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要城镇
看德国三个典型智慧城市 我们能学点什么?
看德国三个典型智慧城市我们能学点什么?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中国周边国家纷纷开始建设智慧城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之后,“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上下迅速达成共识,国内正在掀起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又是个新鲜事物,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哪个城市的建设模式被世人公认为是“智慧城市”的样板,但每个所谓的“智慧城市”又各有各的特色和经验。
以德国来说,智慧城市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等领域。
我们从柏林——首都,法兰克福——德国第三大城市,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德国南部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城市三个典型的代表城市来看,德国智慧城市的特色。
(一)柏林柏林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由柏林伙伴公司负责的,柏林伙伴公司是柏林市政府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专门机构。
1、电动交通柏林的目标是成为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大都市。
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Action PlanforElectromobility Berlin 2020)”,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奔驰smart的car2go项目。
在该项目中,注册用户可以在大约2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租用到配备了智能熄火/启动系统、空调和导航系统的smartfortwo车辆,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长时间驾驶这些汽车,然后在运营区域内的任何公共停车场归还汽车。
此外,car2go还面向iPhone用户推出了一款car2go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查询附近可用的car2go车辆等信息。
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也是少数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的德国城市,迄今实施的可持续交通项目涵盖了从私人和家庭用车,到电动汽车共享、企业车队,再到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的广泛目标。
2、节能住宅柏林的“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节能概念。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塔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人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人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人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一、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其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它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
这一概念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
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克里斯塔勒还提出以下概念:(l)中心地(Central Place),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的等级性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2,特点⑴中心地的等级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所决定.⑵中心地的等级决定了中心地的数量,分布和服务范围.⑶中心地的数量和分布与中心地的等级高低成反比,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成正比.⑷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品和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商品和服务.⑸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形成中心地体系.(2)中心货物与服务(Central Good and Service),分别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提供的服务,亦可称为中心地职能(Central Place Function)。
德国小城镇建设模式
International View和谐之城: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与启示万 博 张兴国摘要: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文章立足于小城镇建设的具体问题,通过对德国小城镇的建设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理念与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适合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数量从1954年的5400个增加到2008年的19234个,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日趋明显。
然而,由于中国小城镇自发地、不规范地急剧发展,其城镇规划建设从政府行政主导、规划设计前瞻、民众广泛参与、市场机制运作、法律政策规范、基础设施保障、生态理念推行、特色产业主导、历史文脉传承、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与发达的欧洲小城镇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最近游学欧洲,考察了一些小城镇,本文以德国小城镇为例,试图从其发展经验中寻找出超越国情的规律性思路与措施,为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小城镇建设的德国经验借鉴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共16个联邦州,8000万人口,属欧洲人口较稠密国家,但其城镇规模与数量与我国相比有差距,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个,50万人口以上的也不超过10个。
