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1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宋朝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注释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十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

而且,里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

故通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

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

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

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

开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

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

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导言元好问,字献之,号蜂贯斗。

他是明代的文学家、诗人,也是当时著名的编年体作家。

元好问的词作清丽豪放,意境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元好问最美的十首词,带你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一、《鹧鸪天·登高》1.前山叠翠金堂幽,别语犹依暮云留。

2.翅棱转急风引翠,影含迎去啸空秋。

3.风叶萦纡翻似雨,宿翼如伴墟沙鸥。

4.隔林久驻觞一曲,晓骑谁忧护不休。

二、《浣溪沙·卜算子》1.黄四娘家花满蹊,卜算子儿郎百事非。

2.先求田地后买坊,四年之内减租钱。

3.五十老翁心已乱,井中女儿争破颜。

4.看看雪里送炭翁,多少福星到门庭。

三、《生查子·乍繁萍上泛》1.乍繁萍上泛,初展一鳞霞。

2.怕人看诚是,更入秋花下。

3.懒洗罗衫著,新窥青轩跨。

4.阑炉走毡褥,溢日犹腻车。

四、《点绛唇·鸿雁在云鱼在水》1.鸿雁在云鱼在水,惯看秋月春风。

2.一壶酒一竿竹,世上安得两全法?3.杨柳岸晓风残月,露凝香雪浓于脂。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声声慢·寻寻觅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临江仙·月下忽闻鸣九皋》1.月下忽闻鸣九皋,人间何事更堪嗟。

2.我身似浮云东流,断织尘网碧天飘。

3.暗世浮沉多脱落,自从传旨泽民遥。

4.锦袍朱帻莫辞劳,活计当头亦自由。

八、《当时只道是寻常》1.当时只道是寻常,也不曾把将心病。

2.谁料春来怨楼梯,倚箫楼外听箫声。

3.满地寒香月寒纸,卧看星河尽带愁。

4.蚊儿欲语敲楚雁,都无心思。

何如?不过半生是诗人。

九、《鹧鸪天·世事一场大梦》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2.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赏析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鹧鸪天》诗词翻译赏析

《鹧鸪天》诗词翻译赏析

《鹧鸪天》诗词翻译赏析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译文] 今夜里,我的梦魂,在迷梦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了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

[出自] 北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注释:小令:宋词中短调称小令。

清厉鹗《论词绝句》评此词云:“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

”可证。

玉箫:人名。

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引《玉箫传》云:韦皋少时游夏,与姜氏侍婢玉箫有情。

因韦皋爽约,玉箫绝食而死。

后转世,再为韦皋妾。

这里用来借指作者钟情的一位歌女。

《银灯》一曲:《银灯》即《剔银灯》,词牌名。

妖娆: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迢迢:久长。

楚宫:楚襄王的宫殿。

因楚襄王曾与巫山神女幽会,故这里用来借指那位歌女的住处。

惯:纵容,放任。

拘检:约束。

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晏词暗用诗意。

译文:一次春夜的宴会上又见到了心爱的人,在夜晚的灯光下,她的歌声令人陶醉,即使在她的歌声中痛饮至醉又有何不可呢?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余音还在耳旁。

春夜如此的寂静而又漫长,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声,要想重见就更困难了。

今夜里,我的梦魂,在迷梦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了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

赏析:这首词记述的是词人在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

起笔“小令”二句,写两人初逢的情境。

“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在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

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人在筵前目成心许。

在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辦析。

题中ABC 三个选项考核诗歌的内容,D 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 B 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

所以本题选 B 项。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分析如何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通过诗歌中的内容“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盎只影”枯荷等形景的写出红频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徴”形单影只”孤独伶们的思修命运。

贺铸《鹧鸪天》翻译赏析

贺铸《鹧鸪天》翻译赏析

贺铸《鹧鸪天》翻译赏析导读: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作者重游故地,想起他死去的妻子,触发伤感之情。

全词写得沉痛悲切,结尾处追忆他们过去共同生活中的日常细节,短短两句,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极为动人。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①,同来何事不同归②?梧桐半死清霜后③,头白鸳鸯失伴飞④。

原上草,露初晞⑤,旧栖新垅两依依⑥。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释]①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门名阊门。

万事非:这里是人事全非的意思。

②何事:为何。

不同归:作者夫妇曾旅居苏州,后来妻子死去,他一人独自离去,所以说是不同归。

③梧桐半死:枚乘《七发》说,“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用这样的桐来制琴,其声最悲。

