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与临床实践讲授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湿邪侵入
湿病“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 历节病“诸肢节疼痛”均为风湿之邪痹阻所致; 肾着“腰以下冷痛”多因“身劳汗出,衣里冷
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腹重如带五千钱” 则为寒湿之邪停留于下焦引起。
因虚感邪
“虚”指正气虚,这是发生风湿病的先 决条件。如历节病、黄汗病、血痹等。
如“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 出,故曰历节”,“盛人脉涩小,…… 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 所致”;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即久患疮疡,津血亏 虚,复感外邪,不可用汗法。病之初多实,病久则由 实转虚,虚实夹杂。
虚多邪少之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虚甚之虚劳病---小建中汤证、肾气丸证。 辨明虚实之多寡,或以祛邪,或以补虚,或攻补兼施。
三 治则治法 3.1 微汗法
是一种因势利导的方法,风湿之邪位于肌表,通过汗法使邪从汗 解,但湿性粘滞,应取微汗法。
《金匮.湿病》:“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
风湿俱去也”。汗法---风湿病正治法,且应以微微汗出为度。
尤在泾云:“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 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若过汗则风邪虽去,而湿邪滞留,久则 化燥伤阴,寒化伤阳。
仲景运用微汗法治风湿病有以下几法:
3.1.1 发汗祛风胜湿法
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 无与伦比,空前绝后!
3.表里内外上下的关系: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 水也,五苓散主之。”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 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 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 干姜汤以温之”。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 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风湿表实证。
感受风寒湿邪,寒湿痹阻,阳郁不伸,故身体 疼痛而烦扰不宁,用麻黄汤加白术汤。
湿性粘滞重着,湿胜则肿或身体困重,如溢饮 水湿流于四肢肌肉则“身体疼重”—湿邪痹 阻肌肉经络。
黄汗病湿郁肌腠“身疼重”—表虚湿胜, “风湿,脉浮身重……防己黄芪汤”等。
寒性收引,寒性凝滞,寒胜则痛。感受寒邪, 易使气血凝滞,经脉不利则肢体疼痛。
如历节突出表现为“病历节疼痛,不可屈 伸”—寒湿表实证。
历节病“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 肝”,“脉弱则血不足”阐明其病机为肝肾气血不足, 筋骨失于濡养。
体质偏胜 合邪不同
素属阳盛之体,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 邪之后易于化热或易于感受风湿热邪; “盛人”痰湿之体,易内外合湿;阳虚 之体,感邪易于寒化等。
(二)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是仲景学说的精髓。仲景对风 湿病的辨证,运用了《内经》阴阳、表 里、虚实、寒热的八纲辨证和脏腑、经 络、三焦的理论,以辨明疾病的病因、 病性、病位、病势,而重点在以下3方 面。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 湿痹”—寒湿阻阳证(风寒伤肌腠,湿邪流 关节,痹阻阳气,则关节疼痛而烦。)
只有辨明病邪性质,才能正确立法,或以祛风, 或以散寒,或以除湿。
辨病位
《脏腑经络先后病》云:“千般趁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 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 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可见,仲景 将邪入脏腑为内,客于肌表为外,示人辨证时,须首先辨明病之 在表在里,在脏在腑,入经入络。
二 仲景辨治风湿病
《金匮》首先提出了“风湿病”的病名, 而有关风湿病的论述见于湿病、血痹、 历节病、虚劳病、痰饮病等篇中,其理、 法、方、药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有效 地指导着临床。
(一)病因病机
仲景秉承《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而为痹”,并认为风寒湿等邪为致病外因, 但更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突出 以“正气虚”为内因。
4.正气与邪气之间的关系
血痹“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 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
历节“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 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肾气虚衰,外府失于温煦之“虚劳腰痛”。 “病人脉……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 背强不能行”为肾虚精髓不充,腰脊失养。
慢性病大多成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象。
辨病性
风寒湿为风湿病的主要致病之邪,风、寒、湿 邪之偏胜,症候表现不同。风性善行数变,风 胜则表现为多关节游走疼痛;风又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易兼寒、兼湿;风性燥烈,风湿相 合,易于伤阴化热。
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诸肢节疼 痛,……头眩短气,蕴蕴欲吐”兼见低热、咽 干口燥等症—为风湿俱盛,日久伤阴化热的 表现。
黄汗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 得之”;
“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 冷所致也”;
血痹“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 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 之”;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 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肝肾气血不足
如肾气虚衰,外府失于温煦之“虚劳腰痛”。“病人 脉……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为肾 虚精髓不充,腰脊失养。
张仲景历史地位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均被 后世作为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被后世誉为外感 热病学鼻祖,《金匮》被誉为最早的《中医内科学》 和《中医妇科学》。杂病学的典范。
张仲景被誉为“医圣”,“群方之祖”。 元.朱震亨曰:“仲景诸方,实乃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
也”。“医门之仲景,犹儒家之孔子。” 仲景对中医学的贡献,相当于孔子(圣人)对儒家;
如湿病辨风湿在表之麻黄加术汤证;在上之麻杏苡甘汤证;湿病 在里 在下:“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 便”。辨明病位,治疗上因而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风湿在表用 微汗法,在上用宣肺法,偏于中下用通利法。
辨虚实
虚实是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纲目,决定治疗用 攻用补的依据。
《金匮要略》首篇:勿令“虚虚实实”,应“补不足, 损有余”。示人辨别虚实的重要性。湿病风湿在表, 仲景即列出表实之麻黄加术汤证,表阳虚之桂枝附子 汤证,表里阳虚之甘草附子汤证。阐明同病异治,虚 实异治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