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论文文献

合集下载

2024年食品安全的论文参考文献

2024年食品安全的论文参考文献
[16]赵智媛.新制度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参考文献三:
[1]赵振宇.七台河市茄子河区煤矿安全监管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陈达庆.句容市中小学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05)
[3]吴巍巍.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6]万里霜.食品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基于合法化理论[J].生产力研究.2012(09)
[7]宋晓文.公司特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9年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2(09)
[8]崔志娟.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数据的经验验证[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8)
[10]孙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D].东北财经大学2007
[11]卢秋晶.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7
[12]刘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7
[9]樊斌,魏红梅,潘方卉.乳制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监管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4(06)
[10]姚萍.中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1]刘庆双.中国镁砂出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参考文献二:
[1]成颖,崔宏秀.浅析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J].科技视界.2013(35)
[4]许振昊.“农家乐”餐饮卫生监督管理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0(01)
[5]尹清菊,张亚锋,过群.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现状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06)

粮油食品科技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粮油食品科技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粮油食品科技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1. 田宝华, 杨春华, 李军. 食品安全质量体系中HACCP与ISO9001融合[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38(13): 306-307.
2. 张晶晶, 纪艳阳, 季万珍,等. 罗汉果提取物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19(2): 220-21.
3. 杨尚川, 朱胜红, 徐昌辉. 粮油加工过程控制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 2017, 42(3): 105-108.
4. 徐秀丽, 雷虎亮, 周新民, 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脱脂大豆异黄酮的工艺优化[J]. 粮食与油脂, 2018, 31(3): 104-106.
5. 张永磊, 张东亮, 康德志,等. 统计分析在稻谷品质分析中的应用[J]. 稻作科学, 2019, 27(1): 95-97.
6. 索维草, 汤正朋, 邓万秀. 红藻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食品科技, 2017, 17(2): 136-141.
7. 陈秀贤, 刘美娜, 马宁, 等. 超分子辣椒素对食品发酵质量和发酵微生物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39(22): 312-314.
8. 方乐, 吴菲, 李海洋, 等. 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3): 216-218.
9. 李树起, 李英华, 张兆卓. 基于ERP的粮油加工企业质量追溯管理[J]. 粮油食品科技, 2019, 27(3): 89-92.
10. 张巍巍, 赵波, 张健. 纳米纤维素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 26(4): 117-121.。

食品科学毕业论文

食品科学毕业论文

食品科学毕业论文食品加工业是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集中体现,而食品科学则是研究食品生产原料、食品加工和储存、食品营养价值及安全卫生方面的科学学科,关键在于如何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的背景下,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食品加工中的蛋白质水解与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平的蛋白水解和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活性酶的影响,探讨了蛋白质水解及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豆制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1、材料准备豆腐制作的原料为大豆,乳酸菌选用Lactobacillus casei。

2、试验设计将豆腐分为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酶助剂和乳酸菌进行发酵处理。

实验组1-3分别添加蛋白质水解剂,第4组作为对照组。

3、分析方法(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Bradford法进行测定。

(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3) 活性酶含量的测定: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结果经过图像化处理,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1、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蛋白质可溶性明显增加。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2、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豆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3、活性酶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活性酶含量明显提高。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活性酶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豆腐中的活性酶含量。

currentresearchinfoodscience文献

currentresearchinfoodscience文献

currentresearchinfoodscience文献您好!以下是一些关于当前食品科学研究的文献,包括正文和拓展:1.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K. B. Lettinga, F. G. M. ter Haar, and J. A. M. van der Star. This book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food chemistry, nutrition, processing, and safety.拓展:这本书是食品科学领域最新和最全面的著作之一,涵盖了食品化学、营养、加工和安全等各个方面。

作者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领域,他们的论文反映了当前食品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2.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overview" by H. F. Dannert. This book provid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topics such as food chemistry, nutrition, processing, and safety.拓展:这本书是一本介绍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入门读物,涵盖了食品化学、营养、加工和安全等各个方面。

