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7第七章
)
C�
x�
D(
�
C�
题问偶散扩 �题问散扩的棒长限无于用适
,0=x 2 / ) 2 � � 1� ( � s � 2� � � �∞-=x �∞+=x �件条界边 1� � � 2� � � 0< x 1� � � 0>x �时0=t�件条始初
散扩的中料材 章七第
致一向方的降下度浓与向方的流质物散扩�‖ �― 1-s.2mc ��tneiciffeoc noisuffid�数系散扩�D 离距的向方散扩沿�x 3-mc或3-mc.g �量质的质物散扩中质物积体位单即 ��noitartnecnoc�度浓的子原质溶�C 1-s.2-m c或1-s.2-mc.g ,量通散扩�J xd 比正成�tneidarg noitartnecnoc�度梯度浓的 处此与�J量通质物散扩的积面界位单一某的 向方散扩于直垂过通内间时位单�0=td/Cd即 �下�noisuffid etats-ydaets�件条散扩态稳在
tD 2 ) ( fre ) 1C � 2 C( � 2 C � C x 题问散扩的棒长限无半于用适 �解
01 � 2
4�
01 � 16. 1 � 2
�
� �
径途要主的散扩子原是 �散扩位空助借子原 �)msinahcem ycnacav ,c(制机位空 ● 置位隙间个一另 到移迁置位隙间个一从子原 �)msinahcem laititsretni ,d(制机隙间 ● 大不也性能可 �束约的动运体集受为因但 �小制机位换接直较量能 �)egnahcxe cilcyc ,b(制机位换形环 ● 大不性能可�能活激大较需 �置位换互接直子原邻相两 �)egnahcxe tcerid ,a(制机位换接直 ● 制机的置位衡平个一另到跳置位衡平个一从子原即 )msinahcem noisuffid(制机散扩 1 论理子原的散扩 2.7§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1)
• 7.2 回复
• 7.2.1 回复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机制:回复指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尚未发生 微米量级的组织变化前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分低温回复,中温回 复和高温回复三种。
• 7.2.1.1 低温回复:冷变形金属在0.1Tm~0.3Tm温度范围内所产生回复称为低 温回复。低温时原子活动能量有限,主要局限于点缺陷运动。通过空位迁移 至晶界、位错或与间隙原子结合而消失,空位浓度显著下降。
• 冷变形金属开始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可用金相法、硬度 法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
• 金相法:以显微镜观察到第一个新晶粒或晶界凸出形核而出现锯齿状边缘的 退火温度为再结晶温度。
• 硬度法:以硬度-退火温度曲线上硬度开始显著降低或软化50%的温度为再结 晶温度。
• 为了便于比较和使用,通常规定冷变形量大于70%的金属在1小时内能够完成 再结晶(体积分数>0.95)的最低温度为再结晶温度。
(7-3)
• 如果将同样的冷变形金属的性能在不同温度下回复到同样程度,则有:
• c0t1exp(-Q/RT1)= ln(x0/x)=c0t2exp(-Q/RT2)
• 即: t1/t2=exp[-Q(1/T2-1/T1)/R]
(7-4)
• 此式为用实验数据导出工艺参数的依据。
• 7.2.3 去应力退火:冷变形金属在回复阶段能消除大部分内应力,又能保持 冷变形的硬化效果,因此回复也称为去应力退火。
• 图7-11是经98%强冷轧的纯铜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 再结晶动力学曲线。等温下的再结晶速度开始很
小,随再结晶体积分数φV的增大而增加,并在 0.5处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具有典型的形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23ppt课件
.
6
XX
锭模凝固模型
.
7
1. 正常凝固及平衡分配系数k0
正常凝固方程:
S 0k01Lxk01
正偏析:溶质浓度由锭表面向中心逐渐增 加的不均匀分布。它是宏观偏析的一种。
这种偏析通过扩散退火也难以消除。
.
8
2. 区域熔炼
❖ 如果合金通过由试样一端向另一端局部熔化,经 过区域熔炼的固溶体合金,其溶质浓度随距离的 变化与正常凝固有所不同的,其变化符合区域熔 炼方程:
平面生长模型
胞状生长模型
.
树枝状生长模型
16
平 界胞 面状 生生 长长
树枝状生长
不同成分过冷程度的. 三个区域
17
.
