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机会感染的病原生物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

68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
(三)、对环界抵抗力强
耐干、耐热、存活时间延长 铜绿假单胞菌在潮湿的环境和器械 中生存 军团菌在下水管道系统、空调抽湿系 统中寄生
69
第三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70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
G+杆菌—李斯特菌 棒状杆菌
经国家卫生部派出的专家小组调查证实,这是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血案”
的凶手是柯萨奇病毒,传染源是一位产妇。
12
(4)1998年4至5月,深圳市妇儿 医院共做剖腹产手术292例,发生手 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脓肿亚型感染 166例(56.85%)。
13
14
(5)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为 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 者均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 眼球被摘除。
目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大 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杆菌,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50%。
58
59
First cleaning, then disinfection (if appropriate)
60
60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Recovery of MRSA, VRE, C.diff, CNS and GNR
73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奈瑟球菌
淋病奈 瑟球菌
G+
G+
G+
G
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 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脑
食物中毒 猩红热 中耳炎
脊髓膜炎
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词解释

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词解释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寄生虫在特定机会下可以引发疾病的一类寄生生物。
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寄生在宿主体内获取养分的生物体,常见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和线虫等。
机会致病寄生虫的病原学特点是寄生在宿主体内,能够通过直接接触、进食感染或虫媒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这类寄生虫的感染通常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或行为习惯等机会因素才能完成寄生过程,因此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与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相比,机会致病寄生虫在人群中感染率较低,但其疾病危害性大,容易引发严重的疾病。
原虫是一类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单细胞寄生虫。
机会致病的原虫包括原虫性脑膜炎原虫、原虫性阑尾炎原虫等。
原虫性脑膜炎原虫是一种通过伊蚊叮咬等途径传播的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和淋巴系统中,引起脑膜炎等病症。
原虫性阑尾炎原虫则多见于中小肠,引起慢性阑尾炎等疾病。
蠕虫是一类以多细胞结构为基本单位的寄生虫。
机会致病的蠕虫包括包虫、钩虫、蛔虫等。
包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草原地区的细长带状蠕虫,通过摄食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寄生在肝脏、肺部和其他脏器中,能造成包虫病等疾病。
钩虫是一类可经皮穿刺感染人体的蠕虫,其幼虫可以通过行走在土壤上或周围环境中,进入人体皮肤,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脏和肠道,引发钩虫病等疾病。
蛔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寄生虫,孕妇和儿童易受感染。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和贫血等疾病。
线虫是寄生虫中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虫,广泛分布于水域、土壤、蔬菜和动物体内。
机会致病的线虫包括钩螈、弓形线虫等。
钩螈是一类通过水源或食源感染人体的线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中,引发痢疾等疾病。
弓形线虫是一种通过感染感染不洁水源或食物而引起人体感染的线虫,寄生在人体中引起脑部和眼部病症,造成弓形虫病等严重疾病。
机会致病寄生虫在预防和控制上需要注意加强环境卫生,减少虫媒传播的可能性,并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以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寄生虫病例筛查和治疗,及时干预和治疗感染病例,对于预防和控制机会致病寄生虫具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200例分析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200例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部位、临床特征,为制定科学診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4~2010年收治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
结果: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多为几种病原生物重叠感染,以真菌、原虫、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口咽部、呼吸道、消化道。
结论: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及时、正规的药物干预,能够延长生命时间与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AIDS)机会性感染重叠感染构成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获得性免疫缺陷为主的慢发性致死性疾病【sup】[1]【/sup】。
近年在诊治AIDS过程中,发现机会性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4~2010年收治接受治疗艾滋病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4~2010年收治诊治AIDS病例200例,均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病例收集者为该院的主治医师。
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卫生部《艾滋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初筛实验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HIV-1Ab阳性,又经确认试验免疫印迹(WB)检测HIV-1Ab阳性后确诊【sup】[2]【/sup】。
