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原学
抗原系统 HBeAg HBsAg HBcAg
病原学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感染的主要标志 产生抗-HBs 产生抗
病原学
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原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不易在血液中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不易在血液中 Dane颗粒中 检出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G、IgM)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G、IgM) 表明病毒在复制 表明病毒在复制
病原学 易感动物 黑猩猩
病原学
HBV抵抗力 抵抗力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 氯仿、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醚、氯仿、 酚有抵抗性。 酚有抵抗性。 高压灭菌 (121℃15min)、0.5%过 ℃ 、 过 氧乙酸、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 漂白粉液 漂白粉液、 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 0.2%新洁尔灭等均可使 新洁尔灭等均可使HBV失活。 失活。 新洁尔灭等均可使 失活 失活的HBV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 失去感染性, 失活的 失去感染性 HBsAg的抗原活性。 的抗原活性。 的抗原活性
病原学 ①小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 22nm; 直径22nm; ②管形颗粒, 管形颗粒, 直径22nm 22nm, 直径22nm,长度在 50~700nm之间 之间; 50~700nm之间; ③大球形颗粒,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颗粒, 即Dane颗粒,直径 42nm。
病原学
流行病学
3、母婴传播 围产期、 围产期、分娩新生儿接触或吸吞入含 HBV的母血 羊水、或分泌物。 的母血、 HBV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 宫内感染( 10%), 宫内感染(<10%), 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4、接触传播 唾液传播、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 唾液传播、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 尤其男性同性恋传播HBV HBV。 性传播 尤其男性同性恋传播HBV。 尿液、鼻液、汗液和粪尿液、鼻液、汗液和粪-口传播的可 能性很小。 能性很小。
病原学
新近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HGV) ) 输血传染性病毒(TTV) 输血传染性病毒( ) 它们对肝脏和肝外的致病性至今尚 不能确定,特别是TTV的感染未发现对 不能确定,特别是 的感染未发现对 人体有致病性。 人体有致病性。
二、护理评估
流行病学 资 料
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传染源
病原学
抗原) (e抗原)HBeAg 抗原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游离存在于血 Dane颗粒 液中 病毒复制 强传染性的指标 复制及 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产生抗 HBe, 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病原学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HBsAg、抗HBs 、 (HBcAg)抗HBc ) HBeAg、抗HBe 、
病原学
HBV的致病机制 的致病机制
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 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 病毒变异: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 脂蛋白抗原
病原学
丙型肝炎病毒
HCV呈球形,其直径约为30nm~60nm, 外有脂蛋白包膜。
病原学
血清(病原) 血清(病原)学检查
出现较早,持续时间 出现较迟
抗 HCV IgM 短 抗HCV IgG
病原学
抵抗力
HCV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 紫外线照射、100℃5min、20%次氯 酸、福尔马林 (1∶1000)均可使HCV 失活。
病原学
戊型肝炎病毒
1989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国际肝 癌会上,将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 肝炎病毒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 。
病原学
戊型肝炎病毒
HEV呈球形,无包膜,表面呈现锯齿 状,类似杯状病毒。只有一个血清 型
病原学
戊型肝炎病毒血清(病原) 戊型肝炎病毒血清(病原) 血清 学检查
抗-HEV IgM HEV RNA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患者潜伏期后期及急性期的血液 和粪便均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患者 HBsAg无症状携带者 危害性更大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1、血液、血制品传播 血液、 2、医源性传播 注射、 注射、手术 采血、 采血、拔牙 内窥镜检查 预防接种 针刺、纹身、 针刺、纹身、 各种医疗器具、 各种医疗器具、工作人员的手
病原学
血清(病原) 血清(病原)学检查
感染早期、 抗-HAV IgM 感染早期、已接种 甲肝疫苗者 抗-HAV IgG 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RNA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 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 病毒 物学方法检测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1963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 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 种新抗原, 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 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 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 相关, 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 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 年 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 现具有传染性的颗粒, 颗粒。 现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Dane颗粒。从 颗粒 被确认。 而HBV被确认。 被确认
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一个血清型 HAV一个血清型 球形颗粒无包膜
病原学
抵抗力
HAV对乙醚、 稳定, HAV对乙醚、酸、热 (60℃1h) 稳定, 对乙醚 20℃贮存数年仍保持感染性 贮存数年仍保持感染性。 在-20℃贮存数年仍保持感染性。 HAV经高压 (121℃20min)、煮沸5min)、 HAV经高压 (121℃20min)、煮沸5min)、 干热(180℃1h)、甲醛 (1∶4 000、 干热(180℃1h)、 000、 (180℃1h) 37℃3d)以及氯 (10ppm~15ppm、 37℃3d)以及氯 (10ppm~15ppm、30min) 等处理均可使之灭活。 等处理均可使之灭活。 HAV有相当大的抵抗力 有相当大的抵抗力, HAV有相当大的抵抗力,因此对肝炎患 者及其排泄物处理应特别小心。 者及其排泄物处理应特别小心。
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HBsAg HBeAg + + + + + + 抗HBs + + + 抗HBe + + + 抗HBc + + + + -
结果分析
HBV感染、 HBV感染、无症状携 感染 带者 慢性乙肝、 急 、 慢性乙肝 、 无症 状携带者 慢性乙肝( 急、慢性乙肝(传染 性强) 性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小三阳) (小三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既往感染或“ 窗口期” 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
病原学
丁型肝炎病毒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 它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因此其致病必须同时有HBV感染, 病情较单纯感染HBV的患者严重。
病原学
病原学
感染有两种形式: 感染有两种形式: 共同感染 与HBV同时感染; HBV同时感染; 同时感染
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 重叠感染 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 携带者的基础上再感染HDV 携带者的基础上再感染HDV
传染病护理学
病毒性肝 炎(一)
一、病原学及 病原学及 血清学检查
病原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
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AV)
1973年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 肝炎患者粪便中发现的
病原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输血或血制品、 输血或血制品、注射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
丁型肝炎传播途径
输血或注射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性传播 少见 相对重要
流行病学
戊型肝炎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水源性暴发流行 密切接触 食物污染
复习思考题
1、乙肝五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有何意 乙肝五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有何意 义? 五型肝炎各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2、五型肝炎各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