18
过冷度影响因素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
19
7.4.2 共晶凝固理论
1.共晶组织分类及形成机制
典型共晶组织
(1)金属—金属型:层片状或棒状共晶。
影响形状的因素:
① 共晶中两组成相的相对量(体积分数)。
7.4 二元合金的 凝固理论
.
1
❖ 液态合金凝固过程除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外, 由于二元合金中第二组元的加入溶质原子要在溶、 固中发生重新分布,这对合金的凝固方式和晶体 的生长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引起微观偏析或 宏观偏析。
❖ 微观偏析是指一个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 宏观偏析是指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区 域范围内,由于结晶先后不同而出现的成分差异。
另一类反映合金性质的参数液相线斜率m、
平衡分配系数k0和溶质浓度W0 。
➢ 液相线斜率m大、平衡分配系数k0小和合金
溶质浓度W0大,都容易产生成分过冷。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七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
一般规律:平衡时,两个晶粒遇于1个 面(晶面),3个晶面遇于1条线(晶 棱),4个晶粒遇于一点(晶粒角 隅)。即1个晶面由2个晶粒共有,1 个晶棱由3个晶粒及3个晶面共有,1 个晶粒角隅由4个晶粒、4个棱、6个 晶面共有。
界面能与显微组织形貌
欧拉方程:拓扑关系
角隅数
第四节 晶界平衡偏析
晶界偏析:溶质原子在晶界处的浓度偏 离平均浓度的现象,或称晶界偏聚。
晶界结构比晶内松散,溶质原子处在晶
内能量比处在晶界的高,所以有自发
向晶界偏聚的趋势而发生晶界偏析,
是一种平衡偏析。
晶内内能
偏析的驱动力:△Ea=E1-Eg 晶界内能
晶界平衡偏析
阻力:晶格内的位置数(N)远大于晶 界区的位置数(n),从组态熵(或 结构熵)考虑,溶质原子趋向于混乱 分布,停留在晶格,成为偏析的阻力。
晶界平衡偏析
3、畸变能差(△E) 和溶质原子的固溶 度(Cm)
Cm愈小,即溶质处 于晶内愈困难,畸 变能差愈大,C将 会愈大。
晶界平衡偏析
4、溶质元素引起的界面能变化
吉布斯曾指出,凡能降低表面能的元素,将 会富集在晶体界面上产生晶界吸附或偏聚。 据热力学原理导出二元系恒温吸附方程。
溶质原子在晶体中的平衡体积浓度
大角度晶界的能量
2、特殊大角度晶界 (1)共格孪晶界 具有孪晶关系的晶
体间的对称倾转晶 界。能量非常低。
大角度晶界的能量
非共格晶界: 界面能高,
所以,孪晶界 能量对晶界 面的取向非 常敏感。
大角度晶界的能量
(2)其他特殊 大角度晶界
具有高密度重合 位置的重位晶 界将具有较低 的晶界能移
2、第二相颗粒 降低界面迁移速度。
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
6、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十分缓慢(由于回复)→T再↑, 加热速度太快(来不及形核长大) →T再↑。 再结晶温度的定义: 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大于70%)的金属, 在1小时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大于95%转 变量)的温度。
3、原始晶粒尺寸 当变形度一定时,原始晶粒尺寸越细,则再结 晶后的晶粒也越细。
4、合金元素及杂质 倾向于偏聚于晶界处,对位错的滑移、攀移和 晶界的迁移都产生阻碍作用,一般使G/N↓,可 使晶粒细化。 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d=k(G/N),式中k为比例常 数,G、N分别为长大速度和形核率。
Dlim = 4r/3f r为第二相粒子半径,f为粒子体积分数, r ↓ 、f ↑ → Dlim ↓
三、热加工后的组织与性能 1、改善铸锭组织和性能
2、纤维组织
3、带状组织 是指亚共析钢经热加工后出现的铁素体和珠光 体沿变形方向呈带状或层状分布的不正常组织。
谢谢大家!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1)动态回复+静态再结晶 (2)动态再结晶 (3)动态回复+静态再结晶 (4)动态再结晶
二、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一类热加工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如图所示,Al、 Al合金、工业纯Fe、铁素体钢等具有该类曲线。
塑性变形产生的位错增殖与回复导致的位错消 失动态平衡。尽管晶粒形状随着加工而改变 (压扁拉长),但晶粒内部的亚晶粒始终保持 等轴状,这类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只发生动态 回复,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 变形T↑、应变速度↓→亚晶尺寸↑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下
图7.51 成分过冷的产生示意图 (a)相图 (b)成分过冷 (c) 成分过冷区
(二)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