作者们都是食品科学的知名专家,他们的文章提供了对食品科学研究的全面认识。

3. "Enzymology: A practical approach" by W. A. F. Idso. This book focuses on the biochemistry of enzymes and their role in metabolism and digestion.拓展:这本书是一本介绍酶学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之作。

食品类的科技论文

食品类的科技论文

食品类的科技论文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了食品对我们有多重要。

店铺整理的食品类的科技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食品类的科技论文篇一科技对食品安全的副作用及其化解〔摘要〕科技发展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科技自身的局限性,科技后果的不确定性,科技成果的滥用。

科技发展使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无法感知”、“不可计算性”和全球性。

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需要通过法律遏制危害食品安全技术的开发和滥用,通过检测手段防范科技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通过政策引导减少有副作用科技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科技,食品安全,新特征,思路〔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5-0075-03我国近年来连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从可致癌的孔雀石绿水产品、苏丹红“红心蛋”、硝基呋喃多宝鱼到三聚氰胺奶粉、毒豇豆、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皮革胶囊等,严重损害了政府权威、危害了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显露出科技的身影。

现代化的食品工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根基的,大量的食品科技甚至其他领域的科技被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领域,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多风险。

一、科技何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科技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呢?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指出:“科学与技术是允诺和威胁的化合物,它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如食物、取暖和运输——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共同的、全球生存的这个基础构成威胁。

” 〔1 〕(P412)因此,他强调科技要为由它们自身所创造的风险负责。

具体原因包括:(一)科技自身的局限性造成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其一,整个客观世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科学却把客观世界分成一个个部分、一个个方面去研究,造成对自然规律的不全面甚至错误认识。

食品科学导论论文

食品科学导论论文

《食品科学导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木糖醇的研究及应用学院轻工学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年级食品13-3姓名学号***********木糖醇的研究及应用摘要:木糖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介绍了木糖醇性质,研究现状,生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木糖醇的应用,并展望了木糖醇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合成;问题;应用一:主题概述木糖醇又称为戊五醇, 是一种多元醇, 分子式为C5H12O5 , 相对分子质量为152.15, 外观为白色结晶状粉末, 无臭味, 熔点为92 ~ 96 ℃, 易溶于水, 溶解度169 g(20 ℃ ), 溶解热-145.6 J/g, 热能16.99 J/g。

微溶于甲醇、乙醇、醋酸, 不溶于乙醚、氯仿。

木糖醇有一定的吸湿性, 味甜, 甜度相当于蔗糖, 发热量相当于葡萄糖。

广泛存在于果品、蔬菜、谷类、蘑菇之类食物和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

木糖醇可用作甜味剂、营养剂和药剂,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发木糖醇项目主要是由于缺乏甘油,用其作为甘油的替代品,并且在当时开展了木糖醇在医学领域方面的研究,由于其具有保肝,护肺,降低酮体和增强糖尿病患者体力的功效,因而作为糖尿病人的辅助代糖品。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外健齿方面的研究早于我国,国外的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无糖口香糖。

上世纪90年代后,国际市场上的木糖醇需求逐渐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人们呼唤着无糖时代的早日到来。

木糖醇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糖代替品,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其市场增长率令人可惜,2003年我国木糖醇产量超过1.2万t,出口约1万t,是世界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

三:生产工艺木糖醇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化学生物合成法和全生物合成法。

1、化学合成法目前,国内外木糖醇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为化学合成法,即用富含多缩戊糖的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桦木片等农林和工业废料经酸(如HCl,H2SO4)水解成木糖后经纯化处理和加氢反应制得木糖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第一篇: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本试验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 添加杏鲍菇菌汁进行乳酸发酵制成保健酸奶,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菌汁添加量15%、蔗糖用量7%、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5小时,产品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较好, 色泽微黄, 酸甜适中, 口感细腻, 具有杏鲍菇特有的清香味和淡淡的乳香味,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关键词:杏鲍菇;酸奶;保健食品:食品科学工程前言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

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因其子实体具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1]。

