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

郭锡良

十年前写过一篇短文——《马建忠和〈马氏文通〉》,今年是《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周年,再来做这个题目,我只能是老生常谈,但是也可能并非毫无意义。

一马建忠是什么样的人?

十年来我们对马建忠知道得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马建忠是一个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站在时代前列、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他虽然生活在洋务派的圈子里,思想却达到了维新派的高度,是同时代最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之一。他办过外交,虽然失利,却不愧为一个机敏的外交家。他搞过航运、纺织,是颇有才干的企业家。他写过经济方面的论文,提出过不少富国利民的经济建设的主张,是颇具远见的经济学家。梁启超在《适可斋记言记行·序》中称赞马建忠:“每发一论,动为数十年以前谈洋务者所不能言;每建一议,皆为数十年以后治中国者所不能易。嗟夫!使向者而用其言,宁有今日,使今日而用其言,宁有将来。”这并非谀词,而是出自深有了解的朋友之口的惋惜。但是,作为社会活动家的马建忠是失败的。

作为学者的马建忠,他至少懂得希腊、拉丁、英文、法文、俄文等五种语言文字,有一定的西方语言学理论修养,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退居家园,本着开发民智、教育救国的理想,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开创了中国现代的语法学。百年后的今天还被人们当作汉语语法学的创始人来纪念,这大概是他自己没有料到的。

二怎样评价《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出版后,风行一时,早期评价颇高,渐有质疑、刊误。二十年代对它就有了模仿外国文法的批评;三十年代在文法革新的大潮中,对《马氏文通》“机械模仿”的批评声浪更高。这是可以理解的,是学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引进一门学科,开始模仿的成分多一些是难免的;研究深入以后,

人们对此不满,要求更注重汉语自己的语法特点,批评过头一些,只是矫枉过正罢了。但是,八十年代又冒出一种彻底否定《马氏文通》、甚至彻底否定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整个汉语语法研究的噪音,这是难以令人首肯的。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眉叔是深通西文的人。这部书(指《文通》)是把王、俞之学融会贯通之后,仿欧人的文法书把语词详密分类组织而成的。”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近世俞荫甫为《古书疑义举例》,禀高邮学,而分别部居之。而最近则马眉叔建忠著《文通》,亦凭借高邮(眉叔著书时,余在上海,居相邻,往往有所商榷,知其取材于《经传释词》《古书疑义举例》者独多也。),创前古未有之业。中国之有文典,自马氏始。推其所自出,则亦食戴学之赐也。”梁启超指出了《马氏文通》的两个来源,这是符合实际的评价。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马氏文通》可以说是富于创造性的一部语法书。”这个评语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今天应该明确,《马氏文通》决不是机械模仿、一律照搬,而是“以西方语法作为模特儿来研究语法”(王力语)。马建忠在《后序》中明确说:“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相信中西语法的相同规律,也注意了它们的差异。因而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成绩:

(1)西方语言有形态变化,讲语法主要是讲形态;马建忠认识到“中国文字无变也”,完全不讲形态。他在《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指出讲字类也是为了讲句读。实际上他在分卷讲字类时是在讲各类词的句法功能,把句法和词法结合起来讲。这同讲形态的西方语法有很大的不同,怎么能说是机械模仿呢?德国汉学家加贝伦兹1881年所写的汉语语法,在西方一直受到推崇;但是它模仿拉丁语、德语给汉语立五个格,大讲“格论”(注:参看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导言》,《王力文集》一卷,10页。)对比之下,更说明马建忠不是机械模仿。

(2)马建忠说:“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在词类中专设助字一类,这是明显的创造。

(3)马建忠看到了汉语句子不一定要有主语的特点,总结出几种没有主语的句式,比如他说:“大抵议论句读皆泛指,故无起词,此则华文所独也。”这也是

很大的创造。

(4)马建忠继承训诂学研究虚词的传统,重视虚词和词序的分析研究,结合西方的语法学,把汉语的虚词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是他的重要贡献。

正如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的:“有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应该说,《文通》的写作,是一种融会中西的作法,这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马建忠中西学术根底都很深厚,把传统语文学的虚词研究和西方的语法学结合起来,做得比较出色,因而《马氏文通》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比后来的许多汉语语法著作、包括今天的许多古汉语语法论著都高明。王力先生说:“马氏精通拉丁语和法语,他拿西洋语言来跟汉语比较,是全面而精到的,与后来那些一知半解、仅凭一部《纳氏文法》来比附的相比较,有上下床之别。”(注:《中国语言学史》,175页。)朱德熙先生说:“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年以后出版的一批语法著作,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是就发掘的深度论,较之《文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文通》的价值了。”(注:《汉语语法丛书》序。)他们的评论是中肯的。

我们只拿《汉语大字典》来作个比较,有关虚词的训释就大多不如《马氏文通》。例如“而”字,《马氏文通》指出:“‘而’字为连字,不惟用以承接,而用为推转者亦习见焉。然此皆上下文义为之。不知‘而’字不变之例,惟用以为动静诸字之过递耳,是犹‘与’‘及’等字之用以联名代诸字也。”这就是说,“而”字的根本作用是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马建忠的分析论述是非常高明而精确的。《汉语大字典》却把这种“而”字分立为13个义项:副词义3个:“相当于‘才’”,“相当于‘只’‘惟独’”,“相当于‘犹’‘还’”。连词义7个(略)。助词义2个:“相当于‘之’‘的’”,“相当于‘以’”。语气词义1个:“相当于‘岂’‘难道’”。这是杂采传统训诂学的释义而成的,是虚词训释中最庞杂不可取的典型。《马氏文通》关于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分析论述都相当精彩,往往胜过某些后出的语法论著。五十年代以来,《马氏文通》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它的内容充实,发掘有深度,直到今天还有重要参考价值所致。

三怎样看待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