假定相图的液相线为直线,其斜率为m(相当于每1%溶质浓度所 降低的温度),则液相线可表示为:
TL Tm mCL
பைடு நூலகம்
式中Tm为纯A的熔点,则
TL
Tm
mC0
1
1
k0 k0
exp
Rx D
G1时,成分过冷消失,产生成分过冷的必要条件为T﹤TL,即:
Ti Gx
Ti
mC0
(1 k0
k0
)
1
exp
Rx D
对液体而言,D较大,Rx/D较小,则
所以有:
exp
Rx D
1
Rx D
G mC0 • 1 k0 R D k0
此式即为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液体的温度
梯度小,成长速度大,组元的扩散能力弱,液相线陡峭以及液相线和
图7.44 水平单相凝固示意图
(一)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的情况
CS
C
0
1
X L
11
C0
CL
C0
1
1 K0 K0
exp
RX D
图7.45 液相中只有扩散的单相结晶过程
7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 材料中的相变
2. 二级相变
在临界T、P时,两相的化学势及一阶偏导数相等, 但化学势的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1
恒压热容:
T P 2 T P
1
P T 2 P T
2 2 C P 2 1 T 2 T 2 T P P
2
V —— 新相的体积 ; △G
V
—— 单位体积中旧相和新相之间的自由能之差G液-G固;
A —— 新相的总表面积;γ —— 新相的界面能。
假设生成的新相晶胚呈球形,则:
4 3 G r n GV 4r 2 n 3 4 3 T r nH 4r 2 n 3 T0
不涉及化学反应,如液体蒸发、α-石英与α-磷石英间的 转变。
广义的相变: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
变过程可能伴随多组分系统的化学反应。
相变类型很多,如V
L、V S、L S、S1 S2、L1 L2等。
相变可以表现为:
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例:V-L-S转变、同质多相转变
* Gk GK f
2 cos 1 cos 2 f
4
讨论: 1)θ = 0°,cosθ = 1,f(θ )= 0,Δ Gh*= 0;
2)θ = 90°,cosθ = 0 ,
核化势垒降低一半;
1 , G GK 2
* k
3)θ =180°,cosθ = -1, Δ Gh*= Δ Gh 。
例:熔体析晶
无核相变(连续型相变):通过扩散偏聚方式进行的
相变。亦称为斯宾纳多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 调幅分解。
例:玻璃分相、固溶体出溶
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相变
一、扩散控制长大
新相界面迁移速度快于溶质原子在母相中的扩散速度, 新相长大速度由扩散速度来决定。
设合金成分为Co,由母 相α中析出新相β,新相成分为 Cβ>Co,两相界面上的平衡浓 度为Ce<Co,如果在dt时间内 单位面积的新相向前生长了dx 距离,则新增体积1×dx中溶 质的增量为(Cβ-Ce)dx,这 些溶质需通过它们在母相中的 扩散来提供,
界面结构有三种:共格、半共格和非共格,对于非共格 界面,原子只要越过界面就能被新相所接受,成为新相的 一员,新相能够连续长大,因为两相间无确定的位向关系。 但对于共格和半共格界面,为保持新相和母相间的共格和 半共格关系,原子越过界面后不一定能够被新相所接受, 见图7-25。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台阶生长机制模型。 界面控制长大时新相生长速度: v = k (Co-Ce) (1-y) / Cβ
金属钴Co中, α-Co (fcc) 向 β-Co (hcp) 转变, (111)α‖(0001) β , [101]α‖[1120] β 钢中淬火时,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 The Nishiyama-Wasserman (N-W) relationship : (111)fcc ‖(110) bcc , [101] fcc‖[001] bcc
The Kurdjumov-Sachs (K-S) relationship:
(111)fcc ‖(110) bcc ,[011] fcc‖[111] bcc
2.半共格界面 ( Semi-coherent interfaces )
两个相的晶格常数不 可能完全相等,界面总 是存在一定的错配度, 随错配度的增大,界面 上的弹性应变能也随之 增大,当其超过新相的 弹性极限时,共格界面 就不能维持,代之以半 共格界面。在这种界面 上,大部分区域原子依 然保持共格,通过引入 刃型位错来调整晶格常 数不等所造成的界面原 子不匹配,这种位错称 为失配位错。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
倒易密度:Σ=7。 兰嘎纳森(Ranganathan,S.)对重合位
置理论的发展:三维重合位置点阵。有4 个基本参数,(1)旋转轴[hkl],(2) 旋转角θ,(3)重合位置在(hkl)面上的 坐标,(4)倒易密度Σ。
重合位置点阵模型
Σ要化为最小奇数。
场在表面中断的影响,表面原子的热运动、热 扩散和热缺陷及外界对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等。 非理想表面: (1)表面结构弛豫。点阵参数略有差异,表面 原子受力不对称引起的。
