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合集下载

企业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企业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企业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作为一项国家法律,劳动法规定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规范了企业的行为。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不遵守劳动法的规定,违反员工的权利,让员工的利益受到损害。

对于这样的违法行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企业违反劳动法应承担的最基本的法律责任是给予员工相应的经济赔偿。

例如,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发放工资,或者拖欠工资,员工可以向企业要求支付应得的工资。

此外,企业还要支付滞纳金等违约金,以赔偿员工因企业失职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其次,企业的违法行为还可能导致产生其他的法律责任。

例如,在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下,企业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企业未支付或未真实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提出仲裁或诉讼申请,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样地,如果企业未经合法的程序,擅自对员工进行辞退或撤销工作岗位,企业也将承担违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最后,企业违反劳动法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员工的劳动权益是一种合法的权利,如果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利益,甚至违法侵害员工的利益,这些员工可能会采取许多不合理的手段,例如罢工、示威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声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总之,企业应当尊重员工的权益,严格遵守劳动法的规定。

如果企业违反了劳动法,扰乱了劳动秩序,失信于员工和社会,并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员工的利益,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员工的权利和福利,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目标。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稳定地发展。

非法用工行为的法律责任

非法用工行为的法律责任

非法用工行为的法律责任非法用工行为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经合法手续达成劳动关系、超过法定工时、违法解雇、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

这些行为给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对于非法用工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对非法用工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

一、未经合法手续达成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劳动关系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未经合法手续达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 返还未支付的工资和绩效奖金: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其劳动所得,包括工资和绩效奖金等。

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已经劳动的工资和绩效奖金,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返还未支付的工资和绩效奖金。

2. 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未经合法手续达成劳动关系,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赔偿金的金额应当不低于劳动者在非法用工期间正当劳动所得的两倍。

3. 负有补救义务: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非法劳动关系后,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劳动者恢复其合法权益。

二、超过法定工时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用人单位超过法定工时的行为将承担如下法律责任:1. 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加班工资。

2. 被责令改正:劳动监察机构在发现用人单位超过法定工时后,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违法解雇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以非法手段解雇劳动者的行为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1. 支付赔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劳动中的违法行为雇主和雇员的法律责任

劳动中的违法行为雇主和雇员的法律责任

劳动中的违法行为雇主和雇员的法律责任在劳动关系中,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有责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然而,有时候在劳动过程中,双方可能会出现违法行为,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雇主和雇员在违法行为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违法行为中的雇主法律责任作为劳动关系的主导者,雇主具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当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时,可能会面临以下的法律责任:1. 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资支付义务,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应承担支付未支付工资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罚款或其他处罚。

2. 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时限制,未保证劳动者的合法休息和假期,超时劳作等,应承担因此造成的劳动者损失并支付相应的补偿。

3. 违反法律法规的安全生产要求,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雇主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可能面临法律追究。

4. 违反《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解雇劳动者时未经合法程序或无合理依据,造成劳动者的损失,雇主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需要重新雇佣劳动者或支付经济赔偿。

以上只是违法行为中可能涉及的一些雇主法律责任,具体责任的大小将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进行评定。

二、违法行为中的雇员法律责任作为劳动关系中被雇佣的一方,雇员也有责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雇员在劳动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时,可能会面临以下的法律责任:1. 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未按规定履行工作职责,擅自请假或旷工等,雇主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可能引发解雇或者合同解除。

2. 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公司利益或他人利益,如盗窃公司财物、泄露商业机密等,雇主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3. 不当竞争行为,如在离职后与原雇主直接或间接从事竞争性工作,未经许可使用商业机密或破坏了竞争条约,雇主有权要求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

4. 不当行为,如虐待同事、故意损坏公司财物等,雇主有权采取纪律处分甚至解雇,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承担什么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承担什么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承担什么责任“用人单位”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1、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3、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劳动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4、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7、违反劳动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8、用人单位由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9、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0、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责任一、专题界定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不依法定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违法安排劳动者超时工作的法律责任、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缴纳社保费时瞒报工资总额的法律责任、克扣拖欠工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非法使用童工的法律责任等等二、名词解释1.法律责任是通过国家强制力迫使违法行为人接受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从而体现国家对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及他人利益的保护。

