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4.《论语》中许多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依次写出源自下列各章中的成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2)(3)5.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走近孔子”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补充完整孔子的简历表。
(2)祭孔大典是中华民族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隆重祭奠。
孔子诞生地曲阜准备举行祭孔大典,请你为这次大典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自我小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曾参..( )( )曲肱.( )笃.志(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不愠.( ) 不亦说.乎( ) 三省.( )一箪.食( ) 好.之者( ) 不逾.矩( )2.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 学/而不思则罔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 切问/而近思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4)三十而立.()(5)学而不思则罔.()(6)人不堪.其忧()(7)曲肱.而枕之()(8)逝者如斯.夫()(9)博学而笃.志()4.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B. 学而.时习之C. 温故而.知新D. 曲肱而.枕之5. 解释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3)乐: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填空。
(1)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来作为欢迎标语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孔子很强调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他说“”,这一论断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同时,他又强调学习是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温习的重要性。
(3)提醒人们应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4)反腐倡廉,势在必行。
请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劝诫贪污腐败分子:。
(5)学习有三层境界:知、好、乐。
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B.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C. 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D. 不亦.说乎不亦.君子乎8.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专题练习1.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修身做人。
3.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②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③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⑤可以..为师矣今义:可能、许可(3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②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③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④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时:原意为时间,文中名词作状语,按时。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11《〈论语〉十二章》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儒家,信奉孔孟之道,是先秦时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其大成的一个学术流派。
之后延绵两千余年而不断随时变化,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尊崇西周的礼乐文化和政治模式,儒家思想以仁、恕、诚、孝为核心,对个人重品德修养,对社会强调人伦秩序,对政治提倡教化和仁政。
总全而言,儒家思想富于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与道家思想的截然不同。
在先秦时期,儒家和诸子百家是平等的,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家也遭受重创。
到了西汉,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重新兴起,其后代代张大,两千年间,始终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2.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不但开创儒学,还是私学的开创者,私人讲学之风自孔子始,据说其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经》失传,“六经”成了“五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人物评价:孔子弟子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5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著作。
它是记录_______(人名)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之(___________)(1)学而时习..(2)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4.文中的“三省”指的是每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从中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55.你最喜欢哪一章?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51.儒家孔子52.按时温习替人谋划事情迷惑,疑惑疑惑53.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4.忠信习55.不唯一【解析】【分析】5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一定要准确掌握文章的作者、出处,以及与作者相关的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52.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句①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3)从心所欲....:(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2.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2)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论语十二章-(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改变的。
C.选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2.下列关于《〈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
B.《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具体数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人可以做老师”。
D.选文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人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
二、填空3.(1)《论语》是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之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答案】A【解析】B.罔wǎng。
C.好hào。
D.传chuán。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答案】A【解析】“说”同“悦”,愉快。
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D【解析】句子的节奏划分应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人/不堪其忧C.思/而不学则殆D.三军/可夺帅也【答案】 C【解析】正确的划分应为:思而不学/则殆。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先师”。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D.《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答案】B【解析】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二、巩固与发展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
《论语》十二章 阅读练习及答案(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水:热水B.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
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分)(2). 吾日三省吾身。
(2分)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精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精心整理
D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加强个人修 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B.从曾子的“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C.孔子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端正学习的 态度。 D.子夏认为:温故知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都是提高修养的 重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替__人__谋__划__事__情__是__不__是__尽__心__竭__力__呢__?__跟__朋__友__交__往__是__不__是__诚__实__呢__?__________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5.文学文化知识积累。 (1)《论语》是__儒__家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__语__录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孔子,名丘,字仲尼,__春__秋____时期___鲁__国___人,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____儒____家思想的创始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不耻.下问 耻: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谋划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解析】认为……可耻。
B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 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B.吾与点也——我喜欢和曾点在一起。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 君子吗?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 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一课一练(word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课一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积累运用(50分)1.填空。
(13分)(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时光易逝,应该珍惜时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3分)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 人不知而.不愠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时习之D. 择其善者而.从之4.字词归类。
(25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0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二)通假字。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试卷B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30分)1. (2分) (2019八上·凤城月考)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资,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B .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经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C . 铭记历史、愐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D .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2. (2分)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C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D . 今齐/地方/千里3. (2分)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家醅:自家酿的酒。
)B . 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助兴:有助于兴趣。
