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标题:应用X技术提高X产品的品质和效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X技术提高X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通过对X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发现X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潜力。

在实验阶段,我们使用了一系列X技术,包括A、B和C等,并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使用X技术后,X产品的特性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且生产成本得到了降低。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X技术是提高X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X技术、产品品质、效益、生产效率1. 引言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一直以来致力于提高食品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新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和探索。

X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其他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X技术提高X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的可行性。

2. 方法2.1 X产品生产过程关键环节分析首先,我们对X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研究,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低生产效率和品质不稳定等。

2.2 X技术介绍在分析了X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后,我们介绍了X技术。

X技术是一种基于先进的A、B和C等技术的复合技术,具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潜力。

2.3 实验设计和操作为了验证X技术在提高X产品品质和效益方面的作用,我们设立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A、B和C等技术,并将其应用于X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

同时,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以对比使用X技术前后的效果。

3. 结果与讨论3.1 X技术应用效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应用X技术之后,X产品的特性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具体地,在产品质量方面,X技术的应用使得X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口感更加丰富,营养成分更加丰富。

在生产效率方面,X技术显著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减少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3.2 X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而在X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优势和局限性。

生物技术在粮油食品工业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粮油食品工业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粮油食品工业的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技术是科技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广泛的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解决人类生活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等重大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粮食储藏、粮油食品加工、粮油食品检测、粮油副产物利用和饲料工业等各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粮油食品工业研究进展生物技术又可称之为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并和计算机、化学等学科内容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比较综合的学科,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是其主要的核心技术,该种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医学、食品、动物等领域。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创造出人们想要的物种,或者是具有全新的功能,或者是改造原有的功能使其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产量更高,并有一定的抵御虫害的作物品种,获得营养价值更高的作物品种,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植物进行无*繁殖,从而获得高产量的作物,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制造出无毒生物农*从生产出更多的绿*产品。

生物技术培育出的作物主要有三代,第一代是通过培育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农作物抗虫害的能力,目前种植面积比较多的是抗除草剂的农作物。

第二代是通过转基因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为主要特征。

第三代是通过转基因作物提高食品的免疫功能,即可以利用转基因的作物来生产一些具有新功能的食品以及*物。

二、生物技术在粮油加工中的应用我国的粮油加工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在食品的精深加工方面比较落后,资源的深层次利用率比较低,而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将产品原料加工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通过对农产品的二次开发以此形成新的产品。

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快速的提高粮油加工的能力并提升水平,使我国的粮油加工生产能力能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发

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发

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发摘要:粮油产品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其加工是有效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技术。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油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食品和加工行业的技术发展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是真正的人口大国,也是粮油产品的主要消费国和加工商。

中国拥有巨大的粮油加工能力,粮油加工企业数量居世界首位。

因此,高新实用技术在粮油加工中的应用和推广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粮油加工;高新实用技术;应用与研发引言:近年来,我国粮油加工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粮油加工厂从过去的单垛食品加工发展到现在,实现了各类食品加工的全面提升。

一些加工产品的挤压、分离、预发酵、预烹饪和冷却已迅速从简单的机械研磨和面粉加工转变为当前先进的技术。

然而,目前我国粮油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低,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严重影响了我国粮油行业的发展。

粮油加工厂是粮油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粮油加工产品质量、保障粮油加工安全、提高粮油加工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

这有助于改善消费者需求,对同行改革至关重要。

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发展粮油加工企业,调整粮油产业生产结构,已成为“十三五”期间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采用近年来粮油生产的具体指标,即科研资源、发明专利数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分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这影响了我国粮油炼制机械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技术创新对粮油生产发展的意义。

针对我国粮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参考研究。

一、粮油加工过程损失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粮油加工过程损失现状1、国内粮油加工损失情况中国的粮食加工总产量相对较低。