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责任是指由于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3.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用人单位、有关组织和个人所给予的行政制裁。

三、案例分析案例1不依法定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案例】渠某等5人应聘到某房地产公司做销售人员,要求与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该公司以试用为名拒绝了渠某等5人的要求。

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常规巡视检查时发现了该公司没有与渠某等5人订立劳动合同的违法现象,于是,责令公司限期改正,要求公司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与渠某等5人签订劳动合同。

但是,等劳动监察大队规定的整改期限届满后,劳动监察大队再一次来到该房地产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房地产公司仍然没有跟渠某等5人签订劳动合同。

于是,劳动监察大队对该房地产公司据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给予该房地产公司罚款3000元的处理。

【评析】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本案例中的房地产公司以试用为名,拒绝了渠某等5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造成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对此,房地产公司应付主要责任。

对于该公司这种违法现象,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要求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四条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劳动法第三编 第十九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劳动法第三编  第十九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工时、休假、工资规定的法律责任 • (一)违反工时、 • (二)违反工资规定的法律责任 三、
(一)违反劳动安全卫生一般规定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2条、93条
(二)违反劳动安全卫生特殊规定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5条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4条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1.安置和赔偿。 • 2.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 3.罚款。 • 4.吊销营业执照 四、侵犯人身自由权利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6条
律责任
一、违反劳动行政管理的法律责任的含义和 特征
• 劳动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其义 务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行政机关通过依法追究法律责 任以强制的方式促使其履行。
• 违反劳动行政管理的法律责任有如下特征: 其一,相对人的责任。其二,法定责任。 其三,行政责任。其四,过错责任。
二、违反劳动行政管理法律责任的内容
(五)[法律责任内容的性质]履行责任、返还责 任、赔偿责任
• 履行责任是指责任人须履行自己原承担的 义务的责任。
• 返还责任是以返还利益为内容的法律责任 。
• 赔偿责任是指责任主体须以财产赔偿对方 损害为内容的责任。
责任及其相关责任
一、违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责任的含义及 特征
• 违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责任是一种违 约责任,它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劳动合同 或集体合同的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造成劳 动合同或集体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 行,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所承担的 法律责任。
(一) 民事责任& (二)劳动者的责任
三、违反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
• 新《集体合同规定》第8条规定,集体协商双 方可以就“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进行集体协商, 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劳动法对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规定

劳动法对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规定

劳动法对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规定案例分析:劳动法对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规定1. 引言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法律责任和处罚是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劳动法对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规定。

2. 案例一:拖欠工资案件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已达到数月之久,员工不得不寻求法律救助。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承担法律责任并受到处罚。

劳动法规定,对拖欠工资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滞纳金或者赔偿金。

根据实际情况,法院可以判决用人单位支付一定比例的滞纳金作为惩罚。

此外,用人单位还可能因拖欠工资行为被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根据拖欠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

3. 案例二:违法雇佣未成年工案件某生产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雇佣了多名未满法定年龄的未成年工进行危险工作。

未成年工受到了身体伤害,家长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佣未成年工从事危险工作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用人单位应对雇佣未成年工进行教育和保护,确保其身体健康和正常发展。

对于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法律规定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并可能因此导致支付相应的赔偿金给受害未成年工和其家长。

4. 案例三:违反劳动保障法提供劳动保障的行为某公司未按时参加劳动保险,拒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并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员工因工伤造成的医疗费用。

员工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保障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劳动保险费,并按规定提供劳动者的相关待遇,包括工伤医疗费用。

用人单位未按时参加劳动保险或拒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法律规定可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并要求支付相应的赔偿金给受害员工。

5. 案例四:雇佣非法劳工案件某企业雇佣非法劳工进行生产工作,这些非法劳工没有合法的劳动合同和工资保障。

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处罚方法及责任的解释

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处罚方法及责任的解释

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处罚方法及责任的解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给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此类违法行为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

根据中国的劳动法,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处罚方法主要包括罚款、行政处罚、司法救济以及其他补偿措施。