前德国共有13500个小城镇,其中75%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000人,超过10万人的小城镇只有89个。
图1 联邦德国规划体系International View 国际视野89小城镇建设德国小城镇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形成机制中的可持续性、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和法制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不同历史时期,德国小城镇的发展也曾面临过众多的抉择,但是他们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细节等多级层面的协同作用,使得小城镇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平。
(一)宏观把握——确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管理理念德国的规划体系包含有6个层次(见图1)。
德国(Germany)葡萄酒产区简介
德国(Germany)葡萄酒产区简介阿尔AHR德国葡萄种植园中的“红葡萄酒天堂”位于阿尔河的河谷。
这里阿尔河在波恩以南注入莱茵河。
从玄武岩山峰往东或从层岩峭壁往西到诺应阿尔-阿尔勒舒适的SPA温泉,这里是一片宽阔的葡萄园。
雷司令(Riesling)是这里的主要的白葡萄品种,但是在阿尔地区的葡萄酒生产以红葡萄酒著名,特别是黑皮诺(Pinot Noir)和其早熟的稀少的早皮诺红葡萄酒。
葡萄牙人葡萄是该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品种。
摩泽-萨尔-卢汶MOSEL-SAAR-RUWER摩泽河河谷以及它的支流,萨尔和卢汶河河谷地区是自古罗马帝国时期以来德国最浪漫的葡萄酒酿植区。
葡萄架和树林覆盖了陡峭的层岩地带,勾画出直到科布伦茨的莱茵河沿岸景色。
这里是有名的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产酿区,生产的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具有独一无二的细腻,醇香,果酸和矿物质香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卢森堡乡村对面的德国葡萄庄园,特里尔以南的爱布灵(ELBLING)小城,这里生产活泼,清淡的白葡萄酒或葡萄汽酒。
纳尔NAHE纳尔种植区位于摩泽河和莱茵河谷之间。
纳尔的名称来自河流名字。
纳尔河穿越森林覆盖的鸿斯吕克丘陵,在宾根地区汇入莱茵河。
山区的岩石,矿藏和宝石证实了该地区地质结构的多样性,也展示了该地区葡萄酒品种的多样化特色。
滑润清新的雷司令(Riesling),香气袭人的丽瓦娜(Rivaner),舒适宜人的西万尼(Silvaner)都是这里的经典产品。
这里还是皮诺葡萄类,如灰皮诺,白皮诺,黑皮诺(Pinot Noir)以及多菲德(Dornfelder)的家园。
莱茵黑森RHEINHESSEN成千小丘的丘陵地带位于沃尔姆斯到美因茨之间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带最大的弯道区内。
从维斯瓦尔德到宾根地区。
这个德国最大的葡萄酒产酿区出产品种丰富多彩的各种葡萄酒。
具有革新意义的葡萄酒,如莱茵黑森西万尼(Rheinhessen Silvaner),或是黑森精选(Selection Rheinhessen),以及日益增长的白,黑皮诺(Pinot Noir)葡萄酒都是该地区的亮点。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热点04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解析版)
热点04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热点解读城市是人们的主要聚居地,是一个区域的核心所在。
2019年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河北省唐山市拉开帷幕。
本届世界城市日以“城市转型·创新发展”为年度主题。
中国城市经过高速发展,目前已有5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
目前中国进入到一个生态文明的时代,对绿色低碳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部分城市已经逐渐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在老旧小区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历史文化的保护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理念,涌现出了众多的“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特色小镇”、“工业上楼”等。
典例探究(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2.B3.A【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德国葡萄酒的分类和著名产区
德国葡萄酒的分类和著名产区如今来自德国新潮的葡萄美酒和精致的包装愉悦着人们的味蕾,吸引着世界各国爱酒者的眼球。
德国葡萄酒佳酿适合任何口味和场合--这里有社会名流的各种赞誉,葡萄酒鉴赏家的欣赏和对它们的钟爱。
2000多年的葡萄酒文化传统,以质量为基准并有利于环保的种植实践,加上一流工艺水平的酿造技术,使德国葡萄酒厂家成为同时代葡萄酒市场的领军队伍。
葡萄酒生产和酿造中特别要求在葡萄收获季节采摘完全成熟的葡萄。
而世界上大部分北方传统葡萄产酿国,气候条件每年都不同,因为这种原因,大多数德国的葡萄园都在斜坡或陡峭的丘陵地带,置身于防风林的保护之下,并且通常临近能反射日照的河谷地区-主要是在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的莱茵河和其支流区域。
纬度偏高的德国,因为气候寒冷,主要的葡萄酒产区都集中在西南部气候较温和的区域。
德国以出产白葡萄酒为主,酒精浓度较低是其特色。
德国的红葡萄酒以清淡型为主,白葡萄酒的类型就较为丰富,除了一般干白,还有许多甜酒,向世人展露了炎热产区所不能及的优雅和细致。
在德国的葡萄酒产酿区,均衡的降雨和日照伴随葡萄的生长,经过较长生长周期其果实缓慢成熟,从而富含天然果酸,产生出天然的果糖并汲取土壤中的矿物质---所有这一切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德国葡萄酒拥有独一无二的清新和细腻,果香芬芳。
德国葡萄酒的风格A:均衡和谐的干型酒:干(trocken),半干(halbtrocken),经典酒(CLASSIC)或者精选酒(SELECTION)都标明干型口味的葡萄酒,均为配餐佳酿,如清新,淡雅的头等酒。
B:丰富,饱满的果香酒:传统的迟采级酒(Spaetlese),和高贵的甜型酒“串选酒”(Auslese)以及冰果酒(Eiswein)都具有丰富浓郁的天然果味和芳香。
经典酒(CLASSIC)从公元2000葡萄收获年开始,德国葡萄酒目录中增添了一个新的类别--经典酒。
这是一种超越平均水平,品质优良,均衡和谐的干型口味葡萄酒。
德国城镇化模式有哪些可以借鉴?
