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向量法归纳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及二面角的平面角求法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及二面角的平面角求法总结

一、几种角的范围1、二面角平面角的范围:2、线面角的范围:3、直线倾斜角范围:4、异面直线夹角范围:5、向量夹角范围:二、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三个重要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_______个.(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平面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则这个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_____个,它们是共线向量.(3)直线的正法向量:直线L:Ax+By+C=0的正法向量为n=(A,B).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在确定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中的应用(1)直线l1的方向向量为u1=(a1,b1,c1),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u2=(a2,b2,c2).如果l1∥l2,那么u1∥u2⇔u1=λu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l1⊥l2,那么u1⊥u2⇔u1·u2=0⇔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2,b2,c2).若l∥α,则u⊥n⇔u·n=0⇔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l⊥α,则u∥n⇔u=k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面α的法向量为u1=(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为u2=(a2,b2,c2).若α∥β,u1∥u2⇔u1=k u2⇔(a1,b1,c1)=______________;若α⊥β,则u1⊥u2⇔u1·u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b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则(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b ||a ||b |.(3)求二面角的大小:(Ⅰ)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CD →的夹角(如图①所示).(Ⅱ)设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如图②③).①②③4.求点面距:平面a 外一点P 到平面a 的距离为:d= 其中n 为平面a 的法向量,PQ 为平面a 的斜线,Q 为斜足。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立体几何知识点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相邻四边形的公共边都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长度相等。

若侧棱垂直于底面,则为直棱柱;若底面是正多边形,则为正棱柱。

2)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高的比。

3) 棱台的定义: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截面与底面的部分叫棱台。

上下底面平行且是相似的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 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圆台的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台。

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形。

7) 球体的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围成的几何体叫球。

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 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 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直棱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锥侧面积=π×底面半径×母线正棱台侧面积=(上底+下底+侧棱)×高/2圆柱侧面积=2π×底面半径×高正棱锥侧面积=(底面周长1+底面周长2+侧棱)×高/2圆台侧面积=(上底半径+下底半径)×母线×π/2圆柱表面积=2π×底面半径×(底面半径+高)圆锥表面积=π×底面半径×(底面半径+母线)圆台表面积=π×(上底半径²+下底半径²+上底半径×下底半径×(上底半径-下底半径)/母线)3)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直棱柱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积=底面积×高=π×底面半径²×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π×底面半径²×高/3圆台体积=底面积×高/3=(上底半径²+下底半径²+上底半径×下底半径)×高/3圆台的体积公式为V=(S+S'+√(SS'))h/3,其中S和S'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积,h为圆台的高。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知识点1.点的位置向量:在空间中,取一定点O 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 的位置就可以用向量OP 来表示,我们把向量OP称为点P 的位置向量.2.直线的方向向量: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的位置可以由l上一个定点A 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向量,显然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有无数个.3.平面的法向量:若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 ,则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4. 平面的法向量的求解步骤:首先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y,z =(1)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111222a a ,b ,c ,b a ,b ,c== ; (2)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y,z 的方程组n a 0n b 0⎧⋅=⎪⎨⋅=⎪⎩(3)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得法向量.5.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题型一:用向量方法解决平行问题例1、已知111ABC A B C -是正三棱柱,D 是AC 的中点,求证:1AB ∥平面1DBC .例2、已知正方体1AC 的棱长为1,E F G ,,分别为1AB AD AA ,,的中点,求证:平面EFG ∥平面11B CD .题型二:用向量方法解决垂直问题例3、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中点.求证:AB 1⊥面A 1BD.例4、如图,在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 1B 1C 1D 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DD 1⊥平面A 1B 1C 1D 1,DD 1⊥平面ABCD ,DD 1=2.(Ⅰ)求证:11C A 与AC 共面,11D B 与BD 共面; (Ⅱ)求证:.1111BDD B ACC A 平面平面⊥∴.B 1C 1D 1 A 1 A BC D题型三: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例5、正四面体A BCD -边长均为1,E 、F 分别为AD 和BC 中点,求异面直线AF 和CE 所成角的余弦值.例6、求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的大小.例7、如图,四边形PCBM 是直角梯形,∠PCB =90°,PM ∥BC ,PM =1,BC =2,又AC =1,∠A C B =120°,AB ⊥PC ,直线AM 与直线PC 所成的角为60°.(Ⅰ)求证:平面PAC ⊥平面ABC ; (Ⅱ)求二面角B AC M --的余弦值.B C A DF E题型四:用向量方法求距离例8、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1,M 是底面BC 边上的中点,N 是侧棱CC 1上的点,且CN =2C 1N . (Ⅰ)求二面角B 1-AM -N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Ⅱ)求点B 1到平面AMN 的距离。

2023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及基础题型归纳-立体几何模块-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023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及基础题型归纳-立体几何模块-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知识点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定义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 (2)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直线l ⊥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则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不唯一?【例1】如图3,已知ABCD 是直角梯形,∠ABC =90°,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1)求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 (2)求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 (3)求平面SCD 的一个法向量.【反思】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步骤 (1)设向量: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2)选向量:在平面内选取两个不共线向量,. (3)列方程组:由列出方程组. (4)解方程组:(5)赋非零值:取其中一个为非零值(常取±1). (6)得结论: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2.求平面法向量的三个注意点(1)选向量:在选取平面内的向量时,要选取不共线的两个向量.(2)取特值:在求n 的坐标时,可令x ,y ,z 中一个为一特殊值得另两个值,就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注意0:提前假定法向量n=(x,y,z)的某个坐标为某特定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坐标不为0.[练习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1D1、A1B1的中点,在如图3­2­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求:图3­2­2(1)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2)平面BDEF的一个法向量.【知识点12】空间中平行关系的向量表示【类型一】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例1】如图3­2­3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和BB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1F是平行四边形.图3­2­3111111112EB1,BF=2F A1.求证:EF∥AC1.【类型二】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C1,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练习2】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F⊥平面AEB,AE⊥EB,AD∥EF,EF∥BC,BC=2AD =4,EF=3,AE=BE=2,G是BC的中点,求证:AB∥平面DEG.【类型三】利用向量证明面面平行【例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C1,B1C1的中点,试证明平面A1BD∥平面CB1D1.【练习3】如图3­2­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则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 AO?图3­2­9二、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知识点13】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类型一】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例1】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的中点.求证:AB1⊥平面A1BD.【练习1】如图3­2­15,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求证:AM⊥平面BDF.图3­2­15【类型二】用向量法证明面面垂直【例2】如图3­2­12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B=BC=2,BB1=1,E 为BB1的中点,证明:平面AEC1⊥平面AA1C1C.=2BD.求证:平面DEA⊥平面ECA.三、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知识点14】空间角的向量求解方法【类型一】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图,在三棱柱OAB­O1A1B1中,平面OBB1O1⊥平面OAB,∠O1OB=60°,∠AOB =90°,且OB=OO1=2,OA=3,求异面直线A1B与AO1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θ=φθ=π-φ点,则AE,S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多少?【类型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 =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练习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类型三】求二面角【例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 AB ⊥平面P AD ;(2)若P A =PD =AB =DC ,∠APD =90°,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 ︵的中点.图3­2­24(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CBP 的大小;(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练习4】如图,在三棱锥P­ABQ中,PB⊥平面ABQ,BA=BP=BQ,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AQ=2BD,PD与EQ交于点G,PC与FQ交于点H,连接GH.(1)求证:AB∥GH;(2)求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四、空间向量与距离【知识点15】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G分别是C1C,D1A1,AB的中点,求点A到平面EFG的距离.【练习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DG=13DD1,过E,F,G的平面交AA1于点H,求D1A1到平面EFGH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先确定平面的法向量,再求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形成的斜线段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长.如图,设n=(a,b,c)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P0(x0,y0,z0)为α外一点,P(x,y,z)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点,则点P0到平面α的距离:d=|PP0→·n||n|=|a(x0-x)+b(y0-y)+c(z0-z)|a2+b2+c2.注: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立体几何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2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

