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南亚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初中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南亚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南亚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

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知识。

一般为两个课时。

考虑到一节课时间安排,本节课重在完成前面三个知识。

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涉及主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内容,如问答法、讲授法、地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理解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南亚地势和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到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完第六章“认识大洲”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已经熟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大部分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相关地图和材料去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与国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河流、地形、资源等方面),学生有兴趣去了解世界上各个地区;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但还不够强,需要通过自主学习、问答式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初一历史课本中的“玄奘西行”,也已经在菱溪大阅读中读过《西游记》,对两者的联系有利初步的了解。

此外,通过问卷星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南亚的气候把握较差,反应出对初一上学期《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掌握较差,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重点强调。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南亚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南亚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南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情况。

2. 了解南亚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宗教崇奉。

3. 了解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

4. 了解南亚地区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干系。

二、导学内容1. 南亚地理梗概- 地理位置: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国家。

- 人口分布: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

- 自然资源: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2. 南亚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南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河流域文明、莫亚文明等都曾在这里繁荣发展。

- 文化特点:南亚地区拥有多元的文化,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广泛传播。

- 宗教崇奉:南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崇奉在当地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南亚经济发展- 经济现状:南亚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制造业、效劳业等行业。

- 主要产业:南亚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纺织业、信息技术等,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

4. 南亚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南亚地区的国家各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其中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 国际干系: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国际干系,如印巴干系、印尼干系等。

三、导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

2. 图片展示: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风景照片、文化遗产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地区。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南亚地区的看法和了解,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就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一篇短文。

2. 请学生就南亚地区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钻研,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或展示PPT。

3. 组织学生进行南亚地区的主题钻研,展示钻研效果并进行评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南亚各国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南亚地区,拓宽国际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南亚的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南亚各国的主要特点以及南亚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其他地区,对亚洲的地形、气候、国家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地区具有其独特性,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南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南亚的宗教、文化等人文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首都、主要经济作物等基本信息,了解南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首都、主要经济作物等基本信息,南亚的发展状况。

2.难点:南亚的宗教、文化等人文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案例教学法:以南亚各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首都、主要经济作物等基本信息。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南亚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南亚各国的发展状况的数据和案例。

3.准备与南亚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其他地区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南亚。

2.呈现(10分钟)呈现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孟加拉国及其自然环境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孟加拉国及其自然环境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孟加拉国及其自然环境南亚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属于南亚次大陆,由八个国家组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阿富汗。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关注孟加拉国及其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孟加拉国位于南亚东部,南濒孟加拉湾,北与印度和缅甸接壤。

该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亚北部平原,气候潮湿,夏季多雨,并且地势低洼,不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由于该国处于亚洲次大陆的地理位置,孟加拉国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孟加拉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以茶、大米、棉花和丝绸等农作物最为重要。

近年来,孟加拉国的纺织、皮革、化工和渔业等行业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并逐步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

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孟加拉国地形平坦,最高点海拔高度不足2000米。

该国境内分布着许多湖泊、河流以及河口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恒河三角洲。

该洲地块多为沼泽、泥沙和低矮的山丘,河流汇集于此,流向孟加拉湾,孟加拉国境内有数条大河,其中最大的是恒河。

2、气候环境由于海拔较低,孟加拉国气候潮湿,四季如夏,高温多雨,气候炎热。

孟加拉国处于南亚单季节气候区,每年的雨季从6月底开始,持续至9月底。

风灾和水灾是孟加拉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3、植物和动物资源因为孟加拉国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的交汇处,故此地拥有丰富的海洋、淡水和河流生态系统。

孟加拉国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以热带丛林为主,森林覆盖率不高,约只有9%。

该国拥有众多动物种类,其中最有名之一当数孟加拉虎。

三、文化特点孟加拉国的文化深受印度相关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波斯和阿拉伯文化的熏陶。

孟加拉国的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崇尚信仰之上的自由和民主。

该国主要语言为孟加拉语,该语言在孟加拉国被广泛使用,也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

同时,孟加拉国也有着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了众多寺庙、清真寺和纪念碑。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达卡的孟加拉国国家纪念碑。

此外,孟加拉国也是一些文学、音乐和艺术领域的发源地。

《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其他地区有许多不同之处。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该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水热条件好。

