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

合集下载

冒名贷款法律后果(3篇)

冒名贷款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贷款业务日益普及,贷款成为了许多个人和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贷款过程中,冒名贷款这一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侵害了债权人和贷款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探讨冒名贷款的法律后果,以提醒社会各界重视这一问题,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冒名贷款的定义及特征冒名贷款,是指行为人未经贷款人同意,使用贷款人的身份信息,伪造贷款人的签名、指纹等,以贷款人的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行为。

冒名贷款具有以下特征:1. 主体特征:冒名贷款的行为人不是贷款人,而是冒用他人身份的人。

2. 行为特征:冒名贷款的行为人使用贷款人的身份信息,伪造贷款人的签名、指纹等,以贷款人的名义申请贷款。

3. 目的特征:冒名贷款的行为人通常是为了非法占有贷款,或者为了逃避贷款人的追讨。

三、冒名贷款的法律后果1. 对冒名贷款人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冒名贷款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如果冒名贷款的行为给贷款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冒名贷款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冒名贷款的行为人应当对贷款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①返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冒名贷款的行为人应当返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以弥补贷款人的损失。

②赔偿损失:冒名贷款的行为人应当赔偿贷款人因冒名贷款而遭受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利息损失、诉讼费用等。

2. 对金融机构的法律后果(1)承担违约责任: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导致冒名贷款发生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承担赔偿责任:金融机构因冒名贷款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对贷款人的法律后果(1)追讨贷款:贷款人有权向冒名贷款的行为人追讨贷款本金及利息。

(2)追究法律责任:贷款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冒名贷款人的刑事责任。

四、防范冒名贷款的措施1. 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审查贷款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确保贷款的真实性。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冒名贷款自查是指个人或机构主动对自身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和检查,以防止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用于贷款行为。

以下是一份关于冒名贷款自查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冒名贷款的定义、风险、自查方法等内容。

一、冒名贷款概述冒名贷款是指他人以被害人的名义申请贷款,从而非法获取贷款资金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被害人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防止冒名贷款的发生,个人和机构应主动进行自查,确保自身信息的安全。

二、冒名贷款的风险1. 经济风险:冒名贷款可能导致被害人承担不必要的债务,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2. 信用风险:冒名贷款会对被害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个人信用评级和信用额度。

3. 法律风险:冒名贷款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法律责任和法律纠纷。

三、冒名贷款自查方法1. 定期获取个人信用报告:个人可以通过向信用机构申请个人信用报告,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监控银行账户和信用卡账单: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卡账单,核对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银行。

3. 谨慎保管个人身份证件和银行卡:个人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和银行卡,避免被他人冒用。

4. 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电话: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电话,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5. 定期更改密码:个人应定期更改各类账户的密码,确保账户的安全性。

四、应急处理措施1. 发现冒名贷款行为,应立即向相关银行或金融机构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

2. 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警方调查,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

3. 及时联系信用机构,请求冻结个人信用报告,避免继续受到冒名贷款的影响。

4. 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追究冒名贷款者的法律责任。

五、冒名贷款预防措施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2. 定期检查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习惯,避免个人财务状况被他人利用。

4. 注意网络安全,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不安全软件。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引言概述:冒名贷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指的是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并获取贷款资金。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被冒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个人信用记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信用记录,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进行冒名贷款自查,以及时发现并防范此类风险。

本文将介绍冒名贷款的危害,以及进行冒名贷款自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冒名贷款的危害1.1 经济损失:被冒名贷款会导致个人财产受损,可能面临还款困难或被追债。

1.2 信用记录受损:冒名贷款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个人在未来申请贷款或信用卡时面临困难。

1.3 社会稳定受影响:冒名贷款行为不仅损害个人利益,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破坏金融秩序和信用体系。

二、冒名贷款自查的方法2.1 定期查询信用报告:通过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未知的贷款记录。

2.2 监控个人银行账户:定期查看个人银行账户的流水记录,注意是否有未知的贷款资金进出。

2.3 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如发现异常贷款记录,应及时联系相关金融机构核实情况,并申请解决此问题。

三、冒名贷款自查的注意事项3.1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要妥善保管,避免被他人冒用。

3.2 定期更新密码:定期更改银行卡密码、网银密码等,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3.3 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电话: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要求。

四、如何应对冒名贷款4.1 报案处理:如果发现自己成为冒名贷款的受害者,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

4.2 向金融机构申请解决:与相关金融机构沟通,提供证据,申请取消冒名贷款并恢复个人信用记录。

4.3 加强防范意识:通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定期自查,预防冒名贷款的发生。

五、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责任5.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冒名贷款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冒名贷款犯罪的打击力度。

