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be645aef31126edb6e1a104c.png)
3、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增加、尿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肌酸,过氧
化氢酶排出增加等。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受3Gy照射猴骨髓切片,可见骨髓腔内出血明显
受3Gy照射给予造血因子IL-11治疗的猴骨髓切 片,可见有核细胞增多
受3Gy照射给予造血因子IL-11治疗的猴,可见 巨核细胞增多,约有11个
肺切片,已无肺泡,充满红细胞及组织液
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措施。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以造血损伤为中心,
采用分期、分度,有指征的选用综合治疗的措施。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治疗(1)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治疗(2)
治疗措施
1. 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2. 早期使用抗放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3. 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4. 刺激造血机能
苯甲酸雌二醇:10mg/ml,照前15天或照后1天内,im10mg。 中药提取物茜草:100mg/片,照后18h内、第4、9天各300mg。 523片(硫辛酸类):10mg/片,照前2天30mg,
照后立即20mg+1天内再10mg。 碘化钾片:100mg/片,事前或接触后4h内100mg,必要时重复。
RBC,Hb,PLT均减少。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严重的感染
特点:
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 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 晚期--G-杆菌为主: 肺炎,尿路、肠道感染
缺乏炎细胞性的炎症反应,红肿不明显, 而出血坏死严重,渗出少。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明显的出血
短时间(数日)内连续或断续受到 高剂量率的照射,累积剂量在0.5Gy以上。
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分期
放射卫生学-第五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放射卫生学-第五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cad5708a32d7375a41780ce.png)
(二)分类-2Gy轻度、2-4Gy中度、46Gy重度、6-10Gy极重度) 胃肠型 10-50Gy:患者一般在2周内死亡 脑型 >50Gy :照后几小时或1-3天内死亡
骨髓型主要临床表现:造血障碍、出血、感 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急性放射病分类
分类
剂量 (Gy)
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眼、皮肤及其附属 器官以及骨等在电离辐射作用后变化不甚明显,但 大剂量急性照射时,主要器官仍有一定反应。
第四节 放射性损伤
1、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途径,可分为:①外照 射放射病;②内照射放射病;③内、外混合照 射所致的放射病。
2、按射线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病情的缓急, 分为:①急性放射病;②慢性放射病。
4、照射部位与面积
机体受照的部位不同,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也 不同。在同一剂量和剂量率情况下,损伤严重程度 依次为:
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
照射部位与面积 : 不同部位 不同的敏感度 面积 生物效应
几何条件 :不同的几何条件 不同的生物效应
5、照射方式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
射线首先引起机体的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生成一 系列性质活泼的产物(如: H·、OH·、HO2·、 H2O2、 e-1aq等),此类产物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导 致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损伤。
间接作用
其主要过程为:
1、射线作用于水分子,将水分子中的电子击出,引起电离, 生成带正电荷的水分子H2O+和高能电子e—(又称热电子)。
胚胎不同发育阶段,2Gy X射线照射下死胎或畸形的发生率
(3)组织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不同的组织与细胞的辐射的敏感性不同,一 般分裂旺盛的细胞,以及那些比别的细胞需要更 多营养的细胞,对射线更为敏感。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课件第5章第5节 各种电磁辐射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课件第5章第5节 各种电磁辐射及其对人体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065a468501f69e3142329457.png)
距离防护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 远离辐射源,在操作中切忌直接用手触摸放射 源,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作业方式为好。
屏蔽是外防护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有固 定的,也有移动的;有直接用于辐射源运输贮存的, 也有用于房间设备以及个人佩带的。屏蔽材料则需 根据射线的种类和能量来决定,如χ、γ射线可用铅、 铁、混凝土等物质;β射线宜用铝和有机玻璃等。
与人工型电磁场源:自然型电磁场源来自于自然界, 是由自然界某些自然观象所引起的。