首先,一种常见的处罚方法是通过罚款来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违法行为中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以被要求支付一定的罚款,以补偿劳动者的损失。

这种处罚方法可以迫使用人单位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错误,并纠正自身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目的。

其次,行政处罚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罚方法。

如果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行政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行政处罚可以包括警告、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通过此类处罚,不仅可以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还可以对其进行警示,以防止类似的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另外,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司法救济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因其违法行为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

司法救济是一种强制力更强的处罚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个人权益。

除了上述的处罚方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补偿措施也可以采取。

比如,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为受害劳动者提供工资补偿、医药费用补偿、精神抚慰金等措施,以弥补劳动者因违法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这些补偿措施能够使劳动者在物质与精神上都得到补偿,从而达到平衡劳动关系的目的。

总之,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处罚方法和责任是多样化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罚款、行政处罚、司法救济以及其他补偿措施等都是常见的处罚方式。

通过这些处罚措施,可以惩罚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并促使其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呼吁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法的遵守,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工时制度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工时制度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工时制度法律责任案例分析标题: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工时制度法律责任案例分析引言:劳动法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在保障劳动者工作时间合理、公平的分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违反劳动法工时制度的行为。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这类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及其应对措施。

案例一:某企业违反加班工资支付制度背景:某企业在员工加班情况频繁发生时,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案例分析:该企业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加班工资。

而企业未支付加班工资,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所以,劳动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单位支付加班工资,同时在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中,要求支付加班工资的双倍。

应对措施:用人单位应当切实落实劳动法规定,确保加班工资的支付符合法律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对违法用人单位进行处罚,以示警示。

案例二:某公司拒绝支付工伤赔偿费用背景:某公司因工人工作强度过大而导致工人发生工伤,但拒绝支付工伤赔偿费用。

案例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劳动标准规定保护劳动者劳动安全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公司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工人的劳动安全,导致发生工伤,公司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尚不构成犯罪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罚款。

在此案例中,公司违反了劳动安全保护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公司改正并发出警告。

应对措施: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同时,劳动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关于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5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劳动人事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经商财政部同意,现予发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一条为保证《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对违反《劳动法》行为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条用人单位未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五条用人单位每日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三小时或每月延长工作时间超过三十六小时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超过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用人单位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法律责任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法律责任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法律责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保护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规范着用人单位的行为,维护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然而,对于这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一系列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这部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支付、劳动安全卫生等基本权益。

比如,在工作时间方面,法律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这些规定,强制劳动者超时工作,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比如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所欠工资,并可以要求支付额外的经济补偿。

除了《劳动法》,还有《劳动合同法》也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书范本员工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后果

劳动书范本员工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后果

劳动书范本员工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后果尊敬的员工,根据我们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我在此向您明确陈述您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后果。

违反劳动纪律不仅仅会对您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利的影响,还可能对企业运营和员工团队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您需要了解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1. 处罚和惩罚根据《劳动法》及相关劳动法规,员工若违反劳动纪律,雇主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和惩罚。

常见的惩罚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暂停工资、停职、开除等。

具体的惩罚方式将根据您犯下的违纪行为严重程度而定。

需要您明确的是,因违反劳动纪律而受到惩罚,可能会导致您失去目前的工作,对您的经济和职业生涯产生严重影响。

2. 赔偿责任员工违反劳动纪律可能造成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因此您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如果您的违纪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损失,您可能需要赔偿企业因此所遭受的损失。

赔偿的具体金额将基于实际损失的情况而定,可能包括实际损失的补偿、涉及的法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3. 法律责任某些情况下,员工的违反劳动纪律可能涉及法律问题,而不仅仅是雇佣关系的纠纷。

例如,如果您的行为触犯了腐败、盗窃、诈骗、侵犯他人权益等法律规定,您可能将面临刑事指控,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可能导致您被判处罚金、监禁或其他制裁。

4. 劳动合同纠纷违反劳动纪律可能导致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

如果您的违纪行为导致雇佣关系出现问题,您和雇主可能陷入争议和纠纷之中。

此时,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如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或法院诉讼等。