晶体表面
晶体表面
(2)表面重构。表面结构与体内本质不 同,表面超结构,即两维晶胞的基矢按 整数倍扩大。在硅半导体中经常出现, 可能和半导体的键合方向性特强、要求 四面体的配位有关。金属键不具有明显 方向性,所以表面重构较少见。造成这 种重构的物理根源还不清楚。
材料通常是以多晶状态存在,多晶体中晶粒 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一、界面的5个自由度 晶界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毗邻的两个
晶 粒的粒相的对相位对向取。向旋和转晶轴界相u对两于个其自中由一度个,晶θ, 晶界平面法线方向 两n个自由度。
晶界结构
二、小角度晶界
据相邻晶粒取向差别角度的大小,可将晶 界分为小角度晶界(<10°)和大角度 晶界(>10°)。亚晶界属小角度晶界 ( <2°)。小角度晶界可分为倾转晶 界和扭转晶界,前者由一系列刃型位错 组成,后者由螺型位错组成。
研究表面与界面的内容:热力学、动力学。 工具:表面分析技术(俄歇电子能谱、二
次离子质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广延X
第七章 晶态固体材料中的界面
射线精细结构技术、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等,电子计算机分析表面 与界面组成和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七章第七章答案7-1略7-2浓度差会引起扩散,扩散是否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为什么?解:扩散是由于梯度差所引起的,而浓度差只是梯度差的一种。
当另外一种梯度差,比如应力差的影响大于浓度差,扩散则会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
7-3欲使Ca在CaO中的扩散直至CaO的熔点(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要求三价离子有什么样的浓度?试对你在计算中所做的各种特性值的估计作充分说明。
已知CaO肖特基缺陷形成能为6eV。
解:掺杂M引起V’’Ca的缺陷反应如下:当CaO在熔点时,肖特基缺陷的浓度为:3+2+所以欲使Ca在CaO中的扩散直至CaO的熔点(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M的浓度为,即2+3+7-4试根据图7-32查取:(1)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值;(2)Al2O3在1393℃2+3+和1716℃的扩散系数值;并计算CaO和Al2O3中Ca和Al的扩散活化能和D0值。
解:由图可知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值分别为,Al2O3在1393℃和1716℃的扩散系数值分别为根据可得到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的比值为:,将值代入后可得,Al2O3的计算类推。
7-5已知氢和镍在面心立方铁中的扩散数据为2cm/s和2cm/s,试计算1000℃的扩散系数,并对其差别进行解释。
解:将T=1000℃代入上述方程中可得。
,同理可知原因:与镍原子相比氢原子小得多,更容易在面心立方的铁中通过空隙扩散。
7-6在制造硅半导体器体中,常使硼扩散到硅单晶中,若在1600K温度下,保持硼在硅单晶-3表面的浓度恒定(恒定源半无限扩散),要求距表面10cm深度处硼的浓度是表面浓度的一半,问需要多长时间(已知D1600℃=8×10-12cm/s;当2时,)?解:此模型可以看作是半无限棒的一维扩散问题,可用高斯误差函数求解。
其中-122=0,,所以有0.5=s。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_扩散
J D dC dx
扩散第一方程
式中:J-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
D-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dC/dx-体积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
“-”表示物质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即扩散从浓度高处
向
浓度低处进行。
提示: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的是浓度仅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 程,这种扩散即稳定态扩散。
解得:q D(2πlt) dC dln r
通过实验可求得q和碳含量沿筒壁的径 向分布,作出C-lnr曲线,即可求出D。
l
测定扩散系数的示意图
1000C时lnr与C的关系
第七章 扩散-§7.2 扩散定律
二、菲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扩散过程大多为非稳定态扩散,即各点的浓度不仅随距离变化,而且还 随时间变化。
第七章 固态金属中的扩散
Chapter 7 Diffusion in Metals and Alloys
主要内容:
概述 扩散定律 影响扩散的因素 扩散机制
第七章 扩散
