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孟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子》三章(共33张PPT)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 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 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没有的才能。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奋起,指有所作为
显露、流露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准则,标准
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 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 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 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孟子简介(共32张PPT)
养民 教民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重点字词
食人食:前“食”,动词,吃 后“食”,名词,食 物 检:约束 莩:pi ǎo ,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罪,动词,归罪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
非我也,岁也
错
误 正确 王无罪岁
态
度 态度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 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 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 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 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 ,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五十步笑百步
返回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yè)兵
(2)涂( tú,同“途)” 有饿莩 (
p)iǎo
(3) 鸡豚( 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4) 数( )罟( cù
)不入wū( gǔ
派遣征发
打开 花开 发射
一词多义练习
返回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返回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王〗称王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孟子简介PPT课件作品
⑵军事上,主张以德王天下,反对兼并战争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古今异义
亲戚:
去:
池:
郭: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 逃跑 今: 到 ……去 古: 护城河 今: 池塘 古: 外城 今: 姓氏
词类活用
环: 名词作状语 域: 名词用作动词 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威: 形容词用作动词
围 限制 使……巩固 震慑 征服
一词多义
孟子与《孟子》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 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 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 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 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 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 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最重要三种因素分别是——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轻重厉害如何呢?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论点 是什么
论证 为什么
结论 怎么样
事实论据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 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称颂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主张“法先王”,行 “王道”“仁政”。在列国纷争和人民斗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的看法,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作用,这在当时 有一定进步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 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 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23《孟子》三章 课件(共42张PPT)
《孟子》三章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感悟孟子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 高尚的人。
走近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 子和孟子以“孔孟”并称。
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合作探究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改句:道之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原句更加详细、具体、透彻,句式整齐,形成对比。
熟读篇
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气势吗?
层递式排比句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学生读——师示范——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语速上应该有所变化:由慢而快;在语调上也应该有所变化:由低到高。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 持自己的原则,有立身处世的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要坚守自我)
思想碰撞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熟读篇
得道者,何如? 失道者,何如?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感悟孟子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 高尚的人。
走近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 子和孟子以“孔孟”并称。
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合作探究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改句:道之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原句更加详细、具体、透彻,句式整齐,形成对比。
熟读篇
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气势吗?
层递式排比句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学生读——师示范——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语速上应该有所变化:由慢而快;在语调上也应该有所变化:由低到高。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 持自己的原则,有立身处世的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要坚守自我)
思想碰撞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熟读篇
得道者,何如? 失道者,何如?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23 孟子三章 课件(共43张PPT)
任务二:思路篇 1.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文章的论证思路。
表述:
输
作者先......然后.......接月淡着,风.凄...,.一.再曲恒..古..的...琵进琶,而飘酸..了..今...生又的眷...恋.入...然后.....最后......
标题
寡得 助道
多 助 , 失 道
论点 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接着
用了用两个反问句否定景春观点,再运用类比论
证,举男子加冠和女子出嫁的事输例进行驳斥。
不
入 月淡,风凄,一曲恒古的琵琶,飘酸了今生的眷恋
标题
能 淫
然后 用了分三点,一一论证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
最后 归纳中心论点——“此之谓大丈夫”(此指以上
三点行为准则)
安生 乐于
忧 患 , 死 于
首先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
标题
【小结1】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无能激论发政人治主们的张共或月淡,鸣是风凄,个,一曲这人恒古是修的琵成养琶,飘,为酸了正“今生的直最眷恋的佳输入观辩点手往”往的核更 心所在。
最佳辩手修炼招数一: 观点明确,一以贯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标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输?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月母淡,风/凄命,一之曲恒,古往的琵送琶之,飘酸门了,今生戒的之眷恋/入曰:'往之女家,必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反对暴政
