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防御行为学法指导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最新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教案1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理解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2.动物群体信息交流及意义。

难点:动物群体信息交流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动漫视频2. 设计导学案并制作课件3.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预习四、教学过程1. 明确学习目标2. 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社会行为的概念情景导入:展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判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并且引导学生再举例说出其他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由此引入社会行为的概念。

展示社会行为的概念,由学生齐读。

学习目标二:社会行为的特征1.学习白蚁的群体生活①播放视频:白蚁的群体生活②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文字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1)学习初印象: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1.我是蚁后,我的职能主要是筑巢、喂养、照料。

( )2.我是工蚁,我的职责主要是产卵。

( )3.我的工作是负责保卫、安全,我的名字是兵蚁。

( )(3)蚂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③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学习结果,达成相关学习目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

④展示“白蚁建造的家园”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充分认识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从而达成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

2.学习狒狒群体生活①播放视频②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课本文字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狒狒群体中首领是如何形成的?(2)首领有哪些特权并且要履行什么义务?(3)狒狒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③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有的动物群体还会形成等级也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页眉内容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学习目标】1、能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能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会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学习重点】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习难点】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一、自主探究1、动物运动有什么意义?2、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描述其运动特点,并举出相应的动物.二、合作探究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奔跑B.蠕动 C.行走 D.飞行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草履虫借助()运动;而蝙蝠的运动器官则是()A、刚毛B、纤毛C、翼膜D、翅膀7、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D、以上三项均能8、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请说出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A、翅膀、奔跑 B下肢、飞行 C、翅膀、飞行D下肢、奔跑9、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A、蝗虫、章鱼、袋鼠B、家燕、飞蛾、企鹅C、狗、猫、大象D、蝙蝠、青蛙、袋鼠10、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形形色色,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A、游泳B、爬行C、行走D、飞行11、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12、草履虫的运动方式为()A行走 B爬行 C游泳 D漂浮13、善于奔跑的猎豹、狮子等动物适宜在生活在()A开阔的大草原上 B茂密的森林中C沼泽地中 D崇山峻岭中14、填空把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代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草履虫()乌贼()野鸭()游蛇()青蛙()蝗虫()A、游泳B、爬行C、行走D、飞行E、跳跃【巩固延伸】在竞走中,运动员奔跑就为犯规,如你是裁判员你怎样判断动员的动作是否犯规? 【课后反思】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学习目标】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教案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教案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防御行为的意义和分类。

2. 掌握生物的主动和被动防御行为。

3. 理解生物防御行为的发展和演化。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讨论:你们看到的生物是如何防御自身的呢?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为什么需要防御行为。

二、概念解释1. 解释生物的防御行为是指生物在受到外界威胁或侵害时,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2. 介绍主动防御行为和被动防御行为的概念,和常见的例子。

三、深入讨论1. 分组讨论生物的主动防御行为和被动防御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生物防御行为的好处和局限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防御行为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四、练习与训练1. 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一些生物的防御行为,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总结生物的防御行为的特点和分类。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更多现实中的生物防御行为案例,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对比不同种类生物的防御行为,探讨生物防御行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教学反馈】1. 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思考题和笔记。

2.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互动和讨论。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生物的防御行为,并写一份报告。

2. 思考如何利用生物防御行为的原理去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

2. 练习题、笔记本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其对生物防御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备注】1.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生活案例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生物防御行为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性。

第二节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第二节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教材分析:《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是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动物的行为》的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学习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认识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教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

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

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是本课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教师若能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教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

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帮助每位学生都能按自己思维发展的特点去探索新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时安排:本节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初中生物知识与概念之动物的行为习性

初中生物知识与概念之动物的行为习性

初中生物知识与概念之动物的行为习性一、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

这些行为可以是简单的反应,也可以是复杂的学习过程。

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重要手段。

1.1 动物行为的分类动物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也称为本能。

而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2 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行为,动物可以适应环境变化,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避免天敌的捕食,以及进行求偶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同时,动物行为也是研究动物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内容。

二、动物行为习性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性,这些习性反映了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策略。

