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1 工程特点 (2)

1.2 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 (3)

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1.4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评价 (5)

第二章监测目的、任务、依据和程序 (5)

2.1 监测目的 (5)

2.2 监测任务 (5)

2.3 监测依据 (6)

2.4 监测程序 (6)

第三章监测项目 (7)

3.1 仪器监测 (7)

3.2 巡视检查 (8)

第四章测点布置 (10)

4.1 一般要求 (10)

4.2 冠梁顶部位移测点布置 (11)

4.3 悬臂桩深部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 (11)

4.4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按下列位置布设 (11)

4.5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11)

4.6基坑外周围地表沉降观测点 (12)

4.7地下水位观测井(孔) (12)

第五章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3)

第六章监测频度 (14)

第七章监控报警 (16)

第八章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特点

温江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柳林路等4条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柳林路管廊起点南熏大道与柳林路交叉口K0+020,止点温泉大道与柳林路交叉口K1+980,全长1960m,管廊布置于柳林路西南侧距道路中线19.5m位置;南江路管廊起点柳河东路与南江路交叉口K0+000,止点凤溪大道与南江路交叉口K1+067.5,全长

1067.5m,管廊布置于南江路东南侧距道路中线13. 9m位置;永兴路管廊起点柳河东路与永兴路交叉口K0+000,止点凤溪大道与永兴路交叉口K1+104.1,全长1104.1m,管廊布置于永兴路东南侧距道路中线13.9m位置;五洞桥路管廊起点柳河东路与五洞桥路交叉口K0+000,止点凤溪大道与五洞桥路交叉口K1+173.9,全长1173.9m,管廊布置于五洞桥路东南侧距道路中线13.9m位置。施工采取基坑明挖、结构现浇等工艺。入廊管线种类有高压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等,柳林路结构全宽为4.4m,南江路、永兴路、五洞桥路结构全宽为2.4m,柳林路结构高度为4m,南江路、永兴路、五洞桥结构高度为2.15m,结构断面详见图示。柳林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3米~4米,南江路、永兴路、五洞桥路覆土厚度1米以,柳林路基坑一般深度约7-8m,南江路、永兴路、五洞桥路基坑一般深度约2-3m。

1.2 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

本工程位于市温江区,起点为南熏大道,至温泉大道,依次穿越南江路、永兴路、五洞桥路三条现状市政道路。附近有凤溪大道、柳河东路等城市干道,城乡交通网发达,交通便利。

本工程拟采用明挖法施工,地表多为现状市政道路、市政道路绿化带、厂区、民居、荒地、耕地等,地形较为平坦。

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3.1 工程地质

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围地层结构相对简单;勘察深度围,除上部填土外,其下均为第四纪堆填物及冲击层组成。现分层描述如下:杂土:杂填土,褐色~灰色,松散~稍密,稍湿。以粉质土为主,含有机质,地表薄层腐殖土,混有少量碎砖及卵石。

粉土:褐黄色,褐灰色,稍密,稍湿;由粉粒及少量粘粒、粉砂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局部粘粒较重,为黏质粉土,间夹少量卵、砾石。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翻译,干强度低,韧性中等。

稍密卵石:深灰、青色、浅灰色,成分以砂岩,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及灰岩为主,稍密状,稍湿~饱和,磨圆度较好,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

中密卵石:深灰、青色、浅灰色,成分以砂岩,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及灰岩为主,呈中等风化~微风化,中密状,湿~饱和,磨圆度较好,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

密实卵石:深灰、青色、浅灰色,成分以砂岩,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及灰岩为主,呈中等风化~微风化,密实状,湿~饱和,磨圆度较好,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

1.3.2 水文及气象

温江区位于平原腹心,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其基本特点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干燥。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左右,最高气温

37.3℃。多年年平均隆雨量948.00毫米,最大降水量为195.2mm,相对湿度84%;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8毫米。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米/秒,最大风速14.8米/s,极大风速27.4米/s。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0pa,最大风压力250pa,主导风向为NNE。

根据勘察报告,场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实测地下水静水位在自然地表下 6.30~9.50m,水位标高在517.59~522.97m,地下水具有雨季获得补充,积存一定水量,旱季水位逐渐耗失的特点。地下水位动态受季节变化明显,呈季节性变化,水位年变化幅度2.50~4.00m之间。

1.4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评价

本工程基坑设计安全等级属于二级基坑工程,应按二级基坑工程实施监测。

第二章监测目的、任务、依据和程序

2.1 监测目的

为基坑工程优化设计、指导基坑工程施工,确保基坑稳定保护周边已建建(构)筑物、管线;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2 监测任务

(1)基坑支护结构监测:包括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土体深部水平位移观测等;

(2)周边环境监测:周围建筑物变形观测、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地下水变化观测等。

(3)地下管线的沉降及位移

2.3 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5.《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DB51/T5072-2011

2.4 监测程序

1.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2.制定监测方案,并报设计、监理和业主认可;

3.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观测点、校验设备、仪器;

4.观测点和设备、仪器、元件验收;

5.现场监测;

6.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报表反馈;

7.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9.现场监测工作结束,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