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下语文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下语文教学反思一、引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我国普通小学五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通过该教材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然而,部编版五下《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部编版五下《语文》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
二、教材内容分析部编版五下《语文》教材包括课文、习题、课外阅读等内容,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
比如第一单元《徐霞客访友》以探讨古代交通方式为主题,第二单元《深山飞来鹋》以介绍传统工具——鹏为主题。
然而,有些单元的主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或者涉及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方法反思在部编版五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思维训练和创新意识。
四、课业负担问题部编版五下《语文》教材内容较多,习题较难,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次教学和作业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不足部编版五下《语文》教材在一些学校和地区的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接触不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这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改进建议1.针对教材问题,建议编辑推出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力。
2.针对教学方法问题,建议教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3.针对课业负担问题,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作业量,保证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平衡。
4.针对教学资源问题,建议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结语综上所述,部编版五下《语文》教学需要反思与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掌握生词词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杨氏之子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 导入新课•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标题,谈论他们对《杨氏之子》的猜想和期待。
3. 教学主体•逐段教授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词义和人物形象。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故事情节。
•分组讨论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和态度,展开活跃的互动。
4. 学习小结•老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和复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延伸•提供课外阅读材料或写作任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体验。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对故事情节的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学生们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但也发现在生词词义的掌握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下一节课需要加强相关的训练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培养综合素养。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详细版)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详细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语法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春天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春》《雨》《雷》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第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科技与生活”,主要内容包括《神奇的网络》《未来的世界》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第三单元: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主要内容包括《大熊猫》《可爱的动物》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4. 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祖国”,主要内容包括《我爱祖国》《我们的家乡》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5. 第五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梦想”,主要内容包括《我的梦想》《我们的未来》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
6. 第六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成长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我长大了》《我们的友谊》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策略1.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了解短文含义。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冖”和“竹”这2个部首。
3、学会把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认识生字,记忆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培养良好的识字能力和写字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马、虫、鸟、鱼、足、手”等字的象形字,让学生猜猜它们各表示什么字。
2、揭题——有趣的汉字。
二、学习短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为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分角色读短文,互相正音。
4、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5、师指导读好短文,要求爷爷的语气要读得亲切,元元的语气要读得天真、可爱。
6、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生字1、在短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检查读音,互相正音。
3、师出示生字卡片,开为车认读。
4、自由选择生字组词、造句。
5、指导书写。
6、巩固练习。
三、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教案与反思第2篇】活动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寻找相对应的汉字,并能进行认读。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1、挂图、幼儿“有趣的汉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一、找汉字。
1、出示挂图一,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很特别的。
提问:我们一起看看上有什么?(字)2、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这些字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3、找出中的汉字,一起读一读。
4、小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又叫方块字,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就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中国人很了不起。
二、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3.能够运用课文内容,写出简单连贯的段落。
4.能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本、绘本、音频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利用绘本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
第二部分: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关键内容。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第三部分:词语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并记忆。
2.学生课外辅导记忆生词。
第四部分:课文理解
1.学生完成课文理解题,检查答案。
2.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的自己理解。
第五部分:写作练习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段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了解他人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词语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加强生词记忆的训练。
另外,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组织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引导。
下一步将调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写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为本次《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学反思5篇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学反思篇一《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
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学生上网课,跟课堂同步,但由于课堂节奏太快,于是我进行了钉钉直播教学,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了解字义,走进成语。
这篇小古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
教学时,我采用了解字义,走进成语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习古文字义,又积累成语。
古文中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句子中“鬻”的读音是“yù”,意思是“卖”,相同的意思并且带“鬻”字的成语有“卖官鬻爵”,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字义和成语的意思。
还比如教学“誉”时,可以积累成语“毁誉不一”。
这样通过了解字义,积累成语,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2、教学收获(1)读句子,想画面,用成语。
这篇课文中句子“其人弗能应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结果。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句子以后,想一想当时那位商人“弗能应也”窘相、尴尬的画面,然后说说此时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绘,学生进行连麦,联想到“哑口无言、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等成语,这些类似成语的积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了解了成语的魅力。
(2)阅读插图,拓展延伸。
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
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以后,我要学生把插图与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中那幅插图是一位老年人正指着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还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会用什么语气,说什么话呢?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练习,然后把练习的内容通过连麦来分享。
