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01
大。 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
后出现黄染。 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
黄疸期
黄疸逐渐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2周 左右达高峰
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短暂粪便颜色变浅、 皮肤瘙痒等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 管形颗粒:22×40~400 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乙肝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非
肝 损
嗜
害 为
肝继
病
发 性
毒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HEV(戊)。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乙肝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 92%左右
乙肝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 低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1. 隔离措施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感染。
此外,病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与其他人接触。
2. 完全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疲劳和体力消耗的症状,因此给予充分的休息十分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护士和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3. 营养支持由于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士和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4. 控制疼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区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疼痛。
对于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液体管理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体重、血压、尿量和心率。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6. 监测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和肝功能代谢。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家人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来观察病情发展。
7. 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肝炎的护理措施
肝炎的护理措施概述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等。
肝炎的护理措施包括宣教、卧床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旨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宣教和心理支持肝炎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需要积极的宣教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焦虑和恐惧。
安全环境的保障肝炎患者需要在一个安全、整洁、洁净的环境中接受护理。
护士应确保病房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
患者的餐具、洗漱用品等个人物品应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卧床休息和体位改变肝炎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的负担。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经常改变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还需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肝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原则,增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的食物的摄入,如豆浆、牛奶、鲜鱼等。
同时,需避免摄入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酒精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肝炎患者的主要护理手段之一。
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病情,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抗病毒口服药等。
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戒酒并给予保肝药物。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监测和评估在肝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的皮肤黄疸、食欲情况、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此外,还需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肝炎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肝硬化、肝癌等。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慢性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行血液、体液隔离。
2、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肝功能好转后可适当活动。
3、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但要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
酒。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5、注意观察黄疸变化、有无并发症及出血倾向、肝性脑病前驱症状,若出现时
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肝性脑病。
6、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
避免搔抓,
以防感染。
7、严格消毒隔离,患者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患者日常用品单独使用,定期消毒。
9、给患者抽血及注射时,应每人一针、一巾、一条止血带。
操作前后做好手卫
生。
10、重症患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1、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眼部护理等。
12、如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深慢、瞳孔不等大等脑水肿、脑疝症状时,
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
13、注意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及形状,并做记录。
及时送检各种化验标本。
14、发热者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15、意识障碍者执行意识障碍护理常规。
16、大量腹水患者每日监测体重,协助取舒适体位给予低盐【1.5g~2.0g/d】或
无盐饮食。
17、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学第六版》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2)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病情观察是病毒性肝炎护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以及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和光泽。
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黄疸、腹水、水肿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药物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如过敏、肝功能异常等,并及时处理。
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保肝药物,避免滥用。
心理护理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肝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我们需要关心、关爱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
同时,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防知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我们从病情观察开始。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持续而细致的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这些基本的生理指标,它们的变化往往能提前预示病情的变化。