德国城镇化模式有哪些可以借鉴?2017-11-20 11:44BBC最新国家形象民调结果显示,德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家。
德国受到世人赞美的原因有很多,它是一个大而重要的世界经济体,有着世界级的制造企业。
在城镇化方面,德国人要做得好得多。
那么,中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德国模式呢?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希望大家可以参考!德国的城镇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乡村建设仍然是理解发达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的核心部分。
不是因为它的模式领导着世界城镇化和乡村建设,而是因为它的城镇规划传统、它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它在乡村城镇化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做法,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其它国家。
一、收入分配问题在德国,谈论一座城镇的发展是没有基础的,所有的城镇都是处在一个发展的城市群中,又各自在生产力布局上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从德国城镇目前的发展状态看,农村、城镇和都市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可能孕育着在全球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依靠这些企业,德国的中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上各具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为当地人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而德国的城镇化过程中的工业布局与工业发展,与中国提出的“工业带动城镇化”的说法比起来,如果中国城镇化的终极目标是共同富裕,德国的城镇化就更值得中国去学习和借鉴。
德国联邦宪法第106条规定,德国应追求区域的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因此在城乡建设和区域规划的政策上,有两项最高宗旨:一是在全境内形成平等的生活环境,减少各地区的差异;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使后代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比如东德并入西德以后,德国为使全区域生活水准平等,设立了团结税,每年有5000亿欧元对原东德地区投资,修建高速公路等大量基础设施,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在郊区与市区的平衡方面,郊区以有偿方式为市区维持农业、林业用地和环境保护用地,帮助远郊区开发新的服务经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增长之间的矛盾;同时,都市区内部按人均来分担全部税收以维持郊区市政最低运行标准。
政府干预下的德国收缩城市更新机制研究——以图林根州哥达市为例
112022.07 / Urban Renewal 城市更新老龄化等都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减少。
在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德国,受国际性经济结构调整与国内政治经济背景的综合影响,城市收缩现象集中出现于新联邦州(原民主德国所辖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东欧发生社会主义变革,作为该变革的一部分,1990年前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前民主德国人口开始大量迁入西德各州。
统一后仅五年时间(1990—1995年),就有近160万居民从当地迁出,是同时期来自西德地区外迁居民数量的3倍以上。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和管理技术人员的流失对当地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新联邦州地区的城市产业功能全面收缩。
人口流失、出生率持续降低与老龄化加剧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减了城市活力。
哥达市作为东德的典型城市也面临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各种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由1990年的5.4万下降至2019年的4.6万,还伴随着中心城区的衰退与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随着1990年联邦德国“谨慎的城市更新”体系的沿用,新联邦州地区开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更新手段。
在后福特主义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对包括图林根州哥达市在内的收缩城市进行了公共资金、住宅建设与改造、交通规划调整、景观及开放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城市改造实践,为未来国内城市发展与更新的管理和引导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1德国收缩城市的分布及其地域特征一般意义上的收缩城市(shrinking city)是指人口减少显著的城市。
人口外迁是城市收缩中一种常见的原因,逆城市化也是城市收缩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德国联邦建筑、城市和空间规划研究院(BBSR)认为,衡量城市收缩不应仅以人口损失与城市经济总量为指标,而应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
2016年,德国联邦建筑、城市和空间规划研究院对收缩城市的考量指标体系调整为:过去五年的人口变化(%),过去三年平均每千人的人口净摘要 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城市出现了人口减少与经济衰退的收缩现象,而后大量空置建筑的出现使得城市空间肌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德国国土空间规划2
第二章 发展历程和背景 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西两德,两德都很 重视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联邦德国自1945年开始着手 编制各个州、县的区域规划。
•1950年联邦德国议院通过了《联邦德国国土规划法》 •1965年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土规划法》,规定了国土整治的任 务、目的和原则,提出“联邦领土在空间结构上应得到普遍的发展”,规 定要制定州的国土空间整治规划,在主管国土空间整治的联邦部中建立规 划委员会,州主管国土空间整治的部门都必须向联邦主管国土空间整治的 部长汇报州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情况和意见,联邦政府和州有义务相互提 供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的信息,联邦政府每年向联邦议院提 交一份联邦范围内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基本情况(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 告。
第二个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发展对国土空间和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减弱,空间结构也相对稳定,国土 空间规划基本沿用传统的发展理念、研究方法和实施范围。
