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1章第1节《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发芽的过程3. 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他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如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也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他们具有基本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胚芽”、“胚根”等。
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发芽的过程和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温度、水分、空气等。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发芽的过程以及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深入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有过种植植物的经历,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样本、解剖工具、投影仪、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解剖工具一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颗美丽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什么吗?种子有哪些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种子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种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解剖工具解剖自己准备的种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让学生结合已知的知识,尝试解释生命的孕育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种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3.实践教学法: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针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皿、土壤、水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解剖针剖开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后续的植物生长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法:让学生参与种子萌发的实验,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萌发实验的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结构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的生命力。
难点: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种子里面有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形特征。
然后,教师使用放大镜和解剖刀,示范如何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讲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并记录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和成分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的生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并了解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种子结构的认识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特点和结构。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种子样品: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如小麦、大豆、玉米等。
2.实验器材:放大镜、刀具、培养皿、水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课件。
4.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种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图,详细讲解种子的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让学生自行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确保预习效果。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理解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
-提问与讨论: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2.种子发芽的过程;
3.种子繁殖的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
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2.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具体变化;
3.种子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程标题为《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发芽过程以及种子繁殖的方式。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实物,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用的培养皿、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用镊子轻轻剥开花生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哪些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认识种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豆类、谷类、蔬菜种子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浸泡过程,记录种子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才能萌发?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8.板书(5分钟)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案(2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豆、银子、放大镜(2)实验过程A、观察浸泡过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有什么区别?明确:浸泡后: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B、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①用银子小心地剥开种皮②再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③直接用眼睹或放大镜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④把看到的种子内部样子画在“实验记录单” 的空白处注意:使用银子时要小心!(3)我的观察蚕豆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3、其他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展示黄豆、花生、白扁豆解剖图)明确:黄豆、花生、白扁豆等内部结构跟蚕豆相似,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三、研讨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①形状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明确: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冇成解剖观察交流结果观察交流讨论、归纳知识小结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 •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口纸、放大镜。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的]1.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一样。
2.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科学探究目的]1. 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和描绘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
3. 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4.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构造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的]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 各种植物的种子〔花生、蚕豆、凤仙花等〕、放大镜、镊子、浸泡一天的蚕豆[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场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聚焦试着说一说你都搜集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三、探究任务一:根据搜集的种子,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拟的方法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任务二:猜想种子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将想法画下来。
任务三:取一粒干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并用镊子解剖浸泡了的种子,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内部构造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任务四:观察更多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
研讨:1. 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一样。
2. 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有什么一样之处?小结: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3. 种子的哪一局部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小结:种子内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将来会发育成植物。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学生分享猜想,并画下想法。
学生解剖浸泡的蚕豆种子,并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内部构造,并做好记录。
对更多种子的内部构造进展观察。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教案: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了解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孕育新生命的功能。
b. 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c.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a.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种子形态和结构,了解种子的特点。
b. 对比与分析:比较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c. 思维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与新生命的关系,探索种子背后的奥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种子的结构和特点、种子萌发流程等内容。
2. 种子实物和图片:教师准备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种子,如豌豆、向日葵、玉米等,并展示相应种子的图片。
3. 实验工具:玻璃容器、土壤、水、纸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b. 提出新的问题:植物是如何繁殖的?新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2. 探究(10分钟):a. 展示不同种子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b. 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种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种子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说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c.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和功能。
3. 观察实验(15分钟):a. 将豌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有水的容器和没有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记录并观察两组种子的变化。
b. 观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水的种子能够发芽,而没有水的种子不能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c.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4. 总结归纳(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特点和萌发条件,并记录在黑板上。
b.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答提出的问题:种子是植物的什么部分?种子里包含什么? - 种子不仅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还是孕育新生命的保护层。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案(2套)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于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于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
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
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银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材料准备:蚕豆、黃豆、绿豆等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1. 给每组提供蚕豆、黃豆、绿豆等植物种子。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着新生命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但对于种子内部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内部的结构和生活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探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引导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豆、玉米、小麦等。
2.器材准备:放大镜、解剖针、培养皿、湿润的纸巾等。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里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索种子萌发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索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和新生命孕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认识到生命科学的奥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索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理解种子内部各结构的作用,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外部和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探究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显微镜、实验器材、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记录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种子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问题,学生回答,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5.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完整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同时,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以探究种子结构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植物生长的知识,对于种子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种子结构的认识,并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身边的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真实的种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讨论法:在观察种子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以便学生观察种子细节。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细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每组选一个种子进行详细观察。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种子的新生命孕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2.难点:种子各部分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样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颗饱满的种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种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
同时,简要介绍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操练(10分钟)分发种子样本,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实际结构。
然后,分组讨论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所需的外界条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让学生思考种子生长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在湿润环境下的萌发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提问:“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讲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光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理解植物各器官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
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2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和“种植凤仙花”,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在实际种植中体会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3~7课“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与“种子的传播”,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长出新器官的顺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是对凤仙花一生生长变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单元学生亲历的科学实践过程的总结。
植物会长高、长大,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开花结果,这样一些事实,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但还不曾去深入地探究。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学生本身就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美丽的凤仙花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大多数学生的种植经验不足,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教师要给予关注和指导,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种植成就感,为接下来对植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1.根据教情,与其他单元的教学交叉进行。
凤仙花的生长受气温、降雨、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较大,教师在进行“种植凤仙花”探究活动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季节特点调整教学进程;另外一方面,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教师可按具体生长情况做适当调整,如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穿插到第二、三单元中间,以保证合理、有序地完成本学期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根据学情,督促、帮辅、激励等适时跟进。
凤仙花生长周期约为150~240天,周期较长,学生在观察凤仙花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教学间隔过长,学生遗忘作业;意外状况频出,学生难以坚持;作业本身难度高,学生易受挫;评价、激励不当,学生无动力等。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提醒、督促学生观察凤仙花;鼓励学生出现意外状况时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不要轻易放弃;作业按照难度分层布置,为学生进步提供“脚手架”;前置激励计划,适时跟进。
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材P2~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7.交流: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各组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
8.讲解:蚕豆种子里有两片“豆瓣”,叫作子叶,其内部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种子萌发提供所需的养分。
子叶的连接处上面尖尖的结构叫作胚根,会发育成植物的根;下面小齿状的结构叫作胚芽,会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叫作胚轴。
胚根、胚芽、胚轴和
子叶共同组成了植物的胚。
探索三:观察更多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的是蚕豆种子,那么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会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出示玉米、花生等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图。
)
2.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预设:花生种子和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相似,都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这些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3.小结:虽然不同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内部结构都基本相同,一般都有种皮和胚的结构。
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并初步理解胚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研讨汇报
课时训练P2第三题。
三、选择题。
1.下列图片中,绿豆种子是()。
4.干瘪(biě)的蚕豆种子的种皮是很难剥离的,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这样就能轻松分离得到完整的种皮和胚。
A.用水浸泡一天
B.用小刀割开
C.用手撕开
5.下列种子的结构中,对种子起保护作用的是()。
A.胚根
B.种皮
C.胚芽
参考答案
三、1.B 4.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