)C .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D .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过瘾:满足。
)4. (2分)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关系)B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C . 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关系)D . 温故而知新(表递进关系)5. (2分)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之至市,而忘操之B . 故时有物外之趣C . 是吾剑之所从坠D . 鞭数十,驱之别院6. (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 弗食,不知其旨也C . 食之不能尽其材D . 系向牛头充炭直7. (6分) (2020七下·金华期中) 解释句中画线字。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
12 《论语》十二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 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年级《论语12章》练习(含答案)
七上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3.11 《论语》十二章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3.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传.不习乎A.温故.而知新B.一箪食,一瓢饮.C.饭.疏食饮水D.学而时.习之4.以下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我如浮云于:对于B.必有我师焉.焉:于此,在其中C.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表转折D.曲肱而枕之.之:代词,代枕头等寝具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水:指饮用水B.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6.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B.一箪.食(dān)吾日三省.吾身(shěng)C.博学而笃.志(dǔ)传.不习乎(zhuàn)D.学而不思则罔.(wáng)逝者如斯.夫(sī)8.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体会《论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是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再自己朗读。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子曰:“,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3)子曰:“,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一、翻译语句,体会文言文的特点(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2021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训练试卷班级姓名11.≪论语≫十二章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温习)传不习乎(传授)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学而不思则罔(迷感)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回也不改其乐(乐趣)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博学而笃志(坚定)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D.三军可夺.帅也(改变)5.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堪/其忧6.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兴趣爱好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7.对句中划线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D.传不习乎(传授)8.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填空题9.解释加点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五(含答案)76.按原文填空。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做为终身奉行的准则,那(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3)《水调歌头》中揭示了人生哲理的名句是:(4)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5)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达了自己迫不及待、归心(6)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运用借代和对比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7)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8)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应是绿肥红瘦。
(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试题分析:所有小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篇,然后根据提示写出最合适的句子。
小题1注意“勿施”的写法。
小题2注意“《后庭花》”的写法,小题3注意“圆缺”的写法,小题4注意“贤”的写法。
小题5注意“襄阳”的写法。
小题6注意“瘦”的写法,小题7注意“郁孤”的写法,小题8注意“燕”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7.填空①《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语句是:,②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
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很合适。
③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诗句是“”。
④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⑤《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罔、贻、骥、枥、剪、烛、隔、犹,涯,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8.填空。
(8分,每一横线1分)(1)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2),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3)简爱在洛伍德学校最好的朋友是,这个朋友教会了她宽容与爱。
(4)向简爱求婚,并打算婚后夫妻一起去印度传教。
(5)对的渴念和对的追求是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6)在舅妈家,简爱经常受到表兄的欺侮。
简最害怕的是被关进里。
【答案】(8分,每一横线1分)⑴勿施于人⑴少壮不努力⑴海伦·彭斯⑴圣约翰⑴人间自由幸福、人生更高境界⑴约翰·里德、红房子【解析】试题分析:平时多一些积累,丰富学生的诗文积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对识记的诗文作适当的诠释,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成理解性默写题,更重要的是以增强记忆和逐渐融入学生的知识、情感结构中,成为一种文化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应停留在机械的识记上,应更多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结合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使学生有所顿悟。
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价值。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
(汉乐府《木兰诗》)(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3)□□□□□□□,□□□□□□□。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
□□□□□□□,□□□□□□□。
□□□□□□□,□□□□□□□。
【答案】1分)(1)朔气传金柝(1分)(2)闲敲棋子落灯花(2分)(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分)(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试题分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
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柝”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
还要注意“《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0.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1分)(2)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1分)(3白《行路难》)(2分)(4)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2分)(5),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6),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2分)(7),。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2分)【答案】(1)(1分)不亦说乎(2)(1分)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2分)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
(5)(2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落红不是无情物,(6)(2分)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7)(2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1.(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子曰:“,。
”(《论语》十则)这句话告诉我们,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试题分析:1—3小题都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3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
小题1注意“侧畔”的写法。
小题2注意“衡阳”的写法。
小题3注意“勿施”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2.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1)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出师表》中“,。
”一句表明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品格。
(8)在《论语十则》里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答案】10分,每空1分)(1)箫鼓追随春社近(2) 伤心秦汉经行处(3) 心远地自偏(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5) 烟笼寒水月笼沙(6) 会挽雕弓如满月(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箫、经、兀、苟、笼、挽、苟、诸侯、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3.请按提示填写出空缺的句子。
(7分)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⑵,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⑶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⑷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
”⑸杏花专列拉开了2015年吐鲁番旅游的序幕,当地百姓兴高采烈火,喜迎八方宾客,正如《论语》中所说“,”。
【答案】⑴似曾相识燕归来⑵东篱把酒黄昏后⑶留取丹心照汗青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析】试题分析:1—3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4.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
小题1注意“燕”的写法。
小题2注意“篱”的写法。
小题3注意“汗青”的写法。
小题4注意“藻、荇”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4.古诗文填写(共5分,每空一分)(1),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如果能推己及人,“,”,(《论语》十则)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融洽,和谐。
【答案】(1)会当凌绝顶(2)悠然见南山(3)直挂云帆济沧海(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试题分析:文言诗句的识记、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注意平时理解并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
(1)—(3)题是直接默写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4)题为理解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如果能推己及人”,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
(2)“悠然见南山”的“见”不要写成“现”。
(3)“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沧”不要写成“苍”。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