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新版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大有问题(zxls_20170910092552)

新版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大有问题(zxls_20170910092552)

新版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大有问题2017-09-05 《短史记》第675期谌旭彬导语:教材中的人物插图,普遍隐去来源。

图:统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统编历史教材”已于2017年秋季正式启用①。

这套教材,较之2016年的“部编本”,有一些改进,也有很多问题。

本文先讲一下书中的人物插图。

一、改进2017年统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人物插图,较之2016年的部编本,有两处大的更正。

1、不再误将荀子当作孟子2016年的部编本七年级上册里的孟子画像,是这样的:图1:2016年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孟子像”2017年的统编本,“孟子像”换成了下面这张:图2:2017年统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孟子像”(第8课,第39页)更换的原因很简单:2016年部编本教材中的“孟子像”,其实是清代南薰殿藏本的“荀子像”;2017年统编本选用的,才是清代南薰殿藏本中真正的“孟子像”。

具体可参见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保管部所编著的《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

②2、“秦始皇像”由彩色变黑白2017年统编本课文中的“秦始皇像”是这样的:图3:2017年统编本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的“秦始皇冕服黑白像”与2016年推出的“部编本”相比,这张画像是一个进步。

“部编本”里的秦始皇是这个样子的:图4:2016年部编本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的“秦始皇冕服彩像”③两张画像最核心的区别是:秦始皇的冕服,从彩色变成了黑白。

如此处理的动机,乃是因为:秦始皇的冕服究竟采用何种颜色,本就缺乏史料记载,学术界迄今也尚无统一意见。

“始皇帝彩色冕服像”未必符合秦代在色彩使用方面的政治规定,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使用黑白冕服像,可以回避这一未有定论的问题。

④上面这两张画像,图4的原型,乃是1959年由画家刘旦宅参考唐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所绘制。

图3的原型,则是李砚云在刘旦宅原作上的改作(胸膛部分高度似有提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9.看《商鞅舌战群臣》图,感受商鞅改革阻力重重
5.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从而逐条分析内容所产生的作用
6.材料分析
材料一:商鞅“徙木立信”的图片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2:哈,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公田,是要交纳贡赋的;另一部分嘛,不让上面知道,就全是我自己的了(私田)。我该怎么才能从这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公田我也无心打理,渐渐都长满了荒草。国君也无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
3.师生一起分析归纳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幻灯片13播放视频《商鞅变法》)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军事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富国强。
4.学生找出商鞅变法的时间和支持者(链接《秦孝公图片》)幻灯片13
4.想一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幻灯片9)
(二)商鞅变法
1.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A反对战争B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阅读故事《一个奴隶的烦恼》,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2017新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问题答案

2017新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问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问题答案【一】1、生活在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哪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会不会制造工具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什么?生活年代?使用什么工具?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粗糙的打制石器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北京人遗址4、北京人发现地点?生活年代?获得食物的途径有哪些?使用什么工具?在火的使用上比元谋人进步体现在哪?北京西南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采集、狩猎;粗糙的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5、山顶洞人发现地点?生活年代?在火的使用上的进步体现在哪?在制造工具上掌握了什么技术?社会组织是什么?北京西南周口店;距今约三万年;人工取火;掌握磨光,钻孔技术;氏族【二】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分别是什么?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地点?居住方式?使用的生产工具?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什么农作物?在原始饲养业和手工业上有哪些进步?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定居生活;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最早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作彩陶,制作装饰品、乐器,会纺线、织布、制衣(发现纺轮)3、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地点?居住方式?使用的生产工具?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什么农作物?在原始饲养业和手工业上有哪些进步?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栏式建筑,挖掘水井,定居生活;磨制石器,骨耜;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三】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什么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和东方活动着哪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联盟;黄河流域——炎帝、黄帝;东方——蚩尤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哪里与炎帝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败,两大部落结盟?阪泉3、促进华夏族形成的重要战役是什么?交战双方?结果?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4、后人尊崇谁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什么自称?炎帝和黄帝;“炎黄子孙”5、传说中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于哪?炎帝及其部下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2017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word导学案

