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学生的故事资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家,儒家创始人。
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
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
那么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文档4篇)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孔子学生的德育故事2010年03月02日13:03 admins 学习时间:20分钟评论0条厉以宁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过两个故事,恰好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解释“德”的这种物质“得性”。
第一个故事是说,鲁国国王颁布一份文件,要求有机会出国的国人如果在国外看见本国的同胞被沦为奴隶,应该将其赎回,所花费用回国后由政府报销。
孔子有个学生在国外果然发现同胞被沦为奴隶,于是将同胞赎回。
但是,他并没有去报销费用,所以,大家都盛赞他的高尚品行。
孔子得知后却批评了他,说:你这样做是缺德的,因为你会使其他人无所适从。
为什么呢?假如其他人也在国外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沦为奴隶,他如果听了国王的话,将同胞赎回并按规定报销了费用,别人就会拿他与孔子的学生作比较——孔子的学生可以不来报销,你却来报销——结果使他显得品德不那么不高尚,尽管他是听从君王的命令去报帐的;如果他向你学习,赎回后也不去报销费用,他则无故损失了金钱。
这种损失,一次可以接受,两次可能有怨言,多次则不愿意了。
由于有了孔子的学生不报帐在先,其他的人就会陷入“报帐也不好,不报帐也不好”的两难境地。
这样,今后的鲁国人在国外见到同胞被沦为奴隶时,为了免却两难境地,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不再赎回落难同胞,越来越多的落难同胞也不能获得救助,所以,你的行为尽管是“无私的”,但由于它不会使更多的人有所“得”,所以却是不道德的。
第二个故事是,孔子有个学生过桥时看见某人不慎跌入河里,便奋不顾身将其救起。
其家人万分感激,硬谢该学生一条牛。
牛在农业社会自然是最宝贵的东西。
学生没有办法,恭敬不如从命,就将牛牵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刚才对他还大加赞赏的人见他牵走了人家一条牛,便转而指责和唾骂他,人们认为,做了点好事是不应该要人家的报偿的。
孔子得知后反而赞扬了自己的学生,说:你将牛牵回家是很道德的,因为你这样做会使其他人认识到,做好事必有所得。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1、颜渊问仁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孔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遵循礼的规定,就可以达到仁的标准。
2、子贡问政
子贡是孔子的另一位杰出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告诉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保证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政府。
子贡又问如果这三个条件无法同时满足,应该先满足哪个。
孔子回答:“足食为先。
”
3、孔子与子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性格最独特的一位,他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但孔子总是耐心地回答他,并鼓励他思考问题。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以义为先,只有具备了正义感才能有勇气去做好事情。
4、颜渊之死
颜渊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之一,他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
当颜渊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孔子痛苦地哭道:“天丧予!天丧予!”颜渊下葬时,孔子带着其他学生一起去送葬,并长时间地望着他的墓穴,哭道:“吾失之矣。
”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与其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孔子门下的学生有很多,有颜回,子贡等,那孔子与学生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学生子贡的故事子贡的真实名字端木赐,因为他的字子贡,所以别名叫做子贡,子贡不但在成绩和政绩方面有着不小的成就,而且在理财和生意上也有着卓越的成绩,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
孔子学术授于老子,他经常带领子贡去周游列国。
子贡那张嘴能言善辩,所以为自己争取了不少的机会,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子贡对孔子十分的谦虚,每当孔子拿他跟颜回比较的时候,由于子贡对颜回有着较深的了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颜回,所以每次孔子说这个问题,子贡总是谦虚地听教。
有一天子贡对孔子说,我的柜子里有一块美玉,我是继续把美玉收放起来呢?还是找一个有眼光的买者把美玉卖掉呢?孔子不懂得经商,为什么子贡还要问孔子这种问题呢?子贡的心里认为,像孔子这样学术渊博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贪官,但是却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个个都配有美玉,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子贡就借物喻人。
孔子回答子贡说卖掉吧,要是打算把它卖了的话,一定要等遇到欣赏他的人再卖。
于是子贡明白了,孔子并不是不愿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赏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识货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么优秀,等遇到欣赏你的人,再去为他服务,如果是不懂欣赏的人,大可不必着急,等待合适的时机即可。
孔子与学生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他的弟子们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通过与孔子的学习和交流,传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一些故事。
孔子教书育人,弟子们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次,孔子正在教书,忽然下起了大雨。
弟子们都很着急,因为他们怕孔子会淋湿。
于是他们纷纷拿起衣服,为孔子撑起遮雨的伞。
孔子看到弟子们这样关心自己,非常感动,他说,“吾虽不得见君子,其心亦远矣。
”这句话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能亲眼看到君子的行为,但是从他们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高尚品德。
弟子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好学。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孔子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呢?”孔子回答说,“礼仪是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子贡听了以后,深有感触,他决定好好学习礼仪,将孔子的教诲传承下去。
还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
