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模板

合集下载

历史学毕业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范文一:《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魏书》创设《序纪》,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有利于其从文化上认祖归宗。

《魏书》没有纠缠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否列入正统这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而是转换一个角度,提出了正统不是根据族称,而是以德相承的理论。

《魏书》为三国两晋和十六国的历史画出一个历史发展统序,即汉——魏——西晋——北魏,客观上起到了淡化夷夏之防的历史作用,为多民族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中国历史发展看,《魏书》不仅是西晋末年以降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也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总结。

《魏书》中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魏书》开篇的《序纪》,是12篇帝纪的引言,也是全书的总纲,作者的匠心和微旨贯彻其间。

从历史编撰角度看,史书体例不仅是史书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表述形式问题,也是通过一定的编撰体例,表达史家一定的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

在华夏正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鲜卑拓跋氏进入中原并依靠军事征服统一北方,他们既有战胜者的优越感,也有因华夏正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夷狄民族的自卑感。

如何有效说明像鲜卑拓跋氏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和统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就成为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从历史上论证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根同源,同宗共祖,论证汉人与长期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是夷夏关系而是兄弟关系,从血统论上找到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和统治中原地区既合理又合法的历史根据。

《魏书》创设《序纪》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从文化上认祖归宗,并以此论证北魏政权在中国历史发展序列中的正统地位。

黄帝被确立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魏书·序纪》开篇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

历史学的论文范文.doc

历史学的论文范文.doc

历史学的论文范文历史学的论文范文篇1浅论历史学教育专业创新教学目标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共识。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个国家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的蓄积与合理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充分涌现、得到持续开发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创新精神的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才能落到实处。

笔者就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进行论述,认为明确创新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一、历史学教育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不仅作为一种微观层面上获得经济效益的工具性行动的效应越来越突出,而且其作为一种宏观层面上当代世界之本质特征的演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的发展已进入创新的热潮之中。

创新是当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种积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功能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还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要立足于学科优势,从培育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高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运用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品格,增强实践能力。

二、明晰历史学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总量成倍增长,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预测一个人潜在成就的高低,不只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量,而更重要的是看他获取与处理新知识的能力有多高。

历史学知识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倾其毕生精力也难遍览无遗。

因此,历史教学要把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包括学会阅读、学会记忆、学会检索、学会考证、学会分析综合和学会归纳对比,即掌握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历史学专业学生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历史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历史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篇1浅述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进摘要通过梳理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的理论渊源,阐明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与演进。

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对古典经济学以来的收入分配理论进行剖析与批判,并阐释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精髓。

关键词收入分配理论劳动价值论理论批判一、古典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与争论古典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

由于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价值理论的逻辑延伸,所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是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承认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财富的作用。

但是斯密的价值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二元论性质,一方面他承认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即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或报酬;利润和地租是非劳动收入,是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价值,并提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地租是土地的自然报酬的论断,也被称为“斯密教条”。

马克思早就对此进行过批判,马克思认为斯密的这个论断的错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混淆了价值源泉和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二是他混淆了价值的生产和已经生产出来的价值的分配;第三,工资+利润+地租=V+M,是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全部价值,全部商品价值中还应包括转移到商品中的旧价值C。

亚当•斯密的二重性价值理论成为西方分配理论发展史中重要的理论分歧根源。

大卫•李嘉图比较彻底地贯彻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在承认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财富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收入分配理论,即“生存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租理论。

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两篇历史学本科毕业论范两篇篇一(试析辽金西京善化寺“金碑”的化研究)论关键词:善化金碑佛寺楼阁化信息论摘要:辽金西京之大普恩寺,即位于今大同市城区西南隅之善化寺,该寺现存有金代撰金代刻立的石碑一通。

碑撰写者是南宋著明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卉。

此碑记事、述史、写人,真切感人,对辽末保大二年金辽大战给佛寺带来的巨大灾祸,对圆满大师忍辱精进重建大寺的经过,以及对金代重建的大普恩寺的建筑一一作了记述。

此外,朱卉对自己被金人扣留西京十七年的生活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情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化价值。

