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地形因子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 地形因子

环境生态学  地形因子

4. 坡位的生态作用
坡位—是一个地形坡纵剖面的上下位置,上坡位是靠近坡顶
的位置,下坡位是靠近坡脚的位置。 坡位对人类活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009年,钱永平对《生态环境因子对阔叶林质量的影响— 坡位与林分蓄积关系的研究》做了研究。 2010年,王占春对《坡位对杂种落叶松生长影响的初步分 析》进行了研究。
• 地形因子
• • • 地形因子它主要通过改变光、热、水、土壤和风等自然条件间接作用 于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
比如在黄土高原地区 :土壤水分是其生态建设的决定性因子之一, 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有着重要影响,它对土壤水分的作用是通过改变 其他影响因子(气候、植被等因子)来实现的。从宏观上讲,特殊的 地形可能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从而间接影响土壤水份的含量和分布。 地形因子也可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和降水的再分配来影响土壤水分 含量。地形因子影响坡面的光照、气温、降水、土壤性质和植被格局 ,使不同地形因子的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很大
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
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 2007年,金樑等对《黄土高原地坡度对退耕农生态系统自然 植被演替初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2012年,潘树林等对《坡度和坡位对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 土壤养分变异性的影响》做了研究。 2012年,和继军等对《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 影响》做了研究。
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不同的海拔高度,人们的生活习性和动植物种类往往有 所差异。
5. 海拔的生态作用
2013年,何孝德等对《海拔对不同功能植物重要影响的研 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沙草科功能群的重 要值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禾本科功能群中大部 分植物的重要值对海拔的逐渐升高而增大;豆科植物则呈现 先增大后减小。 2013年,刘晓峰等对《海拔对小嵩草植物群落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先 增大后减小,在中海拔梯度达到最大值,生态优势度却随海 拔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变化。

地形因子.ppt

地形因子.ppt
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盆心与 盆周高差在500m以上,地表特征是内流盆 地地势平坦,外流盆地分割为丘陵。
广西的划分
高山;>2000米 中山:2000-800米 低山:500-800米 高丘:250---500米 中丘:100---250米 低丘:<100米
在实践中,通常还按地形要素的范 围大小划分为巨地形、大地形、中 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等五个等级。
南岭山脉也有类似作用,但海拔 一般只有1000m左右,最高峰也只有 2000m,屏障作用较小,且切割较严 重,地形比较破碎,山间还有不少 隙道(如湘桂谷地),有利于冷气 团的南下活动,使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的广州和南宁也偶有零下低温, 地处南部边陲的龙州所种植的橡胶 在强寒潮年份受到严重的寒害。
山脉的走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秦岭山脉东西亘延数百公里,海 拔高度在 2000m左右,主峰太白山 3767m,对南部地区有良好的屏障作 用,成为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天然 界线。
杉木、枫香、马尾松、苦储、樟、棕 榈等天然分布只限于秦岭以南;南面 的汉中有柑桔类亚热带水果的生产, 而在北面的渭河河谷,这些果树却无 法露地越冬,无经营的可能。
地形条件本身规模大小悬殊,加上所处的 大环境有别,生态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共 同为创造组合多样化自然环境奠定基础。
2.8.3 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延绵数公里,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的巨大 地形都可不同程度地左右大气环流和气团 的进退,从而给区域气候以深刻的影响。 使热量、水分、风等主要气象要素按地形 结构而重新分配,同时,影响到土壤的发 育;动植物种类的生长和分布,以至农林 业生产结构和栽培技术的运用。
小地形:指宽度2米到20-50米, 高差2到数米范围内的地形。如小洼 地、切割沟、冲积雄、小纱丘、山 坡上明显的突起等。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

24
3.1巨大山脉对森林分布的影响
巨大山脉及其山峰是气流活动的天然屏障 山脉走向对气候影响较大,对温度和降水量影响 尤为显著。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秦岭是重要界线,对树种天然分布的影响
山地对气团的阻隔和抬升,因山体的情况而异, 山愈高大、愈完整,其屏障和抬升作用愈大,山 脉两侧的气候和植被差异也愈显著。 山体对气团的屏障和抬升不仅在大地形中反映出 来,在中地形中也存在,不过其作用较小,影响 的范围较窄。
25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26
南方与北方
秦岭
27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以 一月均温
河流状况 年降水量