贺铸以“梧桐半死”比喻自己遭丧偶之痛。

④这句点明不能白头偕老。

⑤露初晞(xī):汉代的挽歌《薤(xiè)露》说:“薤上露,何易晞!”把短促的人生比作薤叶上的露水,极其短暂。

晞:干燥。

⑥“旧栖”句:对旧居和新坟都留恋难舍,不忍离去。

译文1: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译文2: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

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

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

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

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译文3: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

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

《鹧鸪天》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古诗词鉴赏《鹧鸪天》古诗词鉴赏《鹧鸪天》古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译文翻译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

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注释解释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

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写给帝王的奏章觞(shāng):酒器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创作背景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

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

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诗文赏析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

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

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

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

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

“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

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

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

江城子元好问鉴赏-元好问《鹧鸪天》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江城子元好问鉴赏-元好问《鹧鸪天》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江城子元好问鉴赏|元好问《鹧鸪天》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元好问《鹧鸪天》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鹧鸪天[金]元好问①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②芳丛。

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

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金时太原人,金亡不仕元。

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

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

②殢:停留。

试题一: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

(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应在诗中与解释中寻找“心事”的具体解说。

“心事”在句中与“泪痕中”相连,表露的是伤痛之事;再看解释“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可见是亡国之事。

结尾“长安西望肠堪断”也佐证了这一点。

当然也含有对家人的担心。

)试题二(1)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2分)(2)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4分)(3)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每句1分)(2)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2分),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2分)。

(3)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的忧伤(2分);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2分)。

补充资料“百啭娇莺出画笼”是《鹧鸪天》的该词首句。

通过对莺出画笼这般美好景象的描写,隐晦的表达出了自己对此的渴望。

同时也反衬出了此时却因为亡国,被蒙军羁管的俘虏生活的痛苦。

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亡国的哀恸、以及对自己亲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

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

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

《妾薄命》原文及翻译赏析

《妾薄命》原文及翻译赏析

《妾薄命》原文及翻译赏析《妾薄命》原文及翻译赏析《妾薄命》原文及翻译赏析1妾薄命原文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翻译/译文汉武帝宠爱阿娇时,曾要将她贮之黄金屋。

她位高势崇,就是吐一口睡沫,也会随风化为珠玉。

但是宠极爱衰,由于她性情嫉护,被汉武帝所疏远。

长门宫虽然只有一步之遥,皇帝却不肯回车一顾。

雨落在地,不能再回至天上;水倒在地,难以再收回杯中。

君王与阿娇之间的情意,如同流水各自东西。

昔日阿娇如芙蓉花一样娇美,如今却成了断根草一样可怜。

以色事人的妇女,能够得宠到几时呢?注释⑴妾薄命:乐府旧题。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二列于《杂曲歌辞》。

⑵宠:一作“重”。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名。

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

”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

⑶“咳唾”二句:谓得势者一切皆贵也。

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⑷“妒深”句:《汉书·陈皇后传》:“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