在日本又有西洋侧耳、雪茸等美称, 其菌肉、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 具有杏仁香味, 风味独特, 故有“平菇王”、“ 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是近几年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自然分布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摩洛哥、中国新疆和四川西部等地。

杏鲍菇的人工驯化工作最早始于意大利国家,并且获得了成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 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已开始小规模生产, 并有大规模发展趋势。

开发杏鲍菇的深加工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杏鲍菇的产业化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2]。

所以杏鲍菇食用价值非常高。

据分析, 杏鲍菇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且都是L-型, 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和寡糖。

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

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

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食品科学是一个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以及消费等方方面面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文献研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的重要性,介绍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文献资源进行科研工作。

1. 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的种类在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主要包括科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技术报告等。

这些文献来源于国内外各大权威出版机构和学术组织,涵盖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营养学等多个子领域。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为食品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的重要性专业文献是食品科学领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和前沿性。

通过对专业文献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为自身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此外,专业文献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

3. 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1 文献检索在进行食品科学领域专业文献研究时,首先需要进行文献检索。

可以通过各大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等进行检索,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如Google Scholar进行全面搜索。

在检索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和检索词汇,以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3.2 文献筛选在众多文献中筛选出符合自身研究方向和需求的文献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可以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再深入阅读全文,最终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3.3 文献阅读与整理阅读文献时应该注重细节,理清作者的观点、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并将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采用笔记、标注或者引用管理工具来记录关键信息,以备后续查阅和引用。

食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隐患。

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任务。

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1. 食品安全监测技术食品安全监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技术在食品成分分析和污染物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也逐渐兴起,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当前,各国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标准与法规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

同时,国际间也在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食品安全标准,促进全球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当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趋势1. 多学科交叉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科学、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共同解决食品安全难题。

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黄丹,殷文政.呼和浩特地区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试验研究[J].农产品加工,xx,(12):72-742刘冬香.动物性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及blaZ、mecA和nuc基因的多重PCR[D].内蒙古农业大学,xx3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xx:246-2554何庆国,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xx:381-3825刘秀梅.试论国内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C].6双金,嘎尔迪等.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规律及其致病菌的分离鉴别与药物敏感性试验[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xx,22(1):18-23 7张中文.北京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xx,17(4):44-478史冬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以黏附素为靶位的疫苗的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xx9张善瑞.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茵快速诊断及金葡菌a-溶血素的原核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xx’233-23510WalevI,WellerU,StrauchS,etal.Selectivekillingofhumanmonocytesandcytokinereleaseprov okedbysphingomyelinase(beta-toxin)ofStaphylocousaurous[J].I nfectImmune,1996,64(8):2974-297911王蟲.金黄色葡萄球菌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xx,27(6):269-27112LittonMJ,DohlstenM,HanssonJ,et.al.Tumortheropywithanantibody-targetedsuperantigengenera teadichotomybetweenlocalansystemicimmuneresponses[J].Americ anJournalofPathology,1997,150(5):1670-161713BrakstadO.QAasbakkK”MaelandJ.A.,1992,DetectionofStaphylocousaureusbypolymerasec hainreactionamplificationofthenucgeneJ.Clin,Microbiol.30:16 54-166014Chesneau,0.,Allig,J.andelSolh,N.1993,Thermonucleasegeneasatargetnucleotidesequenceforspecificrec ognitionofStaphylocousaureus.Mol.CellProbes.7(4):301-31015LevySB.Theantibioticparadox:howmiracledrugsaredestroyingt hemiracle[M].NewYork,Plenum,1992,ISBN0-306-44331-737:32-38 16JevonsMP.“Cellbenin\"-resistantstaphylocoi[J].BMJ,1961,1:124-12517VanDuijkeren,WolfhagenE,BoxeMJ,etal.Human-to-dogtransmissionofmethicillin一resistantStaphylocousaureus[J].ErmergInfect,xx,10,2235-223718LeonardFC,MarkeyBK.Met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usaureusinanimals:ar eview[J].Vet,xx,175:27-3619FarmerTH,GilbartJ,ElsonSW.Biochermicalbasisofmupirocinres istanceinstrainsofStaphylocousaureus[J].AntimicrobChermothe r,1992,30:587-59620丁兆凤.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机制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xx,1-221HigginsCF,HydeSC,MimmackMM,etal.Bindingprotein-dependentt ransportsystems[J].BioenergBiomennbr,1990,22:571-59222RoseSD.Applicationofanovelmicroarrayingsystemingenomicsre searchanddrugdiscovery[J].AssociationLaboratoryAutomation,1998,3:53—5623AlligJ,AubertS,MorvanA,etal.Distributionofgenesencodingre sistancetostreptograminAandrelatedpoundsamongstaphylocoires istanttotheseantibiotics[J].AntimicrobAgentsChermother,1996 ,40:2523-252824EltringhamI.Mupirocinresistanceandmethicillin-resistantSt aphylocousaureus(MRSA)[J],Hosp.Infect,1997,35:1-825牛志强,郑敏.P-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知识[J].中国动物保健,xx,6:63-66。