在自然型电磁场源中,以天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最为突出。它可以从几千赫一直到几百兆赫,乃至更 高频率。
线状雷电、片状 雷电、球状雷电。
人工型电磁场产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 统、电子设备与电气装置。人工型电磁场源按 频率不同又可分为工频场源与射频场源。
某广播电视发射台附近的居民院子里架设的电视 天线铁杆用铁钳等金属一碰就起火花。于是有人找了 一段较长的裸露导线两端和灯泡相连,灯泡便亮了起 来。这是导线接受了广播电台的发射电磁辐射能量, 引起振荡而发光。
无线电波波长从10000m~1mm。继无线电波 之后为红外线、可视线、紫外线、χ射线、γ射线。 其大致划分如下图所示。
10-9 10-6 10-3
103 106
由电子、电气设备工作过程中所造成的电 磁辐射为非电离辐射而不是电离辐射。非电离辐 射的量子所携带的能量较小,不足以破坏分子, 使分子电离。因此,这类电磁辐射具有粒子性稳 定,波动性显著等特点。
工频杂波场源中,以大功率输电线路所产生 的电磁污染为主,同时也包括若干种放电型场源。
射频场源主要指由于无线电设备或射频设备 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与电磁辐射。
自然型电磁场源及其分类
人工场电磁源及其分类
(2)射频电磁场 交流电的频率达到每秒钟10万次以上时,它的 周围便形成了高频率的电场和磁场,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射频电磁场,而一般将每秒钟振荡10万次以上的交 流电,又称为高频电流或射频电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1138f4933687e21af45a96e.png)
射性核素的吸收和沉积,如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应即刻服用碘化钾或碘化钠;放射性锶进入 体内,应服用褐藻酸钠磷酸三钙。必要时应用缓泻剂,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出。
2.尽早开始应用特效药物进行加速排出治疗。如放射性铯进入体内,应服用普鲁 士兰;镧系和锕系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应使用螯合剂(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螯核羧酚等); 钋进入体内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等。
受照剂量的确定除依据物理方法测定的剂量外,尚应参考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和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25—500拉德准确性较好)估算的剂量值。对受中子照射的人
员还应测量感生放射性估算剂量。必要时安排事故模拟。
2.受照射后引起之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依受照剂量大小,受照部位
和范围之及人体情况而异。可根据表1、表2做出分型和分度诊断。
开始时间(天)立即
3~6
<10
15~25 20~30 极 期 不 明
显
口咽炎
-
+++~+
++~-
++
+
-
+
最高体温 ↓
↑或↓
>39℃
>39℃ >38℃ <38℃
极
脱发
-
期
++~-
+++~+ +++
+
++~+ -
出血
-
++~- +++~- +++ ++~+ -
柏油便
-
++~- +++
++
-
-
血水便
+~-
++
-
-
-
-
腹泻
+++
+++
+++
++
-
-
拒食
+
+
+
±
-
-
衰竭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3488ec581b6bd97e19eac1.png)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标准号: GB8280-2000替代情况:替代$False$发布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点击数: 320更新日期: 2007年10月04日前言本标准主要为适应核能和辐射应用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外照射事故中所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诊断和处理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修订编制而成。
我国于1980年、1987年曾先后制定过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但自1987年公布实施以来,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国内外又有了新的进展和新的认识,如重度以下骨髓型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不出现极期宏观临床表现,提出了进入极期和恢复期的新的判断指标。
并积累了大量治疗的经验如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
此外,对肠型和脑型诊断标准另行规定。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包括外照射事故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可与GB8282-2000《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2-1996《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91-1996《放冲复合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有关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根耀、常世琴、毛秉智、王桂林、谭绍智、罗庆良。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事矿照射、应急照射后受到大剂量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
在医疗照射以及核战争等情况下受照后引起急性放射病者,也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诊断和处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放射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放射病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8a2c06184254b35effd3459.png)