黄疸、腹水、水肿这些典型症状的出现,也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记录。
患者的皮肤颜色和光泽,精神状态,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饮食调理,这是病毒性肝炎护理的关键。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
我们需要限制盐的摄入,以免加重水肿。
同时,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肝脏代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反应,如腹泻、恶心等,并及时处理。
药物护理,这是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
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如过敏、肝功能异常等,并及时处理。
我们还需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保肝药物,避免滥用。
但同样重要的是心理护理。
病毒性肝炎的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这使得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我们需要关心、关爱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他们心理支持。
同时,我们还需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防知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内科护理学讲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传染病人的护理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病因、流行病学、.病原学意义、护理。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肝炎病人有甲型、乙型、丙丁戊型,甲型、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母婴传播也是乙型肝炎重要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丁型肝炎28-140天;戊型肝炎10-70天,平均40天。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
3.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二)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1.甲型肝炎:血清抗HA V-IgM是甲肝病毒近期感染的标志,是确定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 V-I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 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 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HBeAg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均位于HBV 德核心部分,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意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HBV DNA 定量检测有助于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
四、治疗原则(一)隔离甲、戊型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乙丙丁按照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一、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瘙痒、皮下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如使用利尿剂患者还需注意体重的变化,通过观察上述表现了解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水的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腹围、腹壁静脉有无曲张、移动性浊音情况、肠鸣音等,了解有无腹水及腹膜炎等临床体征。
3.注意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了解有无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有无电解质的紊乱。
4.观察患者的神志及言行表现,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早治疗机预防,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肝性脑病早期多数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及异常,应注意观察。
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慢性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要控制活动。
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可适当增加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2.饮食护理:1)急性肝炎: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进食量太少,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2)慢性肝炎:能量摄入:卧床或休息者:84~105kJ/(kg.d),中度活动者(上班):126~147kJ/(kg.d);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1.5~2.0g/(kg.d);碳水化合物300~400 g/d;脂肪以耐受为限,多选用植物油,约50~60 g/d;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按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饮食原则处理。
4)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3心理护理:因肝炎传染性强,病人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答案解析】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A、了解有无肾损害
B、为控制活动量提供依据
C、决定饮食调整方案
D、了解药物副作用
E、了解疾病恢复情况
11、患儿8个月,发热伴间断呕吐10天。
体检:精神可,较兴奋,方颅,前囟门稍饱满,脑脊液检查,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300X106/L,中性0.60,蛋白0.43G/L,氯化物108mmol/L,糖2.5mmol/L,此患儿的诊断应该是
2、
【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护士对咯血窒息的表现及其处理要点的掌握。
引起咯血的呼吸系统常见病有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及肺栓塞等,其中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结核常出现大咯血,其主要的并发症是窒息。
护士应熟练掌握咯血窒息(先兆)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识别,及时抢救,处理的要点是采取一切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题中患者咯血突然中止,表情恐怖,大汗淋漓,判断患者出现了大咯血窒息,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入侵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免疫、变态反应的高低,决定着感染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人体抵抗力处于劣势时,结核病容易发生发展;反之,感染后不
【答案解析】此病人低热2个月,查体:消瘦,精神差,食欲减退,咳嗽,夜间多汗,为结核病表现。
PPD实验(-)是由于2个月前曾患麻疹,现处于免疫力、变态反应暂受抑制所致,不能排除结核杆菌感染。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毒 性
1.血常规
肝 2.尿常规
炎 3.肝功能检查
病 人 的
(1)血清酶的检测 (2)血清蛋白的检测
护 (3)血清胆红素检测
理 4.凝血酶原活动度
5.血氨检测
6.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及叩击痛。肝功能改变明显。
3)恢复期:
10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临床表现
毒 性 1.急性肝炎
肝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炎 病 人 的 护
发病率较急性黄疸型肝炎高,临床症
状轻。起病一般较缓慢,以乏力和胃肠道 症状为主,不出现黄疸,恢复较快。病程 常在3个月内,易被忽视。
炎 (2)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 人
(3)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护 (5)戊型肝炎病毒(HEV)
理
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健康史
毒 性
2.流行病学资料
肝 (1)传染源
炎 1)甲型肝炎:急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 人 的 护
的 分病人出现黄疸。
护
理
3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护理评估
毒 性
健康史
肝
炎
临床表现
病
