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 俗世奇人教案学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他的其他作品。
2. 简述《俗世奇人》的编写背景及特点。
3. 分析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
2. 学生分享对本书的初步了解和阅读兴趣。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背景及特点。
4. 学生讨论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分析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本书的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本书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书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的文学手法,如夸张、讽刺等。
2. 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文学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学手法的运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并理解课文《俗世奇人》的内容,掌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2能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1.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人物的情怀。
3.2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2.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老师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俗世奇人”的含义。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3.课堂讨论3.1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4.小组合作4.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奇人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5.课堂分享5.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6.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注身边的奇人。
7.作业布置7.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身边奇人的作文。
7.2布置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表现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关注。
3.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精选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及其文学地位。
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1.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激发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兴趣,鼓励他们阅读原著。
第二章:分析人物形象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观察其行为举止。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如刷子李的精明能干,泥人张的善良仁爱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
第三章:探讨小说主题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如世俗与奇人的对比,人性的光辉等。
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中寻找支持主题的证据。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让学生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中寻找支持主题的证据,进行讨论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小说的意义。
第四章:欣赏小说语言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比喻、形象拟人等。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并欣赏其艺术效果。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语言特色,观察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分析小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学生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俗世奇人》精品学案
《俗世奇人》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复述课文,感知内容。
2. 引导学生钦佩和赞赏“自食其力”、有独立人格的小人物。
二、课前预习:完成《评价手册》20课自主梳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复述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发展图,复述情节。
海张五:(现身)天庆馆()泥人张()手艺人()泥人像泥人张: ( ) 海张五 ( ) 海张五 ( ) 海张五2、请同学用评书的形式给我们讲述“泥人张”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1、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想一想泥人张“奇”在何处。
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在“泥人张”身上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五、《俗世奇人》课内检测说说下面这段话体现了旧社会手艺人的什么性格?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俗世奇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逢场作戏、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等。
2.复述课文,感知内容。
3.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复述课文,感知情节1.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
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复述故事。
2.通过复述情节,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嘴杨巴是怎样一个人?回答的时候,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来分析。
(四)抓住精彩语言,品读课文无论是昨天我们学习的“泥人张”,还是今天学习的“好嘴杨巴”,两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且富有表现力。
你能否从两篇文章中,找出一、两句进行分析?提示角度:A富有表现力的语言;B天津的方言三、《俗世奇人》课内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怵.()硌.()吓懵.()阔chuò()看风使()(2)回顾课文,想想“泥人张”和“杨巴”个性上有什么不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教学设计
5.创意写作,实践提升: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5.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3.搜集并整理我国民间流传的其他奇人异事,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富有创意。
4.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分享《俗世奇人》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亲子共读感悟。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文紧密相关,充分体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课题揭示:教师板书课题《俗世奇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知
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俗世奇人》教案、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发言、提问、合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作业、读后感等,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3)定期进行阶段测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成语、俗语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表达能力。
4.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本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以及人物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俗世奇人》的读后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俗世奇人》一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仍有待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于《俗世奇人》中所描绘的市井生活及人物形象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文本中生字词、成语、俗语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点拨、讲解,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奇人异事?”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奇人异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引入课题《俗世奇人》,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教师针对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俗语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6.课外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俗世奇人》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拓宽知识面。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背景资料。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市井百态,认识俗世中的奇人奇事。
(2)培养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民间习俗和手艺的理解。
(2)如何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每组选取一个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民间习俗和手艺。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正确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后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涉及的民间习俗和手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能力。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泥人张》:通过分析泥人张的创作过程和捏像技术,理解其艺术价值。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冯骥才的创作风格。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掌握其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俗世奇人》的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风格。
2.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刷子李、泥人张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第三章: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欣赏其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4. 第四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5. 第五章: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