>39℃ >39℃ >38℃ <38℃ 脱发 - ++~- +++~+ +++ ++~
+- 出血 - ++~- +++~- +++ ++~
+- 柏油便 - ++~- +++ +
内科学疾病部分:放射病>>>
症状及病史:
症状及病史:
+ +++ +++ ++ + - 腹泻 +~+++ +++ ++~+ +~-
-- 共济失调 +++ - - - - - 定向力障碍 +++ - - - - - 极期: 开始时间(d) 立即 3~6
<10 15~25 20~30 不明显 口咽炎 - ++~
内科学疾病部分:放射病>>>
症状及病史:
症状及病史:
细胞绝对值 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下降速度能较
好地反映病情程度,尤其在战时是一个简 单易行的早期化验指标(表2)。
急性放射病早期淋巴细胞绝对值 (×109/L)
分型(度) 照后1~2d 照后3d 骨髓型 轻度 1.2 1.0 中度 0.9 0.75 重度
内科学疾病部分: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c38b2af0aef8941ea76e0593.png)
二、继发作用 (secondary effect)
原发作用时间极短,吸收能量极微,在原发损伤后,发生的生化与病理变化
第二节 急性放射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和病理基础
一、 ARS的分型分度
急性放射病分型:
根据基本损伤、临床表现和预后分为—— 骨髓型、肠型、脑型 骨髓型 造血损伤突出 肠型 肠损伤为主 脑型 脑、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
病理基础:
造血器官损伤
基本损伤 关键环节
骨髓损伤---造血功能障碍
正常骨髓
有核细胞变性坏死、数 量减少、髓腔空虚
病理表现
骨髓 变性 坏死 减少 空虚 出血 再生
脾脏、淋巴结 体积缩小 细胞坏死 空虚 再生
临床表现
1.全血细胞减少--- 造血损伤
受照后时间(天)
是放射损伤根本的问题
损伤机理:
1)破坏/抑制造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2)破坏造血微环境:血窦和造血间质细胞损伤
具有明显照射早期的时相性: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细胞退变 短暂↑→进行性↓→顿性回升→最低值→恢复
诊断的重要依据
淋巴细胞 进行性↓ 贫血较迟
介于“白与红”之间变化 胞核肿胀、空泡、固缩、碎裂、中毒颗粒
[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违反操作规程、核泄漏、爆炸、火灾 切 尔 诺 贝 利 核 电 站 4 号 机 组 损 毁 现 场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
444人受严重照射,237人住院. 134人患急性放射病,已死亡49人, 重度以上放射病多复合烧伤Fra bibliotek轻度 中度
1.2 0.9
1.0 2.0
0.6
第5章急性放射病
![第5章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cecc6c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f.png)
临床症状
• 初期出现的快慢、症状的轻重、 持续时间
• 假愈期的长短 • 极期的各种症状的轻重,尤其是
及其开始的时间
化验检查
l、外用血象:WBC数量及质量的变化、粒淋比例、PIT及
RBC的形态,数量变化;
2、骨髓检查: *骨髓分裂指数:每1000个骨髓有核细胞中处于分裂状态 的细胞个数。
骨髓分裂指数(照后4天,‰)
肤β烧伤,死亡31人。 3 直接经济损失30亿美元,另外堆停运费、减少发电的
损失、发放防辐射、放射性污染等补助,总损失额超 过300亿美元。 4 事故后1年内对北半球地区国家居民导致超有效剂量当 量照射,对苏联、保加利亚、奥地利、希腊、罗马尼 亚、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中,照射剂量为天然本底 照射的5.4—31.7%,对我国的照射约为天然本底照射 的0.33%。
血象:随骨髓相的恢复,外周血象开始恢复,网织红 增加最明显。
网织红的增加是观察ARS的造血恢复的敏感指标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症状少,病情轻,一般不出现脱发 、感染;
*分期不明显,无明显的极期; *造血功能轻度障碍; *预后良好,一般两个月内自行恢复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初期症状出现更早、更快、更重,假逾期很 短,或者没有假逾期;
事故原因分析
1、反应堆本身设计不合理,本身安全考 虑不足;
2、工作人员责任心差,违反操作规程。
国内核事故
• 1954--1987死亡3人);
• 1987--1994:放射事故269起, 造成受照人员865人,直接死亡5人 。
小脑颗粒细胞、脑干
部细胞大面积固缩坏死 、脑循环障碍,出现水 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 点状出血。临床表现为 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加 和振颤、强直性或痉挛 抽搐、昏睡、眼震( CNS五大症状)
急性放射病 ppt课件
![急性放射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e28b3584868762cbaed55c.png)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ARS)
1992年11月19日 恶心、呕吐 父亲、兄弟 感染、出血 相同疾病死亡 不明不白死亡
钴60放射源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生物剂双量核计”
★ 1定
义
2分
型
★ 3 病理变化 ★ 4 病理生理变化
出血特点
广泛性 严重性 致命性
• 可遍及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 • 内脏出血早于体表
• 出血可为点状、片状、弥漫状 • 出血量大:贫 血 • 无明显出血点
你见,或者不见它
• 重要器官出血
出血就在那里 不停渗漏
脑
肺出血 肾出血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A 大剂量照射白细胞数急剧下降 ➢ 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发生最早
淋巴细胞数量变化
Lymphocyte Counts (×109)
淋巴细胞绝对数
早期诊断的依据
2
减少的程度是急性
放射病病情轻重的
1
标志之一。
4Gy 6Gy 8Gy
1
2
3
Days Post-irradiation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当天检查:白细胞升高,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出现下降 二三天后,症状和体征开始减轻,甚至消失,但wbc总数却不断下降 照后7-14天,最初症状陆续又出现,而且脱发、发烧、出血、全身衰竭等 ,wbc值很低,甚至到零