<0℃
结冰 <800毫米(半湿润)
>0℃
不结冰 >800毫米(湿润)
森林植被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为主 水稻 一年两到三熟
第二章之七 地形因子
地形的概念 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 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1
本节导读
领会:地形因子及其表示 简单应用:地形因子的生 态意义 综合应用:地形因子对森 林的影响
2
1地形的概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条件下,在地 质内营力(造山、造陆运动)和地质外 营力(水蚀和风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表现出一定的外貌形态。 这些不同规模的不断变化的起伏系 统称为地形
雲貴高原位於雲南省東部 和貴州省大部。特點:地 面崎嶇,峰岭眾多;石灰 岩廣佈,有著名的喀斯特
地形(也稱岩溶地形)。
11
黄 河 源 头
春季 夏季

GIS概论7_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GIS概论7_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CountryIS/index.aspx
GIS概论
李伟涛 liweitao_801225@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
DEM采集与建立 数字地形分析
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可视性分析
23
DEM空间插值方法—局部分块内插
局部分块内插是将地形区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块,对每 一分块,根据其地形曲面特征单独进行曲面拟合和高程内 插。 分块方法:一般按地形结构线或规则区域分块,分块大小 取决于地形复杂一定宽度的重 叠,或者对内插曲面补充一定的连续性条件。 优点:简化了地形的曲面形态,每一分块可用不同曲面表 达,同时得到光滑连续的空间曲面。不同的分块单元可使 用不同内插函数。 常用内插函数:线性内插、双线性内插、多项式内插、样 条函数、多层曲面叠加法等。
25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分析
DEM采集与建立 数字地形分析
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可视性分析
26
数字地形分析
一、基本因子分析
1、坡度
2、坡向
3、曲率 4、宏观地形因子
27
数字地形分析
一、基本因子分析
1、坡度
当具体进行坡度提取时,常采用简化的差分公式,完整的数学表示为:
28
数字地形分析
一、基本因子分析
2、坡向
对于地面任何一点来说,坡向表征了该点高程值改变量的最大变化方向。 在输出的坡向数据中,坡向值有如下规定: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方向 计算,取值范围为0°~360°。
29
数字地形分析
一、基本因子分析
3、曲率

江西省地形因子(LS)分析

江西省地形因子(LS)分析

4).得到洼池填平图
• 3.水流方向计算
• 操作步骤: • 1)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列表框中 点击Spatial Analysis Tool\Hydrology,双击 Flow Direction,打开Flow Direction操作的对 话框。 • 2)在Input surface raster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经过填充的DEM图层,在Out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文本框中确定输出文件的名 称及路径,点击选中Force all edge cells to flow outward前的复选框
• 1)点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条上的Spatial Analyst/ Raster Calculator,打开Raster Calculator对话框。
• 2)利用公式 LS Am (sin ) n 来计算地形 因子LS。其中,A是汇流累积量(FlowAcc), β是坡度(slope,单位为角度),m=1.6, n=1.3。
• 主要因子包括:坡度、坡向、平面、水流 长度。大多数的地形因子由地形表面的方 向导数计算而成。它们可通过一个二阶差 分格式或者满足DEM的一个二元插值函数 z=f(x, y)计算获得,之后计算函数的导数。 或许,我们想先计算出DEM的低洼地,就 必须指出一个或多个规则来决定排水方向 和每个像元间的联系,以便计算水流长度 和上坡汇水区域。目标是能够利用计算出 的因子来描述形态测量学、汇水位置以及 山坡和组成流域通道的地表因子。 1. 《地理信息系统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 拟研究中的应用》,夏佰成、胡金明、宋 新山,水土保持研究,2004,11 • 2. 《不受DEM 空间分辨率影响的地形指数 计算》,徐静,任立良,程媛华,袁飞,清华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8卷第6期

地形起伏度分级标准

地形起伏度分级标准

地形起伏度分级标准地形起伏度是指地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程度,反映了地表的多样性和地形形态的复杂程度。