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全部根据临床表现及通过病原学实验检测进行诊断。
研究方法:将数据资料输了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SPS15.0软件进行综合性分析。
结果感染率:200例AIDS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者187例(93.5%),且广泛存在多种病原生物重叠感染,其中以真菌、原虫、病毒混合感染最为常见,发生两种以上病原生物感染的为147例(73.5%)。
以单种病原生物感染进行统计,原虫感染率分别为卡氏肺孢子原虫感染90例(45.0%);弓形虫感染28例(14.0%);隐孢子虫感染48例(24.0%)。
机会致病菌名词解释

机会致病菌名词解释机会致病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发感染或疾病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菌通常存在于人体内或周围环境中,而人体在一般情况下对其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能够抵御它们的侵袭。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或削弱时,这些机会致病菌就有可能趁机进入人体,引发感染或疾病。
机会致病菌一般来自于人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或外界环境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人体内或周围环境中存在于低浓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感染或疾病。
然而,在以下情况下,机会致病菌容易导致感染或疾病的发生:1.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或削弱时,如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机会致病菌就有机会繁殖并引发感染或疾病。
2.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病原菌,还会破坏人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抑制免疫系统功能。
长期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机会致病菌得以繁殖,引发耐药菌感染。
3. 严重疾病或手术后:某些严重疾病或手术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处于较低状态,此时机会致病菌容易侵入体内引起感染。
比如危重病患、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等。
4. 高龄或婴幼儿:老年人和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对机会致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
5. 有创操作或外界伤口:如手术、插管、造口等有创操作或外界伤口,容易让机会致病菌进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
机会致病菌引发的感染或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肺炎、尿道感染、感染性腹泻、血流感染等。
针对机会致病菌的感染,一般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如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
预防机会致病菌感染的方法包括:加强免疫系统的健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滥用抗生素,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定期接种疫苗等。
此外,在医疗机构或高风险环境中,还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消毒、隔离、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防止机会致病菌的传播和感染的发生。
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1.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体外。
由外界致病菌侵⼊⽽致病的,如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肝炎等。
(2)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的体表或体内。
由体内寄⽣的正常微⽣物群引起的,因为必须在⼀定条件下才能致病,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如肠道中的⼤肠埃希菌和某些真菌的感染。
2.感染的类型:病原体通过各种适宜的途径进⼊⼈体,开始了感染过程。
侵⼊的病原体可以被肌体清除,也可定植并繁殖,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其他病理变化。
感染类型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并⾮⼀成不变,可以随感染双⽅⼒量的增减⽽移⾏,转化或交替出现。
(1)不感染:病原体侵⼊⼈体后,由于毒⼒弱或数量不⾜,或侵⼊的部位不适宜,或机体具有完备的⾮特异性免疫和⾼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迅速被机体清除,不发⽣感染。
(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或只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甚⾄⽣化改变,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有过感染。
感染后对⼈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
在⼤多数流⾏性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般约占⼈群的90%或更多,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脊髓灰质炎、流⾏性⼄型脑炎、⽩喉、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即感染性疾病。
指病原体侵⼊⼈体后,由于毒⼒强、⼊侵数量多,加之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理功能发⽣改变,并出现⼀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按其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发病急骤,病程短,⼀般数⽇⾄数周,如⿇疹、流⾏性脑脊髓膜炎、流感及甲型肝炎等;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数年,如结核、⿇风等;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者为亚急性感染,如⽛龈炎、⼼内膜炎等。
这些感染的不同病程和部位与临床采集不同标本有关。
在少数感染性疾病中(如⿇风、天花),⼤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但在⼤多数感染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者的⼀⼩部分。
微生物学第三章

1. 外毒素
特点 ⑴产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⑵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 ⑶大多数外毒素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少
数存在于菌体内,当菌细胞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⑷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⑸毒性作用强。 ⑹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引起的病变特殊
。