这样,通过阅读插图,想象说话,使阅读有指向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孙膑的帮助下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得胜的故事。
学习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得胜的原因,懂得要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还要鼓励学生手和脑动起来,连线体会比赛策略图,通过讨论体会孙膑的聪明智慧,另外设计朗读与表演,贯彻“新基础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孙膑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1.播放与孙膑有关的影视剧的片段。
2.激趣:你知道这部影视剧的主人公是谁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给你的印象吗?3.《孙膑兵法》是孙膑创作的中国军事著作,关于孙膑,你还搜集到了哪些资料?(1)学生介绍搜集的关于孙膑的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2)教师补充:孙膑,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称之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读彰显孙膑智慧的经典之作——《田忌赛马》。
(板书课题)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呢?预设:田忌为什么赛马?赛马的经过怎样?赛马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影视剧片段引出孙膑这个人物,再在交流和补充的资料中,让学生在脑中对孙膑有个初步印象,使学生有了解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优秀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优秀教学反思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全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
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
(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
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掌握词语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理解课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尝试发现逻辑矛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二、教学准备•备好教材《自相矛盾》、课件。
•准备课堂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引言或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逻辑矛盾的概念。
2.通过提问引入本课主题《自相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课文1.进行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语。
2.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行为与言语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课文分析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矛盾现象。
2.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探讨小说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思维逻辑。
第四步:练习与应用1.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出逻辑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逻辑矛盾的现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矛盾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有困难,未能深入探讨矛盾的含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我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我会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我提供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3.通过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家乡及祖父的怀念。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检查生词的读音。
蚂蚱、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谷穗、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2.介绍本文作者:萧红,课文选自《呼兰河传》。
二、用眼看(初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1.文章以第一人称向我们描述了祖父的园子,下面我们就跟随萧红的脚步,一起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眼睛仔细地看(板书:用眼看)在祖父的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呢?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在祖父的园子里都看到了什么?请细细读,仔细看。
2.学生按要求学习课文。
3.学生汇报。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所看到的。
三、用心读(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同学们,刚刚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在祖父的园子看到了这么多的事物,那作者是不是只想告诉我们这些呢?(边说边擦黑板)在这些表面的事物下面又有些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心去看,你又看到些什么呢?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用心体会,想一想:作者所写的这些事、物告诉了我们什么呢?1.学生按要求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习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
预设:A.祖父:宽容、关爱、和蔼B.我:淘气、顽皮、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找到相应的段落读)2.指名读文,带我们去感受一下自由自在。
3.教师范读,思考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4.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7课《军神》二、教材分析:《军神》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身上的人格精神”。
《军神》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忍痛接受七十二刀,以自己的钢铁般的意志赢得德国医生赞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三、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四、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
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探究、小组合作、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军神”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分析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
2、难点——体会领悟“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3、教学突破——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学生也动脑筋思考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叙述语言,进而抱我“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七、问题预设: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八、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本课ppt课件;刘伯承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优秀10篇)-最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优秀10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一《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们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
对于这样一篇意境深远的文章,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搜集白杨的资料,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外在特点,以便为下文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作铺垫。
课堂上通过朗读两个孩子的对话,归纳出白杨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
第二步,深入研读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
通过朗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二这次期中考试题共分六大块:填空、判断、选择操作、计算、解决问题。
题型全面、系统,概括性强,难易适宜,题量也适宜,联系卷面和学生实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发挥正常,考出了实际水平,但也从中暴露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就把这次的考试成绩情况做一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做题时主要存在的问题:1、填空题:(1)第3小题:在1—10各数中,质数有(),在11—20各数中,合数有()。
学生失分严重,没有认真审题,把范围搞错了,漏选或多选。
(2)第9小题:把3千克苹果平均分成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千克,每人得到全部苹果的。
部分学生仍然不理解分率和具体的数量,把二者混为一团。
2、选择题:(1)第1小题:因为27÷9=3,所以27是倍数,9是因数。
学生仍然错误地认为倍数和因数是孤立存在的。
没有真正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关系。
(2)第2小题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不变。
正确率很低,学生误认为周长没变面积也没变,没有深入思考。
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每课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
这首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一、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古诗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1.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诗题。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
2.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所看到的诗中的哪些画面。
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
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3.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内心世界。
二、成功之处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教学《从军行》时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
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三、不足之处1.课堂教学时间超时。
2.“遥望”“暗”指导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彻。
四、改进措施探究的深度要适当,在指导学生对“暗”字的理解时,挖掘得太深,因而耽误了时间。
同时,再设计让学生理解不击败敌人,决不还的这种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时,可以从“不还”二字反问学生,将士们真的不想回家吗?从而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可以提问为什么远远地望着,却只能看到玉门关呢?可以从这启发学生体会大漠的荒凉。
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
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曾经,新课标理念扑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带来强烈的冲击,带来欣喜的期盼,高唱赞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
