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解:丙.
四、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
1. 数据 −1 , −2 , 0 , 1 , 2 的标准差是 ( A.1
答案: D
)
C.0 D.√2
B.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 数据 0 、 1 、 2 、 3 、 x 的平均数是 2 ,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 A.2
答案: B
1 [(x1 − ¯ ¯)2 + (x2 − ¯ ¯)2 + ⋯ + (xn − ¯ ¯)2 ] 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 x x x n 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记作 s2 .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 s2 =
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极差是指一组测量值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
答案: D
) 比较小.
C.众数 D.方差
B.平均数
4. 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丙、丁的平均环数均相同,而方差分别为 8.7 , 6.5 , 9.1 , 7.7 ,则 这四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答案: B
)
C.丙 D.丁
B.乙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例题: 已知样本数据 1 ,2 ,3 ,4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均数是 3 B. 中位数是 3 C. 众数是 5 解:C.
) D. 方差是 2
甲、乙、丙三组各有 7 名成员,测得三组成员体重数据的平均数是 58,方差分别为 s2 = 36, 甲
= 25.4,s2 = 16.则数据波动最小的一组是_____. s2 乙 丙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有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因为队员1和2的方差最小,所以这俩人的成绩较稳定,
但队员2平均数最小,所以成绩好,即队员2成绩好又发挥稳定.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
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意义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所以 乙 丁,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2= [(x1- )2+(x2- )2+…+(x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3.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读书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班学生一周读书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详解】
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中位数31,众数是22 B.中位数是22,众数是31C.中位数是26,众数是22 D.中位数是22,众数是2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分数/分80859095人数/人3421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答案】D【解析】【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详解】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3.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 B.4 C.5 D.6【答案】B【解析】【分析】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x=5,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2=4.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47 B.众数是42C.中位数是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极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这8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2、3、4、5、7、8,共六个月.【详解】A、极差为:83-28=55,故本选项错误;B、∵58出现的次数最多,是2次,∴众数为:58,故本选项错误;C、中位数为:(58+58)÷2=58,故本选项正确;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2月、3月、4月、5月、7月、8月,共六个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5.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9 C.10 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详解】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故选C.【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6.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A.84分B.85分C.86分D.87分【答案】A【解析】【分析】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64⨯+⨯=(分)809084101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7.为了解我市初三女生的体能状况,从某校初三的甲、乙两班中各抽取27名女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如果每分钟跳绳次数≥105次的为优秀,那么甲、乙两班的优秀率的关系是()A.甲优<乙优B.甲优>乙优C.甲优=乙优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可得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据此可得答案.【详解】解:由表格可知,每班有27人,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第14名学生的成绩,∵甲班的中位数是104,乙班的中位数是106,∴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甲优<乙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应用,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是解题的关键.8.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人数(人)317137时间(小时)78910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17,8.5 B.17,9 C.8,9 D.8,8.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8;由统计表可知,处于20,21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98.5 2+=;故选:D.【点睛】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9.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10.样本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 B.3 C.4 D.8【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平均数为5得出a b10+=,由众数是3知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Q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3a4b825∴++++=,即a b10+=,又众数是3,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则数据从小到大为3、3、4、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选C.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1.据统计,某住宅楼30户居民五月份最后一周每天实行垃圾分类的户数依次是:27,30,29,25,26,28,29,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5和30 B.25和29 C.28和30 D.28和2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对这组数据重新排列顺序得,25,26,27,28,29,29,30,处于最中间是数是2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在这组数据中,29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于最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详解】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1x ×(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621S 6=[(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110﹣109)2]=83,B 错误;中位数是109.5,D 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B .中位数是C .众数是D .方差是【答案】D 【解析】 【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 [(x 1﹣)2+(x 2﹣)2+…+(x n ﹣)2]. 【详解】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调查人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宜采用普查方式B .一组数据:3,4,4,6,8,5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D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 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是S 乙2=0.036,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 【答案】D 【解析】A 、由于涉及范围太广,故不宜采取普查方式,故A 选项错误;B 、数据3,4,4,6,8,5的众数是4,中位数是4.5,故B 选项错误;C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故C 选项错误;D 、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 .15.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242683925555a a a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2(25)(45)(265)(835)(95)5a a a S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565a a a -++++-++==(平均数没变化),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22222221(25)(45)(265)(835)(95)(55)6a a a S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16.为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意校园•致远方”朗诵艺术大赛,八年级“屈原读书社”组织了五次选拔赛,这五次选拔赛中,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90,方差是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90,方差是1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成绩比小强稳定 B .小明、小强两人成绩一样稳定 C .小强的成绩比小明稳定D .