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论文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我国公允价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2)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
(一)存在的问题 (2)
(二)制约因素 (3)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和建议 (4)
(一)前景分析 (4)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5)
五、公允价值引入的必然性 (5)
六、结语 (6)
参考文献 (6)
一、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允价值是关于会计计量方面的一个概念,国内外不同的会计权威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我国早在1998年发布的《债务重组》中,就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2001年1月修订的前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也运用了公允价值,后因实际运用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同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直至2004年7月又回到了采用公允价值的轨道上来,特别是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在资产减值、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中又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
新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既体现了国际趋同,又保持了中国特色;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中首选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优选模式是历史成本,且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必须是要素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和谨慎的态度。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为代表的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在这些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始颁布和实施,财政部还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相关会计制度。而这些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国监管部门中止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公允价值超越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质量要求,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有效遏制了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盈余管理创造虚假利润的势头,对确保我国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最近一次会计改革则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1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22个,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此次改革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显著的标志。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因此,在当今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1.存在税收问题
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价值计量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所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对于该部分损益,是否需要缴纳所得税或允许抵扣,产生的收益是否缴纳营业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营业税法》并未涉及,因此,企业很难把握,将为企业操纵利润,减少税收提供方便。
2.公允价值难以获取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交易信息资讯系统,公允价值评价机制不完善,即使通过评估机构评估出来的资产价值,也与在市场上实际交易的价值存在差异,特别是在物价变动频繁时期;同时,企业间存在关联交易价格,影响相同或类似交易价格真实性,因此企业不能有效获得公允价值。
3.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公允价值往往表现为某一时点的交易价格,时过境迁,在未来某一时期很难验证该时点价格的客观性,很难明确比较客观的依据,且具体操作中,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有许多,存在大量的会计选择,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4.企业应用公允价值模式,监管部门对其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得出信息不够可靠,其重估产生的未实现所得或损失直接增加或减少当期损益。因此,可能会使企业根据当期财务数据计算出的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绩效评价指标与监管部门对其下达的指标不相符,增大了监管指标的波动性,导致监管部门不能适当评价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
(二)制约因素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会计准则中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的运用都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公允价值运用准则,公允价值的运用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
2.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⑴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与公平交易相联系的,只要有公平交易,才有公允价值。但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平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之间交易不规范,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没有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金融产品单一,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缓慢,各类
要素市场的运作还不够规范。
⑵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我国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手段明显滞后,有些政府监管部门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整体监督体系。另一方面,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难以做到真正独立、客观、公正,有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有些业务的评估与审计有失公允,纵容了企业的造假行为,这对全面使用公允价值造成了障碍。
⑶法制环境不够完善。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某些方面还不完善,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尤其是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尚未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行为没有统一定性,惩处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公允价值往往不能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反而易为企业舞弊所利用。
3.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监控形同虚设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关联方交易大量存在,公允价值成了关联方、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法宝。
同时,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财务经理接受董事会指令,按董事会决议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治理和监管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内部监控形同虚设。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了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空间,而对准则的准确把握及在各种状况下的准确运用是使用公允价值的良好前提。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功底以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经验比较缺乏,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前景和建议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前景分析
现阶段我国之所以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是因为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健全,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仍受到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监管还有待继续加强。就目前而言,虽然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该计量属性,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活跃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
虽说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还受到较大的限制,但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促使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改革。而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最主要的体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