地形起伏度的分级标准对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地形起伏度分级标准的示例,以帮助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平坦地形(起伏度小于3°)-平坦地形是指地形起伏度非常小,地面几乎没有变化的区域。

这种地形通常出现在沙漠、湖泊、河流平原等地区。

地面水平度高,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地形相对单一2.一般地形(起伏度在3°-8°之间)-一般地形是指地面有一定的起伏,但不算特别剧烈的地面形态。

这种地形通常出现在丘陵、低山丘陵地区。

地形起伏度适中,地面有轻微的起伏变化。

3.不规则地形(起伏度在8°-15°之间)-不规则地形是指地面起伏明显,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

这种地形通常出现在山脉的山间地带或丘陵地区。

地面起伏度较大,地面有明显的高低差异。

4.复杂地形(起伏度在15°-30°之间)-复杂地形是指地面起伏非常大,地形变化极为复杂的区域。

这种地形通常出现在高山地区或陡峭山地。

地面起伏度极大,地形多样性较高,有陡峭的山坡、深谷、悬崖等地貌特征。

5.极端地形(起伏度大于30°)-极端地形是指地面起伏极大,地形变化极为剧烈的区域。

这种地形通常出现在峡谷、悬崖、陡峭山脉等地区。

地面起伏度非常大,地形变化极为剧烈,有极高的山峰和极深的谷地。

这个地形起伏度分级标准是根据地表的变化程度来划分的,起伏度的大小以度为单位进行量化。

通过这个分级标准,可以对不同的地形类型进行比较和分类,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实践应用中,这个分级标准可以用于地形分析、土地利用规划、自然灾害研究等领域。

地形因子——精选推荐

地形因子——精选推荐

地形因⼦第七章1、本章主题编号2、本章内容概述(1)概述●坡⾯因⼦的分类及提取⽅法●确定坡⾯因⼦提取的算法基础●提取坡⾯因⼦的常⽤分析窗⼝(2)坡度、坡向●坡度的提取●坡向的提取(3)坡形●宏观坡形因⼦●地⾯曲率因⼦●地⾯变率因⼦(4)坡长(5)坡位(6)坡⾯复杂度因⼦3、本章内容3.1 概述(1)坡⾯因⼦的分类及提取⽅法●坡⾯因⼦的分类按照坡⾯因⼦所描述的空间区域范围,可以将坡⾯因⼦划分为微观坡⾯因⼦与宏观坡⾯因⼦两种基本类型。

常⽤的微观坡⾯因⼦主要有:坡度、坡向、坡长、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平⾯曲率、剖⾯曲率等。

常⽤的宏观坡⾯因⼦主要有:地形粗糙度、地形起伏度、⾼程变异系数、地表切割深度,以及宏观坡形因⼦(直线形斜坡、凸形斜坡、凹形斜坡、台阶形斜坡)等。

按照提取坡⾯因⼦差分计算的阶数,可以将坡⾯因⼦分为⼀阶坡⾯因⼦、⼆阶坡⾯因⼦和⾼阶坡⾯因⼦。

⼀阶坡⾯地形因⼦主要有坡度和坡向因⼦。

⼆阶坡⾯因⼦主要有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平⾯曲率、剖⾯曲率等因⼦。

复合坡⾯因⼦有坡长、坡形因⼦、地形粗糙度、地形起伏度、⾼程变异系数和地表切割深度等。

按照坡⾯的形态特征,可将坡⾯因⼦进⼀步划分为:坡⾯姿态因⼦,坡形因⼦,坡位因⼦,坡长因⼦以及坡⾯复杂度因⼦五⼤类。

●提取坡⾯因⼦的基本⽅法⾸先将坡⾯的形态特征或各个坡⾯因⼦进⾏定量化描述,完成求导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其以DEM为基本信息源进⾏提取的技术路线,并通过软件实现形成⼀套易于计算机操作的⽅法。

(2)确定坡⾯因⼦提取的算法基础● DEM格⽹数据的空间⽮量表达(如图7.1)图7.1 DEM格⽹数据的空间⽮量模型●基于空间⽮量模型的差分计算算法主要有数值分析⽅法、局部曲⾯拟合算法、空间⽮量法、快速傅⽴叶变换等。

