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指南指导性意见

合集下载

对该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和意见

对该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和意见

一、概述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课程教学及考核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及考核制度,我们需要对当前的课程教学及考核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建议1. 多元化教学方法现今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内容更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课程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结合现实社会的变化,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强化实践环节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考核建议1. 多样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应该增加口头答辩、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对学生的单一性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强化实践能力考核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引入实践技能考试,如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开展学业水平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议开展学业水平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术水平,还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四、教学管理建议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明确各方责任,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 提高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应该增加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提升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建设水平,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于制定学生课程学习指南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制定学生课程学习指南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制定学生课程学习指南的指导性意见课程学习指南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而制定的课程学习指导文件,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改进课程学习方法,保证课程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为做好课程学习指南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以强化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改进课程学习方法、保证课程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重点,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学习目标,科学编制课程学习指南,充分发挥课程学习指南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整体促进课程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一)目标性原则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规律,有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充分保证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整体促进课程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对课程性质和地位,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学时分配,课程学习方法建议,课程考核要求,推荐教材及学习资源,实训目标任务、任务及要求等项目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设计。

(三)实效性原则充分发挥课程学习指南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引导性作用,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和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改进课程学习方法,合理利用课程学习资源,切实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大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

三、基本要求1、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均需制定课程学习指南,课程学习指南要按统一的格式(具体见附件《课程学习指南》模版)编制,根据课程归属,由各教研室、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主讲教师、行业专家集体讨论制订,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对该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

对该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

对该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
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及考核,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明确教学目标: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每一部分内容都与该目标紧密相关。

2.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强调实际应用: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提供额外资源: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在线课程或辅导时间,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5. 灵活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也可以考虑其他考核方式,如小组项目、个人论文、口头报告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6.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作业和表现给予及时、具体、有用的反馈,以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7. 使用技术辅助:考虑使用一些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和考核,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模拟软件等。

8. 注意课程节奏:确保课程的节奏适当,避免过于紧凑或过于缓慢。

9. 鼓励创新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10. 不断改进: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课程的建议和意见,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我觉得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
发展和学科最新进展,可以增加一些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课
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另外,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避免内容重复
或者知识点跳跃过大,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
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我认为可以多样化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助现
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评价方式方面,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
表现、作业、考试、课堂互动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的学习情况,避免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局限性。

最后,师资队伍方面,应该注重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他们
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
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课程建设需要考虑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精品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精品

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试行)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全面推进我院教学改革,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方法可以进行改革试点。

为了做好课程考核改革,并保证考核及考核管理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各分院(部)教研室任课教师可根据本意见自行申请课程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只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原则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

2、要通过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等三个转变,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增加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参考书阅读等成绩在学业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3、实行考核成绩主讲教师负责制,严格考核过程控制,严格评分标准,确保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公平、公正。

三、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改革1、考核内容的改革现行考核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对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在岗位的应用的考核普遍不足,以致于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核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不能适应岗位对人才需求,应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过程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将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真正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学校将以“形成性评价” 为核心逐步推进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实施目标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全校已开设的必修课程应分步实施形成性评价改革,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基本原则课程考核改革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考核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各教学院(部)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四、实施方式形成性评价体系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

学科组、任课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在教学方案设计书中精心设计具体环节,填报《江西中医药大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如实填写《课程形成性评价手册》,及时分析、反馈、总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性意见

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性意见

XXX大学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性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X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我院课程考核改革,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实际的课程考核体系,特制定本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的过程培养和能力培养,丰富课程考试方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能力水平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并以此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从而提高我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考核改革主要目标1、构建多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逐步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实际的“考核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与考核形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

2、研究和制定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强化平时考核,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根据课程特点决定期末考核的具体形式,改变学生成绩评定重期末,轻平时的不合理评价制度。

3、通过推进考核制度改革,规范考核活动与考核行为,实现考核公平与公正的制度目标,使考核真正成为测量人才水平和能力的科学工具,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的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考核改革内容1、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教学过程考核,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2、课程考核要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

