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总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汇编)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汇编)第一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鹤溪镇“停车难”问题的研究摘要:“停车难”加重交通拥堵。
近几年来,景宁经济有较大发展,因此,私家车也相继增加,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停车困难变成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不免引起堵车严重的问题。
“停车难”引发公共纠纷。
由于私安地锁、挤占草坪、占道堵路等停车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车辆剐蹭,不在少数停车问题引发的治安事件和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
“停车难”还带来安全隐患。
小区内通道停车导致消防车、救护车无法快速抵达现场。
小区外占道停车则迫使人流,自行车流挤人机动车流,易导致交通事故。
因此,解决”停车难“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方法观察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拥堵,中心路段停车难等问题,并且经过小组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为此我们将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研究的思路研究小组讨论决定实地查看了原养渔场、人民中路、原发改局、团结门等地段,详细了解了县城各区块的停车现状,并且采访管理景宁停车位的人员,交警等。
还有了解近几年来景宁停车位相继增加,政府相对停车问题所实施的一些措施,如停车收费等,以及实施相应措施后的结果及现状。
三、研究过程(1)停车现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近几年来,景宁居民生活水平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越来越多的景宁居民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这些汽车在给私家车主们带来总总方便的同时也给停车场等城县公共设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加上春节临近,街上停车难的现象十分明显。
(2)发展经过经济的不断发展,景宁私家车逐年大大增多。
景宁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公共停车点建设起来比如大道两旁的公共停车位并且有停车器咪表的大幅使用,还有专门的人员记录停车。
(3)中心问题目前景宁县路内(包括路边和路上)停车占公共泊车位的比例较小。
在中心商业区由于一些设施和管理上的缺陷,路内停车问题主要是由于路内随意停车造成的,对路内停车的管理和设施建设急待加强。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提出保护地理环境 的建议
总结研究成果,展 望未来研究方向
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建议:加强实践探索,提高研究能力 针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推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书籍:地理学专著、 地理学教材等
期刊:地理学领域 的学术期刊、专业 杂志等
网络资源:地理学 相关的网站、数据 库等
其他资源:地理学 相关的报告、论文 、数据等
附录内容:地图、 表格、数据等补充 材料
附录作用:提供详 细数据和资料支持 研究报告
附录格式:按照学 校或课程要求进行 排版和装订
附录注意事项:确 保附录内容与报告 正文内容一致
确定研究题 目
进行实地考 察与调查
收集资料与 数据
整理与分析 数据
制定研究计 划与方案
撰写研究报 告
描述研究的主要发现 展示研究数据和图表 分析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理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地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地理研究的结论与意义
数据来源:说明数 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方法:描 述所采用的数据分 析方法和技术
数据分析结果:展 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并对其进行解释 和说明
结论与建议:根据 数据分析结果,提 出结论和建议
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分析研究结果的原因和影响 探讨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对地理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对地理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对地理学习的体会和收获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初中地理研究性研究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呈现初中地理学科中的研究性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地理研究性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实践技能,并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问题本次研究性研究的主题是“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作为研究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破坏。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进行研究。
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问卷,并在学校和社区中进行了调查。
共有1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
我们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2. 实地考察:我们还选择了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城市的工业区、河流和自然保护区等地点,并进行了数据采集和观察。
研究结果经过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城市化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城市化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城市扩张导致该地区水资源供给不足,已经出现了一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我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考察中观察到,城市扩张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结论本次研究表明城市化对环境确实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 [3] XXXXXXXXXXX。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背景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气候、地貌、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特点,为人类的活动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本次研究将聚焦于中国的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二、研究目的1.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2.探讨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1.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资料,包括地理书籍、学术期刊、新闻报道等。
2.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环境问题。
3.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量化评估。
四、研究内容1.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位于东亚,东邻大洋,辽阔的陆地为亚洲的大陆主体。
地形地貌上,中国由西南高原、北方平原、东南沿海山地等构成。
气候条件有多样性,包括寒冷的西北干旱区、季风区的暖湿气候等。
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的资源分布、农业生产和人口分布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环境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量排放污染物、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等问题。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一些地区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如重金属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中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经济发展压力、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环境教育意识等。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五、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地理特点的多样性为其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2.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3.解决中国环境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域差异与联系的学科。
在我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了探究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下面是我的报告。
一、选题背景人口迁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徙现象越来越常见。
而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选取了这个题目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1. 分析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探讨人口迁徙的原因和模式。