5.2 加强监管措施: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贷款申请的审查和核实,防止冒名贷款的发生。

冒名贷款案例分析(一)

冒名贷款案例分析(一)

冒名贷款案例分析(一)近年来,冒名贷款的案例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财务损失。

冒名贷款的定义是,借款人通过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行为。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冒名贷款案例。

一、案例分析例如,某银行在2018年经过调查发现,一名员工私下接受借款人的贿赂,并在系统中修改了借款人的信息,使其贷款成功。

该员工最终被捕,被迫退还贿赂,并被开除。

二、原因分析1. 法制意识淡薄。

部分人对于冒名贷款不了解,或者认为其中所涉及的罪行并不十分严重,从而容易被盗用个人信息进行冒名贷款;2. 监管不严,金融机构审查管理不到位。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审查贷款申请时,有时候为了略过繁琐的流程,审查管理不到位,加上冒名贷款手法变化多样难以防范,容易被骗;3. 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注意不够。

许多人没有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随意在网站上提供个人信息,容易让不法分子盗用个人信息,从而进行冒名贷款。

三、如何避免冒名贷款1. 私人信息保护。

个人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在公共场合留下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2. 金融机构应注意核实借款人身份。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审查贷款申请时精益求精、严格把关,特别注意核实借款人的身份信息是否与申请人匹配,避免被冒名贷款;3. 严格的监管制度。

政府部门对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应该更加严格,整体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和金融业的关注程度,增强社会对这一现象的知晓度。

四、结论冒名贷款出现的现象增多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当然,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提高金融机构审查贷款的质量,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和严格的监管制度都是减少冒名贷款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希望广大人士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切勿不知不觉地被骗。

银行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

银行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

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省联社要求全省各联社务必在今年3月10日前清理并处置完贷款中的毒瘤——冒名贷款,这是继XXX年底全省集中清理之后的再次**,我认为这不仅是形势所迫,而且也是农村信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自身杀毒,及时而又必要. 因为冒名贷款极具隐蔽性.所以处置冒名贷款的关键和难点首先在于要先清理出它。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一下对清理冒名贷款的认识。

一、冒名贷款的概念及形式根据此次省联社文件的定义,冒名贷款就是指实际借款人采取假借他人名义在农村信用社获取的贷款.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假名贷款.借款人不存在的情况下,信用社内部员工或内部员工与实际借款人合谋采取编造借款人身份信息,私制假印章,冒充借款人签名,以借款人名义在信用社骗取的贷款;二是顶名借款.实际借款人因不符合借款条件,如超出授信额度,不在本辖区,在征信系统有不良记录等,采取借用亲朋好友名义作为借款人,在借款人知情的情况下套取信用社的贷款。

如果借款人贷款后将资金借予他人使用的不能界定为冒名贷款。

较XXX年清理时比较,此次省联社将冒名贷款的形式只界定为两种,即假名贷款和顶名贷款,把借款人贷款后将资金借予他人使用俗称背皮贷款的形式此次予以剔除出列。

二、冒名贷款的特征(一)名义借款人和贷款实际使用人不一样,如信贷系统上线前,个别机构为完成收息任务,编造假名贷款进行清息,之后隔两年瞅机会将此贷款予以核销。

(二)贷款规定的用途和实际用途不符,如那些年村委会干部以个人名义贷款,实为村委会使用,或交税款,或交罚款,或用于拉电修路等。

(三)以抵押贷款形式出现的少,以担保,信用贷款形式出现的居多,贷款质量普遍较差。

三、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一)制度不健全是形成冒名贷款的基本原因。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普遍重经营,重发展业务,但内部规章制度完善滞后,有的制度在业务、环境、体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修订或虽修订,但不接“地气”,出现不适应形式的情况,以至于给冒名贷款可趁之机。

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

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

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发表日期:2012年2月26日出处: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铁岭办事处作者:蔡葵本页面已被访问 73 次近年来,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检查发现,借、假、冒名贷款频繁出现,有的金额巨大。

不仅给信贷资金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也削弱了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甚至导致一些信用社员工参与冒(顶)名贷款,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惩处。

笔者试就冒(顶)名贷款的产生、危害及防范略抒已见,并就如何化解冒顶之风进行探究,以供商鹤。

一、借、假、冒名贷款的危害性(一)借、假、冒名贷款的定义所谓借、假、冒名贷款就是采用假借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套取信贷资金的行为。

(二)借、假、冒名贷款的危害性1.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让一些投机者有利可图,一遇资金困难,会变本加厉地套取他人信用,从而更加漠视信用,形成区域性征信查询系统不准确,导致社会信用体系的混乱。