古老的德干高原起伏和缓,面积宽广的恒河——印度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在阐述自然要素知识时的“三二一”特色,即: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主要的热带季风气候。

【教材处理】南亚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学习时把河流与地形放在一起,因为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明显;南亚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形对气候特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南亚的农业受益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放在一起学习。

南亚自然要素联系简图如下:图 1【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合作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描述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并能在地图填充册上填绘出南亚的国家、主要的城市。

知道其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2、描述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地图填充册上填绘出主要的山脉、高原、河流;3、知道南亚的重要气候类型,读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南亚的地理位置。

2、读南亚地形图分析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3、读图说出两大河流的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南亚地理初中教案

南亚地理初中教案

南亚地理初中教案教案标题:南亚地理初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南亚地理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环境等基本特征;2. 了解南亚地区的文化、宗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3. 掌握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理的位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

2. 引发学生对南亚地理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对南亚地理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南亚地理的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恒河三角洲等。

2. 介绍南亚地理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3. 介绍南亚地理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三、活动展开(2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南亚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宗教情况,并列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

2. 分组研究:学生分成小组,研究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并制作海报展示。

3.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南亚地区的文化或旅游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南亚地理的地理特征有哪些?”、“南亚地区的文化特点有哪些?”等。

2.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南亚地理的重要性和与中国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南亚地理的短文,包括地理特征、文化特点和重要国家城市等内容。

2. 提示:可以借助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教案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南亚地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环境等方面。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组研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作业布置的短文写作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南亚地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南亚一课的教学设计

南亚一课的教学设计

南亚一课的教学设计引言南亚地区是一个融合了多个国家和文化的多样性地区。

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南亚的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一节关于南亚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亚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其他重要信息。

一、课程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特点,包括山脉、河流和气候;2. 了解南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古代文明、宗教和传统节日;3. 探索南亚各国的语言和文学;4. 培养学生对南亚的尊重、包容和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来呈现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南亚相关问题和任务,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学习:设计一个南亚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项目可以包括研究南亚某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制作南亚食物、设计南亚传统服装等等。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南亚的文化和传统,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南亚文化中的重要人物,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南亚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角色扮演可以涵盖南亚的历史人物、宗教领袖、文学家等。

三、教学内容1. 南亚地理:介绍南亚的主要地理特点,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恒河、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环境。

2. 南亚历史:简要介绍南亚古代文明,如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古代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教等。

通过故事和图片,讲解南亚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

3. 南亚文化:介绍南亚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和传统节日等。

通过视频和音频材料,展示南亚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4. 南亚文学:简要介绍南亚各国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如印度的悠久文学传统、孟加拉国的泰戈尔作品等。

南亚初中地理南亚教案

南亚初中地理南亚教案

南亚初中地理南亚教案一、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北接喜马拉雅山脉,南抵印度洋。

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个印度洋上的岛国。

二、南亚的地形特征南亚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中部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区峰峦叠翠,雄伟壮丽;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土壤肥沃,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德干高原地势较为平坦,是南亚的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区。

三、南亚的气候特征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可分为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

热季气温高,降雨少;雨季气温适中,降雨量大;凉季气温较低,降雨少。

西南季风是南亚气候的主要特征,它给南亚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四、南亚的农业南亚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

此外,小麦、玉米、豆类、茶叶等作物也在南亚广泛种植。

南亚的农业发展与地形、气候密切相关,喜马拉雅山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德干高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五、南亚的人口与城市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南亚的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南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如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等。

六、南亚的宗教与文化南亚是多种宗教的发源地,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在这里流传。

南亚的文化丰富多彩,印度的瑜伽、舞蹈、绘画、建筑等,巴基斯坦的刺绣、陶瓷、音乐等,孟加拉国的文学、戏剧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农业发展、人口分布、城市布局以及宗教文化,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了解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宗教、农业等。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南亚的气候类型和农业布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亚有哪些国家吗?2.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和西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家。

(2)展示南亚地图,让学生指出南亚的地理位置。

3.讲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南亚地形复杂,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等。

(2)气候:南亚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热带雨季和干季。

(3)河流:南亚主要河流有印度河、恒河等。

4.讲解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南亚人口众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人口过亿。