4. 引入文学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进行。
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阅读心得分享和作文写作来进行。
4.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作者冯骥才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
3. 教学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4. 作业纸和测试卷,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探讨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第七章: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第八章: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性的挣扎等。
4. 第九章:学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如场景描写、对话展开等。
5. 第十章:进行创意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小故事。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俗世奇人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冯骥才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课文评点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
《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⑴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⑵理解作家冯骥才和其创作情况。
⑶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们的“奇”。
2、才能目的:⑴指导同学朗读,力求读得活灵敏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⑵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布置,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⑶探究考虑。
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同学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作出自身的评价。
3、德育目的: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气,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
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广博精深的保守文化的感情,鼓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掌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同学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身的评价。
2、练习写人物速写,表达人物的“奇”“绝”。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同学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同学美读课文,读出腔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敏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粗浅,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用同学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测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气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赏析课文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进步品评鉴赏才能;同学自由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与反思,练习写人物速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俗世奇人的赞美之情,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貌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
(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俗世奇人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情况,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奇人形象的分析及其特点的把握。
4. 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冯骥才及作品《俗世奇人》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3.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天津方言的理解与运用。
2.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冯骥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等。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作品《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如泥人张、刷子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奇人背后的辛勤付出,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2)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冯骥才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
2. 调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尝试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奇人奇事。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下册语文《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俗世奇人》教案一、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学作品。
本文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为蓝本,描述了一个生活在俗世中的奇人,通过对其言行举止的描写,展现了他在现实社会中的独特见解和处世之道。
本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适合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俗世奇人》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俗世奇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总结《俗世奇人》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授法:通过讲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文章的结构、要点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分析法:对文本进行逐段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使用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了解红楼梦中的一些角色吗?你觉得他们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有何不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他们对文本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10分钟)•介绍《俗世奇人》的背景,如文学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等;•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第三步:阅读文本并总结主要内容(20分钟)•分段讲解文本,并对每段文字进行解读和分析;•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第一章:课程说明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俗世奇人》的主题思想,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对《俗世奇人》的整体理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研究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冯骥才简介了解冯骥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他创作《俗世奇人》的背景和动机。
2.2 作品概述了解《俗世奇人》的出版时间和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
3.2 辅助人物理解辅助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和性格。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情节发展分析作品的情节发展,理解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4.2 情节转折探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转折,理解其对人物和主题的影响。
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探讨《俗世奇人》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5.2 作品意义讨论《俗世奇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评价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叙事手法分析《俗世奇人》的叙事手法,包括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
6.2 描写手法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理解其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七章:语言特色鉴赏7.1 语言风格分析《俗世奇人》的语言风格,理解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
7.2 修辞手法讨论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赏析其艺术效果。
第八章: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8.1 天津文化了解天津文化背景,理解其在《俗世奇人》中的体现。
8.2 时代意义探讨《俗世奇人》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评价,分析其时代意义。
第九章:课堂活动设计9.1 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9.2 创意写作设计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以《俗世奇人》为背景的故事或描写。
10.1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和创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精选优秀教案第一章:《俗世奇人》简介与阅读引导1.1 教学目标了解《俗世奇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内容特点等。
通过阅读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1.2 教学内容1.2.1 教材内容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以及该书的基本内容、特点。
1.2.2 拓展内容介绍冯骥才的其他作品,以及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俗世奇人》的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简要介绍冯骥才及其作品。
1.4.2 新课导入讲解《俗世奇人》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该书的特点。
1.4.3 案例分析分析书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1.4.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俗世奇人》的阅读心得,分享彼此的感悟。