无法确定小明、小强的成绩谁更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详解】∵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90,方差是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90,方差是14.8. 平均成绩一样,小明的方差小,成绩稳定,【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错因分析容易题.失分原因是方差的意义掌握不牢.17.下列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获得金牌是必然事件B.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适宜采用全面普查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判断A,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B;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C;根据方差的性质,可判断D.【详解】解: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可能获得获得金牌,也可能不获得金牌,是随机事件,故A说法不正确;B、灯泡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适合抽样调查,故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故B符合题意;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说法错误;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波动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小,不能说明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及方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方差越小波动越小.18.数据2、5、6、0、6、1、8的中位数是()A.8 B.6 C.5 D.0【答案】C【解析】【分析】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0,1,2,5,6,6,8∵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最中间的那个数是中位数即中位数为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必然事件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一定下雨C.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稳定D.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必然事件的意义、概率的意义、方差的意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随机事件,故A选项错误;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可能下雨,故B选项错误;C.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不稳定,故C选项错误;D,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方差、众数和中位数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概念、意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0.某小组长统计组内6人一天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分別为3,3,4,6,5,0.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3 B.3.5 C.4 D.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找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详解】在3,3,4,6,5,0这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了2次,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众数为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答案: B 解析: A.1.65 米是该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水平,正确;
)
B.因为小华的身高是 1.66 米,不是中位数,所以班上比小华高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 25 人,错 误; C.这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 1.65 米,正确; D.这组身高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 1.65 米,正确.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知识讲解
1.数据的集中趋势 描述: 平均数 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若 n 个数 x 1 ,x ω n ,则
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值就是众数(mode).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 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题: 数据 35,38,37,36,37,36,37,35 的众数是( A. 35 B. 36 C. 37 D. 38 解:C. )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学习任务 1. 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能理解加 权平均数,会在生活中运用加权平均数. 2. 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差别,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适合的数据代表数据做出判断和预 测. 二、知识清单
4. 小华所在的九年级一班共有 50 名学生,一次体检测量了全班学生的身高,由此求得该班学生的平均身 高是 1.65 米,而小华的身高是 1.66 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5 米是该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水平 B.班上比小华高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 25 人 C.这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 1.65 米 D.这组身高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 1.65 米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和常考题及提高练习难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和常考题及提高练习难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常考题与提高练习与压轴难题(含解析)【知识点】1、算术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公式:x1x2x nn使用:当所给数据x,x2,,,x n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12、加权平均数:若n个数x,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1xwxwxw1,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122nnwww12n使用:当所给数据x1,x2,,,x n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相似题练习】1.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A.﹣3.5B.3C.0.5D.﹣32.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A.12B.13C.14D.153.已知5个数a1、a2、a3、a4、a5的平均数是a,则数据a1+1,a2+2,a3+3,a4+4,a5+5的平均数为()A.aB.a+3C.aD.a+154.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256辆,2 天是285辆,23天是899辆,3天是447辆.那么这30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为()A.125辆B.320辆C.770辆D.900辆5.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个x1,b个x2,c个x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A.B.C.D.6.成成在满分为100分的期中、期末数学测试中,两次的平均分为90分,若按期中数学成绩占30%,期末数学成绩占70%计算学期数学成绩,则成成的学期数学成绩可能是()A.85B.88C.95D.100第1页(共14页)4、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相似题练习】1.某市主城区2016年8月10日至8月19日连续10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表:最高气温(℃)38394041天数321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A.39.5,39.6B.40,41C.41,40D.39,412.某校为了解全校同学五一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抽查了100名同学,统计它们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是()A.4﹣6小时B.6﹣8小时C.8﹣10小时D.不能确定3.若一组数据2,3,4,5,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的是()A.6B.3.5C.2.5D.14.在我县中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6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m)1.501.601.651.701.751.80人数133432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70,1.65B.1.70,1.70C.1.65,1.70D.3,35.小王班的同学去年6﹣12月区孔子学堂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人数如下表:月6789101112份人46324232273242数则该班去年6﹣12月去孔子学堂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人数的众数是()56,54,52,51,55,54,这四组数据的众数是()A.52和54B.52C.53D.54【知识点】1、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2、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2s.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2122 sxxxxx n12n x 2意义:方差(2s)越大,数据的波动性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性越小.结论:①当一组数据同时加上一个数a时,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也增加a,而其方差不变;②当一组数据扩大k倍时,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也扩大k倍,其方差扩大k2倍.【相似题练习】1.某工厂分发年终奖金,具体金额和人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对这组数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人数135701083金额(元)20000015000080000150001000080005000A.极差是195000B.中位数是15000C.众数是15000D.平均数是150002.在一次设计比赛中,小军10次射击的成绩是:6环1次,7环3次,8环2次,9环3次,10环1次,关于他的射击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2环B.中位数是8环C.