2017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word导学案

导学案
学期时间:学生姓名:
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年代,陕西章台出七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

使……犯禁者四
)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
年是农历马年,仰天长啸的骏马寓意美好。

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
14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中国历史书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书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初中生,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书是你开启这个学科新篇章的起点。

本文将为你介绍该教材的内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

一、教材概述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书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主题,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秦汉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进程、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二、教材目录1. 第一单元:远古的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 史前文化与夏商周时期2. 第二单元:两河流域的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埃及文明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奴隶社会- 商代- 西周时期4. 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5. 第五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 秦朝的崛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三、教材核心内容1. 第一单元:远古的中国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为我们揭示了远古中国的面貌。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二单元:两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从它们的兴起和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制度。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时期。

商代的商朝和周代的西周王朝,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和政治形态的变革。

4. 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的变革为中国历史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思想繁荣的时期。

5. 第五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秦朝的崛起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秦始皇的统一功绩和行政制度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打下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与技巧:1. 注意重点内容:教材中会重点突出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需要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些内容,以便理解整个历史进程。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复习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

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

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

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重点知识复习】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四、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五、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docx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题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单元第四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分析西晋速亡的原因知识目标了解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重占•SB.fiw八王之乱西晋建立难点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情景教学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岀什么是八王之乱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二国”指的是哪二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答案见幻灯片中表格)师: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魏晋时期,除了汉族,还有哪些民族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又做了些什么?(板书课题)二、阅读教材78-81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2、八王之乱的背景、含义、影响?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时间、内迁的民族及路线?4、什么时候谁统一了黄河流域?三、学习新课(-)西晋建立1、想一想: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出示《三国实力比较表》)2、运用地图演示A、263年,魏国灭蜀国B、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皇帝,建立西晋C、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结束3、帮助学生整理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蜀-魏-吴),明白;此时三国尽归司马氏师:西晋之所以能统一南北主要原因师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日益强盛,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的统治日益腐朽,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二、八王之乱1、读材料,了解西晋当时的社会风气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沟。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部编七(上)历史教材商榷三则

部编七(上)历史教材商榷三则
商榷二:神话传说与人类起源的神话 传说不能张冠李戴
第 3 课《远古的传说》在叙述我国古代有关人 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时举了几个例子: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这样的表述是把神话传说 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混为一谈。教材所列举的这
三个神话传说,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但是都不是有关人类起源的传 说,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最著名的就是 女娲抟土造人。建议教材再版时进行修订,让教材 的表述更科学合理。
商榷三:兵马俑的发现者与发掘者不 能混为一谈
第 9 课《秦统一中国》知识拓展《举世闻名的 秦始皇兵马俑》有这样的叙述:1974 年考古工作者 在秦始皇陵东侧 1500 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 教材认为兵马俑是被考古工作者发现,这是违背历 史事实的。通过搜索网上资料得知,兵马俑的发现 者是当时在兵马俑附近打井的几个农民。兵马俑的 发现发掘大致是这样的:1974 年 3 月,陕西临潼县 西杨村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兵马俑,然后上报当地 文物部门。1974 年 7 月,考古工作者随后跟进,进 行了发掘,最终使兵马俑这一世界奇迹展现在世界 面前。1995 年,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正式承认杨彦 信、杨志发、杨全义和杨新满 4 人是“秦俑发现人”。 1995 年 5 月,陕西省临潼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给杨 志发、杨全义、杨新满 3 个人补发了“发现人”证书, 因为证书颁发当时杨彦信已经离世了。关于发现者 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当时参加打井的农民还打起了 官司,官司从西安市打到陕西省再打到最高人民法 院。1999 年 ,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以终审判决的形 式确认杨志发、杨彦信、杨全义和杨新满 4 人为“秦 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者”。
部编教科书研讨
部编七(上)历史教材商榷三则
◎◎ 陆宗高 江苏省泗洪中学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礼器
一、青铜器
食器
簋(guǐ)
盛放煮熟的黍、稷、 稻、粱等饭食 .
一、青铜器
食器
簋(guǐ)
西周早期 簋
东直门立交桥(东直门内簋街)
一、青铜器
食器
妇好三联甗
商代,炊具。1976年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 器高68厘米,长103.(yī) (西周晚期)
散氏盘
一、青铜器
1.10米 6厘米
重832.84千克。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 鼎,需要200-300人同时 操作。
1.33米
工艺精 一、青铜器
(商朝)四羊方尊——制作最精美的青铜器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 卷角羊
四羊方尊
重:34.5公斤 高:58.6厘米
羊的前腿
分布广 一、青铜器
一、青铜器
品种多 规模大:后母戊鼎(最大) 工艺精:四羊方尊 分布广
一、青铜器
青铜
铜与铅、锡等的 合金,青灰色或灰黄 色,硬度大。
制成的各种器具。
一、青铜器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铸器调剂表 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 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钟鼎的比例; 锡占五分之一,是造斧头的比例; 锡占四分之一,是造戈戟的比例……
——《周礼》
一、青铜器
石器 青铜器发展的过程
1.什么是甲骨文? 2.为什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3.释读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什么是甲骨文?
据统计,迄今殷 墟已出土刻字甲骨约 10万片,甲骨文单字 约5000余个,目前已 能识读的2000字左右。
为什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钻凿卜骨的工具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为什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2017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2017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单元思维导图从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开始,逐步展开至原始农耕生活、远古人类等早期文明探索的历程。紧接着,思维导图进入早起国家的产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相继呈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也得以体现。秦统一中国作为历史的重要节点,其后的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等关键时期,均在思维导图中得到清晰梳理。此外,东汉的兴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等丰富内容也一并包含,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2017秋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周口店的北京人》

