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三模块的农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中职“三级三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常熟市谢桥职业中学在创新办学模式、开展课程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并逐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因为就目前而言,常熟市谢桥职业中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开设不足,实践教学的计划、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尚存在问题,总体而言,现有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培养适应园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实践性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所谓实践性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教”,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主要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系统结构或内在组织,它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以职业技能为本位,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性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构建切实可靠、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相连,专业不同,实践教学有一定差异,但无论何种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有着共性。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归纳总结,提出了中职校“三级三层两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三级”是指培养学生技能所需的三个培养阶段,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三阶段;“三层”是指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能级与三层次各有内涵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按照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实习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环节教学;三能级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三能级对应三层次,如实验教学培养基本技能。
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从掌握基本技能起步,逐步达到掌握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方式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
(1)入学专业教育。
农科高职“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摘
静, 来景 辉 , 张堂 田
( 安徽宿州职业技术学 院 , 安徽 宿州 2 3 4 1 0 1 )
要]“ 二定制 、 三段 式” 工 学结合人 才培 养模式 , 是 宿州职 业技术 学 院通 过 多年探 索与 实践 , 创新 提 出的培养 模式 。
“ 二定制” 是 指学生的先定向后定位培养 , 三段 式是指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的三个阶段 。该模 式是 以企业和 学生为 主体并在 尊 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下, 满足学生职业技 能培养的 需求 , 实现 学生 、 学校 、 企 业共赢 的工 学结合人 才培 养模式 , 是 让 学校 得 以发展 、 企 业得 以人 才、 学生得 以就 业的有 效途 径。实践教 学体 系的建设 是 高职 教 育 内涵 建设的核 心 , 是 工 学结合模 式 的 实
现载体 , 包括 目标体 系、 内容体 系、 条件 体 系、 管理体 系等。 [ 关键词]农科 高职 ; 二定制 ; 三段 式 ; 实践教 学体 系
[ 中图分 类号]G8 4 1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2 2 7 3 ( 2 0 1 3 ) 0 6 — 0 1 0 0 — 0 3
目基 金支 持 ( 2 0 1 0 1 3 9 3 ) 。
[ 第一作者简介]郭静 ( 1 9 7 2 一) , 女, 安徽砀 山, 农学硕士 , 副教授 , 安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副主任 , 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和作物优 质高 产栽 培。
1 O O
这一 阶段 , 学 生接 受 双方 管理 , 企 业仅 提供 学 生 的生 活费 。学 生 在企 业 生 产 线 上进 行 定 岗 实 习 , 实施 产
图 1 “ 二定制 , 三段式” 工学结合示意图 ( 以 种 子 生严 和 经 霄 专 业 为 例 )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分析了其内涵、特点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国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教学: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活动、创业孵化平台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1. 综合性: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3. 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与行业、企业、社会等外部资源的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
4. 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农科专业层次性、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 课程与教学 C U R R I C U L U M A N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总2 7 2期
王强盛 等 高校 农科 专业层 次性 、 模 块化 实践教 学体 系构 建 与 实施
・ 8 1・
2 . 层次性。农科专业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应 由 程、 全方位的专业实践平 台, 为学生舒展和探 寻专业
合 南京农 业 大 学实际 , 构建 了农科 专业创 新性 人 才培 养的 “ 三层 次、 四模块 ”实践教 学体 系, 并 通过 该 实践教 学体 系的 实施取 得 明显 的教 学效果 , 为 高校 农 科 专 业 实践 教 学 改革 和人 才培 养
提供 了有 效途 径 。
关键 词 : 高等 院校 ; 农科 专业 ; 实践教 学
手段 , 是提高 学生 综合 素质 的关键 环节 , 在 知识传 承 、 业学 生 实践教 学效 果 。
技 能提 高 和 创 新 创 造 等 方 面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 教 育部 在 《 关 于 进 一 步 深 化 本 科 教 学 改 革 全 面 提 高
一
、
“ 三层次 、 四模块 ”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 建
王强盛 , 杨 冰 , 郝佩佩 , 丁艳锋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5 )
摘要 : 实践教 学在 农科 专 业人 才教 育培 养 中具有 重要 地位 , 对培 养 学 生动 手 能 力、 专业技 能和
创新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依据 3 - " 前农科专业人 才培养过程 中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 结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4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1 9 8 1 ( 2 0 1 4 ) 0 2 — 0 0 8 0 — 0 4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2022年1月第2 期Jan. 2022No.2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沈雪峰1,2,郑殿峰1,2,冯乃杰1,2,赵黎明1,2,饶刚顺1,2(1.广东海洋大学 滨海农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 深圳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108)[摘 要]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分析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革新考核评价标准,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的成功实施可为地方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农科;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10*********)[作者简介] 沈雪峰(1982—),男,河南宁陵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逆境生理研究;冯乃杰(1970—),女,黑龙江庆安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化学调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57-04 [收稿日期] 2021-05-06引言新农科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涉农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018年,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农业学科与其他学生的深度交叉和融合,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1,2]。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能力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构建“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和意义三、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1.课程体系的构建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3.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四、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应用1.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2.在教学质量提高中的应用3.在农林学科发展中的应用五、实验教学体系的效果评估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我国新时期的发展中,农林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农林人才,我们提出了“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并进行了构建与实践。
二、构建“三衔接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和意义“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管理,从而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这一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我国农林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动农林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1.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根据农林学科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了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应用课程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我们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应用1.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实施“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农林人才。