2.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极易产生腐败肌体,操作者一旦被俘虏,就会漠视国家法律,漠视行业规定,有恃无恐,屡禁不止,以身试法、编造出职权内更多的借、假、冒名贷款,搭车入股,使其陷入深渊不能自拔。

3.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极易滋生助长不正之风。

它不仅具有广泛传播功效,还有失贷款的严肃性、安全性、法律性,它无形中纵容了信贷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社会人员的效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为达到目的而使得漠视信用,失信之风蔓延。

4.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极易形成垒大户,超比例、超限额贷款,形成较大的潜在风险隐患。

5.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一旦使用者项目资金链断裂,收息无望,极易形成银行内部正常形态管理类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导致风险分类偏离度加大,影响正常经营决策。

二、借、假、冒名贷款的成因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严重损害了农村信用社形象,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贷管理人员“贷前调查”制度落实不到位,走过场。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引言概述:在当前社会中,冒名贷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

冒名贷款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他人个人信息或伪造身份信息,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并将贷款资金据为己有的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冒名贷款的基本情况,并学会自查冒名贷款的方法。

一、了解冒名贷款的基本情况1.1 什么是冒名贷款冒名贷款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身份信息,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并将贷款资金据为己有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给被冒名者带来财产损失,还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严重影响。

1.2 冒名贷款的危害冒名贷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被冒名者可能会因为不知情而背负巨额债务,导致个人财务破产。

其次,冒名贷款会对被冒名者的信用记录造成严重影响,使其在未来的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交易中遇到困难。

1.3 冒名贷款的常见手段冒名贷款的常见手段包括盗取他人身份证件、伪造身份证件、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等。

不法分子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被冒名者的个人信息,然后以被冒名者的名义申请贷款。

二、自查冒名贷款的方法2.1 定期获取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是了解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工具。

每个人都可以定期向征信机构申请个人信用报告,通过仔细查看报告中的贷款信息,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冒名贷款的情况。

2.2 注意个人财务情况定期检查个人财务情况,包括银行账户、信用卡账单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有未经自己同意的贷款记录或者贷款账单,可能存在冒名贷款的可能性。

2.3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预防冒名贷款的重要环节。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

三、如何应对冒名贷款3.1 及时报案如果发现自己成为冒名贷款的受害者,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追查犯罪分子并保护自己的权益。

3.2 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及时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如银行、贷款机构等,说明自己成为冒名贷款的受害者,并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追回被盗取的贷款资金。

贷款冒名案例分析总结汇报

贷款冒名案例分析总结汇报

贷款冒名案例分析总结汇报近年来,贷款冒名案件屡屡发生,给社会治安和金融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

贷款冒名案例分析总结旨在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共同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预防和打击贷款冒名行为。

本文将对贷款冒名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首先,贷款冒名案例中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伪造各种贷款相关文件,并以此申请贷款。

这些身份信息通常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如网络黑市购买、公司内部泄露等。

而伪造的文件包括身份证、工作证明、户口本等,制作精细,难以辨别真伪。

通过这些手段,冒名者能够顺利申请到贷款,进而骗取大量资金。

其次,贷款冒名案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监管不力。

尽管有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身份进行审核,但仍有大量案件漏网之鱼。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审核流程和手段不够完善,以及内部工作人员存在失职、受贿等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未能履行监管职责,对涉案人员的行为视而不见,给案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再次,贷款冒名案例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冒名者借贷款后,不履行偿债义务,而是通过各种手段逃避还款,从而使借款人承担了不应承担的债务,导致资金流失,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失去家庭和社会声誉。

对于受害人来说,不仅需要承担经济损失,还要面对很长时间的债务纠纷解决过程,给其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加强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意识,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管,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的审核,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手段,提高对伪造文件的识别能力,确保贷款审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于监管不力的情况,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打击的效果。

最后,对于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债务纠纷,重建信心。

总结来说,贷款冒名案例分析总结说明了贷款冒名行为的危害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一、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中,冒名贷款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

冒名贷款是指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伪造虚假身份,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个人的财产安全,还对社会造成为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防范冒名贷款风险,每一个人都应该定期进行冒名贷款自查。

二、冒名贷款自查的重要性1. 保护个人信用:冒名贷款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

定期进行冒名贷款自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防范冒名贷款风险,保护个人信用的安全和完整性。

2. 预防经济损失:冒名贷款可能导致个人财产受损,造成经济损失。

通过自查,可以及时发现冒名贷款行为,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经济损失的发生。

3. 提高社会安全:冒名贷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自查可以匡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和打击冒名贷款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冒名贷款自查的方法和步骤1. 采集个人信息:首先,采集个人的身份证、银行卡、信用卡等重要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通过向信用机构申请个人信用报告,可以了解个人的信用记录和贷款情况。