3. 分析人口迁徙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查阅相关文献:通过搜索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以及互联网,收集与人口迁徙和城市发展相关的文献和报告。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典型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人口迁徙的原因、模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 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人口统计数据和相关经济、社会、环境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结论1. 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调整、影响城市环境的质量。
2. 人口迁徙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等。
3. 人口迁徙的模式主要有农村流入城市、城市之间的迁徙以及国际间的迁徙。
4. 人口迁徙对城市的经济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刺激消费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5. 人口迁徙对城市的社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城市社保水平、提升教育水平和扩大社会网络等方面。
6. 人口迁徙对城市的环境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等方面。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理解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人口迁徙的控制提供参考。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在进行研究时,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研究范围相对局限,难以全面考察各种因素和情况。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人口迁徙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比较各种人口迁徙模式的优劣以及对不同城市层面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结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结高中地理研究性学结地理不同于政治历史有那么系统的知识框架,地理知识较分散,所以不容易记忆,但有良好的学方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下面就是我在高中时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学科许多共同点。
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
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1、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做到举一反三,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2、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
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
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人文层面的印记。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概念的界定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能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索咨询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
它能够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要紧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固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
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日子和社会日子中挑选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猎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咨询题的学习活动。
不管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依然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基本上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同意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所以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咨询题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味、很有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传统的教学要紧采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别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咨询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事情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进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养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今后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以后进展的人文精神。
并且,增强老师的全面素养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单篇二: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青岛【位置】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其中,市区为3293平方千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四市为7989平方千米。
【地貌】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
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山脉】青岛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
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
北部为大泽山。
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市区年平均气温12.7℃。
全年8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
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
青岛海雾多、频。
【水生物资源】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是发展贝类、藻类养殖的优良海区。
该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经济无脊椎动物、潮间带藻类等资源也很丰富。
【动植物资源】青岛地区由于受暖温带海洋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共有152科654属1237种与变种。
原生木本植物区系共有66科136属332种。
十余年来共采集鸟类标本2000余号,有19目58科159属355种,主要有游禽、涉禽、陆禽、猛禽、攀禽及鸣禽六大类。
【人口】青岛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122.09万人。
青岛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17.17万人,15-64岁的人口为664.95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9.39万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2.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3.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4.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5.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6.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7.近几年来,你家乡农村的种植业结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8.当地有没有人外出谋生?到什么地方去谋生?有没有外地人来本地工作?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行业?这种人口流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9.统计自己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各类商品,哪些是本地、本国生产的,哪些是外国生产的。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10.你的家乡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吗?如果有,自你记事以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满意这种变化?请分析河流(湖泊或池塘)变化的原因,并为该河流(湖泊或池塘)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11.连续一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记录与地理有关的报道。
选择其中的一则报道,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或评论。
12.调查你居住的城镇是否已有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规划。
你对家乡的城镇规划有何建议?请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可行性建议书。