课程成绩也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而成。

平时考核成绩可占课程成绩的30-70%,期末考核成绩也可占30-70%,合计100分。

具体比例由课程承担单位在制定课程考核方案时确定。

3. 课程平时考核内容及标准①平时作业:不少于3次,全批全改。

②课堂发言:每生不少于2次③开展课堂讨论:不少于1次④单元小测验:不少于3次⑤小论文或研究调查报告:不少于1次⑥课程实验或实践:可根据课程性质自选。

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科学化的指导意见

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科学化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科学化的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双一流”“四新”建设,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

深入推进“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的发展方略,加强课程考核的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意见。

第二条各二级学院依据专业特点制订各学院的考核实施方案,任课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的达成确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

第三条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通过推进课程考核的科学化,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四条课程考核应遵循(一)科学化原则:改变考核的随意性,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考核的内容和考核方式,提升课程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二)多元化原则: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坚持能力导向,加强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突出对能力的考核。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作出准确、公正评价。

第三章主要内容第五条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乐考勤成绩不再纳入课程考核,每门课程学生缺课20%不具有课程考核的资格。

第六条改进结果性考核。

所有课程考核(含考试、考查、开卷考核、闭卷考核)均应按课程目标命题,试题与课程目标做到双向全覆盖,比例合理。

近三年考核试题的重复率不超过30乐A、B卷的重复率不超过30%。

多位教师主讲的同一门课程,要统一命题,集中流水阅卷;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逐步推广由教学单位统一建立题库或实行教考分离。

第七条强化过程性考核。

加强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检测,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等,每门课程每学期的过程性考核2学分及以下的课程原则上不少于3次,3学分及以上的课程不少5次。

课程指导意见

课程指导意见

课程指导意见
以下是关于课程指导的意见:
1.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程指导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能力:课程指导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应该在课程中有所涵盖。

3. 提供实践机会:课程指导应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4. 更新和创新课程内容:课程指导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创新课程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到最新、最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5. 鼓励学科交叉学习:课程指导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学习,培养跨学科能力。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综合素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 提供个性化辅导:课程指导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和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情况,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程指导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综合能力,提供实践机会,更新和创新课程内容,鼓励学科交叉学习,提供个性化辅导,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XX科技职业学院课程考核指导意见

XX科技职业学院课程考核指导意见

XX科技职业学院课程考核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加强课程考核管理、合理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规范课程考核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第二章课程考核组成第二条学生每门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

其中形成性考核是指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作业练习、阶段测试、实验实训成绩、其他考核等学业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成绩是指期末集中组织的课程终结考核。

第三条各门课程考核应形成课程考核方案,方案需体现各考核项成绩比例、考核项目要求、组织情况等说明。

第三章形成性考核管理第四条形成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经常性、多样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从不同方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是课程学业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

第五条形成性考核项的设置应结合课程特点与实际情况,采用平时作业、课堂学习、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笔记、论文、测验、实验实训等多种考核形式,并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第六条形成性考核具体各考核项成绩占比由二级学院自行配置,总分原则上不得超过课程总评成绩的40%;第七条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一)任课教师须向学生公布该门课程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办法,包括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及评定原则等。

(二)任课教师应及时做好学生成绩评定的原始记录(包括课堂考勤、考核时间、考核内容、结果等),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事实依据。

成绩评定结果应与考核记录的依据一致,成绩评定材料由开课学院保存备查。

第四章终结性考核管理第八条根据考试方式区分为理论教学考试和实践教学考试。

课程考核内容应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要求,需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考评。

第九条理论教学考试适用于理论教学占比较大,重点讲授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培养学生基于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

第十条理论教学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使用在线上机考和试卷考两种形式。

在线上机考以题库为核心展开,采用在线考试系统管理组织实施考试工作及成绩管理工作,学生考核试卷由题库内随机组卷生成;试卷考采用传统纸质试卷考核形式。

开发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课程及考核标准指导意见

开发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课程及考核标准指导意见

开发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课程及考核标准指导意见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教育机构需要开发更贴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课程。