8.(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7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l上的向量e或与01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显然一条直02无数个.(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n03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α,此时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04无数个,且它们是05共线向量.(3)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l∥m06a∥b⇔07a=k b,k∈R;l⊥m08a⊥b⇔09a·b=0;l∥α10a⊥u⇔11a·u=0;l⊥α12a∥u⇔13a=k u,k∈R;α∥β14u∥v⇔15u=k v,k∈R;α⊥β16u⊥v⇔17u·v=0.2.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φ=|cosθ| 18|a·b||a||b|(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范围是(0°,90°]).(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e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 与n 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19|e ·n ||e ||n |,φ的取值范围是[0°,90°].(3)求二面角的大小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20〈AB→,CD →〉.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取值范围是[0°,180°].确定平面法向量的方法(1)直接法:观察是否有垂直于平面的向量,若有,则此向量就是法向量. (2)待定系数法:取平面内的两个相交向量a ,b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a =0,n ·b =0,解方程组求得.1.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1,2,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2,-1,0),则平面α和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但不垂直C .垂直D .重合答案 C解析 由(1,2,0)·(2,-1,0)=1×2+2×(-1)+0×0=0,知两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所以两平面互相垂直.2.已知A (1,0,0),B (0,1,0),C (0,0,1),则平面ABC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A .⎝ ⎛⎭⎪⎫33,33,-33B .⎝ ⎛⎭⎪⎫33,-33,33C .⎝ ⎛⎭⎪⎫-33,33,33D .⎝ ⎛⎭⎪⎫-33,-33,-33答案 D解析 AB→=(-1,1,0),AC →=(-1,0,1),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n =(x ,y ,z ),∴⎩⎨⎧-x +y =0,-x +z =0.令x =1,则y =1,z =1,∴n =(1,1,1).单位法向量为±n |n |=±⎝ ⎛⎭⎪⎫33,33,33. 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MN 在平面BB 1C 1C 内答案 B解析 MN →=MA 1→+A 1A →+AN →=13BA 1→+A 1A →+13AC →=13(B 1A 1→-B 1B →)+B 1B →+13(AB →+AD →)=23B 1B →+13B 1C 1→,∴MN →,B 1B →,B 1C 1→共面.又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4.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与FD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 .105B .155C .45D .23答案 B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1,1,0),E (0,2,1),F (1,0,0),D 1(0,0,2),∴FD 1→=(-1,0,2),OE →=(-1,1,1).∴cos 〈FD 1→,OE →〉=FD 1→·OE→|FD1→||OE →|=1+0+25×3=155.故选B .5.如图,已知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若∠PDA =45°,则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A .90°B .60°C .45°D .30°答案 C解析 设AD =a ,AB =b ,因为∠PDA =45°,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AD ,P A =AD =a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P (0,0,a ),E ⎝ ⎛⎭⎪⎫b 2,0,0,F ⎝ ⎛⎭⎪⎫b 2,a 2,a 2,所以EF→=⎝ ⎛⎭⎪⎫0,a 2,a 2.易知AP →=(0,0,a )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设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P →,EF →〉|=|AP →·EF →||AP →||EF →|=22.所以θ=45°.6. (2020·广东华侨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点M 的坐标为( )A .(1,1,1)B .⎝ ⎛⎭⎪⎫23,23,1C .⎝ ⎛⎭⎪⎫22,22,1D .⎝ ⎛⎭⎪⎫24,24,1答案 C解析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连接OE ,∵AM ∥平面BDE ,且AM ⊂平面ACEF ,平面ACEF ∩平面BDE =OE ,∴AM ∥EO ,又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M 为线段EF 的中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E (0,0,1),F (2,2,1).由中点坐标公式,知点M 的坐标为⎝ ⎛⎭⎪⎫22,22,1.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ABC =∠BCD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0°.求证:(1)CM ∥平面P AD ; (2)平面P AB ⊥平面P AD .证明 以点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B ,CD ,CP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PC ⊥平面ABCD ,∴∠PBC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BC =30°.∵PC =2,∴BC =23,PB =4.∴D (0,1,0),B (23,0,0),A (23,4,0),P (0,0,2),M ⎝ ⎛⎭⎪⎫32,0,32,∴DP→=(0,-1,2),DA→=(23,3,0),CM →=⎝ ⎛⎭⎪⎫32,0,32. (1)设n =(x ,y ,z )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由⎩⎪⎨⎪⎧DP →·n =0,DA →·n =0,得⎩⎨⎧-y +2z =0,23x +3y =0. 令y =2,得n =(-3,2,1).∵n ·CM→=-3×32+2×0+1×32=0,∴n ⊥CM →.又CM ⊄平面P AD ,∴CM ∥平面P AD . (2)如图,取AP 的中点E ,连接BE ,则E (3,2,1),BE →=(-3,2,1).∵PB =AB ,∴BE ⊥P A .又BE →·DA →=(-3,2,1)·(23,3,0)=0, ∴BE→⊥DA →,∴BE ⊥DA . 又P A ∩DA =A ,∴BE ⊥平面P AD . 又BE ⊂平面P AB ,∴平面P AB ⊥平面P AD . 1.用向量法证平行问题的类型及常用方法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线面平行 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②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③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为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线线垂直 问题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线面垂直 问题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面面垂直 问题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1.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和侧面AA 1B 1B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A 1的中点,N 为BC 1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A 1B 1C 1; (2)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证明 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形AA 1C 1C 的边长为2,则A (0,0,0),A 1(2,0,0),B (0,2,0),B 1(2,2,0),C (0,0,2),C 1(2,0,2),M (1,0,0),N (1,1,1).(1)因为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所以侧棱AA 1⊥底面A 1B 1C 1.因为AA 1→=(2,0,0),MN →=(0,1,1),所以MN →·AA 1→=0,即MN →⊥AA 1→.因为MN ⊄平面A 1B 1C 1,故MN ∥平面A 1B 1C 1.(2)设平面MBC 1与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 因为MB →=(-1,2,0),MC 1→=(1,0,2),所以⎩⎪⎨⎪⎧n 1·MB →=0,n 1·MC 1→=0,即⎩⎨⎧-x 1+2y 1=0,x 1+2z 1=0, 令x 1=2,则平面M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2,1,-1).同理可得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1).因为n 1·n 2=2×0+1×1+(-1)×1=0,所以n 1⊥n 2,所以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 多角度探究突破考向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角度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2 (1) (2020·汕头模拟)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P AB 为正三角形,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3B .32C .22D .12答案 A解析 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PO ,以O 为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OA =OB =OP =1,A (1,0,0),B (0,1,0),C (-1,0,0),P (0,0,1),E ⎝ ⎛⎭⎪⎫-12,0,12,BE →=⎝ ⎛⎭⎪⎫-12,-1,12,P A →=(1,0,-1),设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为θ,则cos θ=|BE →·P A →||BE →||P A →|=132×2=33. ∴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故选A .(2)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答案 25解析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2,0,2),F (1,0,0),D 1(0,0,2),E (0,2,1), 则A 1F →=(-1,0,-2),D 1E →=(0,2,-1), cos 〈D 1E →,A 1F →〉=D 1E →·A 1F →|D 1E →||A 1F →|=25×5=25, ∴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25.(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③代入公式cos θ=|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θ为两异面直线所成角).(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0°,90°],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180°],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该角就是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2.(多选)(2020·山东潍坊5月模拟)已知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H 分别是AB ,DD 1,BC 1的中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D 1C 1∥平面CHDB .AC 1⊥平面BDA 1C .三棱锥D -BA 1C 1的体积为56 D .直线EF 与BC 1所成的角为30° 答案 ABD解析 如图1所示,因为D 1C 1∥DC ,D 1C 1⊄平面CHD ,DC ⊂平面CHD ,所以D 1C 1∥平面CHD ,A 正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由于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AC 1→=(-1,1,1),BD →=(-1,-1,0),DA 1→=(1,0,1),所以AC 1→·BD →=1-1+0=0,AC 1→·DA 1→=-1+0+1=0,所以AC 1→⊥BD →,AC 1→⊥DA 1→,所以AC 1⊥平面BDA 1,B 正确;三棱锥D -BA 1C 1的体积为V 三棱锥D -BA 1C 1=V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4V 三棱锥A 1-ABD =1-4×13×12×1×1×1=13,所以C 错误;E ⎝ ⎛⎭⎪⎫1,12,0,F ⎝ ⎛⎭⎪⎫0,0,12,所以EF →=⎝ ⎛⎭⎪⎫-1,-12,12,BC →1=(-1,0,1),所以cos 〈EF →,BC 1→〉=EF →·BC 1→|EF →||BC 1→|=1+0+1232×2=32,所以直线EF 与BC 1所成的角是30°,D 正确.故选ABD.角度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 (2020·山东高考) 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解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 因为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 所以AD ∥平面PBC ,又因为AD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PBC =l , 所以AD ∥l .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AD ⊥DC ,所以l ⊥DC ,又PD ⊥平面ABCD ,所以AD ⊥PD ,所以l ⊥PD . 因为DC ∩PD =D ,所以l ⊥平面PDC .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因为PD =AD =1,所以D (0,0,0),C (0,1,0),A (1,0,0),P (0,0,1),B (1,1,0), 设Q (m,0,1),则有DC→=(0,1,0),DQ →=(m,0,1),PB →=(1,1,-1).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DC →·n =0,DQ →·n =0,即⎩⎨⎧y =0,mx +z =0,令x =1,则z =-m ,所以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m ), 则cos 〈n ,PB →〉=n ·PB →|n ||PB →|=1+0+m 3·m 2+1.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cos 〈n ,PB→〉|= |1+m |3·m 2+1=33·1+2m +m 2m 2+1=33·1+2m m 2+1≤33·1+2|m |m 2+1≤33·1+1=63, 当且仅当m =1时取等号,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醒: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若能找出平面的垂线,则在垂线上取两个点可构成一个法向量.3.(2019·浙江高考)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BC =90°,∠BAC =30°,A 1A =A 1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1)证明:EF⊥BC;(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解解法一:(1)证明:如图1,连接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所以A1E⊥AC.又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平面A1ACC1∩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则A1E⊥BC.又因为A1F∥AB,∠ABC=90°,故BC⊥A1F.又因为A1E∩A1F=A1,所以BC⊥平面A1EF.因为EF⊂平面A1EF,所以EF⊥BC.(2)如图1,取BC的中点G,连接EG,GF,连接A1G交EF于点O,则四边形EGF A1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1E⊥平面ABC,故A1E⊥EG,所以平行四边形EGF A1为矩形.由(1),得BC⊥平面EGF A1,所以平面A1BC⊥平面EGF A1,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线A1G上.则∠EOG是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不妨设AC =4,则在Rt △A 1EG 中,A 1E =23,EG = 3. 由于O 为A 1G 的中点,故EO =OG =A 1G 2=152, 所以cos ∠EOG =EO 2+OG 2-EG 22EO ·OG=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解法二:(1)证明:如图2,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又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以点E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不妨设AC =4,则E (0,0,0),A 1(0,0,23),B (3,1,0),B 1(3,3,23),F ⎝ ⎛⎭⎪⎫32,32,23,C (0,2,0). 因此,EF →=⎝ ⎛⎭⎪⎫32,32,23,BC →=(-3,1,0).由EF →·BC→=0,得EF ⊥BC .(2)由(1)可得BC →=(-3,1,0),A 1C →=(0,2,-23).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BC →·n =0,A 1C →·n =0,得⎩⎪⎨⎪⎧-3x +y =0,y -3z =0. 取n =(1, 3,1),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θ,故sin θ=|cos 〈EF →,n 〉|=|EF →·n ||EF →||n |=45,所以cos θ=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角度3 求二面角例4 (2020·济南一模)如图1,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C =2,AB ⊥AC ,AC ⊥CD ,E 为BC 的中点,将△A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CD ⊥BC ,连接BD ,DE ,AE ,得到如图2所示的三棱锥D -ABC .(1)证明:平面ADE ⊥平面BCD ;(2)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π4,求二面角A -BD -C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在三棱锥D -ABC 中,因为CD ⊥BC ,CD ⊥AC ,AC ∩BC =C ,所以CD ⊥平面ABC . 又AE ⊂平面ABC ,所以AE ⊥CD .因为AB =AC ,E 为BC 的中点,所以AE ⊥BC . 又BC ∩CD =C ,所以AE ⊥平面BCD . 又AE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 ⊥平面BCD .(2)由(1)可知∠DEC 即为直线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所以∠DEC =π4.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故CD =CE =1.作EF ∥CD 交BD 于点F ,由(1)知EA ,EB ,EF 两两垂直,以E 为原点,EA ,EB ,E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A (1,0,0),B (0,1,0),D (0,-1,1), 易知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 又AB→=(-1,1,0),AD →=(-1,-1,1),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y ,z ), 则⎩⎪⎨⎪⎧n 2·AB →=-x +y =0,n 2·AD →=-x -y +z =0,令x =1,解得n 2=(1,1,2), cos 〈n 1,n 2〉=n 1·n 2|n 1||n 2|=66.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 -BD -C 的余弦值为66.利用向量法确定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4. (2020·青岛模拟)《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1000多年,在《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qiàn dǔ);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鳖臑(biē nào)指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如图在堑堵ABC -A 1B 1C 1中,AB ⊥AC .(1)求证: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2)若C 1C =BC =2,当鳖臑C 1-ABC 体积最大时,求锐二面角C -A 1B -C 1的余弦值.解 (1)证明:∵A 1A ⊥底面ABC ,AB ⊂面ABC , ∴A 1A ⊥AB .又AB ⊥AC ,A 1A ∩AC =A , ∴AB ⊥面ACC 1A 1. 又四边形ACC 1A 1为矩形, ∴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2)∵AB ⊥AC ,BC =2,∴AB 2+AC 2=4. 又C 1C ⊥底面ABC ,∴VC 1-ABC =13·C 1C ·12AB ·AC =13·AB ·AC ≤13·AB 2+AC 22=23,当且仅当AB =AC =2时,=13·AB ·AC 取最大值.∵AB ⊥AC ,A 1A ⊥底面ABC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0,2,0),A 1(0,0,2),C 1(0,2,2),A 1B →=(2,0,-2),BC →=(-2,2,0),A 1C 1→=(0,2,0).设面A 1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由⎩⎪⎨⎪⎧n 1·A 1B →=0,n 1·BC →=0,得⎩⎪⎨⎪⎧2x 1-2z 1=0,-2x 1+2y 1=0,令z 1=1,得n 1=(2,2,1). 同理得面A 1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0,1),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二面角C -A 1B -C 1的余弦值为155.用向量法探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证明: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 ⊥AD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AB ⊥PD .又因为P A ⊥PD ,P A ∩AB =A ,所以PD ⊥平面P AB . (2)如图,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CO .因为P A =PD ,所以PO ⊥AD . 又因为PO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 . 因为CO ⊂平面ABCD , 所以PO ⊥CO .因为AC =CD ,所以CO ⊥AD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A (0,1,0),B (1,1,0),C (2,0,0),D (0,-1,0),P (0,0,1),PB →=(1,1,-1),PC→=(2,0,-1),PD →=(0,-1,-1).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PD →=0,n ·PC →=0,即⎩⎨⎧-y -z =0,2x -z =0. 令z =2,则x =1,y =-2,所以n =(1,-2,2). 又PB→=(1,1,-1),所以cos 〈n ,PB →〉=n ·PB →|n ||PB→|=-33,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3)假设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因此点M (0,1-λ,λ),BM →=(-1,-λ,λ). 因为BM ⊄平面PCD ,所以当且仅当BM →·n =0时,BM ∥平面PCD ,即(-1,-λ,λ)·(1,-2,2)=0,解得λ=14. 所以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此时AM AP =14. 答题启示对于点的探究型问题,要善于根据点的位置结合向量的有关定理灵活设出未知量,尽量使未知量个数最少.对点训练(2020·滨州二模)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C =60°,直角梯形ADFE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平面ABCD ,且∠EAD =90°,EA =AD =2DF =2CD =2.(1)证明:平面ECD ⊥平面ACE ;(2)点M 在线段EF 上,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解 (1)证明:因为平面ABCD ⊥平面ADFE ,平面ABCD ∩平面ADFE =AD ,EA ⊥AD ,EA ⊂平面ADFE ,所以EA ⊥平面ABCD ,又CD ⊂平面ABCD ,所以EA ⊥CD , 在△ADC 中,CD =1,AD =2,∠ADC =60°, 由余弦定理得,AC = 1+4-2×1×2cos60°=3, 所以AC 2+CD 2=AD 2,所以CD ⊥AC .又EA ⊥CD ,EA ∩AC =A ,所以CD ⊥平面ACE , 又CD ⊂平面ECD ,所以平面ECD ⊥平面ACE . (2)以C 为坐标原点,以CA ,C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 y 轴,过点C 且平行于AE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B ⎝ ⎛⎭⎪⎫32,-12,0,D (0,1,0),E (3,0,2),F (0,1,1),AB →=⎝ ⎛⎭⎪⎫-32,-12,0,AE →=(0,0,2),CD→=(0,1,0),FE →=(3,-1,1),CF →=(0,1,1),设FM →=λFE →=(3λ,-λ,λ)(0≤λ≤1),则CM→=CF →+FM →=(3λ,1-λ,1+λ).设平面EAB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AB →=0,m ·AE →=0,即⎩⎨⎧-32x 1-12y 1=0,2z 1=0,取x 1=1,得m =(1,-3,0).设平面M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2,y 2,z 2), 由⎩⎪⎨⎪⎧n ·CD →=0,n ·CM →=0,得⎩⎨⎧y 2=0,3λx 2+(1-λ)y 2+(1+λ)z 2=0,令x 2=1+λ,得n =(1+λ,0,-3λ),因为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所以|cos 〈m ,n 〉|=|m ·n ||m ||n |=|1+λ|24λ2+2λ+1=34, 整理得8λ2-2λ-1=0,解得λ=12或λ=-14(舍去),所以点M 为线段EF 的中点时,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一、单项选择题1.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1,-3,5),平面α的法向量n =(-1,3,-5),则有( )A .l ∥αB .l ⊥αC .l 与α斜交D .l ⊂α或l ∥α答案 B解析 因为a =(1,-3,5),n =(-1,3,-5),所以a =-n ,a ∥n .所以l ⊥平面α.选B .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A .45°B .135°C .45°或135°D .90° 答案 C解析 ∵cos 〈m ,n 〉=m ·n |m ||n |=12=22,∴〈m ,n 〉=45°.∴二面角为45°或135°.故选C .3.