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课课程实用标准地指导性意见

公共基础课课程实用标准地指导性意见

附件2:关于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程的实施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学院决定对所有类型现开设的课程进行规范,编制或修订新的“课程标准”。

为了指导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特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我院教学改革推进的重点和难点。

公共基础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应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特点,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习阶段的安排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出相应的规定与要求。

★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请按照一体化项目要求完成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

★不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请按照一般公共课程大纲要求完成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

结合对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对兄弟院校经验的学习,我院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模板见附件)由以下部分组成: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3 课程目标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6 考核与评价7 教学基本条件8 教学建议9 课程教学资源10有关说明字体要求: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宋体小四,正文部分宋体小四,表格字体宋体五号。

附件:××××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2.1课程的定位2.2课程性质例如,《××》课程是实现培养学生××方面,适用××学生基础进行能力培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基础知识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院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4.09.25•【字号】鲁教职发[2014]1号•【施行日期】2014.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鲁教职发〔2014〕1号)各市教育局、财政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进一步提升全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强化内涵建设,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在继续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应有一技之长和较强的就业创业立业能力,也应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

我省从2011年开始启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开发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有力促进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对而言,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较为滞后,课程标准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够协调,课程结构和内容与专业教学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全面深化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开发具有山东特点、职教特色、科学实用、符合实际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课程标准

附件二:学院通识课《×××××》课程标准写作指南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一、课程说明课程简要介绍,包括:课程类别、课程性质、主要学习内容、总课时数、总学分数、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环节构成等。

总述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如:本课程是学院通识课程中的××××类课程,共××学时,××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

二、课程学习目标从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阐明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需列举出显性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具体目标可从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进行具体说明。

三、课程整体设计四、课程详细设计1.分学习单元详细介绍课程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2.组织实施建议从本学习单元教学实施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网络条件建设等提出建议。

3.学习素材准备从本学习单元教学实施所需要的教材、学习指导书、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等方面提出建议。

4.考核与评价强调整体性,尽量体现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出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及评价结果。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结果”的形式进行,一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即为过程考核,在平时以适当方式(各门课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成绩;二是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理论作业、调查报告以及期末试卷测试成绩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价。

课程标准 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 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指导,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课程标准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对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课程标准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考量,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评价建议。

首先,对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我们应该关注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评价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此来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是否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

其次,对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评价时需要关注其科学性和前瞻性。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时代发展,是否符合学科发展趋势,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察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是否能够促进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对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评价时需要关注其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此外,还需要考察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最后,对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价时需要关注其客观性和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客观反映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此外,还需要考察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对课程标准进行评价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

只有科学、全面的评价,才能够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目录《数学》课程标准 (1)《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7)《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 (15)《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23)《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3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39)《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数学实验等活动,初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具有必备的数学素养,初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数学符号运算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初中毕业实际出发,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专业学习需求为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基础性、突出经济数学的专业性、教育层次的适度性。

促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一步,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目标a)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方法科学、过程正确、结果的准确。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4)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本专业课程与技能以及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有:(1)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理解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用有关数学结论理解和解决本专业和实际中的某些问题。

(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数学》课程主要由数.式与方程,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四部分组成。

教育公共基础——新课程标准

教育公共基础——新课程标准

教育公共基础——新课程标准教育公共基础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均衡的基础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实施教育公共基础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此外,教育公共基础也是应对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要求,推动各地区、各学校实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减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分别从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新课程标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与法律、艺术与体育等学科。

这些学科被认为是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数学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外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社会与法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艺术与体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

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设置的,包括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

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表现、参与活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的引入旨在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状况。

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共基础的均衡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院校前言1.1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3+2教学班级1.2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集合一、教学要求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第二章:不等式一、教学要求: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一、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4.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是指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取和评价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性文件。

这些标准旨在统一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体育、艺术、地理、历史、生物等多个学科。

执行部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

首先,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各个学段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数与代数、几何、数据与概率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想。

其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指导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执行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各个学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逐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再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方法和教材选取的原则。

针对不同学科和学段的特点,执行部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取的建议,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公共基础课程标准还明确了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总结,是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执行部通过制定课程标准,规定了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标准,帮助教师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总之,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对于保证公共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2011年8月教务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现就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现时和未来需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不断探索和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把各种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本科教育是学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性”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

本科教育要保持和发展“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特色,继续实施并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治学、治业、治国英才。

二、基本原则1. 科学规范与继承发展相结合。

培养方案修订应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逻辑,做到科学、系统和规范。

同时,还要继承已有的历史经验和传统,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主动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人才需求。

2. 以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统领修订工作。

各院系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总体培养目标和本科教育定位,结合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人才需求,研究确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培养目标要反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培养规格要界定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深入研究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途径,科学规划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各项教学活动。

3. 坚持加强基础教育,保持基础坚实的优势。

建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基础平台,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及各类学科基础课的基本学时,充分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基础性地位,力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多元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思维方式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在宽广的学科视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公共基础课程是指为了满足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所有学生开设的一系列课程。

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课程的质量和统一,公共基础课执行部决定颁布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以规范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评估。

一、课程目标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逻辑推理和沟通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具有如下特点:1.提供基本知识储备:公共基础课程应该涵盖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以确保学生具备广泛的学科储备。

这些课程应该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2.培养学科思维与方法:除了基本知识,公共基础课程还应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方法。

这包括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3.培养社会责任感:公共基础课程应该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公民。