总体来看,粮油生产加工发展不平衡。

例如,大米和小麦的加工量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际大米产量与小麦粉的比例和加工量之间的差异表明,中国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不同于其他国家,且略低于其他国家。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第一篇: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本试验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 添加杏鲍菇菌汁进行乳酸发酵制成保健酸奶,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菌汁添加量15%、蔗糖用量7%、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5小时,产品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较好, 色泽微黄, 酸甜适中, 口感细腻, 具有杏鲍菇特有的清香味和淡淡的乳香味,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关键词:杏鲍菇;酸奶;保健食品:食品科学工程前言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

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因其子实体具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1]。

在日本又有西洋侧耳、雪茸等美称, 其菌肉、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 具有杏仁香味, 风味独特, 故有“平菇王”、“ 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是近几年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自然分布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摩洛哥、中国新疆和四川西部等地。

杏鲍菇的人工驯化工作最早始于意大利国家,并且获得了成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 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已开始小规模生产, 并有大规模发展趋势。

开发杏鲍菇的深加工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杏鲍菇的产业化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2]。

所以杏鲍菇食用价值非常高。

据分析, 杏鲍菇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且都是L-型, 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和寡糖。

《粮油深加工技术》结课论文

《粮油深加工技术》结课论文

成绩:《粮油深加工技术》结课论文论文题目: 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生姓名:殷晨晓学号: 200948430102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9012012年12月21日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前言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总计拥有2万多份品种资源和6000多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时至今日,大豆仍是我国粮食的主栽品种。

资料记载,193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

可到了1952年,美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已跃居第一,巴西、阿根廷也随后跟上;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已位列第4。

与此同时,自1996年起,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并于2000年首次达到1000万t,2003年增加到2000万t。

2005年进口2600多万t,占到全球大豆贸易量的40%左右。

根据国内外相关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仍会继续增加。

伴随着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的丢失,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量也迅速下滑。

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国产大豆仅占全年国内大豆总消费量的40%左右。

国产大豆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地.一、现状:1.1、大豆压榨量快速增长2007年大豆压榨量达到3400万吨,比2000年的1977万吨增长72.0%,年均增长8.1%,占大豆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3.1%提高到78.7%。

豆油产量从349万吨增至631万吨,增长80.8%,年均增长8.8%;豆粕产量从1569万吨增至2664万吨,增长69.8%,年均增长7.9%。

大豆食品及深加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1.2、大豆油脂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已从小企业为主体演变为大企业、大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2007年我国日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大豆油脂企业117家,比2000年增加57家,其中日加工能力超过2000吨的达到91家,比2000年增加85家;单厂日加工能力6000吨以上的企业6家,占全球的50%。

粮油加工论文范文

粮油加工论文范文

粮油加工论文范文标题:粮油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摘要:粮油加工技术是农业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提高粮食加工产业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系统研究和总结,探索了粮油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对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粮油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导言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改变,粮油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传统的加工技术存在一系列问题,粮油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粮油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研究和开发适用于粮油加工的新技术,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粮油加工技术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粮油加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传统的粮油加工方式存在浪费资源、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粮油加工技术在保持粮食原有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此外,由于加工技术的盲目追求高效和大容量,很多加工企业忽视了工艺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造成质量问题频发。

二、粮油加工技术问题分析1.传统加工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人工操作,加工效率低,人力成本高,难以满足大规模粮油加工需求。

2.营养成分流失严重。

在粮油加工过程中,部分营养成分容易受热处理、压榨等工艺影响而流失,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营养价值。

3.食品安全问题。

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规范的操作,例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过量化学添加剂等,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三、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引进新的粮油加工设备。

采用现代化粮油加工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2.优化工艺流程。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粮食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