人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的
护
理
心理-社会状况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要做好护理措施,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戒酒戒烟,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1、讲解该病传播途径及隔离防护要求。
2、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戒酒。
4、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常规
1.血液、体液隔离。
2.绝对卧床休息。
3.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意识、性格、行为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配合医生查血生化、血氨、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按医嘱准确用药,注意睡眠情况,如患者出现睡眠时间倒错(白天嗜睡,晚上清醒),应及时报告医生。
4.用弱酸性溶液灌肠以清除肠道毒物,注意皮肤、牙龈、消化道有无出血情况,做好口腔、会阴及皮肤护理,避免并发症出现。
5.饮食护理。
有肝昏迷前驱期症状及意识障碍者禁食1~3 天,清醒后进低蛋白、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1周,随着病情好转逐步增加蛋白质。
6.心理护理。
对清醒者进行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消除各种不良刺激。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教案
B. 乙肝疫苗
C.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5. 病人男性,33岁,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20余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8 小时。体检发现:患者呈嗜睡状,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身可见大片瘀斑,扑翼样震颤阳性,肝脾未触及。此患者所患的肝炎类型是:
2、亚急性重型肝炎
3、慢性重型肝炎
(三)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型肝炎
2、慢性活动型肝炎
五、治疗:
治疗原则: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1. 急型肝炎 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
2. 慢性肝炎 整体治疗 、减轻炎症、护肝、防纤维化,抗病毒治疗, 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医药及其各种制剂 ……
A.急性黄疸型
B.急性重型
C.亚急性重型
D.慢性重型
E.淤胆型
A3/A4型题
(6~10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16岁,因发热4天,皮肤巩膜黄染2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2天前发现皮肤黄染,尿呈黄色,渐变为浓茶样。无不洁饮食史。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着。体检:生命征正常,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肋下0.5cm,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血清:HBsAg(+)。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病毒性肝炎,尤其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高发地区。
病毒性肝炎的病人的行为反应很典型,也很突出,比如:生理上会有疼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气急等不适感觉,有时甚至难以承受;心理上的害怕、恐惧、孤单自然随之而来;社会的亲属或单位同事对于此类患者冷漠、隔离、躲避的态度加剧了病情的发展;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来说,对于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加不到位,有时甚至会害怕被护士和医生瞧不起。
所以,一旦被诊断出肝炎,周围的朋友、同事,甚至是至亲之人,时刻在躲闪、时刻在防备,避之惟恐不及,给肝炎病人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由外界给予患者的本不该有的情绪,给病情的好转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而截至目前,治疗上还仅是对症治疗,没有特效的方法,加之人们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的夸大、错误的宣传,使很多患者以为,一旦患有病毒性肝炎,那么发展路径多为肝炎、肝硬化,最终必将死于肝癌,也就是说患者往往把肝炎理解成为一种绝症,再无治疗的希望。
因此,对肝炎患者的治疗,除了合理的药物干预外,肝炎患者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护理理论——以病人为中心针对肝炎的患者,除了家庭方面,医护对于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合理有效的医疗、护理,对肝病的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加上社会上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医患关系在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医生有权利,病人守义务”的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已逐渐退出医学领域,因其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
“病人有权利,医生守义务”已代替原有模式迅速扩展,形成了一种相对先进和科学的护理模式,并且非常系统化。
这种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对于患者要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病人,一切为了病人。
那么这种以现代化护理为指导的,以护理诊断为核心的模式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服务质量,对肝病患者持和蔼、可亲、认真的负责态度,从人格上尊重病人,在工作中让肝病患者信任自己,从而这种护理模式的科学性和诊疗技术的合理性服务于每一位肝病患者之后,能让肝病患者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能得到最大的满意度,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对最好、最舒服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预后,为肝炎患者的日后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病毒性肝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病毒性肝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给病人讲解患病期间充足休息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从而协调休息与参与娱乐活动的愿望之间的关系。
协助病人计划每天的活动项目和时间,使病人在活动耐力范围内参与娱乐活动。
提倡病人之间多交流,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安排病人听音乐、看书报、看电视等,以改变单调的常规的生活。
鼓励病人家属、朋友来探视,并给病只带些消遣性的书籍。
鼓励病人住院期间,在耐力许或范围内,继续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
【重点评价】病人休息与娱乐能否合理进行。
焦虑【相关因素】害怕疾病传染给家人。
感到疾病的威胁。
【主要表现】忧郁,情绪低落、心神不定、失眠,不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目标】病人焦虑程度减轻,表现为情绪稳定,合作,平静。
【护理措施】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观察记录焦虑的行为和语言表现。
多与病人沟通,获取他们的信任,鼓励病人说出所关心的事并提出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病人进行有关指导。
动员亲友为病人提供帮助,以解决实际问题。
解除病人的不适、如恶心、腹胀等。
协助病人认知他的焦虑,以便其主动采取调整行为。
向病人说明隔离的意义、隔离的期限,介绍常规的隔离措施,解释治疗与康复的关系,以取得病人合作。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听音乐等。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
【重点评价】病人焦虑程度有无减轻。
病人是否掌握了控制焦虑的应对技巧。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相关因素】血氨增高。
假性神经递质增高。
氨基酸失衡。
【主要表现】性格、行为改变。
定向力、计算力下降。
有嗜睡、烦躁、昏迷等意识障碍。
【护理目标】控制诱因,尽量不发生肝性脑病。
及时发现肝昏迷先兆,及早控制肝昏迷发展。
【护理措施】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无性格、行为的改变、扑翼样震颤等肝昏迷前兆症状。
给予低蛋白饮食;如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流质。
配合医师尽快消除诱因,如控制胃肠道出血。