2017秋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周口店的北京人》

5.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 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状况是( A )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群居
采集
狩猎
制造、使用工具
使用、控制火
讨论:北京人怎么生活的?
1.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头部仍然保留着不少猿的特征。 (进化的重要要素:劳动)过着群居的生活。 2.会狩猎、采集,已学会制造和使用粗糙石 器,会使用和控制火。
下节课预习单
• 预习第2课,并完成《高分突破》的自主预 习
课后作业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早 期人类。他们在龙骨山上的洞穴里居住并留下了大 量遗物、遗迹和骨骼化石。考古发现,这里有五个 灰烬层、两处保存很好的灰堆遗存,烧骨则见于有 人类活动的各层。此外,还发现烧过的朴树子、烧 石和少量土块,甚至个别使用过的石器有烤灼的痕 迹。 (1)材料中的考古发现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事实?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课后作业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对当时的北京人来说有何意 义? 火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还可以煮 熟食物从而有助于消化,促进人类体质的 发展。 (3)结合以上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以“北京人的 一天”为题,合理展开想象,描写一段北京人的生 活情景。 略,可结合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和生存方式及 分配制度等进行描写。
5.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有很多, 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 C A.上帝创造了人类 B.女娲造人 C.古猿进化而来 D.猴子变的 6.“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 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A ) A.打制的石器 B.磨制的石器 C.铁器 D.青铜器

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3!

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3!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标解读内容要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认知提示:知道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解读: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

春秋时期为这一转型时期的开始阶段。

在这一时期,突出的表象是,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

而深层的变化则是,随着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西周制度逐渐瓦解:宗法制被破坏,诸侯崛起与大夫专权;分封制瓦解。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的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

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

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是宗法制受到挑战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服从关系出现紊乱,周王作为天下共主不受诸侯尊崇,诸侯各自为政,势力强大的诸侯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在各诸侯国内,一些卿大夫势力崛起,又出现卿大夫专权的局面。

