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合集下载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 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 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作用: 使说理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幽 默风趣

答题形式: 运用

.表现手法,效果+内容
文章举例:
象征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对比 衬托
《白杨礼赞》
《 爱莲说》 《陋室铭》
《春风》
类比
欲扬先抑
表现手法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
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 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 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 意。使文章表达更含蓄些。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
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作用:表现、突出中心思想。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 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 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 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 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 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 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 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 会用爱倾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 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 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 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 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 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 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 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 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 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 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作者:————————————————————————————————日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基本介绍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赵新建《清塘荷韵》赵新建《清塘荷韵》“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表达内容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文学手法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示例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有些考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的;但只有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二.区别1.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两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又;下面具体对比两首古典诗词: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这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通过描写“小松”坎坷的经历描写;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总之;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景”与“物”;一是“情”与“志”;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只要反复对比琢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追求;针对自己;如爱莲说是作者借莲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情”指作者对人对物的感情;多因外物引起;也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荔枝蜜就是通过对蜜蜂的赞美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的;“人”是对人物形象而言的;如千里马喻人才..再次;象征与其他几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于象征具有暗示性;如变色龙一文用变色龙象征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军警;但文章中并没有出现变色龙;它只是一个象征物;再如海燕一文;通篇也没有出现象征本体;象征意义暗含在象征体之中..一般地;象征体的象征意义具有约定俗成姓;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生命;橄榄枝象征和平等..当然;我们在使用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时;也往往赋予了所借之物临时的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等..3.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2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篇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

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

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追求,针对自己,如《爱莲说》是作者借莲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情指作者对人对物的感情,多因外物引起,也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荔枝蜜》就是通过对蜜蜂的赞美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的;人是对人物形象而言的,如千里马喻人才。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是一种文学手法,它通过对自然现象、动物、植物、器物等非人物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意志和价值观。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分别进行解释:一、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和赞美。

通过对天空、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表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追求。

二、对动物的描写和赞美。

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动物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余骑。

”通过对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残酷和对马的忠诚和坚韧的赞美。

三、对植物的描写和赞美。

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植物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楼当此夜江上,叹息未应知音稀。

”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黄河的敬畏和对柳树的柔韧和生命力的赞美。

四、对器物的描写和赞美。

通过对器物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器物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通过对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草的坚韧和生命力的赞美。

总之,托物言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文学手法,它通过对自然现象、动物、植物、器物等非人物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感。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

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

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

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

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

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

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④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独树①常常想起红旗路尽头的那棵香樟树,独立于青龙桥头的那棵古树。

②我在这棵古树的城市求学,工作,离开,回来,再离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每次回去,我都忍不住去看看它,就像探访一个从未忘却的老朋友。