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和侧面ADD 1A 1的中心,则EF 和CD 所成的角是( )A .60°B .45°C .30°D .135°答案 B解析 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A ,DC ,DD 1为x 轴、y 轴、z 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C (0,1,0),E ⎝ ⎛⎭⎪⎫12,12,1,F ⎝ ⎛⎭⎪⎫12,0,12,EF →=⎝ ⎛⎭⎪⎫0,-12,-12,DC →=(0,1,0),∴cos 〈EF →,DC →〉=EF →·DC →|EF →||DC →|=-22,∴〈EF →,DC →〉=135°,∴异面直线EF 和CD 所成的角是45°.故选B .4.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4,则直线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13B .33C .63D .223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 (2,0,0),C (0,2,0),D 1(0,0,4),B (2,2,0),B 1(2,2,4),AC →=(-2,2,0),AD 1→=(-2,0,4),BB 1→=(0,0,4). 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n ·AD 1→=0,即⎩⎨⎧-2x +2y =0,-2x +4z =0, 取x =2,则y =2,z =1,故n =(2,2,1)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BB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是θ,则sin θ=|cos 〈n ,BB 1→〉|=|n ·BB 1→||n ||BB 1→|=49×4=13.故选A .5.△ABC 的顶点分别为A (1,-1,2),B (5,-6,2),C (1,3,-1),则AC 边上的高BD 等于( )A .5B .41C .4D .2 5答案 A解析 ∵A (1,-1,2),B (5,-6,2),C (1,3,-1),∴AB→=(4,-5,0),AC →=(0,4,-3).∵点D 在直线AC 上,∴设AD →=λAC →=(0,4λ,-3λ),由此可得BD→=AD →-AB →=(0,4λ,-3λ)-(4,-5,0)=(-4,4λ+5,-3λ).又BD →⊥AC →,∴BD →·AC →=-4×0+(4λ+5)×4+(-3λ)×(-3)=0,解得λ=-45.因此BD →=(-4,4λ+5,-3λ)=⎝ ⎛⎭⎪⎫-4,95,125.可得|BD→|= (-4)2+⎝ ⎛⎭⎪⎫952+⎝ ⎛⎭⎪⎫1252=5.6. (2020·安徽六安一中质检)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2AC =AA 1=BC =2.若二面角B 1-DC -C 1的大小为60°,则AD 的长为( )A . 2B . 3C .2D .22答案 A解析 分别以CA ,CB ,CC 1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设AD =a ,则点D 坐标为(1,0,a ),CD →=(1,0,a ),CB 1→=(0,2,2),设平面B 1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1→=0,n ·CD →=0,得⎩⎨⎧2y +2z =0,x +az =0,令z =-1,得n =(a,1,-1),又平面C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所以cos60°=m ·n |m ||n |,得1a 2+2=12,解得a =2,故选A .7. (2021·湖南湘潭高三月考)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 AB 的法向量的是( )A .⎝ ⎛⎭⎪⎫1,1,12 B .(1,2,1)C .(1,1,1)D .(2,-2,1)答案 A解析 P A →=(1,0,-2),AB →=(-1,1,0),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n =(x ,y,1),则⎩⎨⎧ x -2=0,-x +y =0.解得⎩⎨⎧x =2,y =2.∴n =(2,2,1).又⎝ ⎛⎭⎪⎫1,1,12=12n ,∴A 正确.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2 B .23 C .33 D .22答案 B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棱长为1,则A 1(0,0,1),E ⎝ ⎛⎭⎪⎫1,0,12,D (0,1,0),∴A 1D →=(0,1,-1),A 1E →=⎝ ⎛⎭⎪⎫1,0,-12,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n 1·A 1D →=0,n 1·A 1E →=0,即⎩⎪⎨⎪⎧y -z =0,1-12z =0,∴⎩⎨⎧y =2,z =2.∴n 1=(1,2,2).又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cos 〈n 1,n 2〉=23×1=23.即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9.(2020·海口高考调研)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C =23AB =2,AB ⊥AC ,点D ,E 分别是线段BC ,B 1C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且EC B 1C =DC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D ∥平面ACC 1B .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68πC .异面直线B 1C 与AA 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2 D .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413 答案 AD解析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因为ECB 1C =DC BC ,所以ED ∥BB 1∥CC 1,所以ED ∥平面ACC 1,A 正确;因为AA 1=AC =23AB =2,所以AB =3,因为AB ⊥AC ,所以BC =22+32=13,所以B 1C =13+4=17,易知B 1C 是三棱柱外接球的直径,所以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1722=17π,B 错误;因为AA 1∥BB 1,所以异面直线B 1C 与AA 1所成的角为∠BB 1C .在Rt △B 1BC 中,BB 1=2,BC =13,所以tan ∠BB 1C =BC BB 1=132,C 错误;二面角A -EC -D 即二面角A -B 1C -B ,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C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平面AB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2,0,-3),平面BB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2,3,0),故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2×213×13=413,D 正确.10. (2020·山东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如图,E ,F ,G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线A 1G 与平面AEF 平行B .直线D 1D 与直线AF 垂直C .平面AEF 截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得截面的面积为98 D .点C 与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 AC解析 如图,连接AD 1,D 1F ,因为A 1G ∥D 1F ,且A ,E ,F ,D 1在同一平面内,所以A 1G ∥平面AEF ,故A 正确;因为AF 与C 1C 相交且不垂直,D 1D 与C 1C 平行,所以直线D 1D 与直线AF 不垂直,故B 错误;平面AEF 截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EFD 1,作EH ⊥AD 1,交AD 1于点H ,连接D 1E ,DE ,可得AE =52,AD 1=2,D 1E =1+54=32,所以在△AD 1E中,cos ∠D 1AE =1010,所以sin ∠D 1AE =31010,所以EH =52×31010=324,所以等腰梯形AD 1FE 的面积S =12×⎝ ⎛⎭⎪⎫2+22×324=98,故C 正确;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AG ,AC ,则可得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2),AG →=⎝ ⎛⎭⎪⎫0,1,12,AC →=(-1,1,0),所以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d 1=|AG →·n ||n |=23,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d 2=|AC →·n ||n |=13,故D 错误.故选AC .三、填空题11. 如图所示,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CD=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60°解析∵CD→=CA→+AB→+BD→,∴|CD→|=(CA→+AB→+BD→)2= 36+16+64+2CA→·BD→= 116+2CA→·BD→=217.∴CA→·BD→=|CA→||BD→|cos〈CA→,BD→〉=-24.∴cos〈CA→,BD→〉=-12.又所求二面角与〈CA→,BD→〉互补,∴所求的二面角为60°.12. 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2,则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 π6解析 以C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下列坐标:A (2,0,0),C 1(0,0,22).点C 1在侧面ABB 1A 1内的射影为点C 2⎝ ⎛⎭⎪⎫32,32,22.所以AC 1→=(-2,0,22),AC 2→=⎝ ⎛⎭⎪⎫-12,32,22,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C 1→·AC 2→|AC1→||AC 2→|=1+0+823×3=32.又θ∈⎣⎢⎡⎦⎥⎤0,π2,所以θ=π6.13.(2020·山西大同高三模拟)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且A 1M =AN =23a ,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MN →=MA 1→+A 1A →+AN →=13BA 1→+A 1A →+13AC →=13(BA →+AA 1→)+A 1A →+13(AB →+BC →)=23A 1A →+13BC →=23B 1B →+13BC →.∴MN →与B 1B →,BC →共面.又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14.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23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DA =1,由已知条件得A (1,0,0),E ⎝ ⎛⎭⎪⎫1,1,13,F ⎝ ⎛⎭⎪⎫0,1,23,AE →=⎝ ⎛⎭⎪⎫0,1,13,AF →=⎝ ⎛⎭⎪⎫-1,1,2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由图知θ为锐角,由⎩⎪⎨⎪⎧n ·AE →=0,n ·AF →=0,得⎩⎪⎨⎪⎧y +13z =0,-x +y +23z =0.令y =1,则z =-3,x =-1,则n =(-1,1,-3),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0,-1),cos θ=|cos 〈n ,m 〉|=31111,tan θ=23.四、解答题15.(2020·山东省模拟考)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A ⊥平面ABCD ,E ,F 分别为AD ,SC 的中点,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1)证明: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2)若EF =12BC ,求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解 (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D (0,b,0),S (0,0,c ),则C (1,b,0),E ⎝ ⎛⎭⎪⎫0,b 2,0,F ⎝ ⎛⎭⎪⎫12,b 2,c 2,EF →=⎝ ⎛⎭⎪⎫12,0,c 2,AS →=(0,0,c ),AD→=(0,b,0). 因为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所以EF →与平面ABCD 的法向量AS →的夹角为45°.所以AS →·EF →=|AS →||EF →|cos45°, 即c 22=22×c ×14+c 24,解得c =1,故EF →=⎝ ⎛⎭⎪⎫12,0,12,SC →=(1,b ,-1), 从而EF →·SC →=0,EF →·AD →=0,所以EF ⊥SC ,EF ⊥AD .因此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 (2)由B (1,0,0),BC →=(0,b,0), |EF→|=12|BC →|得b = 2. 于是F ⎝ ⎛⎭⎪⎫12,22,12,C (1,2,0),连接FB ,故FB →=⎝ ⎛⎭⎪⎫12,-22,-12,SC →=(1,2,-1),从而FB →·SC→=0,即FB ⊥SC .取CF 的中点G ,连接GD ,则G ⎝ ⎛⎭⎪⎫34,324,14,GD →=⎝ ⎛⎭⎪⎫-34,24,-14,从而GD →·SC→=0,即GD ⊥SC .因此〈FB→,GD →〉等于二面角B -SC -D 的平面角.cos 〈FB →,GD →〉=FB →·GD →|FB →||GD →|=-33.所以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为-33.16. (2020·全国卷Ⅱ)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 ∴MN ∥BB 1.又AA 1∥BB 1,∴AA 1∥MN .∵△A 1B 1C 1为等边三角形,N 为B 1C 1的中点, ∴A 1N ⊥B 1C 1.又侧面BB 1C 1C 为矩形,∴B 1C 1⊥BB 1. ∵MN ∥BB 1,∴MN ⊥B 1C 1.又MN ∩A 1N =N ,MN ,A 1N ⊂平面A 1AMN , ∴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法一: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平面AONP ∩平面EB 1C 1F =NP , ∴AO ∥NP .∵三棱柱上下底面平行,平面A 1AMN ∩平面ABC =AM ,平面A 1AMN ∩平面A 1B 1C 1=A 1N ,∴ON ∥AP .∴四边形ONP A 是平行四边形. ∴ON =AP ,AO =NP . 设△ABC 边长是6m (m >0), 则NP =AO =AB =6m .∵O 为△A 1B 1C 1的中心,且△A 1B 1C 1的边长为6m , ∴ON =13×6m ×sin60°=3m .∴ON =AP =3m . ∵BC ∥B 1C 1,B 1C 1⊂平面EFC 1B 1, ∴BC ∥平面EFC 1B 1.又B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EFC 1B 1=EF , ∴EF ∥BC ,∴AP AM =EP BM ,∴3m 33m =EP 3m ,解得EP =m .在B 1C 1截取B 1Q =EP =m ,连接PQ ,故QN =2m . ∵B 1Q =EP 且B 1Q ∥EP ,∴四边形B 1QPE 是平行四边形,∴B 1E ∥PQ . 由(1)可知B 1C 1⊥平面A 1AMN ,故∠QPN 为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 在Rt △QPN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 =QN 2+NP 2=(2m )2+(6m )2=210m , ∴sin ∠QPN =QN PQ =2m 210m=1010.∴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解法二: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由已知得AM ⊥BC ,以Q 为坐标原点,QA→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QN →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Qxyz ,设QM =a ,则AB =2,AM = 3.连接NP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 ∴NP =AO =AB =2,∴PQ =233-a ,NQ = NP 2-PQ 2= 4-⎝ ⎛⎭⎪⎫233-a2, ∴B 10,1,4-⎝ ⎛⎭⎪⎫233-a 2 ,E ⎝ ⎛⎭⎪⎫233-a ,13,0,故B 1E →=233-a ,-23,-4-⎝ ⎛⎭⎪⎫233-a2,|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2020·泰安三模)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B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 为矩形,E 为PB 的中点,DE ⊥PB .(1)证明:平面ABCD ⊥平面P AB ;(2)设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α,求α的取值范围.解 (1)证明:连接AE ,因为△P A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E ⊥PB . 又DE ⊥PB ,AE ∩DE =E ,所以PB ⊥平面ADE ,所以PB ⊥AD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AD ⊥AB ,且AB ∩PB =B , 所以AD ⊥平面P AB .因为AD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平面P AB .(2)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不妨设PB =AB =P A =1,C (0,1,n ),则A (0,0,0),P ⎝ ⎛⎭⎪⎫32,12,0,B (0,1,0),由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PC →=⎝ ⎛⎭⎪⎫-32,12,n ,AP →=⎝ ⎛⎭⎪⎫32,12,0,BP →=⎝ ⎛⎭⎪⎫32,-12,0.设平面BP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PC →=0,m ·BP →=0,即⎩⎪⎨⎪⎧-32x 1+12y 1+nz 1=0,32x 1-12y 1=0,令x 1=1,则y 1=3,z 1=0,所以m =(1,3,0). 设平面P AC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则⎩⎪⎨⎪⎧n ·PC →=0,n ·AP →=0,即⎩⎪⎨⎪⎧-32x 2+12y 2+nz 2=0,32x 2+12y 2=0,令x 2=1,则y 2=-3,z 2=3n ,所以n =⎝ ⎛⎭⎪⎫1,-3,3n .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α,由图可知,二面角α为锐二面角, 所以cos α=|m ·n ||m ||n |=|1-3|1+3×1+3+3n 2=14+3n 2∈⎝⎛⎭⎪⎫0,12,所以α∈⎝ ⎛⎭⎪⎫π3,π2. 18.(2020·山东平邑一中模拟)请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作答.①AB ⊥BC ;②F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6;③∠ABC =π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P A ⊥平面ABCD ,且P A =AB =2,PD 的中点为F .(1)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AF∥平面PCG?若存在,指出G在AB上的位置并给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________,求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解(1)在线段AB上存在中点G,使得AF∥平面PCG.证明如下:如图所示.设PC的中点为H,连接FH,GH,∵FH∥CD,FH=12CD,AG∥CD,AG=12CD,∴FH∥AG,FH=AG,∴四边形AGHF为平行四边形,则AF∥GH,又GH⊂平面PCG,AF⊄平面PCG,∴AF∥平面PCG.(2)选择①AB⊥BC:∵P A⊥平面ABCD,∴P A⊥BC,由题意,知AB,AD,AP两两垂直,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AB=2,则A(0,0,0),B(2,0,0),C(2,2,0),D(0,2,0),F(0,1,1),P(0,0,2),∴AF→=(0,1,1),CF→=(-2,-1,1),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μ=(x ,y ,z ), ∴⎩⎪⎨⎪⎧μ·AF →=y +z =0,μ·CF →=-2x -y +z =0,取y =1,得μ=(-1,1,-1), 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v =(0,0,1), 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 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 则cos θ=|μ·v ||μ||v |=33,∴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33. 选择②F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6:∵P A ⊥平面ABCD ,取BC 中点E ,连接AE ,取AD 的中点M ,连接FM ,CM ,则FM ∥P A ,且FM =1,∴FM ⊥平面ABCD , F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FCM , ∴∠FCM =π6,在Rt △FCM 中,CM =3,又CM =AE ,∴AE 2+BE 2=AB 2,∴BC ⊥AE , ∴AE ,AD ,AP 两两垂直,以AE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 =AB =2,∴A (0,0,0),B (3,-1,0),C (3,1,0),D (0,2,0),E (3,0,0),F (0,1,1),P (0,0,2),∴AF→=(0,1,1),CF →=(-3,0,1), 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AF →=y +z =0,m ·CF →=-3x +z =0,取x =3,得m =(3,-3,3),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则cos θ=|m ·n ||m ||n |=217.∴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217.选择③∠ABC =π3:∵P A ⊥平面ABCD ,∴P A ⊥BC ,取BC 中点E ,连接AE ,∵底面ABCD 是菱形,∠ABC =60°,∴△ABC 是正三角形,∵E 是BC 的中点,∴BC ⊥AE ,∴AE ,AD ,AP 两两垂直,以AE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 =AB =2,∴A (0,0,0),B (3,-1,0),C (3,1,0),D (0,2,0),E (3,0,0),F (0,1,1),P (0,0,2),∴AF→=(0,1,1),CF →=(-3,0,1), 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AF →=y +z =0,m ·CF →=-3x +z =0,取x =3,得m =(3,-3,3),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 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则cos θ=|m ·n ||m ||n |=217.∴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217.。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要点提炼】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 (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 (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 ⎛⎭⎪⎫0≤θ≤π2,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a 22+b 22+c 22. (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 ⎛⎭⎪⎫0≤θ≤π2,则sin θ=|cos a ,μ|=|a ·μ||a ||μ|.(3)面面夹角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 则|cos θ|=|cosμ,v|=|μ·v ||μ||v |.考点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典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证明:(1)BE ⊥DC ; (2)BE ∥平面P AD ; (3)平面PCD ⊥平面P AD .证明 依题意,以点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向量BE →=(0,1,1),DC →=(2,0,0),故BE →·DC →=0. 所以BE ⊥DC .(2)因为AB ⊥AD ,又P 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P A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向量AB→=(1,0,0)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 而BE →·AB →=(0,1,1)·(1,0,0)=0,所以BE ⊥AB , 又BE ⊄平面P AD , 所以BE ∥平面P AD .(3)由(2)知平面P AD 的法向量AB →=(1,0,0),向量PD →=(0,2,-2),DC →=(2,0,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PD →=0,n ·DC →=0,即⎩⎨⎧2y -2z =0,2x =0,不妨令y =1,可得n =(0,1,1)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且n ·AB →=(0,1,1)·(1,0,0)=0,所以n ⊥AB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CD .探究提高 1.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关键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尽可能利用垂直条件,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进而用向量表示涉及到直线、平面的要素). 2.向量证明的核心是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或数乘向量,但向量证明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的定理,如在(2)中忽略BE ⊄平面P AD 而致误.【拓展练习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 为AB 的中点,点O 为DF 的中点.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 (1)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 ⎛⎭⎪⎫12,12,12.OM →=⎝ ⎛⎭⎪⎫0,-12,-12,BA →=(-1,0,0), ∴OM →·BA →=0,∴OM →⊥BA →. ∵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AB ⊥平面BCF ,∴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 且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2)在第(1)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DF →=(1,-1,1),DM →=⎝ ⎛⎭⎪⎫12,-1,0,DC →=(1,0,0),CF →=(0,-1,1), 由⎩⎪⎨⎪⎧n 1·DF→=0,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n 1·n 2=0,∴平面MDF ⊥平面EFCD . 考向二 线线角、线面角的求解【典例2】 (2020·浙江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ACB =∠ACD =45°,DC =2BC .(1)证明:EF ⊥DB ;(2)求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如图(1),过点D 作DO ⊥AC ,交直线AC 于点O ,连接OB .图(1)由∠ACD =45°,DO ⊥AC ,得 CD =2CO .由平面ACFD ⊥平面ABC ,得DO ⊥平面ABC , 所以DO ⊥BC .由∠ACB =45°,BC =12CD =22CO ,得BO ⊥BC . 所以BC ⊥平面BDO ,故BC ⊥DB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BC ∥EF ,所以EF ⊥DB .(2)解 法一 如图(1),过点O 作OH ⊥BD ,交直线BD 于点H ,连接CH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由BC ⊥平面BDO ,得OH ⊥BC ,故OH ⊥平面DBC , 所以∠OCH 为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 设CD =22,则DO =OC =2,BO =BC =2,得BD =6,OH =233,所以sin ∠OCH =OH OC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法二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记为θ.如图(2),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C ,OD 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图(2)设CD =22,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O (0,0,0),B (1,1,0),C (0,2,0),D (0,0,2). 