二、课程教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应根据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公共基础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座、研讨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鼓励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互动和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和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实际问题导向:公共基础课程应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三、课程评估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公共基础课程的评估应该合理、全面和公正。

以下是几点建议:1.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公共基础课程的评估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考试、论文、小组项目等。

这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2.发挥反馈作用: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

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总结

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总结

③分学科枟 教学 指导说明枠
①调研总结
②专业情境或 案例集 ③各学科校本 教材
公共基础部 专业课教师 招就办教师
实施 深入 阶段
90 天
改变 教 学 方 式, 落 实 基于分层级目标,制作分层次
改革
微课以便学生自主学习。
正在进行
①微课
课改教学课例研讨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采用微课 教学 法, 对 课 改 初 步 成 果 实 施,并对 公 开课、 观 摩课 进 行 研讨。 总 结 教 学 方 法 的 应 用 方法。
未开始
② 公 开 课、 观 摩课 ③相关论文
公共基础部
总结创 新阶段
60 天 总结推广
对上述阶段的成果,进行经验 总结和推广。
未开始
专题讲座或研 讨会
全校教师
· 2·
(4) 结合枟 教学指导说明枠 ,编制适合的校本教材。 我们已经完成上述 2 项任务,第 3 项任务正在进行中。 第三阶段:实施深入阶段 1、利用微课等信息化手段,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搭建 好平台,落实改革成果。 微课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比以往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师 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微课的使用可以也促进 了分层次教学的实现。
主讲人
参与人员
时间
国家中职教育新政策解读。
余小玉
全体教师 2014 年 6 月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方法。
潘黎
全体教师 2014 年 9 月
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与课程标准的编写。
潘黎
系主任
2014 年 9 月
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应用。
潘黎
全体教师 2014 年 10 月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微课制作。 景格团队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工作计划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工作计划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育水平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1. 优化学科教学质量。

在不脱离学科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对起始年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作一调整,使我校的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 重视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

针对高中学科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课时紧的特点,各学科要形成系列,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坚持集体备课活动,让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

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倡导有目的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通过课外辅导、兴趣小组、学科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加强教师教学研究。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事业型、复合型的学科教师队伍。

6.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各类竞赛活动,让青年教师得到更多的锤炼和培养。

三、具体工作(一)课程建设1.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造性地开设好各类课程。

2. 根据我校实际,在高一年级开设《艺术欣赏》等选修课程和午间管理班;在高二年级开设《社会考察》等选修课程和自习班;在初一年级开设《拓展型》等选修课程和午间管理班;在初二年级开设《社会实践》等选修课程和自习班。

3. 针对我校地处农村的特点,开设具有时代气息的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要求,逐步开发能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

4. 加强对综合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所有综合学科要开展跨学科听课活动,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高一、二年级要开好综合课和研究性学习课。

公共基础课----文化课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文化课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文化课课程标准二 O 一六年九月1目录CONTENTS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15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 /2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6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标准/73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课程标准 /79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 /83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 /962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 128 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 32~64 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1.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3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一、概述公共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为确保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与措施、保障机制与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实施步骤与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实施工作。

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

2.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应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3.培训教师组织教师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5.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件、习题等。

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6.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

7.反馈与改进定期对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

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反馈。

三、保障机制与监测评估1.制度保障制定完善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规定,确保课程标准实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经费保障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实施的投入力度,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经费需求。

包括教学设备的购置、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3.监测评估定期对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关于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程的实施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学院决定对所有类型现开设的课程进行规范,编制或修订新的“课程标准”。

为了指导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特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我院教学改革推进的重点和难点。

公共基础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应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特点,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习阶段的安排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出相应的规定与要求。

★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请按照一体化项目要求完成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

★不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请按照一般公共课程大纲要求完成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

结合对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对兄弟院校经验的学习,我院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模板见附件)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3 课程目标
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5 课程任务设计
6 考核与评价
7 教学基本条件
8 教学建议
9 课程教学资源
10有关说明
字体要求: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宋体小四,正文部分宋体小四,表格字体宋体五号。

附件:
××××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2.1课程的定位
2.2课程性质
例如,《××》课程是实现培养学生××方面,适用××学生基础进行能力培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基础知识保障。

2.3课程任务
从知识、能力、素质几个方面描述。

例如,《××》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素质,并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 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3.2能力目标
3.2.1专业能力目标
3.2.2方法能力目标
3.3素质目标
(思政文科类课程如何连接国防精神)
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4.1课程教学模式
(公共基础课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的性质确定课程教学模式)例如,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公共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的衔接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4.2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的形成,基础内容与专业的衔接)
4.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例如,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

4.4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表1 《XXXX》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5
5 课程任务设计
表3 《XXXX》课程任务
6 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项目考核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项目涵盖完
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

表4 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
表5 公共考核项目评价标准
7 教学基本条件
7.1课程教学团队要求
7.1.1团队组成
7.1.2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7.2教学、报告场所要求
例如,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本课程需要学院教学、教育××基地实习×学时。

8 教学建议
8.1重点与难点(也可以表格形式出现)
例如,本课程应重点讲解××内容;在讲解××内容时,应重点介绍××;校内报告会时,应以××为重点;校外参观访问时,应以××为重点。

8.2其它
例如,根据××××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

9 课程教学资源
9.1教材的选取原则
9.2教学参考书
9.3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及精品课程地址)
9.4其他(校内外教育基地等)
10 有关说明
对课程的一些补充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