⑺抗原性强,可用0.3%~0.4%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统称为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或黏附素(adhesin)。
一般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的黏附 因子是菌体表面的毛发祥突出物,例如A群 链球菌的膜磷壁酸。
黏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
➢ 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高 度特异性,因而决定了病原菌感染的组织 特异性。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 细菌分泌侵袭性酶类帮助细菌在组织之间扩散。 ➢ 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破坏或抑制吞噬作用、阻止细胞内的消化作 用、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等。
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

二、病毒的感染类型
1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1. 急性感染:流感。 ②持续性感染:
原因:
2
机体免疫力低下
○ 病毒的抗原性太弱 ○ 病毒存在受保护的部位
或发生突变 ○ 基因整合
1.慢性病毒感染: 常发生在急性感染后,病程长,病毒持续于体内并不
断排出;HBV、CMV、EB病毒。 2.潜伏性病毒感染:
○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1)毒血症:
细菌在局部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 全身中毒症状.白喉杆菌
(2)菌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大量繁殖,如伤寒或结核的菌血症。
(3)败血症:
细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 如鼠疫耶氏菌。
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侵袭素: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
细菌生物被膜
➢ 概念:细菌菌群附着在黏膜上皮细胞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并与之 紧密结合,在定植处形成一层膜状结构。
➢ 成分:细菌、菌体外多糖 ➢ 形成过程:细菌定植并繁殖成微群落,再黏附其他微群落 ➢ 作用: • 有利细菌的黏附和附着 • 阻挡抗生素等杀菌药物和免疫物质的作用 • 利于细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致病基因的转移 • 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 与医院感染有关
循环障碍
Shwarzman现象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对机体的保护性效应: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
(二)细菌入侵的数量 (三)细菌入侵的部位 (四)其他影响因素
毒力的基因调控: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或
前噬菌体。 致病岛(毒力岛):决定细菌毒力、可移动的 DNA序列。 细菌的免疫病理作用
肠杆菌科

肠热症的致病过程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小肠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胆囊-----肠道----粪便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液排菌 肝脾-----肿大 骨髓------受抑制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再次进入血液 第二次菌血症
第一次菌血症
肠热症 口 小肠 菌毛粘附上皮细胞 粘膜固有层 吞噬细胞吞噬,生长繁殖 吞噬细胞吞噬 生长繁殖 (耐酸应答基因 耐酸应答基因) 耐酸应答基因 (SOD,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 第二次菌血症 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 肝脾肿大 全身中毒症状 内毒素 尿 粪便 肝 脾 骨髓 肾 胆囊 穿过上皮细胞 到
霍乱弧菌的分类和流行情况
耐热性 耐热——O抗原 不耐热——H抗原 O2、O3、........O155
O1 7 次大流行 古典生物型 1817--1923
El Tor生 生 生O1 Nhomakorabea9 1992.10
1961--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怕热,100℃1-2分钟死 怕热,100℃1亡
免疫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明确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法
查病原
食物中毒 败血症 可疑食物 血 呕吐物 粪
标本
伤寒和副伤寒 第1周取外周血 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起取粪、尿
SS平板 平板
双糖发酵等
血清学鉴定 玻片凝 集试验
生化反应
查抗体
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3《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CATALOGUE目录•引言•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概述•临床病例资料与方法•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临床治疗与效果评估•讨论与结论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艾滋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病情严重且治疗难度大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有效诊疗依据分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病例资料,探讨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方法与结构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探讨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搜集病例资料,整理和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等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评估其对预后的影响02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概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感染各种疾病。
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与致病机制常见有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耐药性。
艾滋病患者易感机会性感染的种类与特点细菌性感染主要有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可导致严重的皮肤黏膜病变。
病毒性感染常见有白色念珠菌等,常与其他机会性感染同时发生,引起广泛播散。
真菌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对艾滋病病情的影响促进艾滋病病情发展机会性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进一步受损,加速艾滋病病情进展。