检查信用报告中是否存在未知的贷款记录,以及是否有异常的信用活动。

3. 监控银行账户:定期查看个人银行账户的交易记录,注意是否有未知的贷款或者提现记录。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银行联系并报警处理。

4. 关注个人征信:关注个人的征信情况,及时了解是否有未知的贷款查询记录。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征信机构联系并核实。

5. 建立安全意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谨慎对待目生人的贷款申请或者信用查询请求。

如有疑问,及时向相关机构咨询。

四、冒名贷款自查的注意事项1.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是冒名贷款的重要源头,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被他人利用。

2. 定期自查:冒名贷款可能随时发生,因此应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根治冒名、顶名贷款

根治冒名、顶名贷款

根治冒名、顶名贷款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列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加强防控信贷风险,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而加强信贷风险防控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治农户小额贷款发放管理中的冒名、顶名贷款问题。

一、冒名、顶名贷款成因分析(一)冒名、顶名贷款的表现及危害冒名、顶名贷款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

其表现通常为:①贷款人因本人不符合贷款条件或其他违规原因,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在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而虚构借款人或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私刻假名章、制造假证件或盗用他人有效证件、伪造虚假贷款合同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贷款;②在他人知情或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获取的贷款;③内部人员违法违规,与用款人恶意串通,采取冒名、顶名的手段为不符合条件的关系人发放贷款,或采取冒名、顶名方式套取信用社贷款供自己使用。

冒名、顶名贷款的危害:由于冒名、顶名贷款具有欺骗性、虚假性、隐蔽性,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等有效程序成为虚臵,造成垒大户、跨区域、超越权限、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使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贷款主体失效。

贷款到期后,实际用款人往往不履行还款义务,引起贷款纠纷。

农村信用社也因为发放冒名、顶名贷款,必须承担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潜在损失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损失,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尤其是业内人员与外部恶意串通或伪造冒用客户资料形成的冒名、顶名贷款,其危害更大,不仅会毁掉一批信用社干部,还会对农村信用社的公众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

银监会今年10月印发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情况的通报》(银监办发[2008]214号)披露,2006年以来内蒙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现各类案件56件,其中冒名、顶名贷款31件,占比高达55.4%。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冒名贷款案件屡屡发生,给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和信用,我们需要加强对冒名贷款的自查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冒名贷款的定义、常见手段、预防措施以及自查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冒名贷款风险。

二、冒名贷款的定义冒名贷款是指他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通过伪造或盗窃个人证件、银行卡等手段,以他人名义进行贷款活动的行为。

这些冒名贷款案件往往会给被冒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用危机。

三、常见的冒名贷款手段1. 盗取个人身份信息:通过网络黑客攻击、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手段获取他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

2. 贷款公司内部人员泄露: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贷款公司内部人员的职务便利,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从而进行冒名贷款活动。

3. 假冒银行工作人员: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审核贷款、升级银行卡等名义,诱导被害人提供个人信息,从而实施冒名贷款。

四、冒名贷款的预防措施1.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避免将这些信息发送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输入。

2. 谨慎选择合作机构:在选择贷款机构时,要选择正规、有信誉的机构,避免与不明身份的个人或机构合作。

3. 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通过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多次查询未授权的贷款记录等,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冒名贷款。

4.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垃圾邮件、不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保持电脑和手机的安全防护软件的更新。

五、冒名贷款自查流程和注意事项1.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登录信用报告查询平台,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查询。

注意核对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

2. 检查银行卡交易记录:登录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仔细查看近期的交易记录,如发现有未授权的贷款记录或异常交易,要及时联系银行进行核实。

借、冒名贷款风险高 防控关键在治本

借、冒名贷款风险高 防控关键在治本

《西部金融》2008年第5期借、冒名贷款风险高防控关键在治本江传宝陶金里摘要:借、冒名贷款是借款人不能通过正常程序从信用社取得贷款,从而假借他人名义从信用社取的非法贷款。

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高风险性,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还给被冒名人带来隐患,损坏信用环境,危害甚大,应坚决予以杜绝,避免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

关键词: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5)-0055-02收稿日期:2008-4作者简介江传宝(6),男,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江办事处。

陶金里(66),男,经济师,现供职于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江办事处。

一、借、冒名贷款形式多样(一)个人贷款企业使用。

有的企业处于成长初期,没有有效的抵押(担保)资产或不符合贷款条件,又急需资金,从而想方设法使用亲戚朋友或企业职工名义借名或冒名办理多笔贷款,贷款资金实际给企业使用。