一、善化寺“金碑”之化内涵辽金时西京之大普恩寺,亦即今名之善化寺者,有金代撰金代刻立的石碑。

此碑撰之人乃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弃,且因其名节高尚、学优当时,故后人皆因人而称此碑为“朱弃碑”,亦称其为“善化寺金碑”。

“朱弃碑”现存于善化寺三圣殿内的西次间南侧,刻立时间为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碑体总高4.58m,宽1.28m,厚0.24m,碑额雕刻着玲珑剔透的璃首,额篆“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之记”,碑名“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由时任鲁县开国子孔固书,济阳郡开国伯丁障仁篆额,雁门郡雕刻艺人解遵一所刻。

碑座为玄武石龟跌。

“朱弃碑”共19行,每行52字,总计925字,为金代石碑之精品。

兹录此碑全如下:额篆: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之记碑: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诸佛菩萨之应世也,亦扰哲王之抹弊,或忠,或质,或,虽制治不同,其趋一也。

世人构达磨对萧梁氏之言,遂疑有为功德不可复作,而不知指示神地,以植五王之福;补理故寺,当获二梵之报者。

释迎遗训,具存贝典,则崇饰塔庙,兴建寺宇,以示现佛菩萨境界,盖将诱接众生,同归于善二其为功德,拒可测量哉!彼达磨大士,方以妙元明心,亲提教外别传之印,则于有为功德不无抑扬,是亦因时抹弊耳,非实贬也。

具愿力必当,能克遵付属,而成就兹事,其为功德尚何警耶大金西都普恩寺,自古号为大兰若。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
• 范文六:《初二历史文化交流研究——以 某交流事件为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通过论文写作,引导学生深入研 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历史素
养。
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 阅读和资料收集,有助于拓展学生 的学术视野,了解历史研究的最新 成果和动态。
发展经济
他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 负担、放宽商业限制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推动文化
他重视教育,推广儒家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 展。同时,他也提倡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自由,使得各 种文化在明朝时期得以共存和发展。
04
范文三:《初二历史文化 遗产探究——以某遗产为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论文写作强调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 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论文选取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取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 研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始皇统 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等。
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进 行探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等。
事件经过
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件原因分析
01
02
03
政治原因
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及政 治力量对比。
经济原因
探讨事件背后的经济因素 ,如资源争夺、贸易冲突 等。
文化原因
分析当时的文化背景及文 化冲突对事件的影响。
事件影响及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分析事件对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影响。
例》
遗产背景及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了解历史上的伟大发明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三个重要的历史发明,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容易和廉价,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火药:火药的发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火药被广泛使用,改变了战斗的方式和战略。

火药的发明也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3.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印刷术的出现也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篇:《古代中国的长城》古代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防御工事之一。

本文将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用。

1. 历史背景:长城的建造始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北方免受外族侵略。

历经数个朝代,长城逐渐扩大和加强,成为中国古代防线的象征之一。

2. 重要作用:长城不仅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还承载了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功能。

它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 文化遗产: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风格,还让人们能够领略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篇:《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城市化和阶级结构的影响。

1. 社会经济: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制造和大规模生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扩大,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

2. 城市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和矿山的需求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民来到城市工作。

这导致了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集中,形成了现代城市的雏形。

3. 阶级结构: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初中历史论文篇一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备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学方案完善,在课堂中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教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地加以改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教案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更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堂教学实践,空谈备课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地落实教案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有意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乐趣,缩小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课本中的时代的差距。

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到主动、积极的位置。

教师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诗词歌赋、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这样导课,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历史论文范文案例与讨论

历史论文范文案例与讨论

历史论文范文案例与讨论历史是一门研究与记载人类过去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明进程和社会演变。

历史论文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研究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深入剖析历史现象,提出新的见解与观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篇历史论文范文,并对其中的观点和论证进行讨论和分析。

范文: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秩序及其因果关系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形态,它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本论文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见解。

第一部分:引言在本部分中,我们将简要概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介绍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在本部分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首先,我们将提出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例如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活动的繁荣。

接着,我们将讨论封建社会经济的推动因素,例如科技进步、区域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形成。

最后,我们将探讨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例如增加社会财富、促进文化繁荣和加强社会结构稳定性。