这不仅会耗费您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对您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员工违反劳动纪律的法律后果严重,可能包括处罚和惩罚、赔偿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劳动合同纠纷。

因此,在您明确违反劳动纪律之前,请慎重考虑后果,并时刻遵守您与雇主签订的劳动合同。

祝您顺利工作,顺利发展!此致,【您的姓名】。

违反劳动法的雇主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雇主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雇主责任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雇主不遵守劳动法规定,违反劳动者权益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违反劳动法的雇主责任,并对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拖欠工资拖欠工资是违反劳动法最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雇主必须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并且不得少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然而,一些雇主为了谋取暂时的利益,不仅拖欠工资,甚至不按时支付工资。

针对这种情况,雇主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首先,雇主需要赔偿劳动者因拖欠工资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其次,雇主可能会面临罚款和行政处罚,根据违法情况的严重程度,相关部门可以作出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措施。

同时,劳动者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追讨工资。

二、违法解雇违法解雇是指雇主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擅自解雇劳动者。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雇主对劳动者解雇应当有正当原因,并且事先经劳动者所在工作单位工会或者全体劳动者讨论或者经劳动者知情同意。

对于违法解雇的雇主,其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首先,雇主有可能被要求重新雇佣被解雇的劳动者,并赔偿劳动者因解雇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其次,雇主可能会面临罚款和行政处罚,相关部门通常会根据违法情况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违反劳动保护规定除了拖欠工资和违法解雇,一些雇主还存在违反劳动保护规定的行为。

比如,雇主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未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等。

对于违反劳动保护规定的雇主,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责任。

相关部门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并酌情处以罚款和行政处罚。

同时,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诉讼和仲裁等方式向雇主追讨相应的赔偿。

四、加强监管和完善法律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减少违反劳动法的现象,需要加强对雇主的监管,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

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提高雇主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违反劳动法的后果及应对措施

违反劳动法的后果及应对措施

违反劳动法的后果及应对措施在工作环境中,尊重劳动法的各项规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有时候雇主或雇员可能无意或故意违反劳动法,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本文将探讨违反劳动法的后果,并提供应对这些后果的措施。

1. 财务赔偿违反劳动法可能导致雇主为其违法行为支付财务赔偿。

这些赔偿可能包括未支付的工资,加班费,年假等等。

雇主还可能被要求支付违约金或其他罚款,以惩罚其违法行为。

应对措施:- 雇主应确保遵守劳动法,包括合理支付员工工资,并提供法定的假期和福利。

- 雇员有权了解并主张他们的权益。

如发现雇主有违法行为,应寻求法律援助并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

2. 法律诉讼违反劳动法可能导致雇员对雇主提起诉讼。

雇员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雇主解决违法行为并获得补偿。

这可能会对雇主的声誉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耗费雇主的时间和精力。

应对措施:- 雇主应雇佣合格的法律顾问,以确保公司遵守劳动法并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 雇员应寻求法律援助,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有必要的时候考虑提起诉讼。

3. 组织罢工违反劳动法可能导致雇员组织罢工以维护自身权益。

罢工可能会对企业的日常运作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工作延误,生产中断和声誉损失等等。

应对措施:- 雇主应积极与员工沟通,解决问题并妥善处理纠纷,以避免雇员罢工的发生。

- 雇员在选择罢工时应权衡利弊,并考虑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如谈判或调解。

4. 妨碍企业发展违反劳动法可能会妨碍企业的发展。

不遵守劳动法规定可能会导致对公司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使得有才能的员工不愿意加入该公司,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应对措施:- 雇主应建立合规的劳动法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来确保全体员工遵守。

- 雇员应了解自己的权益,积极与雇主沟通,并及时报告任何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5. 社会责任和道德压力违反劳动法不仅会导致法律后果,还可能带来社会责任和道德上的压力。