众数是9环D.平均数是9环3.为了了解某班同学一周的课外阅读量,任选班上15名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如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阅读量(单位:本/01234周)人数(单位:人)14622A.中位数是2B.平均数是2C.众数是2D.极差是24.某赛季甲、乙两面运动员各参加10场比赛,各场得分情况如图,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C .甲得分的方差大于乙得分的方差D .甲得分的最小值大于乙得分的最小值5.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2的成绩如表:甲乙丙丁平均分8.58.28.58.2 方差1.81.21.21.1 最高分9.89.89.89.7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 .丁B .丙C .乙D .甲 2,则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6.若a ,b ,c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方差为s A .2,s2B .4,s 2C .2,s 2+2D .4,s 2+42,第2组数据:52,54,56,58的方差为S 22,第3组数据: 7.已知第1组数据:1,3,5,7的方差为S 12,则S 2,S 2,S 2的大小关系是()2016,2015,2014,2013的方差为S 31232>S 22>S 12B .S 12=S 22<S 32C .S 12=S 22>S 32D .S 12=S 22=S32 A .S 3 【知识点】 统计量的选择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数据2-,1-,0,1,2的方差是()A.0 B C.2 D.42.初三体育素质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成绩如下所示,有两个数据遮盖,如图:A.35 2 B.36 4 C.35 3 D.36 33.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8,9,16,12,7,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2 B.12,11 C.11,12 D.12,124.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5.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A.甲B.乙C.丙D.丁6.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7.在我县“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7名同学参加了比赛,他们最终决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3名,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分数,还得知道这7名学生成绩的()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中位数8.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 .9.7m ,9.9mB .9.7m ,9.8mC .9.8m ,9.7mD .9.8m ,9.9m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B . 8. 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C .如果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是1,那么()()()121110n x x x -+-+⋯+-= D .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平方10.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 ) A .甲B .乙C .丙D .丁11.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8B .中位数是8C .平均数是8.2D .方差是1.212.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B .方差C .众数D .中位数13.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值周班长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评分结果“分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89,90B .90,90C .88,95D .90,9514.为了解某校计算机考试情况,抽取了50名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则50名学生计算机考试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A .20,16B .l6,20C .20,l2D .16,l215.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对居住在该小区的40名居民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这40名居民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14,5B .14,6C .5,5D .5,6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6.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_____.17.北京市 7月某日 10 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如表(单位:C ):34343234323431333234区县大兴通州平谷顺义怀柔门头沟延庆昌平密云房山最高气温则这 10 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18.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方差为2,那么数据a +3,b +3,c +3的方差是_____. 19.如图是甲、乙两人6次投篮测试(每次投篮10个)成绩的统计图,甲、乙两人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作2S 甲、2S 乙,则2S 甲____2S 乙.(填“>”,“=”或“<”)20.小明参加了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射箭”,在一次练习中,他射中的环数和次数如表所示:环数8910次数451那么他射中环数的平均数是_____环.21.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5道题,下表是对于做对n(n=0,1,2…15)道题的人数的一个统计,如果又知其中做对4道题和4道以上的学生每人平均做对6道题,做对10道题和10道题以下的学生每人平均做对4道题,问这个表至少统计了______人.n0123 (12131415)做对 n道题的人数781021 (15631)22.已知一组数据5,10,15,x,9的平均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23.已知一组数据为:5,3,3,6,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4.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s2=14[(x1﹣6)2+(x2﹣6)2+(x3﹣6)2+(x4﹣6)2],那么这组数据的总和为_____.25.一组数据1,3,2,7,x,2,3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26.已知一组数据:3,3,4,5,5,则它的方差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7.小云统计了自己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单位:千克),相关信息如下:a.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b.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分时段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如下:时段1日至10日11日至20日21日至30日平均数100170250(2)已知该小区4月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为60,则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多少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记该小区5月1日至1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12,5月11日至2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22,5月2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32.直接写出s12,s22,s32的大小关系.28.学校午餐采用自助的形式,并倡导学生和教师“厉行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 .学校共有6个年级,且各年级的人数基本相同.为了解午餐的浪费情况,从这6年级中随机抽取了A、B两个年级,进行了连续四周(20个工作日)的调查,得到这两个年级每天午餐浪费饭菜的质量,以下简称“每日餐余质量”(单位:kg),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A年级每日餐余质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6组:02,24,46,68,810,1012)x x x x x x<<<<<<≤≤≤≤≤≤:b.A年级每日餐余质量在68x≤<这一组的是:6.1,6.6,7.0,7.0,7.0,7.8c.B年级每日餐余质量如下:1.4,2.8,6.9,7.8,1.9,9.7,3.1,4.6,6.9,10.8,6.9,2.6,7.5,6.9,9.5,7.8,8.4,8.3,9.4,8.8d.A、B两个年级这20个工作日每日餐余质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年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A 6.4m7.0B 6.67.2n(1)m = ____________,n = _____________.(2)A、B这两个年级中,“厉行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做的较好的年级是______.(3)结合A、B这两个年级每日餐余质量的数据,估计该学校(6个年级)一年(按240个工作日计算)的餐余总质量.29.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体育水平,初二1班的体育刘老师对全班4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模拟测试(得分均为整数),成绩满分为10分,1班的体育委员根据这次测试成绩,制作了统计图和分析表如下: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平均分方差中位数众数男生287女生7.92 1.998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个班共有男生人,共有女生人;(2)补全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3)你认为在这次体育测试中,1班的男生队、女生队哪个表现更突出一些?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30.某校八年级有800名学生,在一次跳绳模拟测试中,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根据其测试成绩制作了下面两个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取到的学生人数为______,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为______.(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_____(分),中位数是_____(分).(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我校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问题描述:有一个小组,其中2人比例是男生,3人比例是女生,4人比例是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1:2,问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设该小组一共有x人,则男生人数为2x/9,女生人数为3x/9,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2x/9)/(3x/9) = 1/2。

