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7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合集下载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诗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诗鉴赏

思考探究:
1、李商隐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是怎样描写蝉的形象的? 3、本诗中蝉的意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一致 吗?为什么?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来作一 探究。 4.与本诗相比,骆宾王的《咏蝉》、虞世 南的《蝉》寄托了诗人各自怎样的感慨。
• 1、诗人笔下的蝉处于高树,餐风饮露,因难 饱而哀鸣,却无人怜悯。蝉声快要断绝了,却 是“一树碧无情”,那么冷酷淡漠。这“蝉” 的处境是困窘的。( “高难饱”,鸣“徒劳”,声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 瘦骨棱棱,好比刀锋。
两耳尖锐,如同削竹。 四蹄轻快,犹如劲风。
所向之地,空阔广漠。 不怕险阻,可托生死。 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 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一、人生之路
(1)早年生活:凄苦,生活贫困,靠亲戚接济。(2)应 举之路:漫长而艰苦 。(3)步入仕途:坎坷。(4)闲 居时期:归隐意向。(5)夕阳晚景:丧妻。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 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 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 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以至病卒。 二、爱情:扑朔迷离 《锦瑟》《无题》 三、诗歌创作: (1)抒怀和咏物(2)政治和咏史(3)感情诗。 (4)应酬和交际。

李商隐 •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诗意:
首联:蝉因栖息于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 以果腹;它含恨鸣叫不停,却是徒劳的。 颔联: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 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可是那些树 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 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颈联:我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职位 卑微,俸禄微薄,漂泊无定,丢下的家乡田园, 早已是一片荒芜。 尾联: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 也和你一样清寒。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蝉》139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蝉》139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菊柳

梅 古诗


月 常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象
松 梧桐
燕 鹧鸪
• 蝉,又名知了,是一种非常 了不起的小昆虫。知了产卵 到树枝上,经历风吹雨打, 卵落到地上,从此,它在黑 暗的泥土里开始它的生命历 程,一般要经过四年的时间 才能长成成虫,在四年后的 某一个夏天的傍晚爬出地面, 爬到树上,第二天早上蜕皮, 长出翅膀,公蝉开始声嘶力 竭的鸣叫,母蝉产卵,随后 就会死去,他们在树上生命 很短暂,最长60到70天 。
归纳总结
蝉意象含义
高洁品质的象征者
悲秋思绪的代言人 哀时伤逝的触发者
肆・迍邅命运的自喻者 迍邅zhūn zhān.路难行不 进的样子;困顿失意
结 束 语
蝉为了能见到阳光,在地下忍受四年的黑 暗,它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 像蝉一样忍住寂寞,耐住黑暗,才能见到灿烂
的阳光。生命历孤独而深邃,多阅历而辉煌,
2、诗人是怎样的描写蝉的形象的
拟人手法,“难饱”“恨”写处境艰 难,含恨哀鸣;对比的手法,将蝉 “高难饱”,“五更疏欲断”的悲伤 凄凉的状态与碧树的无情作了对比。
3、本诗中的蝉的意象与诗人自 我的形象是一致的。
• 本主诗旨中:蝉借的蝉形喻象无自疑身是高诗洁人,自坚我持的 屈操身守下,僚、抒地身位世卑之微感、,生发活怨清恨寒、之 沦声落,飘是零境牢遇骚的人象语征。。诗人官职小,
品性高洁 声名远播
李商隐的蝉:处于高树,餐风饮露,因难饱而哀鸣,却无人 怜悯。
清高 处境困窘
清寒 叫声悲惨, 却无人理会
骆宾王的蝉:处于露重、风多环境,却飞难进,响易沉 。
环境的压力
政治上 不得意
言论上 受压制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蝉》14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蝉》14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分析诗中描写的蝉的形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虞世南的《蝉》和骆宾王的《咏蝉》,体味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3、拓展延伸,总结“蝉”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同含义。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描写蝉的形象所寄托的个人情感与志向,引导学生体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归纳鉴赏咏物抒怀诗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比较阅读虞世南的《蝉》和骆宾王的《咏蝉》,体味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进而总结“蝉”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同含义,进行文化上的拓展。

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品读感悟法、比较阅读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大都喜欢用花草树木来表达感情、寄托志向。