扩散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物质传输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内部能量较高的原子可以脱离周围原子的束缚,离开 其原来的平衡位置跃迁至一个新的位置,从而发生原子的迁移。大量的原子 迁移造成物质的宏观流动,即扩散。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只能靠扩散来进行。
2.7 0.999
第七章 扩散-§7.2 扩散定律
代入原式:
C C1 C2 C1 C2 2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Dt eβ2 dβ C1 C2 C1 C2 erf( x )
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三元相图ppt课件
1
7.8 三元合金相图
7.8.1三元合金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 7.8.2三元系平衡相的定量法则 . 7.8.3三元匀晶相图 7.8.4三元共晶相图 7.8.5两相平衡、三相平衡和四相平衡的 类型和一般规律 7.8.6三元相图应用举例
2
2
7.8.1三元合金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
A% Ca1 Ba '1 Ba '2 Ca2 常数 C % Bc1 Bc1 Bc 2 Bc 2
a2 ′
a1 ′
c1 c2 E F C%
B% A
8
← A%
D a2 a1
8
C
7.8.2 三元系平衡相的定量法则
1.直线法则和杠杆定律(适用于两相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三组元材料两相平衡时,材料的 成分点和其两个平衡相的成分点必然位于成分 三角形内的一条直线上,该规律称为直线法则 或三点共线原则。
1.成分三角形(浓度三角形)
等边成分三角形
等腰成分三角形
直角成分三角形
3
3
7.8.1三元合金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
(1)已知点确定成分
过O作平行于BC边的直线 求平行线与A坐标的截距 得组元A的含量XA。 同理求组元B、C的含量 XB、 XC。
B% C% B
O
XA+XB+X24
7.8.4 三元共晶相图 应用:
可确定合金在该温度下的相组成; 可运用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确定合金中各相 的成分及其含量。
25
25
7.8.4三元共晶相图
2.垂直截面与投影图 b1 O点合金室温相组成物: A+B+C
c1
(1)投影图
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 下
7.4.1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一、正常凝固 固溶体凝固的特征为平衡的液相和固相之间有成分差别,在 凝固时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 溶质浓度的比值k0称为溶质的平衡分配系数。即
CS CL 式中ω S、 ω L分别为固、液相的平衡浓度,如果假定液相线和固相 线均为直线,则k0为常数。 如果随溶质浓度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降低, 则k0﹤1;反之,k0﹥1。 k0越接近1,表示该合金凝固时重新分 布的溶质成分与原合金成分越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越小。 k0
X C K C 1 S e 0 L
K 1 e
其中Ke为有效分配系数,
( C ) K S i 0 K 常数 e R /D ( C ) ( 1 K ) e L B K 0 0
式中 R:凝固速度
δ :边界层厚度 D:扩散系数
( C ) K S i 0 K 常数 e R /D ( C ) ( 1 K ) e L B K 0 0
1 k R X 0 C ( X ) C 1 e x p ( ) L 0 k D 0
从相图可知,液相线是随溶质浓度增 加而降低,将界面前沿不同溶质浓度所对 应的液相线的温度绘制于T-X坐标中。若 再将液体的实际温度液也绘在该图中为G2 对应斜线,可以看出,在X=0处固液平衡 温度与Ti相同,基本无过冷度,而在稍前方 的液体,虽然实际温度比固-液界面处高, 但却在TL(X)线之下,表明存在一定的过冷 度。
图7.46 液相中溶质完全混合时溶质再分配示意图
二、区域熔炼 对于k0﹤1的情况,合金铸锭凝固后,溶质富集于右端,因此左端得以 纯化。利用这一原理发展的区域熔炼技术,具有极好的提纯效果。 区域熔炼不是把材料的棒料全部熔化,而是将棒料从一端顺序地进行局 部熔化,例如用感应圈使合金棒加热熔化一段并从左端逐步向右端移动,凝 固过程也随之顺序地进行。当熔化区走完一遍后,对于k0﹤1的材料,溶质 杂质富集到右端。 区域熔炼一次的效果虽然比正常凝固的效果小,但可反复进行多次, 最后可以获得很高纯度的材料。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凝固理论
质 量 浓 度 ρ
s 0 0 1
x L
0 1
0
0 0
表面
位臵x
5
中心
2. 区域熔炼
0 x s 0 1 1 0 e l