孟子强烈反对暴Biblioteka 和苛政 ,主张以德服人,认为暴 政只会引发反抗和动荡。
主张法治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 律为准绳,强调法律的公 正和公平,提倡良法之治 。
提倡言论自由
孟子认为言论自由是人民 的基本权利之一,主张开 放言论,鼓励思想交流和 辩论。
孟子的政治实践
游说诸侯
孟子曾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游 说其政治主张,虽未被采纳,但 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和政治家。
这五篇文章是孟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 多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五章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孟子 通过与各国君主和士人的对话,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对于当 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五章的主要观点
人性本善
仁政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孟子年少时受业于孔门弟子,后因躲 避战乱而游历各国,宣传儒家思想。
孟子的思想体系
孟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 有仁、义、礼、智、信的内在 品质,但需要通过修养才能达 到。
孟子提倡君王应以身作则,通 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教 化百姓。
04
孟子五章中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理念
01
02
03
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 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福 祉,推行德政。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认为人民 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应尊 重民意,保障人民的权利 和利益。
天下大同思想
孟子倡导天下为公,追求 社会和谐与平等,反对贫 富悬殊和阶级分化。
孟子的政治主张
2024版《孟子》三章PPT课件[1]
关注教育公平
现代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采取措施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优质
教育的权利。
22
2024/1/29
06 总结与展望
23
《孟子》三章核心思想回顾
仁政思想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推行仁政。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
现社会和谐。
20
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用
个体发展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认知、情感、 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人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社会进步
教育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和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1/29
6
02 人性本善与四端说
2024/1/29
7
人性本善观念阐述
1 2
人性本善的含义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具有向善的潜能和 倾向。
与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对比 与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不同,孟子强调人的善良 本性,认为恶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孟子人性本善的理论依据
3
孟子从人的心理和情感出发,认为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即同情心、羞耻心等,这些构成了人性本 善的基础。
核心观念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天生的道德意识。他 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孟子还强调“民 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实行仁政。
5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
2024/1/29
《孟子·梁惠王上》
本章主要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如何实行仁政、使国家富强、 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减轻赋税徭役, 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部编版《《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 子》三 章(共3 9张PPT )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孟
有《【 《尽
子 名 言
《书译 书信 书》文 》《
大
,】 。书
放 送 (
那完 》 还全 ,
外
不相 不
带 翻 译
如信 如
没
无
)
生又易 【 生暴 虽
长冻生 译 者之 有 的它长 文 也, 天
ネ キ
。十的】。十下 ス
天植即 日易 ,物使 寒生
タ ペ ジ
没 有 能 够 再
, 晒 它 一 天 ,
有 一 种 最 容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谓大丈夫.
7
孟子长大 后,被孔子的儒 家思想所吸引, 于是决定离开邹 国到孔子的家乡 鲁国深造,其老 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孟子 认为孔子是有人 类以来最伟大的 人,于 是 他 立 志 发 展 孔 子 的 思 想。
8
退而著述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 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 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 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 成《孟子》。
能心 威
屈, 武
我贫 不
的贱 能
20
文学常识
1.孟子 名 (轲) 字 (子舆) 生活时代:(战国) 评价:著名的 (思想家) 家(政治家) 家 (教育家)
是( 孔子 )之后的( 儒家)大师, 所以常“孔孟 ”并称,后人尊亚“圣 ” 。
21
孟子名言
*五十步笑百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之之 ,物 未, 有一 能日
16
Next page
杀一无罪非仁也, 非其有而取之非 义也。
【译文】杀一个 无罪的人,是不 仁;不是自己所 有,却去取了过 来,是不义。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穷困 便独善其身, 得志便兼善天 下。
17
官【 贤 位译 者 ,文 在 有】 位 才使 , 能有 能 的德 者 人行 在 担的 职 任人 。 一居 定于 职相 务当 。的
不 依 仗 自 己 兄 弟 们 富 贵
友 时 , 不 依 仗 自 己 年 纪 大
贵 , 不 挟 兄 弟 而 友 。
,
不
仗
恃
尊【 爱 敬译 人 别文 者 人】 , 的爱 人 人别 恒 ,人 爱 会的 之 受人 ; 到, 敬 别会 人 人受 者 尊到 , 敬别 人 。人 恒
的敬 爱之 ;。
白【 贤 ;译 者 今文 以 天】 其 的贤 昭 人能 昭 自的 使 己人 人 还, 昭 在一 昭 糊定 , 涂是 今 却自 以 硬己 其 要先 昏 叫明 昏 人白 使 明了 人 白再 昭 。使 昭
人。 明
19
有【 祸 不译 福 是文 无 自】 不 己祸 自 找害 己 来或 求 的者 之 。幸 者
福。 没
节不【 屈富
,能译 ,贵
这 样 才 叫 做 大 丈 夫
改 变 我 的 志 向 , 威 武
文 】 富 贵 不 能 乱 了 我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
不 能 淫 , 贫 贱 不 能 移
不的 ,
11
孟子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坚信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 为真正的大丈夫
12
孟子的仁政思想
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4 政事以民为归宿 5 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 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
6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7 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8 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13 寡助
孟子的思想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视性 善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政治上倡导“仁政”,推行王道,反对 霸道。 “仁政”思想:强调“民贵君轻”,重 视民心的向背。
14
孟子的仁政思想
1
2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扬孔 子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历史上一向以 “孔、孟”并称。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但仍 是对着伟大思想家有着很强烈的疏远感。你对孟 子了解多少呢?你对孟子有什么看法呢?