(二)多户贷款一户使用。

为了解决非正规金融有效需求,信用社大力推广信用共同体联保贷款。

但有的客户承接工程或从事商业经营投资大,自有资金远远不够使用,就借用、冒用他人有效证件,化整为零,以假联保的方式扩大贷款额度,垒起了贷款大户。

(三)多户贷款合伙使用,几个人合伙搞经营,办理联保贷款,以取得大额贷款,进行博弈,经营一旦亏损,合伙人就相互推诿责任,形成多角债务,从而贷款归还无着落。

(四)以借、冒名贷款形式以贷收息、收贷。

信用社推行贷款收回率绩效挂钩考核,要求新增贷款到期本金收回率达到95%,利息收回率达到98%以上,使得有的信贷人员采取借名、冒名贷款以贷收息、以贷收贷的防范来完成贷款回收任务。

(五)以借名、冒名贷款形式消化存款化股金。

由于历史多方面原因,信用社股金中存在存款化股金现象,股金流动性大,加大银监部门对信用社股金实行规范管理,而存款已到期或存款户急需资金是要求体现,信用社在无法合规转让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借名、冒名发放贷款来应付存款化股金的支付。

苑先一/防范顶冒名贷款的建议与对策

苑先一/防范顶冒名贷款的建议与对策

康发展。根据笔者基层实践经验,认为防范顶冒名贷款应 加大检查频率和力度,确保按信贷新规要求依法合规办理
采取以下对策:
每笔业务。一方面,贷款检查中心要长期、持续进行贷款检
一、内外并举提认识,使广大员工和客户从思想上牢 查,做好贷款外核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顶冒名贷款,并严
固树立“顶冒名贷款是严重违规违法”的思想理念,自觉抵 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一方面,通过“飞行检查”等方式,
想为”的教育机制、 “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防范 于民、让利于民、取信于民”的利率优惠政策和贷款上柜台
机制、 “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政策,对信用贷款以外的所有贷款在贷款人所在村庄进行
三、加强信贷管基础理,超前防控,把好关口。一要全 公示,将承贷人、担保人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将
增强客户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客户充分了解顶冒名 身利益,否则就是破坏自身利益”。二要深入调研,切实掌
贷款的法律风险和责任,从而增强预防、抵制顶冒名贷款 握客户在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市场前景等各方面、各时期
的主动性,减少或杜绝顶冒名贷款的出现。
的情况,积极为客户出主意想办法提效益,做到“融资”、
二、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扩大影响力。一 “融智”、 “融情”有机结合。三要加快业务创新,尽最大努力
双方)“三见面”制度,即贷款人与借款人、担保人在约定的 普遍存在,有的地区比较严重,应加大从新入社的大学生
时间、地点当面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三要严格执行审 员工队伍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的力度,为信贷
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杜绝“一手清”的现象,严防通过虚 队伍注入新的血液,确保信用社个险业务稳健持续发展。
92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冒名贷款是指他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通过伪造或者盗窃他人证件,以虚构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会给受害人带来经济损失和信用危机。

为了保护个人的财产安全和信用记录,及时进行冒名贷款的自查非常重要。

以下是冒名贷款自查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冒名贷款的概念、影响、自查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冒名贷款的概念和影响冒名贷款是指他人盗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以虚构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

这种行为会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用危机。

一旦发生冒名贷款,受害人可能会背负巨额债务,信用记录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被银行列入黑名单。

因此,及时进行冒名贷款的自查对于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和信用记录至关重要。

二、冒名贷款的自查方法1. 查阅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是了解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查阅个人信用报告,可以发现是否存在未知的贷款记录。

可以向信用报告机构申请个人信用报告,或者通过信用卡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查看个人信用报告。

2. 监控个人银行账户:定期查看个人银行账户的交易记录,注意是否有未知的贷款或者其他异常交易。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银行报告,并要求冻结账户。

3. 关注个人手机短信和邮件:冒名贷款者通常会通过短信或者邮件与银行进行沟通。

因此,要及时关注手机短信和邮件,注意是否有与贷款相关的信息。

如收到可疑信息,应即将向银行报告。

4. 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个人贷款情况。

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邮件与银行进行沟通,核实个人贷款情况。

三、冒名贷款的预防措施1. 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身份信息是冒名贷款的关键。

要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不随意将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交给他人,不在公共场所泄露个人身份信息。

2. 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更换银行卡密码、网银密码和手机支付密码,增加密码的复杂性,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

3. 谨慎选择合作机构:在选择贷款机构时,要选择正规的、有信誉的金融机构。

借名、假冒名贷款风险防范

借名、假冒名贷款风险防范

借名、假冒名贷款的防范措施(一)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学习,防范操作风险1、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使其树立敬业爱岗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