2.在教学质量提高中的应用:我们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3.在农林学科发展中的应用:我们通过推动农林学科的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了农林学科的发展。
五、实验教学体系的效果评估我们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证明了“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策略。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2. 全面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等各个方面,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3.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具备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1.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1. 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课程质量。
2. 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实践教学体系_三位一体(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素养共提升。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内涵、实施策略和成效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内涵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与素养共提升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要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课外实践则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课程设置中,既要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又要注重实践技能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3. 创设实践平台学校应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
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
4. 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要求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
考核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和综 合型 实验等 。其 目的主要是通 过实 际动手 操作 , 深 加
学 生对书本 知 识 的 理解 . 化 学 生 对 抽象 理 论 的感 性 认 强
识 。实验教学 是根 据各个章 节 的内容设计 实验 , 求得 出 要 相应 的结果 , 固学 生 所学 的知识 , 能在 实验 过 程 中 以巩 并
中图分类号 G 4 . 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 0 7—73 (0 0 0 2 1 o 7 1 2 1 }7— 0 一 3
实践是学 生了解 理论 和 知识 的社会 意 义 和人 生 意 义
的重要 条件 , 是激励 和引导 学生学 习和掌握 知识 的 动力 源 泉, 是学生获 得完全 的 知识 而 不是 抽 象 的 、 面 的知识 的 片
示型 实验和 验证型 实验为 主 , 但是 要求 每门有 实验课 的课
程至少 要有 1 2个 设 计 型或 综 合 型 实验 ; 作 物栽 培 技 ~ 《
“ 口” , 对 生 由于专业 和生 源 的特殊 性 , 定 了农 学类 毕 业 决 生就 业岗位 的特殊性 , 要求他 们必须 有较强 的实践 动 这就
在 实验课教 学 过程 中 ,无 机 与 分 析化 学 》 《 机 化 《 、有
学》 《 、生物化学》 《 、 作物科学 基础》 《 、 农业气象学》 《 、 作 物栽培原理》 《 、土壤肥料学》 《 、 农业微生物学》 《 、试验统
计方 法》 《 业科 技 创 新实 验 》 专业 基 础 课 , 、农 等 主要 以 演
摘
要 :“ 三位一体” 实践教 学模 式, 在农学类专业应 用型人 才培养 中有重要 的作用。从“ 三位 一体 ” 实践教 学模 式的
三模块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模块实践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模块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三模块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模块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教学:确保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其后续实践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模块化教学三模块实践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专业基础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等。
(2)专业核心模块:包括专业核心理论、专业核心技能等。
(3)拓展模块:包括跨学科知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
三、实践教学方法1. 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项目设计: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
(2)项目实施:学生分组,以项目为单位,进行项目实施。
(3)项目评价: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技高师农科专业“三三四”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中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 “ 双师” 素质师资是职技 高师肩负 的重要 职能 。论 文 以河北 科技师范学 院为例 , 对
构建农科 类专业“ 三四” 三 实践教学体系的的探索与实践进行 了介绍。 关键词 : 职技 高师 ; 三三四” 实践教学体 系 “ ;
中图分类号 : 6 2 40 G 5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 (0 8 0 -0 2 3 17  ̄9 1 2 0 )203 - 0
实践 教学 是 职 技 高 师 院 校教 学 的重要 内容 , 是培 养学 生实 践 技 能 和创 业 、 新 能力 的重要 途 创
动 , 中基础实践包含课程实验教学 、 其 课程认识实 习、 计算机技能训练 、 生产劳动四个方面 ; 专业实
径。职技高师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课程教学实验 、 教学实习 、 科研训练 、 专业技能训
第 7卷 第 4期
职技高师农科专业“ 三三四’ ’ 实践教 学体 系探索与实践 术
李佩 国, 戴 维 , 秀玲 尹
( 河北科技 师范学 院 教务处 , 河北 秦皇岛 0 6 0 ) 6 04 摘 要: 实践 教学是职技 高师院校教学 的重要 内容 , 是培养学生实践 技能和创业 、 创新能力 的重要途径 , 而为
Ex l r t n a d P a t e o 3+3+4’ Pr c c lTe c i g S se f r Ag iu t r l p o a o n r c i f“ i c ’ a t a a h n y tm o rc lu a i
M aosi o a o a- cncl ec es ol e jr V ct n leh i a h r’C l gs n i t aT e
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阐述研究在当前背景下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讨论了实验课程在农科类专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设施建设,实验课程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以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未来发展方向并做出总结。
本文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农科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设施建设、质量评估、实践与理论融合、优化路径、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农业领域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难以完全满足实际岗位上的需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在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中,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仍存在着设置不合理、设施不完善、评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实验课程设置与调整、实验教学手段和设施的建设、实验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农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素养。
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者:辛德财,边立云,吴锡冬,丁得亮,王金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0期摘要:结合目前我国农科院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三方面提出建议,并总结出我校部分农学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做好服务。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平台;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039-02一直以来,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困难较多,在实践与实习组织方式、实践与实习内容以及实施过程方面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难题,从而造成农科人才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而事实却是企业大量需求“能下得去、能用得上、能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这一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4]。
因此,是否为企业所用是造成农学类专业人才结构性失业的关键因素,并且“能用得上”与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密不可分。
实践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如下。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措施及实施农业高校教育一直以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为主,课程安排的重点为: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知识广度不够,深度过大,应用类的知识补充不足,实践性环节(即教学实验课)只作为验证知识的手段。
伴随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改革,农科人才的培养稍有改进,出现了“重视基础,开拓专业”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然而由于受种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着强调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在学生成绩的构成上理论知识仍然占主导地位。