本指导意见旨在为开发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课程及考核标准提供指导原则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原则1. 真实性:课程设计应尽可能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2. 任务导向:课程应以任务为核心,强调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技能运用,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

3. 实践性: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4. 系统性:课程设计应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5. 动态性:课程内容应根据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更新,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三、课程开发流程1.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2. 内容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任务等。

3. 资源整合:整合教材、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4. 课程实施:按照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进行实施,确保教学质量。

5. 效果评估: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方法。

四、考核标准制定1.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与课程目标和企业需求相符合,注重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2. 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项目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核标准: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同时,考核标准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结果,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

五、实施建议1.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取更多的实践资源和教学素材,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增强课程的行业认可度和实效性。

过程考核指导性意见

过程考核指导性意见

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课程过程考核指导性意见(讨论稿)为规范一体化课程和实操课程的考试,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课程过程考核,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一考定成绩,对过程考核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请各系根据指导性意见,制订所属课程过程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一、过程考核的指导思想1.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防止考前突击或考前放弃的行为。

2.过程考核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使学生变被动的应试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型和创新性学习,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通过过程考核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满堂灌”教学方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如启发式教学、导学与操作先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头脑风暴法等,增加课堂交流和互动,给学生留下自己独立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考核的形式《服务效果监测控制程序》(QB-0804-27) 4.1.2中,一体化课程和实操课程一般采用过程考核的形式,每一次课或项目学习结束后即安排考核,期末不再统一安排考试。

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课程结束考试。

课程结束考试是对学生是否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知识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考核,课程结束考试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过程考核是在教学进程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初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次数或项目为N(4≤N≤8);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根据本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原则上制定出其过程考核的初步方案。

专业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专业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1:关于制定专业课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程的实施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为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新要求,学院决定对所有类型现开设的课程进行规范,编制或修订新的“课程标准”。

为了指导专业课程,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特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设专业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引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各专业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习阶段的安排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出相应的规定与要求。

结合对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对兄弟院校经验的学习,我院的课程标准(模板见附件)由以下部分组成: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3 课程目标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5 课程任务设计6 考核与评价7 教学基本条件8 教学建议9 课程教学资源10有关说明字体要求: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宋体小四,正文部分宋体小四,表格字体宋体五号。

模板见下一页。

××××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定位2.1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2.2课程性质例如,《××》课程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劳动教育科课程考核指导意见

劳动教育科课程考核指导意见

劳动教育科课程考核指导意见现在的学生啊,除了上课学习那些课本上的知识,还得参加各种活动,像是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等。

可是呢,有一样事情也是越来越重要,那就是劳动教育。

这可不是“做家务”的简单事儿。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那么简单,它还得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劳动精神。

大家常说“民以食为天”,不过要吃饭,你得先有个地种菜啊!所以呢,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明白,不管将来做什么,劳动永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白了,就是“劳动最光荣”这句话,得从骨子里去认同。

对于劳动教育科的课程考核,说实话,听起来挺有挑战的,毕竟谁都不喜欢被考核嘛,谁能喜欢考试呢?不过,冷静想想,其实这不仅仅是个“考核”,更像是一次“练习”,你对劳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

劳动这事儿,不仅仅是干干净净的扫地、拖地、擦桌子那么简单。

你做过农业种植、做过手工制作、做过社会服务啥的,考核的目的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甚至连耐性、责任感都能锻炼出来。

真心想想,什么做手工、做家务的,什么修修补补的,难道这些不会影响你未来面对复杂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吗?劳动让你学会“不抛弃、不放弃”,让你看到每一个细节背后的价值,这可比那些只是看书的知识有意义多了。