因此OC→=(0,2,0),BC →=(-1,1,0),CD →=(0,-2,2). 设平面D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BC →=0,n ·CD →=0,即⎩⎨⎧-x +y =0,-2y +2z =0,可取n =(1,1,1),所以sin θ=|cos 〈OC →,n 〉|=|OC →·n ||OC →|·|n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探究提高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cos θ=|cos φ|.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主要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sin θ=|cos φ|,有时也可分别求出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拓展练习2】 (2020·全国Ⅱ卷)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因为侧面BB 1C 1C 是矩形且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所以MN ∥CC 1.又由已知得AA 1∥CC 1,故AA 1∥MN . 因为△A 1B 1C 1是正三角形,所以B 1C 1⊥A 1N . 又侧面BB 1C 1C 是矩形,所以B 1C 1⊥MN . 又A 1N ∩MN =N ,A 1N ,MN ⊂平面A 1AMN , 所以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所以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 由已知及(1)得AM ⊥BC ,MN ⊥BC ,AM ⊥MN .以M 为坐标原点,M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则AB =2,AM = 3.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AO ⊂平面A 1AMN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PN ,故AO ∥PN . 又AP ∥ON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故PM =233,E ⎝ ⎛⎭⎪⎫233,13,0.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 设Q (a ,0,0),则 NQ =4-⎝ ⎛⎭⎪⎫233-a2, B 1⎝⎛⎭⎪⎫a ,1,4-⎝ ⎛⎭⎪⎫233-a2. 故B 1E →=⎝ ⎛⎭⎪⎫233-a ,-23,-4-⎝ ⎛⎭⎪⎫233-a 2, |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所以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考向三 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典例3】 (2020·全国Ⅲ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棱DD 1,BB 1上,且2DE =ED 1,BF =2FB 1.(1)证明:点C 1在平面AEF 内;(2)若AB =2,AD =1,AA 1=3,求二面角A -EF -A 1的正弦值.解 设AB =a ,AD =b ,AA 1=c .如图,以C 1为坐标原点,C 1D 1→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1-xyz .(1)证明 连接C 1F ,C 1(0,0,0),A (a ,b ,c ),E ⎝ ⎛⎭⎪⎫a ,0,23c ,F ⎝ ⎛⎭⎪⎫0,b ,13c ,EA→=⎝ ⎛⎭⎪⎫0,b ,13c ,C 1F →=⎝ ⎛⎭⎪⎫0,b ,13c ,得EA →=C 1F →, 因此EA ∥C 1F ,即A ,E ,F ,C 1四点共面, 所以点C 1在平面AEF 内.(2)由已知得A (2,1,3),E (2,0,2),F (0,1,1),A 1(2,1,0),AE →=(0,-1,-1),AF →=(-2,0,-2),A 1E →=(0,-1,2),A 1F →=(-2,0,1). 设n 1=(x ,y ,z )为平面AEF 的法向量,则⎩⎪⎨⎪⎧n 1·AE →=0,n 1·AF →=0,即⎩⎨⎧-y -z =0,-2x -2z =0,可取n 1=(-1,-1,1).设n 2为平面A 1EF 的法向量,则⎩⎪⎨⎪⎧n 2·A 1E →=0,n 2·A 1F →=0,同理可取n 2=⎝ ⎛⎭⎪⎫12,2,1.设二面角A -EF -A 1的平面角为α,所以cos α=cos 〈n 1,n 2〉=n 1·n 2|n 1|·|n 2|=-77,则sin α=1-cos2α=42 7,所以二面角A-EF-A1的正弦值为42 7.探究提高 1.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或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必须能判定“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或钝角”,否则解法是不严谨的.【拓展练习3】(2020·沈阳一监)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平面ABC⊥平面ABD,点E与点D在平面ABC的同侧,且CE∥BD,BD=2CE.点F为AD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平面ABC;(2)求二面角C-AE-D的余弦值.(1)证明取AB的中点为O,连接OC,OF,如图.∵O,F分别为AB,AD的中点,∴OF∥BD且BD=2OF.又CE∥BD且BD=2CE,∴CE∥OF且CE=OF,∴OF綊EC,则四边形OCEF为平行四边形,∴EF∥OC.又OC⊂平面ABC,EF⊄平面ABC,∴EF∥平面ABC.(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O为AB的中点,∴OC⊥AB.∵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BD ⊥AB ,BD ⊂平面ABD ,∴BD ⊥平面ABC .又OF ∥BD ,∴OF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 ,OC ,O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令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O (0,0,0),A (1,0,0),C (0,3,0),E (0,3,1),D (-1,0,2),∴AC→=(-1,3,0),AE →=(-1,3,1),AD →=(-2,0,2).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 ⎩⎪⎨⎪⎧AC →·m =-x 1+3y 1=0,AE →·m =-x 1+3y 1+z 1=0. 不妨令y 1=3,则m =(3,3,0). 设平面AE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 ⎩⎪⎨⎪⎧AD →·n =-2x 2+2z 2=0,AE →·n =-x 2+3y 2+z 2=0. 令z 2=1,得n =(1,0,1). ∴cos 〈m ,n 〉=323×2=64.由图易知二面角C -AE -D 为钝角, ∴二面角C -AE -D 的余弦值为-64. 考向四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典例4】 (2020·武汉调研)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是AC 与BD 的交点,点E 是线段OD 1上的一点.(1)若点E 为OD 1的中点,求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若存在,请指出点E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D 1(0,0,2),C (0,2,0),O (1,1,0). 因为E 为OD 1的中点, 所以E ⎝ ⎛⎭⎪⎫12,12,1.则OD 1→=(-1,-1,2),DE →=⎝ ⎛⎭⎪⎫12,12,1,DC →=(0,2,0).设p =(x 0,y 0,z 0)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p ·DE→=0,p ·DC →=0,即⎩⎪⎨⎪⎧12x 0+12y 0+z 0=0,2y 0=0,取x 0=2,则y 0=0,z 0=-1,所以p =(2,0,-1)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θ=|cos 〈OD 1→,p 〉|=|OD 1→·p ||OD 1→||p |=|-1×2+(-1)×0+2×(-1)|(-1)2+(-1)2+22×22+(-1)2=23015, 即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015.(2)存在,且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同第(1)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点E 不与点O 重合,设D 1E →=λEO →,λ∈[0,+∞),OC →=(-1,1,0),OD 1→=(-1,-1,2). 设m =(x 1,y 1,z 1)是平面CD 1O 的法向量, 则⎩⎪⎨⎪⎧m ·OC →=0,m ·OD 1→=0,即⎩⎨⎧-x 1+y 1=0,-x 1-y 1+2z 1=0,取x 1=1,则y 1=1,z 1=1,所以m =(1,1,1)为平面CD 1O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D 1E →=λEO →,所以点E 的坐标为⎝⎛⎭⎪⎫λ1+λ,λ1+λ,21+λ, 所以DE →=⎝ ⎛⎭⎪⎫λ1+λ,λ1+λ,21+λ. 设n =(x 2,y 2,z 2)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n ·DE→=0,n ·DC →=0,即⎩⎪⎨⎪⎧λ1+λx 2+λ1+λy 2+21+λz 2=0,2y 2=0,取x 2=1,则y 2=0,z 2=-λ2,所以n =⎝ ⎛⎭⎪⎫1,0,-λ2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CDE ⊥平面CD 1O ,所以m ⊥n . 则m ·n =0,所以1-λ2=0,解得λ=2.所以当D 1E →EO →=2,即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时,平面CDE ⊥平面CD 1O .探究提高 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但注意空间坐标系建立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否则容易出现错误.2.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拓展练习4】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P A =AD =CD =2,BC =3.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PF PC =13.(1)求证:CD ⊥平面P AD ; (2)求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3)设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判断直线AG 是否在平面AEF 内,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 又因为AD ⊥CD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CD ⊥平面P AD .(2)解 过点A 作AD 的垂线交BC 于点M . 因为P A ⊥平面ABCD ,AM ,AD ⊂平面ABCD , 所以P A ⊥AM ,P A ⊥A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1,0),C (2,2,0),D (0,2,0),P (0,0,2).因为E 为PD 的中点, 所以E (0,1,1).所以AE→=(0,1,1),PC →=(2,2,-2),AP →=(0,0,2). 所以PF→=13PC →=⎝ ⎛⎭⎪⎫23,23,-23, 所以AF→=AP →+PF →=⎝ ⎛⎭⎪⎫23,23,4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E →=0,n ·AF →=0,即⎩⎪⎨⎪⎧y +z =0,23x +23y +43z =0. 令z =1,则y =-1,x =-1. 于是n =(-1,-1,1).又因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p =(1,0,0), 所以cos 〈n ,p 〉=n ·p |n ||p |=-33.由题知,二面角F -AE -P 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 (3)解 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理由如下: 因为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PB →=(2,-1,-2), 所以PG→=23PB →=⎝ ⎛⎭⎪⎫43,-23,-43, 所以AG→=AP →+PG →=⎝ ⎛⎭⎪⎫43,-23,23. 由(2)知,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n =(-1,-1,1), 所以AG →·n =-43+23+23=0.又点A ∈平面AEF ,所以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专题拓展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三棱锥O -ABC ,点M ,N 分别为AB ,OC 的中点,且,,OA a OB b OC c ===,用,,a b c 表示MN ,则MN 等于( )A .()12b c a +- B .()12a b c ++ C .()12a b c -+D .()12c a b --【答案】D 【详解】MN MA AO ON =++1122BA OA OC =-+ ()1122OA OB OA OC =--+ 111222OA OB OC =--+()12c a b =--. 故选:D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MP C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P 可以是棱1BB 的中点 B .线段MP 3C .点P 的轨迹是正方形D .点P 轨迹的长度为2+5【答案】D 【详解】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1DD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该正方体的棱长为1,,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 则()0,0,0D ,111,,222M ⎛⎫ ⎪⎝⎭,1,1,12N ⎛⎫⎪⎝⎭,()0,1,0C , 所以1,0,12CN ⎛⎫=⎪⎝⎭,设(),,P x y z ,则111,,222MP x y z ⎛⎫=--- ⎪⎝⎭,因为MP CN ⊥, 所以1110222x z ⎛⎫-+-= ⎪⎝⎭,2430x z +-=,当1x =时,14z =;当0x =时,34z =; 取11,0,4E ⎛⎫ ⎪⎝⎭,11,1,4F ⎛⎫ ⎪⎝⎭,30,1,4G ⎛⎫ ⎪⎝⎭,30,0,4H ⎛⎫ ⎪⎝⎭,连接EF ,FG ,GH ,HE ,则()0,1,0EF GH ==,11,0,2EH FG ⎛⎫==- ⎪⎝⎭, 所以四边形EFGH 为矩形,则0EF CN ⋅=,0EH CN ⋅=,即EF CN ⊥,EH CN ⊥, 又EFEH E =,且EF ⊂平面EFGH ,EH ⊂平面EFGH ,所以CN ⊥平面EFGH , 又111,,224EM ⎛⎫=-⎪⎝⎭,111,,224MG ⎛⎫=- ⎪⎝⎭,所以M 为EG 中点,则M ∈平面EFGH , 所以,为使MP CN ⊥,必有点P ∈平面EFGH ,又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所以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EFGH , 因此点P 不可能是棱1BB 的中点,即A 错; 又1EF GH ==,52EH FG ==,所以EF EH ≠,则点P 的轨迹不是正方形; 且矩形EFGH 的周长为522252+⨯=+,故C 错,D 正确; 因为点M 为EG 中点,则点M 为矩形EFGH 的对角线交点,所以点M 到点E 和点G 的距离相等,且最大,所以线段MP 的最大值为52,故B 错. 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DB AD BC ⋅+⋅+⋅=( ) A .-1 B .0 C .1 D .不确定【答案】B 【详解】 如图,令,,AB a AC b AD c ===, 则AB CD AC DB AD BC ⋅+⋅+⋅,()()()a cb b ac c b a =⋅-+⋅-+⋅-,0a c a b b a b c c b c a =⋅-⋅+⋅-⋅+⋅-⋅=.故选:B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2,4ABCD PA AB AD ===.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5B .3010C .1010D .31010【答案】B 【详解】以A 点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2,0,0B ,()1,2,1E ,()002P ,,,()0,4,0D , ()1,2,1BE =-∴,()0,4,2PD =-,设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为θ,则630cos 10625PD BE PD BEθ⋅===⨯⋅. 5.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点E 是线段P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若线 AB 段上存在点F (不含端点),使得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则线段PE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02⎛⎫ ⎪ ⎪⎝⎭, B .603⎛⎫⎪ ⎪⎝⎭, C .222⎛⎫⎪ ⎪⎝⎭, D .623,⎛⎫⎪⎝⎭【答案】B 【详解】由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取AD 中点G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0,0,0),(1,0,0),(1,0,0),(1,2,0),(0,0,1)G A D B P -,设(1,,0)F y ,,设()()1,0,1,0,DE xDP x x x ===,01x <<,故()1,0,E x x -,()2,,EF x y x =--又()1,0,1PA =-,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故cos30PA EF PA EF ⋅=⋅︒,即()2223222x y x =-++即()222213y x =--+,01x <<,故220,3y ⎡⎫∈⎪⎢⎣⎭,又02y <<,故60y ⎛∈ ⎝⎭,. 故选:B.6.已知二面角l αβ--,其中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0,1m =-,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0,1,1n =-,则二面角l αβ--的大小可能为( )A .60︒B .120︒C .60︒或120︒D .30【答案】C 【详解】11cos ,222m n m n m n ⋅-<>===-⨯,所以,120m n <>=,又因为二面角的大小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可能是60或120. 故选:C7.已知向量(,,)x y z a a a a =,(,,)x y z b b b b =,{},,i j k 是空间中的一个单位正交基底.规定向量积的行列式计算:()()(),,yz xy xz y z z y z x x z x y y x xy z yz xyxz xyz ij ka a a a a a ab a b a b i a b a b j a b a b k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 ⎪⎝⎭其中行列式计算表示为a b ad bc c d=-,若向量(2,1,4),(3,1,2),AB AC ==则AB AC ⨯=( )A .(4,8,1)---B .(1,4,8)--C .(2,8,1)--D .(1,4,8)---【答案】C 【详解】由题意得()()()()1241+4322+21132,8,1AB AC i j k ⨯=⨯-⨯⨯-⨯⨯-⨯=--, 故选:C.8.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110AB AA ==,25AD =,P 在左侧面11ADD A 上,已知P 到11A D 、1AA 的距离均为5,则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的形状为(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答案】B 【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5,25,0,10,0,10,0P A C ,()125,10,10AC ∴=--, 设截面与11A D 交于(),0,10Q Q x ,则()20,0,5Q PQ x =-,()12520500Q AC PQ x ∴⋅=---=,解得18Qx =,即()18,0,10Q , 设截面与AD 交于(),0,0M M x ,则()20,0,5M PM x =--,()12520500M AC PM x ∴⋅=--+=,解得22Mx =,即()22,0,0M , 设截面与AB 交于()25,,0N N y ,则()3,,0N MN y =,1253100N AC MN y ∴⋅=-⨯+=,解得7.5Ny =,即()25,7.5,0N , 过Q 作//QF MN ,交11B C 于F ,设(),10,10F F x ,则()18,10,0F QF x =-, 则存在λ使得QF MN λ=,即()()18,10,03,7.5,0F x λ-=,解得22F x =,故F 在线段11B C 上,过F 作//EF QM ,交1BB 于E ,设()25,10,E E z ,则()3,0,10E EF z =--,则存在μ使得EF QM μ=,即()()3,0,104,0,10E z μ--=-,解得 2.5E z =,故E 在线段1BB 上,综上,可得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为五边形QMNEF . 故选:B.9.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若ABD ∠与ABC ∠互余,则()BA BC BD ⋅+的最大值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B 【详解】设ABD α∠=,可得2ABC πα∠=-,则α为锐角,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 则()cos cos 2BA BC BD BA BC BA BD BA BC BA BD παα⎛⎫⋅+=⋅+⋅=⋅-+⋅ ⎪⎝⎭()18sin 24cos 30sin αααϕ=+=+,其中ϕ为锐角,且4tan 3ϕ=. 02πα<<,则2πϕαϕϕ<+<+,所以,当2παϕ+=时,()BA BC BD ⋅+取得最大值30.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E 是底面ABCD 上的动点,则()111CE CA D B -⋅的最大值为( )A .22B .1C .2D .6【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1,,DA DC 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1),(1,1,1),(1,0,1),D B A设(,,0)E x y ,其中[],0,1x y ∈,则()()11111,,1,1,1,0CE CA A E x y D B -==--=, 所以111()11CE CA D B x y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1,0)E ,故其最大值为1, 故选:B .11.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PA =AB .若点M 为PD 中点,则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0°B .45°C .30°D .90°【答案】C 【详解】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D ,AP 为单位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1PA =,则()0,0,0A ,()1,1,0C ,110,,22M ⎛⎫⎪⎝⎭,()0,0,1P ,()1,0,0B , 故()1,0,1PB =-,111,,22MC ⎛⎫=- ⎪⎝⎭,故1132cos ,21111144PB MC PB MC PB MC+⋅===⋅+⋅++, 由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90︒︒,故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故选:C.12.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 中,,,2BE EC CF FD DG GA ===,记平面EFG 与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β、γ,则( )A .αβγ>>B .αγβ>>C .βαγ>>D .γαβ>>【答案】A【详解】 解:(空间向量法)因为,,2BE EC CF FD DG GA ===,所以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G 为AD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取BD 的中点M ,连接CM ,过A 作AO ⊥平面BCD ,交CM 于点O ,在平面BCD 中过O 作//ON BD ,交CD 于N ,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则33OM =,233CO =,22222326233OA AC OC ⎛⎫=-=-= ⎪ ⎪⎝⎭, 以O 为原点,OC 为x 轴,ON 为y 轴,O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6A ⎛ ⎝⎭,31,0B ⎛⎫- ⎪ ⎪⎝⎭,23C ⎫⎪⎝⎭,3D ⎛⎫ ⎪⎝⎭,31,02E ⎫-⎪⎝⎭,31,062F ⎛⎫ ⎪⎝⎭,3146,939G ⎛- ⎝⎭,(0,1,0)EF =,53546,8691EG ⎛⎫=- ⎪ ⎪⎝⎭,232633AC ⎛=- ⎝⎭,32633AD ⎛=-- ⎝⎭,3261,33AB ⎛⎫=---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则110n EF n EG ⎧⋅=⎪⎨⋅=⎪⎩,即05354606y x y z =⎧⎪⎨+=⎪⎩,不妨令1z =,则18,0,125n ⎛⎫= ⎪ ⎪⎝⎭,同理可计算出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2(0,0,1)n =,()32,6,1n =,4(22,0,1)n =-,则可得1212517co 1s 5n n n n α⋅==⋅,1313717co 1s 5n n n n β⋅==⋅,14149cos 1751n n n n γ⋅==⋅,所以cos cos cos αβγ<<,又cos y x =在()0.x π∈上递减,所以αβγ>>, 故选:A.13.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1PA PB PC PD AB =====,点Q ,R 分别在棱AB ,PC 上运动,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 ) A .7010B .355C .3510D .705【答案】A 【详解】以P 在底面的投影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1(,,0)2Q a ,(,,)R m n q因为211(0(,0),22P C -,,112(,22PC =-, 又因为R 在PC 上,PR PC λ=所以(,m m q -=,11(,),22λλ-, 所以R 11(,2222λλ=--+,所以2222111222QR a λλ⎛⎛⎫⎛⎫=--+-+ ⎪ ⎪ ⎝⎭⎝⎭⎝⎭221324a a λλλ=+-++ 因为[]11,,0,122a λ⎡⎤∈-∈⎢⎥⎣⎦设2213()24f a a a λλλ=+-++,2213()24g a a λλλλ=+-++ 对其求导()2f a a λ'=-,1()22g a λλ'=-+当二个导数同时为0时,取最小值,即20a λ-=,1202a λ-+=所以11,36a λ==时取最小值,所以1121,,,1,,02623PQ CQ ⎛⎫⎛⎫=-=- ⎪ ⎪ ⎪⎝⎭⎝⎭ 所以PQCQ==10,所以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10. 14.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G 分别为BC 、1CC 、1BB 的中点,则( )A .直线1D D 与直线AF 垂直B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C .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1D .点C 和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详解】以D 点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为x ,y ,z 轴建系,则(000)D ,,、(100)A ,,、()010C ,,、1(101)A ,,、1(001)D ,,、 1(10)2E ,,、1(01)2F ,,,1(11)2G ,,, 则()1001DD =,,、1112AF ⎛⎫=- ⎪⎝⎭,,,则112DD AF ⋅=, ∴直线1D D 与直线AF 不垂直,A 错误;则11012A G ⎛⎫=- ⎪⎝⎭,,,1102AE ⎛⎫=- ⎪⎝⎭,,,1112AF ⎛⎫=- ⎪⎝⎭,,,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21002x y AE n AF n x y z ⎧-+=⎪⎧⋅=⎪⎪⇒⎨⎨⋅=⎪⎪⎩-++=⎪⎩,令2x =,则1y =,2z =,则(212)n =,,,10AG n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B 正确; 易知四边形1AEFD 为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且1D F 、DC 、AE 共点于H ,15D H AH ==,12AD =,∴121232(5)()222AD H S ∆=⨯⨯-=,则113948AD HAEFD S S =⋅=四边形,C 错误; (110)AC =-,,,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113AC n d n⋅==, 1012AG ⎛⎫= ⎪⎝⎭,,,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223AG n d n ⋅==,则12d d ≠,D 错误;故选:B .15.