13.你所居住的乡村是否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规划图,为家乡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图景出谋划策。
14.假如你的学校建筑可以像玩具积木一样移动到你想任意选择的地方,如大城市、小城市、北方、南方、沿海、内陆等地,你将选择何处?请用你学过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说明你所选择的依据和道理。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人类、自然环境、地球等方面,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探究地球文明、推动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为地理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自主发现问题,扩展思考深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育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主要就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做一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提出自己对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感悟。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学生在教师、同学和现实环境的共同促进下,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探究、发现、体验、合作、创新五大要素,因此也是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其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探究问题,并分析决策,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此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还能掌握新知识,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2.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学习地理需要拓宽视野、激发创意,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创新实践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单纯的知识获取,更强调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某个问题,然后根据探究结果来设计出解决方案,然后经过实践,不断完善,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合作和集体智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以后参与工作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素质。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一些跟团队合作相关的技巧就非常重要,团队内部的配合、沟通、协作等都需要学生进行训练。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大多数地理老师和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以学校所在地独特的石林资源及周边景观为案例,进行一次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
地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高一(4)班王范仁泽汤俊杰跨秦岭赏名景学地理——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研究一、课题的生成(研究背景)随着家乡宝鸡近年来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建设的同步提高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消费,转向追求更有意义、内涵的精神享受。
“旅游热”的兴起自然缘于此因,特别是绿色、环保、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以后,作为西北关中地区旅游文化名城的宝鸡,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风景优势来推行“生态旅游”。
所谓生态旅游,是指以当地自然资源为据,具有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的绿色旅游。
比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
太白黄柏塬风景区是宝鸡的优秀景点,因其山水生态之美而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
那么黄柏塬风景区为何要搞生态旅游,又怎样搞活了生态旅游,搞活了生态旅游后的好处,以及黄柏塬有什么优势将生态旅游创为特色?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小组开始了“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设计)1、课题研究的方法鉴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研究,辅以实地考察访问、集体讨论等。
2、课题研究的步骤(1)确立研究课题,安排小组分工;(2)查阅文献网络,搜集相关资料;(3)设计研究问题,调查走访讨论;(4)收集信息情况,整理分析结果;(5)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建议;(6)撰写研究报告,小结交流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情况介绍(研究实施)1、分工情况搜集文献、新闻、网络资料:汤俊杰设计研究问题,调查走访:范仁泽王汤俊杰主持相关问题的分析讨论、小结:范仁泽整理信息、资料,撰写报告:王2、资料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优势、特色:(1)境内动植物等资源丰富:黄柏塬风景区地处秦岭南麓腹地,为大秦岭最核心腹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柏塬森林覆盖率96%以上,成为我国南北植被交会的场所。
区内有种子植物 121科、640属、 1550余种,此外,有大量的苔藓地衣蕨类和菌类植物,其中世界上仅存植物“独叶草”和连香树、水青树、金钱槭等 2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涉及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探究地球上各个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选择了探索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以便深入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报告将对我所选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背景介绍我所选择的地区是亚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中国的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越南的北部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交汇点,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该地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对该地区人文文化的影响。
三、自然地理特点1. 地形和地势:东南沿海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福建和广东主要由山地和丘陵组成,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高峰。
广西则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拥有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流。
越南北部沿海地区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拥有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
2. 气候和气象: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受季风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较为充沛,有丰富的水资源。
3. 植被和动物:由于气候条件的适宜,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云雾森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等。
许多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在该地区设立,以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态系统。
四、人文地理特点1. 人口和民族:东南沿海地区人口众多,是中国和越南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有丰富的多民族特色,包括汉族、壮族、闽南人、客家人等,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2. 经济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和越南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和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区域的经济繁荣。
3. 文化和旅游:东南沿海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各地以独特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概述本文将对我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展示,包括我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地理学科认知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一门探究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综合学科,其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既有物质空间的研究,也有人类活动的探究。
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地理学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比如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结合,成为了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同时,地理学对于多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等。