经常开展案例分析,加深员工对法律、监管规定的认识,提高其对道德风险的警觉性和抵御能力。

2、强化信贷人员业务培训,对所有信贷人员及拟从事信贷岗位的员工进行基本制度、信贷业务流程等培训,提高信贷队伍的业务素质。

坚持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用制度管人管事。

(二)创新科技手段,变人防为机防1、通过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系统获取较全面的有关农户的信息,识别个人信用,从而为发放贷款提供可靠的依据。

2、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中客户及保证人信用信息,提高信贷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确保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并建立“黑名单客户”管理制度,将不守信客户及时录入信贷管理系统,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严格控制对已列入“黑名单”客户的撤销权,实现系统内信息共享,以此降低信用社在农户贷款中的风险。

3、开发运用信贷指纹管理系统。

一方面利用系统识别客户身份,很大程度上防止借名、假冒名贷款的出现,并且在提高办贷效率,防止资金被挪用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对信贷员采用指纹仪登陆操作管理,是采用指纹的唯一性来取代用户代码、密码方式的登陆方式来严格分清贷款经办人、复核人责任,能从源头上解决密码通用、密码不密和职责不清等问题,有效避免部分违规贷款出现责任认定困难。

(三)分类处置、责任追究1、打击借名、假冒名贷款,遏制新增是关键,避免出现借名、假冒名贷款前清后增问题。

将“新增借名、假冒名贷款”作为一条高压线,加大对新增借名、假冒名贷款责任人的惩处力度,长久保持打击借名、假冒名贷款的高压态势。

对新增的借名、假冒名贷款,不论金额大小、有无形成损失、涉及到谁,都一律按照相关规定和已经明确的纪律要求严格责任追究,绝不姑息。

2、对存量借名、假冒名贷款按成因、形式及特点,区别对待。

被冒名贷款的法律后果(3篇)

被冒名贷款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贷款业务日益普及,贷款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然而,与此同时,冒名贷款的现象也日益增多,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被冒名贷款的法律后果,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一、冒名贷款的定义冒名贷款,是指他人未经当事人同意,使用其身份证件、个人信息等,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的行为。

冒名贷款的行为人可能是亲朋好友、不法分子或者恶意竞争者。

二、被冒名贷款的法律后果1.经济损失被冒名贷款的当事人可能会面临以下经济损失:(1)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冒名贷款的行为人可能会逾期还款或者恶意拖欠,导致当事人承担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

(2)信用记录受损:贷款逾期或者拖欠会导致当事人的信用记录受损,从而影响其在未来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方面。

(3)诉讼费用: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将会产生诉讼费用。

2.精神压力被冒名贷款的当事人可能会承受以下精神压力:(1)名誉受损:冒名贷款的行为人可能会利用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当事人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

(2)家庭纠纷:贷款逾期或者拖欠可能会引发家庭纠纷,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困扰。

(3)心理负担:当事人需要面对贷款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应对措施1.及时报警当事人发现被冒名贷款后,应立即报警,以便警方调查取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收集证据当事人应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如身份证件、银行流水、通话记录等,以便在诉讼中证明自己的主张。

3.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冒名贷款的行为人承担还款责任,并要求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4.申请司法保全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贷款账户进行司法保全,防止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进一步扩大。

四、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当事人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个人信息,避免泄露给他人。