根据比例分配的特性,可得到方程2x/9 = x/3,解得x = 9。

所以该小组一共有9人。

2. 问题描述:某网球俱乐部的会员有男生和女生,其中80%的男生会打网球,75%的女生会打网球,而已知该俱乐部总人数的70%会打网球,求该俱乐部男女会员比例。

解答:设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则男生会打网球的人数为0.8x,女生会打网球的人数为0.75y。

根据已知,该俱乐部总人数中会打网球的人数为70%,即(0.8x + 0.75y)/(x + y) = 70% = 0.7。

化简方程得到8x + 7.5y = 7(x + y),进一步化简得到x = 2.5y。

所以男女会员比例为2.5:1。

3. 问题描述:有一批学生成绩,其中80%的学生数学成绩优秀,60%的学生英语成绩优秀,已知有70%的学生至少一门科目为优秀,求这批学生中数学和英语都优秀的比例。

解答:设该批学生总人数为x,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为0.8x,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为0.6x。

根据已知,至少一门科目为优秀的学生人数为70%,即(0.8x + 0.6x - k)/(x - k) = 70% = 0.7,其中k为数学和英语都不优秀的学生人数。

化简方程得到14x - 10k = 7x - 7k,进一步化简得到k = 2x。

所以数学和英语都优秀的比例为(0.8x - 2x)/x = 0.6。

即60%的学生数学和英语都优秀。

4. 问题描述:一家餐厅推出了套餐A和套餐B,其中套餐A的价格为30元,套餐B的价格为50元。

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后,总销售额为3000元,总销售套餐数为80。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1·大连)某农科院对甲、乙两种甜玉米各用10块相同条件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两个品种每公顷产量的两组数据,其方差分别为s甲2=0.002、s乙2=0.03,则 ( ) A.甲比乙的产量稳定B.乙比甲的产量稳定C.甲、乙的产量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哪一品种的产量更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方差是刻画波动大小的一个重要的数字.与平均数一样,仍采用样本的波动大小去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的方法,方差越小则波动越小,稳定性也越好.【详解】因为s2甲=0.002<s2乙=0.03,所以,甲比乙的产量稳定.故选A【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方差. 解题关键点:理解方差意义.2.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9 C.10 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详解】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故选C.【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3.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5,90 B .85,87.5C .90,85D .95,90【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4.某校九年级模拟考试中,1班的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6,108,102,110,108,82.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108 B .中位数是105 C .平均数是101 D .方差是93【答案】D 【解析】 【分析】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 ∴众数是108,中位数为1021081052+=,平均数为82961021081081101016+++++=,方差为()()()()()()222222182101961011021011081011081011101016⎡⎤-+-+-+-+-+-⎣⎦ 94.393≈≠;故选:D . 【点睛】考核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理解定义,记住公式是关键.5.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表所示:则这15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1.75,1.70 B.1.75,1.65 C.1.80,1.70 D.1.80,1.65【答案】A【解析】【分析】6.某鞋店一天中卖出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5、24、24、24.5、24.5、25、25、25、25、25、26,数据25出现了五次最多为众数.25处在第6位为中位数.所以中位数是25,众数是25.故选:A.7.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丁B.丙C.乙D.甲【答案】B【解析】【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详解】∵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甲和丙成绩较好,∵丙的方差比甲的小,∴丙的成绩比较稳定,∴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8.为了解九(1)班学生的体温情况,对这个班所有学生测量了一次体温(单位:℃),小明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和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体温(℃)36.136.236.336.436.536.6人数(人)48810x2A.这些体温的众数是8 B.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5C.这个班有40名学生D.x=8【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由扇形统计图可知:体温为36.1℃所占的百分数为36360×100%=10%,则九(1)班学生总数为410%=40,故C正确;则x=40﹣(4+8+8+10+2)=8,故D正确;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众数是36.4℃,故A错误;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36.42+=36.35(℃),故B正确.故选A.考点:①扇形统计图;②众数;③中位数.9.某实验学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众数、平均数分别是()A.15岁,14岁B.15岁,15岁C.15岁,156岁D.14岁,15岁【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即可.【详解】观察图表可知:人数最多的是5人,年龄是15岁,故众数是15.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平均数是:123131142155161141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3,2 B.3,4 C.5,2 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新的方差:,故选B.考点: 平均数;方差.11.为了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中小学都积极开展冰上运动,小乙和小丁进行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他们的五次成绩(单位:秒)如表所示:设两人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依次为x 乙,x 丁,成绩的方差一次为2S 乙,2S 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x =乙丁,22S S <乙丁B .x x =乙丁,22S S >乙丁 C .x x >乙丁,22S S >乙丁D .x x <乙丁,22S S <乙丁【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4563555260555x ++++==乙,则()()()()()2222221455563555555525560555S ⎡⎤=⨯-+-+-+-+-⎣⎦乙39.6=,5153585657555x ++++==丁,则()()()()()2222221515553555855565557555S ⎡⎤=⨯-+-+-+-+-⎣⎦丁 6.8=,所以x x =乙丁,22S S >乙丁,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2.某中学为了了解同学们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在某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所示:这些同学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本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 A .5,5 B .6,6C .5,6D .6,5【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对于两组数据A ,B ,如果s A 2>s B 2,且A B x x =,则( ) A .