宴会上,孔子发现酒席上的菜肴非常丰盛,但是他却没有动筷子。
弟子们都很诧异,他们问孔子为什么不吃饭。
孔子说,“我不是很饿,而且我觉得吃饭的时候,应该先让长者和贵宾吃饱,我要学会谦让。
”弟子们听了以后,都深有感悟,他们决定向孔子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是孔子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是如何通过他的弟子们传承下去的。
孔子的弟子们通过与孔子的学习和交流,不仅传承了孔子的思想,还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我们应该向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人,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让它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篇11、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成心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刚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刚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缺乏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
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分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此用刑砍断了您的脚。
我如今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初您审讯臣的时候,一开场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讯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
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擅长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擅长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
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盛唐时期,一位爱国宏传的文学家曾说:“闻孔子之名,想象君子之态;闻孔子之义,窥见君子之心。
”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他的思想、道德和哲学影响了几代人,甚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孔子故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趣、启迪性和富有哲理的故事。
从一个年轻的学生开始,孔子就开始了他作为人性、职业和尊严的道德教育的征程。
但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他的教训。
有一次,孔子耐心地教了一个年轻的学生,但是他发现这个学生怀疑孔子的教育。
孔子问他是否喜欢香味,学生回答说是。
孔子告诉他,无论香气来自哪里,只要有好的特点,就将其用于自己,就好像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一样。
最终,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谦虚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人性,因此他认为教育在维持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金钱和地位被视为优先考虑之一,但孔子教导弟子不要被这些表象迷惑,而要努力追求人性的真正意义。
据说一次,孔子的弟子们在一间房子里吃饭,日落时,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一位老师在外面等候。
以前这种情况下,孔子会为学生们轻骂,因为他认为应该有礼貌和尊重老师的权利。
但这一次,孔子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他一直强调从学生身上学到的尊重他教给他们的道德。
孔子还提供了几个令人回味的教训,以确保学生们理解和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一个例子是他经常问他的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你们怎么做到的?“然后,他会鼓励他们讲述他们的经验,从而让他们受益。
同样,当他的弟子们问他道德问题时,他会反问他们,以鼓励他们通过思考的方式理解事情。
尽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有这种深入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争辩或发生分歧。
在一次他的弟子们发现孔子没有按照他所教导的那样做某件事情时,他们询问原因。
孔子强调了敬畏的重要性,但是弟子们认为他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因此不尊重现实。
然而,孔子认为他必须保持道德权威,并继续强调他那些令人信服的价值观。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举止、故事和教诲至今仍然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与学生们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十分勤奋,而且善于思考和研究。
一天,他正在庭院中讲述课程,学生们围坐在他身边认真倾听。
就在这时,天开始下雨了。
大家本以为孔子会停止教诲,不想孔子却没有理会,仍然继续讲课。
雨越来越大,而孔子的声音却异常洪亮,直到最后一名学生也听得清清楚楚。
学生们惊讶地问孔子:“为什么你不停下来?大家都听得不清楚了。
”孔子微笑着说:“人类之所以要学习,是为了能够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雨声再大,我们也要坚持去学习。
”故事二:孔子与匡衡的故事孔子一次到一个城市去教书,他请来了一位有名的学者匡衡向自己请教问题。
孔子对匡衡说:“你能给我一个诚实的答案吗?”匡衡郑重地说:“当然可以。
”孔子便问道:“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匡衡思索片刻,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
”孔子再一次提问:“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匡衡这次更加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再次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
”孔子微笑着拍了拍匡衡的肩膀,他对匡衡说:“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100%的诚实,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更加真实。
”故事三:孔子与公输般的故事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了尊重和敬畏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叫做公输般的年轻人,他自称是个人才出众、无所不能的天才。
孔子听了他的自夸后,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孔子问公输般:“你愿意和我一起栽种菜吗?”公输般自信地说:“没问题,栽种菜很简单,我很快就能学会。
”于是,他们一起去菜园。
孔子拿起一把锄头,开始耐心地锄草、整理土壤,然后小心地种下了一颗颗蔬菜种子。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弟子颜回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年轻时非常聪明,但也有些骄傲自大。
