证基础的研究范围内,而价值和道德问题不能客观验证,因而也不是知识,只是代表个人的主观看法。
因此,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评可以还原为对:价值中立社会研究“的批评。
在批评实证论的同时,哈贝马斯试图从正面的角度以其“共识直理论”做基础,去抗衡实证主义的验证程序和相应直理论,并希望由此建构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基础”,来理解和批评现代社会结构。
首先,哈贝马斯指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前者是由相关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构成的,是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验证的。
其次,根据哈贝马斯的共识直理论,任何对外在世界的了解都必然涉及了解者的演绎,共识是在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外在和内在的压力和制约下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
他的交往行动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人类社会行动的沟通性质。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这种交往和沟通是通过语言和理性来实现的。
在交往行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并试图通过理性的辩论和讨论来达成共识。
这种交往行动是自由和平等的,参与者在交往中享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解决分歧。
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的辩论”。
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辩论是人们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理性的辩论中,人们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观点,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理性的辩论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而不是基于权力或利益的斗争。
通过理性的辩论,人们可以超越个人的偏见和利益,达到共同的理解和共识。
交往行动理论还强调了社会的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进行交往和辩论的场所,是社会民主和公共意见形成的基础。
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辩论和讨论来影响社会决策和政策的制定。
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民主和公正至关重要。
交往行动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交往和辩论,人们才能够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交往行动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此外,交往行动理论还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往行动中,个人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参与交往行动,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哈贝马斯(Harvey B. Sarles)提出。
该理论认为,社会交往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由表达、交流和收集信息组成,可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双向过程,即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互动。
它包括相互尊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分享情感及信息等。
当两个人处于交往状态时,他们会交换各种信息,共同建立新的关系,并且彼此改变。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它认为交往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建立社会联系的方式。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欲望,即通过交往行为来表达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获得自我价值。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也强调了“情感社会”的重要性。
它认为,情感是交往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个体在社会中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有用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解释人际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自我表达和情感社会的重要性。
它也有助于理解社会中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以及交往行为如何影响彼此的关系。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行为能力和 语言能力的交往主体,主体之间在相互理解的情况下进 行交往,使他们的计划或本身的行为能够达到一种共识, 通过友好协商得到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都愿意遵守的或 者相互制约的一种准则。
(二)交往行为的规范基础—普遍语用学(3个方面) 1、语言是交往行为产生的基础
后果:一是自由和意义的丧失; 二是交往行为的扭曲;
四、基本内容(4个方面)
(一)行为和交往行为内涵 行为:就某种意义而言,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体现出来
的,但是只有当行为者遵循一种技术的行为规则,或者 一种社会行为规则而同时来进行这种运动时,这种行为 才能体现出来。这种同时进行意味着,行为者是有意完 成一种行为计划的,而不是有意进行借以体现他的行为 的身体运动。
3、话语行为有效性的三个要求 第一、命题的真实性,也就是这个命题是具有存在前提的。 第二、规范的正当性,也就是语言行为所涉及到的规范是 否符合现存的规范。 第三、言说者的真诚性,也就是言说者在发表言论时应该 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相一致。
(三)交往资质理论 1、选择陈述性语句的能力:能够让听者分享言说者表
达的知识 2、表达言说者本人的意向的能力:所用的语言学表达
呈现出被意向的东西,使听者能够相信言说者。 3、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该行为与被认可的规范或者
被接受的自我—影像相一致,使听者能够在共同具备的价 值取向中认同言说者。
(四)交往合理性理论 交往合理性是为交往行为寻找合理的根据,这种合理
根据是指人们在合理交往过程中,通过协商所达成的交往 主体共同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一、哈贝马斯简介 二、交往行为理论社会背景 三、交往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 四、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交往行为理论的启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表现为文化、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 限变得越来越清晰。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 程: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ⅰ.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指文化、社会和 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 观所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ⅱ.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在文化层面,人们在建立自我认同时,不再依赖 于于神化世界观中尚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具体内容, 而是依赖于一些形式因素。 在社会层面,现代社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愈 来愈建立在一些普遍的原则和程序上,而不是依赖 于具体的生活形式。 在人格系统的发展层次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 得的认知结构,越来越脱离它们在‘具体思维’中得以 整合的具体文化知识。
沟通理性