3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4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9
孟子晚年著书立说
10Leabharlann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 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 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 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 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 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 “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 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 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 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 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的如 【 及有
话果 译 泉为
,挖 文 ,者
Next page
仍 然 是 一 个 废 井 。
井 到 六 七 丈 深 还 不 见
】 做 一 件 事 情 好 象 挖
犹 为 弃 井 也 。
辟 若 掘 井 , 掘 井 九 轫
ネ キ ス タ ペ ジ
泉井 而
水, 不
18
自【 不
己译 挟
地文 长
位】 ,
高交 不
,朋 挟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5
孟子的童年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 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 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 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 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 。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 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 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 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 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6 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孟
有《【 《尽
子 名 言
《书译 书信 书》文 》《
大
,】 。书
放 送 (
那完 》 还全 ,
外
不相 不
带 翻 译
如信 如
没
无
)
生又易 【 生暴 虽
长冻生 译 者之 有 的它长 文 也, 天
ネ キ
。十的】。十下 ス
天植即 日易 ,物使 寒生
タ ペ ジ
没 有 能 够 再
, 晒 它 一 天 ,
有 一 种 最 容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谓大丈夫.
7
孟子长大 后,被孔子的儒 家思想所吸引, 于是决定离开邹 国到孔子的家乡 鲁国深造,其老 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孟子 认为孔子是有人 类以来最伟大的 人,于 是 他 立 志 发 展 孔 子 的 思 想。
8
退而著述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 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 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 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 成《孟子》。
能心 威
屈, 武
我贫 不
的贱 能
20
文学常识
1.孟子 名 (轲) 字 (子舆) 生活时代:(战国) 评价:著名的 (思想家) 家(政治家) 家 (教育家)
是( 孔子 )之后的( 儒家)大师, 所以常“孔孟 ”并称,后人尊亚“圣 ” 。
21
孟子名言
*五十步笑百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之之 ,物 未, 有一 能日
16
Next page
杀一无罪非仁也, 非其有而取之非 义也。
【译文】杀一个 无罪的人,是不 仁;不是自己所 有,却去取了过 来,是不义。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穷困 便独善其身, 得志便兼善天 下。
17
官【 贤 位译 者 ,文 在 有】 位 才使 , 能有 能 的德 者 人行 在 担的 职 任人 。 一居 定于 职相 务当 。的
不 依 仗 自 己 兄 弟 们 富 贵
友 时 , 不 依 仗 自 己 年 纪 大
贵 , 不 挟 兄 弟 而 友 。
,
不
仗
恃
尊【 爱 敬译 人 别文 者 人】 , 的爱 人 人别 恒 ,人 爱 会的 之 受人 ; 到, 敬 别会 人 人受 者 尊到 , 敬别 人 。人 恒
的敬 爱之 ;。
白【 贤 ;译 者 今文 以 天】 其 的贤 昭 人能 昭 自的 使 己人 人 还, 昭 在一 昭 糊定 , 涂是 今 却自 以 硬己 其 要先 昏 叫明 昏 人白 使 明了 人 白再 昭 。使 昭
人。 明
19
有【 祸 不译 福 是文 无 自】 不 己祸 自 找害 己 来或 求 的者 之 。幸 者
福。 没
节不【 屈富
,能译 ,贵
这 样 才 叫 做 大 丈 夫
改 变 我 的 志 向 , 威 武
文 】 富 贵 不 能 乱 了 我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
不 能 淫 , 贫 贱 不 能 移
不的 ,
11
孟子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坚信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 为真正的大丈夫
12
孟子的仁政思想
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4 政事以民为归宿 5 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 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
6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7 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8 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13 寡助
孟子的思想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视性 善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政治上倡导“仁政”,推行王道,反对 霸道。 “仁政”思想:强调“民贵君轻”,重 视民心的向背。
14
孟子的仁政思想
1
2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扬孔 子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历史上一向以 “孔、孟”并称。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但仍 是对着伟大思想家有着很强烈的疏远感。你对孟 子了解多少呢?你对孟子有什么看法呢?
3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4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9
孟子晚年著书立说
10Leabharlann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 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 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 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 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 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 “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 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 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 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 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的如 【 及有
话果 译 泉为
,挖 文 ,者
Next page
仍 然 是 一 个 废 井 。
井 到 六 七 丈 深 还 不 见
】 做 一 件 事 情 好 象 挖
犹 为 弃 井 也 。
辟 若 掘 井 , 掘 井 九 轫
ネ キ ス タ ペ ジ
泉井 而
水, 不
18
自【 不
己译 挟
地文 长
位】 ,
高交 不
,朋 挟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5
孟子的童年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 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 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 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 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 。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 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 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 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 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6 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