第三个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两德统一、欧盟组建、以及全球 化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的、重大的国土空间开发问题不断涌现,促使德 国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规划理念和规划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
第三章 基本理念和规划体系 规划体系 正式规划
联邦一级规划是对整个国家的国土开发进行战略性、方向性、 纲领性的框架设计,是“指向性框架”的规划,它关注的主要 问题和采用的规划手段是:
•概念性的总体布局框架; •类型划分、分类指导的规划手段,如划分增长型都市区、创新型区域、跨国都市区 等; •确定“集聚—疏散”、“优化—扶持”目标和政策导向,如在原东德培育增长极; •功能性的国土空间管制,如划定自然环境保护区和人文风貌开发区; •政府可调控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制定环境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准则; •刚性规定与弹性规定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布局和居民点空间结构的安排方 面等。
德国的地理特征和发展
德国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德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 保护创新成果,推动技术转移和商业化。
教育体系概况及特点
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 段。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职业教 育则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高等教育则以培养学术精英和专 业人才为目标。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和经 济恢复成为德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经济奇迹与欧洲一体化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德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被 誉为“经济奇迹”。同时,德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成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
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经济增长与稳定性
德国经济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世界前列,人均GDP也处于 较高水平。
05
德国科技创新与教育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科研实力
德国在科研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其科研实力和成果产出量均居世界前列。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创新,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创新能力
德国在制造业、汽车、化工、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德国的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政府、 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区和北部平原。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油、 天然气、钾盐等,但储量不丰。
水资源相对丰富,河流众多,主 要有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
。
02
德国地形地貌及河流湖泊
主要地形地貌类型
01
02
03
北部低地
德国北部地区以平原和低 地为主,包括北海沿岸的 沼泽地和低洼地带。
德国国行政区划
德国国行政区划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法律体系,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行政权力。
在德国联邦政府下,州政府负责管理本州的内部事务,包括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
此外,德国的行政区划还包括各个城市和镇,它们在德国的行政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16个联邦州在行政区划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其中,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最大的州,也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巴伐利亚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德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最人口密集的州,也是德国的工业中心之一。
该州拥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如杜塞尔多夫、科隆和波恩等,是德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除了联邦州,德国还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和镇,它们在德国的行政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柏林是德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拥有许多重要的政府机构和文化场所。
此外,汉堡也是德国的重要城市,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德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保障了各个地区的自治权和利益,充分体现了德国的联邦制原则。
其次,它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德国国家整体的发展。
此外,德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也为德国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工具,有利于政府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总的来说,德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涵盖了联邦政府、16个联邦州和德国的许多城市和镇。
这个系统体现了德国的联邦制原则,有利于各个地区的发展和德国国家整体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读者更加了解德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德国国家发展提供参考。
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简介(jiǎn jiè)鲁尔区(Ruhr)位于德国中西部,著名(zhùmíng)的莱茵河的三条支流一一鲁尔河(River Ruhr)、埃姆舍河(River Emsher)、利帕河(River Lippe)从南到北依次(yīcì)横穿该区,位于“伦敦一热那亚”香蕉(xiāngjiāo)型老工业带中部(zhōnɡ bù),处于从意大利北部一直延伸到英国的欧洲工业产业带的中东部地区。
鲁尔工业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目前,人口达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