公众对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关注,违法行为可能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是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所应承担 的行政法上的不利后果。 (一)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由劳动行政部门、公安行政部门和工商行 政部门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 员、劳动者实施的行政制裁。
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改正、责令停止、 查封、吊销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拘留、罚款、停产 整顿等。
其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一、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征 二、责任主体 三、违反劳动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劳动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十一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一、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征 二、责任主体 三、违反劳动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任的性质是违法行为人承担基 于原义务的派生义务。
• 3、法律责任的内容是违法行为人必须向 违法行为相对人或国家给付一定财物和 其他利益或者接受一定警械和谴责。
第十一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一、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征 二、责任主体 三、违反劳动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劳动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 劳动者及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 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 二、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法律 责任
•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 • 2、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劳动者及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 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 三、其他有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法 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法律责 任 二、用人单位违反工时、休息和休假制度的法律责任 三、用人单位违反工资制度的法律责任 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规范的法律责任 五、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执行和管理有哪些要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执行和管理有哪些要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执行和管理有哪些要求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执行和管理的要求引言: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法律。

然而,在一些企业或个别雇主中,仍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并加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的执行和管理的要求进行详细论述。

案例分析一:拖欠工资问题的处理在案例一中,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已达三个月之久。

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在该案例中,雇主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一、法律责任: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拖欠工资的雇主应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雇主应当按照法定期限支付工资;其次,雇主应当给予员工工资及其因迟延支付而造成的损失的赔偿;最后,雇主还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追责等处罚。

二、处罚措施:针对拖欠工资的雇主,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止招聘或经营资格的吊销,以及将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等。

此外,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也应积极加强对该雇主的监管,限制其经营活动。

案例分析二:违规解雇问题的处理在案例二中,某公司将员工违规解雇,违反了相关劳动法规定。

员工因此提起了劳动仲裁。

一、法律责任: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雇员工,应负有法律责任。

违规解雇行为可能导致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赡养费、重新雇佣、赔偿违法解雇所造成的损失等。

二、处罚措施:针对违规解雇的单位,相关劳动行政部门应积极介入,给予相应的处罚。

此外,根据违法解雇的情节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还可能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罚款、停职或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案例分析三:超时加班问题的处理在案例三中,某公司存在频繁要求员工超时加班的问题。

根据劳动法规定,单位应当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一、法律责任:单位强制要求员工超时加班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应负有法律责任。

员工可以要求加班工资或抵消休假,雇主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补偿休假。

自考《劳动法》名词解释

自考《劳动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即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劳动法的行政责任:即劳动关系主体,主要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实施了劳动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给予的行政制裁。

行政责任的形式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

违反劳动法的行政处分:也称纪律处分,是指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违反劳动法的行政处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种行政制裁。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是指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组织机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经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

劳动争议的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

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指通过第三者从中调和,说服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的处理方式。

劳动争议的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申请解决的劳动争议依法居中踩断的一种争议处理方式,包括了对劳动争议依法进行分析、判断、调解和裁决的一系列活动。

劳动争议的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方式,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的审理和裁决来解决纠纷的一种处理方式。

劳动监察员:国外也称劳工检查员或劳动检查官,是指具体执行劳动监察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其他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群众监督: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其他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以外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它是监督检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劳动违纪案例分析及法律责任

劳动违纪案例分析及法律责任

劳动违纪案例分析及法律责任引言: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劳动违纪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劳动违纪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案例分析某公司员工小A违反公司员工手册规定,在加班期间私自使用公司电脑上网娱乐,并发布了一些不当言论。

该行为违背了公司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公司声誉,引起了其他员工的不满。

二、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违纪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以下为小A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1.纪律处分: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有权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纪律处分。

小A可能会被给予警告、记过、降职或解雇等处分。

2.民事责任:小A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公司有权要求小A 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此外,小A的行为也可能影响了公司信誉,公司还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3.刑事责任:如果小A的行为涉嫌犯罪,如盗窃公司财物、故意损毁公司设备等,公司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4.其他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小A可能还需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如赔偿其他员工由于其行为受到的损失等。

三、预防措施为避免劳动违纪行为的发生,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建立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制定公司员工手册,明确规定工作时间、办公设备使用规范等,让员工清楚了解公司的规定和要求。

2.加强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向员工传达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升员工对公司规定的认同感和遵守意识。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违规行为,避免问题扩大化。