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食品)

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食品)

文献综述题目:苹果渣中提取纯化多酚的研究进展苹果渣中提取纯化多酚的研究进展摘要: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位列我国四大水果之首。

近年来, 随着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苹果产量逐年增加, 苹果加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苹果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苹果多酚,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清除体内自由基、抑菌、抗衰老、等功能, 因而其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制革和日用化工等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苹果渣是苹果加工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它的综合利用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避免大量的苹果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苹果多酚具有很高的药理生理价值,因而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对苹果果渣的研究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苹果渣进行深加工使之变废为宝已经成为眼下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苹果渣中多酚类物质的组分、性质、提取工艺、生物活性以及应用现状。

关键词:苹果渣;多酚;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苹果渣虽然是苹果果汁加工中的废料,但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果肉和果皮含量占总量的90%。

我国对果渣的研究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果品加工废料的综合利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

目前苹果废渣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利用苹果渣做饲料;利用苹果渣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等产品;从苹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

但所利用的苹果渣仅占总量的一小部分,大多数苹果渣还是作为垃圾处理。

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果渣进行深加工已经成为了眼下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对于苹果渣的利用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对于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也进行了初步研究,苹果渣的利用却已经得到人们群众的高度重视,对于苹果渣的资源利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标题:基于突变温泉菌培养基的高蛋白质食品开发研究摘要:突变温泉菌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多样性,因此在食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以突变温泉菌为原料,利用发酵技术开发了一种高蛋白质食品,并对其理化性质、营养价值以及感官特点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在蛋白质含量和种类上具有较高的优势,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独特。

因此,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高蛋白质食品。

关键词:突变温泉菌;高蛋白质食品;发酵;蛋白质含量;营养价值1.引言2.实验方法2.1突变温泉菌的培养和筛选从温泉水样中筛选并纯化突变菌株,通过PCR扩增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物种鉴定。

2.2准备突变温泉菌发酵基质收集突变温泉菌培养液,并通过离心和过滤将细胞去除。

将菌液与发酵基质进行混合,使其达到最佳发酵条件。

2.3发酵条件将混合液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调控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等因素,以促进突变温泉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3.结果与讨论3.1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的理化性质通过分析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的外观、质地、色泽以及水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我们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3.2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

这表明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食品。

3.3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的感官特点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对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的口感、风味和香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呈现出一种新颖的食品体验。

4.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突变温泉菌开发了一种高蛋白质食品,并对其理化性质、营养价值和感官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估。

结果表明,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口感独特。

因此,突变温泉菌发酵产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高蛋白质食品。

本研究为进一步突变温泉菌的食品应用提供了基础研究和理论指导。

食品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食品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食品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8亿,我国高血压患病率2002年为18.8%[1]。

抗根据200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18岁以上高血压人口估计至少有2亿。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血压人口大国[2]。

目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3]5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CE的活性,使得血管紧张素II 的生成和激肽的破坏均减少,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ACE抑制肽是一类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安全性高、效果专一无副作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稳定性好等优势,易被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所接受,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1.1高血压病1.1.1高血压病简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TO)、国际高血压学会(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高血压定义为:在18周岁以上成年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 mHg和舒张压≥90 mmHg。