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了用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此外,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多种学习方法和工具的重要性。
通过利用多种资源,例如网络、软件等,我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展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角度。
在独立完成或团队合作的任务中,我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最后,对于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发现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是最重要的。
在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和负面情绪时,我意识到,只有发现问题所在,在不断摸索和努力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在学习中,我们针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亚洲的沙漠化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亚洲的沙漠化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搜集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土地的过度利用在巨大程度上导致了沙漠化的问题。
而亚洲地区的沙漠化现象,不仅影响到了自然环境,也有严重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影响。
问题二: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探讨。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第一篇: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概念的界定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
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
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
09-10学年长清一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1.长清饮用水状况调查【研究背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对韶关的饮用水的基本概况进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饮水习惯,最后形成汇报课题。
2.济南城区内河治理情况调查【研究背景】近年来,济南大力开展内河治理。
通过实地拍摄,周边调查的形式对内河治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解,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最后形成汇报课题。
3.济南老字号的发展前景【研究背景】韶关有许多老字号的商店,但是在外来商品不断涌入的今天,济南的老字号商店将何去何从。
通过对新旧商店和消费者的走访了解当前消费倾向,为老字号提出发展的前景。
4.太阳能的利用【研究背景】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二十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重大技术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
这两项技术突破为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国政府一直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同时对于这些内容同学们也比较感兴趣。
鉴于此,,怎么利用太阳能是一个值得学生们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研究方向】引导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入手,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自身体验等方式去收集和整理材料,探讨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并将成果向老师和同学展示5.从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探究冬天的气候变暖【研究背景】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
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
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特别是冬季的气候在逐步变暖。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为防止气候变暖作出力所能及的事。
因此探求全球变暖的起因以及防止措施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理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命题类型1.研究性学习类:①设计小实验验证地理原理和现象(如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异、温室效应、海底扩张、风成地貌、流水地貌);②画示意图说明地理原理或规律(如热力环流示意图);③举例说明某一地理原理或规律的表现(如风、河流的侵蚀与地转偏向力,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与热力环流,阴天、晴天的气温日较差与大气的热力作用);④设计简易方案测绘地理数据(如经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气温、降水、剖面线、工程线);⑤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方法设计);⑥进行地理现象观测(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活动、天气状况、气温日较差);⑦设计野外考察并写考察报告(如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资源、交通、城市的变化);⑧以角色假设的方式设计规划图(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铁路公路选线、港口选址、机场车站建设)2.写作类:①对某工程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如对调水、输电、输气、铁路、水利等工程);②针对某涉及地理知识的案例写辩护辞;③模拟旅游的所见所闻(如穿越某地区会怎样);④根据题材写关于某环境问题的倡议书、宣传稿;⑤针对某一地理问题设计主题班会或策划一活动日3.生存能力类:①应急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如判断方向)、避灾救灾能力;②评价工程的安全系数4.漫画类:①欣赏漫画——反映的地理问题;②创作漫画——根据题材创作漫画5.假想类:对一些科普性的地理原理和现象进行逆向思维,并描述其结果(如对地球自转公转速度变化引起的运动周期变化、自转公转方向变化引起的自转周期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的五带变化、对地貌特征如黄土高原进行假设)。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及原理探究1.假设某人位于位于中纬度某地,这里能知道东南西北方向,但不知道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请问如何来判断其位于哪个半球。
答案:⑴通过观察天体方位判断:①观察正午太阳位置,若位于南方,则当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②夜间若能够观察到北极星,则当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板块运动板块运动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
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喜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当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当两个坚硬的板块发生碰撞时,接触部分的岩层还没来得及发生弯曲变形,其中有一个板块已经深深地插入另一个板块的底部。
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来板块上的老岩层一直带到高温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
而在板块向地壳深处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沟,例如:西太平洋海底的一些大海沟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块的运动是绝对的,也相对于深层地幔平均位置固定的框架(称为板块绝对运动参考架),但板块的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是不同的。
以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为例,它们的绝对运动有可能都向西或都向东或向其他方向,但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则必须是相互汇聚的。
板块的运动有三个特性:1、定向性;2、非平稳性;3、反对称性。
岩石圈板块总体向西漂移的定向性: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北半球岩石圈板块运动矢量相对热点参考架都是向西漂移旋转的。
例如:南半球除印度洋、太平洋和非洲是向北运动外,太平洋和大西洋洋脊,虽然以向两侧做离散运动为主,但洋脊西侧运动矢量明显大于东侧。
因此,整体上仍然可以看作是向西漂移的。
但由于北半球较南半球向西漂移量较大,故在赤道附近可能存在着一个南、北半球相对运动的扭动带。
岩石圈板块运动强度的非平稳性:主要有三点依据:1、即大洋中脊的变格和跳位现象,以及热点轨迹走向的显著变化;2、古地磁视极移曲线沿走向突然改变而分开;3、岩石圈板块相对于热点,其运动速率发生过较大变化,例如:北美、欧亚、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早期的运动速率曾达到过8cm/a,而现在的运动速率则为2cm/a左右。
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有关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地理研究性学习 [篇1]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关于人口迁移的课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此次研究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我们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家族迁移史》,学生通过对家族成员迁移历史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来自于生活。