(2)宗教: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教信仰者众多。

(3)农业:南亚农业以水稻、小麦、黄麻等作物为主,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

5.案例分析(1)展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地图,让学生分析农业布局。

(2)提问:为什么南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6.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布置作业:绘制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河流、地形等。

四、课后作业1.绘制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河流、地形等。

2.列举南亚的主要宗教和农业作物。

3.思考: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其发展有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设计以下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学生反馈:在课后,我会向学生收集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通过他们的反馈,我可以了解他们对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课堂观察:在课堂上,我会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注意力、参与度、提问情况等。通过观察,我可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南亚地区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2)南亚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4)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5)南亚地区的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6)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与民族关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 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亚洲地理概览后,对亚洲的一个分区——南亚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使学生对南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分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南亚地理特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2.难点:南亚各国地理位置、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深入分析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南亚地理特征、国家分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课件;2.教学素材: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南亚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的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地图等教学资源,呈现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教育目标:了解本区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上课开始,便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回答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唐僧是到印度去取经,印度在南亚,由此引入南亚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南亚次大陆1、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41并读图2-9,思考以下问题:(1)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大体位于___________山和____洋之间。

西临______海、东临_______湾,南被_______包围。

(2)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纬度之间,________正好穿过印度半岛的中部,属于_____带。

(3) 南亚包括两个内陆山国______和_____, 两个岛国____和_____,三个海陆兼备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上分别找出这些国家。

【学法指导】在记忆本区国家时可采用顺口溜记忆法,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

《南亚》说课稿7篇

《南亚》说课稿7篇

【推荐】《南亚》说课稿7篇《南亚》说课稿篇1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东南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东南亚》是(鲁教版)《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2、本课地位: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

由于它是我们相邻,为此容易与我国西南地区融合在一块进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难度。

3、教学目标:(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4。

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学案导学: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使用东南亚地形图、世界地图三、说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教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教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教案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找出南亚的国家和首都。

②通过读图理解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③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指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④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阅读材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地形和河流的相互关系。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课堂检测;讲述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以此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自然导入新课内容。

引入新课:刚刚我们观看的是什么电视剧里的片段?那同学们知道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吗?XXX师徒四人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南亚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亚。

2、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展示南亚研究目标,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领会研究目标要求。

一、南亚次大陆1、位置和规模过渡:那我们首先就来研究南亚的位置和规模。

1课件展示:展示南亚位置图,学生对照提出问题进行自学,通过阅读教材和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与亚洲哪些国家相邻?南亚大致位于°—35°N之间;与东部的缅甸、北部的中国、西部的伊朗和阿富汗相邻。

2)南亚大体位于甚么山脉和甚么大洋之间?工具各濒临哪些海域?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教师小结: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在60°E~XXX之间,°~35°N之间,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七年级地理下册《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南亚各国地理特点,发现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引发学生关注南亚地理;
-新课内容: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的顺序进行讲解,结合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南亚地理知识体系;
-分析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南亚地区现实问题的能力。
2.撰写南亚地理小论文:
-题目自选,要求结合课堂所学,探讨南亚地区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
-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结论;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3.制作南亚地理知识思维导图:
-要求涵盖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等生对南亚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树立平等、包容的国际视野。
3.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发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地球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学习南亚地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南亚地区宗教、文化差异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地理认知;
-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思考与拓展:提出与南亚地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南亚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是关于南亚地区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通过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情况,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概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南亚地区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对南亚的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内容较为繁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简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情况。

2.难点:南亚各国的宗教信仰、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资料,营造南亚地区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案例分析法:以印度为例,分析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收集关于南亚的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南亚的气候、主要国家和宗教信仰。

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宗教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分析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印度为例,探讨宗教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南亚》名师教案(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南亚》名师教案(第2课时)

《南亚》名师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2)了解南亚的宗教及影响。

(3)了解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南亚是世界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南亚发展最快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将地图上反映的内容表述出来,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体会到南亚地区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2)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1)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的影响。

(2)南亚的宗教和人口经济。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南亚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问题)明确:南亚地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

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南亚的气候、宗教社会与人口经济。

二、新课学习(三)一年分三季活动:1.读图说说南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为高山高原气候,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讲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

6月—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3月—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