有关研究表明,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为肥胖、食盐摄入过量、饮酒、遗传、年龄、性别、工作的紧张度等等[5,6]。

由于其病因十分复杂,对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未有确切的认识,目前存在的学说主要有:精神、神经学说、肾原学说、心钠素学说、离子学说、胰岛素学说等。

1.1.2高血压病的防治方法轻度高血压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治疗,如限制食盐(< 6g/day),减轻与控制体重,戒烟,低脂饮食,限制饮酒,经常性活动,调整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劳累等[7]。

对于较严重的高血压病一般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现代治疗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

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食品科学涉及许多领域,包括食品质量评估、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所提升,而且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食品科学、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食品行业、质量评估、加工技术、食品安全引言:食品科学是研究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的学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培养食品科学专业人才成为了当下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衡量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期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食品科学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也具有多样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向:1. 食品质量评估:食品质量评估是食品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对食材的质量特征、营养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或者开发新的食品质量评估指标。

2.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学生可以通过对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提高食品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可以研究新的食品加工方法,或者改进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存性。

3.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食品科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或者研究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食品安全领域做出贡献。

二、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食品科学论文文献

食品科学论文文献

食品科学论文文献食品科学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店铺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文献,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食品科学论文文献篇一关于如何科学地使用运动营养食品的思考近年来,运动营养食品发展迅速。

何为运动营养食品,顾名思义就是一类与运动相关的特殊食品,是从各种天然食品或人工食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营养食品,是一种特殊的保健食品。

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营养食品标准中,将运动营养食品定义为:它是为满足运动员、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或体力劳动者的生理、代谢需要和某些特殊营养素的需求,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或调制的食品或营养补充品。

运动营养食品最初是营养调控师为了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增强运动能力,根据人体细胞、组织、肌肉的运动特点研制它具有增进健康,改善体质,保持体能与活力和增强运动能力和运动效果的作用。

1.使用运动营养食品的误区1.1 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

目前,很多运动员、教练、厨师还错误地认为吃一些肉类或者吃一些蛋类食品就等于营养。

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导致运动员大量摄入脂肪和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明显摄入不足,导致运动员仅仅体重持续增加,营养不平衡。

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最理想的能源的碳水化合物被忽视,造成碳水化合物摄入严重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同时会影响其他物质的正常代谢。

1.2 维生素摄入不足。

很多运动员在一味地要增强体质,甚至出现不吃素现象,从而导致部分运动员存在维生素A、C、B摄入不足。

维生素A对于力量性运动和机体免疫功能非常重要。

而B族维生素在体内以辅酶或许多酶的前体形式存在,有助于营养素转化为能量。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维生素B的缺乏会进一步加重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不足。

1.3 补水不及时。

有的青少年运动员缺乏合理补水的知识,把口渴作为该补水的指征。

已有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至少要补充八杯水,而运动员的训练或体力劳动者繁重的体力运动都会损耗大量水,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导致身体脱水,运动中脱水会引起血容量下降、增加心脏的负担。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食品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食品科技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篇一浅议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中的科技伦理问题摘要:食品安全领域呈现的严重问题很大程度上虽然是相关主体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不规范操作以及失责的结果,但我国乱象迭出的食品安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潜规则却鲜为人知,究其根源却是相关主体的道德失范、伦理失序。

从食品安全领域科技伦理学审视入手,探讨食品安全领域科技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伦理秩序的构建。

关键词:食品安全;科技伦理;信仰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81-02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食品冷藏链到转基因食品,从超低温加工到品质管理与食品安全检测等食品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

然而,食品源头上,动物饲料中加三聚氰胺、白菜喷甲醛保鲜、韭菜喷蓝矾省钱早已成为行业内潜规则;从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遮掩。