粮油加工课程论文 046

粮油加工课程论文  046

目录营养强化米的加工技术 (1)摘要 (1)关键词 (1)1.大米营养强化的目的 (1)1.1选择大米作为营养强化剂的载体的原因 (1)1.2 改善B族维生素缺乏的现状 (1)2.营养强化大米的加工方法 (2)2.1 国外大米强化工艺 (2)2.2 国内强烈型强化工艺 (2)3.营养强化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 (2)3.1强化米质量特性要求 (2)3.2大米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 (3)4.结论 (3)5.参考文献 (3)营养强化米的加工技术摘要:我国是一个一谷类食物为主食的国家,国人的营养来源有一半来自于大米,但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和大米加工的精细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大米的营养流失严重,造成人们的营养极为不均衡,长此以往,维生素、钙、铁等营养素的缺乏,造成人体机能障碍,影响少年儿童的发育,慢性疾病以及青年人的亚健康等危及人们健康的问题。

因此,在大米中添加一些营养元素,可以让人们的营养更加全面。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在国内却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仍处在倡导性政策阶段。

关键词:营养素;强化大米;加工技术营养强化大米,是指在普通大米中添加某些营养素制成的大米。

目前,用于大米营养强化的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各种杂粮及氨基酸等。

食用强化米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营养,补充缺少的微量营养素,满足人体生理的正常需要,减少各种缺乏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大米在营养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不高、氨基酸构成比例不合理,在加工过程中大米的营养素又极易损失。

在不改变人们食用大米习惯的前提下,生产出营养价值丰富又美味可口的营养强化大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米营养强化的目的营养强化大米以大米为载体,添加某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大米,旨在改善人民的某些营养缺乏以及由此导致的疾病情况。

1.1选择大米作为营养强化剂的载体的原因1.1.1大米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是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锌等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食品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黄丹,殷文政.呼和浩特地区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试验研究[J].农产品加工,xx,(12):72-742刘冬香.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及blaZ、mecA和nuc基因的多重PCR[D].内蒙古农业大学,xx3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xx:246-2554何庆国,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xx:381-3825刘秀梅.试论国内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C].6双金,嘎尔迪等.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规律及其致病菌的分离鉴别与药物敏感性试验[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xx,22(1):18-23 7张中文.北京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xx,17(4):44-478史冬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以黏附素为靶位的疫苗的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xx9张善瑞.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茵快速诊断及金葡菌a-溶血素的原核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xx’233-23510WalevI,WellerU,StrauchS,etal.Selectivekillingofhumanmonocytesandcytokinereleaseprov okedbysphingomyelinase(beta-toxin)ofStaphylocousaurous[J].I nfectImmune,1996,64(8):2974-297911王蟲.金黄色葡萄球菌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xx,27(6):269-27112LittonMJ,DohlstenM,HanssonJ,et.al.Tumortheropywithanantibody-targetedsuperantigengenera teadichotomybetweenlocalansystemicimmuneresponses[J].Americ anJournalofPathology,1997,150(5):1670-161713BrakstadO.QAasbakkK”MaelandJ.A.,1992,DetectionofStaphylocousaureusbypolymerasec hainreactionamplificationofthenucgeneJ.Clin,Microbiol.30:16 54-166014Chesneau,0.,Allig,J.andelSolh,N.1993,Thermonucleasegeneasatargetnucleotidesequenceforspecificrec ognitionofStaphylocousaureus.Mol.CellProbes.7(4):301-31015LevySB.Theantibioticparadox:howmiracledrugsaredestroyingt hemiracle[M].NewYork,Plenum,1992,ISBN0-306-44331-737:32-38 16JevonsMP.“Cellbenin\"-resistantstaphylocoi[J].BMJ,1961,1:124-12517VanDuijkeren,WolfhagenE,BoxeMJ,etal.Human-to-dogtransmissionofmethicillin一resistantStaphylocousaureus[J].ErmergInfect,xx,10,2235-223718LeonardFC,MarkeyBK.Met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usaureusinanimals:ar eview[J].Vet,xx,175:27-3619FarmerTH,GilbartJ,ElsonSW.Biochermicalbasisofmupirocinres istanceinstrainsofStaphylocousaureus[J].AntimicrobChermothe r,1992,30:587-59620丁兆凤.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机制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xx,1-221HigginsCF,HydeSC,MimmackMM,etal.Bindingprotein-dependentt ransportsystems[J].BioenergBiomennbr,1990,22:571-59222RoseSD.Applicationofanovelmicroarrayingsystemingenomicsre searchanddrugdiscovery[J].AssociationLaboratoryAutomation,1998,3:53—5623AlligJ,AubertS,MorvanA,etal.Distributionofgenesencodingre sistancetostreptograminAandrelatedpoundsamongstaphylocoires istanttotheseantibiotics[J].AntimicrobAgentsChermother,1996 ,40:2523-252824EltringhamI.Mupirocinresistanceandmethicillin-resistantSt aphylocousaureus(MRSA)[J],Hosp.Infect,1997,35:1-825牛志强,郑敏.P-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知识[J].中国动物保健,xx,6:63-66。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研究人类食物的一门学科。