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 B .数据B 的波动小一些 C .它们的平均水平不相同 D .数据A 的波动小一些【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方差越小,波动越小.22,A B s s >Q数据B 的波动小一些.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了解全国中学生最喜爱哪位歌手,适合全面调查.B .甲乙两种麦种,连续3年的平均亩产量相同,它们的方差为:S 甲2=5,S 乙2=0.5,则甲麦种产量比较稳.C .某次朗读比赛中预设半数晋级,某同学想知道自己是否晋级,除知道自己的成绩外,还需要知道平均成绩.D .一组数据:3,2,5,5,4,6的众数是5.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数据整理与分析中的抽样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即可判断. 【详解】A 、了解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歌手情况时,调查对象是全国中学生,人数太多,应选用 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故本选项错误;B 、甲乙两种麦种连续3年的平均亩产量的方差为:25S =甲,20.5S =乙,因方差越小越稳定,则乙麦种产量比较稳,故本选项错误;C 、某次朗读比赛中预设半数晋级,某同学想知道自己是否晋级,除知道自己的成绩外,还需要知道这次成绩的中位数,故本选项错误;D 、.一组数据:3,2,5,5,4,6的众数是5,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整理与分析中的抽样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明确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是解题关键.15.5、2.4、2.4、2.4、2.3的中位数是2.4,选项C 不符合题意.15×[(2.3﹣2.4)2+(2.4﹣2.4)2+(2.5﹣2.4)2+(2.4﹣2.4)2+(2.4﹣2.4)2] =15×(0.01+0+0.01+0+0) =15×0.02 =0.004∴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004, ∴选项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16.一组数据,6、4、a 、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A .8 B .5C .6D .3【答案】A 【解析】 【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数据6、4、a、3、2平均数为5,∴(6+4+2+3+a)÷5=5,解得:a=1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5[(6-5)2+(4-5)2+(10-5)2+(2-5)2+(3-5)2]=8.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7.下列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获得金牌是必然事件B.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适宜采用全面普查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判断A,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B;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C;根据方差的性质,可判断D.【详解】解: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可能获得获得金牌,也可能不获得金牌,是随机事件,故A说法不正确;B、灯泡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适合抽样调查,故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故B符合题意;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说法错误;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波动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小,不能说明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及方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方差越小波动越小.18.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以后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未登记,只好重新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x,2s,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1x ,21s ,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 ,则( ) A .1x x <,221s s = B .1x x =,221s s > C .1x x =,221s s < D .1x x =,221s s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计算比较即可. 【详解】设这个班有n 个同学,数据分别是a 1,a 2,…a i …,a n , 第i 个同学没登录, 第一次计算时总分是(n−1)x , 方差是s 2=11n -[(a 1−x)2+…(a i−1−x)2+(a i+1−x)2+…+(a n −x)2] 第二次计算时, x =()1n x x n-+=x ,方差s 12=1n [(a 1−x)2+…(a i−1−x)2+(a i −x)2+(a i+1−x)2+…+(a n −x)2]=1n n-s 2, 故221s s >,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计算方法.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必然事件B .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一定下雨C .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稳定D .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必然事件的意义、概率的意义、方差的意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随机事件,故A 选项错误;B .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可能下雨,故B 选项错误;C .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不稳定,故C 选项错误;D ,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方差、众数和中位数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概念、意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0.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
B.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
C.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
D.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 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
A.84分B.85分C.86分D.87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
(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详解】
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8;
由统计表可知,处于20,21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13.立定跳远是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之一,体育课上老师记录了某同学的一组立定跳远成绩如表:
成绩(m)
2.3
2.4
2.5
2.4
2.4
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众数是2.3B.平均数是2.4
C.中位数是2.5D.方差是0.01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0,中位数为20.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众数和中位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学生
类型
人数
时间
性别