像陶渊明爱菊,贺知章咏柳,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生活在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却选择了一种小昆虫来寄托情感与志向,这种小昆虫就是“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蝉》,看作者借蝉表达了什么情感,并探究“蝉”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含义。

(二)诵读感知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理解大意。

2、请2-3位学生范读,教师进行点拨。

3、全班齐读诗歌。

(三)品读鉴赏1.再读诗歌,圈点勾画,分析李商隐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2.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分析作者借写蝉寄托了怎样的志向与情感?(在希沃白板古诗词中插入这首诗,通过“诗人百科”让学生快速了解李商隐生平遭遇。

)明确:蝉:高难饱哀鸣无人理会诗人:清高贫寒不得志无人荫庇本诗中的蝉的形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是一致的。

“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却无情;“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项城一高史明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所选3首咏物诗有马、有虫、有花,涉及唐宋两代三位大诗人,其诗都是咏物抒怀的代表作。

学习时,重点放在学习诗人体物咏怀的方法,解读诗人寄物写志的修辞手段,了解诗中“态”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强化对诗歌鉴赏方法的体验,加强对诗歌意象的品悟,学习从意象中发掘诗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咏物诗主要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的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它奠定了咏物诗体物言志的创作传统,即体物的赋笔铺陈和言志的比兴寄托相结合。

至唐宋两代,咏物诗数量激增,蔚为大观,很多作品形神兼备,不粘不脱,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兴寄托寓。

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咏物诗与我们阅读时的心灵碰撞,体味诗人与我们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人体物咏怀的方法,解读诗人寄物写志的修辞手段,了解诗中“态”所蕴含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讨论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咏物抒怀诗,鉴赏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教学过程一、简介咏物抒怀诗1、概念——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

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它又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表现或影射社会现状,如《诗经》中的《硕鼠》;另一种抒发个人情志,如郑板桥的《竹石》。

2、咏物诗的特点(1)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2)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

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3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3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陆游简介(生平、政治立场、仕途)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

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

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

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

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

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

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

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

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

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

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蝉》13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蝉》13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咏物抒怀—蝉》导学案【考纲要求】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内容。

2、品位关键词语,体悟诗中描绘的形象。

3、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总结、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2、抓住关键词语品位诗歌内涵,理解“诗言志,诗缘情”的诗歌特点。

【学习方法】预习、研讨、点拨、归纳【教学过程】一、关于咏物诗1.何谓“咏物诗”?——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咏物诗的特点:形式标志:实写其特征:由物到人,由实到虚:二、新课讲解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李商隐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2、诗人是怎样描写蝉的形象的?3、本诗中蝉的意象与诗人自我的形象一致吗?为什么?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来作一探究。

三、比较阅读蝉虞世南在狱咏蝉骆宾王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这三首诗中分别表现了蝉怎样的外形特点?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蝉:李商隐的蝉:2.三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3.这三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四、总结:三首咏蝉名作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牢骚人语)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患难人语)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独具特色,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33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33教案教学设计讲

1意象意境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积累常见意象。

3掌握意象意境答题步骤。

【面对诗歌鉴赏遇到的问题】1.读不懂诗!!!2.不知道考什么?怎么考?3.不知道怎么答题!!!{练习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讲解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意境: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意境。

【常见意象】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是思乡的代名词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柳絮——表送别离愁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竹——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

梅——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不畏严寒,品格高洁,傲然独立、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等。

菊——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常见意象举例】杨柳关键词:谐音“留”送别袅娜多姿缠绵悱恻悲伤不舍《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雨霖铃》(宋)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象意境题的答题步骤】1.指出意象2.描绘画面3.概括氛围4.分析感情答题公式:通过......意象,写出了......的画面,营造出......氛围,表现了......的情感【诗歌的意象意境---习题演练】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在《雨霖铃》一词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答:作者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情感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选用“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残月”,这些景物,远近结合,虚实想衬,很好的描绘了离别的意境。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材分析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材分析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学参考一、知识概述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二月二日》诗中曾这样写道:“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单看第二联,花柳对蜂蝶,无赖对有情,好一派春意盎然景象。

然花柳何曾会无奈,蜂蝶又何曾会有如人般的情感?这就是诗歌中的咏物抒怀了。

屈原的《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它把体物的赋笔铺陈与言志的比兴寄托相结合,成为后来许多诗文作家创作咏物诗时的常用模式。

