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能量转换等知识点。
2.在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联系,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能量转换等知识点。同时,在实验环节,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光合作用的科学原理。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在实验、观察、讨论等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在互动中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
2.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光合作用的奇妙。
3.以故事形式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为学科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科学原理。

北师生物七上《5第1节 光合作用》[李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北师生物七上《5第1节 光合作用》[李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1、知识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2、能力目标:(1)通过扮演讨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扮演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2)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如果本课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究感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分工合作?利用角色扮演及表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于是我把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一些科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去演示,让学生分工合作扮演科学家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自然的智慧、勇气和方法。

最后由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过程,从而体会到小科学家的成功喜悦。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2、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合作用的发现[课件]请学生观看图片,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这两位小朋友刚刚栽种了小树苗,想要让它快快长大,就想把自己最爱吃的饼干和牛奶都给它吃,(1)这样小树苗就可以快快长大了吗?(2)为什么?(3)小树苗需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获取呢?引出新课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后集体回答:(1)不能;(2)植物是不能从饼干和牛奶中获取营养物质的;(3)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活动2【讲授】从小树苗的生长之谜说起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也注意到了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的问题,并给出猜想:是植物的根吸收了土壤汁。

他的这一猜想科学吗?如何验证?重温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请同学讲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请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1) 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2)学生们的想法与海尔蒙特不谋而合,但是他忽略了什么问题?提示学生:植物地上部分还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过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回答:不科学;通过实验验证认真阅读海尔蒙特的实验内容,讲述本实验的过程以及现象(1)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光合作用-全市获奖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光合作用-全市获奖

第1节光合作用第6课时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三溪中学昝菁菁【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是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概述了光合作用过程包含的两种变化,阐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展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对光合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知道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1、引入。

本节可以采用通过复习的方式引入。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场所在哪里在黑板上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提示:光合作用反应式不能把→写成=;反应式的正确读法。

提问,当你感觉饿了没力气,你会选择为什么2、新课内容。

对光合作用过程包含的两种变化进行分解。

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光合作用PPT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提问光合作用对自然界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总结完成对于的导学案内容(书中找出光合作用的意义)。

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食物来源;(2)提供原料;(3)能量来源;(4)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课本联系实际,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学生讨论),老师提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获得反季节蔬菜,引导学生思考。

(1)充分利用光照;(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其他方面:温度、无机盐.3、练一练(1)、欲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过量施加肥料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尽量减少二氧化碳D.适当增加氧气(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中含有能量。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光合作用-冠军奖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光合作用-冠军奖

《专题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李水成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十分重要的一项生理功能,在北师大七年级生物教材中,本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会考的常考范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实质、意义及相关的探究实验是本节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次专题复习是初二年级针对初一所学知识的复习,时间相隔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生疏了,加上该知识点的理解贯通原本就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比较困难。

其次如果重复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的教学内容,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迷,学习效率下降。

三、教学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反应式2、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以及理解相关的探究实验。

3、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4、说出光合作用意义5、说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四、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来巩固已有知识,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将不是简单的回顾再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而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主线,以探究实验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为基础,替换单一变量,发散思维,对相关实验进行创新性的归纳与整合。

这样,从概念的阐释,到对反应式的分析,再到对相关探究实验的归纳与整合,全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和质疑,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一系列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本节复习课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实质等内容进行了知识网络的构建,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归纳与整合。

这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节《光合作用》教案1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节《光合作用》教案1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学优中考●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学优中考网xYzkw] 学优中考●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一等奖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一等奖教案】
教学反思
2、物、动物 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
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
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
小结 :
学生归纳
教师点拔
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讲述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5.1光合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 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
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 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光合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实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 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关键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法
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热身: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
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是基于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意义等知识点的回顾与巩固。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思考,达到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此外,本节课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2.生动讲解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讲授新知环节中,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图表、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发放相关资料和实验器材。学生选择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作业小结:在总结归纳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通过实践和写作的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5.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教师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2.每组选择一个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如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等。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光合作用-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 光合作用-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第六章第1节《光合作用》——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能力目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临时切片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二、学情分析当前形势下,只有部分学生还能意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学好各门课程,生物教师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生命世界的精彩,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四、教学难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练习制作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临时切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由场所推论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二)、引入“为什么叶片上的水滴不能渗到叶内部”“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进入到植物体内的,而制造的氧气又是从哪里释放到空气中去的呢”,由此引入本节内容。

