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声音的强弱1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理解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振幅与声音强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理解声音的传播与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不同音量和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音乐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声音的强弱这一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振幅,什么是声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感受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站在不同距离的地方听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4.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结论。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归纳、讨论。

2. 教学手段:图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与声音的强弱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和报告进行评价,同时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教材、图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

2. 工具:音叉、尺子、录音机等实验器材。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声音的强弱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强弱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3.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强弱规律。

2. 运用实验法验证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雷声、掌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强弱。

2. 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介绍声音的响度、音量等概念,解释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振动幅度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探讨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5.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声音在通讯、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科技领域中对声音强弱的研究。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强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不同场景下的声音强弱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声音强弱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声音强弱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物体(如尺子、鼓等)、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实验记录表。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图片等。

3.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八、教学拓展1. 探究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探讨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

2. 声音的调制与解调:学习声音的频率、波形等知识,了解调制解调在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聆听,认识不同音高和音强的声音。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区分不同音高和音强的声音。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敏感度。

结合观察、感知和表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自然声音和优美音乐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谦虚、礼貌和友好的待人态度。

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三、教学准备音频设备、音乐CD、乐器模型、活动卡片、小组提示卡。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静静地聆听。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这段音乐里有哪些声音。

2. 感观体验声音的高低(10分钟)a. 教师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短曲,引导学生聆听,并用手在空中画出声音的高低。

b. 教师出示活动卡片,让学生将卡片按照声音高低的顺序排列。

c.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各自听到的声音高低排列的理由。

3. 感观体验声音的强弱(10分钟)a. 教师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引导学生聆听,并举手表示声音强弱。

b. 教师出示活动卡片,让学生将卡片按照声音强弱的顺序排列。

c.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各自听到的声音强弱排列的理由。

4.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乐器模型演示不同音高和音强的声音。

b.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听取演示,给予表扬或指导。

5.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复习声音的高低和强弱的概念。

6. 课外延伸(10分钟)学生回到家中,参与家庭活动。

观察并讨论身边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参与并实践了观察和聆听的能力,培养了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感知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分为大声和小声。

2.能够辨别不同音响的强弱,用大声和小声进行表演。

3.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体验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大声和小声的音乐素材。

3. 英文单词卡片:loud(大声)、soft(小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声音是大声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小声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英文单词卡片:loud(大声)、soft(小声),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教学主体:1.呈现音乐素材:教师播放几个声音,例如:锣声、鸟叫声、小狗叫声等。

2.询问学生:这些声音是大声的还是小声的?3.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讨论和解答。

4.引导学生体验声音的强弱: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大声和小声表演几个动作,例如:走路、跑步、讲话、叫喊等。

5.学生进行表演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声音强弱的特征。

实践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分配一个乐器。

2.教师向每个组播放不同强弱的音乐素材,要求学生用乐器演奏出对应强弱的声音。

3.学生演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取并评价他们的表演。

拓展活动:1.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一段有明显强弱变化的音乐作品,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头的片段。

2.学生聆听音乐后,讨论并总结出音乐中声音强弱变化的地方。

3.学生绘制一幅描绘声音强弱变化的图画,并用音乐词语进行标注。

总结回顾: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

2.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图画并解释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和鼓励。

评价反馈:1.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延伸拓展:2.学生通过观察录制一段声音强弱变化的视频,分享给同学们观看。

结束语: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欣赏和体验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心和欣赏声音的美妙!。

《声音的强弱一》优秀教案

《声音的强弱一》优秀教案

声音的强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的声音有强弱对比,能在音乐活动中表现不同的力度。

(二)过程与方法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专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良好的聆听与参与的习惯,从而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充分体验声音的强弱,在表演与歌唱活动中运用不同力度表现。

(二)教学难点声音的强弱不是绝对的,是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不同的力度感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随音频律动师: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热身一下,跟我一起做。

(播放音频)根据刚刚的热身,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音乐声音强,踏步的力度强,音乐声音弱,踏步的力度弱。

(二)认识声音的强弱符号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一个叫f强,一个叫弱。

(拿出做好的带有f强弱的卡片)强用f表示,弱用表示。

师:现在我想请两位新朋友到这两座房子里做客,谁来帮帮老师,应该怎样安排它们呢?(准备好两张分别画好雨和雷图案的房子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生:师:为什么这么安排呢?生:因为打雷的声音强,下雨的声音弱。

