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

二、实施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宏观调控,既保障市场经济自主运行的合理性,又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三、确立以价格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调节,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调节、以法律为保障的经济调控体系。

四、实现产权明确、产权保护,保障企业的自主权、自由权、公平竞争权和知识产权等。

五、构建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促进国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接轨。

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全民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为目的,落实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保障政策。

七、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又充分吸收了市场经济的一些优秀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制度具有以下重大意义:1. 为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既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兼顾了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动力。

2. 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发挥,激发了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3. 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市场的调节和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4. 深化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5. 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是我国根据自身国情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创新性制度安排,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王东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具有三大特征:第一,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占有(公有);第二,生产要素由社会中心统一调配(计划调节);第三,消费品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在理论逻辑上,以上三大特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支点,彼此相互依存,是马克思为未来社会构造的科学制度体系。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该教科书根据苏联的经济建设实践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作了概括,即“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个概括被理论界称为“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当时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经验,而能参考借鉴的只有“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10年,我们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但同时照搬“苏联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杭州系统研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结合中国实际与党内有关同志进行了讨论。

毛泽东同志批评说,苏联教科书脱离实际,有的观点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从那时起我们党就已经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理论反思。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1992年10月。

此时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形成。

背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必然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是可行的。

从而以“放权让利”为起点,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十三大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取得重大突破了,特别是认为市场和计划是内在统一的,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调节的方法,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利用市场调节不等于是资本主义,应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时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清晰了,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始扫清了道路。

1992年,“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

从这里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正式建设和完善。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飞跃,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的。

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不断改革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中国社会空前活跃起来,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迸发出来,目前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公正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就我国而言,总体上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不断进步。

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以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的转型期(也称矛盾凸显期)为历史背景的。

由此,重视社会公正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正,转型期,城乡一体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急剧的社会变迁对社会公正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是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二是现阶段我国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公正的影响。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了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这种差距到底在什么样的程度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不管在什么程度,这种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特别是大量的弱势群体,如贫困的农民,农民工以及城市下岗工人,其生活之贫困使他们深感社会不公,产生不满情绪,失去对社会公正的信念。

(二)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与实现社会公正这一发展目标相违背的,贫困的存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它违背了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带来很多的社会冲突,导致社会结构和文化整合程度的降低,对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等。

①也有学者在区分“不公正的贫困”与“公正的贫困”两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公正与贫困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充分,这主要表现在:1﹑贫困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公正问题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得非常突出,公正的保证原则的实现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大量贫困群体的存在,对于中国社会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损伤了社会公正,降低了社会的整合程度。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伟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伟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伟大意义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9日09:18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卓元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打印】今年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周年。

20年前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根据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走向自觉有序推进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正确选择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各项经济活动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使社会经济生活逐步活跃起来。

改革初期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有了按自身和市场需要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1985年比1978年增长61.6%,年均增速达7.1%,显著高于一般年份2%-3%的增速。

与此同时,逐步放开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

结果是,放到哪里活到哪里。

哪种商品价格一放开,哪种商品就很快像泉水般涌流出来。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个体经济乃至私营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就业者迅速增加。

所有这些都使社会各界深切体会和认识到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尊重和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节节推进和成效日益显露,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就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有力地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提高,推动经济起飞。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在这关键时刻,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

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

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

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

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

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何在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何在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何在作者:王宗广耿国祥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从历史经验、经济运行规律、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战略,我国都必须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关键词:经济;体制;转变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43-0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要选择适合自身要求的经济形式。

我国之所以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历史经验来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由来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后,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集中和占有,商品经济消亡,“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

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由条件不具备,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在任何国家都没有真正实现过,而最初实现的是类似战时统制经济的计划经济,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选择。

(二)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在国力贫乏、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借鉴苏联经验,吸取战时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某些做法,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尽管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弊端便日愈暴露出来,使社会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企职责不分。

如:政府是干什么的?企业是干什么的?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

二是统得过多过死。

如:批一个项目需要时间一年多,盖的公章有两页纸都放不下。

三是条块分割、自我封闭。

如:每个单位都自成体系,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有学校、医院、幼儿园、菜市场等等,该有的都有。