全力抢救,2-3月后,5名同志开始康复,2名病重救治无效死亡
疲乏 呕吐
感染、发热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五章.doc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五章.doc](https://img.taocdn.com/s3/m/577ebbbabd64783e08122b6a.png)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主要有哪些?答:(1)天然辐射源(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内放射性物质,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2)人工辐射源包括核试验放射性污染,核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材料贮存、运输,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核设施退役。
2.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答: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有(1)躯体效应:辐照对受照者本身的有害效应;是由于人体普通细胞受损引起的;只影响到受照者个人本身。
(2) 遗传效应:辐射引起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是生殖细胞受损伤引起的有害效应;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身体缺陷。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1)急性放射病:由大剂量急性照射引起,多为意外核事故、核战争造成。
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累积的结果。
危害取决于受辐射时间和辐射量(2)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累积的结果。
危害取决于受辐射时间和辐射量。
3. 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照射量定义:表示γ或X 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能力大小的辐射量。
吸收剂量定义: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剂量当量定义:组织内某一点的剂量当量H = DQN4. 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待积剂量当量这些概念的引入是为了什么目的? 答:有效剂量当量定义:受照器官和组织的总危险度按有效剂量当量计算。
HE=∑WTHT一次大的放射性实践或放射性事故,会涉及许多人,因此采用集体剂量当量定量表示一次放射性实践对社会总的危害。
集体有效剂量定义:量度某一人群所受的辐射照射,则按集体有效剂量计算,即待积剂量当量 定义:单次摄入某种放射性核素后,在50年期间该组织或器官所接受的总剂量当量,即 9. 什么是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说明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的特征。
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15c36de02020740bf1e9b5b.png)
巨型胞体和胞核、核固缩、核碎裂
• 淋巴细胞常见双核、双叶核淋巴细胞
精选ppt
17
(2)出血 • 出血部位以皮肤粘膜最明显,极期多见便血和尿血 • 原因在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降低、血管壁脆性和
通透性增加
• 此外,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物质代谢障碍、细菌感染 也使出血加重
• 照后5~8周后进入恢复期
精选ppt
26
(4)极重度(6~10Gy )
• 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程分期不明显
• 照后1h内可发生反复呕吐和腹泻。此时淋巴细胞绝对值 约0.3×109/L,白细胞继续下降。假愈期很短,约1周 左右。极期出现高烧、反复呕吐、腹泻、脱水,很快进 入衰竭状态,预后不良
精选ppt
6
3、医疗照射
• 放疗或白血病患者移植治疗预处理,均采用大剂量照射, 引起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4、应急照射
• 核事故时为防止事故扩大或抢修、抢救等,工作人员受 到超过规定剂量限值达到1Sv以上,导致放射病。
• 前苏联Cherbobyl(1986)事故中消防人员和营救人 员均有急性放射病例。
精选ppt
精选ppt
12
外周血象变化尤其白细胞数量变化是急性放射病病情轻重 的标志之一。
精选ppt
5.恢复 6.过度增多 7.恢复正常
13
急性放射病进程中白细胞数量变化特点
• 早期增多阶段:照后1~2天内白细胞可一过性增多,峰 值可达反应,骨髓粒系释放增多,及边缘池、循环池 白细胞重新分配
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 根据受照剂量和病情分四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 度,其中中度和重度的临床分期典型,可分四期:初期、 假愈期、极期、恢复期。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5e9add10dd88d0d233d46af3.png)
++
最高体温,ºC
>39
↑或↓
↓
脱发
+~+++
—~+++
—
出血
—~+++
—~++
—
受照剂量,Gy
6~10
10~50
>50
病程,天
<30
<5
<5
注:+++表示严重,++为中度,+为轻度,—为不发生
骨髓型ARS的分度诊断
确定是骨髓型ARS后,应尽早区分为轻、中、重、极重 度,区分的依据:
1)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算、实测)、生物剂量(染色 体畸变率适合于0.25--5.5Gy、建立标准曲线、微核率)。
4、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表1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
分度 轻度
初期表现 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照后1—2天淋 受剂量 巴细胞绝对数 下限 最低值(109/L) (Gy)
