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导读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孟子生平
二、《孟子》简介
三、性善论
四、仁政思想
五、民本思想
六、大丈夫人格理想
七、影响及评价
一、孟子生平
孟子(约前 372-前 289),邹(今山东邹城)人 ,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并称为“孔孟” ,且称其为“亚圣” 。
孟子故里邹国世代相传,
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孟子诞辰。
1《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西汉时代,司马迁《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是关于孟子的最完整的资料 :孟轲,
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
所言,则见以为迂
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威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受业子思
孟子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他推崇孔子,认为“自生民
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
鲁国迁居到邹国。三岁丧父,
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
谈.
曲阜孔庙清朝雍正题“生民未有”匾
3孟母教子
①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多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设农历四月初二为" 中华母亲节 "
坟地
集市
学宫
②沽肉示信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
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③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 ,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4治学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
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 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醉心研究, 终于名声大噪, 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都治国之道 。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
5 孟子周遊列國
四十多岁时, 孟子肩负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 的历史使命感,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推行仁政 .他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 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 趣,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 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 政”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 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孟子 40 多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等思想主张。到过宋、齐、魏、鲁、滕 等国。 稷下学宫 公元前 319 年,齐宣王继位,恢复了建于临淄城西的“稷下学宫” ,一时间,汇集了上千名 士,成为当时政治咨询、 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孟子再次前往齐 国,希望在这里能够实现他的理想。 齐宣王聘他为客卿。 在稷下学宫, 孟子吸收各家所 长,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 天下等仁政理论。 这既是孟子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 又是其思想发展成熟的一个重 要标志。 孟子的仁政主张曾使齐宣王受到一定鼓舞和赞赏, 但齐王欲以武力称霸诸侯, 与孟 子产生了分歧。由于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孟离开齐国返归故里。
6 身后荣辱
孟子去世后,经历代学者推崇,确立儒学嫡系传人之地位,西汉时期《孟子》一书已经广泛
流传,东汉首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唐朝的韩愈著《原道》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之后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 ,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宋神宗时《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 ,被批 准配享孔庙。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 1330 ),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 ,以后就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
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 ,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孟庙(亚圣庙)
在邹城市城南, 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 殿宇 64 间,占地 60 余亩。亚圣殿位于南
北中轴线上,为庙内主体建筑。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二、
《孟子》简介
回到邹国时,孟子已六十多岁,从此不再出游,而在家乡兴学办校,广收门徒,与万章、公
孙丑等弟子答疑解难,编著《孟子》。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
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
意,作《孟子》七篇。”(见《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
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共七篇:《梁惠王》上、下;《公
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
《尽心》上、下。
《孟子》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