如图所示,1111ABCD A B C D -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当1A 、E 、F 、1C 共面时,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5B .12C .32D .65【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606)A ,,、(000)D ,,、1(066)C ,,,由题意知:当(630)E ,,、(360)F ,,时,1A 、E 、F 、1C 共面, 设平面1A DE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1(606)DA =,,,(630)DE =,,, 则1111111660{630n DA x z n DE x y ⋅=+=⋅=+=,取11x =,解得1(121)n =--,,,设平面1C DF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1(066)DC =,,,(360)DF =,,, 则2122222660{360n DC y z n DF x y ⋅=+=⋅=+=,取22x =,解得2(211)n =-,,,设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为θ,则1212121cos cos 266n n n n n n θ⋅====⋅⋅,, ∴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 故选:B.二、解答题16.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13AA =AB AC ⊥,1B C ⊥平面ABC ,E 是1B C 的中点.(1)求证:平面1AB C ⊥平面11ABB A ; (2)求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由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得1AB B C ⊥,又AB AC ⊥,1CB AC C =,故AB ⊥平面1AB C ,AB 平面11ABB A ,故平面11ABB A ⊥平面1AB C .(2)以C 为原点,CA 为x 轴,1CB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C ,()1,0,0A ,()1,1,0B 又2BC =113BB AA ==故11CB =,()10,0,1B ,10,0,2E ⎛⎫⎪⎝⎭,()1,0,0CA = ()111,1,1AA BB ==--,11,0,2AE ⎛⎫=- ⎪⎝⎭设平面11AA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CA n AA ⎧⋅=⎪⎨⋅=⎪⎩,即00x x y z =⎧⎨--+=⎩,令1y =,则1z =, ()0,1,1n =, 设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的角为θ,故1102sin 1214n AE n AEθ⋅===⨯+,即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如图1,矩形ABCD 中,3AB BC =,将矩形ABCD 折起,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连接AF 、CE ,以AF 和EF 为折痕,将四边形ABFE 折起,使点B 落在线段FC 上,将CDE △向上折起,使平面DEC ⊥平面FEC ,如图2.(1)证明:平面ABE ⊥平面EFC ;(2)连接BE 、BD ,求锐二面角A BE D --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在平面ABCD 中,AF =FC ,BF +FC 3AB , 设3AB a =,则3BC a =,设BF =x ,在BAF △中,()22233x a a x +=-,解得x a =,则2AF FC a ==, 因为点B 落在线段FC 上,所以BC DE a ==,所以BE FC ⊥, 又AB BF ⊥即AB CF ⊥,AB BE B =,,AB BE ⊂平面ABE ,所以CF ⊥平面ABE ,由CF ⊂平面EFC 可得平面ABE ⊥平面EFC ;(2)以F 为原点,FC 为x 轴,过点F 平行BE 的方向作为作y 轴,过点F 垂直于平面EFC 的方向作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0,0,0,3,0,,0,0C a F E a a B a ,()0,3,0BE a =, 易得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FC a =,作DG EC ⊥于G , 因为平面DEC ⊥平面FEC ,所以DG ⊥平面EFC ,则5334a G a ⎛⎫ ⎪ ⎪⎝⎭,53334a a D a ⎛ ⎝⎭,13334a a BD a ⎛= ⎝⎭,设平面D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3013330442n BE ay a an BD ax y z ⎧⋅==⎪⎨⋅=++=⎪⎩,令3z =(3n =-, 因为12239cos ,13239n FC n FC a n FC⋅--===⋅⋅,所以锐二面角A -BE -D 223913113⎛⎫--= ⎪ ⎪⎝⎭. 18.如图,在三梭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11AAC C 均为菱形,12AA =,1160ABB ACC ∠=∠=︒,D 为AB 的中点.(Ⅰ)求证:1//AC 平面1CDB ;(Ⅱ)若60BAC ∠=︒,求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Ⅰ)连结1BC ,与1B C 交于点O ,连结OD , 四边形11BB C C 是平行四边形,O 为1B C 中点,D 为AB 中点,得1//AC OD ,又OD ⊂平面1CDB ,故1//AC 平面1CDB ;(Ⅱ)方法一:由12AB AC ==,12AC AB ==,且O 为1B C ,1BC 的中点, 得1AO BC ⊥,1AO B C ⊥,11B C BC =, 又1BC ,1CB 为平面11BB C C 内两条相交直线,得AO ⊥平面11BB C C ,故1AC B ∠即为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 由60BAC ∠=︒,2AB AC ==,2BC =,得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又11B C BC =,故四边形11BB C C 为正方形,122BC =则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12BAC π∠=,故14AC B π∠=,12sin 2AC B ∠=,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B ,1DB ,CD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0D ,()1,0,0A -,()1,0,0B ,()13,0A -,()13,0B , 由60BAC ∠=︒,2AB AC ==,ABC 为正三角形, 故CD AB ⊥,又1B D AB ⊥,所以AB ⊥平面1CDB , 设()0,,C y z ,由2CA =,123CA =,得(22223,38,y z y z ⎧+=⎪⎨+=⎪⎩即36,3y z ⎧=⎪⎪⎨⎪=⎪⎩,故3260,33C ⎛- ⎝⎭, 由11B C BC ,得12326C ⎛- ⎝⎭,所以12326AC ⎛= ⎝⎭,()11,3,0BB =-,3261,,33BC ⎛⎫=-- ⎪ ⎪⎝⎭; 设平面11BB 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x y z =,由10,0,n BB n BC ⎧⋅=⎨⋅=⎩得1111130,33260,x y x y z ⎧-=⎪⎨+-=⎪⎩可取()3,1,2n =,设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为θ, 则1112sin cos ,2AC n AC n AC nθ⋅===,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19.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BB A 和11BCC B 都是正方形,平面11ABB A ⊥平面11BCC B ,,D E 分别为1BB ,AC 的中点.(1)求证://BE 平面1A CD .(2)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取1A C 中点F ,连接DF ,EF , ∵,E F 分别为1,AC A C 的中点,∴1//EF AA ,且112EF AA =,又四边形11ABB A 是正方形,∴11//BB AA 且11BB AA =, 即1//EF BB 且112EF BB =,又∵D 为1BB 中点,∴//EF BD 且EF BD =,所以四边形EFD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DF ,又BE ⊄平面1A CD ,DF ⊂平面1A CD ,所以//BE 平面1A CD .(2)由题意,1,,BA BC BB 两两垂直,所以以B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2BA BC BB ===,则11(0,2,0),(1,0,1),(2,0,0),(0,1,0),(0,2,2)B E C D A . ,11(1,2,1),(2,1,0),(2,2,2)B E CD AC =-=-=-,设平面 1A 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100AC m CD m ⎧⋅=⎨⋅=⎩,即222020x y z x y -++=⎧⎨-+=⎩,得()1,2,1m =- 设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为θ,1111412sin cos ,366B E m B E mB E mθ, 所以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图③
热点考向一
线面关系的证明
例1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 ,BC=2,
CC1=4,点E在线段BB1上,且EB1=1,D、F、G分别为CC1、 C1B1、C1A1的中点. 求证:(1)B1D⊥平面ABD; (2)平面EGF∥平面ABD.
【证明】
(1)以B为坐标原点,BA、BC、BB1所在的直线分别
图① (3)二面角的求法 ①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可以不作出平面角,如图②所示, 〈m,n〉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②
②对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几何体,求二面角的大小时, 可以利用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来求. 如图③所示,二面角 α-l-β,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1,平面 β 的 法向量为 n2, 〈n1,n2〉=θ,则二面角 α-l-β 的大小为 θ 或 π-θ.
4.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计 算两点之 间的距 离和线 段的长度 是几何 度量最 基本的运 算.任何距离问题都可转化为求两点之间的距离. (1)向量法 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求得未知向量模的平方,从而求得 线段的长(即两点间距离). (2)坐标法 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两点的坐标,运用空间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得两点间距离.
【点评】
求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
角,二面角)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如果用几何法求需要作出这些角的 平面角,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而用向量法求解时,只需利用公 式.通过简单的向量运算即可解决,显示了向量这一工具巨大的作 用.求二面角时,可以利用法向量求.
2.(2011天津)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 2, C1H⊥平面AA1B1B,且C1H= 5. (1)求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 (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 A1B1C1,求线段BM的长.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知识要点】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的方法(1)线线平行:直线与直线平行,只需证明它们的方向向量平行.(2)线面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利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平面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面;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3)面面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除了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平行外,只要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可.下面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线平行:l ∥m ⇔a ∥b ⇔a =k b ⇔a 1=ka 2,b 1=kb 2,c 1=kc 2.(2)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2.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的方法(1)线线垂直: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只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2)线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3)面面垂直: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除了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外,只要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即可.下面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线垂直:l ⊥m ⇔a ⊥b ⇔a ·b =0⇔a 1a 2+b 1b 2+c 1c 2=0.(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3)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3. (1)夹角计算公式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若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 1,n 2,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若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 ·n |a ||n |.③二面角设n 1,n 2分别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二面角为θ,则θ=〈n 1,n 2〉或θ=π-〈n 1,n 2〉,其中cos 〈n 1,n 2〉=n 1·n 2|n 1||n 2|. (2)距离公式①点点距离:点与点的距离,是以这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的模;②点线距离: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直线上任一点为N ,则点M到直线a 的距离d =|MN |sin 〈MN ,a 〉; ③线线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或者直接求公垂线段的长度;④点面距离: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如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平面α内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d =|MN ||cos 〈MN ,n 〉|=||||MN n n ; ⑤线面距离: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⑥面面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4. (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要写理由,坐标轴两两垂直要证明;②准确求出相关点的坐标(特别是底面各点的坐标,若底面不够规则,则应将底面单独抽出来分析),坐标求错将前功尽弃;③求平面法向量或直线的方向向量;④根据向量运算法则,求出问题的结果.(2)利用空间向量巧解探索性问题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繁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的解”等,所以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一、真题试做1.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 ).A .55B .53C .255D .35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CD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3.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 =60°,FC ⊥平面ABCD ,AE ⊥BD ,CB =CD =CF .(1)求证:BD ⊥平面AED ;(2)求二面角F -BD -C 的余弦值.4.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中点.(1)求证:B1E⊥AD1;(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1)证明PC⊥AD;(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3)设E为棱P 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二、热点例析热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O是B1D1的中点.求证:B1C∥平面ODC1.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求证:=90°,且AB=AA(1)DE∥平面ABC;(2)B1F⊥平面AEF.热点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于点F,求证:(1)PA∥平面EDB;(2)PB⊥平面EFD.变式训练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1)求证:BD⊥平面PAC;(2)若P 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3)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 A的长.热点三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和距离【例3】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2,C1H⊥平面AA1B1B,且C1H= 5.B1所成角的余弦值;(1)求异面直线AC与A(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变式训练3 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O 1为A 1C 1与B 1D 1的交点.(1)设AB 1与底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大小为α,二面角A -B 1D 1-A 1的大小为β.求证:tan β=2tan α;(2)若点C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为43,求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 高.热点四 用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例4】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 上的点.(1)求证:AC ⊥SD ;(2)若SD ⊥平面PAC ,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BE ∥平面PAC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4 如图,平面P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AD =90°,且PA =AD=2;E ,F ,G 分别是线段PA ,PD ,CD 的中点.(1)求证:PB ∥平面EFG ;(2)求异面直线EG 与B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在线段C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A 到平面EFQ 的距离为45若存在,求出CQ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思想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利用向量解决空间位置关系及求角问题主要问题类型:(1)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2)空间角的求法;(3)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求解时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应注意角的取值范围;(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应注意观察二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典型例题】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3,A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DE =2,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C ⊥CD ,如图2.图1 图2(1)求证:A 1C ⊥平面BCDE ;(2)若M 是A 1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说明理由.四、练习巩固 1.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的值分别为( ).A .337,-157,4B .407,-157,4C .4072,4D .4,407,-15 2.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n =(6,-3,6),则下列点P 在平面α内的是( ).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棱BB 1,AD 的中点,则直线EF 和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A .26B .36C .13D .664.在四面体P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设P A =PB =PC =a ,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2,AC =BC =1,则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7.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AC 的中点,E 是线段D 1O 上一点,且D 1E =λEO .(1)若λ=1,求异面直线D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2)若平面CDE ⊥平面CD 1O ,求λ的值.。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 ∥u 2.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3)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4)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 )(5)若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 )(6)若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 )1.下列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 )A .a =(1,2,-2),b =(-2,-4,4)B .c =(1,0,0),d =(-3,0,0)C .e =(2,3,0),f =(0,0,0)D .g =(-2,3,5),h =(16,24,40)2.已知平面α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的是( )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分别为______________.4.若A (0,2,198),B (1,-1,58),C (-2,1,58)是平面α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x ,y ,z ),则x ∶y ∶z =________.题型一 证明平行问题例1 (2013·改编)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证明:PQ ∥平面BCD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N分别是棱AB,AD,A1B1,A1D1的中点,点P,Q分别在棱DD1,BB1上移动,且DP=BQ=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1∥平面EFPQ;(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与平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二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所示,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的中点.求证:AB1⊥平面A1BD.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PC =2,在四边形ABCD中,∠B=∠C=90°,AB=4,CD=1,点M在PB上,PB=4PM,PB与平面ABCD成30°角.(1)求证:CM∥平面PAD;(2)求证:平面PAB⊥平面PAD.题型三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求二面角D-A1A-C的余弦值;(3)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若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所示,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若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A 组 专项基础训练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 )A .l ∥αB .l ⊥αC .l ⊂αD .l 与α相交2.若AB →=λCD →+μCE →,则直线AB 与平面CDE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在平面D .平行或在平面3.已知A (4,1,3),B (2,-5,1),C (3,7,-5),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D 的坐标是( )A .(2,4,-1)B .(2,3,1)C .(-3,1,5)D .(5,13,-3)4.已知a =(2,-1,3),b =(-1,4,-2),c =(7,5,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A.627B.637C.607D.657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A 1=3,AD =22,P 为C 1D 1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则AM 与PM 所成的角为( )A .60°B .45°C .90°D .以上都不正确6.已知平面α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7.设点C (2a +1,a +1,2)在点P (2,0,0)、A (1,-3,2)、B (8,-1,4)确定的平面上,则a =________.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 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10.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1.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M 点的坐标为( )A .(1,1,1)B .(23,23,1)C .(22,22,1) D .(24,24,1) 12.设u =(-2,2,t ),v =(6,-4,4)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若α⊥β,则t 等于( )A .3B .4C .5D .6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 →的实数λ有________个.14.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的中点.求证:(1)DE ∥平面ABC ;(2)B 1F ⊥平面AEF .15.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PD=DC,E、F分别是AB、PB的中点.(1)求证:EF⊥CD;(2)在平面PAD求一点G,使GF⊥平面PCB,并证明你的结论.。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a R λλ=∈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λλλ+=+)(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六面体法则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平行于b ,记作b a//。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