7
31
25
30
4

8
29
26
32
8
学段
初中
25
36
44
11
高中
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
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A.甲优<乙优B.甲优>乙优C.甲优=乙优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可得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表格可知,每班有27人,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第14名学生的成绩,
∵甲班的中位数是104,乙班的中位数是106,
∴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
【详解】
A、要调查现在人们在数学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宜采用抽查的方式,故原说法错误;
B、一组数据3,4,4,6,8,5的中位数是4.5,故此选项错误;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正确;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036,则乙组数据更稳定,故原说法错误;
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详解】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4,众数是2.4,选项A不符合题意;
∵(2.3+2.4+2.5+2.4+2.4)÷5
=12÷5
=2.4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4,
∴选项B符合题意.
14.小王在清点本班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捐款时发现,全班同学捐款的钞票情况如下:100元的3张,50元的9张,10元的23张,5元的10张.在这些不同面额的钞票中,众数是()
【详解】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85,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5;
在这一组数据中85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85;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详解:由条形统计图知8环的人数最多,
所以众数为8环,
由于共有11个数据,
所以中位数为第6个数据,即中位数为8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详解】
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 =8,
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
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
7.某篮球运动员在连续7场比赛中的得分(单位:分)依次为23,22,20,20,20,25,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20分,22分B.20分,18分
C.20分,22分D.20分,20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可得.
【详解】
数据排列为18,20,20,20,22,23,25,
设两人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依次为 , ,成绩的方差一次为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则 ,

则 ,
所以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 个数据, , ,… 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甲优<乙优,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应用,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6.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
人数(人)
3
17
13
7
时间(小时)
7
8
9
10
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7,8.5B.17,9C.8,9D.8,8.5
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10的人数在0~15之间,当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当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③正确.
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0~15,35,15,18,1.当
0≤t<10时间段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故④错误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意义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
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②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调查现在人们在数学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宜采用普查方式
B.一组数据3,4,4,6,8,5的中位数是4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 =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 =0.036,则甲组数据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概率的意义以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概率的意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中位数、方差的意义,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11.为了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中小学都积极开展冰上运动,小乙和小丁进行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他们的五次成绩(单位:秒)如表所示:
1
2
3
4
5
小乙
45
63
55
52
60
小丁
51
53
58
56
57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