毒豆芽、地沟油、过期月饼、染色馒头,小作坊不知羞耻,大企业却“更胜一筹”:肯德基“速成鸡”事件中“走过场”甚至花钱获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肉流入双汇食品、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食品安全领域呈现的上述严重问题很大程度上虽然是相关主体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不规范操作以及失责的结果,但我国乱象叠出的食品安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潜规则却鲜为人知,究其根源又是为何能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乱象过程中,在解决了食品生产和检测的科技难题之后,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凸显道德信仰、科技伦理、诚信责任等价值维度。

因此,食品安全科技伦理不得不成为焦点被社会广泛关注。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研究人类食物的一门学科。

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篇一:《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研究人类食物的一门学科。

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品科学论文参考范文篇一:《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发展》【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也越发的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而国际卫生组织(WHO)也将食品安全纳入到必须先要解决的11个问题之中。

督促各国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健康机制中必可不少的一项,并加快出台、完善各项政策,提供充足的资源来建立和强化各国的食品安全,包括针对减少食源性疾病之系统的和可持续的预防措施的开发和应用。

食品科技因此开始凸显其重要性。

本文就以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为主要路线,针对其发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阐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发展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在食品科学里是重要的研究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有人口增长问题、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问题、食品生产工业化问题、及国际旅游方面和食品消费形式的变化等问题[1]。

而人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学物质。

另外,在食品安全中的新技术也是关注的重点,包括食品辐射和源于新生物技术的食品。

而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考虑诸多因素(生物技术,营养和行为科学,化学和物理分析,信息技术,工程科学和加工技术的通力协作)。

学术界如何界定食品科学?对于食品科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解决的安全问题上,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将食品科学看做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它介于农业科学、营养科学和行为科学之间[2]。

目前,全世界的生物转基因技术都在以植物对害虫的抵抗力,对干旱、盐碱地等恶劣条件适应力,提高植物内所含营养物质的含量等为主攻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梳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梳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梳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方方面面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食品的成分、结构、特性、加工工艺、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毕业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术成果,对于毕业生来说,文献梳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为毕业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现状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食品成分分析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等物质,揭示食品的组成和特性,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在食品加工工艺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食品加工技术,提高食品加工效率和质量,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和安全隐患。

在食品安全方面,研究人员关注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探讨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热点1. 食品成分分析技术食品成分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内容,其研究对象包括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抗氧化剂等物质。

目前,食品成分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食品成分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食品成分分析技术将继续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通量的方向发展,为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2. 食品添加剂研究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保质期等特性。

然而,不少食品添加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防腐剂、着色剂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替代品,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3. 食品安全评价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文献

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文献

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文献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在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态之中,下面是店铺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食品营养与健康文献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11] 董少凤. 东营市农村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山东大学 2010[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2010[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2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二:[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2014[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2013[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22] 马静,王冠雪. 重视对中医专家系统的评价[J]. 北京中医. 1995(03)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三:[1] 王小丹,刘珊,徐海滨,严卫星.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 卫生研究. 2012(01)[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1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12]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13]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学论文文献关于如何科学地使用运动营养食品的思考近年来,运动营养食品发展迅速。

何为运动营养食品,顾名思义就是一类与运动相关的特殊食品,是从各种天然食品或人工食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营养食品,是一种特殊的保健食品。

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营养食品标准中,将运动营养食品定义为:它是为满足运动员、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或体力劳动者的生理、代谢需要和某些特殊营养素的需求,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或调制的食品或营养补充品。

运动营养食品最初是营养调控师为了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增强运动能力,根据人体细胞、组织、肌肉的运动特点研制它具有增进健康,改善体质,保持体能与活力和增强运动能力和运动效果的作用。

1.使用运动营养食品的误区1.1 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

目前,很多运动员、教练、厨师还错误地认为吃一些肉类或者吃一些蛋类食品就等于营养。

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导致运动员大量摄入脂肪和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明显摄入不足,导致运动员仅仅体重持续增加,营养不平衡。

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最理想的能源的碳水化合物被忽视,造成碳水化合物摄入严重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同时会影响其他物质的正常代谢。