其中数值分析⽅法包含有简单差分算法、⼆阶差分、三阶差分(带权或不带权)和Frame差分;局部曲⾯拟合⼜有线性回归平⾯、⼆次曲⾯和不完全四次曲⾯(据刘学军,2002)。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

测量方法
关于海拔高度的测量,目前主要有机械式、GPS定位式和气压式3 种海拔高度测量系统。 机械式海拔高度仪的精度有限,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GPS定位能提供定位信息,但在近地面时准确度较差,而且输出的 位置信息为经度纬度和大地高,不能直接得到海拔高度,实际应用很 不方便。 气压式高度测量,利用大气压力值和环境温度值,经换算可得到海 拔高度 采用一般气压传感器测量受环境温度等影响,其测量精度往往 达不到要求 。
3.纬度
纬度可分为天文纬度,大地纬度,地心纬度。 地心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 大地纬度是指某地地面法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天文纬度指该地铅垂线方向对赤道面的夹角。 我们通常说的纬度指的是大地纬度。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 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对于北半球而言,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 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
熊秀海,代侦勇,熊斌梅,谢翠容. 绿色空间生态服务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J/OL]. 测绘地理信息,2017,42(03):
摘要:绿色空间生态服务(green space ecosystem services,GSES)与地形因 子(坡度、海拔、坡向)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其关系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修复、 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奉化市绿色空间地类的划分和生态服务 的计算模型获得GSES的价值。利用GIS技术提取坡度、海拔、坡向3个地形因子, 同时分别获得每个因子对应的GSES值,最后选择Spearman相关分析模型对 GSES价值与地形因子值进行检验。
大气压强传感器TP015P在海拔高度测量中的应用[J]. 赖武刚,郭勇,詹鹏. 电子 元器件应用. 2010(08) 摘要:TP015P是APM公司生产的大气压强传感器,该器件的测量范围为0~ 100kPa。工作温度范围为-40℃~125℃,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大气压强传感器 TP015P的数字海拔仪的设计方法,详细地给出了该仪器的系统原理框图,并对 仪器硬件电路进行了阐述,给出了相应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同时给出了软件实 现流程图。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因子计算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因子计算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因子计算方法地形因子是指地形特征对于某一过程或现象的影响程度。

在测绘技术中,地形因子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风险评估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形因子计算方法。

一、高程因子高程因子是地形因子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个。

它用来描述地表高程对于水分分布、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的影响程度。

高程因子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是基于等高线的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获取地形图或高程数据,然后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将地块划分成多个等高线间距相同的小区域。

接下来,通过计算每个小区域内的坡度和坡向,可以得到地块的高程因子。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高程因子 = (坡度 + 坡向)/2二、坡度因子坡度因子描述了地表坡度对于水分自流、侵蚀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

坡度因子的计算同样可以利用等高线数据。

首先,将地块划分成多个等高线间距相同的小区域,然后计算每个小区域内的坡度。

坡度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两个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和两个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计算坡度。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 高差 / 距离同样,通过计算每个小区域的坡度,可以得到地块的坡度因子。

三、曲率因子曲率因子描述了地表曲率对于水流方向的影响程度。

它可以用于地形阴阳坡划分、水流路径确定等应用。

曲率因子的计算方法也可以利用等高线数据。

通过计算每个小区域内的凹曲率和凸曲率,可以得到地块的曲率因子。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凹曲率 = 2 * H / (X^2 + Y^2)凸曲率 = 2 * H / (X^2 + Y^2)其中,H为地块的高程,X和Y为地块的坐标。

四、可见性因子可见性因子描述了地形对于视线可见性的影响程度。

它可以用于风景规划、电磁波传播和战术作战等领域。

可见性因子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地块的高程数据和方位角数据计算地块之间的互相可见性。

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光学几何的原理,将地块之间的可见性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

02-8 地形因子

02-8  地形因子
?南坡多为喜暖喜光耐旱的植物?北坡称阴坡多为耐寒耐阴喜湿的种类?东坡较接近北坡称半阴坡?西坡较接近南坡称半阳坡?在冬季生长在南坡上的植物因恢复生长早而易受晚霜危害相反北坡上的植物则易受早霜危害东坡最早受太阳照射幼苗或幼嫩枝叶在霜冻后因迅速融化而易干枯死亡等现象都必须引起引种栽培的注意
2.8 地形因子