第三部分: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并探讨它的形成原因。

首先,我们将介绍封建社会的社会层级和等级制度,以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究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礼仪制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最后,我们将研究社会道德观念和家庭伦理对封建社会秩序的影响。

第四部分:经济繁荣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在本部分中,我们将讨论经济繁荣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经济繁荣对社会秩序的推动作用,例如增加社会财富可以减少社会冲突和不满情绪;二是社会秩序对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例如社会秩序的稳定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市场发展。

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展望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历史论文(精选5篇)

历史论文(精选5篇)

历史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历史论文a正文∶一天,我向我父亲询问了我爷爷的经历。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向我讲述爷爷充满坎坷的人想起早以逝去的爷爷,父亲不禁感到一股深沉的悲伤,但是他脸上也涌现出极大的自豪。

就算爷爷早以逝去,但父亲仍然无法忘怀爷爷的容颜。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过去了多久,父亲依旧充满无限敬意。

父亲讲起了爷爷的一生。

从爷爷十多岁时为躲避日本鬼子的侵袭而东小人物,但他却见证了那一段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

历史埋没了无数的人,也有着无数的见证者。

爷爷是众多见证者中不起眼的一个,东奔西跑,到爷爷三十多岁时遭遇的批斗,再从四处奋斗的轰轰烈烈归为柴米油盐的平静。

在历史的洪流中,爷爷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却将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精神流传给自己的后人们。

文化大革命中的十年,是一场文化的大浩劫。

无数的珍贵文物毁于一旦,不少知识分子也被冤枉,被扔进了监狱,或是牛棚。

在这场浩劫中,我的爷爷就是一名亲历者,他目睹了仁人志士们的痛苦,也见证了文化的衰败六十年代的时候,爷爷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工程师,他设计了一座座连接两岸的桥梁,也设计了一栋栋的高楼。

但是,从中央发来的命令,如一股滔天的洪流,席卷了全中国,也摧垮了无数人的生活,这其中,包括了爷爷的生活。

这股洪流,名叫“文化大革命”。

由于我的爷爷属于知识分子,因此,被那群“热血沸腾”的红卫兵们打成了“臭老九”,接受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折磨与侮辱。

众所周知,文革中批斗的残忍,简直是令人发指。

就算不说在高台上所受到的侮辱,那一次次深夜中的“审问”也足以令人疯狂。

在这种无边的恐惧与屈辱之下,无数知识分子和无辜的百姓选择了自杀。

我的爷爷在那种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不断地忍耐,但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

时间一长,他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可当他想到了自己还未长大的孩子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忍耐下去。

好不容易,他被放了出来。

昔日的工程师的知识,已经用不上了。

历史论文范文

历史论文范文

历史论文范文范文一:危险的美国危险的世界_历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先发制人的战略伊拉克危机炙手可热,天下俨然大乱。

天下之所以乱,因为美国不守规矩,因为美国要搞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这在国际关系中似乎是让人不可思议,其实在上比比皆是。

只不过历史上的先发制人,怕的是对手力量的成长,正如修昔底德所言雅典势力的增长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一战前沙俄力量的增展引起德国的恐惧。

先发制人不一定能成功,挑战者也未必成为新秩序的霸主,先发制人本身也被视为一种普通的军事战略。

为什么这一次,美国提出先发制人,会有如此之大的震荡?首先,霸主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威胁。

不管美国是一个如何温和的霸权,它首先是一个霸权。

霸权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因为自己随时有可能成为霸权私利的牺牲品。

当国际还处在无政府状态时,每个国家首先必然把安全摆在自己国家利益的首位。

一个国家过分的强大,就必然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

这和古代的树大招风所蕴涵的古老真理是一致的。

其次,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只有美国能对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快速、有效的干预。

尽管美国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由于国际事件的复杂性,即使目标是正义的,这种干预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例如美军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过度的介入使得美军成为当地势力的攻击目标,遭受了伤亡。

美军横尸街头的镜头反过来引起国内的强烈凡响,迫使克林顿政府撤出维和美军。

现在美国要搞先发制人,这就意味着美国随时有可能干预它所认为的到美国利益的事件,这种干预对别的国家的利益反过来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法国能允许美国先发制人,派兵干预象牙海岸的内政吗?当然不能,那是法国的领地。