1.2
1.0
中度 头昏、乏力、不适、食欲减
0.9
2.0
退、恶心、1—2小时后呕吐、
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
5)照后1d的Hb升高见于肠型或脑型ARS。
三型ARS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
项目
极重度骨髓型
肠型
脑型
共济失调
—
—
+++
肌张力增强
—
—
+++
肢体震颤
—
—
++
第5节 急性放射病
![第5节 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ef297a08866fb84ae45c8d79.png)
放射医学系 周美娟
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ARS)
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 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 全身性疾病。
什么情况下发生急性放射病?
• 核弹袭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万吨核爆时受屏蔽的人员 千吨级核时伤员 在严重放射性污染通过或久留人员
治
疗
( 4)
早期使用抗放药,改善微循环的药 *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苷、三磷酸腺苷、 COA、氢化可的松、6一氨基己 酸、对羧基苄胺 。
*抗放药:预防用药
机理:自由基竞争学说 混合二硫键学说 缺氧学说
治
疗
( 5)
几个常用抗放药: 半胱氨酸(CSH):SH-OH2-CHCOOH 特点:照前短时间给药有效 药效与纯度有关 静注优于皮下注射,口服无效
恢复期
定义:机体逐步好转的时期(照射后35~60天) 骨髓相:恢复早期呈岛状分布(单一或混和造血灶) 各系细胞以红系恢复最快,中幼红增加尤为明显 血象:随骨髓相的恢复,外周血象开始恢复,网织红 增加最明显。
网织红的增加是观察ARS的造血恢复的敏感指标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症状少,病情轻,一般不出现脱发 、感染;
两部分: 早期分类诊断 临床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尤其是照射史; 初期症状和体症; 实验室检查。
早期分类诊断
病史:主要是照射史,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剂量仅做粗 略估算。 初期症状:指照后1~2d的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
恶心,食欲下降 呕吐 腹泻 CNS症状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偶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cbc81b03a76e58fafab00348.png)
8
发生基因突变的小马标本,“戈尔巴乔夫小马”
9
受到严重辐射的“车辆墓地”,1350台军用直升机,运输车、救护车等报废
14
活度不正确致131I治疗错误
一患者应接受259MBq的131I治疗。通常情况下, 该核医学科使用同一剂量水平的药时只要一个胶 囊。由于本次操作时,有正确标识的两个胶囊, 分别为130MBq,置于一铅罐中。当技术员将铅罐倒 置取药时,只有一个胶囊,她认为这就是总的剂 量,因此仅给患者服用了一个胶囊。后来在处置 铅罐时,技术员才发现另一个胶囊。结果是患者 只接受了一半的处方剂量,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
放射损伤
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 《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 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2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 (数日)内受到多次 全身照射,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达到1Gy 以上外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病程具有明显的时相性,有初期、假愈期、 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 种类型。
18
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https://img.taocdn.com/s3/m/79f5ae5b83c4bb4cf7ecd1c1.png)
脑型放射病临床表现
③肌张力增强和肢体震颤 多发生在照后1~2小时内,发生率高。 肢体震颤呈阵发性, 四肢均可发生,可诱发。 锥体外细胞变性坏死所致。
脑型放射病临床表现
④ 抽搐 是脑型放射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时间:受照后2小时以内。 表现为强直性抽搐、阵挛性抽搐、局限性阵挛 性抽搐和强直阵挛性抽搐(癲病样大发作)。 原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坏死
肠型放射病的治疗措施
2.尽早实施骨髓等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好有HLA相合的同胞供髓, GVHD、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防治。 移植后应用造血生长因子(G-CSF等) 注意肠套叠、肠麻痹、腹膜炎等的防治。
肠型放射病的救治原则:
早期应用可减轻肠道损伤的药物; 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矫正酸碱平衡失调; 加强抗感染和抗出血治疗; 尽早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 积极给予综合支持治疗。
持续时间: 2周左右
极期 critical phase
先兆:
①一般状况再度变差 ②出现明显脱发; ③皮肤或粘膜出现小出血点; ④白细胞数降至2×109/L; ⑤血沉加快。
极期 critical phase
典型临床表现均可出现 全血细胞减少; 局部或全身感染; 不同部位的出血;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
[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
Chernobyl 核电站破坏情况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核泄漏、爆炸、火灾 444人受严重照射,237人住院.