浅析个人异议申请中冒名贷款出现的成因与防范

浅析个人异议申请中冒名贷款出现的成因与防范

银行等单位进行反映申诉 , 但介于冒名贷款上访者 多是个体 , 未形成一定规模 , 多数银监部 门不予受 理, 而人民银行苦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 , 只能将情 况逐级向上反映。 异议申请人向地方法院申诉进行 法律维权时 , 判决结果会 因地区、 个人差异而有所 不同。且法律维权时间较长 ,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异 议申请人办理信贷业务时效。如: 某银行在未对相 关资料真实性进行审核的情况下, 仅凭他人提供的 材料 ,就审批办理了对刘女士的冒名按揭贷款 , 导 致刘女士无法办理个 人 住房贷款。 刘女士将异议发 生银行和冒用人告上法庭 , 起诉两被告侵权。法院
最终判决冒用人 ( 锡盟某装饰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赔偿刘女士 1 万元经济补偿, . 3 要求某银行限期消 除刘女士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这 1 万元 - 3 根本抵 减不 了房价 的快速上涨 差额 , 且影响 了刘 女 士个人购房进度, 极易造成异议 申请人对个人征信 系统 的片面解读 , 成抵触情 绪 。 形 ( 身份证号码重号现象。公安部门核发的 二)
浅国人民银行 呼和浩特 中心支行 呼和浩特 0 0 2 ) 10 0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逐步应用 ,一些 冒名贷款 案例浮出水面 ,成为近阶段个人异议 申请骤增 的 主要诱 因。不但给被冒用人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 侵害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形成经济纠纷 、侵权案 件, 也违背 了建设诚信体系的初衷 , 掩盖了信贷资
( ) 二 制度 执行 不 严格 是形 成 冒名 贷款 的直接
原因。 制度执行不力 , 有法不依 、 有章不循、 违规办 理、 违法操作是形成顶 冒名贷款 的直接原因。 通常
保贷款的真实性 , 把握借款人交易真实 、 借款用途 真 实 、 款 意愿 和还 款能力 真 实 , 防虚 假按 揭 业 还 严 务的发生 , 从源头上保证个人贷款的质量。 放贷行 应要求借款人 当面签订借款合 同及其他相关 文 件, 确保贷款人有效识别借款人 的真实身份 , 防范 由开发商、经销商或其他 中介机构代为签订相关 文 件可 能 引发 的法律 纠纷 。 ( ) 强征 信 主体 权 益 保 护 , 三 加 明确相 关监 管 部 门。 关注冒名贷款的产生和潜在风险 , 成立由人 民银行、 银监局 、 公安部 门等组成 的监管办公室 , 对 问题 较 突 出的 冒名 贷款 进行 跟踪 反馈 , 要 时 , 必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

冒名贷款自查一、背景介绍冒名贷款是指他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贷款行为的不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给被冒名者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个人信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和维护个人信用,自查冒名贷款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二、冒名贷款自查的意义1. 防范经济损失:通过自查冒名贷款,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冒名贷款行为,避免经济损失的发生。

2. 维护个人信用:冒名贷款会对个人信用造成严重影响,自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修复个人信用。

3. 提高警惕性:自查冒名贷款可以提高个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冒名贷款自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 采集个人信息首先,采集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前往信用报告机构的官方网站,注册账号并登录。

根据提示,填写个人信息,选择信用报告查询功能。

查询结果将显示个人信用记录,包括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等。

子细核对贷款信息是否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

3. 监测个人银行账户登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查看近期的交易记录。

注意关注是否有未经自己授权的贷款、提现等异常交易。

如发现异常交易,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并报警。

4. 查询公安部门黑名单前往公安部门官方网站,查询个人是否存在于冒名贷款黑名单中。

输入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如查询结果显示个人存在于黑名单中,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5. 定期自查冒名贷款是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建议定期进行自查,保持对个人信息的高度警惕。

注意事项:- 在进行自查时,务必确保所使用的网站和平台是官方正规的,避免上当受骗。

-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他人冒用。

- 如发现冒名贷款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权。

四、应对冒名贷款的措施1. 报案如发现冒名贷款行为,应即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警方进行调查。

2. 冻结账户如发现冒名贷款行为,应及时联系银行冻结相关账户,以防止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权威资料]

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权威资料]

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权威资料]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权威资料] 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摘要】借冒名贷款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的贷款,是一种隐蔽性较强的违法违规贷款,大量贷款违规问题和多起伪造虚假客户资料、冒名进行贷款诈骗案件,不仅加大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风险,更是对社会诚信意识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借冒名贷款;违法违规;贷款一、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的危害性借冒名贷款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信用社的健康身躯。

(一)“借冒名贷款”严重违反了信贷管理制度“借冒名贷款”是一种隐藏性较强的违法违规贷款,它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信贷人员不负责任,滥用职权,人为增大了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严重违反了信贷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借冒名贷款”给信贷资金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借冒名贷款”中贷款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权力和义务不对等,贷款到期后还款义务发生很大争议,给资金带来极大风险。

同时,“借冒名贷款”还会造成超越权限、跨区域、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同样使信贷资金产生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借冒名贷款”直接引发犯罪“借冒名贷款”往往是内部员工与用款人互相串通、内外勾结和以权谋私的结果。

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提供有关信息,冒名贷款给个人或他人使用,这就严重触犯了金融法律法规,导致各类案件的发生。

借冒名贷款的危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理将严重威胁到信用社的生存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借冒名贷款的防范措施(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借冒名贷款危害性的认识借冒名贷款的发生,主要反映了有关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不力、贷款三查不落实、审批不尽职或故意逃避授权授信控制等的问题,其危害性是巨大的。

借冒名贷款降低了信贷资产质量,这是借名冒名贷款存在的最大风险。

另外,信用社因为发放借冒名贷款,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潜在损失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损失。