再次,战后的国际秩序是美国建立的,作为战后国际规则核心的《联合国宪章》明确的把国家主权平等、否认战争权作为国家行为的基本原则。

先发制人意味着只要威胁到美国,不管这种威胁有没有明确的证据,或者在这种威胁到达美国之前,美国就将对威胁的源头进行军事打击。

这样的话,国家主权原则就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

历史本科毕业论⽂范⽂3篇历史系本科毕业论⽂⼯作规定历史系本科毕业论⽂的撰写是实现本科⽣培养⽬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是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历史专业领域的选题,综合运⽤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实践过程。

毕业论⽂⼯作具有思想性、创造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各教研室教师务必充分重视,精⼼指导,真正实现创新性⼈才的培养。

⼀、毕业论⽂的组织与安排毕业论⽂⼯作是历史系⼈才培养体系的中⼼⼯作,通过学校总体监控和系全程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并在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协助与配合下,共同完成这⼀培养创新性⼈才的⼯作。

(⼀)历史系本科⽣毕业论⽂⼯作由系教学委员会和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主要侧重于宏观指导,⼯作包括:制定毕业论⽂⼯作计划;规范论⽂格式,统⼀质量标准;检查评估各教研室毕业论⽂⼯作,考察进度,抽查质量;组织全系的毕业论⽂⼯作经验交流;负责本科优秀毕业论⽂的汇编⼯作;主持学⽣选题及成绩表的存档⼯作等。

(⼆)在每年的9⽉份,设⽴历史系毕业论⽂⼯作领导⼩组、论⽂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

教学系主任负责本系本科⽣毕业论⽂⼯作计划的审定、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的配备、开题指导、中期检查、成绩考核和答辩等⼯作;论⽂⼯作结束后,对毕业论⽂的各项⼯作进⾏总结,写出书⾯总结报告并提交⾄教务处。

在论⽂答辩⼯作结束后,系还应向教务处推荐优秀论⽂以汇编成多媒体光盘,推荐的篇数为1-2篇,基地班1-2篇。

(三)系办公室教务员负责毕业论⽂⼯作的后勤保障,做好成绩登记及存档⼯作,组织学⽣登陆公共数据库系统提交开题报告和论⽂及认定与记录论⽂成绩。

(四)毕业论⽂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作计划及⽇程安排等⼯作必须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

毕业论⽂⼯作必须保证有⼋周的撰写时间,学分为6分。

毕业论⽂⼯作必须在每年毕业⽣离校前⼀个星期全部结束。

⼆、毕业论⽂的选题选题是撰写论⽂的第⼀个重要环节,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能够⽤⼼地投⼊论⽂写作。

历史论文范文

历史论文范文

历史论⽂范⽂历史学是⼈类对⾃⼰的历史材料进⾏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成。

⼴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同时合训⽽产⽣的“史有⼆义”的统⼀体。

包括:完全独⽴于⼈们的意识之外的⼈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种精神⽣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体。

历史论⽂范⽂1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等国乘机⾛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民的⽣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产⼒,同时还使美国避免⾛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26⽇,英格兰银⾏为阻⽌黄⾦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利息提⾼到6。

5%,致使原来流⼊美国市场达⼏亿美元之多的黄⾦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度下跌。

1929年10⽉24⽇,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

美国的劳动⼈民⽇益贫困由于⼤批⼯⼚倒闭,致使⼤量的⼯⼈失业。

“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劳动⼒总数的3。

1%,1930年10⽉近400万,1931年10⽉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

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可能⾼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军的1/4。

在业⼯⼈的⼯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总收⼊从530亿降⾄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70亿美元。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3000字(通用14篇)历史论文参考篇1摘要:诠释学是一个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理论,是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作用、理解和解释等理由的哲学体系、策略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而中国的民族文献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

因而,从诠释学的视野去讨论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的作用和作用,是对中华民族文献研究理论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诠释学;图书馆;民族文献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形式多样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这块富饶、瑰丽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并共同缔造出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就包括了在时间长河中所凝聚、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各民族文献。