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篇一:《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研究人类食物的一门学科。

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篇一:《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发展》【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也越发的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而国际卫生组织(WHO)也将食品安全纳入到必须先要解决的11个问题之中。

督促各国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健康机制中必可不少的一项,并加快出台、完善各项政策,提供充足的资源来建立和强化各国的食品安全,包括针对减少食源性疾病之系统的和可持续的预防措施的开发和应用。

食品科技因此开始凸显其重要性。

本文就以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为主要路线,针对其发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阐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发展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在食品科学里是重要的研究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有人口增长问题、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问题、食品生产工业化问题、及国际旅游方面和食品消费形式的变化等问题[1]。

而人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学物质。

另外,在食品安全中的新技术也是关注的重点,包括食品辐射和源于新生物技术的食品。

而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考虑诸多因素(生物技术,营养和行为科学,化学和物理分析,信息技术,工程科学和加工技术的通力协作)。

学术界如何界定食品科学?对于食品科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解决的安全问题上,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将食品科学看做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它介于农业科学、营养科学和行为科学之间[2]。

目前,全世界的生物转基因技术都在以植物对害虫的抵抗力,对干旱、盐碱地等恶劣条件适应力,提高植物内所含营养物质的含量等为主攻目标。

粮油加工课程论文

粮油加工课程论文

大豆皂甙研究进展摘要: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营养丰富,并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大豆皂甙由皂甙元和低聚糖构成,由于组成大豆皂甙的甙元和多聚糖的种类不同,大豆皂甙具有多种生物学和药学性质,如降低血脂、抗癌、抑制血小板凝聚、抗病毒等作用。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大豆皂甙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大豆皂甙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分离提取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豆皂甙;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皂甙( saponins) 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较复杂的甙类化合物。

因其水溶液形成持久泡沫,像肥皂一样而得名。

大豆皂甙( soyasaponins) 是从豆科植物大豆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它属三萜类齐墩果酸型皂甙,是由一系列物质组成的一类混合物。

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明,大豆皂甙具有抗脂质氧化、抗自由基、增强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

目前,已经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上有了初步的应用。

由于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大豆皂甙理化性质1.1 物理性质大豆皂甙分子量在l,000 左右,分子极性较大,不易结晶,呈无色或乳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热甲醇和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嘲。

大豆皂甙具有吸湿性、易潮解,常在熔融前就分解,具有苦涩味和较强表面活性。

大豆皂甙同其它种类皂甙一样,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为两亲型化合物,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性质,能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其水溶液经强烈震荡后可产生持久性泡沫,具有发泡性和乳化作用。

1.2 化学性质大豆皂甙属于酸性皂甙,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酐、醋酸铅或其它中性盐类可形成沉淀并呈现颜色变化;大豆皂甙也可在盐酸存在下加热与苔黑酚反应呈蓝绿色。

D D M P 被认为是大豆中少数几种以天然形式存在组分,该结构不稳定,在储存、提取分离过程中稍遇热即分解。

在剧烈水解条件下易发生脱水、环化、双键转移、取代基转移、构型转化等变化,使水解产物不是真正甙元。

食品类的科技论文

食品类的科技论文

食品类的科技论文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了食品对我们有多重要。

店铺整理的食品类的科技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食品类的科技论文篇一科技对食品安全的副作用及其化解〔摘要〕科技发展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科技自身的局限性,科技后果的不确定性,科技成果的滥用。