是的,对于一颗尚未准备好的脑袋,一颗没有自己的思考的脑袋,除了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似乎也找不到第二条好走的路。
曾经,我就是这样一名师。
几年的实践运行下来,新课标的真正落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理论站得高实际运作难的缺陷浮出水面,彷徨者有之,困惑者有之,锐意改革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也有之。
将新课标理念与自己的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脑髓”,我坚信语文学应当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应当自由灵动、诗意盎然,语文课堂应当是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灵魂的飞跃,并藉让学生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为,我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二、自然生成的课堂第十三课《早》学手记片段:《孩子,请跟我一起飞》今天学习第十三课《早》。
这是吴伯萧写的一篇游记,围绕自己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早读课已经让学生听了课文朗读录音,并让他们自己也读了一遍课文。
午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初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的回忆起以前学过的《三味书屋》一文。
我又问:“那么你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提问: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疑问!)鲁迅的老师寿镜吾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无知,有这样的问题很正常)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这个不错,是全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早”为课题?(与一个大同小异,比较好理解)三味书屋今天还保存得好吗?为什么它能保存得那么好?(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若干年前的普通书塾今天还能让这么多人津津乐道)面对学生抛出的这些问题,我理出了今天课的主要任务——介绍鲁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牧场之国》是第八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因此,在教学本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从荷兰的图中去直接感受荷兰的美,之后,从导读入手来围绕导读所提的要求学习这篇课文。
在学生通过欣赏课文插图朗诵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荷兰给他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之后是生字过关,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句子等方式反馈,解决导语中提到的田园有哪些景及作者为什么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问题,最后升华到为荷兰设计一则广告语。
把摘抄优美的词句放到课后当作业。
整堂课上下来,还是满顺利的,虽然之前一直担心学生忽然换环境的'话会不习惯又有老师听课而出现不敢说话,不敢回答问题的现象,但那样的现象只维持了一小会儿,反之,我还比学生更紧张。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较多,在讨论中也积极,基本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略读课文所提的要求通过导语的要求学习整篇课文,学生掌握得还不错。
但,在这堂课上,也出现了一些让我比较不满意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
可以说,学生在朗读和课文理解中还做得不够。
虽然在朗读的方法上有个别读,齐读等方式,但朗读的量不够,本文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应该在感悟美中去读出文中优美的语句,但学生的朗读在这方面就未做到位,这跟我的指导也有关系。
还有就是学生的文本感悟得不够。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种对话怎么实现,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有人说:分析课文是让课文潜入水中,朗读课文是让内容浮出水面。
我觉得这句话把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说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稚、磬”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读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以情燃情。
1.导入语:童年生活如一幅幅精彩的画,让人痴迷留恋;童年生活又如一首首奇妙的诗,让人陶醉无穷。
所以许多诗人留下了富有童趣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杨万里继续追寻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情景。
2.板书课题。
看注音,读课题,指名读,检查字音,及时纠正。
对照注释,知题意。
(设计意图:教师的课前导入语很关键,好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这几句内容不长,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见识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优美的语言,教师以自己的创造学习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创造学习激情。
)二、整体读诗,想象画面。
1.自己读古诗,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2.检查一组同学,随机正音。
3.同桌互读,读出停顿。
4.检查句子是否读通顺。
5.自由读注释,理解诗句之意。
6.师读诗句,学生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要扎实,虽然古诗字数不多,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不像现代文浅显易懂,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方法多样学生才能愿意读,有兴趣地读,“读百遍,义自见”。
其次书上注释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好办法,不能错过。
)三、抓关键字,感悟情意。
1.再读题目,理解题意,“弄”字什么意思?2.稚子是怎样弄冰的呢?板书:脱穿敲3.齐读古诗,感受稚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欣喜小心得意4.得意之时,事情发生了变化,齐读最后一句,板书:碎懊恼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排除理解方面的干扰因素,有助于直奔主题,升华情感,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个课文例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现成的写作事例,信手拈来,内容更真实、自然。
语文园地的内容很多也很杂,所以要把这些内容串联到一起有序进行并非易事,故而要层层递进,做到有条不紊,学生才能一步步接受和掌握。
及时回顾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次课程中,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加深了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掌握。通过写片段,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5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16课
1.从游戏切入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17课
1.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事,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
10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深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通过读的方式,感受人物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通过反复精读体会其中包含的人物情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什么是“军神”。
第四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口语》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1.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表演时动作、表情比较到位,展现出了人物鲜明的特点。
2.学生的表演有些程式化,表演不自然、不流畅,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仔细揣摩角色。
通过学习阅读技巧,学生能更顺畅地阅读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其语言表达特点,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教学,许多学生基本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在写作过程中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今后仍需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他们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1.评价学生不够及时,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学生发挥较少,未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2.在收集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较多小组没有收集到作品,且大部分学生不懂如何去看书法作品,可能是在指导方法时没有起到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9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
1.引导学生有效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打好了基础。
2.分析了名著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名著的魅力。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此板块中我着重选择了猜字谜和找谐音两个内容让学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第七课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第八课
本文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提出问、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这种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处是讲解偏多,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
第五课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第六课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习作》作文教学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写作、点评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写作目的的不断强化,通过学习不同表达方法的训练,尽可能地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写好故事,更准确地刻画人物。
通过让学生对比句子,掌握描写的方法技巧。在课堂上,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游子吟》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和情感,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练习朗读的时间,无法完全做到在读中感受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第二课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第三课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14
1.由《刷子李》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对刷子李的形象抱着好奇的心,如条件允许,还可以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张等。
2.本课着重讲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现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发言并简要分析。
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要留心观察,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