图片展示南亚凉季主要风向、降水量分布及其景观、南亚雨季主要风向、降水量分布及其景观活动:2.印度北部的乞拉朋齐,平均年降水量达1500多毫米,号称“世界雨极”。

说说该地区降水极为丰富的主要原因?(学会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乞拉朋齐北、西、东三面山地环绕,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利于西南季风的进入,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教学难点:南亚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课时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多媒体呈现的地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照片,让学生简单说出他们的故事。

从他们取经所去的地方引出南亚,进行导入。

新课讲授1.读“南亚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阅读教材,说出南亚范围2.指名朗读教材P41的阅读“南亚次大陆”,讨论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

3.读“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图,找出南亚在亚洲的方位,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用自己的话试着描述南亚的海陆位置。

4.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赤道和北回归线,试着说出南亚的纬度位置。

5.读“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找出南亚的7个国家。

让学生上讲台指地图说出。

6.把南亚的国家按海陆位置的特点,看它们分别属于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7.在图上找出南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

并说出哪个国家与我国的国界是不连续的,分几段。

8.在图上找出南亚各国的首都和加尔各答、孟买两个城市。

并找学生上台边说边指给其他学生看。

9.读“南亚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10.讨论南亚地形分为哪三大地形区,是怎样分布的,各有什么特点。

11.读“南亚沿78°E经线地形剖面图”,对照南亚地形图,说出各部分的地形区名称。

然后归纳南亚的地势特点。

12.读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在图中进行描绘。

13.找出出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并根据地势判断其流向。

14.对比“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找出印度河和恒河分别流经的国家。

15.归纳小结,完成教材P42活动4。

回顾总结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单独发言,教师补充。

变式训练读“南亚政区图”,回答下题。

1.图中序号与其所在的国家组合中,正确的是()A.①—巴基斯坦B.②—尼泊尔C.③—斯里兰卡D.④—印度2.位于南亚和中国有三段不连续国界的国家是()A.尼泊尔B.孟加拉国C.印度D.巴基斯坦3.有关南亚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A.自北向南分为三大地形区B.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C.自西北向东南分为三大地形区D.自西南向东北分为三大地形区4 .印度河干流流经的国家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孟加拉国D.尼泊尔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山脉:③_____________(3)半岛、岛屿: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4)濒临海域:⑥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布置作业南亚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地区,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能在这个地区兴起?《南亚》学情分析《南亚》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完了《认识大洲》这一单元和《了解地区》的《东南亚》这一节之后来安排的。

初中地理教案 南亚

初中地理教案 南亚

初中地理教案南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 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 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 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 了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 以安拉阿巴德为例,分析南亚的气候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的认识,了解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 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工业【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 西南季风对东南亚农业的影响【教学准备】-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南亚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并填在地图上。

3. 课堂讲解- 讲解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的特点。

- 讲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 课堂总结- 总结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和工业等特点。

6. 课后作业- 让学生绘制南亚地形图,并写一篇关于南亚的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南亚的地形、气候、农作物和工业等特点。

初中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学时 2学习目标在本节中,强调了“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学会分析气候资料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4、初步学会梳理区域地理的思维框架,掌握分析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学会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读图训练,体会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的科学思想。

学生特征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身上既有小学生的幼稚,又有想脱离家长老师监管的独立思想;既有对课堂约束的小叛逆,又有着对周围人和事的莫大好奇。

借助这个学段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本节南亚地区的学习,我会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电视剧短视频导入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希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描述7.2—17.2-27.2-37.2-47.2-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学会分析气候资料图,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梳理区域地理的思维框架,掌握分析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学会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学习的能力。

5、通过读图训练,体会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的科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的: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季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
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
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音乐前奏,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听了刚才的音乐你们想到了哪一部电视剧?……《西游记》
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你们知道西天是指哪里吗?……古代叫天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南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
[活动]:你印象中的(天竺)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印度、佛教、印度飞饼……)[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
[读图]:南亚的政区图(课本40页7-11)完成填充图册,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并在课本中做好笔记。