(三)声音强弱作比较(播放PPT)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小狗和小猫,谁的叫声强?谁的声音弱?生:小狗的声音强,小猫的声音弱。

师:小鸭和小鸡,谁的声音强?谁的声音弱?生:小鸭的声音强,小鸡的声音弱。

师:那小狗和小鸭的叫声比呢?生:小狗的声音强,小鸭的声音弱。

师:小鸭和小鸡比,小鸭的声音强,小鸭和小狗比,小鸭的声音弱。

这说明声音的强弱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要看跟什么对象比较。

(四)节奏的强弱对比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条节奏。

2/4 X X X X I X X X X II 雨2/4 X - - - I X - - - II 雷师:下小雨时,是用什么力度拍打的?下大雨呢?(学生分组用拍手和跺脚合奏雨声和雷声)生:(五)故事环节师:这些节奏交织在一起,好像在给我们讲述着什么?(教师讲小白兔去山谷里采蘑菇的故事)(六)回声练习1 2 3 4 5 啊1 6 1 6 5 啊1、师生配合2、生生配合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呢?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播放音频)生: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声音的强弱导学案》

《声音的强弱导学案》

《声音的强弱》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的强弱与音量的干系,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轻柔的音乐,然后突然播放一段高声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之间的差别。

2.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强弱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干系是什么。

二、观点讲解(15分钟)1. 介绍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震动的幅度和频率有关。

2. 诠释声音的音量是指人们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强度和距离有关。

3. 讲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会逐渐减弱。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一:利用音乐播放器和音箱,调节不同的音量,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强弱与音量的干系。

2. 实验二: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放置音响,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听声音,感受声音的减弱规律。

四、练习稳固(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声音的强弱判断音量大小。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大小的比较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讨论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的干系,探讨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规律。

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拓展对声音的认识。

六、教室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干系。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留意声音的强弱变化,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七、作业安置1. 安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不同电器的声音大小,并记录下来。

2. 提醒学生复习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干系,准备下节课的进修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的干系,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敏感地感知声音,增强对声音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声音的强弱》导学案

《声音的强弱》导学案

《声音的强弱》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来源有关2. 掌握测量声音大小的方法3. 能够正确表达声音的大小二、学习重点1. 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有关2. 使用分贝计测量声音大小3. 声音大小的单位和表达方式三、学习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分贝计测量声音大小2. 如何准确表达不同声音的大小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声音的强弱2. 分贝计3. 不同声音的录音样本五、学习内容1. 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有关: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例如汽车喇叭和小鸟叫声的声音强度就有明显差别。

2. 使用分贝计测量声音大小:分贝是测量声音强度的单位,我们可以用分贝计来测量不同声音的大小。

3. 声音大小的单位和表达方式:通常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分贝值越高。

六、学习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播放一些不同声音的录音样本,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并讨论声音大小与声源有关的原因。

2.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使用分贝计测量不同声音的大小,并记录下对应的分贝值。

3. 教师讲解:解释分贝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分贝计并理解声音大小的单位和表达方式。

4.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样本,并用分贝计测量它们的声音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声音强弱的认识。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声音大小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 回答几个与声音大小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自行观察记录身边的声音,分析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关系,并用正确的术语描述声音大小。

3. 准备一些声音素材,在家中用分贝计测量它们的声音大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声音的强弱,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分贝计的使用需要指导和实践,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确保他们能正确测量声音大小。

3. 通过课后作业的检查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大小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1、基本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经过前个学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诸多媒体的有意或无意之间的传播,使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再对抓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因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不仅仅是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懂得少得不能再少,而且在思想认识水平方面也过于“闭关自守”,即不愿接受新事物式的思想理念约束着他们,对音乐课的开设丝毫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将本学期的音乐教育教学抓出较为理想的成效确实不太容易啊!2、双基情况: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例如听到音乐会做好课前准备,听到节奏会安静等,并从培养学生兴趣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

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一年级下册共编6个主题单元和一个选唱单元。

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欣赏、器乐、歌表演等内容。

2、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

小学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小学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小学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2. 掌握测量声音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音叉、弦线、玻璃瓶、扬声器、纸片、铅笔、尺、纸、笔等实验工具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激发兴趣(5分钟)1. 音效播放: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并引导学生聆听。