(3)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AC AB λ=<=>)1(=++=y x OB y OA x OC 其中 (4)与a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aa ±4. 共面向量(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p 与向量,a 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x y 使p xa yb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AC y AB x AP += <=>)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其中 5.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

若三向量,,a b c 不共面,我们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叫做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直线的方向向量:我们把直线l 上的向量以及与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如果α⊥,那么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给定一个点,以向量为法向量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3.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到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4.用向量研究空间线面关系,设空间两条直线21,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21,e e ,两个平面21,αα的法向量分别为21,n n ,则有如下结论5.用向量法求线线角:AB 与CD 的夹角和AB 与CD 的夹角相等或互补.公式为cos ,||||AB CDAB CD AB CD ⋅<>=.6.法向量求线面角:设平面β的斜线l 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α1,斜线l 与平面β的法向量所成角α2,则α1与α2互余或与α2的补角互余.求出斜线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后,即可求出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公式为cos ,||||AB nAB n AB n ⋅<>=.7.法向量求面面角: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α1与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α2相等或互补.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后,即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公式为121212cos ,||||n n n n n n ⋅<>=.8.向量法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分别以这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向量为,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在方向上的正射影向量的模.公式为d 9.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设分别以平面外一点P 与平面内一点M 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P 到平面的距离d 等于在方向上正射影向量的模.公式为||n d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考点概要: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空间向量的根本学问:①定义:空间向量的定义和平面对量一样,那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并且仍用有向线段表示空间向量,且方向一样、长度相等的有向线段表示一样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②空间向量根本定理:ⅰ定理:假如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于空间任一向量,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