2.1 捕食行为捕食行为是许多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采取的行为。

例如,狮子通过团队协作和伏击的方式捕猎猎物;而猫头鹰则利用锐利的视力和听力在夜间进行捕食。

这些捕食行为体现了动物在获取食物方面的智慧和策略。

2.2 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身免受天敌伤害而采取的措施。

例如,刺猬在遇到威胁时会蜷缩成球状,利用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乌龟则可以将头部和四肢缩进壳内以躲避攻击。

这些防御行为展示了动物在应对威胁时的独特方式。

2.3 迁徙行为迁徙行为是一些动物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周期性移动。

例如,大雁在秋季会飞往南方过冬,春季再返回北方繁殖;而鲸鱼则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这些迁徙行为体现了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

2.4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动物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许多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如蜜蜂、蚂蚁等昆虫,它们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筑巢、觅食等任务;而狼、狮子等哺乳动物则通过团队协作来捕猎猎物和保护领地。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探讨以下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和行为在生存中的重要性。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实验、观察等活动具有很高的热情,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此外,学生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较为关注,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
(1)对于动物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
-通过互动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运动器官的功能,如模仿动物运动方式,感受运动器官的作用。
-结合生物进化理论,讲解动物运动器官的适应性变化,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
(2)对于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猎豹能跑得这么快吗?”“瞪羚是如何逃脱猎豹的追捕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与生存的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本章标题。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器官结构与功能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课程标准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节内容处于课程内容10个一级主题的第六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标指出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引导学生到周围的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动物的行为》的第2节的内容,教材列举了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性。

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和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学的方法,能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也能够初步判断一些行为的功能,但仍有一定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以及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这就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动物的多种行为。

2.能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殖的意义。

3.认同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为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4.关注身边常见小动物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学思路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清单,小组抽签汇报预习内容,其他小组相机补充,汇报完毕后,学生再提出还有哪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教学重点各种动物的主要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繁殖的关系。

教法学法学生汇报、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直接引题新课导入上节课学习动物行为在发生上可以分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那么在其功能上,动物行为种类就比较多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主要的、常见的类型回想上节所学内容二、抽签汇报诠释课文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预习清单(一)、取食行为1.取食行为定义:。

八年级生物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

八年级生物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个各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要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微生物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

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4、我国特产的一级珍惜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爬行动物)5、动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6、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

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防线教案
目标: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淋巴系统。

2. 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的侵害,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

二、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防御机制
1. 免疫系统的作用:
(1)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2)生成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3)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1)无特异性免疫防御:包括皮肤、粘膜屏障、巨噬细胞等,对各种病原体都起作用;
(2)特异性免疫防御:通过淋巴细胞和抗体对特定病原体做出应答和攻击,形成免疫记忆。

三、实践活动
1. 观察淋巴细胞的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模拟免疫反应:制作模拟抗体,观察其与模拟病原体的反应;
3. 实验淋巴细胞的活性:比较免疫反应前后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作用
和防御机制,增强对人体免疫防线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功能。
2.学习并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分类,了解社群生活的优势。
3.掌握动物社会行为中的等级制度、通讯方式及其对生存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动物的社会行为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动物社会行为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社会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中深入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功能。同时,通过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社会行为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对动物社会行为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参与度不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类似动物社会行为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以书面形式进行阐述,不少于300字。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动物的社会行为》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初中生物第一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第一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第一道防线教案目标:了解生物体的防御机制,掌握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2. 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意义和作用3. 生物体如何保护第一道防线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生物是如何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入侵的?2. 提问:你知道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吗?为什么说它是第一道防线?二、讲解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10分钟)1. 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表皮和黏膜,它们覆盖在生物体的外表面,起到隔离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作用。

2. 第一道防线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侵入生物体,保护身体健康。

三、探讨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10分钟)1.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第一道防线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以及没有第一道防线会带来的后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第一道防线,包括保持身体清洁、饮食健康等。