增加治疗难度机会性感染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且耐药性较高,治疗难度较大。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机会性感染常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03临床病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且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成年患者。
入组标准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青霉C.螺旋体D.支原体2、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酵母C.SARS-Cov2D.立克次体3、J ener创用的牛痘苗法预防天花是运用了免疫的什么特点A.特异性和交叉反应B.适者生存C.记忆性D.限制性4、免疫是机体的A.一种生理功能B.一种防御机制C.一种稳定机制D.一种监视机制5、关于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机体有利B.对机体有害C.对机体是一把双刃剑D.没有利,也没有害6、免疫稳定功能异常会引起A.超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反复感染7、一般而言,哪种物质的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核酸C.蛋白质D.脂质8、一种物质能成为抗原的首要条件是A.分子量B.异物性C.结构复杂D.物理状态9、半抗原有什么特性A.既无免疫原性,也无反应原性B.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C.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D.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10、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11、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A.超敏反应B.ADCC作用C.穿越胎盘D.直接杀死病毒12、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13、动物来源的抗体,进入人体A.仅有抗体的作用B.仅仅是抗原C.既是抗原,又是抗体D.既非抗原,又非抗体14、下列哪项不是补体的作用A.溶细胞作用B.调理吞噬作用C.清除免疫复合物D.特异结合抗原15、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物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甘露糖C.肽聚糖D.葡聚糖16、组织器官移植最好的供体是A.父母B.兄弟C.同卵双胞胎D.无血缘关系的个体17、B细胞在哪里成熟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脾脏18、人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骨髓B.淋巴结C.脾脏D.淋巴组织19、B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A.TCRB.BCRC.CD79D.CD4020、N K细胞的作用不包括A.自然杀伤靶细胞B.ADCC作用C.免疫调节D.吞噬作用21、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不包括A.中和毒素B.调理吞噬C.激活补体D.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22、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不包括A.潜伏期长B.IgG为主C.抗体亲和力高D.抗体总量多23、Ⅱ型超敏反应参与的抗体是A.IgGB.IgDC.sIgAD.IgE24、有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B.Ⅱ型和Ⅱ 型超敏反应C.Ⅱ型超敏反应D.Ⅱ 型和Ⅱ型超敏反应A.Ⅱ 型和Ⅱ 型超敏反应25、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主要是A.Ⅱ 型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Ⅱ 型超敏反应26、类风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Ⅱ 型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Ⅱ 型超敏反应27、细菌的形态不包括A.球形B.杆状C.螺形D.链状28、下列选项中,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细胞壁B.荚膜C.细胞质D.核质29、溶菌酶抗菌的机制是A.水解肽聚糖β-1,4糖苷键B.水解四肽侧链和肽桥的交联C.竞争性结合转肽酶而抑制四肽侧链和肽桥连接D.选择性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30、细菌的形态是通过哪个结构维持的A.细胞壁B.荚膜C.细胞膜D.细胞质31、细菌哪个结构有着抗吞噬作用A.细胞壁B.芽孢C.细胞质D.荚膜32、细菌哪种颗粒在细菌鉴定中有意义A.PHBB.异染颗粒C.糖原粒D.淀粉粒33、细菌芽孢的实践意义A.细菌的休眠体B.灭菌的参照指标C.细菌的抗性得到增强D.高度脱水形成34、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哪个结构可传递遗传物质A.细胞壁B.鞭毛C.荚膜D.性菌毛35、G—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是A.荚膜B.磷壁酸C.肽聚糖D.外膜36、G—菌对青霉素和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仅肽聚糖构成的屏障B.外膜也有保护作用C.磷壁酸的黏附作用D.肽聚糖层数多37、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无性二分裂B.复制C.准性生殖D.减数分裂38、下列选项中,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热原质和毒素B.维生素C.色素D.抗生素39、内毒素会引起A.发热反应B.内毒素休克C.DICD.以上都是40、产气荚膜梭菌引起A.气性坏疽B.化脓性感染C.结核病D.TSS41、引起消化道感染的细菌是A.正常菌群的大肠杆菌B.链球菌C.ETECD.奈瑟菌属42、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结核分枝杆菌C.大肠杆菌D.志贺菌43、为预防结核病,可接种A.卡介苗B.荚膜多糖疫苗C.伤寒疫苗D.麻风苗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的特点是A.没有细胞结构B.单一核酸C.活细胞内寄生D.自主能量代谢45、病毒的化学组成有A.核心B.衣壳C.核酸、蛋白质D.只有核酸46、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A.普通感冒B.流行性感冒C.SARSD.以上均不对47、高压蒸汽灭菌法的灭菌温度是A.121.3℃B.100℃C.160℃D.60℃48、表明体内有HBV的指标是A.抗-HBsB.抗-HBcC.HBsAgD.HBeAg(-)49、抗生素对下列哪种微生物没有效果A.真菌B.细菌C.病毒D.支原体50、酒精的有效浓度是A.70%-75%B.50%C.95%D.30%51、能引起机会感染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表皮葡萄球菌C.肺炎球菌D.以上都是52、病毒致病引起的感染类型有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急性感染D.以上都是53、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A.氧气B.无氧环境C.伤口D.破伤风毒素54、结核菌素试验可用于A.结核病的诊断B.卡介苗接种效果检测C.细胞免疫功能状态D.以上均可以55、为预防乙肝,严格筛选献血员,必查的指标是A.HBsAgB.HBcAgC.抗-HBsD.HBeAg56、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的感染类型有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C.无症状携带者D.以上均有57、甲型肝炎病毒不会引起A.隐性感染B.急性肝炎C.不转为慢性D.孕妇流产58、H IV引起的感染类型有A.慢性感染B.急性感染C.潜伏感染D.慢发感染59、有包膜的病毒不适合通过什么途径感染A.