有一次,颜回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心灰意冷地向孔子请教。
孔子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像孩子一样,问你不懂的问题呢?”颜回不解地问,“孩子们都问什么问题呢?”孔子回答说,“他们问‘为什么’,‘为什么’。
”颜回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所在,从此开始虚心向老师请教,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教育学生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勇于探索。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问“为什么”,才能不断地探索真理,不断地进步。
这种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除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孔子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据传,孔子曾对学生们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学生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要做到忠诚诚信,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身养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在孔子的教育中,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曾说,“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巩固和提高,而且只有乐于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
因此,孔子鼓励学生们要勇于实践,要乐于实践,要把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际行动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孔子和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和学生的故事有哪些孔子门子的学生有很多,宰予就是其中一个,那么孔子和学生宰予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和学生宰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和学生宰予的故事众所周知,宰予是孔子的学生,而他和孔子的关系也是所有孔门学子之中比较奇特的,为什么说奇特呢?这里小编就跟大家讲讲孔子和宰予之间的种种趣事。
纵观孔子的一生,很少有对自己的学生破口大骂的,而宰予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当年宰予大白天的睡觉,被孔子知道了就说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
”其实放到现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睡午觉嘛,虽然显得有点懒惰,不够勤奋,但又不是什么丧心病忙的事情,怎么就招来了孔子这样的痛骂呢?事实上宰予也不是一个非常差劲的学生,相反在孔子的那么多学生中,宰予还是一个优等生,孔子自己在列举得意门生的时候就提到过宰予。
可见宰予绝不是那种没有能力还懒惰成性的人。
宰予还是一个非常喜欢顶撞老师的学生,他也是唯一一个敢对于孔子的仁义礼乐的制度提出异议的,他曾经建议孔子将三年的守丧期改成一年,因此被孔子认为是不仁义的。
而且宰予能言善辩,比起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子路的忠厚勇武,子贡的活泼善良,或许这一点让孔子不太喜欢,孔子就曾经听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可见孔子却是不太喜欢这种能说会道的,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虽然宰予是孔子手下的高材生,但是对于孔子之道似乎并不是特别认同,经常否定孔子的一些观念,不理解孔子的仁义之道,这才是最让孔子生气的一点。
宰予是怎样的人宰予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儒家学者,他是孔子有名的弟子之一,是孔子门下最得意的几个学生之一,宰予能言善辩,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虽然是孔子的弟子,但是他的思想也并不是完全和孔子相同,相反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
宰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而且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对于各种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是孔子所有学生之中唯一一个对于孔子的学说提出意见的,他曾经认为孔子尊崇的三年之丧的制度并不可取,觉得这个时间太长了,其实可以改成一年的,但是因此遭到了孔老夫子的严厉指责,认为他一点都没有孝心,一点都“不仁”。
孔子和学生的故事_孔子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学生的故事_孔子弟子的故事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那你知道孔子有72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非同常人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和学生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学生的故事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
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
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
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
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
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
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
”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
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
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
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
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
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孔子弟子的故事1、孔子的弟子冉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冉耕,很出色的一个。
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
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金贵),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后来人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收人家东西。
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2、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故事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