四、生物体如何保护第一道防线(10分钟)1. 教授学生几种保护第一道防线的方法,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生物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再次强调学生应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第一道防线。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总结并记录下自己每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的。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重视健康和个人卫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物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以及它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动物行为的类型导学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导学案

11.在繁殖后代时,既不孵卵又不育雏的鸟是( A.杜鹃 B.大雁 C.海鸥 D.孔雀
12.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A.社群行为 眠(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
3.一种鹈鹕成群地在海滨岩石上筑巢,从周围的海洋里捕食鱼类,并且在 这里进行繁殖。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5)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
(6)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7)猫头鹰在夜间活动( ) (8)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 (9)大马哈鱼洄游( ) (10)猫春季夜晚鸣叫( )
5.下列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杜鹃把卵产在大尾莺的巢里 C.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 翼下 6.下列几种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 A.蚂蚁 B.野兔
(1)清晨喜鹊在树梢上鸣叫( ) (3)孔雀开屏( )
)(2)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 (4)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 ) ) )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 案,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 ) A.不利于保护自己 C.属于防御行为 B.属于节律行为 D.属于觅食行为 ) B.家鸽用“鸽乳”喂养幼鸽 D.天冷时,老母鸡把雏鸡护在 ) C.绵羊 D.猪
磁县朝阳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SW-04
八年级冀教版(2013-9-11)
主备人:肖腾飞
审核:初二生物组
初二生物导学提纲
第 5 页 (共 4 页)
初三生物导学提纲
第 6 页 (共 4 页)
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 两只公鸡为了一只虫子而打架 c.黄鼬在追小鸡 生战斗
B.两只狗为了争吃一块骨头而争斗 D.两只蟋蟀为争夺巢穴、配偶而发 )

初中生物传染病预防教案

初中生物传染病预防教案

初中生物传染病预防教案
一、认识传染病
1.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的可以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血液等多种途径传播,例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用厕所、打喷嚏、咳嗽后。

-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用品。

-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人的血液、排泄物等。

2.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3. 避免接触传染源
- 不接触疑似感染者。

-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 确保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传播。

4.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 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 遵医嘱进行治疗,不随意服用药物。

三、意识培养
1. 传染病是大家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传染病的侵害。

2. 学会正确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以上内容为初中生物传染病预防教案范本,希最对您有所帮助。

第1课时 取食、攻击、领域、防御行为

第1课时 取食、攻击、领域、防御行为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课堂导案
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摆尾舞”时的中轴线 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来表示的。如遇阴雨 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点失灵。蜜 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 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这种传递 方法,有时也会失灵。为此它们还要利用 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 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 语气的表达能力。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课堂导案
【精例】“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 息,以下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 是( C )
A.壁虎断尾 B.章鱼喷出墨汁 C.蜜蜂跳8字舞
D.枯叶蝶模仿枯叶的形态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课堂导案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 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 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 为,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 等进行信息交流。解:A.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不属于信息交流,A错误。B.章鱼释放墨汁不 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B错误。C.蜜蜂 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 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C正确。D.枯叶蝶 模仿枯叶的形态是一种拟态,属于防御行为,不 属于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C。
P24~ 石上,破壳后再取食(加工)。
P25) (3)仓鼠____贮___存___食物和性别决定
课前学案
知识结构
一、取
食行为 2. 意义:使动物获得食物,贮 (教材 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 P24~ 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P25)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课前学案
1. 攻击行为是指____同__种____动物

《动物的行为》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案

第2节动物的行为[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做个小调查1、经常吃苹果的学生人数?吃苹果时遇到可怕的事情是什么?最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发现苹果中有半条虫子,研究表明一只苹果中最多只能有一条虫子,如果有两条虫子的话它们一定会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只有一条虫子成活下来。

为什么呢?2、我们经常用蜻蜓点水来形容人办事情肤浅、不深入,那么,点水对于蜻蜓而言真的不重要吗?等等,上述动物的表现就是动物的行为,是我们本堂课所要研究问题。

(出示课题PPt1)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自主学习】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动物的行为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对动物的、和十分有利。

动物的觅食行为是指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的行为。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斗争,这种行为称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所决定的;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由和获得,所以又叫做。