二、从经济运行规律来说,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是能够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次大战后,在世界经济较量中,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日益显现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的优势。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变革之一。

它的建立是为了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解决国家面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矛盾,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改革国有企业体制。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法人化、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造等措施,使国有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逐步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形成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企业法人制度、现代制度、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有责的企业决策体制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规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在宏观调控方面,国家要通过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以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四、深化市场化改革。

深化市场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包括:完善市场规则、推进价格改革、建立市场监管制度等。

这些措施能够逐步消除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使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和成熟。

五、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要通过建立社保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社会保障服务,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变革之一。

这一体制的建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4.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探索
毛 泽 东

50年代初,毛泽东对苏联体制的弊端 有所察觉,首先提出质疑。

195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 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 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 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 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 个方面。

毛泽东:“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东西统统 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 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各个生产单 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②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③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④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彭正雄
吴琼
韦凤宁
谢谢观看~
林惠一
第一阶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的思想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再次明确肯定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 济概念。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 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费。
3.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短处:
( 1 )优点: 运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功能; 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能促进生产者的技术创新; 实现优胜劣汰。 ( 2 )缺陷:自发作用存在盲目性;事后调节会造成社会资源的 损失和浪费;竞争会引起两极分化;对某些社会 公益部门和非经济部门难以起到调节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好地 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 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发挥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对公有 制经济的有益的补 充作用,是促进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一 项重要政策。
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第2届浙江· 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召开(2004年11月) 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位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主要负 责人报名参会,包括了中国民营企业100强、浙江民营企业100强 半数以上的企业负责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改革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改革内容: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③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⑤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市场配置
行政手段在资源 市场在资源配 特点 配置中起基础性 置中起基础性 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
• 优势: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 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解决: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前提
春联欣赏:
湖北天门县郭咀四队农民彭立成家在1974、 1980、1983年三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过 年 只 有 两 升 米
我也过年
押 岁 并 无 一 分 钱
春联欣赏:
过 年 储 米 十 余 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邯郸钢铁公司,为河北省大型国有企业,1997年实行“股份制 ”改革,现在无论在资产上,还是在生产规模和效益上,都有很大 的发展 ,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功的范例。

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确立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奋斗目标的 关键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自此,“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
1.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 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 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 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 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计划经 济时期 使用的 粮票
一、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左倾思想逐渐占了 上风,并先后发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 革命”,中国经济陷入彻底的混乱与倒退, 但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 制。
一、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3.我国计划经济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好:1、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 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 经实行包干到户。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参考答案三

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参考答案三

国开20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论述题: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外国投资,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交易、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全面发展,保障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内需,拓展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防止资本主义的侵蚀和剥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要不要市场,如何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100多年来社会主义者苦苦探索的一个命题。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在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992年6月,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概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四个方面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即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哪一年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哪一年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哪一年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1992年。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其基本框架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特征、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历史背景2.1 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企业只需按照计划执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等。

2.2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随后,改革开放逐渐拓展到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尝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步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企业制度等方面,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3. 基本特征3.1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党的领导是这一体制的根本保证。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制定大政方针、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等方面。

3.2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及经济体制,总是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而存在。

市场经济的不同社会形式,是由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必然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构成状态,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决定的。

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凡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建,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效率和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如下:1、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处于基本的和主要的地位,从而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而,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另一方面,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物质基础,保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证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教学目标1、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讲解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上节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依据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
实质是的调整,根本目的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年,中心环节是扩大
4、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
-----内地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
[教学过程]
导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我国的改革开放何去何从,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一、知识结构课海拾贝/反思纠错
上节回顾5分钟由学生自主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年至21世纪初)
1、1992年明确指出、不是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2、1992年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
3、1993年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
开放4、1997年,,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新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经济阶段为主体,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世纪初,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合作探究
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归纳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
1949年至1956年:以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向转变。

1956年至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至1992年,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反馈习题]学生参照练习册P120主干梳理部分填写
1.(2014·四川高考)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3·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3.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
4.2013年中国市场利润最高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眼镜、化妆品、婴幼儿用品等,社会上相当多的游资涌入这些行业,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
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2013年1~7月份,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3 83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比重占63.9%。

这体现了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总结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