孔子与其弟子的事迹故事_史上最全的孔子教育小故事
孔⼦与其弟⼦的事迹故事_史上最全的孔⼦教育⼩故事孔⼦可以说是中国乃⾄世界上⾮常有影响⼒的教育家了,他的“因材施教”理念为⼈们传承沿袭了上千年,⾄今还闪耀着光辉。
既然这样,那么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孔⼦与其弟⼦的事迹故事,供⼤家参考。
更多孔⼦相关⽂章内容推荐(↓↓↓)孔⼦的故事1为善知度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奴的鲁国⼥⼦,赎回本国,那么,这个⼈,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
有⼀次,⼦贡在⼀诸侯国,赎回了⼀个鲁国⼈,却辞谢了官府的赏⾦。
孔⼦听说了这件事,就对⼦贡说:“⼦贡呀!你这件事就做错了。
圣⼈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效法,可以影响后代,⽽不会只是为了适合⾃⼰的兴致。
现在鲁国富裕的⼈少,贫穷的⼈多。
如果赎⼈回去领赏⾦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的刺激,愿去赎⼈的⼈就会减少。
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德⾏修养的⾏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
”⼦路在⼀旁听了孔⼦的这番教导,深受启⽰。
后来,当他救了⼀位落⽔者时,别⼈要送他⼀头⽜来答谢,⼦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
孔⼦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会很多了。
”不久,⼦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
为了防备⽔灾,官府调集民⼯,春修各处沟渠。
⼦路见⼤家⼯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就⽤⾃⼰的部分薪⽔,接济每⼈,⼀份饭菜,⼀份汤⽔。
孔⼦闻说此事,连忙派⼦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的器具。
⼦路发现了,⾮常⽓愤。
他⽓哼哼地跑到孔⼦那⾥叫道:“⽼师难道会嫉妒我⾏仁义之事吗?⼦路在⽼师这⾥所学的,不过仁义⼆字⽽已。
仁义之⼈,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
如今,⼦路将⾃⼰多余的粮⾷,与⼤家分享,⾏仁义之道,⽼师为何禁⽌不许呢?我想不通!”孔⼦听完⼦路的诉说,摇着头道:“⼦路呀!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
你如果觉得民⼯们饮⾷不⾜,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私⼈的俸禄做公义,这种⾏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你⾃⼰的德义。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德育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的教育方式以及他对学生的教导,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曾子,曾子非常聪明,但是性格有些骄傲自大。
有一天,曾子对孔子说,“老师,我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我已经不需要再学习了。
”孔子听了,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你觉得你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呢?你应该虚心学习,不要骄傲自大。
”曾子听了孔子的话,反思自己的不足,从此以后更加虚心地学习,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学生子路的。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非常聪明,但是有时候过于自信,缺乏谦逊。
有一天,子路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他感到很沮丧。
孔子走过来,对他说,“子路,你不要灰心,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和耐心,不要轻易放弃。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学生是注重鼓励和引导的,他不会因学生的失败而责备他们,而是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八境”。
孔子说,“为师者,不可以不知也;为人师者,不可以不诲也。
诲人不倦,教人不厌,是亦为师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无知而厌烦,而是要持之以恒地教导他们。
这也是孔子对教育的一种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止境的过程,老师要不断地教导学生,学生也要不断地学习。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学生的方式是非常耐心和谦和的。
他注重德育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学生,让他们懂得谦逊、虚心、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汲取教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做出贡献。
孔子与弟子10个简短小故事
孔子与弟子:十则简短小故事1. 颜回煮饭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未进食。
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在煮粥的过程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饭来塞进嘴里。
等到饭熟,孔子假装说:“我梦到自己的父亲,想用这清洁的饭来祭祀他。
”颜回赶忙回答:“不可以,刚才有灰尘掉进锅里,我觉得扔掉可惜,便把它吃了。
”孔子感叹道:“巧言乱德,即使是孝顺的人,也会因他的巧言而失去孝道。
”2. 颜回偷馒头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曾经过一个村庄,村里人很少,没有东西可吃。
弟子颜回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手里拿了两个熟馒头。
孔子问道:“颜回,你是从哪里弄来的馒头?”颜回回答:“我看到路边的锅里蒸着馒头,就趁热拿回来两个。
”孔子感慨地说:“我经常告诉大家‘即便是很饥饿,也不要非分之食’,你今天做到了。
”3. 子路请教子路向孔子请教何为“成人之美”。
孔子说:“你问的是什么意思呢?”子路回答:“比如说帮助人建立房子、成就事业等。
”孔子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成人之美’呢?”子路回答:“扶持好人,制裁坏人,即为成人之美。
”孔子称赞道:“你说得很好。
但真正的‘成人之美’应该是以德行感化人,使人的道德得以提升。
”4. 颜回不愚孔子与弟子们坐在桥上看河水流动。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河水在不停地流淌,那河里的水是先前的水吗?”弟子们纷纷回答,有的认为河水一直在流淌,先前的水早已流走;有的认为河水循环往复,先前的水仍在河里。
只有颜回默不作声。
孔子问:“颜回,你怎么看?”颜回答道:“夫子,河水不停地流淌,但河里的水却是不变的。
”孔子赞叹道:“颜回真是不愚啊!”5. 子路负米子路听说孔子生病了,非常担心。
他知道老师平素爱吃米,便决定去给他买一些回来。
子路匆匆忙忙地赶到市场,买了两袋米背在身上。
但回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山路泥泞不堪。
子路摔倒了几次,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背上的米袋。
回到家中,他疲惫不堪地把米交给孔子。