至唐宋两代,咏物诗数量激增,蔚为奇观。

“紫蝶黄蜂俱有情”选择了唐宋两代的几首咏物抒怀诗。

学习这一专题,一是要把握咏物诗的特征;二是要熟悉和体会咏物抒怀诗歌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三是要学习此类诗鉴赏的题型及方法;四是要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咏物抒怀诗鉴赏方法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生活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将自己的感情凝注于所咏之“物”或所叙之“事”,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的诗歌。

鉴赏此类诗歌,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体察物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第二,品味寄托。

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第三,明辨技巧。

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一)文章导入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

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二)文本分析根据咏物抒怀诗歌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

第一步:体察物态。

设问:诗歌中哪些诗句是描写“胡马”的外在形态的?怎样描写的?明确:前两联主要描写胡马的外在形态。

首联:“胡马大宛名”,这是写房兵曹胡马的来历。

它来自大宛,大宛即汉代西域国名,素以产汗血宝马著称。

据说此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

【新人教版】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

【新人教版】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

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资料助读]◎释标题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马是唐代战争、交通中最重要的工具,古代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

◎知作者杜甫[见第二课《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明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漫游齐鲁后回洛阳时所作。

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语),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所以前人说是“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

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精要赏析]◎赏形象1.前四句从哪些方面写了马的什么特点?提示:写事物的角度,每一角度显示的特征。

参考答案: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

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

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品语言2.试分析“峻”“轻”“批”“入”四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动词写马的神态入手。

参考答案:“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批”,写马的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写出了其机警之态;“入”,不写马的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我们似见一匹战马四蹄腾空、凌厉奔驰于荒原,似见其咴咴喷气、仰天嘶鸣的情状。

◎析技巧3.本诗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很好,请赏析。

提示:马的行态为实,赞其精神为虚。

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后四句写的品格是虚写,由咏物转入抒情。

◎悟意旨4.诗人为什么要塑造“马”这一形象?结合颈联、尾联赏析。

提示:咏物是为了言志抒情。

参考答案: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实际上写的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35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35教案教学设计讲

一枝一叶总关情----谈古诗鉴赏中的情与景卢龙县中学杨鹤亮教学目标:1、归纳情景关系题型答题术语2、规范学生答题步骤教学重点:掌握情景关系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景物描写在古代诗人词人的笔下时经常出现的,它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所以说情与景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一点也是考题中经常出现的考查点。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出示CAI①)今天我们就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学会规范有条理的答题,争取最大限度的得分。

二、出示高考原题在高考中,情与景关系类题型经常出现,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高考真题。

(出示CAI②)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字太朴,吴兴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学生作答——投影学生答案3、高考参考答案(CAI③)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两者对比,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1)不会使用术语(2)答题没有层次感三、总结情景关系的术语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的知识储备里面,反映情与景的关系的术语有哪些?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四、明确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出示CAI④)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2、列举景物(意象)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五、真题演练当我们积累了术语,掌握了答题步骤,下面我们通过高考真题来一场实战演练。

1、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高中语文】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第一课时) 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高中语文】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第一课时) 学案-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诗的鉴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意象及含义。

2、理解咏物抒怀诗寄寓的情感。

【知识链接】1、咏物抒怀诗概念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

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它又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表现或影射社会现状,如《诗经》中的《硕鼠》;另一种抒发个人情志,如郑板桥的《竹石》。

2、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导(3分钟)李商隐说:“紫蝶黄蜂俱有情”,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学过哪些咏物诗呢?二、思(17分钟)1、《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中的马,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房兵曹胡马》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房兵曹胡马》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议(7分钟)讨论“思”环节的内容四、展(7分钟)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本节课至少应有5人次展示,老师只可用短语激励学生、点拨思路,不可为学生代言讲解。

)五、评(3分钟)六、检(3分钟)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4、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5、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25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鉴赏知识意象》125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鉴赏之意象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董爱珍自古以来,由于农耕环境的闭塞,“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文人的心灵都留下山水田园的烙印。

到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日益露出山水诗的端倪;魏晋政治黑暗,不少文人士子便寄情山水,笑傲江湖;迨及唐代,王摩诘、孟浩然更是着力绘写流泉村落。

对大千万物的钟爱这一“自然情结”,在历代落魄文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贾岛、柳永,不一而足。

