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综合学案一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2、难点解读《红楼梦》中隐晦的象征和隐喻。
探究《红楼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读《红楼梦》原著,结合注释和相关研究资料,理解文本内容。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3、分析法: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4、比较法: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 1715 年 5 月 28 日—约 1763 年 2 月 12 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已初现端倪。
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素材和情感基础。
3、版本介绍《红楼梦》版本众多,较为常见的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和阅读带来了丰富的视角。
五、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用较快的速度通读全书,了解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初步印象。
绘制人物关系图,梳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2、精读品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精读,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品味《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红楼梦》学案1 1-6回

⑽.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⑾.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⑿.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⒀.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返故乡。()
2、“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木石前盟”的含义。
学习札记
《红楼梦》阅读建议:
1、阅读《红楼梦》,留心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可用批语记下你的印象,也可用随笔写出你的思考。
☆☆2、摘抄并记诵《红楼梦》中的诗文佳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
☆☆3、选择《红楼梦》中一个人物写一篇小传,或选择《红楼梦》中一个事件写一个故事梗概,了解人物相关事件和性格特点,能对人物进行赏评。
⑷.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⑸.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⑹.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⑺.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⑻.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2、分析理解“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导读思考:
1、积累、理解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及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
2、根据冷子兴的“演说”,概述贾府的状况。
4—6回重点内容赏读:
判词赏读: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诗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
“可叹停机德”句说薛宝钗,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红楼梦第一到六回学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指导阅读《红楼梦》第一回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生平,《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2、叙述故事情节,体会开篇神话色彩。
3、体会第一冋在整木书主题方面的的作用。
自主学习1、作者及作品介绍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小说家。
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乂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口旗“包衣”人。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悴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烽的伴读和御前侍卫,麻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炸宠信。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80回稿子。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人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冋体长篇小说,乂名《石头记》《金圭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此书有120冋“程木”和80回“脂木” 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木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鹑整理”。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娥,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冇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这些理想和主张止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2、阅读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3、基础练习(1)•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把大荒山无稽崖青境峰上的灵石带入了尘世,带入尘世后灵石变成了 ---------- 。
(完整版)红楼梦导学案一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使用日期:2019年3月 6 日编号:8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经历。
2.初步了解《红楼梦》,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关于曹雪芹1、曹雪芹的家世汉军正白旗“簪缨之族”高祖曹振彦,官至两浙盐法道曾祖曹玺,江宁织造祖父曹寅(1658-1712)父辈曹顒(yóng)(1689-1714)曹頫(fǔ,寅之弟宣之四子)“诗礼之家”家势中衰2、关于曹雪芹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东北辽阳,约生于1724年,卒于1763年。
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曾祖母是康熙乳母,祖父曹寅为康熙“侍读”。
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
康熙南巡六次,五次驻跸(bì)曹家。
雍正即位曹家失势,遭抄没,迁回北京。
雪芹晚年贫居北京西山,“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只写成80回稿。
二、《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一)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一)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A级)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5、脂砚斋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活动准备】1.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span>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2.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自行阅读教师推荐书籍,观看《红楼梦》电视剧。
做出简单的阅读摘记和阅读报告。
【教学内容确定】《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
但是初读或未读《红楼梦》的青年学生会有所质疑:《红楼梦》真的如此了不起吗?他的优秀体现在哪里?你能不能用最简单、平易的语言揭示它的伟大之处?老师能不能通过几堂课的时间让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也初步领略到《红楼梦》的不凡?针对这样的质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应该确定为让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
《红楼梦》的佳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事实见其一斑。
一,红楼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文盲老太,都会利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来评析、阐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歌、曲、赋、骈文、古文等),并且每体都有传世之作。
其语言表达精致、雅洁、优美程度已臻绝境。
三,《红楼梦》的创作和研究(最突出的是脂砚斋的评批)几乎同步进行。
现在已形成了显学“红学”。
它具有独特的文艺和思想研究价值。
鉴于此,同时因应教学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学的主要范畴确定为小说的“人物”、“语言”和“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一)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1.从各种媒体及著作中收集利用《红楼梦》中人物评析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的语言资料。
教师示例如下:怎样和林黛玉一样的女孩相处?(网络文题)在现代社会,做一个王熙凤一样的女人,你一定会幸福。