3、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合作探究】1、观察P65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各属于哪一种行为?蜻蜒点水属于哪一种行为?2、一群蜜蜂中为什么一般只有一个蜂王,怎么做到的呢?最先孵化出来的蜂王用螫针把其他封闭的王台刺破,工蜂发觉后便把里面正在发育的蜂王咬死,扔出蜂箱;青蛙的蝌蚪能从肠道排出一种有毒的物质,在蝌蚪密集的池塘里,有毒的物质积累多了,会抑制其他蝌蚪的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

分析:动物的争斗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对失败的个体不利甚至意味死亡,但是能使生存下来的生物获得更多的食物好生存空间,如同一条虫子吃一个苹果和二条虫子吃一个苹果的关系)3、观察P68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分析各自的特点(1)这几种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2)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不同动物的行为的学习能力一样吗?蚯蚓和猫的学习能力哪个强?4、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三道防线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会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侵害。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掌握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了解如何保护三道防线不受外界侵害。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2.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3.教材:人体三大系统的生物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生活中遇到哪些侵害?如何保护自己?2.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介绍每道防线的作用和保护方法。

三、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并向全班汇报。

2.指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保护三道防线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展示(10分钟)1.播放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如何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2.让学生结合展示内容,思考自己在平时是否有哪些不良习惯需要改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人体三道防线的文章。

六、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强调保护人体三道防线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保护自己的三道防线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加深他们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和重视。

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
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
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课例研究综 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

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
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
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
保护色.
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
课堂的教学效率。上课时,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矫正,
让学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做教师的
乐趣与辛苦。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往的教学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
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
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
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并不陌生,而没有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
学生学习能 问题.
力分析
2,能力水平: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生物课程学习,已
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对研究动物
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为顺利地进行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
八章《动物的行为》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列举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时:1【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3.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教学难点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看图填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47—51页。

重点内容:探究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课前预习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常见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究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四、巩固记忆。

(10分钟)(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一本全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是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

鹿是山林中常见的动物,鹿的短尾所遮盖住的肛门周围是白色的,称为肛门后盾,平时感觉不到它的作用,但在遇到危险时,鹿尾的姿态和肛门后盾却起着异乎寻常的功能。

当鹿发现有“敌人”靠近时,如鹿尾垂直不动,表示周围有值得注意的异常情况,然而是吉是凶,是敌是友还需要做进一步地观察,周围的鹿见此信号(平时在宁静的环境中,鹿尾总在不停的摆动着),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观望。

当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出时,表示来者是敌害,最后将肛门后盾无遮挡的露出来,这是一般警告,表明可能有危险,要提高警惕。

一旦狼来了,就拔腿便跑,尾巴马上向上竖起,白色的后盾全部显露出来,这是紧急的危险警告,这时所有的鹿都把尾巴竖起,跟着为首的鹿跑去。

非洲猎豹快速追捕瞪羚时,瞪羚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一侧跑去。

如果它不拐弯,仍照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

瞪羚虽然跑得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好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下逃脱。

栖居在北极苔原地带的麝牛,在遇到狼的袭击时;会把幼牛保护在牛群中问,成年的麝牛成群地围成圆阵,个个头朝外,用椅角与狼搏斗。

在这种阵势下,狼是无能为力的,最后一退了之。

产在南美洲的卷尾豪猪具有惊人的爬树本领,它既能笔直的向上爬,又能头朝下往下滑行。

它那灵活的长尾巴,使它在树冠上也能相当自如的活动。

这种本领使它能逃过敌害的追捕。

实在逃不掉时。

它会将全身长满的尖硬利刺竖起来,这时再凶的猛兽也会感到害怕而放弃攻击。

当尺蛾的幼虫──尺蠖遇到危险时,便用腹足和臀足抓牢所在的树枝,身体的前部和中部抬起来,胸足全部向前伸直并紧贴在胸部腹面。

此时,外形和体色酷似树枝的尺蠖,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发现的,于是它借此常可获得逃生的机会,这是一种很成功的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