大地形:指水平距离数百米一数 十公里,垂直高度数十米一数百米 范围内的地形。如山系的支脉、山 前丘陵、分水岭、山间盆地等。 中地形:指宽度数十米一数百米, 垂直高度数米一数十米范围内的地 形。如山岭的脊部、平原或盆地中 的洼地、孤山、丘陵等。

小地形:指宽度 2 米到 20 - 50 米, 高差2到数米范围内的地形。如小洼 地、切割沟、冲积雄、小纱丘、山 坡上明显的突起等。 微地形;指宽度 1 - 2 米,高差 1—2 米或更大范围的地形变化。如蚁类、 鼠类活动所造成的或由根系、倒水 所引起的微小地形的变化。

2.8.3.2 山地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山地地形错综复杂,导致综合环境条件的 多样性。
山地的各种气象要素都随着坡向、坡位、 坡度、海拔高度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发生 较大的变化。 因此,在局部范围内就会出现气候、土壤 和植物群落的差异。


(1)坡向 (2)坡位 (3)坡度 (4)海拔高度 (5) 沟谷宽度
地形对于森林是一个间接生态因子,通过改 变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森林植物。我国 现有森林植被多分布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 地带,因此,研究地形变化与森林分布、生 长发育的生态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2.8.1地形的概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球表面有海洋、 陆地之分,其中陆地有高山、平原、盆地、沙漠 和丘陵。

DEM地形因子提取

DEM地形因子提取

DEM地形因子提取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指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将地表高程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出来的地形数据模型。

DEM地形因子的提取是对DEM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提取出一系列反映地形特征的参数或指标,用于地貌研究、水文模拟、地质勘探等领域。

1.高程因子:高程是指地表其中一点与一个确定的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高程因子主要是用来表示地形的海拔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高程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或激光雷达等遥感技术获取,也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获得。

2.坡度因子:坡度是指地表上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之比。

坡度因子可以用来衡量地表的陡峭程度,是地形分析和水文模拟中常用的指标。

坡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两点之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进行计算。

3.坡向因子:坡向是指地表上其中一点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

坡向因子可以表达地表的朝向特征,具有重要的地貌学意义。

坡向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坡度和坡向角度进行计算。

4.流域面积因子:流域面积是指其中一点上游汇入该点的所有河流流域面积之和。

流域面积因子主要是用来描述河流的排水系统,是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测中常用的指标。

流域面积可以通过DEM数据进行计算,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流域边界进行面积统计。

5.曲率因子:曲率是指地表在其中一点的曲率半径。

曲率因子主要是用来描述地表的起伏变化,对地形研究和土地利用规划有很大的意义。

曲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程数据进行计算。

6.等高线密度因子:等高线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等高线的数量和长度。

等高线密度因子可以用来反映地形的起伏程度和地貌类型。

等高线密度的计算方法是将DEM数据转换为等高线数据,然后统计等高线的数量和长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常见的DEM地形因子,还有很多其他的因子可以从DEM数据中提取出来,如凸性、凹性、坡谷密度、地形湿度等。

这些地形因子的提取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流程,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进行选择和计算。

论文 DEM地形因子及其应用

论文 DEM地形因子及其应用

论文 DEM地形因子及其应用DEM地形因子及其应用???江帆朱长青李小荣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郑州 450052 ??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 333000摘要:地形因子能表示地形表面的基本特征~但很难用一种地形因子也很难准确具体地表达地形的特征。

为此~可将各种地形因子综合考虑~在一定程度上来刻画地形表面的起伏变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因此地形因子在研究地形变化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字:微观地形因子宏观地形因子相关地形因子1. 引言地形表面是一个极不规则的曲面,DEM是地形的一个数学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将[1]DEM看作一个或多个函数的和。

实际上许多地形因子就是从这些函数中推导出来的。

如果对函数求一阶导数并进行组合,则可得到一系列的因子值如坡度、坡向、变差系数、变异系数等的函数;如果求二阶导数并进行组合则可得到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曲率、凸凹系数等的函数。