(宣传广告)某某,就是真实版的呆霸王薛蟠。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档是《红楼梦》的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熟悉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掌握《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和意象;
5. 体会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
内容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介绍曹雪芹以及他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动机。
2. 主要人物及关系
- 简要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贾蓉等主要人物,并分析他们之
间的关系。
3. 主要情节和主题
- 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如贾宝玉的出生、贾府的兴衰等;
- 分析小说探讨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
4. 重要场景和意象
-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如荣府、贾母的大观园等;
- 探讨小说中的意象,如红楼梦的象征意义等。
5. 哲理和价值观
- 总结小说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如世态人情、人生哲理等。
总结
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从作者背景到主要人物,再到情节、主题、场景和意象,最终体会
到小说所传达的哲理和价值观。
阅读《红楼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水平。
红楼梦学案

红楼梦学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曹雪芹生平与创作,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2、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㈡过程和方法⒈表演课本剧:感受文本内容。
⒉筛选信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⒊细节品析: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②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红楼梦》:我们来看两首《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同学们看看说的是谁?判词:明确:解说:二、连线作者及《红楼梦》:作者《红楼梦》三.文本研析:自读课文,了解内容㈠请说说你印象中黛玉和宝钗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始——后来——㈡解题:《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回目: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比喻情投合意的知心朋友说知心话。
《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文题:情真意切释猜嫌㈢问题:文题来处我们知道了,可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什么问题呢?有这样三个问题⒈“猜嫌”从何而来?⒉如何“释”?⒊怎见得“情真意切”?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基本上完成了对文本的研习,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对文本进行研析(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㈣具体研习⒈“猜嫌”从何而来?⑴标题中的“猜嫌”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材料:薛宝钗之“奸”——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⑵起嫌——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 薛宝钗进贾府(第四回)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尊敬的读者:欢迎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本文将引领您深入了解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提供一些相关主题的解读和讨论。
请您跟随导学案的指引,探索《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导学目标本次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并启发读者对于小说中各个角色和情节的解读、分析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介绍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巨著。
二、《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主要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于贾宝玉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荣华浮云、世态炎凉,并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多变。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深受读者喜爱,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三、《红楼梦》的主要人物1. 贾宝玉:本书的男主角,贾家的血脉传人。
他聪明、多愁善感,并拥有一副出色的文才。
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是小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
2. 林黛玉:本书的女主角,是贾宝玉的表妹,具有文才和艺术天赋。
她的美丽和聪颖深深地吸引了贾宝玉,并成为小说中最令人心动的人物之一。
3. 薛宝钗:是另外一个与贾宝玉有关的女性角色,她是贾母选中的贤良妇女,被贾宝玉视为有缘却无份的人。
4. 贾母:贾宝玉和黛玉的祖母,是整个贾族的中心人物,对于家族的决策和安排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四、《红楼梦》的核心主题1. 爱情与婚姻:小说中的爱情和婚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家族观念和权力纷争。
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情感剖析是《红楼梦》的重要一环。
2. 荣华富贵与虚幻幻灭:小说中,描绘了宦官专权导致王朝政治腐败以及贾府家族的衰败现象。
荣华富贵一度光鲜亮丽,最终却被带来的种种问题所扭转。
3. 人性的复杂性:书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出人性的各种光明与黑暗面。
红楼梦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红楼梦》导学案一、作者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文学巨著。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江苏扬州人,生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卒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63年)。
他也是满洲正白旗的贝勒,后因家族蒙受冤屈而寄居北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曹雪芹擅长诗词歌赋,他写作《红楼梦》时处于贫困窘迫之中,精心创作了这部长达120回的小说。
二、作品简介《红楼梦》是一部描述中国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注重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心理细腻描写,被誉为中国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
小说围绕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展开,细腻描绘了贾府的兴衰沉浮,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荣、奢靡和贞烈等多重主题。
三、阅读指导1. 了解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2. 熟悉故事梗概:贾宝玉到贾府,与林黛玉相识相恋,但最终不能在一起;薛宝钗进入贾府,与宝玉发展出微妙的关系;王熙凤等人性格各异,影响贾府的命运。
3. 理解小说背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封建礼教对人的影响。
四、讨论题目1. 讨论林黛玉与薛宝钗对贾府的影响。
2. 分析贾宝玉的人生境遇与感情经历。
3. 探讨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多维性。
4. 总结《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与启示。
五、写作要点1. 描述《红楼梦》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总结《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3. 提出阅读建议,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小说。
4. 给出讨论题目,展开不同角度的思考。
5. 引导读者进行写作探讨,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
六、结语《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和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变性,增长见识和修养,感悟人生真谛。
希望大家在阅读《红楼梦》时,能够深入思考,体会其中的深意,领悟其中的哲理,从而受益匪浅。
愿我们共同探讨《红楼梦》,共同感悟其中的情感与智慧,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开拓人生视野。
《红楼梦》 导学案

《红楼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础知识。
2、熟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掌握《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4、分析《红楼梦》中的艺术特色,如语言、描写手法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