1.4.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鉴赏人物形象2.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通过鉴赏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2 教学内容2.2.1 教材内容分析《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配角。
2.2.2 拓展内容介绍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书中的人物形象。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4.2 新课导入讲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人物形象。
2.4.3 案例分析分析《俗世奇人》中的人物形象,剖析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2.4.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分享彼此的见解。
2.4.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理解故事情节3.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俗世奇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领悟小说所表现的世俗生活的真实与奇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运用合作学习,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学会对比阅读,探讨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奇人异事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追求个性和理想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俗世奇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所表现的世俗生活的真实与奇异。
2. 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探讨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奇人异事之间的关系。
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感知内容,理解人物。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 对比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小说中的世俗生活与奇人异事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小说《俗世奇人》的内容,了解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俗世奇人》,对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俗世奇人》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分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 对比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探讨世俗生活与奇人异事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总结小说的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是一部介绍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过程的小说。
本课教学以本书为基础,主要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以及学习袁隆平的精神为主要目的。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
2. 学习与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四大发明的概念、特点、重要性。
2.指南针的起源、发展、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背景、意义。
3.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刻体会他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 阅读和分析《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验文学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1.指南针的历史和发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较为陌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袁隆平先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其实践精神和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历史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俗世奇人》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实践法:以袁隆平先生的精神为例,让学生制定实践计划并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2.学前探究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什么是指南针?有什么作用?3.讲授教师通过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历史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起源、发展、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背景、意义。
4.观看影片观看有关指南针的影片,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意义。
5.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6.阅读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7.评价学生针对袁隆平先生的精神进行评价,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生哲理。
1.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3.2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1.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2.1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2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俗世奇人》的封面和作者简介。
1.2邀请学生分享对“俗世奇人”的理解。
2.自读感知2.1学生自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2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初步理解。
3.分析人物形象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张老师、陈小手等。
3.2学生分组讨论,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特点。
4.理解主题思想4.1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主题思想。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5.分析小说结构特点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如:章节安排、情节转折等。
5.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结构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6.语言特色分析6.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如:地方方言、成语典故等。
6.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语言特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6.3教师总言特色,强调小说的艺术魅力。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7.3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学生对小说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俗世奇人》的读后感。
2.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一个人物,为其编写一篇传记。
3.收集其他关于“俗世奇人”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使学生深入理解《俗世奇人》这部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
教学后记
《俗世奇人》导学案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二、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怵目惊心:
3、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一、分析人物。
1、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2、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
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3、说说你所见过或听过的奇人异事。
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学生讨论、交流。
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俗世奇人》课后反思
昨天,是教学开放日,我上的是《俗世奇人》的第二课时——展示课,在这节课上,我有尝试、有整改、当然也有遗憾。
这节课上,我最大胆的尝试就是: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设立学习目标?当我读到这篇小说时,我被里面的人物奇特性、语言的奇妙性和情节传奇性所吸引,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奇”,后来由文章的题目中受到启发:那它们“俗”不?仔细体味一下它们确实又是“俗”的,人物是凡俗的,语言是俚俗的,内容是有关民俗的。
所以我就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以“俗”与“奇”作为问题导学的主线,设立了三个主要的学习目标:
1.人物的凡俗性与奇特性;
2.语言的俚俗性与奇妙性;
3.小说的民俗性与传奇性。
然后,紧紧围绕这三大目标编写导学案。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还好。
由于这个问题是教师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学生就不可能仅仅充当知识的搬运工,找找答案,抄一抄,写一写,他们必须借用手中的资料,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筛选、思考、整合,使学生对问题充满探究的兴趣,但又是跳一跳,够得着的,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并乐在其中。
我觉得这种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尝试。
这是一节展示课,我的总体思路是:对上一次申报课存在问题的整改的一次大练兵。
在分层展示的形式上,不再是一味地写,而是听、说、读、写、演,具体问题,灵活设计;在展示的公平上,不再是一展示就是六大小组的庞大阵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质疑、补充,在课堂的高效上,相比以前我的课堂,总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评价的形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不再是繁琐的分数,用太阳、月亮、星星、花儿和叶子来表示,既直观又有新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而不再纠结于具体的分数。
以上的尝试和整改,虽然得到了同仁的一些好评,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导课不够自然,有生涩之感。
本打算让班长来“破冰”的,不想汪德胜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班长把头埋得低低的,无奈之下,只得让他来说了,说得可想而知,怎么导入到本课《俗世奇人》呢?只能说他进步比较大,是一“俗世奇人”,但总觉得有些牵强别扭。
现在想来,主要是没有做好预案。
只想到班长会说得好的,没有想到,如果其他人非要站起来说,又说得不好,怎么办?
二、还有一个老毛病,可以说是我的课堂的一大顽疾:时间不够。
不能将每个环节完整地展现,总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将某一环节作为作业来处理。
难道就不能将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惜因为我要到英语组当评委,错过了向同仁们请教和学习的机会,很遗憾!但我相信:机会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