控制感染,停用利尿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遵医嘱予以食醋保留灌肠,口服乳果糖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的精神、食欲、黄疸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衰竭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在疾病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加强预防疾病、预防接种指导,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明确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滥用药物或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
3、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四、注意事项1、不易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应禁饮酒。
2、注意观察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血象改变等。
3、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感染等。
4、注意加强隔离:甲肝、戊肝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及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行血液隔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食欲下降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肝炎病毒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水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内毒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
6.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与大量肠源性内毒素进入血液,肾血管收缩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假神经递质增多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病人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甲型、戊型肝炎病人消化道隔离;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隔离。
3.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有无意识障碍;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颜色,了解黄疸的消退。
皮肤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
4.合理营养,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适量糖类,多种维生素饮食,清淡、易消化。
5.预防肝性脑病,观察病人精神状况,了解有无智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下降,有无性格改变,有无扑翼样震颤、嗜睡症状。
6.观察牙龈有无出血、皮肤有无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
7.观察有无尿量变化,有无腹水、水肿等,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若使用利尿剂,观察药物疗效。
8.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继发性真菌感染。
保持个人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9.加强病室通风,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
10.出院指导①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②病人自觉遵守卫生要求,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环境;③生活规律,劳逸结合;④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⑤不滥用对肝有损伤的药物;⑥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⑦定期复查,合理治疗,忌乱投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体已确定约有5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
其中甲型与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病因及分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经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AN病毒属。
感染后早期产生IgM 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30分钟,100℃1分钟才能全部灭活。
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
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
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
-20℃可保存15年。
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可灭活,0.5%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
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其灭活。
血清制品中的HCV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和加热100℃5分钟可使其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佐。
5.戊型肝炎病毒(HEV)属RNA病毒。
在碱性环境下,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发病机制】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经一段病毒血症位于肝脏。
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
HAV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HBV侵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其他器官,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
但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并非HBV复制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
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机制和HBV相似。
【流行过程】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甲型肝炎病人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染源除急慢性病人外,还有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病毒都以粪-□为主要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如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
也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等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母婴传播方式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人类对各种肝炎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但遇有暴发流行时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丙型肝炎多见于成年人。
戊型肝炎以青少年发病为多。
4.流行特征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
戊型肝炎多在雨季或洪水后流行。
乙、丙、丁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身心反应】1.症状、体征潜伏期:甲型肝炎平均为2~6周;乙型肝炎为1~6个月;丙型肝炎为2周~6个月;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
按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4型:。
(1)急性肝炎突出症状为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皮肤瘙痒等。
部分病人可有畏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尿色呈浓茶样,巩膜及皮肤先后黄染,肝肿大,肝区有明显压痛、叩击痛。
若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则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等,一般不易被发现,约占急性肝炎的90%以上。
(2)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仍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肝区痛及肝肿大等表现,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
若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度以上,伴有黄疸、蜘蛛痣、肝病面容等,常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3)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日内迅速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黄疸迅速加深,有明显出血倾向,以及肝功能严重损害、肝肾综合征、脑水肿等表现。