且把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都叫基向量。

ⅱ正交基底:假如空间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是两两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基底叫正交基底。

ⅲ单位正交基底:当一个正交基底的三个基向量都是单位向量时,称为单位正交基底,通常用表示。

ⅳ空间四点共面: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中随意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

③共线向量(平行向量):ⅰ定义:假如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

ⅱ规定:零向量与随意向量共线;ⅲ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随意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

④共面对量:ⅰ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对量;空间的随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对量。

ⅱ向量与平面平行:假如直线OA平行于平面或在α内,则说向量平行于平面α,记作。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也是共面对量。

ⅲ共面对量定理:假如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

ⅳ空间的三个向量共面的条件:当、、都是非零向量时,共面对量定理事实上也是、、所在的三条直线共面的充要条件,但用于断定时,还须要证明其中一条直线上有一点在另两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ⅴ共面对量定理的推论:空间一点P在平面MAB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或对于空间随意肯定点O,有。

⑤空间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两个向量的起点肯定要一样),则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且。

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ⅰ定义:已知空间两个非零向量、,则叫做向量、的数量积,记作,即:。

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综合知识点(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综合知识点(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1.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体积及相关性质: 棱柱、棱锥、台体的表面积:柱体、椎体、台体的侧面积:h c S h c c S ch S '=''+==21,)(21,锥侧台侧柱侧(其中c c ',分 别为上下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或母线长)圆柱的表面积 :222r rl S ππ+=;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r,R 分别为上下底面圆的半径); 球的表面积:24R S π=; 扇形的面积:222121360r lr R n S απ===扇形(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α表示弧度)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的体积:h S V ⨯=底;锥体的体积:h S V ⨯=底31; 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31下下上上 ;球体的体积:334R V π=。

2.空间几何体直观图斜二测画法要领: 横相等,竖减半,倾斜45°,面积为原来的42,平行关系不变。

3.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 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4.立体几何中常见模型的性质: 长方体:(1)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 ,则体对角线长为222c b a ++,全面积为2ab+2abc+2ac ,体积V=abc 。

(2)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则有1cos cos cos 222=++γβα或2sin sin sin 222=++γβα。

(3)长方体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22c b a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法向量、平行、垂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法向量、平行、垂直

l
平面 α的向量式方程
a
a AP 0
P
A
例1. 如图所示, 正方体的棱长为1
(1)直线OA的一个方向向量坐标为___(_1_,0__,0_)___
(2)平面OAB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0_,0__,1_)____ (3)平面AB1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_1_,-_1_,_1_)__
的中点, 求平面EDB的一个法向量.
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Z
依题意得D(0, 0, 0), P(0, 0,1),
P
E(0, 1 , 1 ) B(1,1,0)
22
DE (0, 1 , 1) DB =(1,1,0)
22
设平面EDB的法向量为 n (x, y,1)
D
则n DE, n DB
方形,PD⊥底面ABCD,PD=DC, E是PC的
中点, 求证:PA//平面EDB.
Z
证法1 立体几何法
P
证法2 向量
E
证法3 法向量
D
C Y
A
G
B
X
证法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D为坐标原点,设DC=1 连结AC,AC交BD于点G,连结EG
依题意得A(1, 0, 0), P(0, 0,1),
A
于是
1 2
y
1 2
0
n
1,
x y 0
1,
1 X
E
C Y
B
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所以我们可以利 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表 示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 夹角、距离等位置关系.
二、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平行关系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平行、垂直、夹角、距离)(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平行、垂直、夹角、距离)(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方向向量与法向量 (2)平行关系
(3)垂直关系
(4)夹角问题
(5)距离问题
(6)综合问题
(1)方向向量与法向量
1、空间中点的位置的确定:
点的位置向量
OP
2、空间中直线位置的确定: 直线的向量式方程
AP t a
如图, l 为经过已知点 A 且平行于非零向量 a 的直线,那么非零向量 a 叫做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三边所在的直线为x, y, z轴建立空间 A 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A1 (1, 0, 0), B1 (1,1, 0),
X Z
D
证明 : 如图分别以D1 A1、D1C1、D1D
C
B
D1
C1
B1
C (0, 0,1), D(0, 0,1) 则A1 D (1, 0,1), B1C (1, 0,1) A1 D // B1C.即直线A1 D // B1C,
D! N A! B! C! M C B
平行;三是证明 MN 可以用平面
D A
方法:一是证明 MN与平面A1BD的法向量垂直;
法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可求得 M(0,1,1/2),N(1/2,1,1),D(0,0,0), A1(1,0,1),B(1,1,0).于是
一. 平行关系:
(1) l / / m a / / b a b ;
a b
l
m
(2) l / / ① a u a u 0 ;
u
α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 b ,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a R λλ=∈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λλλ+=+)(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六面体法则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平行于b ,记作b a//。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

(3)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AC AB λ=<=>)1(=++=y x OB y OA x OC 其中 (4)与a共线的单位向量为a ±4. 共面向量(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p 与向量,a 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x y 使p xa yb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AC y AB x AP += <=>)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其中 5.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

若三向量,,a b c 不共面,我们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叫做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确实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y ,使v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3)假设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4)假设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5)假设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6)假设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1.以下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A .a =(1,2,-2),b =(-2,-4,4)B .c =(1,0,0),d =(-3,0,0)C .e =(2,3,0),f =(0,0,0)D .g =(-2,3,5),h =(16,24,40)2.平面α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以下点P 中,在平面α的是()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AB →=(1,5,-2),BC →=(3,1,z ),假设AB →⊥BC →,BP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y ,z 分别为______________.4.假设A (0,2,198),B (1,-1,58),C (-2,1,58)是平面α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y ,z ),则*∶y ∶z =________.题型一 证明平行问题例1(2013·改编)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证明:PQ ∥平面BCD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A 1B 1,A 1D 1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DD 1,BB 1上移动,且DP =BQ =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 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 与平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假设存在,求出λ的值;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二 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下图,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如下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角.(1)求证:CM ∥平面PAD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题型三 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求二面角D-A1A-C的余弦值;(3)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假设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下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假设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假设存在,求SE∶EC的值;假设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A组专项根底训练1.假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0,-4),则()A.l∥αB.l⊥αC.l⊂αD.l与α相交2.假设AB→=λCD→+μCE→,则直线AB与平面CDE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在平面D.平行或在平面3.A(4,1,3),B(2,-5,1),C(3,7,-5),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D的坐标是() A.(2,4,-1) B.(2,3,1)C.(-3,1,5) D.(5,13,-3)4.a=(2,-1,3),b=(-1,4,-2),c=(7,5,λ),假设a,b,c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A.627B.637C.607D.657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A 1=3,AD =22,P 为C 1D 1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则AM 与PM 所成的角为()A .60°B .45°C .90°D .以上都不正确6.平面α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7.设点C (2a +1,a +1,2)在点P (2,0,0)、A (1,-3,2)、B (8,-1,4)确定的平面上,则a =________.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 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10.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1.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M 点的坐标为()A .(1,1,1)B .(23,23,1) C .(22,22,1) D .(24,24,1)12.设u =(-2,2,t ),v =(6,-4,4)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假设α⊥β,则t 等于()A .3B .4C .5D .6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的实数λ有________个.14.如下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 的中点.求证:(1)DE ∥平面ABC ;(2)B 1F ⊥平面AEF .15.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DC ,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1)求证:EF ⊥CD ;(2)在平面PAD 求一点G ,使GF ⊥平面PCB ,并证明你的结论.。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全)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全)

数量积的性质 a·b = b·a(交换律)。 (a + b)·c = a·c + b·c(分配律)。
03
立体几何中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法
平行与垂直问题
判断两直线平行
通过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即方向向量的对应 分量成比例。
判断两平面平行
通过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法向量的对应分量 成比例。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
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数量积为零。即若向量a与向量b垂直,则 a·b=0;反之,若a·b=0,则向量a与向量b垂直。
02
空间向量及其坐标
表示
空间向量基本概念
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 零向量,记作0。
相等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 同的向量叫做相等 向量。
向量的定义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的量叫做向量。
向量表示方法
向量可以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 也可以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 和终点字母表示,如向量AB、向量 CD等。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
向量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即两个向量相加,等于以这两个 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表示这两个向量的和。
向量的减法
通过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即方 向向量与法向量的点积为零。
角度与距离问题
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
通过找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利用向量的夹 角公式计算夹角。
计算二面角
通过找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 角公式计算夹角。
计算线面角
通过找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夹角。
,导致计算过程繁琐或结果错 误
纠正方法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知识归纳)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知识归纳)