科技发展使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无法感知”、“不可计算性”和全球性。

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需要通过法律遏制危害食品安全技术的开发和滥用,通过检测手段防范科技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通过政策引导减少有副作用科技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科技,食品安全,新特征,思路〔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5-0075-03我国近年来连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从可致癌的孔雀石绿水产品、苏丹红“红心蛋”、硝基呋喃多宝鱼到三聚氰胺奶粉、毒豇豆、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皮革胶囊等,严重损害了政府权威、危害了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显露出科技的身影。

现代化的食品工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根基的,大量的食品科技甚至其他领域的科技被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领域,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多风险。

一、科技何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科技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呢?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指出:“科学与技术是允诺和威胁的化合物,它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如食物、取暖和运输——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共同的、全球生存的这个基础构成威胁。

” 〔1 〕(P412)因此,他强调科技要为由它们自身所创造的风险负责。

具体原因包括:(一)科技自身的局限性造成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其一,整个客观世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科学却把客观世界分成一个个部分、一个个方面去研究,造成对自然规律的不全面甚至错误认识。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梳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梳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梳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方方面面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食品的成分、结构、特性、加工工艺、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毕业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术成果,对于毕业生来说,文献梳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为毕业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现状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食品成分分析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等物质,揭示食品的组成和特性,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在食品加工工艺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食品加工技术,提高食品加工效率和质量,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和安全隐患。

在食品安全方面,研究人员关注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探讨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热点1. 食品成分分析技术食品成分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内容,其研究对象包括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抗氧化剂等物质。

目前,食品成分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食品成分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将继续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通量的方向发展,为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2. 食品添加剂研究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保质期等特性。

然而,不少食品添加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防腐剂、着色剂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替代品,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3. 食品安全评价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粮油食品科技》投稿须知

《粮油食品科技》投稿须知

宣传公告 第28卷 2020年 第3期C-4 《粮油食品科技》投稿须知《粮油食品科技》是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7、2018、2019版)、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2011版)。

主要栏目有专论、粮食加工、油脂加工、食品加工、质量安全、营养品质、生物工程、仓储物流、产业经济等。

来稿要求如下:1. 来稿论文技术创新、实用,内容真实,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稿件字数3000~6000字,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学术研究论文须有英文名称、摘要及关键词,论文须标注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2. 计量单位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可参照《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GB 3100~3102,各种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3. 图、表中所有文字须用中文表示,纵横坐标有单位的要标注单位。

图、表需注明序号,图可表示清楚的问题,不需再重复列表说明。

表格编排须采用三线表。

4. 文稿、图表中出现的英文字母或专业符号,请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等须标注清楚。

5. 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注。

参考期刊写明“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图书写明“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作者超过三位的,列出前三位姓名,再加“等”或“et al ”。

示例如下:[1] 陶仁骥. 密码学与数学[J]. 自然杂志, 1984, 7(7): 527.[2] 蒋有绪, 郭泉水, 马娟, 等.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 唐绪军.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117-121.[4] DES MARAIS D J, 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J]. Nature, 1992, 359: 605-609.[5] BAKER S K, JACKSON M E. The future of resource sharing[M].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1995.6. 来稿若为项目或课题支持,请注明项目类别、编号。

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范文

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范文

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粮油加工化学的概述1.粮油加工化学的定义2.粮油加工化学的研究领域三、粮油加工化学的文献综述1.粮油加工化学的理论研究2.粮油加工化学的实验研究四、粮油加工化学的发展趋势五、结论正文【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粮油加工化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粮油加工化学是研究粮油食品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制备、加工、储藏、保鲜、安全与营养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粮油加工化学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粮油加工化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粮油加工化学的概述】粮油加工化学的定义:粮油加工化学是研究粮油食品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制备、加工、储藏、保鲜、安全与营养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粮油加工化学的研究领域:粮油加工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粮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粮油加工过程的化学变化、粮油制品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粮油制品的营养与安全性等方面。