1.2 维生素摄入不足。

很多运动员在一味地要增强体质,甚至出现不吃素现象,从而导致部分运动员存在维生素A、C、B摄入不足。

维生素A对于力量性运动和机体免疫功能非常重要。

而B族维生素在体内以辅酶或许多酶的前体形式存在,有助于营养素转化为能量。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维生素B的缺乏会进一步加重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不足。

1.3 补水不及时。

有的青少年运动员缺乏合理补水的知识,把口渴作为该补水的指征。

已有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至少要补充八杯水,而运动员的训练或体力劳动者繁重的体力运动都会损耗大量水,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导致身体脱水,运动中脱水会引起血容量下降、增加心脏的负担。

一旦体液丢失达到体重的2%~3%,运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

因此建议运动员在训练时就及时补充水分,最好能补充含矿物质、维生素和糖水,以防脱水。

运动营养食品是人们在正常的三餐之外另加的一道“营养餐”,也是运动员在训练时的必需补充食品。

如果能对运动营养食品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不但训练起来精力充沛,在比赛中也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且也有利于对运动疲劳的现象的消除等,那么如何更科学合理地使用运动营养食品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2.科学使用运动营养食品的建议2.1 使用时间要恰当合理。

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搞体育的学生或运动员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原因,平时不注意食用运动营养食品,只是到了考试前或是比赛前一两个月才开始突击使用,往往效果不明显。

其实这些体育生或运动员们忽略了运动营养食品中本质的东西,运动营养食品不是药物,更不是兴奋剂,临时突击大量使用,不仅不能保持体能和增强运动能力的运动效果,往往还会起到诸如仅仅增加了体重的反作用。

运动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不间断地科学合理使用运动营养食品,保证良好的训练状态,消除疲劳,减少伤病,才能在考试或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另外,我国运动员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很多运动员还处于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在快速成长,在艰苦的训练之外,还要学习繁重的文化科目,科学合理地补充运动营养食品不但对他们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成长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2 使用运动营养食品时要有针对性。

运动营养食品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的运动营养食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不同的运动营养食品只适应不同的运动项目的使用。

因此,食用运动营养食品时一定要把运动营养食品的特性有针对性地使用。

比如,在训练100米跑、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时,就要注意补充提高爆发力的运动营养食品。

此类食品主要是为运动者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提高运动者的能量供给,最大地激发运动者的运动技能。

主要指各种固体能量补充食品、运动饮料和冲饮能量提供食品等。

固体能量补充食品是指含有人体所需优质能量元素、维生素、丰富的支链氨基酸主要是指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肌酸等。

运动饮料中有一定含量的糖,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以及运动中所需求的一些电解质的一种饮品,是改善和提高运动者代谢调节能力的食品。

冲饮能量食品是指通过简单的冲饮可以为运动者及时地吸收并保证足够能量的冲饮食品。

再比如,在训练诸如原地推铅球、铁饼、举重等需要力量运动项目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食用促进肌肉生长类的食品。

此类食品主要是促进肌肉生长,通过补充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

其主要的产品有蛋白粉、肌酸类、抗分解的营养物质等。

蛋白粉主要是通过提供一些优质的蛋白质或者氨基酸促进肌肉生长,产品主要有:鸡蛋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等。

其中乳清蛋白被人们称为蛋白之王,是从牛奶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种类,而且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消化、易吸收等特点,是人体发育、生长、抗衰老等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精华物质之一。

肌酸类是一种存在于我们人体内的天然营养物质。

肌酸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及甲硫氨酸等三种氨基酸所合成的一种物质。

它可以由人体自行合成,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取。

肌酸主要有水肌酸、复合肌酸和葡萄酸肌酸三类。

3.结束语总之,在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运动食品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运动营养食品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但是有些人对运动营养食品的使用还不够科学合理,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及时补充运动所需的营养,才能满足运动者或者体力劳动者的生理需要和对某些特殊营养的需要,才有利于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良性发展,从而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

参考文献[1] 胡海明.浅谈运动营养食品的使用[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21:10.[2] 林五方.运动营养食品的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21:03.[3] 卢海通.对运动营养食品前景的展望[J].中国食品,2021:06.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视角摘要食品安全的话题在公众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一方面是因为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媒体的报道。