如:①验证性的实验课较多,缺乏创新型试验拓展;②方法不够先进,技术老套;③实践教学内容雷同,缺少高深层次、跨学科联合的试验内容;④创新性实验设计不足,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意识和素质;⑤融合性实验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⑥与社会生产实际接触较少,缺乏检验理论的实践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农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农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体系构建原则、体系构成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一、农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1. 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农业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提高农业教学质量的需求实践教学是农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农业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农业教学质量。
3.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农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1. 科学性原则农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2. 实用性原则实践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4. 创新性原则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三、农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
基础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满足基础实践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需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满足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师资和校外实践教学师资。
农学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农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培养农学人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农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农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学作为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承担着培养农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成为农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农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实践教学目标农学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学人才为目标。
具体包括:(1)掌握农业生产基本原理和技能;(2)具备农业科研、推广和管理能力;(3)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实践:主要包括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2)专业技能实践: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操作、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
(3)科研实践: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实施、科研论文撰写等。
(4)社会实践:包括农村社会实践、农业企业实习、农业科技推广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基本原理和技能。
(2)实习课:通过实习课程,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4)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农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
应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2.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
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关键。
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科类专业作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是其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是农科类专业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二、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概述1. 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
2. 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1)实践性强: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
(2)综合性强: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如农业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等,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3)创新性: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 实践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创新等能力。
(3)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1)基础实践教学:包括农业科技基础知识、农业机械操作、农业试验技术等。
(2)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等。
(3)创新实践教学: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实践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实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
(2)田间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3)网络实践教学: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手段,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提高实践效果。
4.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出勤、参与度、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科类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实验课程作为农科类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一、实验课程的定位和目标实验课程是农科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操作和科研探究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投身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能够1. 掌握农业生产和科研中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2. 熟悉农业科研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方法,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3. 培养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判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在团队中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1. 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中心,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知识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各类实验课程。
一般来说,实验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和科研实训课程三大类。
基础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生物学、农业化学、农业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专业实验课程则是对学科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深入拓展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研实训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设计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研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方法。
2. 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是实验课程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院校需要充分配备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成果名称地方高校生物基础“53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名称地方高校生物基础“53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总结1、成果总结本成果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进展趋势基础上,针对地点高校办学特点,就其生物和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
更新教学理念,搭建“三个互通平台”;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将37个生物、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整体优化成“531”实验课程新体系;改革实验方法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网络教学与课堂实验相结合;改革实验治理体制,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判新体系。
1.1生物基础实验课程理念创新,搭建三个互通平台本研究之前我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理念已有两次更新:①从依附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实验方法向教学环节的理念创新,如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环节。
②从教学环节向独立实验课程的理念更新,如《植物生物学实验》把《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传统学科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实验课。
但因独立实验课程各自追求自身完整又导致实验内容重复和脱节,阻碍实验教学水平坦体提高。
2003年我校有37个生物、非生物类本科专业需开生物学基础实验。
为满足全校教学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搭建“三个互通平台”。
将全校37个专业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搭建“生物和非生物类本科专业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互通平台”,成立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心、合并11个相关实验室;用模拟生物科研过程组织实验教学,搭建“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互通平台”;用服务地点求进展,搭建“应用生物技术教学科研与地点服务互通平台”,将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优化。