取主女为妃。

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

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

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

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

……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

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⑸“长门”二句:谓阿娇失宠之深。

⑹“雨落”二句:言事不可挽回也。

难再:一作“重难”。

⑺断根草:王琦注云:“陶弘景《仙方注》云: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

琦按,此说似乎新颖,而揆之取义,断肠不若断根之当也。

”赏析/鉴赏此诗共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

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

浅析元好问词_于新

浅析元好问词_于新

练” 的赫赫战功来鼓励士气, 时刻以报君恩、 振国 威为已任。然而由于金朝政治日趋腐败,江山日 蹙,使他逐渐清醒,于是流露于词中的常是嗟途 穷, 伤老大, 出仕与归隐的惆怅。同样的情绪在《 木 兰花慢 ・ 四》 中亦有反映:
对西山摇落, 又匹马, 过并州。恨秋雁年年, 事往情留。白头。几回南北, 竟何人, 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 中 锦 带 吴 钩 。 严城笳鼓 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 风声习气, 未减 风流。风流。故家人物, 慨中宵, 拊枕忆同游, 不用 闻鸡起舞, 且须乘月登楼。
情, 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的佳作。这也是古代词人 常用之法。在《 汜水故城登眺》 中吟道: “ 长河浩浩 东注, 不尽古今情” 。《 缑山夜饮》 描绘说: “ 杳杳白 云青嶂, 荡荡银河碧落” , 接着抒情道“ 举手谢浮 世, 我是饮中仙” 。在《 临江仙 ・ 内乡寄嵩前故人》 中 言: “ 放船直到淅江西, 冰壶天上下, 云锦树高低” , “ 桃花三百里, 浑是武陵溪” 。这些词中表现了超脱 飘逸的意境, 大有东坡“ 我欲乘风归去” 的情韵。 农村词自苏轼始,辛弃疾大张之。元氏步韵 苏、 辛, 也为这一艺苑增添画笔。其农村词不仅以 词描绘农村风光、 农家生活、 村野风情、 自耕的欢 愉, 还写了农家苦, 揭示了当时的阶级压迫, 这是 难能可贵的。他初到农村之时, 更多的笔墨是描绘 农家乐,以摆脱多年仕途羁绊的烦恼和颠簸流离 的痛苦。但在久居农村之后, 才认识到农村并非乐 土, 有艰辛的劳动和阶级的剥削, 于是他写道: “ 负 郭桑麻秋课重。十角黄牛,分得上田种” , ( 《 蝶恋 花・白鹿原新斋作》 ) 这与其诗《 驱猪行》 所表现的 农家苦是一致的,当然此类内容表现的不如诗中
词中颇似放达, 实则甘苦自知, 陈延焯评此词曰: “ 自嘲自叹, 似坡仙笔路” 。( 《 词则》 ) 当蒙古军铁蹄踏遍中原, 兵连祸结, 金哀宗出 奔时,元好问目睹了蒙军屠杀惨状,面对国破家 亡、 苍生涂炭的现实, 写下了大量的丧乱词, 广泛 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抒发了亡 国丧家之痛, 清人况周颐说: “ 神州灭沉之痛, 铜驼 荆棘之伤, 往往寄托于词” 。( 《 惠风词话》 ) 元氏在 《 水龙吟・三》 中叹道: “ 兵尘万里, 家书三月, 无言 搔首” , 《 木兰花慢・三》 中更悲吊“ 乔木萧萧故国, 孤鸿澹澹长空” 。面对破碎山河, 他叹道: “ 佳丽地、 梁园池馆, 洛阳城阙。白鹤重来人换世, 凄凉一树 梅花发” 。( 《 满江红・忆镇阳》 ) 统治者的腐败是金 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在《 人月圆》 中作了尖锐的 揭露与抨击: “ 玄都观里桃千树, 花落水空流。凭君 莫问, 清泾浊渭, ……古今几度, 生存华屋, 零落山 丘。” 指出金朝“ 华屋” 的坍塌, 变为“ 零落山丘” , 是 与泾渭不明的政治混浊分不开的。故而他的丧乱 词有别于李后主的亡国词,它不仅有对亡国的伤 ・!"・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篇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倒不如将那洋洋万言的抗金方策,去换一本邻家种树的书来得有用啊![出自]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题小序:慨然,情绪激昂。

追念,回忆。

少年时事,青年时代在山东一带率领义军与金兵作战的事。

按辛弃疾聚众起义时,年二十二岁,已是青年时代了。

古人对青年、少年的概念并不严格。

词的第一句又用“壮岁”可证。

壮岁旌旗拥万夫句:青年时代,高举着帅旗,率领着万人大军。

作者在《进美芹十论剳子》中说:“粤辛已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蠭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旌旗,古时军队用以指挥或开道用的旗子。

旌旗是总称。

杜甫《北征》诗:“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万夫,形容军队之多。

锦襜突骑渡江初:襜(chān音禅),衣服遮前体的叫襜。

锦襜,好看的衣服。

突骑,骑兵中的突击队。

渡江初的初字,应作以前解。

即作者是回忆渡江以前的战斗生活,不是指渡江时与敌人作战的情形,也不是说某一个具体战斗。

燕兵夜娖银句:在燕地一带的义军,夜里整理好了弓箭,准备明天向金兵发起战斗。

娖(zhuo音捉)整理或准备。

银,银白色的箭袋。

汉箭朝发金仆姑:宋军早晨向金人发起攻击,用金仆姑箭射向敌人。

金仆姑,箭名。

黄庭坚《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黄庭坚《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庭坚《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作者: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高洁鲜艳的黄色菊花枝头,生发出来一丝微寒,人生短暂别放过杯中美酒,定要把它樽樽喝干。

在那狂风斜雨的时候,冒雨迎风吹奏横笛,在醉态朦胧中,头上插着黄花倒戴头冠。

只要健康地活着,就要奋力加餐,还要随着歌舞的节奏,尽情地玩乐寻欢。

美丽的黄花和斑白的头发相互牵挽,尽可让当今那些媚世的人侧目而视,冷眼相看。

《鹧鸪天》赏析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

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

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

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

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

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

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

“身健,且加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前言】《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辛弃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两年之内,作者走马灯似的调迁,既无法实现其“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又苦于宦海**的险恶,心情本已十分抑郁;眼前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故有“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之句,姑且对景痛饮以遣离愁而已。