呼吸道B.消化道C.泌尿生殖道D.接触60、下列哪个途径不是HIV感染的途径A.呼吸道B.血液C.性接触D.母婴途径61、下列选项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放线菌B.酵母菌C.青霉菌D.HBV62、从分类角度看下列选项,找出不同的一项A.青霉B.放线菌C.支原体D.大肠杆菌63、我国历史上最早特异预防天花的方法是A.牛痘苗法B.人痘苗法C.中药调理法D.抗生素治疗64、下列哪项不是免疫的功能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D.免疫逃逸65、关于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识别身体以外的物质为异物B.能识别自身的物质为自己C.能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D.不能识别自己和异己66、免疫防御功能低容易出现A.反复感染B.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D.病毒持续性感染67、下列哪种物质肯定不是抗原A.氨基酸B.肽C.蛋白质D.多糖68、一般而言,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脂质B.核酸C.蛋白质D.多糖69、下列哪个选项是半抗原的特性A.免疫原性B.载体效应C.大分子D.无机物70、抗体的作用不包括A.特异结合抗原B.调理吞噬C.激活补体D.直接杀死靶细胞71、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72、能穿越胎盘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73、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这里的特异性是通过抗体的什么部位体现的A.可变区B.恒定区C.铰链区D.抗体的Fc断74、下列哪项不是补体的作用A.溶细胞作用B.ADCC作用C.介导炎症D.调理吞噬75、补体的激活是A.特异性免疫B.适应性免疫C.特异免疫的效应阶段D.非特异性76、人成熟红细胞表面表达A.MHC Ⅱ 类分子B.MHC Ⅱ 类分子C.血型抗原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77、T细胞在哪里发生的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大脑78、机体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是A.血液B.淋巴液C.淋巴结D.肝脏79、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表面标志是A.TCRB.CD3C.CD4D.CD880、巨噬细胞的作用不包括A.吞噬杀伤作用B.抗原提呈作用C.免疫调节作用D.直接杀死靶细胞81、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不包括A.抗感染B.抗肿瘤C.免疫损伤D.ADCC作用82、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不包括A.潜伏期短B.IgM为主C.抗体亲和力低D.抗体总量少83、Ⅱ型超敏反应参与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84、哪种类型超敏反应没有抗体参与A.Ⅱ 型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Ⅱ 型超敏反应85、生活中见到因吃海鲜出现恶心呕吐最常见的原因是A.Ⅱ 型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Ⅱ 型超敏反应86、药物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属于哪种超敏反应A.Ⅱ 型超敏反应B.Ⅲ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Ⅱ 型超敏反应87、细菌大小的度量单位是A.cmB.mmC.nmD.μm88、下列选项中,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细胞壁B.荚膜C.菌毛D.芽孢89、青霉素抗菌的机制是A.水解肽聚糖β-1,4糖苷键B.水解四肽侧链和肽桥的交联C.竞争性结合转肽酶而抑制四肽侧链和肽桥连接D.选择性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90、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与哪个结构有关A.细胞质B.荚膜C.细胞壁D.芽孢91、细菌哪个结构有抗吞噬作用A.细胞壁B.芽孢C.细胞质D.荚膜92、白喉棒状杆菌形态学检查的要点A.异染颗粒B.PHBC.细胞壁D.荚膜93、目前发现的生物圈中,抗性最强的是A.病毒B.原生生物C.芽孢D.真菌94、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哪个结构赋予细菌的运动能力A.细胞壁B.鞭毛C.荚膜D.菌毛95、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荚膜B.磷壁酸C.肽聚糖D.外膜96、G+菌对青霉素和溶菌酶敏感的原因是A.仅肽聚糖构成的屏障B.磷壁酸的保护作用C.磷壁酸的黏附作用D.肽聚糖层数少97、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无性二分裂B.复制C.准性生殖D.减数分裂98、下列选项中,不是细菌代谢产物的是A.热原质B.毒素C.抗毒素D.抗生素99、内毒素不会引起A.发热反应B.内毒素休克C.DICD.特殊临床表现100抗生素主要来源于、A.放线菌B.真菌C.细菌D.植物101常见的引起化脓性感染的G+球菌是、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球菌D.奈瑟菌属102主要通过伤口感染的细菌是、A.志贺菌B.产气荚膜梭菌C.沙门菌D.链球菌103结核病的病原是A.链球菌B.大肠杆菌C.结核分枝杆菌D.肺炎球菌10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菌的特点是A.有核膜,细胞器完整B.不含叶绿素C.无根、茎、叶的分化D.细胞壁中有肽聚糖105病毒的结构是A.核心和衣壳B.核酸和蛋白质C.核酸和衣壳D.核心和蛋白质106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有A.HBVB.HIVC.HCVD.以上都是107紫外线只适合A.耐辐射物品的消毒B.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C.耐热物品的消毒D.酒类的消毒108表明体内有HBV的指标是A.抗-HBsB.抗-HBcC.HBsAgD.HBeAg(-)109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包括A.细胞壁B.细胞膜C.核糖体和核酸代谢D.以上都是110酒精的有效浓度是A.70%-75%B.50%C.95%D.30%2、判断题1、(×)机体内的B细胞是均一的群体。
阴沟肠杆菌概述

阴沟肠杆菌-概述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健康搜索由于阴沟肠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Amp C酶鵻耐药情况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阴沟肠杆菌-流行病学阴沟杆菌引起鵻的感染通常属院内感染鵻值得重视的是鵻近年来在社区感染中阴沟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所增加1.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健康搜索。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健康搜索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粪便、水、泥土、植物等均可检出。
另外在受污染的静脉注射液、血液制品蒸馏水、内镜人手、听诊器、棉花拭子、冰冻的胰岛素液体脂肪溶液等均曾被检测到该菌的存健康搜索在。
2.传播途径吸入传播包括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口咽、鼻分泌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通过气管插管途径等鵻。
