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6河中石兽专项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河中石兽》同步测试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练习题与答案,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一、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阅十余岁阅:(2)不亦颠乎颠: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2分)翻译:(2)众服为确论。

(2分)翻译:二、阅读纪昀的《河中石兽》,回答第1~第4题。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1)山门圮于河圮:(2)阅十余岁阅:(3)转转不已已:(4)如是再啮啮: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 阅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4分)4. 老河兵为什么能够提出寻找河中石兽的正确方法?(3分)三、《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24 河中石兽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B.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D.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临()(2)究()(3)啮()(4)已()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它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③,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课后练习及答案
思考探究
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

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参考答案:略。

积累拓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1.经过,经历。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2.终了,最后。

3.尔辈不能究物理。

...
3.事物的道理、规律。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五、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

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1.尔辈不能究.物理。

1.寻根究底,学究天人,研精究微。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之携去?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一老河兵闻.之……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

2020年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9 《河中石兽》(实战解析)

2020年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9 《河中石兽》(实战解析)

《河中石兽》实战训练一、(2019年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易置:撤换。

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9.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簸)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3.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各自的根据是什么?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9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______(2)棹.数小舟______(3)一讲学家设帐..寺中______(4)转转不已..______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非木杮如是.再啮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D.山门圮于.河果得于.数里外7.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物理学原理。

)B.众服为确论。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在河中寻找石兽,居然没有找到。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作者纪(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

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

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便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注释:1、:pǐ,倒塌。

2、断:主观判断。

3、柿:fèi,木片。

4、湮:yàn,沉落。

5、:diōn,同“癫”,疯。

6、啮:niè,啃咬。

7、坎穴:洞穴。

8、溯:从下游向上。

)【阅读题目】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二石兽并沉焉(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③阅十余岁( ) ④一老河兵闻之(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

2020年 人教部编七下《24河中石兽》专题练习(答案)

2020年 人教部编七下《24河中石兽》专题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24河中石兽》专题练习(答案)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游,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文学常识】以上语段选自《》,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作者,字晓岚,代学者、文学家。

【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今义:并列2.阅.十余岁古义:今义:阅读3.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物理学4.是.非木杮古义:今义:判断动词,是5.盖.石性坚重古义: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一词多义】1.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2)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 (3)众服为.确论( )2.之(1)一老河兵闻之.( )(2)其反激之.力( )【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句子翻译】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求之地中,不更颠乎?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阅读理解】1.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话?2.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闻之”都“笑”了,两位的笑意味相同吗?你如何理解他们各自笑的意味?参考答案【文学常识】《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古今异义】1.一起2.经历3.事物的道理、规律4.代词,这5.因为【一词多义】1.(1)被(2)成为(3)是2.(1)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2)结构助词,的【词类活用】1.划船2.洪水【句子翻译】1.(于是)人们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5题。

(共11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阅.十余岁阅:(2)竟.不可得竟: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分)山门圮于河3.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服为确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段阅读〔12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13、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11、①经过;②事物的道理。

1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13、告知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凡事不要空想,要多思索观测,联系实际;看待问题时不可片面,更不可主观臆断,要事实求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真实状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出处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资料1 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 马相云《苦是人生的补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3 有用类文本阅读〔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4 萧红《汾河的圆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5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6 《齐田氏祖于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7 崔颢《黄鹤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8 名句名篇默写〔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9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10 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作文题目11 字音字形〔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12 文学常识〔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13 病句〔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14 句子排序〔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初中语文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选自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讲):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河兵:水手。

【练习题目】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二石兽并沉焉②尔辈不能究物理⑨盖石性坚重④求之下流,固颠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士卒多为用者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D、山门于河果得于数里外11、译下列句子。

(2分)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2、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参考答案】9、(4分)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④本来。

10、(2分)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只有B 符合。

)11、(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

(关键词为:已、遂、溯)12、(2分)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⑶阅十余岁()(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C. 一老河兵闻之D.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4分)(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⑵山门圮于河(⑷但知其一()))今义:(今义:((2分)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县人。

______代_ 一》作者是家,这是一本以,字___________ ,直隶献形式写成的 _____________ 小() 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 1.临:• 4.棹: 2.河干: 3. 山门圮于河:•3. 阅十余岁:・ ・5.设帐: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柿:8.湮:• 9.耳:• 10.啮:• 11.坎穴:12.不已:13.遂:14.溯流:15.如其言:16.但: 17.据理臆断 : 18. 求石兽于水中:•19.竟不可得: • 20.凡河中失石: 21.曳铁钯:22.以为:23.盖:• 24.闻之: •25.固颠: •26.二石兽并沉焉: •27.然则:28. 乃石性坚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 说,内容以记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主。

(完整word版)《河中石兽》_专项练习附答案

(完整word版)《河中石兽》_专项练习附答案

《河中石兽》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二、字词分析:1、注音: pĭ yè zhào fèi yān sùyú圮曳棹杮湮溯欤2、重点字词: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余:多湮:埋没.圮:倒塌。

阅:经过,过了岁:年是:这;杮(fèi):削下的木片. 并:一起。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洞坑。

臆断:主观地推断已:停止如:按照设帐:讲学,教书。

竟:终于、到底. 棹:划船曳:拖着但:只,仅仅.倒掷:倾倒,摔倒。

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暴涨:指洪水。

暴,突然.尔辈:你们这些人. 求:寻找以为:认为溯流:逆流。

固:本来究:推究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遂:于是3、通假字:钯:通“耙”,整地的农具颠:通假字,通“癫”,疯狂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果得于.数里外如.是再啮如.其言(1)介词在(2)介词,像(3)介词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 )A 。

一寺临河干 B。

棹数小舟 C。

不亦颠乎 D。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⑵众服为确论 (认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5. 古今异义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c )A。

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7年级语文测试题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附赠材料:以学生为第一要务目标我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学生。

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它是否对我们的学生最好?我相信,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时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教育环境一定会比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要好得多。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二、(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①瞑,通“眠”。

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河中石兽》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河中石兽》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一《河中石兽》练习一、基础知识(一)解释加点的词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尔辈..不能究物理..(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5)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7)如是..再啮(8)转转不已..(9)遂.反溯流..逆上矣(10)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1)然则..天下之事(12)但.知其一(13)可据理臆断..欤?(二)翻译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阅读训练(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练(含答案):6河中石兽专项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练(含答案):6河中石兽专项训练

6 河中石兽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 竟.不可得(毕竟)D.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渐沉渐深耳. 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 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河中石兽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 竟.不可得(毕竟)D.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渐沉渐深耳. 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 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成都]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 卖假药尽孝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

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

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

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

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

涕泣陈述。

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

方拜谢间,一盗忽擗踊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

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

”语讫,挥手西行。

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

盖所感者深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不更颠.乎( )(4)虽.危症亦立愈( )(5)终不反顾.( )2.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

盖所感者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两次写“笑”,试简要分析讲学家和老兵“笑”的意蕴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东营]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河中石兽(节选)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 雁奴后说(节选)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

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注] ①瞑:同“眠”。

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

薮,湖泽的通称。

③缊:乱麻绳。

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须其夜艾.( )(3)阴.布大网( )(4)叹其以诈相笼.( )6.翻译下面的语句。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方.两三级( )(2)患.其塔动( )(3)乃.以瓦布之( )(4)贻.以金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对喻皓的“笑”,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喻皓解决“塔动”问题所采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