约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煤钢工业基地,始终占着全国硬煤生产的80-90%,钢铁的60--700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发展(fāzhǎn)成为德国工业心脏的主要条件鲁尔区之所以发展成为德国工业(gōngyè)的心胜,是同该地区拥有的矿产资源、地理位置、水陆交通(jiāotōng)、水电供给条件等分不开的;同时,也同德国军国主义和垄断组织(lǒnɡ duàn zǔ zhī)的发展密切有关。
一、资源(zīyuán)条件鲁尔工业区的形成是与“黑色金子”煤炭资源密不可分的。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 5%一1. 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鲁尔区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煤藏的地质条件并不好,埋藏深度平均达830米,远远超过美国(50米)、英国(350米)和法国(450米)。
而且,在过去的130年中,随着鲁尔采煤区的逐渐北移,矿井平均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目前现有的矿井己经超过1200米,从1900年到1982年,鲁尔区己经采出硬煤约80亿吨,平均每年1亿吨左右。
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国际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栏目编辑/王 雷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叶齐茂德国的城市布局相对合理,城市化进程中形成大中小城市并行发展,大城市为龙头,但不显得过分突出,小城市遍地开花,小城镇遍布全国各地。
正因如此,德国的人口流动的方式和流向呈分散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没有出现过分集中的局面。
这一切对德国各省、地区经济相对均衡发展,对防止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或畸型发展及缩小城乡、贫富之差别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德国19世纪中叶开始的城市化痕迹至今依稀可见,形成了今日德国城市的基本框架。
一、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城市发展的历史看,德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5—1840年,城市化兴起的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农村人口依然多于城市居民,农业产值在整个德国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支配地位。
尽管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东部农业区的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的经济开始获得较快发展。
有些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例如,柏林人口17.2万人、汉堡13万人、科隆5万人左右、慕尼黑3万人。
它们都是德国城市化的基础, 有一定的文化和商业设施,有比较发达的工场手工业。
同期,德国的小城市也有发展,分布比较广。
第二阶段:1840—1871年,德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德国西部的一些城市发展很快,东部一些城市人口增长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
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因为德国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的发展首先集中在城市和原料产地,城市中的工业部门能够给农村流动人口提供工作岗位,为他们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例如鲁尔、莱因地区的新兴工业区、柏林地区曾经是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工业革命以来已明显地呈现出城市化的新面貌,成为工业、商业集中的地区。
同时这些城市不断沿公路、铁路线向外扩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也迅速增加。
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人口增加更突出。
第三阶段:1871年,这一时期,德国城市化极大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各联邦城市经济也蓬勃发展,人口迅猛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10万。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在德国学习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曾经支持德国二战的著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是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因坐落于鲁尔河两岸而得名,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格尔森基尔欣等。
鲁尔区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著名的克虏伯家族创造的钢铁神话迄今仍是鲁尔人的骄傲。
鲁尔区的概念首次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
根据该条约,战败国德国用鲁尔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
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区再度繁荣。
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使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保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和钢铁危机。
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陷入了低谷。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
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05
鲁尔区交通运输与物流体 系
交通运输方式与特点
铁路运输
鲁尔区拥有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 ,以运送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 为主,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连
续性强等特点。
管道运输
鲁尔区河流纵横,莱茵河、鲁尔 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为区内提供了 便利的水运条件,主要承担原材
料和产品的运输任务。
水路运输
鲁尔区公路网密集,高速公路和 普通公路相互交织,为区内短途 运输和集散货物提供了便利。
公路运输
鲁尔区还建有大量的输油、输气 管道,以满足区内能源需求。
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
物流中心建设
鲁尔区在重要交通节点和工业区 建设了多个物流中心,集仓储、 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
提高了物流效率。
信息化技术应用
鲁尔区积极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等 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实 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化 管理。
高中地理必区修的课探件索:德国鲁尔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 录