在严重创伤、烧伤患者中阴沟肠杆菌感染时直接接触传播有报道血液传播入侵袭性操作,静脉药瘾者间传播等有人认为肠道中作为正常菌群组成的阴沟肠杆菌鵻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选择出耐药、毒力增强的阴沟肠杆菌在患者免疫力降低的条件下侵入体内形成所谓鵻的“医院内感染”3.易感人群阴沟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高龄重症疾病激素应用抗生素使用、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治疗侵袭性操作是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4.流行特征阴沟肠杆菌感染健康搜索一般呈散发全年均可发生,以医院感染为主西方发达国家医院内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在国内现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健康搜索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条件致病菌占有很大比重,如阴沟肠杆菌成团泛菌黏质沙雷菌等健康搜索。
在美国肠杆菌属造成的医院感染菌血症占5%~7%;在ICU分别占常见呼吸道感染鵻的第三位尿路感染第五位,手术伤口感染第四位其中最常见的是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感染。
机会致病菌

-免疫作用
抗原刺激
结果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危害性 对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
-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等产生过氧化物歧化 酶,消 除自由基毒性,抗氧化损伤,抗衰老
二、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1. 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2.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如假膜性结肠炎 厌氧芽胞菌艰难梭菌所致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
1843年,Holmes发现 产褥热与医生在尸检 后不洗手就检查产妇 与接生有关。
霍姆斯(Holmes OW 1809-1894)
• 1. 宿主因素 正常微生物群随着人体不同发育阶
段及生理功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宿主病理
状态对正常微生物群也产生明显影响。
• 2. 正常微生物群 (1)定位:生态环境 原籍菌多半对人体有益,外籍 菌可能造成感染。 (2)定性: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相对稳 定) (3)定量: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总菌 数和各菌群的活菌数。
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三个基本条件。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一)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1. 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医院感染或自身感
染)
患者在医院内由于某种原因使自身寄居的正常菌 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感染。
2. 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
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微生物侵袭而发 生的感染。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生态学: 生物 微生态学: 微生物 医学微生态学 :
人体正常菌群
艾滋病常见机会感染

常见机会感染(PCP)肺炎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也称卡氏肺 囊虫 是由卡氏肺孢子虫引起的呼吸道系统机会 感染,是一种原虫病。于1942年首次报告 了引起的人体感染虫体通常寄生在肺泡内, 成簇 粘附于肺泡上皮,在健康宿主内并不 引起症状,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虚弱的 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等免疫低下者,则可引 起卡氏肺孢子虫
2、感染结核菌后可加剧HIV感 染的病程:
(1)结核病人的单核细胞,感染HIV的易 感性增高。 (2)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可诱导干扰素、 白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等释放。这些 因子可以增强HIV复制。
(3)结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阿拉伯甘露 糖,是HIV复制有力的诱导剂。 (4)结核菌和PPD可诱导单核细胞内HIV RNA增强,P24抗原增加。 (5)结核病能降低HIV感染者的CD4+细胞 计数,增加HIV病毒载量6-7倍,促进艾滋 病的病程和恶化。
3、易感人群:1987年,ARDS并发PCP80%, 美国CDC统计资料表明60%ARDS病例以卡 氏肺孢子虫病为首发症状;85%以上ARDS 在病程中发生1次以上PCP,至少25%ARDS 病人死亡于本病。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数在1~2个月,在HIV感染者中 与HIV的潜伏期有密切关系,若原发病潜伏 期长,其潜伏期也长,根据宿主的情况临 床分为两种类型。
一、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目前,全球有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结 核菌。每1秒钟就有1人受感染,现有结核 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病800万,每年因结 核病死亡者300万,在大量感染结核菌的人 群中,一旦再感染HIV,就破坏了机体免疫 系统,即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这种双重 的致病性感染,使非州的一些地方的结核 病例增加4倍。
因此, CD4+细胞数是目前监测患者出现机 会感染和死亡率的重要参数。 CD4+低下或 降低与临床的恶化经常是平行的,并且是 诊断艾滋病进程有用的预兆指征,它与机 会感染的发生和存活时间相关联。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厚度0.2um以上,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的,与四周界限分明的黏液性物质。
3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核质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4 质粒:是细菌核质外的环形闭合双链DNA分子,携有遗传信息,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自我复制、自我转移及丢失。
5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是从细胞膜长出,伸到细胞壁外面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6 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折叠成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参与细菌的分裂。
7 菌毛:是某些菌体表面上的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蛋白性丝状物。
8 L型细菌:在某些情况下,细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去除诱因后可回复为原菌。
9 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脂质A,菌体死亡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