【粮油加工化学的文献综述】粮油加工化学的理论研究:粮油加工化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粮油食品的化学成分分析、粮油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粮油制品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等方面。

近年来,学者们在这些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粮油加工化学的实验研究:粮油加工化学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粮油制品的制备、加工、储藏、保鲜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学者们探索出了许多粮油制品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储藏条件、保鲜技术等。

【粮油加工化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油加工化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环保、安全的粮油加工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2.粮油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3.粮油制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功能化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

4.粮油制品的营养与安全性将继续成为研究热点。

【结论】粮油加工化学是一门研究粮油食品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制备、加工、储藏、保鲜、安全与营养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粮油加工化学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粮油加工化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粮油功能食品的开发

粮油功能食品的开发

文章编号:1009-4881(2000)04-0014-03粮油功能食品的开发*徐群英(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23)摘要:系统地对粮油功能食品发展动态和我国开发粮油功能食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阐述,提出了科学开发粮油功能食品的方法。

关键词:粮油;功能食品;开发中图分类号:TS218文献标识码:A什么是功能食品?前苏联科学家认为在人体健康态和病态之间存在着一种第三态,也称诱发病态。

当第三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当人体处于第三态时,功能食品的作用是促使人体向健康状态转化,同时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和感官的需求,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日本功能食品专家千叶英雄认为功能食品必须具备6个条件:a.具有保健功能;b.含有已被阐明化学结构的功能因子;c.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稳定存在,并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d.经口服摄取有效;e.安全性高;f.作为食品为消费者所接受。

所以,日本厚生省给功能食品下的定义是:/功能食品是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节功能的食品。

0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GB16740-1997)对功能食品下了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共性。

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可见世界各国对功能食品的定义和划分范畴有所区别,但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即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由于强调了第三种功能,故称之为功能食品。

1粮油功能食品的范畴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食原料,人们每天以固定的种类和数量有规律地从主食中摄取能量及营养素。

我国以前在粮油食品的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营养素种类及其含量、能量的利用等问题,而随着近几年来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已经清楚了许多有益于健康的食品成份以及疾病与饮食的相互关系,使得通过改善饮食条件和食品组成,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成为可能。

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范文

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范文

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范文
在粮油加工领域,化学文献综述的范文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粮油加工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文献综述可以概述粮油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机理,如油脂的水解、酯化和氧化反应,面粉的发酵和热解反应等。

可以介绍不同粮油原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粮油加工中的化学添加剂:文献综述可以针对不同粮油加工工艺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进行总结和评价。

例如,可以介绍食用油中常用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和安全性评价。

也可以讨论面粉加工中使用的漂白剂和增加面筋强度的添加剂等。

3. 粮油加工工艺的化学优化:文献综述可以探讨粮油加工工艺中的化学优化方法。

例如,可以介绍使用酶法提高油脂提取率和酯化反应效率的研究进展,以及使用脱色剂提高食用油品质的方法。

还可以介绍粉碎和热处理等工艺对粮食加工质量的影响,并讨论相应的化学反应机理。

4. 粮油加工废弃物的化学综述:文献综述可以涉及粮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化学性质和处理方法。

例如,可以讨论食用油废水中油脂和有机物的处理方法,以及面粉废弃物中蛋白质的回收利用等。

还可以探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废弃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反应等。

以上是一个粮油加工化学文献综述的范文提纲,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和需要进行拓展和修改。

在写作过程中,建议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数据,以确保文献综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粮食安全参考文献汇编

粮食安全参考文献汇编

粮食安全参考文献汇编一、《粮食安全研究文献汇编》1. 中国农业大学《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技术资料汇编(第三版)》,编者: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中心,出版时间:2010年9月。