1.2 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创建生物学基础“531”实验课程新体系(附件1)从生物人才培养要求整体动身,将生物科学、农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动物生理、药理病理、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全校非生物专业公选课生命科学导论的实验内容整体优化成生物差不多技术、一般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机能和现代生物学5个模块,差不多型、提高型、创新型3个层次和应用生物技术基础能力训练主线,构建起生物学基础“531”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实验内容层次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三模块的农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摘要: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农科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符合农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3+3+1”三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三大基础训练”、“‘三文’考核制度”、“一大测试”,通过实施该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健康运行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科;实践教学;体系
多年来,南京农业大学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创建研究型大学过程中着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现已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农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3+3+1”三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3+3+1”三模块的农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1.三大基础训练模块
(1)劳动技能训练。
劳动技能训练主要是对一年级新生所进行的培养。
之所以开设劳动技能训练,这主要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一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缺乏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应有了解和基本的劳动技巧和素质。
另外一年级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接触专业内容、专业教师和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少,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不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和基本劳动技能的提高。
劳动技能训练时间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每学期一次,每次集中劳动一周,为2学分。
(2)专业基础实习训练。
专业基础实习训练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通过训练,巩固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训练时间的安排和学分依不同专业设置而定,通常在二、三、四年级,每学期安排1~2周的时间用于实习,每次实习计1~2学分。
(3)科学研究基础训练。
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是指高年级学生接受开展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
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可申请学校提供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或参加教师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通过训练,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直到毕业,计1学分。
2.“三文”考核制度模块
(1)专业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或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写出论文报告。
进行专业文献综述训练时间一般可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通常在一学期内完成,计2学分。
(2)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融大学生思想教育、业务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对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巩固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般从二、三年级开始利用寒假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有一定观点和思想、字数在2000以上的报告,计1学分。
(3)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学生修完全部专业知识之后,通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获得独立从事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是学生走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总检验。
时间一般20周左右,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具体时间安排视各专业教学要求而定,要求学生依据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一篇字数在5000以上的论文,计6学分。
3.“一大测试”模块
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旨在考察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是在学生学完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等方面,可采用笔试、面试、实验操作、样本测定、案例分析、实物分析、模拟设计等方法。
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计2学分。
二、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健康运行的措施
1.建立管理组织,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领导。
思想一旦确定,组织就是保障。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我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校实践教学的领导,同时学校要求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为副组长,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责任到人,目标明确。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依据,没有制度管理就无章可循。
为此,我校多次审定修改各专业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师编写各专业各阶段《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成绩评定
等提出明确规范。
3.精选教师队伍,强化对实践教学的指导。
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我校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指导实践教学的青年教师,我们结合我校传统农科专业学院老教师多、高级职称比例大的特点,创立了老教师帮助指导青年教师,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模块。
通过这种措施,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使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4.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条件,我校有重点、有计划地建设了一批公共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一级学科实验教学平台,例如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为了拓宽实践渠道,我校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验基地,让学生尽早介入产业(行业),积累实践经验。
目前,学校在珠江校区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完善了教学科研综合实习基地(包括农学试验站、园艺试验站、畜牧试验站、资源环境实习基地和公共服务站等教学实习场所),占地2000多亩,此外,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20个,分布在江苏、河南、安徽、山东、上海等地。
通过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施“3+3+1”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实施“3+3+1”三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献身农业、服务农村和农民的精神。
几年来,我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农村、服务农民的优秀学生。
2.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根据对学生调查,学生经过“三大”基础训练、“三文”考核制度、“一大测试”的训练后,自学、动手、写作、表达、组织、管理和经营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3.缓解了教学经费紧张的状况。
“3+3+1”三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一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是协助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例如学生做毕业论文,多数利用教师的研究课题查阅资料、开展实验、撰写文章,不需要另外从教学经费中列支。
社会实践也主要利用学生的寒、暑假,也无需投入较多的经费,因而极大地缓解了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
4.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融多学科、多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对指导教师来说,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知识要求。
这样一来,必然促进教
师去学习、钻研业务,从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5.促进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3+3+1”三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推动了专业建设、教学计划修订和教学大纲的编制。
由于实践教学改革成绩显著,2003年我校有多项改革成果获教育部和江苏省表彰,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
我校有农学、植物保护等12个专业被批准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周春林.孜孜以求创新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探索[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李俊龙,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吉东风,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科长,实验师;李海燕,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实习研究员:胡锋,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