10 外毒素:是由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1 菌落:是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2 培养基:是指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调配而成的培养基质。
13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选择抑制或杀死其他生物细胞的物质。
14 纯培养:挑选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即纯培养。
15 热原质: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物质,将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16 菌苔: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过分密集而形成片状,称菌苔。
17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可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一、人体中的常见的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机会感染的病原生物
——预防机会性感染非常重要,主要的措施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菌群失调,注意严格消毒,无菌操作,积极控制、治疗基础疾病等。
引起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的病原生物是指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巨细胞病毒、耶氏肺孢子菌、真菌和弓形虫等),它们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也称为条件性感染,引起机会感染的病原体称为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主要是细菌,某些真菌、病毒或原虫也可引起机会感染。
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
1. 细菌
细菌是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常见的有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等,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等。
(1)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社区及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最重要的机会感染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表面有O、H、K抗原,不同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不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以消灭致病菌、消除感染诱因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导致的腹泻一般无需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近年来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明显增加,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17)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59.8%,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57.0%,因此临床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2)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是除大肠埃希菌外最常见的机会感染致病菌,主要感染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该菌常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17)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45.5%,不同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差异较大,最高的地区达到46.1%,最低为25.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19.2%,最高地区为23.1%,最低为14.4%。
(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通常为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免疫功能紊乱时,可引起严重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率较低,但在住院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携带率明显上升,尤其是严重烧伤、气管切开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在医院内发生,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可引起院外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株。
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17)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22.25%,其中最高地区为23.6%,最低为20.9%,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
(4)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正常人皮肤、口腔、鼻咽部及肠道等部位,也是重要的机会感染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致病毒素和酶,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表葡菌和腐生葡菌等)致病性较弱,可
引起尿路感染,目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葡萄球菌是耐药性最强的病原菌之一,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17)显示: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MSSA,但除外复方磺胺甲噁唑(8.2% Vs 17.9%),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
国外报道社区获得性感染的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在基因型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上均不同,由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已成为术后感染、肺炎和菌血症等的常见病原体,所以临床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及时修改治疗方案。
2.病毒