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复习提纲

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黄河流域)。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通过打猎和采集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意义: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早期人类。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北方)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南方)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猪纹陶钵)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七年级上册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17课笔记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的笔记,包括了重要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第17课:秦始皇统一六国重点知识梳理1. 秦始皇的统治政策•创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统一文字:推行“小篆”,方便政令统一和文书传递。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全国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驰道和长城:修建全国的交通网络,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等措施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的统治政策强化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秦始皇的暴政与秦朝的灭亡•焚书坑儒:强制推行儒家思想,焚烧非儒家学派的书籍,坑杀儒生。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修建长城、宫殿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人民负担。

•秦始皇的暴政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陈胜、吴广起义等反抗运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4. 历史意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始皇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难点解析1. 如何理解秦始皇的统治政策及其影响?•秦始皇的统治政策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事件。

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但同时,秦始皇的暴政也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但同时,他的暴政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历史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

因此,评价秦始皇需要全面考虑其贡献和过失。

2017秋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2017秋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分封制的目的是:加强统治。
分封的对象是:子弟、亲戚、功臣。
诸侯的义务和权力。
勾画课本,记笔记。挑战两分钟记忆。
布置作业:1、练闯考第1页,1—4题,第2页,10题
2、练闯考4页,1—5题。
明天早上第一节课之前交,课代表抱来办公室。
10分钟
三、填写表格
(边讲边填写)
朝代
存在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政治状况
一位同学来黑板上画数轴表示出夏商周的时间。
把握夏商周的时间沿袭,与数学中的数轴相结合,讲解公元纪年法,加深记忆
5分钟
10分钟
二、夏朝社会性质变化,国家的建立。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物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氏族贵族
战俘、罪犯、平民
禹就是氏族贵族,氏族贵族为了维护部落联盟间的稳定发展,建立了军队以往其他部落联盟的入侵,建立刑法和监狱来维护部落内的稳定,通过设立这些军队、监狱等机构,最终形成了国家,而这还是一个奴隶制的国家。禹将他的王位让他的儿子来继承,从此,从尧开始的禅让制结束,变成世袭制,家天下的时代开始,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国家成为禹的后代的国家。
重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分封制
难点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方法
读书指导法,讲解法
板书设计:
朝代
存在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政治状况

前2070—
前1600

夏桀
阳城
奴隶制国家

前1600—
前1046




迁都
西周
前1046—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您想知道的可能是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的第17课。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课本为例,第17课是《三国鼎立》。

以下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三国鼎立的形成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3.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在建康称帝,国号吴。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建议查阅教材原文或咨询专业人士。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概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概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概览第一单元:人类远古时期1. 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约1.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类生活在野外,靠狩猎、采集为生。

- 主要特点是使用石器作为工具,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原始。

2. 新石器时代(约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时期,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

- 主要特点是使用陶器、磨制石器等新工具,社会生活逐渐复杂。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出现了伟大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 重要的古代朝代有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等。

2. 埃及古代文明(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32年)- 埃及古代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封建王国。

- 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等壮丽的建筑。

3.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900年)-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人民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律《孔雀王法典》。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古典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希腊古典时期是希腊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希腊城邦是希腊古典时期的基本政治单位。

2.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影响深远。

-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亚洲古代文明1. 印度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受到种姓制度和的影响。

