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论文哭闹情绪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新入园幼儿由于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一般会产生哭闹情绪。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象,将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发育及心理机能,阻碍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目前在引导幼儿入园适应的理论实践上并不完善,在引导幼儿入园适应对策上还存在一些倾向:如一味地从尽快恢复教育工作正常秩序出发,急于求成,把“无哭闹”视为唯一适应标准,缺乏对幼儿更深入的观察、引导,这种倾向往往成为新入园幼儿发展的不利因素。为此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新入园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成因,并提出了使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生活的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在每年新入园的幼儿中,总有一些幼儿存在着入园不适应问题,使得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同时也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儿童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态度影响其一生。如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化得以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儿童发展自我意识,促使儿童情感、品德意志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假如这一时期遇到障碍,则会引起儿童的焦虑、厌学、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此时成人对其内在需要了解不够,甚至加以限制,极易造成儿童与成人的对立。

二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成因分析

1.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

第一,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幼儿入园,首先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变迁。在家庭生活中,幼儿“自我中心”“独占意识”较强,尤其是独生子女。突然来到幼儿园,由于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概念,对集体生活感到陌生,况且班上都是新来的小朋友,老师不可能也不会时刻关注某一个人。所处地位的改变使个体变得孤立,种种不习惯和未有过的生活体验使幼儿产生不适。

第二,行为规则的变化。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发生的变化。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有一定范围的活动自由及选择自由,家庭中的行为规则相对较灵活,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行为规则有较大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在某些时候表现为对一些幼儿的约束,对于那些较少受到过约束的幼儿来说,新入园时必然会不适应。

第三,人际对象和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之间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由于血缘关系,使得这种养育关系变得不可取代。而幼儿园中交往对象的变化性使人际关系变得不固定,无法形成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稳定关系,其人际交往方式也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师生关系和平等相处的同伴关系。相对稳定关系的失衡,使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时不知所措。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儿童与他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儿童与抚养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为儿童对抚养者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一般在儿童两岁左右形成。

依恋是一种本能反应,无须学习,可以被环境中所存在的合适的刺激所引起,任何年龄的个体都具有一种发展依恋关系的生物学倾向。因此,幼儿对父母的高度依恋及因入园而受到的影响,是幼儿入园哭闹的重要因素。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和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处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最重要。所以新入园幼儿才会产生严重的亲子分离焦虑,哭闹现象便随之产生。

以上情况分析表明,新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归结为两种因素:一是社会性因素。幼儿的社会属性还不完善,情感功能也不健全,无法调节行动。二是心理因素。幼儿还没有和新环境中的教师和同伴建立起依恋关系,所以分离焦虑感很强烈,特别是在早期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幼儿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哭闹情绪。

三解决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对策

1.家庭方面

第一,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活区别于幼

儿园中的生活。在家里,孩子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孩子几乎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幼儿要服从集体生活的活动规则,需要懂得分享和使用,同时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

家园生活中的差异,一类是由家庭自然带来的,另一类则是家庭教育不当所形成的。因此,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规则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自己上厕所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首先要提高认识,注意创设条件,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预入园,家长陪同幼儿了解园内生活。即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由家长带孩子先到幼儿园进行参观。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参观,逐渐放开孩子,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教师的安排下,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进入活动室,参观或参与其他幼儿的活动。要使孩子处于十分自然的状态,让孩子有一种良好的感受,激发孩子对幼儿园活动的兴趣。家长可以试着离开孩子的视线。如果孩子对家长的离开没有产生哭闹情绪,而是继续从事他的活动,说明幼儿是适应的。

第三,家长与幼儿延时分离。幼儿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幼儿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在幼儿刚入园时,亲子之间应暂缓分离,家长应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与教师友好交谈,让孩子看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并鼓励孩子

与他们一起玩耍。家长决定离开时,应自然地与孩子道别。如果孩子哭闹着不答应,家长应平静地告诉孩子:“宝贝,幼儿园有这么多小伙伴,还有非常喜欢你的老师,在这里会比在家里开心。”另外,对于那些仍然有担心的孩子,家长可以答应早一点来接他回家,一定兑现承诺。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家长应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表示应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

2.教师方面

第一,做好家访工作。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与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

第二,亲切接待,安定幼儿情绪。“接待”是入园教育的重要步骤,幼儿入园时的情绪会影响一天,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接待这一关。开学第一天,儿童正式入园,教师应亲切接待,直接呼他的名字或家中呼唤的小名,给他喜欢的玩具,使新入园的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对于哭闹的幼儿,教师应果断的从家长手中接过来,像妈妈一样哄抱,给予抚慰和鼓励,并当着幼儿面要求家长下午早点来园接领,使儿童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