(2)把握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要线索。
2、难点(1)领会《红楼梦》的深刻主题和文化内涵。
(2)赏析小说中细腻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曹雪芹。
曹雪芹(约 1715 年约 1763 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他出生于一个富贵的世家,但后来家道中落。
曹雪芹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迁,这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的末期,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作者以自己的家族经历为蓝本,描绘了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家族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复杂。
3、版本《红楼梦》的版本较为复杂,主要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抄本,以及程甲本、程乙本等刊印本。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4、主要人物(1)贾宝玉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叛逆、善良、多情。
他反对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爱情。
(2)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聪慧、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最终未能如愿。
(3)薛宝钗薛宝钗理智、稳重、善于处世。
她恪守封建妇德,但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
(4)王熙凤王熙凤精明能干、泼辣狠毒,是贾府中的管家能手。
5、情节结构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众多人物的命运和生活。
情节错综复杂,包含了许多日常生活的细节和重大的事件。
6、主题思想《红楼梦》通过描写家族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真善美的追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学案

《红楼梦》
任务一:看人下菜碟
环节一:回顾思考、初探任务
王熙凤是一个容貌风华、恍若神妃、八面玲珑、泼辣爽利、做事干练、争强好胜的人。
环节二:自主探究、走进人物、
这些都是描写王熙凤奉迎贾母的片断,或褒或贬,都不相同,这能看出王熙凤八面玲珑、巧言善辩、阿谀奉承的性格,既迎合了老祖宗,又调和了气氛。
环节三:合作探究、定向梳理
任务二:齐家管理之能
环节一:
环节二:我认为曹雪芹借助贾探春(人物姓名)提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管理方式或者建议,它的合理之处在于节约开支,提高生产积极性。
活动2
任务三:分析鉴赏人物塑造之手法
环节一:分析正面描写
恭维林黛玉的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刻画王熙凤察言观色,精明的性格特点。
环节二:分析侧面描写
林黛玉初进贾府,在仆人丫鬟都小心翼翼的情况下,只有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刻画了王熙凤性子泼辣,地位独特的形象。
环节三:分析对比手法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内务杂乱,无人管理,在王熙凤的严格治理下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精明能干,治家有方的形象。
活动3
活动4。
一.《红楼梦》导学案

一.《红楼梦》导学案一.《红楼梦》导学案《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
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鉴赏、品味。
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补天常悲伤自怨。
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旅、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
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
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
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
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
京城起复参革人员。
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
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
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
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
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学习目标: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一)阅读版本选择《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
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
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
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五回基础学案(上)(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五回基础学案(上)(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学习目标1.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结构脉络;3.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及画册、判词的含义和作用;4.学习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跳读、归纳等阅读方法。
自主预习1.查找曹雪芹生平资料;2.阅读《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5回内容;3.阅读周汝昌《导读》;4.记录在查找和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并进行初步思考。
课堂探究活动一:破解地名、人名、画册、判词中的玄机。
1.“大荒山无稽崖”有“荒诞不经”的意思,此处体现了“谐音”的创作方式。
试着用这种方式猜猜下列地名、人名背后的意思。
青埂峰—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甄士隐—甄英莲—贾雨村—娇杏—2.请梳理列举出前五回中其他谐音现象的例子,并归纳谐音的运用与人物、情节、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3.根据画册中的形象和判词,尝试用谐音法、隐喻法大胆猜测对应的人物及其结局。
活动二:梳理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经纬。
1.概括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内容概括石头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甄士隐失女出家贾雨村得官纳妾林黛玉初入贾府冷子兴演说贾府2.梳理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故事的作用。
活动三:阅读、参考周汝昌《导读》中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情节划分,浏览全书回目,跳读部分内容,小组合作自定划分标准,对全书结构进行初步划分,设计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评价反馈】班级要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写一段宣传语,以达到介绍全书内容主旨、结构手法、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200字左右。
【课后作业】请依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画出贾府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课后拓展1.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

红楼梦教案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通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
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 思考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互动问答
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 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培养他们的阅 读习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 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他们 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红楼 梦》中的人物和事件
人物塑造:通过多角 度、多层次的描写, 使人物形象丰满、具 有立体感。
语言运用:运用古典 文学语言,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
第四章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教学方法:教师通 过讲解、示范、演 示等多种方式传授 知识
课堂讲解:教师对 《红楼梦》整本书进 行系统讲解,引导学 生理解作品主题、人 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了解《红楼梦》 所反映的封建 社会文化背景
探究《红楼梦》 中的人物形象 及其文化内涵
分析《红楼梦》 中的家族、婚 姻、道德等文
化观念
探讨《红楼梦》 对中国文化的
传承和创新
第三章
教学内容
《红楼梦》的作者及背景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背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 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情境教学:通过 创设情境,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 《红楼梦》中的 情节和人物关系, 增强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审美感受。