- 孔雀王朝是印度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

2.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6世纪)- 秦朝统一中国,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新纪元。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分裂的局面。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的概览,简要介绍了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发展和不同文明的兴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K12配套课件
30
思考与探究
1、说一说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 2、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 3、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 哪些损失?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 残了文化K12配套课件 Nhomakorabea31
K12配套课件
32
公元前二二一 , 秦王嬴政大统一。 定都咸阳称皇帝, 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 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 小篆成为规范字。
K12配套课件
14
“尊君”的措施: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
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
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
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
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
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曰
“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
终于看到一个卖栗子的,我买了2斤。
卖栗子的:好嘞,给您2斤栗子。
秦朝人:二斤栗子怎么只有这些,我要用我
的称量一量,你看,不够称吧。奸商竟敢骗我。
卖栗子的:气死我了,卖了一辈子栗子了从
来没有人说我是奸商。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突然秦朝
人想起自己的马还饿着呢,于是匆匆走开去买
草料。
K12配套课件
曰皇“帝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
权独揽、皇帝独尊
K12配套课件
15
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丞郡相县制太尉的实御行史,大开夫创了此后我国专 制 行历政代王军事朝地监方察行政的中基央本政模府式。中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新人教版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新人教版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秦实现统一后,原来 各自为政 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 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 中央集权 制度。 2.措施 (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皇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 丞相 由 、 太尉 、 御史大夫 统领,分别掌管行政、 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 皇帝 掌控。 (2)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 分封制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 的 郡县制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1)频繁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 束战争。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3)秦始皇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以统一为志向,招贤 纳士,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4)军事上,秦始皇制定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采取 远交近攻的战略,将各国逐个击破。 总之,历史的趋势,秦国的富强,领导者的才能等共同作用,促成了 秦朝的统一。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措 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影 响
确立中央集权制 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开 灵渠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 筑长城 固了国家统一
问题思考(第42页) 答案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 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研读(第45页) 答案 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 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了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 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 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 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 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初中历史学科)




国培历史班周淑洁
2017年9月
目录
一、研修背景
二、研修主题
三、研修目标
四、研修原则
五、研修对象
六、研修时间
七、方案流程设计
八、研修内容
九、研修方式
十、研修成果预期(教学资源汇总)
十一、考核细则
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一、研修背景
2016年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元年,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官方文件将正式发布。

学生核心素养将成为一切教育活动所遵循的目标,包括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政府的教育行政、学校的内部管理,都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而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

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问题的教材,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尤其是在我们新疆地区一定要加强“五个认同”,维护民族团结。

学校需求分析:我们阿勒泰市第二中学分配到历史组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历史专业的,情况非常令人担忧。

针对我校这种专业结构、年龄层次的差异,尤其是对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情况急需培训。

二、研修主题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研修。

三、研修目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研修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有更深的了解,熟悉初中各年级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堂
教学有明确的目标。

2、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研修,能够有效的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好青年教师。

四、研修原则
通过一学期的研修,使历史教师初步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能够根据课标对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五、研修对象
我校初中历史组教师。

六、研修时间:
2017年9月——2017年12月(附具体活动安排表)
七、方案设计流程:
1.确定研修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需求,依据调查结果,解决历史教师的共性问题(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出发,设计培训方案)。

2.依据研修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培训活动、选择方式、方法.
3.依据研修目标,设计与之相衔接的考核评价体系。

4.依据课程功能和研修预期,组建适合的师资队伍。

八、研修内容
1、课标解读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

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

因此,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2、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解读
依据《课标》,充分研读教材,运用教材资源,合理补充相应的资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储备情况,身心发展特点等)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完成《课标》规定的任务,将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落到实处。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

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磨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研讨、经验交流等等。

4、成果展示
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汇报课。

九、研修方式
1、名师讲座:
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名师讲座的形式。

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解读,新课程教学法的培训,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经验交流:
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研讨
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与观摩(包括磨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开展“青蓝工程”(民汉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民汉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十、研修成果预期
通过研修,预期效果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新课标和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在教学设计、说课、评课、反思等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主题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有效学习方式,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培训将成为他们历史专业方面持续成长的驱动力。

十一、考核细则
为了使研修更有实效,我们将对老师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并按照5%比例评选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1、考核内容:参训学员结业考核采取过程性考评与成果考评相结合、考核集中考核和跟踪考核结合的办法,评价贯穿培训全程。

考核主要:
(1)学员的学习表现和工作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及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发挥骨干作用情况等。

(2)教学能力:包括听课笔记、教案设计、评课、说课稿、学习心得、青蓝工程等方面。

(3)教研能力:包括收集整理、提供研究过程资料,独立撰写论文等情况。

2、考核方法:
各成果考核成绩结业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考核。

其中师德占10%;考勤占30%;听课笔记占10%;教学设计占20%;说课稿占20%;教学反思占10%。

十八、附件
附件:阿勒泰市第二中学历史组教师研修活动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