要说考试咋做嘛,别急,这里的考核也不像传统的考试那样搞个卷子让你拿着发愁。

你需要的是实际表现,什么自己动手的能力,什么态度、什么创新精神,这些才是关键。

如果平时你就有好习惯,肯定不会差。

比如说,你从小就是在家里帮忙做饭,做菜,做家务,你平时动手能力强,那可就占了大便宜。

做出来的东西看得见,别人能看懂,大家的评价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

做得好也是体现你动脑筋的地方,大家看到你怎么解决难题,怎么让工作变得更有效率,那是能打分的。

工作中没点创造性怎么行?让大家看看你在劳动过程中是不是能灵活变通,遇到问题是不是能快速应对,能不能用心去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些都能在考核中分到分的。

大学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终结性评价管理的指导意见

大学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终结性评价管理的指导意见

大学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终结性评价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大力加强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进一步提高我校本专科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评价目标与意义1. 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业成果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是全世界范围内学生学业评价工作的通行做法。

2. 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化导向的考核原则,包含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力、态度、情感等的综合评价。

3.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意义体现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将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持续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成果的提升;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实施要求4. 课程过程性评价需涉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学习态度、参与度、学习能力(听课效果、知识面、自学能力、读书能力、获得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等)、语言表达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等。

5. 课程过程性评价需坚持多样化、多维度的考核形式。

在理论课程中,主要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性大作业、团队讨论作业)、课程论文、实践报告、阶段性测验、期中考试、考勤,以及其他能够评价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考核形式。

在实验课程中,主要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考查、考勤,以及其他能够评价学生实验学习情况的考核形式。

6. 一门理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如包括期中考试,则考核形式种类不少于2种(含考勤),次数不少于2次;如不包括期中考试,则考核形式种类不少于2种(不含考勤),次数不少于3次。

课程考核方法的实施意见

课程考核方法的实施意见

关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意见根据专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着重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考试考核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考试考核的改革以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为指导思想,通过考试考核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基本要求1.考试考核的改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便于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2.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倡采用综合测试、应用答辩、设计答辩、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现场技能操作、上机操作、实验测试、产品设计制作、作品制作、竞赛等形式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的考核方式,力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3.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学生上课考勤、回答问题等列入考核范围,并在考核分数中占相应比例。

4.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意见反馈。

任课教师要对考核后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考核效果与提高考核水平。

5.新的考核方式需经教研室审核后上报系教学办公室批准并备案。

三、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选择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情况,选择适合本课程的要求与特点,且能充分全面衡量和检验出学生的整体水平与能力的考核方式。

参考考核方式如下:1.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并与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

基本方式:(1)闭卷考试该方法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理解、分析和简单应用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考核方案指导性意见
各系部:
为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程考核,逐步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评定模式,学院决定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试点与经验总结。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1、加大教学过程考核所占考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数量,并加强监督,进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整体设计,突出课程特点;
2、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操、课程设计、学生作品、项目报告等形式,注重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考试内容尽量增加能力考核的主观题,减少知识考核的客观题;考试形式上可以加大采用半开卷、开卷等多种终结性考试形式的课程数量;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可以根据学生竞赛成绩适当加分;
3、加大考试试题库建设,鼓励采取教考分离方式;
4、通过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立项范围
考试改革须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各系部可根据课程的类型和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程度在本学期所有开设的课程中按专业确定1~2门参加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重点是省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三、项目申报与实施要求
1、考试改革负责人填写“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附件一),经教研室主任及系部教学主任审核后,教务处将组织人员进行评审检查。

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留存,另一份由系部收集后,连同其电子稿于期中教学检查前后交教务处。

2、凡参加考试改革的教师应及时将参与教改的信息告诉学生,并使学生充分了解成绩评定方案(如讨论、面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技能操作、各种测验、论文、作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考试等的实施计划、要求以及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对每一学生的每一项评定结果及时记录在案,并及时告知学生。

3、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负责,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

对定性评定而言,教师不可以仅仅根据“印象”打分,要有适当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有据可依。

4、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须提交“学业成绩评定记录表”(参考样式见附件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结”(见附件三),对课程考试改革进行总结。

“学业成绩评定记录表”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结”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留存,另一份由系部收集后,连同其电子稿于下学期开学第3周前交教务处。

附件:
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2、学业成绩评定记录表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