从理论上说,还可以继续求三阶、四阶等更高阶的导数直到无穷阶以派生更多的地形因子。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DEM进行高于二阶的求导意义已经很小,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探讨过高于二阶的应用价值。

上述地形因子也称为地貌因子。

用多种地表形态描述参数可以描述地表形态的一种或多种特征及其地形表面的复杂程度。

本文中将地形因子可以划分为三类:微观地形因子、宏观地形因子、相关地形因子,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应用进行阐述。

2. 微观因子空间信息的研究中,空间物体通常被抽象为点、线、面、体(曲面)等四大类,而除点以外的空间物体都具有形态特征。

地形表面是一个极不规则的曲面,在地学研究中我们经常用基本地形因子的各种地表形态描述参数来描述地表形态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以及地形表面的复杂程度。

而微观因子包括表面积、体积、坡度、坡向、坡长、坡形、曲率等。

2.1. 表面积和体积空间曲面表面积的计算与空间曲面拟合的方法以及实际使用的数据结构(规则格网或者三角形不规则格网)有关。

对分块曲面拟合,曲面表面积由分块曲面片之和给出,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要计算出曲面片的表面积。

江西省地形因子(LS)分析

江西省地形因子(LS)分析

• 地形因子是为有效的研究与表达地貌形态 特征所设定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参数或指标。 大多数的地形因子,如坡度、集水区、坡 向、平面,都可从任何一个像元与其周围 像元的三种高程数据中得到。我们通常区 分直接由DEM计算的主要因子、涉及主要 因子及其组成结合体获得的次要或复合因 子,它们能描述在全景中发生特定过程的 空间变化。
3).得到江西省坡度图
• 2.洼池填平
• 操作步骤: 1)在ArcMap中,添加DEM图层。 2)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列表框中点 击Spatial Analysis Tools\ Hydrology,双击Fill 工具,打开Fill操作的对话框。 3)从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填充的DEM图层,确 定输出文件的名称及路径
• 1.坡度计算
• 任意一点的坡度是指过该点的切平面与水 平地面的夹角,坡度表示了地面在该点的 倾斜程度。 • 基于DEM坡度提取通常在3*3的DEM栅格分 析窗口中,采用几何平面来拟合或差分计 算的方法进行。
• 操作步骤:
1). 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生成的DEM 文件。
2).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上的Spatial Analyst\Surface Analysi \Slope,打开 Slope对 话框,在Input surface窗口选择,在Output raster窗口输入输出文件的名称及储存路径
• 5.LS因子计算
• 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地形因子(LS)综合 了坡度和坡长。坡度因子S是指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任意坡度下的单位面积土壤 流失量与标准小区坡度下单位面积土壤流 失量之比。坡长因子L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任意坡长的单位面积土壤流失 量与标准坡长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之比。 • 操作步骤:

林地落界属性因子及代码、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数字正射影像DOM主要技术要求、落界检查表、落界统计表

林地落界属性因子及代码、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数字正射影像DOM主要技术要求、落界检查表、落界统计表

附录A(规范性)林地落界属性因子及代码表A.1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表表A.1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表(续)表A.2地形因子代码表表A.3土壤类型代码表表A.4交通区位代码表交通区位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代码12345注:林地交通区位划分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

根据与森林经营单位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将县域内的林地交通区位由好至差划分为1、2、3、4、5五个等级。

表A.5地类划分及代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林地03乔木林地0301乔木林地030100竹林地0302竹林地030200灌木林地0303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030301其他灌木林地030302其他林地0304疏林地030401未成林造林地030402苗圃地030403采伐迹地030404火烧迹地030405其他030406草地04湿地05耕地01园地02农业设施建设用地06居住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商业服务业用地09工矿用地10仓储用地11交通运输用地12公用设施用地13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14特殊用地15留白用地16陆地水域17其他土地23注1:各地类的定义和内涵见GB/T38590-2020和《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表A.6植被覆盖类型划分及代码植被覆盖类型代码一级二级三级乔木覆盖乔木林针叶林1111阔叶林1112针阔混交林1113疏林疏林1200红树林覆盖红树林红树林1120竹林覆盖竹林竹林1130灌木覆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经济特灌林1311防护特灌林1312一般灌木林一般灌木林1321幼树覆盖乔木未成林乔木未成林1410灌木未成林灌木未成林1420草本覆盖草本植物草本植物2200注:各覆盖类型定义和内涵见《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技术指南》。