134人患急性放射病,已死亡49人,
重度以上放射病多复合烧伤
负氮平衡 血NPN 尿N ↑ 血浆总蛋白 ↓ 白蛋白↓ 白/球倒置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ppt课件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4f50d9e009581b6bd9eb39.png)
2019
-
34
• 卫生部派出工作组排查放射源。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此时有人回忆, 张有昌住院期间,上衣口袋掉出过一个小金属块。小金属块随后被扔 进医院废纸篓,被两位环卫工人拉走,本应送去太原郊区的垃圾堆放 站。但工人偷懒,走了一半,便将垃圾倾倒在公路边。 • 她后来再婚,怀孕过两次,都没有生下来。“我怕生出来再有问题。” 张芳说。而研究显示,她在2000年怀孕的那一次,胎儿六个月时宫内 死亡,与她以前受到辐照有关。 18年前孕育京生的时候,张芳同样 面临挣扎。京生在腹中一度停止生长,头围小于正常胎儿,医生们劝 张芳放弃孩子,而且提醒她放射事故可能给孩子带来后遗症。但她始 终不忍心,也想给丈夫张有昌留下骨血。 • 辐射安全所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表于2010年第五期《中华放射医学 与防护杂志》的论文显示,推算京生当年受到辐射的生物剂量为1.85 戈雷,宫内受照没有影响她出生后的体格发育,但对其智力发育有严 重影响。
2019
-
27
1996年1月5日早晨7:30上班途中, 宋学文在地面的薄雪上拾到一条类
似“手饰链”的小链子,短短的不 足10个小时,使其在二年中共做了 7次大手术。截去了左前臂、右腿。 其后又陆续截去了左腿,在为争取 自己的权益不断上访的同时,用他 仅存的右手敲出了30万字的书稿 《生死链:中国首例核辐射受害者 与生命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反应堆的功率开始迅速上升时,试图将所有的控制棒和应 急控制棒插入堆芯紧急停堆,但由于控制棒受阻未能插入堆 芯底部,堆芯失水融毁,核燃料因热量聚集过多炸成碎块。 ‡ 紧急注入水后,使得过热的蒸汽与烧融元件、包壳和石墨发 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这些易燃高爆 炸性气体与氧气结合,发生猛烈的化学爆炸,1000tn重的堆 顶盖被掀起,堆内所有的管道破裂,反应堆厂房倒塌,导致 堆芯进一步破坏,熊熊烈火达十层楼高,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因热效应升腾到1km以后才水平传输。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严重的感染
特点: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 晚期:G-杆菌为主:肺炎,严重,渗出少。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明显的出血
病理基础:PIT数量明显减少,功能下降; 凝血因子减少; 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加 特 点:全身广泛性出血,一般内脏出血 早于体表出血。
病理表现:造血机能迅速恶化,外周血有形成分迅
速减少,减少程度和病情平行。 假逾期的长短也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指标,轻度
20-35d, 中度20d, 重度10d。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极期 (critical phase)
进入极期的标志:体温升高、食欲降低、
呕吐腹泻、全身衰竭。
主要症状:造血功能的严重障碍
主要损伤胃肠道 ,小肠黏膜上皮广 泛的变性、坏死, 黏膜大面积脱落。 临床表现是高烧、 呕吐、反复腹泻、 血水样便。
小脑颗粒细胞、脑干 部细胞大面积固缩坏死 、脑循环障碍,出现水 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 点状出血。临床表现为 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加 和振颤、强直性或痉挛 抽搐、昏睡、眼震( CNS五大症状)
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10 脑型急性放射病 >50
受照 剂量 1-10 Gy
主 要 表 现
轻度1-2 中度2-4 重度4-6 极重度6-10
主要损伤造血血 液系统,在造血抑 制和破坏的基础上 发生以全血细胞减 少为主的造血障碍 综合症,主要临床 表现在出血和感染
事故经过