(二)认清形势,深挖借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借冒名贷款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银监部门的案件通报看,主要表现为:一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形成借冒名贷款的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
对借冒名贷款危害与防治的浅析
【摘要】
借冒名贷款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的贷款,是一种隐蔽性较强的违法违规贷款,大量贷款违规问题和多起伪造虚假客户资料、冒名进行贷款诈骗案件,不仅加大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风险,更是对社会诚信意识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借冒名贷款;违法违规;贷款
一、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的危害性
借冒名贷款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信用社的健康身躯。

(一)“借冒名贷款”严重违反了信贷管理制度
“借冒名贷款”是一种隐藏性较强的违法违规贷款,它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信贷人员不负责任,滥用职权,人为增大了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严重违反了信贷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借冒名贷款”给信贷资金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借冒名贷款”中贷款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权力和义务不对等,贷款到期后还款义务发生很大争议,给资金带来极大风险。

同时,“借冒名贷款”还会造成超越权限、跨区域、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同样使信贷资金产生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借冒名贷款”直接引发犯罪
“借冒名贷款”往往是内部员工与用款人互相串通、内外勾结和以权谋私的结果。

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提供有关信息,冒名贷款给个人或他人使用,这就严重触犯了金融法律法规,导致各类案件的发生。

借冒名贷款的危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理将严重威胁到信用社的生存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借冒名贷款的防范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借冒名贷款危害性的认识
借冒名贷款的发生,主要反映了有关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不力、贷款三查不落实、审批不尽职或故意逃避授权授信控制等的问题,其危害性是巨大的。

借冒名贷款降低了信贷资产质量,这是借名冒名贷款存在的最大风险。

另外,信用社因为发放借冒名贷款,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潜在损失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损失。

(二)认清形势,深挖借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
借冒名贷款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银监部门的案件通报看,主要表现为:一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形成借冒名贷款的直接原因。

贷款经办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作风不深入,没能真正把好信贷投放的第一关。

二员工素质不高是借冒名贷款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

有些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办理信贷业务时经不起利益的诱导或碍于情面,对违规贷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是岗位职责不到位是借冒名贷款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虽然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网点和人员的优势,但由于农户贷款面广量大、额小分散,一个信贷员往往要承担几个村几百户的信贷业务,金融需求与从业人员不足反差明显,导致贷前调查不到位、不彻底,给借冒名贷款的产生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源头根治,构建防范风险长效机制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业务经营的规范期,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要从源头根治借冒名贷款,必须积极构建更加科学的“事前合规文化引导,事中前台流程控制,事后内审稽核监督”三位一体的内控体系,在实效性上下功夫。

1.以培训为切入点,增强对借冒名贷款的风险认识。

各级人力部门要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活动和方式,根据经营管理人员、业务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差别化、多层次培训,把合规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牢固树立合规才能促发展、合规才能上水平、合规才能树正气、合规才能成大事的合规理念,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树立对不合规现象进行主动举报的合规精神。

2.加大信贷管理执行力度,防范操作风险。

公司、个人客户经理部在办理每笔贷款业务时,要通过双人核实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财务状况等资料,从源头防范借名、假冒名贷款。

尤其贷款新规强调的
“面谈面签”制度,既保证了借款人贷款需求的真实性,又保护了家庭成员对贷款的知情权,必须不折不扣长期的执行下去。

3.创新监督手段,对借冒名贷款主体资格进行有效审查。

借助信贷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客户及关联人信息,对发现的借冒名贷款,建立“黑名单客户”管理制度,将名单在系统内曝光,以此来降低因贷款主体资格不合格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同时,要坚持和推行近亲属回避、定期轮岗、信贷员定期换片等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遏制借冒名贷款的产生和蔓延。

4.加大检查力度,对借冒名贷款早发现,早处置。

稽核监察部门要将查处借冒名贷款工作作为推动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的一项重
要内容来抓,制定防治方案,确立“零容忍”管理理念。

对查出的贷款责任人及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要从严处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正确处理自身效益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合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原则下,发放大额贷款,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打造高压态势。

为全面清查借名、假冒名贷款情况,该联社成立借名、假冒名贷款专项整治小组,小组成员由联社领导班子以及各社、部负责人组成。

集中汇报排查进度、排查情况,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坚持“降低贷款损失、消除声誉风险、规范业务操作”原则,对排查出的借、冒名贷款坐到应改必改、能改尽改。

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进度到位、督导力度到位”。

参考文献:
[1]
农村信用社借冒名贷款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三资管理,2013.
[2]宫国祥,石慧卿,安燕军.农村信用社“借冒名贷款”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忻州网,20080310
[3]赵铎解.放联社多措并举排查借名冒名贷款.河南金融网,2014327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