表A.7权属代码表表A.8优势树种分类及代码表表A.8优势树种分类及代码表(续)表A.9起源代码表表A.10龄组代码表表A.11林种分类标准及代码表17表A.12森林类别划分标准及代码表森林类别等级代码公益林国家级11省级12其他13商品林重点21一般22表A.13公益林事权等级划分标准及代码表表A.15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及代码表18表A.16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表A.17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类型及代码一级规划分区二级规划分区代码生态保护区10生态控制区20农田保护区30城镇发展区城镇集中建设区41城镇弹性发展区42特别用途区43乡村发展区村庄建设区51一般农业区52林业发展区53牧业发展区54海洋发展区渔业用海区61交通运输用海区62工矿通信用海区63游憩用海区64特殊用海区65海洋预留区66矿产能源发展区70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类型和含义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郑飒飒;杨佑洪;刘志;刘晓璐【摘要】利用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DEM)和1970 2014年四川省143个气象站点45年冰雹资料,使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地形分析和分区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经纬度、地形起伏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地形高程、经度、地形起伏度及西北偏西坡向等地形因子是四川省冰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冰雹与主要地形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模拟四川省冰雹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际值分布趋势一致,但模拟数据整体偏小.【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8(046)006【总页数】7页(P1280-1286)【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冰雹分布;地形因子;GIS【作者】郑飒飒;杨佑洪;刘志;刘晓璐【作者单位】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610072;四川省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610072;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610072;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引言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常常伴有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四川省盛产烤烟、水果等农经作物,冰雹灾害对农经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害到人的生命安全,能够掌握冰雹的分布规律,对于我省开展防雹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冰雹产生于对流强烈的积雨云,其形成过程由天气条件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与地形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王瑾、刘黎平等[1]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冰雹资料,根据气象站点所在1 km×1 km栅格内地形因子分类作为该站点的分类,分析了贵州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贵州省冰雹风险区。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侧,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结构复杂且梯度大,西部为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如此复杂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四川省冰雹分布特点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岭山脉也有类似作用,但海拔 一般只有1000m左右,最高峰也只有 2000m,屏障作用较小,且切割较严 重,地形比较破碎,山间还有不少 隙道(如湘桂谷地),有利于冷气 团的南下活动,使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的广州和南宁也偶有零下低温, 地处南部边陲的龙州所种植的橡胶 在强寒潮年份受到严重的寒害。
不同的海拔、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 陡坡缓坡、山顶(脊)山麓乃至小地形的起伏 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境 类型。


如较高山顶处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长短波辐射强,致使气温变化大,风力强 劲,蒸发剧烈,以物理风化为主,成土作 用差,植物一般表现为耐寒、耐旱、耐贫 瘠、抗风、抗紫外线等生理生态习性及株 矮根壮等形态特征。
秦岭山脉东西亘延数百公里,海 拔高度在 2000m左右,主峰太白山 3767m,对南部地区有良好的屏障作 用,成为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天然 界线。 杉木、枫香、马尾松、苦储、樟、棕 榈等天然分布只限于秦岭以南;南面 的汉中有柑桔类亚热带水果的生产, 而在北面的渭河河谷,这些果树却无 法露地越冬,无经营的可能。

大地形:指水平距离数百米一数 十公里,垂直高度数十米一数百米 范围内的地形。如山系的支脉、山 前丘陵、分水岭、山间盆地等。 中地形:指宽度数十米一数百米, 垂直高度数米一数十米范围内的地 形。如山岭的脊部、平原或盆地中 的洼地、孤山、丘陵等。

小地形:指宽度 2 米到 20 - 50 米, 高差2到数米范围内的地形。如小洼 地、切割沟、冲积雄、小纱丘、山 坡上明显的突起等。 微地形;指宽度 1 - 2 米,高差 1—2 米或更大范围的地形变化。如蚁类、 鼠类活动所造成的或由根系、倒水 所引起的微小地形的变化。

