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元谋人:1.地点:云南元谋县2.距今年代:约170万年3.生产生活: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评价: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距今年代:约70万至20万年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留火种。

4.评价: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③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2.时间:约3万年,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知识点二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出现:距今 10 000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2.意义: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1.河姆渡人:(1)时间:距今约 7000 年(2)地点:今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3)生产生活:①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使用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②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耗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③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④运用雕刻等技术,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⑤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

2.半坡居民:(1)时间:距今约 6000 年(2)地点:今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黄河流域)(3)生产生活①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制作并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狩猎、捕鱼、采集野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当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点:已经有了审美的观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
完美版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奴隶社会的兴衰
1. 奴隶社会的起源:奴隶制度的形成
2. 奴隶社会的特点:等级制度和劳动方式
3. 奴隶社会的发展:商、殷、周三代的兴衰演变
4. 商代的特色:青铜文化的发展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5. 《尚书》和《诗经》的产生:商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6. 商代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兴衰
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
2. 封建社会的特点:兼并与分封、农业经济的发展
3.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百家争鸣
4.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5. 秦始皇的重大改革: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
6.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开创中央集权的传统
三、古代中国的边疆与外交
1.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兴起和威胁
2. 长城的修筑: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3.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往来
4. 汉朝的外交政策:和亲、通商等方式维护边疆稳定
四、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 孟子:儒家学派继承者之一
3. 墨子:提出兼爱和非攻思想的代表人物
4. 屈原:楚国诗人,文化名人
5. 孙膑、李斯:战国时期的军事与政治家
五、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
1.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人物
2. 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3. 外交和边疆防御的重要性
4. 文化名人的贡献和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1.1 人类的起源与迁移1.1.1 人类的起源在这个小节中,我们将学习到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

通过考古学的发展,人类起源的谜团逐渐被揭开。

我们将探索地球上最早的人类生活地点和化石证据。

通过了解人类祖先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

1.1.2 石器时代的部落与迁移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石器时代的部落与迁移。

石器的发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我们将了解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和种植等。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到人类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1 河套地区的聚落这一单元将带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我们将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聚落,探究早期农耕文明的兴起。

我们将了解到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聚落的形成和特点。

2.2 埃及文明的发展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埃及是古代世界最繁荣强大的文明之一,它的发展与尼罗河的水文情况密切相关。

我们将深入了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2.3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世界最早的城邦文明之一。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了解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农业发展和科技成就等方面。

3.1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阶段。

我们将了解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成就等。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流派的发展。

3.2 秦始皇与汉武帝这一节课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伟大的帝王。

我们将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科技成就等。

3.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是世界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之一。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生产时代,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定居下来。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河流的孕育带来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如黄河文明、亚历山大港等;- 埃及、印度、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等因素。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农具、青铜器等。

第四单元:汉代的繁荣与衰落-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在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的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如文学、音乐、绘画等。

第五单元:唐代的开放与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唐朝,科技、商业和海上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唐代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巅峰。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艺术- 发明和创造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中国古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绘画、陶瓷、雕刻等;- 古代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频繁;- 中国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单元:东亚的多元一体- 东亚地区具有多元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历史上互相影响和借鉴;- 东亚地区的多元一体性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九单元: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一部分:课本概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远古社会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本文将逐单元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单元1 人类起源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材通过概述人类的起源、演化和石器时代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部分:单元2 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影响。

教材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埃及等地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明的介绍,学生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部分:单元3 奴隶社会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层级。

教材通过对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社会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影响。

第五部分:单元4 封建社会本单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封建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教材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部分:单元5 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朝的兴起。

教材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制度和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部分:单元6 南北朝时期本单元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各朝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和理论,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历史概述第2课:原始社会第3课:奴隶社会2.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统治第4课:夏商的建立与灭亡第5课:西周的分封制第6课:西周的宗教与社会3.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第7课:春秋争霸第8课:战国七雄第9课:诸子百家4.第四单元:秦汉时期的统一第10课:秦朝的统一与崩溃第11课:汉朝的建立与繁荣第12课: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5.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3课:三国鼎立第14课:两晋南北朝的更迭第15课:南北朝的文化交流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历史概述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中国历史长卷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2)讲解:介绍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第2课:原始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原始生活场景的图片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原始社会的发展原因和局限性。

第3课:奴隶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奴隶社会的生活场景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制度特点。

2.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统治第4课:夏商的建立与灭亡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商两朝的历史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 公元前209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进行,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是()
A.陈胜、黄巾
B.陈胜、李自成
C.吴广、陈胜
D.吴广、程咬金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5.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
D.农民起义的打击
8.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主要内容是“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由此可以得出他们学习的课题是()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大变革的时代
C.秦王扫六合
D.“伐无道,诛暴秦”
9.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10.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败秦军主力,使得秦朝名存实亡。

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B.以少胜多
C.灭亡了秦朝
D.争夺皇位
二、读图说史题:
11. 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前206-前202年)
请回答:从上图可以获得哪些战争方面的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12.
注: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押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但由于缺乏后援,最后失败。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1)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二世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1)此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在哪里?
(2)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从材料中找)
(3)起义建立的政权叫什么?
(4)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