首先,沟通理性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 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为基础的。 其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 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受到 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 讨论。 最后,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 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达成共识。
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
如果说,舒茨关心生活世界的库存知识与 交互主体关系,加芬克尔关心生活世界的索引 问题与反身性,那哈贝马斯则关注生活世界中 人际之间的沟通。 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大家在一定程 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社会文 化背景。 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 中大量的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化: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 所共享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 通就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 存库使沟通成为可能; 社会: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合法的秩序,沟 通行动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 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 人格: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 能力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他们参与到相互 理解、沟通的过程之中。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通用课件
对政治学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政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 民主政治应以沟通为基础,公民之间的自由和平等沟通是实 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这一观点对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深远影响。
哈贝马斯还对公共领域理论做出了贡献。他认为,公共领域 是公民自由和平等沟通的场所,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一观点对公共领域理论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 考方式和研究路径。
符号性
沟通行动依赖于语言、文 字、图像等符号系统,这 些符号系统承载意义。
理解导向
沟通行动的目标是达成相 互理解,而非单纯的传递 信息或实现目的。
沟通行动与目的行动的区别
目的行动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行 为,如追求利益、解决问题等。
沟通行动不局限于特定目的,更 注重主体间的理解和关系建立。
目的行动通常关注行为的效率和 结果,而沟通行动更注重过程和沟通与理性Fra bibliotek总结词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行动是实现理性的一种方 式。
详细描述
哈贝马斯认为,通过语言进行的沟通行动可 以使人们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是 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他批判了工具理性主 义,认为工具理性主义忽视了沟通行动中的
理性和意义,导致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冲突。 他提倡通过建立理想的言谈环境,促进理性
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被认为忽略了实证主义在科学方法、社会研究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价值,而这些价值在解决社会 问题中是不可或缺的。
07
CATALOGUE
哈贝马斯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有效沟通
哈贝马斯的理论强调沟通的合理 性,有助于教育环境中师生之间 的有效沟通,促进知识的传递和 理解。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被批评为具 有普遍主义倾向,试图将普遍适用的 规范和原则应用于所有文化和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行动理论
主要内容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二、沟通行动理论 (一)沟通行动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行动及交往行动概念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四)“交往行动”与语言行动的关系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尤 尔 根 哈 贝 马 斯 ( J ür g e n Habermas ),1929年出生于德国 的一个小城镇的中产阶级家庭。祖 父是一位神学院院长,父亲是当地 工商联合会会长。曾先后在哥廷根 大学、苏黎士大学、波恩大学学习 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 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 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 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 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 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
▪ 但是他认为这两种运动不是交往行动。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 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书中指出,社会中存在着四种 类型的行动:
1、目的性的行动 又称作工具性行动。这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动,通常在经济和政治
领域出现,在比较、权衡各种手段以后,行动者选择一种最理想的达 到目的的手段。 他认为这一行动与作为可操作性对象的客观的或外在的世界相联系。 目的性的行动是交往展开行动的客观基础,因此,对于参与者来说, 必须对感知的和可支配的对象采取一种客观化的态度。
样,如何统一主客观问题,实现主观和客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
统一就成了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哈贝马斯以
“兴趣”作为逻辑起点,以那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尚未
主题化”的“生活世界”作为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归宿,应该说有自
己独到的价值。
第三,它为解决西方社会结构转型问题,避免人的异化,实现
3、以规范操作思维为认知前提条件的交往行为与辫论。
(六)交往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职能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理解职能;行 为合作化的职能;社会化职能。
1、 理解职能主要服务于文化储存知识的中介,或说是服务于文
化知识的传统与更新;
2、行为合作化的职能显示它主要服务于社会统一与联合的形成;
争。值得重视的有:与波普尔、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的
现代性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鲁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
罗尔斯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特迪杰克的基因技术之争等。哈贝马
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逐步从方法论、认识
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
模式框架内,交往行为的水平停留在个体行为期望之上。
(五)交往行动的结构与发展阶段
▪ 第二阶段是命题的言语被区分的阶段 ▪ 也就是说和行为第一次被区分的阶段,在此阶段,行动者作为参
与交往的角色,互为观察者;