本文着重分析了媒体对食品安全报道的现状,并对加强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报道;科学视角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68-0070-02食品安全的报道,是当今不少媒体激烈追逐的议题。

稍大一点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就会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目光,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报道。

但仔细梳理这些报道,就可以发现:当前食品安全的报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体现在科学性上。

也就是说,现在媒体不少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难以经得起科学推敲。

本文拟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解决的策略。

1 抓眼球效应导致媒体的科学“失明”不可否认,当前的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有人甚至将其比喻为“立体战争”。

从媒介上说,有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从属性来说,有面向大众的,也有面向行业的。

所以,把媒体之间的竞争比喻为“立体战争”其实并不为过。

这种竞争就导致了媒体必须要想方设法抓住公众的眼球,自然,如果将抓住眼球作为媒体的第一要务,那么,科学性自然就会退居其次。

我们就以今年所谓的“毒黄瓜”为例,来看看“抓眼球”是如何导致科学“失明”的。

今年5月底,德国等欧洲国家出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的病例。

一时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这个词红遍了媒体。

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公众自然迫切想知道是什么导致了疫情的发生。

5月26日,德国汉堡卫生研究所宣布,在西班牙生产的黄瓜上发现了大肠杆菌。

这一发现并未得到德国联邦研究机构的认可。

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广泛传播,西班牙黄瓜遭受重创,该国蔬果种植业已经遭受了“无可弥补且不公正的伤害”。

西班牙环境、农村和海洋事务大臣阿吉拉尔语现在,西班牙人说起黄瓜来,可能会恨得牙痒痒,实在是不明白:未经确认的信息为何会传播如此之快?西班牙黄瓜的冤案,看似好像和媒体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

如果媒体能够秉持科学的态度,坚守科学精神,也许西班牙的黄瓜就不会那么惨。

百度一下“毒黄瓜袭德致14人死亡”,可以看见相关的结果近9.5万条,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这是大多数媒体报道这则新闻时采用的标题。

不过,细读全文,以此为题的文中明明就有这样一句话: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为何非得在标题中让黄瓜带“毒”。

为什么媒体编辑会对如此重要的一句话视而不见呢?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媒体人士认为,当今是一个读题时代,所以标题就一定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这本无可厚非,大家的时间都很有限,能通过标题了解新闻的大概内容就可以了。

但如果片面去追求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去考量标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那读者读完之后,得到的只能是错误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对媒体产生不信任感,媒体的公信力就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线,要提高公信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就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坚持科学精神,把准确性置于首位,而不是过分追求“新、奇、异”。

2 记者的科学素养也很重要根据第八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不太高。

这个不高,在媒体中同样有表现,就是不少的媒体记者缺乏严格的科学训练,在新闻报道中自然就不太关注科学的问题。

就拿今年议论最多的食品添加剂来说说。

在百度百科里,食品添加剂是这样定义的:“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应该是食品品质改善的有功之臣。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食品添加剂在国内的遭遇却有些坎坷,不仅当不上有功之臣,在一些人的眼中,食品添加剂反而成了洪水猛兽,他们头脑里甚至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含添加剂=食品好,含添加剂=食品不好。

一些产品的广告中,你也可以看到在暗自推销“食品添加剂不好”的理念,诸如“纯天然”、“本品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频频现身广告语。

尽管专家一再科普:我们打击的是非法添加,而不是食品添加剂,但为何科普的效果总是不理想呢?笔者以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的遭遇,与西班牙黄瓜的冤情有相似之处。

相似的原因就在于,“冤案”的产生,传播者多多少少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作为传播者,媒体的记者编辑很有必要加强学习,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学透了,再去给大家传播。

3 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路径食品安全报道做得好不好,对公众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片面地去炒作问题,不能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报道,容易加剧公众的恐慌心理,产生“吃什么都不安全”的心理压力;反之,如果只说好话,又会让一些违法者觉得有机可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