孔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感慨地说:“子路真是我的好学生啊!”6. 孔子教子孔子有个儿子叫鲤,他去世后留下了很多书籍。
孔子和他弟子的小故事
孔子和他弟子的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巨大贡献。
他的传统思想和智慧对于古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今天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中仍有广泛的影响力。
孔子不仅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也有很多重要的弟子,他们对于中国思想的发展也有重大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小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弟子子路的。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一起,互相谈论自己对孝的理解。
孔子问弟子们谁认为自己对孝的了解最深入。
子路说:“我住在家中,经常看到父母患病,就像要死一样,但我从未生出过哀怨的思想。
”孔子听完了他的话说:“这是表面的孝顺,看来你还没有理解孝的真正内涵。
”孔子的话让子路十分困惑,于是他继续思考并试图找到正确的答案。
过了一段时间,子路的父亲去世了,他收拾整个家庭的事情并协助母亲进行祭祀。
他一边思考着孔子的话,一边询问母亲关于孝顺的各种问题。
最终,他意识到,真正的孝顺是通过尽心尽力地为父母做好事情来体现自己的爱意,而不是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来表现出自己的孝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孝心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弟子曾参的。
有一次,孔子请曾参作为仪仗队的领袖,带领孔子去参见国君。
曾参立即答应了,但当他到仪仗队的基地时,他发现其他队员都没来,之后他就开始在那里等候。
孔子一直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曾参带来其他队员的情况,于是他询问曾参。
曾参说,因为今天是星期一,其他队员都去市场买东西了。
孔子听完这些话就很不高兴,因为他认为仪仗队这个职务应该由最擅长礼仪的人担任。
他也认为曾参提供的借口毫无意义。
然而,曾参没有放弃,他告诉孔子,即使现在没有仪仗队的其他队员,他也可以来提供陪同,证明了他的忠诚和责任心。
他也表现出了细心和警觉,为孔子提供了一种舒适、安全的体验。
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他开始重新衡量曾参,并把他视为弟子中的佼佼者。
论语小故事
论语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与《论语》相关的故事:
1、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被困在陈蔡之间,没有食物和饮水。
他的学生们忧心忡忡,孔子却依旧讲学、弹琴、唱歌。
子路不明白,问孔子:“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还唱歌?”孔子回答:“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不因困苦而动摇。
”
2、孔子的一位学生颜渊问孔子:“老师,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又问:“那么,实践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3、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回答说:“那应该是‘恕’吧。
”
4、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夏问孔子:“老师,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色难。
”子夏问:“什么意思?”孔子回答:“就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是最难的。
”
5、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孔子:“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博学而笃志?”孔子回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子张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教育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孔子教育学生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学生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向孔子请教礼仪和行为规范。
有一天,颜回问孔子,“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孔子回答说,“礼仪和行为规范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它能够使人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只有懂得礼仪和行为规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后,深受启发,开始努力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老师,您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学生最重要的是勤奋好学,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够有所成就。
”孔子告诉子路,自己小时候曾经饥寒交迫,但是他仍然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的话深深地感染了子路,他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老师,诚实守信真的很重要吗?”孔子回答说,“诚实守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没有诚实守信,就没有信任和友谊。
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守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终孤独一人。
”子贡听了孔子的话后,决心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从此不仅自己诚实守信,还劝导他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和理念。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启示。
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孔子项橐的故事
孔子项橐的故事
孔子项橐(xiàng tuó)的故事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家孔子与他
的学生之一颜回(yán huí)的交流故事。
据传,在孔子遭到诸侯国流亡期间,他曾遇到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就是后来的颜回。
当时,孔子正带着一群学生四处奔波流浪。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极为贫穷的地方。
孔子对学生们说:“这个地方的人民
贫困,我们就不要再向他们讨要东西了。
”孔子的学生们纷纷
同意。
但是唯独颜回不同意,他认为讨要东西并不丢人,而是一种生存技能,所以他请求孔子允许他去向人们讨要。
孔子瞪大了眼睛,问颜回:“你要去向谁讨要呢?”颜回回答:“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
”孔子又问:“你要得到什么?”颜回答:“只要得到一点点来充饥即可。
”孔子听后不禁笑了起来,他说:“好,你去试试看吧。
”
于是,颜回去向人们讨要,并很快得到了一点点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回到孔子面前向他禀报。