但是,随着各族人民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不断进步与增长,虽然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与严谨。

但由于学术界学科界定和相关策略论研究不够清晰所造成的认识和其他方面的理由,作为反映中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各种民族文献,目前仍就处于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解读的尴尬状态,这就使得民族文献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境地,而一些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文献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推广和保护传承,已沦入濒临散佚消亡的命运。

究其理由,就是没有一套能够较好地正确指导解释和解读民族文献,特别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策略论。

1、诠释学是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诠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往返于神界与人界之间,为人与神传递消息的信使赫尔默斯(Hermes),因为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作为信使的赫尔默斯就需要将传递的信息进行翻译和解释,从而使得人类能正确理解神的旨意。

正是基于这种最初的含义,古代语文学家都用“翻译”和“解释”来定义诠释学。

由于从赫尔默斯发展而来的诠释学有传达诸神的旨意的含义,而这种旨意带有一种无条件服从的“神授意味”,使得诠释学在某种作用上被看作是一门我们必须把它的要求当做真理和命令一般加以服从的艺术,因为它能理解和解释那种对我们封闭的东西——陌生的话语或他人未曾说出的信念。

有关历史学的论文

有关历史学的论文

有关历史学的论文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的现代化正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历史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历史学的论文篇1清朝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摘要】清朝时期所修建与应用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风格恢宏大气,以其所营造的秀丽清新的景色而为世人所称奇。

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该山庄共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所构成,各个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自成系统。

避暑山庄的存在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清朝时期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其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作为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

文章即就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避暑山庄;清朝时期;历史文化价值避暑山庄是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保存至今的清朝时期避暑山庄包括承德避暑山庄等,这些避暑山庄除了在清朝时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外,也是当今我国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清朝时期修建而成的避暑山庄往往耗时较长,就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其始建于1703年,历经三代皇帝方建成。

自康熙起,历代皇帝都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也将其用于与多民族领导人的交往合作,故而使得避暑山庄在体现避暑、休闲价值的基础之上,还成为了我国自清朝时期以来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见证。

一、清朝避暑山庄的历史发展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于康熙四十二年间,该建筑物的表面价值是为清朝皇帝提供休闲、避暑的场所,也可兼作处理政事的场所。

然而,从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上来看,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还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与背景。

承德避暑山庄修建时的康熙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吴三桂等藩王的叛乱,外有蒙古国边境的动态。

康熙机皇帝为了安抚少数民族的民众,稳固国家整体政权,于是下令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高中历史论文15篇

高中历史论文15篇

高中历史论文15篇1.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该论文探讨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以及文化变革,我们可以理解这一时期对中国社会结构、教育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2. 中国封建的起源和发展这篇论文研究了中国封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封建制度的建立、君权的稳定到官僚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封建如何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3.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治手段本文重点探讨了秦朝统一中国和秦始皇赢得统一背后的政治手段。

通过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改革和军事扩张,我们可以了解秦始皇如何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该论文研究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通过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的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明清时期的官僚体系和统治方法这篇论文研究了明清时期的官僚体系和统治方法。

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官员选拔和统治策略,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

6.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对全球科技进步的贡献。

7. 清朝对西方列强的应对和变革该论文探讨了清朝对西方列强的应对和变革。

通过研究清朝的对外政策、经济改革和军事现代化,我们可以了解清末时期中国在应对外来挑战和实现国家变革方面的努力。

8. 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这篇论文研究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

通过探讨中国传统价值观、家庭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冲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和挑战。

9. 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战争文化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战争文化。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兵法、战争思想和军事组织,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的优势和对战争的独特理解。

