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之“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台楼阁之“台”

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

1、琴台

成都西郊三洞桥侧,有一座直径八十余米、高十五米的圆形土丘,过去相传为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遗址。杜甫寓居成都时,曾去凭吊。诗人默默徘徊于琴台之上,眺望暮霭碧云,追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始终不渝、琴心相结的真挚爱情,发出千古知音般的慨叹:“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邛崃在成都附近,古称临邛,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才貌双全的卓文君是西汉临邛首富卓王孙的女儿,十七岁时便孀居在家。司马相如与其友、临邛县令王吉同赴卓王孙家

宴,在席间见到卓文君,便一见钟情。于是他乘夜晚抚琴弹唱助兴之便,弹唱了一阕《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日登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愁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另有一说,唱词为:“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道体心相怡,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心使予悲。”

在一旁偷听的卓文君深为感动,暗见相如,私订终身。卓王孙得悉大怒,不允卓文君下嫁一介寒士。相如、文君便私奔成都,无奈相如家贫如洗,史载其时相如“家居徒四壁立”,只好返回临邛置酒舍,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涤器肆中。

司马相如的故乡现存著名的遗迹有两处:一是抚琴台,原址在成都西郊三洞桥一带,史载司马相如曾在此筑台抚琴,并建有故宅(即益州笮桥故宅)。岑参《司马相如琴台》诗曰:“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瑟,至今多悲风。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可见早在唐代,所谓琴台已是人去台空,只存遗址。杜甫、岑参都是根据传说,至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

2、定王台

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凤凰台。

这是清代熊四牧咏长沙定王台的诗篇。从诗中可以看出,定王台在长沙城东,是从遥远的长安运土来筑成的。“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慈乌飞绕凤凰台”是喻定王思念其母。定王为何不惮其劳要从长安运土来长沙筑这个台呢?《湖南通志》卷三十六曾引述一段史书,说明定王台的来历。

定王名叫刘发,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发的母亲唐姬,本是宫中的侍婢。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喝醉了,召他宠幸的程姬来侍夜,程姬身上不便,只好叫侍婢唐儿去代替,结果怀孕而生了刘发。景帝登基以后,将唐儿收为妃子,称唐姬,但刘发和唐姬都不受宠,在宫中地位不高。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刘发被封为定王,封地在长沙。刘发离开繁华的长安,来到南方这卑湿之地,心中颇为郁闷。刘发还有一个更大的隐忧,就是远离了生身的母亲。唐姬本来是低人一等的侍婢,又是偶然得幸,既不受宠,必然受到宫庭的排挤。刘发非常想念母亲,却不能常去长安问候。百般无奈之中,乃专门派人从长沙运米到长安去,再从长安运泥土回长沙来,在长沙城的浏城桥附近筑起一座高台,每天登台遥望长安,思念母亲。因此,后人也称定王台为“思母台”、“望母台”。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有一首《一萼红》记述登临定王台。

其上阕写道: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后人因为长沙有定王台,有时甚至直呼长沙古城为定王城,可见定王台的传说影响之深远。

3、天问台、独醒亭与桔颂亭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屈原被流放后,曾在洞庭湖畔苦度多年。

天问台与独醒亭在湖南益阳桃花江畔谷山山腰,旧有屈原天问台,亦名天问阁;其下巨石陡峭,俯临深潭,传为天问石,亦名屈子钓鱼台。上刻一老翁垂钓图。

天问台的来历有二说。一说因此处有屈原女儿秀英之墓,传说屈原《天问》手稿发现于此,亦很有可能写作于此。其南又有花园洞,林壑幽深,石鼓数座,相传为屈原读书处。因此于秀英墓侧建天问台,以为纪念。

一说天问台原为楚王宗庙,屈原流徙过此时,适逢太卜郑詹尹主祭。郑詹尹是著名的善卜者,满怀苦闷的屈原便向他提出许多人生社会是非善恶方面的问题,詹尹无言以对,屈原只好叩问苍天。他见大庙前庭两厢墙上画有天象、地理、三皇五帝、神灵鬼怪等许多图像,便将自己心中的问题,一一写在壁画旁。第二天一早便又来此登上王庙的倚天楼,面对东方苍天大声发问:“天上是否真有神灵,如有万能之神,为何对人间疾苦不闻不问?”“为什么贪脏枉法者升官发财,清正廉明者却判死刑?”“为什么世界上罪恶这么多,这么不公平?”……洪亮的声音穿过云层,直上天庭。天帝瞠目结舌,急令紧闭南天门,又命云神、风伯、雨师播云、刮风、施雨。一时风狂雨骤,电闪雷鸣,但屈原依然屹立如山,仰天长号。一对金凤凰闻声从南海飞来,点燃松明为屈原照亮,张开双翅为屈原挡风遮雨。屈原在风雨中问了三天三夜,总共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天帝无可奈何,只好喝退风雨雷电,打开天门重放光明。屈原问罢继续东行,百姓依依惜别,金凤振翅相随。人们为纪念屈原,便将楚王庙改建为天问台。传说每逢风雨之夜,这里还能听到屈原问天之声。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汨罗江在洞庭湖畔汨罗城旁,这条本来不大的江,却因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在此自沉而千古流传。屈原死后,人们在汨罗江边修了屈原庙,乾隆年间移建于江北玉笥山,便是今日的屈子祠。正殿悬《史记·屈贾列传》木刻一组;后殿立屈原巨型金身塑像。

屈子祠附近有独醒亭、骚坛等“屈祠八景”。相传屈原常在玉笥山下汨罗江边的渡江亭里与渔父谈话,诉说自己忧国的情怀,吟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后人便将渡江亭改为“独醒亭”。屈子祠移到玉笥山后,独醒亭也移至其右侧。1980年重修时,茅盾和赵朴初分别题写了匾额。

骚坛为屈子祠右侧一小丘,状如雄狮、卧虎,面江而踞,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八旬老翁黄德然捐建。万年县知县王立槐撰《骚坛记》刻碑。现建有四角小亭,中有青石碑,刻《离骚》全文。匾额为赵朴初1980年题写。所以命名骚坛,是因此处传为屈原写作和吟诵《离骚》、《九歌》之所。据说有一天晚上,屈原在土丘上吟诵到“哀民生之多艰”时,突然狂风大作,月亮无光,四周一片哭声。原来是战乱中屈死饿死的楚国怨鬼冤魂听《离骚》有感而恸哭。

桔颂亭湖北武汉东湖一带,在先秦时靠近“云梦”,泽薮遍布,洲渚错综,草木繁茂,很能代表楚地的自然风貌。当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积极推进政治革新而遭到保守势力的谗毁打击,被楚王流放到鄂渚,就曾在这里的泽畔小径流连徘徊,写下过不少感时伤怀的动人诗篇。湖岸,留下过屈原的足迹;湖水中,浮动过屈原的身影。

今天,在屈原漫步行吟过的东湖之滨,人们修建了行吟阁、桔颂亭、沧浪亭、泽畔客舍以及屈原纪念馆,这些建筑均集中在东湖西岸的听涛区。

桔颂亭因屈原所作《桔颂》一诗而得名。《枯颂》为《九章》中的一篇: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园果挂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蕴宜修,女夸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