‡ 按预定计划于1986.4.26.停堆检修; ‡ 4.25.1:00整操作人员降低反应堆功率,14:00关闭了 堆芯紧急冷却系统;23:10又降功率,原定降到700-1000MW,误操作降到30MW以下; ‡ 规定不得少于15根的安全棒被抽得不到10根; ‡ 4.26.1:00,将反应堆功率稳定在200MW; ‡ 4.26.1:23.30’’,达到停堆水平,要求立即停堆却未停堆,
事故原因分析
1、反应堆本身设计不合理,本身安全考 虑不足; 2、工作人员责任心差,违反操作规程。
国内核事故
• 1954--1987:特大事故92起(32 例骨髓型及2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直 接死亡2人,间接死亡3人); • 1987--1994:放射事故269起, 造成受照人员865人,直接死亡5人 。
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脑型急性放射病诊断
骨髓性急性放射病
( 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初期、假逾期、极期、恢复期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初期:
定义:患者受照后出现症状到症状缓解这段时间
主要症状:神经系统先兴奋,以后转为抑制, 胃肠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 病理表现:淋巴细胞迅速降低 白细胞一过性增加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假逾期(latent phase)
定义:初期之后,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症状缓解
或消失的阶段。
主要症状:病人除了稍感疲乏外,无其他明显的症 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严重感染 明显的出血 严重的物质代谢障碍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造血功能的严重障碍
造血功能障碍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特征,也是 出血和感染的基础。
骨髓相:极度衰竭,有核细胞减少,网状细胞 、浆细胞、脂肪细胞等造血支持细胞的相对数增加 血象:WBC达最低值、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 相对数增加、RBC,Hb,PIT均减少。
补救工作
‡ 30多处起火,数小时后才将大火扑灭 ‡ 调用300多架次军用直升机空投了5000tn 碳化硼、白云石、砂土和铅等混合物覆 盖反应堆体和吸收气溶胶颗粒 ‡ 为防止堆底部结构破坏,修建了人工排热 通道 ‡ 修建混凝土结构将整个反应堆封闭。
事故影响
1 大撤退:从核电厂周围30Km内10万多人。 2 203个应急救援人员受大剂量照射并复合热烧伤及皮 肤β烧伤,死亡31人。 3 直接经济损失30亿美元,另外堆停运费、减少发电的 损失、发放防辐射、放射性污染等补助,总损失额超 过300亿美元。 4 事故后1年内对北半球地区国家居民导致超有效剂量当 量照射,对苏联、保加利亚、奥地利、希腊、罗马尼 亚、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中,照射剂量为天然本底 照射的5.4—31.7%,对我国的照射约为天然本底照射 的0.33%。
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ARS)
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 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 全身性疾病。
什么情况下发生急性放射病?
• 核弹袭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万吨核爆时受屏蔽的人员 千吨级核时伤员 在严重放射性污染通过或久留人员
核事故:核电厂、核反应堆 辐射事故:
总之,凡是利用核能的地方,都有可 能发生ARS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反应堆概况
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堆 芯由直径12m,高7m,重约1700tn 的石墨砌体、金属铀燃料和压力管 等组成。反应堆内共装设1659根燃 料棒,其输出热功率为3200MW。
该反应堆的主要缺点
‡ 运行时石墨砌体温度达700℃,易燃、遇水产生易燃 气体; ‡ 冷却剂存在相的转化有可能形成空泡正反应性效应; ‡ 在堆的金属构件和石墨砌体中积累大量能量,紧急停 堆时热功率下降较慢; ‡ 没有安全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