• 引言 • 鲁尔区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 鲁尔区工业发展与布局 • 鲁尔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 鲁尔区交通运输与物流体系 • 鲁尔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德国鲁尔区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 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经 济特点。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产业升级与环保治理
在环境保护的 良性循环。
资源循环利用
倡导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生态 系统功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公众参与与环保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加强环保教 育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
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
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
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
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
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特别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
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这些超美的童话小镇,个个都颜值爆表
全球有着许许多多环境优美、令人神往的童话小镇。
这些小镇散落在世界各地,尤其集中在欧洲地区,特别是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这些地方湖光山色、自然恬静、古堡林立、建筑古朴、生活舒适、和平安宁,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很浓厚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丨朱七七 丨刘云仓、本刊图库这些超美的童话小镇,个个都颜值爆表054/ TOURISM WORLD/目的地Destination伊亚小镇位于希腊的圣托里尼岛,是岛上最耀眼的明珠。
这个小镇上的建筑十分有特色,大都以蓝白色为主,又地处海岸边的悬崖上,拥有良好的采光,所以这个小镇上的一切都看起来十分的清新,令人感到非常惬意。
伊亚小镇是整个圣托里尼岛最浪漫、典雅、精致的浓缩之地。
它曾经是圣托里尼岛的首府和商业中心,而在1956年的一次大地震中,整个城镇严重损毁。
在断壁残垣中重建的伊亚小镇,少了昔日的世俗繁华,却彰显出艺术与人文交辉出的从容。
伊亚小镇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佳欣赏日落的地方,因此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找到自己的最佳位希腊·伊亚小镇:看全球最美日落置,架起三脚架,等待着日暮的降临,来记录那一美丽的时刻。
夕阳落尽,脚步也略有疲惫,但心情欢快轻松,选择一家靠海的餐厅,面对爱琴海,任凭时间的流逝,任凭浮世的喧嚣,悠闲地品尝美食,享受难得的浪漫、静谧和温馨。
夜幕下的伊亚小镇,有着不一样的美丽,远处那片建在悬崖上的白色小屋折射出阑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泛出迷人的宛如梦境般的色彩。
相比于白天的闲散和慵懒,夜晚的伊亚小镇更多了一丝喧闹,路旁热闹的酒吧,有节奏感的音乐,还有醉意微醺的客人——今夜的天空,很希腊!055TOURISM WORLD /Destination/目的地056/ TOURISM WORLD波西塔诺,坐落于意大利南部阿玛尔菲海岸,被誉为最迷人的小镇。
尽管外界对它知之甚少,但它的美,却是令人震撼的。
只有亲自踏足,才能真正领略。
汉堡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
汉堡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汉堡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汉堡是德国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汉堡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汉堡的气候特点汉堡的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在德国比较起来是变化比较温和的,就是很难见太阳。
冬天冷的时候也比北京暖和,夏天很少有高于30度的时候。
冬季的海风是一定有了,但是不刺骨,穿牛仔就行,我是不穿秋裤和毛裤的(仅供参考,本人属于美丽冻人型,零下10度以内绝不穿秋裤的)。
建议:羽绒服一件,个人认为中长的比较实用。
牛仔裤,一定要的。
毛衣,很实用,一定要带。
不过,德国买衣服很方便也不贵。
汉堡的地理环境汉堡汉萨自由市(德语: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位于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国北部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
在行政上,它是一个州,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与德国15个联邦州地位相同,面积755.3平方公里。
市中心有2个美丽的湖泊:Außenalster和Binnenalster,都汇入Alster河。
西北面100千米处北海中的3个小岛也属于汉堡州: Neuwerk, Scharhörn 和Nigehörn。
地理坐标北纬53度33分、东经10度0分。
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14%为外国人。
汉堡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德国的古老城市之一。
早在公元前4世纪,汉堡一带已成为居民定居点。
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在这里修筑古堡设施,建立城镇,称为汉马堡。
到12世纪后期,由于港口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进入13世纪后,汉堡同英国、荷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建立贸易往来,并先后同北德和北欧地区100多个港口城市组成对中古欧洲经济起过积极作用的自由贸易联盟——“汉撒同盟”,被称为“自由贸易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主要城镇
科隆(世界文化遗产、德国最大教堂科隆大教堂)、
杜塞尔多夫(世界会展之都)、
布吕尔(世界文化遗产奥古斯塔斯堡古堡和法尔肯拉斯特古堡)、
德国最美小城班贝格(世界文化遗产班贝格老城)、
童话之路小镇丁克尔斯比尔、
莱茵小镇巴赫拉赫Bacharach、
莱茵酒城吕德斯海姆、
德国父亲河莱茵河中上游河谷(世界文化遗产莱茵河中上游河谷)
萨尔河(Saar) 大拐弯、
德国的威尼斯 SAARBURG 萨尔堡小城、
科赫姆Cochem小城(德国母亲河摩泽尔河和莱希斯堡Reichsburg)
鲁尔城市埃森Essen(世界文化遗产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
本特拉宫Schloss Benrath
世界文化遗产之都特里尔(世界文化遗产古罗马浴池、圣彼得大教堂和圣母教堂,马克思出生地)、福尔达(德国最老教堂)、
波恩(原西德首都、贝多芬出生地)、
亚琛(世界文化遗产亚琛大教堂)、
法兰克福(德国金融之都,交通中枢)
美因茨、
科布伦茨( 德国之角)、
鹰巢(希特勒度假别墅)、
德国最美湖泊国王湖、
玩具之都纽伦堡
维尔茨堡(世界文化遗产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
海德堡 (诗人歌德“把心遗失在海德堡”)
斯图加特(奔驰所在地)
慕尼黑(宝马所在地,百万人的村庄)
乌尔姆(世界最高教堂)
耶拿和OBERKOHEN(光学巨人ZEISS 所在地)
魏玛(世界文化遗产古典魏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