历史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学论文范文篇1
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数千年的文明史,而且有着延绵不断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的了解,正是通过那些传世的文献典籍而获得的。可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有关历史文献,由于年代久远,或是语之不祥或是神怪传说混杂太多,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面对此种困境,如果没有考古学的补充,历史学家们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孔子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夏礼,吾能言之,杞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当然,有详实的文献资料,也并非就意味着万事大吉。历史注重的是求实。因此,有了详实的文献进一步就是要“去伪证实”。
(一)实物史料的数字化
实物史料较之文献史料,不仅数量少,而且零散,连续性和系统性都比价差,但实物史料的优势在于比较真实可靠,作为史学认识成果的检验形式和依据,它的发掘和发现,不仅可以补充文献史料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并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目前能够有效保存实物史料的数字化方法即数字博物馆。
著名历史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考古学与历史学不能打成两截。那种考古归考古,历史归历史,搞考古的不懂历史,搞历史的不懂考古的现象,是一种不应有的奇怪现象,说明了认识观的落后”。他将这个问题提到“认识观”的高度是很深刻的。考古学所研究的是历史的物化表现,而历史学研究的是对历史的文字记录,应该说二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研究对象的本体,而只是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形态。两个学科间因为研究对象表现形态的差异造成的方法与技术层面的差别,只能决定学科各自教学方式与训练方式的区别,不应该成为学科间相互结合的障碍。如果仅仅因为这种差异,形成学科间的封闭,就恰如张光直先生所言,是非常落后的认识观。在提倡多学科交叉进行学术研究的今天,历史科学的这两个分支学科间的不正常状态实在有必要加速改善。

历史学习论文范文3篇

历史学习论文范文3篇

历史学习论⽂范⽂3篇历史学习能⼒培养论⽂当代教学改⾰的主题是强调学⽣的主体作⽤,突出学⽣的⾃主学习和研究能⼒的培养。

它是对以教师为中⼼的传统教学的⼀场“⾰命”。

然⽽,在这场“⾰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时缺少“⾃主”能⼒,⽽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些课堂教学改⾰搞得“轰轰烈烈”,⽽最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

究其原因,⼀⽅⾯,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学⽣长期形成⼀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往往只是追随⼀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主学习能⼒进⾏全⾯系统的培养,造成学⽣在⾃主学习中⼒不从⼼。

我在⼏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

从中总结出⼀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必须从以下⼏个⽅⾯对学⽣⾃主学习能⼒进⾏全⾯系统的培养:1、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法通过⾃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是学⽣学习能⼒的⾸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的基础保障。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学习效率的⾼低,这⽅⾯能⼒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要体现。

每⼀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教师可以提供⼀些相关技巧,供学⽣借鉴;另⼀⽅⾯,更多的是需要学⽣能举⼀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重⼤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段的复杂内容,学⽣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

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重组,提取记忆要素。

可以借鉴语⽂科的学习⽅法,如找出每⼀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概括段落⼤意、中⼼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定的程序进⾏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通用10篇)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篇1《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条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

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

每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于礼部。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

掌印,句督监事。

七学生不率教者,举而免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广文馆的学生与其他六学的学生一样,是被国子监统一管理的,而且唐代广文馆的地位排在国子学和太学之后,在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之上。

唐代广文馆创立之初,虽然经历过“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但是并未“自是遂废”,而是一直存在至唐末或许直至唐亡。

一、唐代广文馆创立的时间《大唐六典》是“初唐以迄中唐的一部社会制度史”,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书中在讲到国子监的机构组成时,提到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学,并未提及“广文”二字。

经学者考证,并非《大唐六典》遗漏不记“广文馆”,而是在开元二十六年以前广文馆还没有创立。

在《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唐会要》卷六十六《广文馆》、《唐摭言》卷一《广文》、《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三》、《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等史籍记载中,广文馆是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秋,在国子监创立的。

据《唐语林》卷二《补遗》中所知,初建之时,“国学增置广文馆,在国学西北隅,与安上门相对”。

二、唐代广文馆存在的时间唐代广文馆的创立时间已是确定无疑了。

接下来,要澄清的是唐代广文馆的存废时间问题。

据《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苑传中·郑虔传》记载:郑虔在广文馆中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又据《唐语林》卷二《补遗》中记载:“廊宇粗建,会(天宝)十三年,秋霖一百余日,多有倒塌。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论文范文一:浅析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论文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史学特征史学功能论文摘要:心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又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新方法。

自年鉴学派笃力耕耘以来,心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一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开展。

本文拟从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研究特征、史学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展分析。

一、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心态〞一词出自英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即“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