如果合金通过由试样一端向另一端局部熔化,经过区域熔炼的固 溶体合金,其溶质浓度随距离的变化与正常凝固有所不同的,其 变化符合区域熔炼方程:P292,7.11式。该式表示经一次区域熔 炼后随凝固距离变化的固溶体质量浓度(不适合多次熔炼,因一 次熔炼后圆棒的成分不均匀;也不适用于最后一个熔区中因为, 熔炼区前进后,熔料的长度小于熔区长度L,得不到dm的表达 式)。 当k0<1时,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浓度不断降低,后端部分不断地 富集,这使固溶体经区域熔炼后的前端部分因溶质减少而得到提 纯,因此区域熔炼又称为区域提纯(zone refining)。 区域提纯是应用固溶体理论的一个突出成就。区域提纯已广泛应 用于提纯许多半导体材料、金属、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鍺等。
7.4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除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外, 由于二元合金中第二组元的加入溶质原子要在溶液 中发生重新分布,这对合金的凝固方式和晶体的生 长形态产生影响,会引起微观偏析或宏观偏析。 微观偏析是指一个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在 显微镜下观察得到。可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 宏观偏析是指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区域 范围内,由于结晶先后不同而出现的成分差异。可 分为正常偏析、反偏析、比重偏析。 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共晶凝固理论 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6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1.1
2、相图的类型和结构
(1)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无限固溶,并形成连 续固溶体的匀晶相图。 (2)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限固溶,并有共晶 反应的共晶相图。 (3)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限固溶,有包晶反 应的包晶相图。 (4)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5)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共析或包析转变的 相图。 (6)二组元在液态有限溶解,并有偏晶或合晶反应的相图。 (7)其他相图。
5、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 相图中所有的线条都代表发生相转变 的温度和平衡相的成分,所以相界线是相平 衡的体现,平衡相的成分必须沿着相界线随 温度而变化。 (2) 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由该两相 组成的两相区分开,而不能以一条线接界(即 两个单相区只能交于一点而不能交于一条线)。 两个两相区必须以单相区或三相水平线分开。 即:在二元相图中,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为1, 这个规则为相区接触法则。
具有匀晶转变的二元合金系主要有:Cu-Ni,FeCr,Ag-Au,W-Mo,Nb-Ti,Cr-Mo,Cd-Mg, Pt-Rh等。 属于二元匀晶相图的二元陶瓷有NiO-CoO、CoO -MgO、NiO-MgO等.
一、平衡凝固 平衡凝固(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是指凝固过程是在无限缓慢地冷却,原 子(组元)扩散能够充分进行以达到相平 衡的成分。这种凝固方式所得到的组织 称为平衡组织。
两个单相区只能交于一点而不能交于一条线
5、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3) 二元相图中的三相平衡必为一条水平线, 表示恒温反应。在这条水平线上存在3个表示 平衡相的成分点,其中两点在水平线两端, 另一点在端点之间,水平线的上下方分别与3 个两相区相接。 (4) 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 线相交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另一两相区 内,而不会进入单相区。
材料科学基础 第7章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1. 具有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2. 具有偏晶转变的相图 3. 具有合晶转变的相图 4. 具有熔晶转变的相图 5. 具有固态转变的二元相图
1. 具有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在某些二元系中,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化合 物,化合物一般处于相图的中间位置,又称 为中间相(intermediate phase)。根据两 组元间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可分为:
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分析复杂二元相图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 首先看相图中是否存在化合物,如有稳定化合物,则以这 些稳定化合物为界(把化合物视为组元),把相图分成几个区域 (基本相图)进行分析。(2)Biblioteka 根据相区接触法则,认清各相区的组成相。
组成二元相图的基本单元有单相区、两相区和三相水平线。这 些单元根据相区接触法则组合在一起。
(4) 应用相图分析典型合金的组晶过程和组织变化规 律。
单相区;相成分、质量与原合金相同。
双相区;在不同温度下两相成分沿相界线变化,各相 的相对量可由杠杆法则求得。
三相共存(平衡)时,三个相的成分固定不变,可用杠 杆法则求出恒温转变前、后相组成的相对量。
二元相图恒温转变类型
恒温转变类型
反应式
转变特征:是在一定温度下从一 个液相中同时分解出一个固相和 另一成分的液相的过程,且固相 的相对量总是偏多。 即:
L1→A+L2
3.具有合晶转变的相图
合晶转变(syntectic reaction)相图(图7.41)特点:二元 组在液态下有限溶解,存在不熔合线,不熔合线以下的两液相 L1和L2。
Mg-Si合金, 就能形成稳定化合物Mg2Si。Mg-Si合金相图 属于含有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在分析将整个Mg-Si相图可分为Mg-Mg2Si和Mg2Si-Si两个相图来进行分析
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
固溶体不平衡结晶时,由于先后从液体中结晶出来的固 相成分不同,并因冷速较快而不能扩散均匀 ,结果使每个晶 粒内部的化学成分不均匀 (先结晶部分含高熔点组元较多, 后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 别),这种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由于工业用合金固溶体通常以枝晶状方式结晶,枝晶轴 (干)含高熔点组元多,而枝晶间含低熔点的组元多,导 致先结晶的枝干和后结晶的枝间成分不同,故亦称枝晶偏 析(dendritic segregation)。 晶内偏析对合金的力学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y )影 响 较 大 。 容 易 导 致 合 金 塑 性 ( plasticity ) , 韧 性 ( toughness )下降;易引起晶间腐蚀( corrosion ),降 低合金的抗蚀性能。
共
匀晶反应+共晶反应+脱溶转变
室温组织: β+αⅡ+ (α+β)
共
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可分为两类:固溶 体合金和共晶型合金。前者的结晶过程主要为匀晶相变 +脱溶转变,组织为初生固溶体和次生组织;后者的结 晶过程主要为匀晶相变、共晶相变和脱溶相变,组织为 初生固溶体、共晶体和次生组织。在室温, FG 范围内的 合金组织是由α和β两个基本相构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显微组织时,应注意组织织成物和 相组成的区别。组织组成物是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有 清晰轮廓的独立组成部分,如上述组织中α、αⅡ 、β、 βⅡ 、(α+β) 共 都是组织组成物。而相组成物是指组成 显微组织的基本相,它有确定的成分及结构但没有形态 上的概念,上述各类合金在室温的相组成物都是α相和 β相。所以共晶合金都是由α相和β相组成的机械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随后冷却到t2温度,固相的平衡成分应为α2 ,液相成分 则改变至L2 。但由于冷却较快,液相和固相,尤其是固相中 的扩散不充分,其内部成分仍低于α2 ,甚至保留为α1,从而 出现成分不匀现象。
此时,整个结晶固体的平均成分应在α1和α2之间,而整个液 体的平均成分应在L1和L2之间。
降低合金的抗蚀性能。
可编辑ppt
15
二、共晶相图及合金凝固
共晶相图的概念
共晶转变(the eutectic reaction) :在一定 条件下(温度、成分),由均匀液体中同时结晶出 两种不同固相的转变。所得到两固相的混合物称 为共晶组织(eutectic structure) 。
(2) 先结晶部分含有较多的高熔点组元(Ni), 后结晶部分含有较多的低熔点组元(Cu)。
(3) 非平衡结晶条件下,凝固的终结温度低于
平衡结晶时的终止温度。
可编辑ppt
14
固溶体不平衡结晶时,由于先后从液体中结晶出来的固相 成分不同,并因冷速较快而不能扩散均匀,结果使每个晶粒 内部的化学成分不均匀(先结晶部分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 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别), 这种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由于工业用合金固溶体通常以枝晶状方式结晶,枝晶轴 (干)含高熔点组元多,而枝晶间含低熔点的组元多,导 致先结晶的枝干和后结晶的枝间成分不同,故亦称枝晶偏 析(dendritic segregation)。
晶内偏析对合金的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y)影 响 较 大 。 容 易 导 致 合 金 塑 性 ( plasticity ) , 韧 性 ( toughness ) 下 降 ; 易 引 起 晶 间 腐 蚀 ( corrosion ) ,
可编辑ppt