地形条件本身规模大小悬殊,加上所处的 大环境有别,生态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共 同为创造组合多样化自然环境奠定基础。
2.8.3 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延绵数公里,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的巨大 地形都可不同程度地左右大气环流和气团 的进退,从而给区域气候以深刻的影响。 使热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风等主要气象要素按地形 结构而重新分配,同时,影响到土壤的发 育;动植物种类的生长和分布,以至农林 业生产结构和栽培技术的运用。


山地可按其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区 分为: 极高山:海拔高度在5 000m以上,相对高 度大于1 000m。 高山:海拔高度超过3 000m,相对高度在 1 000m以上,山形高峻,尖峰峭壁。 中山:海拔高度为1 000~3 000m,相对 高度为500—1 000m,有山脉形态,但分割 较碎。 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 000m,相对高 度为200~500m,外形平缓,其山顶、山脊 呈圆形或棱形。
2.8.3.1 巨大山脉对森林分布的影响

绵延百里或千里的山脉,高耸人云的山峰是气流 活动的天然屏障。


山脉和山峰是气团活动的障碍,故山脉的 走向对气候的影响较大.对温度和降水的 影响尤为明显。 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故东西走向的山脉 能阻止暖气团北上和冷气团南侵。在山北, 冷气团受阻而聚积;在山南,湿润的暖气 团被抬升冷却致雨,形成山北干冷山南湿 热的不同气候。并在植物种类,植被特征 和生产结构上反映出来。
大陆地形按地壳表面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空间位置 的不同,一般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 地5种类型。据统计,在我国的陆地中,山地约占 33%,高原约占26%,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 10%,盆地约占19%。


山地约占 高原约占 盆地约占 平原约占 丘陵约占


全国 广西 33% 53.1% 26% 19% 8.0% 12% 14.4% 10% 21.7% 河流水库占2.8%

山脉的走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山脉的迎风面或临海面(东或东南面), 地形雨较多,湿度较大;山脉的背风面 (西或西北面)属于雨影区、降雨少,气 候较干燥。 云南境内的横断山脉也属于南北走向,但 受西南印度洋季风影响,水汽自西南而来, 西侧是迎风面较湿润,东侧仅是雨影区, 少雨而干燥,分布着不少耐旱的植物和植 被。
广西的划分



高山;>2000米 中山:2000-800米 低山:500-800米 高丘:250---500米 中丘:100---250米 低丘:<100米
在实践中,通常还按地形要素的范 围大小划分为巨地形、大地形、中 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等五个等级。 巨地形:通常指水平距离数十一 数百公里,垂直高度数百米一数千 米的广大范围内的地形。如蒙新高 原、秦巴山地、南岭山地都属之。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丰富多彩,有气 势磅礴的高原,巍峨的崇山峻岭,群山环 抱的大型盆地,浩瀚的沙漠,宽广无垠的 平原,奔流不息的江河,绵延万里的海岸, 浩瀚宽阔的海域以及星罗棋布的岛屿。
2.8.2 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

地形因子主要通过改变光、热、水、土壤 和风等自然条件间接作用于植物。生态因 子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受地形条件所制约(图 24)。


广西的十万大山,大明山,大瑶山等山脉也有 类似情况.

总之,由于山脉对气团的阻隔和抬升,一山 之隔气候差异很大,植物和植被也迥然不同。 山体愈高、愈大,山体愈完整。其屏障和抬 升作用就愈大,山脉两侧的气候和植物差异 也愈显著。
2.8 地形因子
地形对于森林是一个间接生态因子,通过改 变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森林植物。我国 现有森林植被多分布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 地带,因此,研究地形变化与森林分布、生 长发育的生态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2.8.1地形的概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球表面有海洋、 陆地之分,其中陆地有高山、平原、盆地、沙漠 和丘陵。



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在50~ 100m,地表相当起伏,地形破碎,山麓与 邻近平原逐渐过渡,且坡度不大的称为丘 陵。 平原的海拔高度多数小于200m,相对高度 通常不超过50m,地表特征是平坦,偶有浅 丘、孤山。 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盆心与 盆周高差在500m以上,地表特征是内流盆 地地势平坦,外流盆地分割为丘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