▪ 他们的行为期望通过交互动机系统被协调; ▪ 交往行为的水平已经上升为能理解并决定是否服从反省性 行为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 决定着人们的目的性行动,其行为取向是盘算各种手段以选择最 佳手段实现明确的目标,当其他人的动因都被包括进某人的算计之时, 这种行为变成了战略性行动。
▪ 他认为这类行动是属于“工具性的合理的行动”。
▪ 然而,目的合理性是一个较为压制人的手段,真正合理性应存在 于沟通性的行动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目的性的行动之中。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当代语言哲学以及批判理论的综合。哈贝马斯的
所有作品都是在与近代和当代著名学者的对话中展开的。在他的《交
往行动理论》这本书中,他主要的对话人是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
米德、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帕森斯。他在进入学术领域后,
便不断向各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论
二是视角基础的局限。他以兴趣作为其认识的基础,然而人的兴趣从 何而来 ?如果对哈贝马斯的“兴趣”作一个本体论式的追问就不难发 现,无论他论证得多么“完善”,他所谓的“兴趣”其实仍然不过是 笛卡儿式的“天赋观念”而已。
自己的沟通行动理论体系。
(二)行动及交往行动的概念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是指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的主体间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
他区分交往和社会行动的概念: ▪ 行动概念象征性地表达了行动者至少对社会世界
所发生的一种关系; ▪ 它是以身体运动为因素而去改变世界上的事物。 ▪ 这种事物具有双重意义:工具行动和意义运动
三、沟通行动理论的评价
从总体上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难题:
第一,它为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
新的变化,中产阶级普遍增多,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资本主
义社会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列宁所描述的那个到处充满着阶级矛盾和
(四)交往行动与语言行动的关系
▪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动看成是人们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的达到相互理 解的行为。
▪ 因此,他认为,语言将人类从已被人类观察到的其他灵长类动物 的符号性中介的相互作用中区别出来的,语言对交往行为来说具有决 定性作用。
1、语言是一种交往的媒介,是为了解服务的,而行为者通过相互 理解,使自己的行动得到合作,以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一点就决定交 往概念。
3、社会化职能显示了他主要服务于个性结构的形式化,或者说
服务于个人同一性的形成。
(六)交往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 哈贝马斯指出三种职能与语言的三种结构因素(命题组成部分、 非语言组成部分、带表情的组成部分)的联系非常紧密。
▪ 他的用意在于通过突出交往行为使社会统一和个人社会化的作用, 以便说明交往行为合理化对社会走向合理性的重要意义,从而把合理 性问题作为交往和社会理论的首要问题。
学术地位
▪哈贝马斯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德国“社会科学 的各个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最有成就的鼓 动家”,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界公认的“批判理 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甚至被 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 2005年,哈贝马斯被评为全球前20位公共知识 分子的第7名(第1名是乔姆斯基,其他还有克鲁 格曼、阿玛蒂亚·森、德·索托、霍布斯鲍姆 等)。
阶级斗争的社会。那么,如何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就成了学者
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哈贝马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看到资本主义社
会的异化本质,又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象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
和社会变迁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他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实当成资
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第二,它为整合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
越严重,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
理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压过了一切,资本主义社
会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要化解这种危机最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
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
二、沟通行动理论
2.学术背景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社会学传统、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2、循规性的行动
▪ 或称为规范调节的行动,这类行动是根据群体共同价值为取向的 行为,即一个群体的受共同价值约束的行动。
▪ 规范控制行动严格遵守那些由个体组织起来的群体所具有的价值 期望。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3、戏剧性行动
▪ 它是指自己在观众或公众面前的有意识的操作,这行为是以自我 为中心的,演员彼此操纵他们的行为以显示他们自己的意愿,但是这 种操纵行为是在组织活动的背景关系中得以出现,所以,也具有社会 性。
▪ 为什么交往行为存在合理性问题?
他发现人们交往是遵循某些规范、由权利制度所规定的,而制
度权利又体现了把外部自然界的强制转化为对人的本性的强制,并使
之转化为社会规范的强制,所以交往行为对人自身的自然压抑相对应。
(六)交往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 人们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被系统扭曲了的交往行为。所以,他 认为理想化的交往行为是没有任何压抑、自由的交往……
▪ 为了使人们自由交往没有压抑等因素的存在,使社会成为理想的 交往共同体,这就需要使人们的行为理性化,也就是使之具有一种理 性的结构。
▪ 于是,合理性和合理化就成为交往行为理论的根本问题。
▪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就是使人获得解放和实现个性化成为可能的 唯一媒体。
▪ 他认为老批判理论在错误在于合理化作为物化给否定了,这样社 会理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批判理论。
“后现代社会”,而哈贝马斯认为,要避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领
域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只有发挥交往理性作用,重新“回到
生活世界”,以实现社会的进化。
当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方法论的局限。他试图整合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形而上和形而 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可是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抛弃或绕开马克思 的实践观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只能重新回到二元论或者以一个新的 二元论来取代原来的二元论。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1962) ▪《理论和实践》(1963) ▪《认识与兴趣》(1968) ▪《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1968) ▪《社会科学的逻辑》(1970) ▪《合法性危机》(1973)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1976) ▪《沟通与社会进化》(1979) ▪《交往行动理论》(1981)
(五)交往行动的结构与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