云游山川的经历,耕读人家的环境,更为其观照自然万物提供了便利。

他们往往借外物寄托个人心志,在吟啸之中一浇心中块垒。

那么,什么是“意象”?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方面。

所谓“意”,指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情、理);所谓“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皆属此列。

“意象”便是创作主体关于意、象的审美创造的产物。

由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是“表现”,在“意”与“象”之间,“意”是“象”的主宰,“象”是“意”的载体。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此语也适用于诗。

当然,此时的“烟霞”、“草木”也便是意象了。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唐宋诗词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PPT参考

唐宋诗词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PPT参考
紫蝶黄蜂俱有情
咏物抒怀
一、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和写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感 怀诗
写景抒情诗 即事感怀诗 咏物言志诗
景事物是形 XXX
3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 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 诗歌。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病牛》李纲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
何辞羸病卧残阳?
另一种抒发个人情志(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如郑板 桥的《竹石》。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021/3/10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咏物诗的特点
(1)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 之物。
(2)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 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
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 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 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 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21
2019/3/17
主题
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 么样的感情?
明确:抒发了自己渴望驰骋 疆场、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2
2019/3/17
课堂练习 ★ 思考课后习题一。
提示: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语言的细微妙处。
明确:“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 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 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 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 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微妙逼真。全 诗既是写马驰骋万里,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16
2019/3/17
☆后四句诗意:纵横驰骋,能逾越一切险阻, 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有如此分健壮、如此 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 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 物转入了抒情。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写马的气 概和品质。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寄期望于 马的主人房兵曹能建功立业于万里之外,也 是抒发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 17
胡马大宛名
来历
锋棱瘦骨成
骨相:瘦(外 形、静态描写)
竹批双耳峻
耳相:峻—尖 (外形、静态描 写)
奔驰之态: 轻快(动 态描写)
风入四蹄轻
15
朗读诗歌前四句,看看诗人如 何描画马的?
2019/3/17
明诗意
☆ 前四句诗意:大宛盛产良马, 又以汗血宝马著名。瘦骨棱起如刀 锋(不像凡马空有肥肉),双耳竹 削般锐利劲挺,俊朗矫健,步履轻 快,四蹄生风。 ※ 写马的风度、神韵,略去细节, 重彩勾勒马的骨相、双来自和奔驰之 态,是一种写意手法。
(3)必有寄托; (4)以所咏之物为题。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全面版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全面版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 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在写作中要聚焦在景与物上,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将景与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
其形,闻其声。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2.情景交融要和谐统一。咏物抒怀类文章主观色彩非常浓 厚,它以抒写人对自然、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 “一 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所写景物一定要融入自 己的感情与感受,使得景与情达到完美的统一。常见的方法是 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 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有深度。
3.表现手法要灵活多样。在写景状物和表达感悟方面,咏 物抒怀类文章对表现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灵活地运用有 助于使景、物、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主题。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三、随堂练笔 请从花类植物中选一种,或者另选一种你最熟悉的花,展 开联想,写一段文字,100 字左右。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四、他山之石 独自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迎着嬉闹着的和煦的风,猛地一 抬头,我看到了你,灿烂的微笑时刻向着焦躁的太阳。金灿灿 的脸时刻映衬着阳光,一阵阵清香在微风的吹拂下送到了我的 身旁,你在那一簇簇花的中间显得那样的秀美,无论何时你的 微笑时刻向着最明亮的地方,从来没有向风雨低头,一旦天晴, 你依旧会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你——是乐观的!
栏目 导引
二、技法指导
唐宋诗
咏物抒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
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写“咏物抒情”的作文,对所咏的“物”,
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
感情。“物”与“怀”的和谐统一是这类文章的写作重点。
1.写景状物要生动细腻。咏物抒怀类文章少不了写景状物,
因为任何感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成为无
xiāo(骁)勇 jiāo(骄)横
chónɡ(崇)光
雨雪fēi fēi(霏霏)
鬼鬼suìsuì(祟祟) xiàn(霰)雪
栏目 导引
三、词语释义
唐宋诗
①锋棱: 锋利而有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②竹批: 像刀削的竹竿。
③无空阔: 视空阔如无物。
④骁腾: 壮健,快捷。
⑤恨费声: 因恨而连声嘶鸣。
⑥芜已平: 田园里的草与野地里的草连成了一片。