小结:
①相对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②海陆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③纬度位置:南亚大部分在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南亚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活动]在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上找出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
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南亚的国家有七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教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提问]:南亚七国的首都各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上讲台完成连线图
印度加德满都
巴基斯坦达卡
尼泊尔新德里
不丹科伦坡
孟加拉国马累
斯里兰卡廷布
马尔代夫伊斯兰堡
点评完成情况,重点介绍伊斯兰堡。

伊斯兰堡是
[承转]: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翻山越岭的历经,这和地理中哪一个因素有关系呢?……地形。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三大地形区
[读图]:观察南亚地形图,课本41页7-12,南亚有哪些地形区?
答: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活动] 如果沿着78°E自北向南切割南亚大陆就会得到一幅剖面图(42页7-13),对找课本地形图,说出A、B、C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南亚地形特征:
北部:高大山地(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高耸,狭长崎岖,逐级下降,南亚也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印度次大陆、印巴次大陆)
中部:广阔的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面积广阔,略呈弧形)
南部:低缓的高原(德干高原,西高东低,起伏平缓,发源于高原上的几条河流流向均为自西向东流)
在广阔的平原和高原地区,有广阔的耕地。

过渡:耕地离不开水源,南亚主要有哪些河流呢?
学生自主完成活动4的表格
当混浊。

但信徒们依然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净身,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和罪孽。

也许河水再脏,也不及人世腌臜吧。

他们还相信,管理死者“时限”的湿婆大神常在恒河岸边巡视,凡是死后在这里火化的人,都可以免受轮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

于是,印度教的信徒们把这里当做天堂的入口,在他们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净身一次,因此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此聚集沐浴净身,举行大型宗教集会。

过渡:这些人信奉的……
三、宗教与社会
[讲述]:唐僧要来这里取的是佛经,因为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

南亚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之外,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

[提问]:现在南亚各国居民主要信什么教?
[小结]:斯里兰卡和不丹信仰佛教;
印度和尼泊尔信仰印度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信仰伊斯兰教。

(穆斯林)
宗教寺庙往往成为信徒朝拜的圣地和文化中心,如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巴德夏希清真寺为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尼泊尔的兰毗尼,释迦牟尼诞生之地,被奉为佛教圣地。

[提问]南亚有哪些奇特的景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
[小结]:巴基斯坦的清真寺;印度的泰姬陵。

四、板书设计
一、位置与国家
二、三大地形区
三、宗教与社会
第二课时
[导入]:唐增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过程中除了要翻山越岭外,还要经常受到炎热和口渴的煎熬,要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先来研究南亚的气候。

[读图]:指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气温、降水方面来考虑。

[投影]: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指导]: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分析气候统计图。

[讨论]:利用44页图,分析南亚雨季降水多的原因?
[归纳]: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小结]: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
热季——3~5月份
[讲述]:迎风区,降水多,背风区,降水少。

在南亚,每年的6到10月份盛行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来,来到这里受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降低,空气饱和,容易成云降雨。

因而刚好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区的乞拉朋齐降水相当丰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1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因此被称为是世界的“雨极”。

[承转]::由此可见,西南季风对气候影响很大。

同时,它对农业也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活动]:如果你是一位农业专家,你认为南亚的农业应该怎样分布合适?
[归纳]: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讲述]:由于南亚的降水受西南季风的控制,在西南季风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西南季风异常的年份:如果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旱灾;来得迟。

相反如果
西南季风来的早,退得晚,风力强——水灾。

[练习]:完成课本43、44页活动题播放《敢问路在何方》学生在歌声中完成练习。

[承转]:印度河、恒河冲积形成的平原面积广大,是南亚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

[提问]:南亚在人口数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就有三个。

[提问]:南亚各国都是何种经济性质的国家?
[小结]:南亚七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提问]:印度的工业生产条件怎样?(煤、铁资源丰富)
提问]:有那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小结]:传统工业有:钢铁、纺织等,新兴工业:电子、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电脑软件等。

[扩展]:印度的电脑软件业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中心”
[活动]:如果现在我们再次到南亚去取经,我们应该取什么经?
练习:完成课本42页活动题
板书设计:
一、南亚的位置与国家在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三、三大地形与两大河流
1、地形:
北部:高大崎岖的山地
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高原
2、印度河
3、恒河
四、人口与经济
1、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2、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3、各地降水量差异很大
4、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西游记》为线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了解《西游记》中的奥秘,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