作为一棵树,我认为它应该是幸运的。

经历了那些久远的年代,很多沉淀了岁月的古物几乎荡然无存。

唯有它,洗尽铅华,历经沧桑存活了下来,如今依然葱茏茂盛。

而我,已是一身红尘,两鬓斑霜。

③红旗路之末,东风路之始,一桥相连,熙来攘往。

这棵香樟树伫立于桥头,“十”字路中,站成了这座古城最繁华路段的一道奇异风景,成为邵水之滨的中心地标。

多少年来,无以数计的行人,南来北往的车辆如过江之鲫,在它身边自然分流。

有时道路变得并不顺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哪怕有一起,它早已陷入斧斫之厄运。

我想,它定是一棵神奇灵性的树,有一双能指挥交通的慧眼。

也许正是它横亘路中,提醒那些上快车道的车主有所迟疑,便放慢脚步,彼此礼让。

驻足看看桥头的风景,内心更加从容淡定。

④其实,它就是一棵其貌不扬的香樟树,与其它林荫树相比,并不庞大。

它的身躯大约只有两三米高,根部占地不过四五平米,枝干的上部有三个分权。

其中两杈较细,唯有伸向青龙桥面的那杈显得威武,枝枝相通,叶叶相盖,形成一个硕大的圆穹。

它以绿意盎然了季节,以青翠划破了迷蒙,以摇曳惊醒了恍惚,让靠近它的人神清气爽,怡然宁静。

一切自适其位,自取其道,自安无恙。

多少喧嚣热闹从它眼皮底下流走,多少功名利禄在它身边悄然消逝,多少霓虹灯火在它头顶盛开湮没,多少喜怒哀乐在它心里淡然消融。

在繁华里坚守内心,在喧闹里选择静默,在辉煌里接纳寻常,在孤独里锤炼品质。

头顶天空,有蓬勃的希望;根扎大地,有葳蕤的节操。

不忧一时之失,不喜一时之得,不扬一时之快,不悲一时之伤。

看得惯云卷云舒,扛得住暴风骤雨,耐得住蜚语流言,经得起苦雨秋霜。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得定义及区别(综合)一、定义ﻫ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得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得态度与对人生得感悟。

于就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得志趣、意愿或理想得寄托者。

作者得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得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得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得精神。

“托”借、假托得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得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在具体得诗中借景抒情得“景”就是指自然风景,而不就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得“物”常常就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得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得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得“志”,所以瞧出此“物”非“景”,咏物不就是写景。

托物言志得“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得“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得目得就就是为了抒情,所以就是用了借景抒情得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得目得就就是言志,表现自己得高洁情操,所以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得表现手法。

ﻫ示例我在我未来得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得人。

ﻫ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得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得挫折与失败,永不言弃!ﻫ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得感情、表达得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与微草等,常常就是诗人借以抒情得对象。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⒈托物言志:特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例如: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⑵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分析表达作用:⑴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⑵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⒉用典:特征: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⒊动静结合:特征: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分析表达作用:①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②诗中以声衬静,没有鸟啼、钟声难以反衬出静,更不能反映出诗人羁旅的乡愁。

高考古诗词“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词“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卜算子 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 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 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 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 精神世界。作者借梅花这一形象表达自己凌寒不凋 冰清玉洁的高尚节操。
国画四君子
•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 •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 •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 •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
• 梅,高洁孤傲 • 兰,优雅空灵 • 竹,虚心有节 • 菊,冷艳清贞
(托物言志)象征
•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 象征。
如何读懂托物言志诗词?
首先,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 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 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其次,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 诗中的寄等有关系。
再次,分析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从表 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 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感?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 请作简要分析。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汉语成语
01 汉语拼音
03 古诗词
目录
02 简介 04 现代诗文
托物言志,意思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汉语拼音
tuō wù yán zhì
简介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 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 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 “物品” 与“感情”的内在。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 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 对比等。
现代诗文
咏棉花 (左河水) 开花结果后的棉纤维(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注:夏花,夏季开放乳白色或紫红色的花朵后结果。 舍子,棉花使用前将其纤维中的棉籽分离出去。 白杨 (作者:袁鹰)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古诗词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高中语文学习表现手法——托物言志(附例句赏析和托物言志与象征托物言志与借喻的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表现手法——托物言志(附例句赏析和托物言志与象征托物言志与借喻的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表现手法——托物言志(附例句赏析和托物言志与象征托物言志与借喻的区别)托物言志采用的文章特点是:用其中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其中一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托物言志:例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答:选取了“梅花”作为表达自我情志的载体,托“梅”言志,表现梅花的傲然不屈精神,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失意英雄孤高兀傲之志,使得词句内容更具感染力。

作用一: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作用二: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补充:《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总结托物言志的作用:①使文章更含蓄,有诗意,,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②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答题思路所托之物(手法+手法分析)+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手法的固有效果:委婉/具体……)+所言之志(情感)借喻和托物言志的区别?借喻: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厚障壁”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具体的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侧面表现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对闰土的毒害之深。

主要区别有三点:其二、借喻是字面上只见喻体,不见本体,但借喻一定可以补全为明喻。

例如“隔了一层可悲的(像)厚障壁(一样的精神壁障)了”。

托物言志同样在字面上只见所托之物,但句子本身无法补出本体。

其三、比喻通常指一句句子的表现方式,而托物言志通常是指整片文章的表现方式。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一、手法不同2、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二、写法范围不同1、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

2、象征属于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一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托物言志是写作手法还是表现手法怎么运用

托物言志是写作手法还是表现手法怎么运用

托物言志是写作手法还是表现手法怎么运用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

我们需要了解到,托物言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的意思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何理解托物言志什么是托物言志所谓的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托物言志的特点是什么1、我们需要用生活中的某一个物品,来比拟或者是去象征某一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这些。