感情真实,造语质朴。

换头三句,承“风月”而来。

春光明媚,翠色扑人,无奈分襟在即,则此乐景又反使人增加惜别之情。

全词篇幅虽短,但能将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置于一处抒写,并照顾到景物的衬托,也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吐露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注释】①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②风月:指美好景色。

③莫放:莫唱,莫奏。

管弦:泛指乐器。

④萦绿带:绿水环绕似带。

⑤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

⑥东湖:名胜之地,在今江西南昌东南【翻译】我们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都是被他们捉弄的。

让我们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

看这绿水的江河,像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

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

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

【鉴赏】此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同一时期,其主旨相近,但又侧重于抒发别情和对被频频调动的不满。

同时因为是用小令写作,风格也特别含蓄蕴藉,体势既整伤又流美。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元好问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的文学才华、优美的语言表达以及力度与追求都得到了众人的高度赞扬。

在他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以下是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1.《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描写了唐朝名将李广的传奇故事:他曾在边境摸鱼,遇到了一群大雁,用箭射杀了雁王,其他的雁群便都被他所驯服。

2.《风声·金陵烟柳先知儿》这首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金陵城里烟雾弥漫,一片萧瑟的感觉。

元好问曾在金陵,笔下的描述令人感觉到其生动的艺术特点。

3.《钗头凤·世情薄》这首词描述了人情世故,和社交圈子中的角色和地位,发出了对人性的直截了当但又独立的鞭挞。

4.《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同样是“钗头凤”,但这个版本的主题更加强烈,体现了元好问在周遭环境中所感觉到的愤怒和悲哀。

5.《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以刘备与张飞在赤壁相见的桥段为背景,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皖河边上忆往昔的辞藻。

6.《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以北固山为背景,叙述了自己踏上山间的故事。

以它独特的语言和韵律,表现了对自然风景的高度评价。

7.《清平乐·李凭箜篌引》这首词让读者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世界,描绘了两个美妙的音乐爱好者之间的爱情。

8.《闲情赋十二卷》这是元好问唯一流传下来的一篇散文,反映了他对人生难以预料的经历、深刻的感悟和精密的推理能力。

9.《醉里挑灯看剑·卖油翁》这是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酒醉的武士,在照着油灯品读剑谱时所产生的旋风动作。

10.《贺新郎·中秋寄傅子曾》这首词是元好问与傅子曾交往时的作品之一,以中秋佳节的温馨情感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与爱情的卫道士的同情。

【全宋词】《鹧鸪天》元好问词作鉴赏(且看不饮)

【全宋词】《鹧鸪天》元好问词作鉴赏(且看不饮)

【全宋词】《鹧鸪天》元好问词作鉴赏(且看不饮)【作品介绍】此词写借酒以浇胸中块磊,抒国破家亡、人世沧桑的流离之悲,诗中不步屈原后尘,而要效法阮步兵(阮籍)借酣饮以避乱世。

词风慷慨悲壮,沉郁苍凉。

【原文】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①。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②,一斗都浇块磊平③。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④。

《离骚》读杀浑无味⑤,好个诗家阮步兵⑥!【注释】①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②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③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④灵均:屈原的字。

⑤读杀:读完。

⑥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白话译文】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

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灭亡前后。

当时,元好问作为金孤臣孽子,鼎镬余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赏析】此词主旨是以酒遣愁。

上阕的前二句融化古语,说酒不能不饮。

次二句补叙饮酒妙处:可以远于浮华,可以抚平创伤。

“纷华”指纷浊的人世社会,其中甚至上演着山河陵替、故国丘墟这样让人深悲大恸的惨剧,“魂磊”即是由此产生的失国之悲。

词人要以酒浇愁,自我麻醉,摒除烦恼,忘却悲哀。

“三杯”、“一斗”谓数量之多,也见出词人痛切心髓,无法排解,唯有乞灵杜康的无奈心情。

下阕举出两位古人,一贬一褒。

屈原放逐沅湘,行吟泽畔,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忧心楚国,系心怀王,执着而不能超脱。

词人认为,孰醒孰醉,并无恒定的标准,或醒者乃是真醉,而醉者方是清醒。

意谓屈原过于拘执,苦痛绝望,自沉汨罗,只是太可怜了。

元好问《鹧鸪天》原文及注释

元好问《鹧鸪天》原文及注释

●鹧鸪天元好问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元好问词作鉴赏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