2. 著名经济学教授兼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晓龙着《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3. 郑春和等编,《粮食安全技术报告(2011)》,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4.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李夏明着,《粮食安全评价及其研究》,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4月。

5. 林新华等编,《世界农业及食品安全研究》,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6 月。

二、中外文献1. A. S. Walsh,“The Food Security Issue:A GlobalOverview”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Rome, 2002.2. J. C. Weick,“Food Security:An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to Huma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 Geneva, 2001.3. L. Haddad,“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What Role for Social Protection?”,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2.4. D. Lipton et al.,“The Econ omics of Food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Washington D.C., 2001.5. K. Skeen,“Empowerment and the Politics of Food Security”,Research Report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ome, 2000.。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篇一浅析食品标准化与食品安全【摘要】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食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我国在这食品安全体系构建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究其发展水平来看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食品如果做到食品安全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本文探讨了食品标准化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并探讨了如何建立食品标准化体系。

【关键词】食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构建1 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乎我国民生发展的大问题。

从最早的三鹿奶粉事件。

到近期的塑化剂风波,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分析这些事件的原因,固然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严且不法分子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有关,但是也与我国食品体系缺乏标准化体系有关。

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食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际已经率先刮起建立食品标准的新风,这一方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个手段限制了不发达国家食品的进口,保护了本土产品的利益。

我国在这个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究其发展水平来看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食品如果做到食品安全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本文探讨了食品标准化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并探讨了如何建立食品标准化体系。

2 食品安全与食品标准化2.1 食品安全的含义所谓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相关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侵害的状态,一般包括直接侵害和潜在性侵害两种状态。

同时,也包括为保证食品安全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2.2 食品标准化概念食品标准化是指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概念,主要包括: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粮油食品科技》被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

《粮油食品科技》被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

《粮油食品科技》被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
佚名
【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
【年(卷),期】2023(31)2
【摘要】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经Scopus中国学术委员会两轮预审、Elsevier官方两轮复审、Scopus内容遴选和顾问委员会(Scopus Content Selection&Advisory Board,CSAB)两轮评议等程序,对《粮油食品科技》近年办刊情况、文章质量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

2023年1月20日,我刊收到其官方评审结果及收录邀请;2月1日我刊签署收录许可书:《粮油食品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ereals,Oils and Foods)被Elsevier-Scopus数据库正式收录,有效期截止2026年12月31日。

【总页数】1页(PI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粮油食品科技》2021年第6期奥地利Rudolf Krska教授等主持的国际专栏被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图书馆馆藏和数据库收录
2.《粮油食品科技》被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
3.《粮油食品科技》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
4.《粮油食品科技》被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延长收录期至2025年
5.《粮油食品科技》自2022年起被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食品科技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1. 田宝华, 杨春华, 李军. 食品安全质量体系中HACCP与ISO9001融合[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38(13): 306-307.
2. 张晶晶, 纪艳阳, 季万珍,等. 罗汉果提取物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19(2): 220-21.
3. 杨尚川, 朱胜红, 徐昌辉. 粮油加工过程控制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 2017, 42(3): 105-108.
4. 徐秀丽, 雷虎亮, 周新民, 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脱脂大豆异黄酮的工艺优化[J]. 粮食与油脂, 2018, 31(3): 104-106.
5. 张永磊, 张东亮, 康德志,等. 统计分析在稻谷品质分析中的应用[J]. 稻作科学, 2019, 27(1): 95-97.
6. 索维草, 汤正朋, 邓万秀. 红藻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食品科技, 2017, 17(2): 136-141.
7. 陈秀贤, 刘美娜, 马宁, 等. 超分子辣椒素对食品发酵质量和发酵微生物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39(22): 312-314.
8. 方乐, 吴菲, 李海洋, 等. 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3): 216-218.
9. 李树起, 李英华, 张兆卓. 基于ERP的粮油加工企业质量追溯管理[J]. 粮油食品科技, 2019, 27(3): 89-92.
10. 张巍巍, 赵波, 张健. 纳米纤维素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 26(4): 117-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