然而,英语中的这个词只是哲学术语,在法语中,该词却很快被广泛运用起来。

启蒙运动后,法语"态〞一词具有了“心理状态〞这一更为广泛的内涵。

本世纪初,由于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表达象。

心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开展而萌生、勃兴的。

于是年鉴学派的各大史学家们便对心态史学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由于“心态〞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太广泛而又太模糊,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公认为权威的界定。

在我国,关于“心态〞一词的解释,主要被收集在一些辞典条目中,如?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指心理状态,内心世界活动的状态〞。

史学界对于心态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的看法也不尽一样,大体上借用年鉴学派的一些看法。

可见,由于心态史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至使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飘忽模糊。

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一种概念可总结为: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群众意识状态构造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

它注重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并着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与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心态史学研究的特征心态史的问世是年鉴派新历史观结出的丰硕成果。

年鉴派历史观的核心是“总体历史〞,这一总体性最初是通过社会史和经济社会史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论文模板
史学论文模板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以下是WTT f心准备的史学论文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是深远而复杂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但文学不同于历史,历史也不同于文学,二者不能等同视之。

小说应该说是历史的抽象再加工,并不能等同于历史,或者说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现实,但并不是史料。

史料是历史学家用来还原历史原貌所必须依仗的资料,很显然小说不能作为这种资料。

关键词:文学;历史;历史小说
一、文学中的历史
文学中有历史,从其中挖掘史实是另一回事,把整个文学作品当成真实历史未免太过绝对。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但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大错特错了。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历史,但不能绝对当作史料来研读。

《三国演义》所写的战争场面和实际的历史是大相径庭的。

宋词是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

宋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抒情怀古,可以畅想未来,可以反映当下风貌,又可借古讽今。

始于唐,成型于五代,繁荣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
学皇冠上的一颗巨明珠,在古代文学的长廊里,它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它美妙绝伦的风神,可以与唐诗争艳,可以与元曲斗妙,宋词历来都与唐诗并称双绝,为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中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最为出名。

比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宋词也好,唐诗也好,都是历史文化与作者感触相结合的产物,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是因为它反映的精神永远是人类文明中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

明清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而且经过民间化街坊化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成为普通大众津津乐道的谈资。

明清时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分为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

《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历史类章回小说,把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英雄辈出的时代以小说的. 形式展现给广大民众。

有虚构、有思想再加工,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出入。

作者认为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不能等同视之。

小说应该说是历史的抽象再加工,并不能等同于历史,或者说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现实,但不是史料。

史料是历史学家用来还原历史原貌所必须依仗的资料,很显然小说不能作为这种资料。

二、历史中的文学
历史是不是文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写历史必须具备文学写作才华。

当年明月能把枯燥无味的明史写成老百姓都爱看的形式,这说明只有具备当下大众接受的写作才华才能让人爱上历史,去读历史。

如果一部史书没有文采,是不可能传之久远的。

所以,只有文学色彩浓厚的历史著作才会永远流传。

《左传》《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等都是这样的著作。

床头常放着两本书《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不仅仅是从中吸取政治智慧、治国之道,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文学成就对一个人精神面貌、气质、心境等的熏陶何其重要。

其他很多史学著作,就只能是历史学家去攻读。

历史和文学作品是密不可分的,许多作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

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唐诗发展至顶峰。

诗歌题材广阔,流派众多。

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们的诗是整个中华文化史上的标杆,在他们笔下,无论是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还是古风歌行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月下独酌》;杜甫的《春望》《恨别》等;另有以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以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

这些著名的名家,无不把现实、历史和文学艺术相结合。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先生称
《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

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产物。

它是历史学家桌案必不可少的史料文献,亦是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料。

可以这样说,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无不不通史记。

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史学著作,有两本最为著名,一部是《史记》,另一部是《资治通鉴》。

这两本书有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文学经典。

不论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他们的床头都少不了这两本书,特别是《资治通鉴》。

史学与文学的异同:(1)文学更偏重想象,历史更偏重现实;(2)文学从一般到特殊,史学从特殊到一般;(3)文学更注重抒情议论,史学更注重叙述准确。

参考文献:
[1] 洪子诚. 文学与历史叙述[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臧清. 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从张说到孙逖[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115-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