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

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

“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

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

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

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

”《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

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

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纷华”,指世俗红尘。

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

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

“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

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

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

“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

“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

《楚辞。

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

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

“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

鹧鸪天薄命妾辞,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鹧鸪天薄命妾辞的意思,鹧鸪天

鹧鸪天薄命妾辞,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鹧鸪天薄命妾辞的意思,鹧鸪天
作者:元好问 朝代:元 体裁:词 复幕重帘十二楼。而今尘土是西州。香云已失金钿翠,小景犹残画扇秋。天也老,水空流。春山供得几多愁。桃花一簇开无主,尽著风吹雨打
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元好问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的意思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赏析诗词大全相关文章
鹧鸪天薄命妾辞,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鹧鸪天薄命妾辞的意思,鹧鸪天
鹧鸪天 薄命妾辞三首,鹧鸪天 薄命妾辞三首元好问,鹧鸪天 薄命妾辞三首的意思,鹧鸪天 薄命妾辞三首赏析 -诗词大全
鹧鸪天 薄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辞三首

薄命妾辞和送李侍御赴安西

薄命妾辞和送李侍御赴安西
•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 活的变化不定。
•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
• 形单影只,孤独伶傳。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 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答到1个形象并分析2分, 答到3个为满分)
• 送李侍御赴安西 • 高适
•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诗歌鉴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 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 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 无定。
•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 的身世。
• ①内容上:送友人出使安西,并希望友人 到那里建功立业。
• ②景物上:“金鞭”“铁骢”“虏 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 有的景物。
• ③意境上: “对飞蓬”“万里外”“燕支 北”营造了一种边塞自有的空阔辽远,雄 浑阔大。
• ④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豪 迈、激励友人建功在边塞的豪壮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

”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

”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

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

”则似已指词调矣。

【原文】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

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

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赏析】“薄命妾”即“妾薄命”,乐府杂曲歌辞名,见《乐府诗集》卷六十二。

曲名本于《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疏“妾薄命,端遇竟宁前”(竟宁,汉元帝年号)。

李白等曾用这个乐府旧题写过乐府诗,咏叹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

元遗山取乐府旧题之意,谱入《鹧鸪天》词,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

词中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颜色”美,而以“画不成”加以强调和补充描绘“美”的程度。

作者在略一交代“颜色”之后,即以逆笔用比喻的手法,一连三句描述这女性的“薄命”。

三句三个层次。

“命如叶薄可怜生,”总写薄命,用“如叶”形容其薄,扣题。

因其命薄,所以可怜,“生”,语助词。

三四两
句,分别从两个方面写其“薄命”,第三句,再取“浮萍”作比,写身如飘萍。

“无根蒂”,即生活无定,且毫无社会地位,“自合”,是说命运注定,语似平常,而作者对这种命运愤懑之情,却暗含其中。

第四句又取“杨柳”作比,写其送往迎来的身世。

杨柳是离别的象征,故人折柳赠别。

杨柳还有“迎来”的一面,这一句,意在显示这女性的身世,从以杨柳喻其送往迎来的特质看,她可能是个妓女,这与上句的“无根蒂”正好相合。

词人把这位女性推到如此地步,正是为了极写其“薄命”。

“谁教”一词,用得很好,它既表现了这女性对自己“薄命”身世的哀怨,同时也表现了她的觉醒,这自然也是作者的觉醒。

其思想感情较上句的“自合”显然浓烈而明朗得多了。

下片后三句转入抒情。

言这女性命虽薄,而情却深。

“海枯石烂”,即言其情深而执着。

但是,由于命运不好,不得与心目中的情人团聚,如同鸳鸯不能成对,孤身只影,凄然于“江南岸”。

这里也是再次写她的薄命。

是极痛苦悲惨的,故结句乃有“肠断枯荷夜雨声”之说。

这一句是就前句意思加以渲染烘托。

夜雨淅沥,敲打着枯荷,形成了一种极为凄凉的境界,身在其境的“鸳鸯只影”,怎么能不“肠断”呢“这一句,绘形绘声,再次为薄命人的悲惨遭遇传神写照。

这首词,几乎句句运用比喻,把“薄命”这样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形有色,化抽象的意识为具体的形象,这是此词用笔的高招。

另外,这首词似有其寄托意义,寓有作者的自我身世之感。

从“鸳鸯只影江南岸”看,此词似作于词人南渡之后,时值金朝垂危,国运和词人命运皆如飘萍。

作者思国念家,情缘不断,正是词中所说的“海枯石烂古今情”。

从这
种观点出发,读者对元遗山的这首词,似应当透过其表面形象,深入认识其寄托意义。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