案例分析:选取 《红楼梦》中的 典型案例,进行 深入剖析和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作品的主题 和思想内涵。
互动教学:通过 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的方式,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 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综合学案一制卷:徐珂陆德利 2012.9.18《红楼梦》名著阅读复习(一)(1-20回)1、《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太虚幻境》 D.《金玉良缘》 E.《金陵十二钗》1. CD(《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2、说一说“女蜗补天”“木石前盟”这两个开篇的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1分)“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2分)木石前盟。
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木石前盟”)3、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为什么?(1).林黛玉规规矩矩,照实回答外祖母。
有教养。
(2分)(2).改口回答宝玉,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
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反映。
(3分)4、问题:简述《红楼梦》中贾雨村判案的事。
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
(1分)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
(2分)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
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2分)5、请简要分析《红楼梦》第五回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1分)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十二钗统统归入薄命司中,说明作者对女子的同情和对时代的深思, (2分)并用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荣国府加以对照。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2分)6、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
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
(1分)她因为是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
(1分)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分)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1分)贾惜春:因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诸事不管,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2分)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
(1分)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2分)贾迎春: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
(1分)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2分)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
丈夫孙绍祖忘恩负义、险恶狠毒,迎春出嫁后不久就被虐待而死。
(2分)7、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2分)可以从世俗的金玉良姻之说入手,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
也可以从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入手,因为通灵玉是天成,金锁却多人为痕迹,令人生疑。
(3分)8、《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
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原因2分,性格3分,其中“平等思想”2分)9、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此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最后一块石头,历经日月有了灵性,想下界历练一番,因此幻化为美玉伴随宝玉降于人间。
10、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反映了黛玉什么心理?寄人篱下,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11、联系《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试做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
从“护官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尊贵、豪富、奢侈,从而反映了当时宫廷及官场的腐败,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1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
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
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
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宝钗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
13、AD(A、丫鬟名瑞珠D、贾政非但没夸宝玉,还骂宝玉为“畜生”“无知的业障”“无知的蠢货”)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
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秦氏死前给凤姐托梦。
凤姐心中似戳了一刀。
宝玉听说秦氏死了吓了一身冷汗;E、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14、BD(B、“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D、凤姐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心中似戳了一刀。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
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
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
B、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D、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
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E、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15、AE(A、贾母没来E、本来要送给黛玉,但黛玉说是臭男人的东西,不要)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
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B、宝玉秦钟去凤姐处坐。
随贾琏送黛玉的昭儿从苏州回来,言林如海九月初三日已殁,凤姐说“宝玉,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C、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
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
待袭人睡后,宝玉给秋纹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
D、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
省亲那天,元妃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宝玉,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E、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府大兴土木,修造园林。
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
16、CD(C、宝玉给麝月篦头D、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17、王熙凤精明能干,要强逞能。
《红楼梦》中许多地方表现了她的治家才能。
尤其是第十三回、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更是突出表现了她的才干魄力、威重令行。
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东府蓉大奶奶秦可卿去世,贾珍求凤姐协理丧事。
待王夫人应允之后,凤姐先摆出宁国府存在的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18、王熙凤权诈机变、心狠手辣。
小说第十一、十二回“毒设相思局”就刻画了她那“明是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机心和手腕。
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宁国府贾敬寿筵,王熙凤赴宴时遇到本家兄弟贾瑞。
此人见熙凤貌美如花,邪念顿生,并一再用言语撩拨。
后来回到荣府后,贾瑞又几次三番去找熙凤。
王熙凤哪里看得上他。
于是便设下一计,引贾瑞上钩。
先是大冬天约他半夜到“西边穿堂”见面,让贾瑞在那里冻了个半死,后又约他到另外一处,却安排了贾蓉和贾蔷去敲了他一百两银子,然后又骗他淋了一身一头的尿粪,结果贾瑞大病一场,最后终于命丧黄泉。
在这件事情中,贾瑞固然行为卑下,而王熙凤也显出了她的心狠手毒。
19、王熙凤既是贾府的管家,又是贾府的蛀虫。
若用“欲壑难填”一词来形容她的贪财好利,亦不为过。
小说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就深刻地表现了凤姐贪婪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