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 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 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 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颔联两句 “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了诗人的匠 心。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3.相关知识 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 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比较 典型的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花冷落孤傲的形 象,抒发自己寂寞愁苦的内心和董道不豫的操守。其他如骆宾 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菊花》和于谦的《石灰吟》皆属 此类。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3.“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这两句诗为什么 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点拨】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 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 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 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诗人 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 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一、课内素材开发 心忧家国的杜甫
他从泥泞的岁月中走来,一颗火热的心,躺在冷冷的月牙 里,终因它的温度让他也渐渐冰冷。他默默渴望汹涌的大海会 溅起撼动天地的长歌。他慷慨激昂的情,熊熊燃烧的心。沸腾 的生命化为一柄铁迹斑斑的利箭,射向晚唐的腥风血雨中。风 也潇潇雨也潇潇,路也迢迢道也迢迢,他循着清脆得更声,避 开世俗的纷争,走进那个流芳万世的草堂,悠然地穿过沧桑迷 茫的岁月,悄悄冷凝成一轮雪中的皓月。生命凋零,名垂青史, 在盛唐诗人的璀璨星空中,杜甫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适用话题] 这 则 材 料 适 用 于 “ 担 当 责 任 ”“ 肩 膀 ”“ 与 你 为
《蝉》这首诗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李商隐在泾原节度使王
茂元幕府中任书记。在诗中,李商隐借蝉的形象自喻,写出了
自己寄人篱下的压抑之感,又抒发了空作不平之鸣、无人同情
的悲哀。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3)《海棠》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七年(1084),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 期间。作者对海棠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 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写了 这首诗,以寄寓情怀。
⑦袅袅: 形容风轻微柔和。
⑧崇光: 高处的光彩。 ⑨霏霏: 弥漫、飘散的样子。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四、名句默写 ①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
举家清。(李商隐《蝉》) ②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
去, 更烧高烛照红妆 。
(苏轼《海棠》)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1.走近作者 (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京兆杜陵(今陕 西西安西南)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 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 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 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2.如何理解“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两句诗的含 意?
【点拨】 这两句诗,把诗人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蝉 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绿的树叶, 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声的疏欲 断,与树叶的绿碧本无联系,可是作者却怪树无动于衷,冷酷 无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蝉, 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但从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蝉本可以依 托荫庇而绿叶却无情,又是有理的。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2)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县),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 李”,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 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 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 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1.《房兵曹胡马》前两联是如何刻画马的形象的? 【点拨】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 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作者写马的骨相和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 是良马的一个特征,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唐宋诗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骁.(xiāo)腾
崇.(chónɡ)光
栏目 导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唐宋诗
2.多音字 宛宛大.转宛.(马w(ǎynu)ān) 薄薄厚.宦薄.((bbóá)o)
横横蛮.行横.((hhéènnɡɡ)) 葛葛姓.藤葛.((ɡGéě))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二、字形辨认
jùn(峻)峭 jùn(竣)工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 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 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 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委靡,从“东风”“崇光”“香雾” “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诗 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4.在《房兵曹胡马》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这首诗看似写马,实是借马写人,借马抒志, 即借“马”这一象征性的“肉体”寄寓诗人的心志,使诗歌主 旨升华。骏马的完美形象,正是伟岸勇健的边塞壮士的象征, 也是保家卫国的戍边栋梁的映照,更是积极进取、一往无前、 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的含蓄流露。这里寄寓着诗人期望房兵曹 为国立功的美好愿望,更是自己积极用事心情的写照。作者借 “马”这一雄健英武的形象来抒发他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胸 怀,于咏马之中表现出自己的情与志。他要借写胡马的品格, 表达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自己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栏目 导引
(2)《蝉》
唐宋诗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乱政,朝臣
结成宗派,当时形成了牛李两党,互相排挤。李商隐最初受到
牛僧孺一派的令狐楚赏识,中进士之后又成了李德裕一派的王
茂元的女婿。因为两头不讨好,所以无论在哪一派得势时,都
不可能重用他,他也就一直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而是长期
在外地作幕僚,虽然满腹诗书,才华盖世,也只能是深受压抑。
栏目 导引
B 认为: C 认为:
唐宋诗
栏目 导引
唐宋诗
一、写法归纳 咏物抒怀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蝉》这首诗表面是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全诗层层深入, 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 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被 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后面就 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足见其感情的强烈。最 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