(三)、讲述新课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其归纳的本节思维导图2、建议活动:观察植物的叶思考:(1)相邻两片叶的排列有什么关系(2)这种排列特点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3)认真观察叶片正面和背面的绿色有差异吗3、活动:观察叶片的结构(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分析其过程)(2)观察叶片的结构4、看课本77-78页,总结叶片各部分结构与功能Ⅰ、叶片结构——表皮(1)表皮分为哪两部分表皮属于什么组织(2)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该结构特点有什么功能(3)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由什么组成功能是什么(4)、解释:为什么叶片上的水滴不能渗到叶内部Ⅱ、叶片结构——叶肉(1)叶肉细胞有什么特点叶肉属于什么组织(2)叶肉由哪两种组织构成(3)两种组织细胞和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4)解释为什么叶片的正面颜色比背面颜色要深(5)“秋风扫落叶”,落叶时,叶子的哪一面朝下Ⅲ、叶片结构——叶脉(1)、叶脉的作用是什么叶脉属于哪种组织(2)根据叶脉分布的形状可以分为哪两种(3)、叶脉中有哪两种管道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六、课堂小结七、教后反思八、作业布置。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5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5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引入有趣的动画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亲手操作,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然后,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改进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将贯穿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从导入到实验,再到讨论和总结。例如,在实验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寻找答案。在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我会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并引发他们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接着,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植物是如何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活有哪些重要性?”等,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换和碳氧平衡的维持。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展示多媒体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例如,利用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的背景设定在2023年春季学期,当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量的转换等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绿藻等样本,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同时,学生也接触到了环境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等概念,为深入理解光合作用提供了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叶片、绿藻等。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的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然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步骤,如光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固定、氧气的释放等。
在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例如,利用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4.知识拓展: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叶片在光照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用绿植装饰教室、种植盆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光合作用是如何为植物提供能量的?”、“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例如:“光合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采用直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
4.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环保意识。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3.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及产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充分将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光合作用的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3.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北师生物七上5第1节光合作用李老师【一等奖】优质课

北师生物七上5第1节光合作用李老师【一等奖】优质课

1、知识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2、能力目标:(1)通过扮演讨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扮演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⑵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如果本课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究感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分工合作?利用角色扮演及表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于是我把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一些科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去演示让学生分工合作扮演科学家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自然的智慧、勇气和方法。

最后由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过程,从而体会到小科学家的成功喜悦。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⑵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2、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合作用的发现[课件]请学生观看图片,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这两位小朋友刚刚栽种了小树苗,想要让它快快长大,就想把自己最爱吃的饼干和牛奶都给它吃,(1)这样小树苗就可以快快长大了吗?(2)为什么?(3)小树苗需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获取呢引出新课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后集体回答:(1)不能;⑵植物是不能从饼干和牛奶中获取营养物质的;⑶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活动2【讲授】从小树苗的生长之谜说起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也注意到了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的问题并给出猜想:是植物的根吸收了土壤汁。

他的这一猜想科学吗?如何验证重温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请同学讲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请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1)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⑵学生们的想法与海尔蒙特不谋而合,但是他忽略了什么问题?提示学生:植物地上部分还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过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回答:不科学;通过实验验证认真阅读海尔蒙特的实验内容,讲述本实验的过程以及现象(1)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板书设计:光合作用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叶片的结构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D.两者都无叶绿体三、识图题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在案例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专业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叶片中的发生位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叶片各部分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
为了引起学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大家知道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吗?”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接着,我会展示一片绿色的叶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叶片的颜色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这个导入,学生将产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叶片结构时,我会使用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叶片的组成。我会详细讲解叶片的各个部分,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例如,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叶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表皮则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清晰地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叶片的美丽和复杂性,引发学生对叶片结构的探究欲望。
3.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场景,如树木生长、花草盛开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兴趣。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创设问题情境,如提出“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介绍光合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分布,并解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4.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其次,光合作用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知识点,如叶绿体结构、光合色素、光反应和暗反应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光合作用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光合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设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归纳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设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光合作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5)

《光合作用》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5)

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3、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难点: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展示一组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图片。

2、提出问题:由一粒种子发育为一棵植株,植株还可以结满果实,这些物质从何而来呢?二、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指导学生阅读。

2、到各组参加学生讨论,引导各小组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3、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三、探究光合作用1、从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我们能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作出初步解释,这些解释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进行逐一验证。

2、怎样进行验证?3、实验操作(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板书设计:第1节光合作用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2、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氧气3、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素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二、探索光合作用〔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2〕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第二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1、引入:战士事先准备好的几段枝条,同学们课前也在校园内观察了树叶,请同学们谈谈你观察的现象。

2、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并指导学生正确观察。

3、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4、让学生指出叶子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及气孔。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1、韭黄和刚发出的豆芽。

2、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发言。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
利用的多种原料,
教学反思
2、物、动物 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
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
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
小结 :
学生归纳
教师点拔
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讲述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 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5.1光合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 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
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 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
关键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法
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热身: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
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