2.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东西发出了音乐声?3. 听触实验:给学生分发准备好的玻璃瓶、扬声器、纸片等实验工具,让他们触摸并发出声音,引导他们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

步骤二: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就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情景观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例如风吹树叶、钟摆摆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情景中声音的强弱与振动是否有关系。

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逐一记录下来。

步骤三:测量声音大小的方法(20分钟)1. 实验引导:教师向学生解释将要进行的实验是为了测量声音大小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实验工具。

2. 测量实验:教师展示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a. 实验一:利用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不同位置的振动幅度和声音大小的关系,记录结果。

b. 实验二:利用弦线,教师示范将弦线绷紧,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动弦线产生声音,并观察弦线绷紧程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

c. 实验三:利用玻璃瓶,敲击瓶口和瓶底,观察声音强弱的变化。

步骤四:探究声音的传播与强弱(20分钟)1. 实验引导:教师向学生解释声音如何传播,以及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2. 组织实验:教师提供一段粗细不同的弦线,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选择两位同学拿着弦线的两端同时在不同距离上摇动,观察声音变得越来越弱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结果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声音传播距离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步骤五:知识归纳(10分钟)1. 课堂提问:教师向学生提问测量声音大小的方法和声音传播与强弱的关系。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强弱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2. 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强弱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音叉、放大镜、振动传感器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如低沉的男声、清脆的女声、大声的音乐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引发学生对声音强弱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1: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振动的音叉,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振动的幅度,并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音叉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3. 探究活动2:观察声音强弱的变化(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强弱变化的情境,如:大声说话的人、远处的雷声等。

(2)学生观察并记录声音强弱变化的原因,总结出声音强弱受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4. 应用拓展:声音的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提高音量使人更容易听到、使用耳机避免影响他人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声音的强弱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隔音墙、改进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并能够分析声音强弱变化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实验操作准确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素养。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音的强弱概念,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的强弱概念: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2. 音的强弱的表现:通过击拍、演唱等方式,感受并表现音的强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的强弱概念,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表现音的强弱。

2. 教学难点: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教材、乐谱、音响设备等。

2. 教学工具:击拍器、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引发学生对音的强弱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3. 演示:通过击拍、演唱等方式,演示音的强弱的表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强弱。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击拍、演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 创作:让学生结合音的强弱,创作一段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六、教学延伸:1. 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了解音的强弱在不同乐器上的表现。

2. 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分析作品中的音的强弱运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音的强弱表现,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击拍、演唱,巩固音的强弱概念。

2. 欣赏家庭surrounding music,关注音乐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内容安排为一课时,共计40分钟。

2. 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音的强弱,并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教案

音的强弱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的强弱的概念;2.能够听辨音的强弱差异;3.理解音的强弱对音乐的表达和感染力的影响;4.通过声音强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的强弱简介;2.声音的强弱训练。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2.不同强度的乐器音乐片段。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声音较小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关闭眼睛仔细聆听。

然后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讨论声音的大小。

2.讲解(10分钟)通过导入环节,引出音的强弱。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

强度大的声音叫作大音,强度小的声音叫作小音,两者之间的声音叫作中音。

3.辨别声音的大小(10分钟)教师播放一小段乐器演奏录音片段,要求学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

可以请学生分组,辨别声音的强弱,并给出回答。

4.训练声音的强弱(3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乐器音乐片段,要求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强弱,进行声音训练。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示范,让学生听着示范音进行模仿。

5.感受强弱对音乐的影响(15分钟)教师播放两段音乐片段,一段是强强度的音乐,一段是弱强度的音乐。

请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讨论声音强弱对音乐的表达和感染力的影响。

6.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小结。

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的强弱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听辨音的强弱差异。

通过声音强弱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例如学生之间的辨别声音强弱的游戏,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音的强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音的强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音的强弱》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

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2、投影仪3、电脑4、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1)放鞭炮。

强2)说悄悄话。

弱4、看多媒体听辩二首乐曲;1)《摇篮曲》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生答:1)声音弱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7、用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拍这个节奏××××××3)再请同学们用拍××××××(渐强)(渐弱)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生:××××按读四遍,哗啦啦啦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马万红教学内容:1、听《大雨和小雨》声音片段2、听《惊愕交响曲》3、律动体验《大雨和小雨》《惊愕交响曲》教学目标:1、通过听《大雨和小雨》片段,了解声音强弱变化;在声势动作体验过程中,感受声音强弱变化时力度的变化。