从整个活动来看,学生对家族迁移这一研究内容充满兴趣,因为大家都对自己的家庭来历充满好奇,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学生主要用谈话法向家庭成员询问家族来历,并将所见所闻及家族迁移过程撰写成文。
有的学生将家族迁移过程详细写出,文体如记叙文,叙述祖辈迁移的原因,当他们得知父母迁移的原因,或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或是为了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学生内心受到了触动,文章主要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并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有的学生了解了家族迁移的过程,对迁出地和迁入地进行比较,然后从大的角度理性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并对比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利弊影响。
体现了高中生理性看待问题并能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将家族迁移的过程用地图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形象,很吸引人。
总之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很成功,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加强了亲子沟通,从地理的角度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家庭,同时了解并理解父母,促进亲子和-谐。
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2]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我与我的学生们都有很多收获,下面我简单总结以下:研究一个课题,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
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
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身为研究教师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菜的特点是以火腿佐味,冰
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由 于安徽多山多水,徽菜以烹制山野 海味而闻名,徽人喜爱常年饮茶, 故徽菜一般重油、重色、重火工、 色深、味浓。
浙菜发源地——浙江东濒大海 , 盛产海味;河道港叉遍布,河鲜产 量极盛。又是大米与蚕桑的主要产 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西 南为丛山峻岭,山珍野味历来有名。 中部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 金华大粮仓,闻名中外的金华火腿
民族多喜欢焙炒青稞碾为粉末做糍粑吃。
酸
口味
甜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一年之中具湿冷气候的
川、贵、湘嗜辣,辣椒有祛寒 除风湿的作用。山西黄土高
原因含钙过多,所以居民嗜酸,酸有利于消除体内的钙沉积,可以克服各种结石病。 南方气候温热,生长季长,蔬菜供应丰富,吃菜量平均高于北方,食物中加进的盐足以 满足人体需要,因而淡些;而北方菜少,相对盐多,咸点;但两者盐的摄入总量差异 不大。此外,南方产糖,再加之气候炎热时间长,人体皮肤多外露,蒸发量大,为补充 身体的水分代谢作用,故需在食物中加糖(与病人打葡萄糖水类似)。北方则相反,蒸
情结有目共睹。多山、多水及四川盆地潮湿阴晦的气候,使川江上的船工和纤
夫为了祛寒驱湿、也为了方便和节俭,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火锅的烹调方法并
一直延续至今,且广为流传。
煮
腌
卤
炸
饮食文化之八大菜系
鲁菜的特点是味浓厚、嗜葱 蒜。菜肴造型古朴,敦厚庄重, 菜名稳实,装盘丰满。多以山珍 海味为原料,风格华丽壮观,讲 究气势与排场,究其原因与山东 依山临海,且与齐鲁大邦乃礼仪 之乡,重孔孟之道有关。
二、研究意义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了解地理环境各 方面的情况,知道地理环境对我们学习、 生活、工作的影响。
三、研究过程
1、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搜索和去图书馆查阅 有关的资料。
2、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3、对资料进行分析,再经过小组成员的认真
讨论研究,得出大体结论。 4、对于不懂的部分请教有关专家或地理老
师,并验证已得出结论的正确性。 5、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完善。
发量不大,因而无需加糖。
辣
咸
烹饪方法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熟食物的程度不及正常气压
下的透熟,这也就是藏族等民族多喜欢焙炒青稞碾为粉末做糍粑吃么其饮食必然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东北
气候寒冷,其冷冻食品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持续使用时间长,成为该区域饮
华北平原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 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 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 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 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 多数装修比较简单。四合院就是华北平原民 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择食、口味、烹 饪方法、八大菜系。
(二)地理环境对我国建筑风格的影响。
(三)地理环境对我国衣着服饰的影响。
水稻——大米 小麦——面粉
高 粱 高 粱 米
青稞
——
择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属温带、暖温带气候,降水较少, 大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粮食作物为小麦、谷子、高 梁等旱作物,因此风味食品以面制品为主。秦岭—淮河以 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水网密布,水 稻广泛种植。而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 低,煮熟食物的程度不及正常气压下的透熟,因此藏族等
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冻肉、冻鱼、冻干粮(饺子、豆包、馒头、年糕、饭团
等)、冻水果、冻豆腐等等。此外,由于这里无霜期短,地产时鲜蔬菜品种和数量
都不及关内,因而在旺产季节大量晾干菜以备冬春两季食用是各民族共同的习
惯。同时每家都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咸菜坛,腌制各种农家蔬野菜。最具特色的,
便是用白菜等腌制的酸菜,其也成为东北人民冬半年的当家菜。四川人的火锅
就是在此地制成的。
粤菜发源地——广东地处我国南端 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 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 季常青,物产富饶。同时,广州又是历 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 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 完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 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
川菜的特点是重油重味,以 麻辣见长。川菜讲究调料,且善 于翻新。烹调多用辣椒、胡椒、 花椒、豆瓣酱和醋、糖来调味。 四 川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高山环绕、 江河纵横、雨水充足、土地肥美、物 产丰富,是川菜发展的物质基础,加上底 蕴深厚的巴蜀文化更是川菜发展的动力。
苏菜以清淡雅致著称,选料多为鲜活河类, 浓而不腻,淡而不寡;极讲饮食环境、饮食器皿、饮 食风尚。常借船舶大摆宴席,饮食场所与工艺、雕刻园林、盆景、 音乐、建筑、书法、装潢结合,使人在吃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陶冶。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成员分工
组长: 组织成员活动,拟定计 划,事实并总结。
组员: 整理资料,并分析。
组员: 上网查找资料或在图书 馆查找资料。
一、研究背景
世界各地环境、人文风景的 不同,引发了我们探究地理环境对 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的兴 趣。怀着对知识热切的渴望,我们 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湘菜
川菜
剁椒鱼头
水煮肉片 粤菜
芙蓉虾
黄油鸡米饭 鲁菜
西湖醋鱼
浙菜
红烧果子狸 徽菜
汽锅鸡
苏菜
闽菜 佛跳墙
四合院 窑洞
建筑风格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地形较为 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 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因此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 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 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闽菜以山珍海味著称,善制药膳。
其清新、和醇、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福建位于 我国东南隅,依山傍海,终年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地理条件优越, 山珍海味富饶,为闽菜系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烹饪资源。
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
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因地理 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 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用酸泡 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 开胃爽口,深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