2、除此之外,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要用来“托物言志”的这个“物”,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3、最后,我们要清楚的是,我们自己的志向是要以我们“托物”的这个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的,这个物品一定要可以表达我们自己的意愿才行。

托物言志的作用是什么可以通过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出我们个人的情感或者是用来揭示这个作品的主题、主旨。

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当中如果要表达出自己的一种情感,那么就可以借助某一个物品的特征、品质等,来代替我们个人的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需要注意的事项1、在写托物言志的作品中,我们需要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者是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托物言志中的情感,一定要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一些哲理才行,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3、托物言志中的情感最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不能够是消极的情感思想,这是一定要注意的一点。

如何使用托物言志的技法1.化虚为实,彰显美文本色考场上,我们应善于思考,积极地将呈现在面前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巧妙地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生动活泼的表象成为你融注感情的载体,切忌静止、固定地观察事物,要擅长动态地观察和感知我们熟悉的事物,深入到大自然的生命中去,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2.化外为内,表现特定主张考场上,针对特定的作文材料、话题或命题时,我们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嘿,老铁们,今儿咱们不聊那些高大上的科技玩意儿,咱来聊聊那些能说话儿,能触动心弦的小物件儿。

你瞧,窗外那棵老槐树,它不言不语,却比咱村头的大喇叭还能讲故事呢。

春天一到,那老槐树就像穿上了绿绸子衣裳,嫩叶儿一片片,跟刚出生的婴儿的小手似的,软绵绵,绿油油。

风一吹,它就开始“沙沙”地唱起歌来,那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听着就让人心里头那个舒坦。

这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就爱搬个小板凳,坐树下头,眯着眼睛晒太阳,嘴里还念叨着:“这树啊,比咱活得还久,看着它,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根。

”到了夏天,老槐树就变成了咱们的避暑胜地。

孩子们围着树转圈圈,捉迷藏,笑声跟树上的蝉鸣混成一片,热闹得很。

大人们也爱在树荫下乘凉,手里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偶尔抬头看看树缝里漏下的阳光,金黄金黄的,暖洋洋的,心里头那个美呀,比喝了蜜还甜。

这时候,老槐树就像个慈祥的老爷爷,用它那宽大的树冠,为我们撑起一片阴凉,也撑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秋天来了,老槐树又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叶子一片片飘落,像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最终落在地上,铺成一条金黄色的地毯。

这时候,我们会去捡那些形状好看的叶子,夹在书页里,当做书签,也当做时间的印记。

老槐树啊,它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岁月的流转,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眼前的美好。

冬天,老槐树变得光秃秃的,看上去有些孤单。

但咱知道,它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这时候,我们会给它穿上“冬衣”——用稻草绳一圈圈缠在树干上,给它保暖。

虽然它不能说话,但每次看到我们这么做,它都会轻轻摇晃树枝,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这份默契,比任何言语都要温暖人心。

你看,这老槐树啊,它不仅仅是一棵树那么简单。

它见证了村子的变迁,承载了我们的欢笑与泪水,更教会了我们坚韧与希望。

就像咱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要像老槐树一样,默默扎根,静待花开。

所以啊,每当看到老槐树,我就想起了那句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咱们都要像老槐树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篇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

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

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追求,针对自己,如《爱莲说》是作者借莲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情指作者对人对物的感情,多因外物引起,也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荔枝蜜》就是通过对蜜蜂的赞美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的;人是对人物形象而言的,如千里马喻人才。

再次,象征与其他几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于象征具有暗示性,如《变色龙》一文用变色龙象征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军警,但文章中并没有出现变色龙,它只是一个象征物;再如《海燕》一文,通篇也没有出现象征本体,象征意义暗含在象征体之中。

一般地,象征体的象征意义具有约定俗成姓,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生命,橄榄枝象征和平等。

当然,我们在使用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时,也往往赋予了所借之物临时的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等。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理解,不足之处,请与斧正。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以物喻人,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喻某一种人,使其性格、形象更为鲜明。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如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托物寓意和托物言志的区别前者是用物来说明一个哲理,道理.后者是用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理想.【篇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 原来如此!什么是讽刺?“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

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

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