2、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强弱变化,并作出合适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感受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领悟声音的强弱教学难点:动作和音乐吻合,并能随情绪变化创编简单的律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桌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听《大雨和小雨》听完说说声音的变化生回答:弱,越来越强,强,越来越弱……(渐强符号,渐弱符号)2、声势动作体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变化(分组加入,感受由弱到强力度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小的变化)3、边听声音片段边模拟声势动作4、观看强弱视频动画进一步认识强(f)弱(p)总结:弱音通常表现安静,祥和,强表现快乐兴奋,激动等二、新授欣赏乐曲《惊愕交响曲》1、听乐曲片段感受情绪2、简单介绍曲名的来历3、请学生边听乐曲边考虑用什么动作变现音乐4、请学生用自己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声势动作提示学生在“惊愕”处做不同的惊吓动作停住5、请学生说出第一小部分反复有什么变化(p---mp)师:小朋友们能让老师从你的动作让我看出来变化吗?6、学生边听边做声势动作师:小朋友们能哼唱出这部分的旋律吗?7、请学生哼唱(啦)第一遍学生哼唱,第二遍唱出强弱变化三、拓展部分师:这么了不起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吧!1、介绍作曲家海顿(观看图片)海顿生于奥地利,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视频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边欣赏边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强和弱,知道了它们得变化时音乐力度变化的大小形成的,小朋友们在今后听赏音乐时要特别注意啊!。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教案目标:1. 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

2. 能够分辨和表达不同音乐中的强弱音。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不同强弱音乐片段的音频资源。

3. 大型画纸和彩色笔。

4. 学生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启发学生对强弱音的认识,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你能列举一些你认为是强音的例子吗?- 你能列举一些你认为是弱音的例子吗?- 你认为音乐中的强弱音有什么作用?2. 向学生解释声音的强弱概念:- 强音:音量大,有力度和能量感。

- 弱音:音量小,柔和、轻盈。

主要活动:1. 播放一段带有强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感受到的强音特征。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强音的特点,并记录在大型画纸上。

3. 播放一段带有弱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感受到的弱音特征。

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弱音的特点,并记录在大型画纸上。

巩固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片段(可以是歌曲、乐曲等),通过合作讨论和共同努力,为所选片段设计一个声音强弱变化的方案。

2. 每个小组依次表演他们设计的声音强弱变化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3.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小组的表演,评价其声音强弱变化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尾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声音强弱对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和欣赏不同音乐中的声音强弱变化,并记录在他们的音乐笔记本中。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其中的声音强弱变化,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音乐会、音乐剧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声音强弱。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音乐笔记本中的记录和思考。

3. 学生小组表演的声音强弱变化方案。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引言】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的声音的强弱很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数还不具备理解声音的强弱和调节声音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互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掌握音乐声音的强弱。

【正文】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别不同强度的声音;2. 能够产生正确的指令,让孩子们发出不同强度的音乐声音;3. 培养孩子们对于音乐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4. 增强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声音的强弱概念;2. 各种乐器的声音强弱不同。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这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孩子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示范声音强度的变化。

比如通过手势、面部表情来示范大声和小声的声音。

2.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比如大小声音比赛、跟随游戏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材料,比如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强度和特点。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星星》,并且注意唱出大声和小声的区别。

让孩子们通过唱歌,对声音强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2. 介绍讲解什么是音乐声音的强弱,为什么要学习音乐声音的强度。

3. 操作教师通过演奏各种乐器,让孩子们听出它们的声音强弱的差异,并且进行模仿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适当调整难度,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总结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调节自己的声音强度,提升孩子们对音乐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并且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声音强度的掌握程度。

《声音的高低强弱》经典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经典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了解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2.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声音高低强弱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声音的高低强弱规律。

2.难点:理解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如高音和低音的音乐、大声和小声的
说话声等,引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问题。

2.新课讲授
1.介绍声音的高低和强弱的概念。

2.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3.实验探究:
1.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强弱变化。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不同大小的音叉,听声音的高低变化。