4.严格执法:公司在处理劳动违纪行为时必须依法依规,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相关程序的合法性和严谨性。

结论:劳动违纪行为不仅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还会损害劳动者自身的利益。

因此,公司和员工都应该加强对劳动法的学习和理解,合理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违规行为,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和法律救济途径

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和法律救济途径

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和法律救济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的情况。

这可能包括拖欠工资、违法解雇、违反劳动合同等问题。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用工单位是雇主,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有些用工单位可能会违反这些责任,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工单位违反劳动的责任:1. 拖欠工资:有些用工单位可能会无故拖欠员工的工资。

这违反了劳动法规定,损害了员工的利益。

2. 违法解雇:用工单位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解雇员工是不合法的。

这可能给员工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伤害。

3. 违反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工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约定,双方都应当按照合同条款履行义务。

然而,用工单位有时会违反合同规定,如不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不支付社会保险等。

二、法律救济途径当我们遇到用工单位违反劳动责任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 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常见方式。

当我们发现用工单位违反劳动责任时,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劳动仲裁委员会会依法处理争议,保护员工的权益。

2. 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在一些严重的劳动争议情况下,我们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来解决问题。

律师会根据相关法律来帮助我们维权,并向法院提出要求。

3. 报警或举报:在一些违法行为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向警方报案或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相关部门会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4. 组织维权活动:如果多名员工遇到了相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组织维权活动,通过集体行动来增加维权的力量。

这可以包括联名信、罢工等形式。

三、预防用工单位违反劳动责任的方法除了采取法律救济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遭受用工单位违反劳动责任的损害:1. 了解劳动法规:作为员工,我们应该了解劳动法规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劳动法律规定, 造成严重后果,触犯我国刑法,构成犯罪所应承 担的法律责任形式。
返回
第二节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及法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行为及处 理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无效:一是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即内容违 法;二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未听取职工代 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意见,且并未通过平等 协商确定,即程序违法。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①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 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②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 者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
动合同法律法规的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的心理状态。
三、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形式
(一)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 由有关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方式予 以追究的法律责任。
(二)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而 依法应当承担的、旨在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法律 责任形式。
人员的法律责任。 5.用人单位违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
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6.用人单位以合同条款形式免除或减轻其对劳动
者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法律 责任。 7.用人单位未对有关责任人及其员工进行安全卫 生教育培训的法律责任。 8.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违反法定职责的法律责任。
五、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行为及处理 1.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
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使 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 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 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 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 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2.用人单位由于使用童工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 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由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0 000元罚款的 标准处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 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法律责任人员给予降 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7.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 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 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使用不满14周岁的 童工,或者造成童工死亡或者严重伤残的,依照 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者其他罪的 规定,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六、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的行为及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85条 ;《职工带薪年休假规 定》。
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的行为及处理 1.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合法的法律责任。 2.用人单位违反建筑工程“三同时”制度的法律
责任。 3.未为劳动者依法提供符合国任。 4.未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
二、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1.行为人具有法律责任能力,即行为人具有承担
法律责任的能力。 2.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
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
危害。 4.行为人主观方面有过错,即行为人实施违反劳
5.童工患病或者受伤的,用人单位应当负责送到 医疗机构治疗,并负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 活费用。
6.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 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的,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法律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 分或者纪律处分;用人单位还应当一次性地对伤 残的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赔偿,赔偿 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计算。
用人单位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 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 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用人单位违反工时制度的行为及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90条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 《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 。
三、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合 法权益的行为及处理
一、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念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是指用人单位和劳
动者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所应 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其法律责任要素主要包括: (1)法律责任主体是违反劳动法的单位和个人。 (2)法律责任根据是法律责任主体存在违反劳动法 律、法规的具体行为。 (3)法律责任的性质具有法律价值的否定性和事实 内容的不利性。 (4)法律责任形式在劳动法上表现为法律责任综合 性特征 。
第十二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三节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四节 劳动服务机构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及法律责任 第五节 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
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 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 用。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材料应 当妥善保管。
4.无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以及 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使用童工或者介绍童工 就业的,加处1倍罚款,该非法单位由有关的行政 主管部门予以取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