7
Cu-Ni合金冷却曲 线
及结晶过程示意图
可编辑ppt
Cu-Ni匀晶相图 及平衡结晶过程 8
固溶体合金与纯金属结晶时的异同点:
共同点:形核与长大过程,但合金中存在第二组元, 凝固过程比纯金属复杂。
区别:
①固溶体结晶是在一温度范围内完成,而纯金属在恒温 下完成。
②固溶体合金结晶析出的固相成分与液态合金成分不同。 这种结晶称为选分结晶;结晶过程中液固两相成分都 要不断发生变化,固相成分沿固相线变化,液相成分 沿液相线变化,因此依赖于两组元的原子扩散过程。 而纯金属在结晶过程中固相与液相的成分始终是相同 的,这种结晶称为同分结晶。
可编辑ppt
9
固溶体结晶过程的实质:
a:液相内的成分扩散、均匀过程; b:固相长大过程 c:固相内的成分扩散、均匀过程; 固溶体平衡结晶时,液相与固相的相对量可由杠 杆定律确定。
可编辑ppt
10
3. 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
工业生产中合金溶液浇注后的冷却速度较快,在 每一温度下不能保持足够的扩散时间,使凝固过 程偏离平衡条件,称为非平衡凝固(结晶)。
可编辑ppt
2
二元系相图的类型
一、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凝固
匀晶相图概念 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
变。 完全具有匀晶转变的相图称为匀晶相图。 特点: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
晶体结构相同,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相近
可编辑ppt
3
1.匀晶相图分析
给定成分的合金,在给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的两个相的成分都已完全确定,
不能任意的改变。此时两相的成分(浓度)和相对含量都可以由杠杆定律
确定。
可编辑ppt
4
计算液相和固相在温度t1时的相对含量。 液相的质量+固相的质量=合金的总质量1;
合金中的含镍量应等于液相中镍的含量与固相中镍的含量二元相图都包括匀晶转变部分。 两种特殊的匀晶相图
非平衡凝固(结晶)得到的组织称为不平衡组织。
在非平衡凝固中,液、固两相的成分将偏离平衡 相图中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由于固相内组元扩散 较液相内组元扩散迟得多,故偏离固相线的程度 就大得多,它成为非平衡凝固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可编辑ppt
11
合金在t1 温度时首先结晶出成分为α1 的固相,因其含铜量远
具有极大点:Pb-Tl 具有极小点:Au-Cu、Cr-Mo、Fe-Co
由于液、固两相的成分相同,此时用来确定体系状态的变量数应少掉一
个,于是自由度f=c-p=2-2=0,即恒温转变。
可编辑ppt
6
2. 固溶体的平衡凝固
平衡凝固(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是指凝固 过程无限缓慢地冷却,原子(组元)有充分的时间扩散, 时时处于相平衡。
第七章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可编辑ppt
1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 掌握三种典型的基本相图:匀晶相图(Cu-Ni合金相 图)、共晶相图(Pb-Sn合金相图)、包晶相图(PtAg合金相图)。
2. 掌握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3. 了解二元合金相图中的几种平衡反应:共晶反应、共析
反应、包晶反应、包析反应 、偏晶反应、合晶反应、熔 晶反应。 4. 熟练分析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中合金的结晶冷 却曲线及转变组织。 5. 了解二元合金的不平衡凝固过程,及伪共晶、不平衡共晶 组织、离异共晶基本概念。
再继续冷却到t3温度,结晶后的固体平衡成分应变为α3 ,液 相成分变为L3,同样因扩散不充分而达不到平衡凝固成分, 固相的实际成分为α1、α2 和α3的平均值。液相的实际成分则 是L1、L2和L3的平均值。
合金冷却到t4温度才凝固结束。此时固相的平均成分变回到原 合金的成分。
若把每一温度下的固相和液相的平均成分点连接起来,分别称
平衡凝固方式所得到的组织称为平衡组织 (equilibrium microstructure)。
Cu-Ni合金冷却曲线(cooling curve)及结晶过程 示和合金平衡结晶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见下页。
固溶体的凝固过程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形 核方式可以是均匀形核,也可以依靠外来质点非均 匀形核。
为固相平均成分线和液相平均可成编辑p分pt 线。
12
可编辑ppt
13
通过对非平衡凝固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固相、液相的平均成分分别与固相线、液 相线不同,有一定的偏离。其偏离程度与冷却 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其偏离程度越严重; 冷却速度越小,偏离程度越小,越接近于平衡 条件。液相线的偏离程度较固相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