孔子对颜回说:“你能
够在人们中间行乞而不感到丢人,我很欣赏你的勇气和坚持。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够安然接受现实并且有勇气去改变这种现实,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孔子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持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并且获得平等的对待。
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只要他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们也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南乐县西南),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孔子自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学识。
他十五岁时就能够背诵《诗经》、《书经》等经典著作,并且对这些经典有着深刻的理解。
后来,孔子在鲁国和陈国担任了一些政治职务,但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腐败,孔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于是他开始四处游历,向各地的名士学习,寻求理想政治的实现之道。
在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要数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路、子贡、子游、子夏等人。
这些弟子在孔子的教导下,各自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孔子的言行和教育故事。
他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被广泛传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弟子们也都以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为人所称道,他们的故事也一一被传颂。
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被誉为“颜氏之风”,他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一生追求仁义道德,被后人尊为“仁圣”。
子路则以忠诚、勇敢著称,他在孔子逝世后,一直守护着孔子的墓地,表现出了对师傅的深厚感情。
子贡则以聪慧和谦逊著称,他在孔子逝世后,一直致力于弘扬孔子的思想,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他们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总的来说,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_孔子与子路子贡的故事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_孔子与子路子贡的故事孔子门下弟子有3000多人,但和孔子合得来有子路,子贡,颜回等,那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子路的故事子路对孔子是尊敬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子路见了文弱的孔子有点不屑,孔子教导其要学习,子路说“何学之有?”可见其傲慢与伉直。
孔子也不生气,说,要是能够装上羽毛,装上锋利的箭头做成一只弩箭,那么不就射得更加的深了吗?于是子路拜谢,说“敬受教。
”可见子路是鲁莽的,而孔子对于子路也是大度的。
而听过孔子的话后,子路立即对孔子表现出了尊敬。
在子路与孔子相处的过程中,子路有问题总是向孔子积极的讨教,比如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怎么治疗国家等,同时子路也毫不讳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与孔子不同的意见,比如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去见南子,子路就非常不赞同,孔子也并没有摆出师长的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向子路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将子路完全的当做是一个弟子。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积极的启发自己的弟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子路总是第一个发言的,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的时候,子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志向,愿意与朋友共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一起乘坐自己拥有的车马,一起共用好的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豪放。
孔子与子路之间在长期的共处下也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任,孔子在周游列国找不到施行自己思想的国度的时候,想要扎起小木筏漂流出海,孔子说,跟随我的可能只有子路了,子路听了很高兴,可见两个人是互相信任并且推崇的。
孔子与子贡的故事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
他特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
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精品资料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
」颜回赶快接着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以孔子之圣,面对颜回这等贤徒,犹不能完全「不疑」,想一想,在企业真实世界中,有多少主管(或老板)像孔子一样了解他的部属?而你我芸芸众生,有几个修养可与颜回比拟?如此推论,「信任」似乎只是求之不可得的理想罢了!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
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
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
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
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
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
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
” 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
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
”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
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
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
”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
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
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
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