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归纳)一、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1、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大小叫做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如空间中的位移速度、力等.2、几类特殊的空间向量名称定义及表示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为0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相反向量与向量a 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相反向量,记为a- 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二、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0)a b b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b λ= .(1)共线向量定理推论:如果l 为经过点A 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a的直线,那么对于空间任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使OP OA ta =+ ①,若在l 上取AB a = ,则①可以化作:OP OA t AB=+(2)拓展(高频考点):对于直线外任意点O ,空间中三点,,P 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OP OA AB λμ=+,其中1λμ+=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a yb=+ (1)空间共面向量的表示如图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AC =+.或者等价于:对空间任意一点O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P A B 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A xAB y AC =++,该式称为空间平面ABC 的向量表示式,由此可知,空间中任意平面由空间一点及两个不共线向量唯一确定.(2)拓展对于空间任意一点O ,四点,,,P C A B 共面(其中,,C A B 不共线)的充要条件是OP xOC yOA zOB =++(其中1x y z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向量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意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a yb zc =++ 三、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 OA a = ,OB b =,则么AOB ∠叫做向量,a b的夹角,记,a b <>.(2)范围:[],0,a b π<>∈r r.特别地,(1)如果,2a b π<>= ,那么向量,a b 互相垂直,记作a b ⊥ .(2)由概念知两个非零向量才有夹角,当两非零向量同向时,夹角为0;反向时,夹角为π,故a,b 0<>=(或a,b π<>= )//a b ⇔ (,a b为非零向量).(3)零向量与其他向量之间不定义夹角,并约定0 与任何向量a 都是共线的,即0a.两非零向量的夹角是唯一确定的.(3)拓展(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向量夹角联系与区别)若两个向量,a b所在直线为异面直线,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1)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a b ><π,异面直线的夹角θ的范围是0<θ<2π,(2)当两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时,,a b θ=<> ;当两向量的夹角为2π时,两异面直线垂直;当两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a b θπ=-<>.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cos ,a b a b <>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都为0.3、向量a的投影3.1.如图(1),在空间,向量a 向向量b投影,由于它们是自由向量,因此可以先将它们平移到同一个平面α内,进而利用平面上向量的投影,得到与向量b 共线的向量c ,||cos ,||bc a a b b =<>向量c 称为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类似地,可以将向量a向直线l 投影(如图(2)).3.2.如图(3),向量a 向平面β投影,就是分别由向量a的起点A 和终点B 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得到A B '' ,向量A B '' 称为向量a 在平面β上的投影向量.这时,向量a ,A B ''的夹角就是向量a 所在直线与平面β所成的角.4、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向量a ,b 的数量积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方向上的投影||cos ,b a b <> 的乘积或等于b的长度||b 与a 在b方向上的投影||cos ,a a b <> 的乘积.5、数量积的运算:(1)()()a b a b λλ⋅=⋅,R λ∈.(2)a b b a ⋅=⋅(交换律).(3)()a b c a b a c ⋅+=⋅+⋅(分配律).四、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设123(,,)a a a a = ,123(,,)b b b b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如下表所示:数量积a b a b a b a b ⋅=112233++共线(平行)(0)a b b ≠ ()112233a b a b a b R a bλλλλλ=⎧⎪⇔=⇔=∈⎨⎪=⎩垂直a b ⊥⇔11223300a b a b a b a b ⋅=⇔++= (,a b均为非零向量)模22222||||a a a a a a ===++123,即222||a a a a =++123 夹角cos ,a b <>=112233222222123123a b |a ||b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五、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图①,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在直线l 上取AB a =,设P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则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使得AP ta = ,即AP t AB=2、平面法向量的概念如图,若直线l 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我们称a 为平面α的法向量;过点A 且以a为法向量的平面完全确定,可以表示为集合{|0}P a AP ⋅=.3、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求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时,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如下:设向量: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选向量:选取两不共线向量,AB AC列方程组:由00n AB n AC ⎧⋅=⎪⎨⋅=⎪⎩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解方程组0n AB n AC ⎧⋅=⎪⎨⋅=⎪⎩ 赋非零值:取其中一个为非零值(常取±1)得结论: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七、向量法求空间角1、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1l 和2l 所成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为u ,v;则异面直线所成角向量求法:①cos ,||||u vu v u v ⋅<>=②cos |cos ,|u v θ=<>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①cos ,||||a n a n a n ⋅<>=;②sin |cos ,|a n θ=<>.3、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1)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AB CD θ=<>.(2)如图②③,1n ,2n分别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①121212cos ,||||n n n n n n ⋅<>=;②12cos cos ,n n θ=±<>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取正),则12cos |cos ,|n n θ=<>;若二面角为顿二面角(取负),则12cos |cos ,|n n θ=-<>;(特别说明,有些题目会提醒求锐二面角;有些题目没有明显提示,需考生自己看图判定为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八、向量法求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已知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 r,A 是直线l 上的定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2AP AP u-⋅ .(2)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求两条平行直线l ,m 之间的距离,可在其中一条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等于P 到直线m 的距离.(3)求点面距①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②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4)线面距、面面距均可转化为点面距离,用求点面距的方法进行求解直线a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d第二章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归纳)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1)倾斜角的定义①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以x 轴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②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2)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2.直线的斜率(1)直线的斜率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 α.(2)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系图示倾斜角(范围)α=0°0°<α<90°α=90°90°<α<180°斜率(范围)k =0k >0不存在k <0(3)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注】(1)倾斜角和斜率都可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二者相互联系.(2)涉及直线与线段有交点问题,常根据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斜率公式求解.二、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不重合)平行的判定类型斜率存在斜率不存在前提条件α1=α2≠90°α1=α2=90°对应关系l 1∥l 2⇔k 1=k 2l 1∥l 2⇔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图示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图示对应关系l1⊥l2(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k1k2=-1l1的斜率不存在,l2的斜率为0⇔l1⊥l2【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时:在这两条直线都有斜率的前提下,只需看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否等于-1即可,但应注意有一条直线与x轴垂直,另一条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这两条直线也垂直.三、直线的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设直线l经过一点,斜率为k叫作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2)点斜式方程的使用方法:①已知直线的斜率并且经过一个点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②当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时,,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l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直线方程为x=x1;若直线的倾斜角,则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为.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定义:设直线l的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直线方程为y=kx+b,这个方程叫作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2)斜截式方程的使用方法:已知直线的斜率以及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定义:设直线l经过两点(),则方程l的两点式方程.(2)两点式方程的使用方法:①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且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②当时,直线方程为(或③当(或).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1)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定义:设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且a≠0,b≠0,则方程叫作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适用范围:选用截距式方程的条件是a≠0,b≠0,即直线l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非零,所以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3)截距式方程的使用方法:①已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y轴上的截距,且都不为0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②已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y轴上的截距,且都为0时,可设直线方程为y=kx,利用直线经过的点的坐标求解k,得到直线方程.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叫作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对于方程Ax+By+C=0(A,B不全为0):当B≠0时,方程Ax+By+C=0可以写成y=x,它表示斜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线.特别地,当A=0时,它表示垂直于y轴的直线.当B=0时,A≠0,方程Ax+By+C=0可以写成x=,它表示垂直于x轴的直线.(2)一般式方程的使用方法: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最为一般的表达式,它适用于任何一条直线. 6.辨析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除了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方程外,还有一种形式的直线方程与向量有紧密的联系,它由一个定点和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唯一确定,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如图1,设直线l经过点,=(m,n)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P(x,y)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则向量与共线.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存在唯一的实数t,使=t,即)=t(m,n),所以①.在①中,实数t是对应点P的参变数,简称参数.由上可知,对于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P(x,y),存在唯一实数t使①成立;反之,对于参数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由①可以确定直线l上的一个点P(x,y).我们把①称为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求直线方程的方法1.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1)直接法直线方程形式的选择方法:①已知一点常选择点斜式;②已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③已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用截距式;④已知两点用两点式,应注意两点横、纵坐标相等的情况.(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直线的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系数,最后代入直线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①设方程;②求系数;③代入方程得直线方程.若已知直线过定点,则可以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求方程,也可以利用斜截式、截距式等求解(利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斜截式一般式方程l1:y=k1x+b1 l2:y=k2x+b2相交k1≠k2(当时,记为)垂直k1·k2=-1(当时,记为)五、直线的交点与距离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穷多解,则两条直线重合.(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方程组的解的关系,直线.平面内两点.特别地,原点O到任意一点P(x,y)的距离为|OP|=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定义: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就是从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PQ的长度,其中Q是垂足.实质上,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上的点与直线外该点的连线的最短距离.(2)公式:已知一个定点,一条直线为l:Ax+By+C=0,则定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3.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1)定义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2)公式,,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4.中点坐标公式公式:设平面上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则.六、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2.圆的标准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方程(r>0)叫作以点(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很容易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3)圆的标准方程的适用条件: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标准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待定),因此在一般条件下,只要已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标准方程.3.圆的一般方程(1)方程叫做圆的一般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的适用条件: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一般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待定),因此在一般条件下,只要已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一般方程.下列情况比较适用圆的一般方程:①已知圆上三点,将三点坐标代入圆的一般方程,求待定系数D,E,F;方程,求待定系数D,E,F.4.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1)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关系:二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看出圆的一般方程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但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不一定是圆的方程.(2)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二元二次方程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如图所示,点M与圆A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2)圆A的标准方程为,圆心为;圆A的一般方程为平面内一点.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方程组的情况如下:位置相交相切相离交点个数两个一个零个图形d与r的关系d<r d=r d>r方程组解的情况有两组不同的解仅有一组解无解(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①代数法: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根据方程组解的个数来研究,若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交;若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切;若无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离.②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来判断,当d <r 时,直线与圆相交;当d =r 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 >r 时,直线与圆相离.2.圆的切线及切线方程(1)自一点引圆的切线的条数:①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②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作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点;③若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2)求过圆上的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①求法: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 (),则由垂直关系可知切线斜率为得切线方程.如果k =0或k 不存在,则由图形可直接得切线方程.②重要结论:a.经过圆上一点Pb.经过圆上一点P的切线方程为c.经过圆+Dx +Ey +F =0上一点P3.圆的弦长问题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圆C的方程为(1)几何法如图所示,半径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弦长l.(2)代数法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设交点坐标分别为B.①若交点坐标简单易求,则直接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②若交点坐标无法简单求出,则将方程组消元后得一元二次方程,由一元的关系式,通常把叫作弦长公式.九、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其中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和内切统称为相切.(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①利用圆心距和两圆半径比较大小(几何法):设两圆与d,则d=,两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如下:位置关系关系式图示公切线条数外离d>r1+r2四条外切d=r1+r2三条|r1-r2|<d<r1+r两条相交2内切d=|r1-r2|一条内含0≤d<|r1-r2|无②代数法:联立两圆方程,根据方程组解的个数即可作出判断.当>0时,两圆有两个公共点,相交;当=0时,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内切与外切;当<0时,两圆无公共点,包括内含与外离.2.两圆的公切线(1)两圆公切线的定义两圆的公切线是指与两圆相切的直线,可分为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2)两圆的公切线位置的5种情况①外离时,有4条公切线,分别是2条外公切线,2条内公切线;②外切时,有3条公切线,分别是2条外公切线,1条内公切线;③相交时,有2条公切线,都是外公切线;④内切时,有1条公切线;⑤内含时,无公切线.判断两圆公切线的条数,实质就是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a=( x1,y1,z1)、b=(x2,y2,z2)是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 线的非零向量,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若 n⊥a且n⊥b,则n⊥α.换句话说,若n·a = 0且n·b = 0, 则n⊥α.可按如下步骤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
1、假设平面法向量的坐标为n=(x,y,z).
n
2、根据n·a = 0且n·b = 0可列出方程组
3、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
teachermyh@
若 a (x1, y1, z1) b (x2, y2, z2) 那么
a b (x1 x2, y1 y2, z1 z2)
a (x1, y1, z1)
a b x1x2 y1y2 z1z2
学海无涯
4、两个向量平行的条件
teachermyh@
D1 C1
取z =1得平面OA1D1的法向 量的坐标n=(2,0,1)
AA Bx
y
O
D
C 学海无涯
5、两法向量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关tea系chermyh@
n1 n2
n1 n2
l
l
设n1 、n2分别是二面角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
由几何知识可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法向量n1 、
z
竖轴
teachermyh@
1
纵轴
o
1
1
y
x
右手直角坐标系
横轴
学海无涯
teachermyh@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 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 其中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 纵坐标, z叫做点M的竖坐标
a || b x1 x2, y1 y2, z1 z2 ( R)
或 a || b x1 y1 z1 x2 y2 z2
5、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
a b x1x2 y1y2 z1z2 0
学海无涯
6、中点坐标公式 7、重心坐标公式
x
x1
x2 2
y
y1 y2 2
z
z1
z2 2
AB (4, 6, 1), AC (4,3, 2)
4x 6y z 0 4x 3y 2z 0

z 4x
z
3
y
令z 12 得 n (3, 4,12)
平面ABC的法向量 n (3, 4,12)
学海无涯
例、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te,aOch是ermy面h@ AC的中心,求面OA1D1的法向量.
点M
(X,Y,Z)
学海无涯
3、直线的方向向量
teachermyh@
若a // l, 则称a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4、平面的法向量
如果表示向量n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垂 直于平面α,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α, 这时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n
α
学海无涯
5、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teachermyh@

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直线垂直

量 证
直线与平面垂直
垂 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
学海无涯
四、基本方法
1、平行问题
teachermyh@
x
x1
x2 3
x3
y
y1
y2 3
y3
z
z1
z2 3
z3
学海无涯
8、直线与直线所成角公式 cos | AB CD |
| AB | | CD |
9、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公式
teachermyh@
sin | PM n |
| PM || n |
( PM l M n 为 的法向量)
的顶点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
D'
OA,OC,OD 的方向 为正方
A'
向,以线段OA,OC,OD 的
O
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
x轴,y轴,z轴,这时我们建立了一 x A
个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
C' B'
Cy B
O为坐标原点, x轴,y轴,z轴叫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
标轴的平面叫坐标平面
学海无涯
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n2夹角相等或互补,于是求二面角的大小可转化为
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学海无涯
二、基本公式:
teachermyh@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长度)
AB AB x2 x1 2 y2 y1 2 z2 z1 2
2、向量的长度公式(向量的模)
a
2
a
x2 y2 z2
学海无涯
x1x x2 x
y1 y2
y y
z1z z2 z
0 0
ab
3、取某一个变量为常数(当然取得越简单越好),
便得到平面法向量n的坐标.
学海无涯
例、已知A(2,1,1),B(-2,7,0),C(6,4,-te1ac)he.rm求yh@1平 面ABC的法向量
解:平面ABC的法向量为: n (x, y, z)
(A,B为异面直线上两点, n 为公垂线的方向向量)
学海无涯
三、基本应用
teachermyh@


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向 量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 角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 向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直线的距离
求 距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平行到平面的距离
学海无涯

teachermyh@
10、平面与平面所成角公式
cos n1 n2
| n1 | | n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n1 n2 为二面角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
学海无涯
11、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teachermyh@
d | PM n | |n|
(PM为平面 的斜线, n 为平面 的法向量)
12、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式
d | AB n | |n|
解: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
则O(1,1,0),A1(0,0,2),D1(0,2,2), 设平面OA1D1的法向量的法向量为n=(x,y,z), 由 OA1 =(-1,-1,2),OD1 =(-1,1,2)得
x y 2z 0 x y 2z 0
解得
x 2z
y
0
A1 z B1
向量方法部分
空间 向量
空间 向量 的运

知识结构
加减 和数 乘运

共线 向量 共面 向量
空间 向量 基本 定理
空间 向量 的数 量积
teachermyh@
空间 向量 的坐 标运

夹角和距离 平行和垂直
学海无涯
一、基本概念
teachermyh@
1、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单位正方体 OABC DABC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