人体感染某些病毒后病毒可长时间呈潜伏感染状态,当机体受某些因素刺激或免疫力低下时,潜伏感染状态病毒可转变为活跃状态“机会致病病毒”,常见的机会致病病毒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近几年新发现的人类细小病毒、寨卡病毒亦被认为是机会致病病毒。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感染后初次发病为水痘、复发则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后,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发生带状疱疹,疱疹常沿着受累神经分布区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核颈部神经分布区,胸部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约占60%,其次为头颈部和腰部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等,水痘-带状疱疹通常只需合适的护理与对症处理即可恢复,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也可选用膦甲酸钠和干扰素等,继发感染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皮肤带状疱疹呈自限性,预后一般良好,可获得终身免疫,仅偶有复发,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并发脓毒血症、发生眼角膜等特殊部位或进行性播散累及肺或中枢神经系统等,病情多较严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
(2)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virus,HSV):单纯疱疹病毒(HSV)分HSV-1和HSV-2两个亚型,人群普遍易感,成年人群中HSV抗体的检出率较高,多为阴性感染后产生,HSV感染的重要特点是,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在周围神经系统中,HSV多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内(HSV-1多潜伏在三叉神经,HSV-2常累及骶神经根S2~5神经节),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潜伏于星形细胞内,原发感染症状较局限,主要为皮肤黏膜的病变。
单纯疱疹感染为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治疗,局部对症处理即可,需要抗病毒治疗时(如累及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可首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一般预后良好,但累及眼角膜、视网膜及脑组织等特殊部位时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其他疱疹病毒一样,人群感染后仅少数出现临床症状,大多数呈潜伏感染,临床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HIV/AIDS、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可因易感性增高受染或来自隐性病毒的激活,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间质性肺炎、肝损害),该病毒感染遍布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显示,人群中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高达40%~100%,多在幼年或青年时期获得感染。
已知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该病毒感染目前仍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一般成人或儿童患者发生CMV感染后大多预后良好,但对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例如器官移植术受者、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可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或加速其死亡。
(4)寨卡病毒(Zikaviurs,ZIKV):黄病毒属,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ZIKV 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但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脑畸形甚至死亡,2015年5月在巴西暴发大规模疫情,呈现蔓延扩大和跨境传播趋势。
据世卫组织估计,巴西约有150万人感染了寨卡,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有超过3500例婴儿畸形的病例,2016年2月世卫组织称,这种病毒很可能在大部分美洲国家暴发,且已被 WHO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2016年3月1日中国CDC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态势简报显示:我国内地累计报告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10例,分别为广东5例、浙江4例、江西1例,目前尚没有无针对ZIKV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或疫苗,最佳预防方式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5)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EBV为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于1964年由Epstein等首次在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组织中发现,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等进行传播,其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EBV在成人中的感染率超过95%。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是一种几乎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损伤的、EBV感染后T、NK、B细胞异常增生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EBV感染后出现的慢性及反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注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3.真菌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及曲霉菌属等。
免疫缺陷患者常见的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目前被证明是一种亚真菌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耶氏肺胞菌在肺泡内大量繁殖,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最终急性呼吸衰竭,治疗耶氏肺孢子菌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同时要注意加强支持治疗,改善呼吸功能。
4.寄生虫
引起机会性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弓形虫、隐孢子虫及粪类圆线虫等。
弓形虫(Cryptosporidiumspp)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呈急性感染并具有自限性,而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则主要呈慢性迁延性感染,病情往往较严重。
目前发现可以感染人类的主要隐孢子虫为微小隐孢子虫、人隐孢子虫、鼠隐孢子虫及火鸡隐孢子虫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隐孢子虫感染的药物。
机会性感染主要是因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所致,因此易感机体是诱发机会性感染的决定因素或直接因素,机会性感染者往往伴有免疫缺陷等易感因素,感染
病程进展迅速,因此预防机会性感染非常重要,主要的措施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菌群失调,注意严格消毒,无菌操作,积极控制、治疗基础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