3.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弹拨琴弦,听声音的高低变化。

4.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声音越
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3.拓展应用
1.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乐器能发出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

4.总结
1.回顾声音的高低强弱规律和实验过程。

2.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5.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声音的高低强弱有关。

声音的强弱区分教案

声音的强弱区分教案

声音的强弱区分教案教案标题:声音的强弱区分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强弱区分概念。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强度声音的敏感度。

3. 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强弱的辨别能力。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2. 音频文件或音乐CD3. 图片或卡片,显示不同强度的声音源(如:扬声器、耳机、喇叭等)4.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常见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叫声等。

让学生描述这些声音是强还是弱,并解释他们是如何判断的。

探究活动:2. 准备不同强度的声音源图片或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请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或卡片,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可能发出的声音的强弱程度。

3. 播放一段音频文件或音乐CD,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在听完后讨论声音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描述声音在不同部分的强弱变化,并让他们尝试用语言或手势表示声音的强弱。

知识讲解:4. 利用黑板或白板,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强弱区分概念。

解释声音的强弱与声音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大的声音通常被认为是强声音,振动幅度小的声音通常被认为是弱声音。

练习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段有强弱变化的对话或故事。

学生轮流表演并模仿对话或故事中的声音强度变化。

6. 分发录音设备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录制自己的声音强弱变化练习,并在课堂上播放录音,让其他小组猜测声音的强弱。

巩固活动:7.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强弱区分,例如: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人声等。

让学生描述这些声音的强弱,并解释他们对声音强度的判断依据。

拓展活动:8. 让学生观察不同声音源的实际操作,如:扬声器、耳机、喇叭等。

让学生尝试调节声音的强弱,并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活动:9. 分发一份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声音的强弱区分概念,判断给出的声音是强声音还是弱声音。

总结:10. 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声音的强弱区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辨别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的强弱概念,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的强弱概念: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2. 音的强弱的表现:通过击打乐器、拍手等方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的强弱概念,学会用各种方式表现音的强弱。

2. 教学难点: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拍手器等3. 教学PPT:音的强弱相关图片、音频素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引导学生关注音的强弱这一音乐元素。

2. 讲解: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3. 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演示音的强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音的强弱的概念进行巩固。

6. 拓展: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事物来表现音的强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音频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强弱。

2. 运用实践参与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步骤:1. 音的强弱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音的强弱相关图片和音频素材,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

2. 音的强弱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进行音的强弱演示,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分组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

4. 音乐作品欣赏: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强弱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大歌单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1.师生问好。

2.听辨声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吗? ”“今天老师想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课件:出现消防车的声音。

)
师:“你能模仿出消防车的声音吗?”
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模仿出来。

师:“接下来,再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注意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播放课件:出现飞机的声音。

)
师:“这是飞机发出的声音,声音从弱慢慢变强再慢慢变弱,你能学一学吗?”
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模仿出来。

3.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并为创编歌词打好基础。

师:“我们一起乘坐飞机来到了郊外。

”(播放课件:展示出一组动物形象)师:“哇,这么多小动物正在给大家打招呼呢。

你们看老师学的是哪只小动物呢?”“你能学学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二、学唱歌曲
1.律动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小朋友模仿得真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动物一起跳舞吧。

比一比,谁学习动作又快又好?”(播放伴奏音乐)
学生:随着音乐节拍与老师一起律动。

2.一边律动一边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

老师随着伴奏音乐一边律动一边带领学生一起读歌词。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歌词。

3.引入歌曲,唱歌曲。

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歌曲。

师:“小朋友,看我们跳得这样热闹,小动物也想来表演节目。

看!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块听听吧。

”(播放课件)
学生认真聆听范唱。

4.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节奏和读音。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5.学生演唱歌曲。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演唱。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三、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1.把声音的强弱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进一步巩固对声音强弱的感受和运用。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听小动物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师:“对,第一声比较强,第二声比较弱,(同时贴上大嘴巴和小嘴巴)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学生用强弱不同的歌声演唱歌曲演唱。

2.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四、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1.学生个别发言。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师:“在刚才的歌曲中小猫、小狗为我们演唱了歌曲。

你还希望请哪位小动物来唱歌呢?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个别发言,全班集体模仿。

2.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选择两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歌声最动听,表演最整齐。


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并分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小动物请老师给小朋友捎来了几句话:它们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

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