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水液代谢理论有哪些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与西医水液代谢理论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水液代谢,是指水液的生成、输布以及水液被人体利用后的剩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的过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

中医的水液代谢一般以气化和三焦为指导,受肺、脾、肾的调节,肺为水之上源,肺主宣发肃降。肺通过宣发肃降具有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脾可运化水谷,脾在消化食物的基础上,对食物中的水液有吸收和输布的功能;肾为水之下源,经过升清降浊,将大量的浊中之清者,吸收输布全身重新被利用。少量浊中之浊者化为尿液下输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指出三焦是一个运行水液的器官。水液代谢以三焦为通道,以三焦通行元气为动力,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西医的水液代谢一般以微循环和渗透压为指导,受心脏、血管、肾脏、肝脏功能的调节。水进入人体的方式主要为喝水、食物和呼吸。排出方式为尿液、呼吸、汗液和粪便。通过胃、脾以及大小肠等消化吸收而生成。其中主要以喝水,尿液为主要代谢途径。肺的呼气运动中,也排出了少量的水气。

中西医在水液的来源去路上基本一致,都认为水液通过饮水,食物,吸气进入人体。通过排尿,排便,皮肤,呼气从人体中出来。但对于水液在人体中的转运,吸收等见解不同。中医认为,饮食入胃,经胃的腐输消化,小肠泌别浊清,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在通过脾的运化,而后输布全身。代谢后的水液经肾送至膀胱。大肠也吸收少部分水。

西医认为,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体液是由水、电解质、低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构成人体内环境。水在细胞内外液中含量多。细胞外液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均有重要作用。水在机体内可调节体温。血液90%是水,它的流动性大,因而随着血循环达到调节全身体温的目的。水在体内还有润滑作用。泪液、唾液、消化液、关节滑液、胸膜和腹膜浆液、呼吸道和胃肠道粘液等都有良好的润滑作用。水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水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摄入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必须通过水运送到机体各部分进行代谢,发挥作用。人体每日消化系统分泌许多液体,水在消化系统循环,在小肠以上分泌出来,在经过大肠吸收回去,使食物得以消化吸收。体内的一切生化反应都是在液体中进行的,没有足够量的水,代谢将发生紊乱或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