(4)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血管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长期肝内梗阻性黄疸,可出现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等。
2.并发症主要有肝硬化、肝细胞癌、脂肪肝等。
严重并发症主要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
3.心理-社会状况因本病病程较长,且有传染性,病人常会因担心传染家人而心情焦虑;又因食欲不佳,全身皮肤黄染,乏力及肝区疼痛等不适,害怕转为慢性肝病而精神紧张、抑郁;不同知识阶层的病人对患病有不同的判断偏差,影响对治疗的自信心,可产生依赖心理。
4.常用检查及结果(1)肝功能检查:①血清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
急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3周即开始升高,直至黄疸退后2~4周才恢复正常,ALT比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结合临床有诊断价值。
慢性肝炎则持续升高或反复升高。
此外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意义与ALT相同。
②血清白蛋白检测:血清总蛋白(SP)减少,白蛋白降低,白/球(A/G)比值下降或倒置,反映肝功能显著下降,常有助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
③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黄疸时血清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④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脏损害程度成正比。
(2)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①甲型肝炎:在起病12周内血清抗-HAV IgM均呈阳性。
②乙型肝炎:HBsAg阳性表示 HBV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HBeAg阳性是病毒复制活跃与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抗-HBe是HBV感染时间久远、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减低的标志;HBcAg阳性意义同HBeAg,抗-HBc IgM阳性表示HBV正在感染;HBV DNA阳性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传染性较大。
③丙型肝炎:检测血清中抗-HCV和RNA。
④丁型肝炎:血清中除HBV感染的标记物外还能检出丁型肝炎抗原和抗-HDV。
⑤戊型肝炎:HEV感染者血清中抗-HEV 阳性。
【治疗要点】病毒性肝炎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急性肝炎应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同时辅以药物治疗;慢性肝炎可根据病情选用保肝药、降转氨酶药、抗病毒药、调节免疫药及中药治理;重症肝炎主要采用全身支持疗法和防治肝性脑病、控制感染及保护肾功能等对症疗法。
【常用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有传染的危险与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造成严重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食欲差,厌油腻,恶心、呕吐等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肝细胞损害影响胆盐排泄,胆盐沉积于皮肤致皮肤瘙痒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
6.潜在并发症: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
7.焦虑与担心预后或病情严重有关。
【护理要点及措施】1.隔离消毒甲、戊型肝炎病人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3~4周。
乙、丙型肝炎按病情决定隔离时间,一般于症状、体征好转后可以出院,再以家庭隔离方式至HBsAg 转阴和肝功能稳定正常。
对甲、戊型肝炎应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做好饮水消毒和食品卫生工作,对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凡已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进行高压蒸汽消毒或焚毁。
粪便及便器用3%漂白粉液浸泡消毒,病人的食具用0.5%~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60分钟。
2.充分休息急性期肝炎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降低机体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由护士协助照顾病人日常生活,随着病情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以不疲劳为度。
临床治愈出院后,应继续休息1~3个月,半年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3.合理膳食(1)急性肝炎病人宜用清淡、易消化、符合病人口味饮食,如米粥、菜汤、清肉汤、豆浆、蒸蛋羹、鲜果汁等,少量多餐,但需保证足够热量以能维持身体需要,如入量太少,可通过静脉输入10%葡萄糖和维生素C。
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对体重增加过快的病人,应限制糖和脂肪的量,以防诱发脂肪肝或糖尿病。
(2)慢性肝炎病人,蛋白质每日控制在1.5~2.0g/kg,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虾等,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入量,以保证热量;肝硬化晚期病人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不超过0.5g/kg为宜。
有腹水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鼓励多饮水,成人2000ml/d左右,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毒素排泄。
腹水严重者摄入液量应限制在1000ml/d以内。
(4)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对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
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止饮酒。
4.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减少胆盐对皮肤的刺激。
对瘙痒的病人,应穿棉质柔软内衣,并经常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床铺平软;每日用温水擦拭身体,不用有刺激性的肥皂或化妆品;及时修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
昏迷或腹水病人,应经常更换体位,对骨突受压部位及水肿部位进行按摩,局部垫棉圈,防止压疮发生。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肝肾综合征:是重症肝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对出现少尿或无尿的病人应该:①严格记录出入量,“量出而入”,控制水量。
②遵医嘱检测血尿素氮、肌酐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血钙等,为医生提供纠正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钙的治疗依据。
③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和禁止含钾饮食。
④禁用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甙类药物。
(2)肝性脑病:①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神经症状,注意有无性格、行为的改变、扑翼样震颤等肝昏迷前兆症状。
②定期检查病人的定时、定向、计算能力,以便及时发现肝昏迷早期表现。
③有专人看护病人,防止意外发生。
④保持呼吸道通常,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⑤限制蛋白质摄入。
⑥配合医师尽快消除诱因,如控制胃肠道出血。
控制感染,停用利尿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6.心理支持(1)多与病人交流,鼓励他们说出所关心的事并提出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病人进行有关指导。
(2)向病人解释隔离的意义和期限,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
(3)做好咨询工作,回答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有关肝炎防治的一切问题。
(4)了解病人的喜好,适当安排病人听音乐、看书报、看电视、听广播等,调整因隔离带来的孤独、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使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健康教育】1.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疾病传播知识,以降低肝炎的发病率。
2.介绍不同种类肝炎的隔离方法,指导病人在家中实行分餐制,注意对食具、衣被、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3.向病人讲解治疗肝炎的主要方法,使病人配合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以便疾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