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_孔子与子路子贡的故事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
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今天就为大家提供了孔子跟学生的小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是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的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患,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确实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候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温暖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1、颜渊问仁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孔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遵循礼的规定,就可以达到仁的标准。
2、子贡问政
子贡是孔子的另一位杰出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告诉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保证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政府。
子贡又问如果这三个条件无法同时满足,应该先满足哪个。
孔子回答:“足食为先。
”
3、孔子与子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性格最独特的一位,他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但孔子总是耐心地回答他,并鼓励他思考问题。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以义为先,只有具备了正义感才能有勇气去做好事情。
4、颜渊之死
颜渊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之一,他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
当颜渊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孔子痛苦地哭道:“天丧予!天丧予!”颜渊下葬时,孔子带着其他学生一起去送葬,并长时间地望着他的墓穴,哭道:“吾失之矣。
”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与其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名人孔子的故事
名人孔子的故事名人孔子的故事1战国期间,孔子及他的弟子常常到其余国家游学。
那次,孔子到晋国游学。
途中,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就要到临。
于是,子路就去处邻近的一户人家借伞,但是,这户人家生活贫困,假如是雨天,要么不出门,要么摘莲叶或芋叶挡雨,根本用不起雨伞,更别说有雨傘能够借给他人了。
子路一脸无奈,只能无功而返。
子贡听闻子路借不到伞,便毛遂自荐地再次去借伞。
他到达此外一户人家,见房舍齐整,牛羊成群,鸡鸭绕户,心中暗暗地喜,这下必定能借到了。
但是这家主人看到是陌生人,语言又不通,不过一个劲儿赶他走,子贡根本没有机遇与他沟通,只能绝望而归。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子路忽然说:“先生,子夏家就在邻近,我们到他家去借伞吧。
”孔子一听,连忙摇摇头说:“不要去!不要去!”子路焦急地说:“先生,我们连续去了两家,都借不到伞。
子夏是你的弟子,必定能借到。
”孔子捋着胡须,轻轻一笑,说:“我们仍是到此外一家去借吧。
”说完,孔子率领子路他们,持续向下一户人家走去过后,子路请教孔子,孔子感触地说:“子夏是个护财的人,假如看到是老师来借伞,就会牵强借给我,但他内心会很难过;假如他不借,他人就会说他小气,说他不敬爱师长。
我不去借伞,既能够让他不难过,又能够保全他的名望,何乐而不为?”子路如有所思地址点头。
在与人交往时,情愿自己多受点苦,也不牵强他人做其不肯意做的事,也要保护他人的名誉,这正是孔子被后代尊称为“圣人”的原因之一。
名人孔子的故事2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自言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表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滋味,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内心,也认为然。
可是,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方才曾参所说的话,照实报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美不已。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30字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几个孔子的小故事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了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就去做呀?”孔子说:“你还有爸爸妈妈要照顾呢,怎么能不先问问他们就去做呢?”又有一个学生叫冉有,他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
孔子却说:“那你应该马上就去做呀!”旁边的学生就奇怪啦,问孔子:“老师,为什么子路和冉有问一样的问题,您的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笑着说:“子路胆子大,容易冲动,所以要让他多想想。
冉有呢,做事总是犹豫不决,所以要鼓励他赶紧去做。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能看出孔子多了解他的学生呀!还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走在路上,又累又渴。
看到前面有一棵大树,大家就在树下休息。
孔子的学生子贡去打水,回来的时候,听到有两个路人在争论一年有几个季节。
一个人说一年有四季,另一个人非说一年只有三季。
子贡就过去说:“一年当然有四季啦!”那个人却不相信,还说要和子贡打赌,谁错了就给对方磕头。
子贡就去找孔子评理,孔子看了看那个人,说:“一年只有三季。
”子贡都惊呆了,可没办法,只好给那个人磕了头。
等那个人走了,子贡问孔子:“老师,您为什么说一年只有三季呀?”孔子笑着说:“你看那个人,一身绿衣服,他是个蚂蚱变的,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所以他觉得一年只有三季。
你跟他争论,永远也争不出结果的。
”小朋友们,孔子是不是很聪明呀?《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孔子的小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口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学生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子的学生!”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吗?一年到底有几季?”学生心想,这还不简单,就说:“四季呀!”客人摇摇头说:“不对,是三季。
”两人就争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候孔子出来了,他们就请孔子来评判。
孔子看了看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很不解,但也不敢问。
客人得意地走了。
学生等客人走后,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为什么说三季呀?”孔子说:“你没看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他是个蚱蜢。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与学生颜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子路最先站立来对孔子说:“一个拥有千辆马车的国家,如果还夹在大国之间,还要受到军队的侵犯,接着百姓还饱受饥饿,如果让我去治理这样的国家,不出三年,我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勇气去作战,并且知道做人的礼义。”孔子听了他是话,对他微笑。孔子问:“冉有,你觉得怎么样呢?”冉有说:“一个见方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国家,如果是我去治理,那么不出三年,一定会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那就要让贤人来治理了。”孔子问:“公西华,你觉得怎么样呢?”公西华回答说:“这些不是我能说到就做到的,我愿意学习,无论在宗庙的事,或者会见同盟,我都会穿好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一个小相。”孔子问曾皙,曾皙回答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只希望在春天的时候,能够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一起洗澡,然后再一起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
子贡与孔子故事
子贡与孔子故事孔子学生子贡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弟子,子贡就是孔子众多弟子中的一个。
关于子贡与孔子都有哪些故事,你知道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子贡与孔子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故事一子贡问孔子子贡是孔子门下一个比较出名的弟子,他非常好学,能言善辩,很有才能。
他经常向孔子问问题,他的问题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也可以看出孔子和子贡的才智。
子贡问孔子该怎么管理国家,孔子的回答是,只要能有充足的食物,还有战斗装备充足,加上百姓的信任就足够了。
子贡又问:“如果一定要从中间去掉一个,那么最先去掉哪个好呢?”孔子说:“那就先去掉装备。
”子贡说:“还要再去掉一个,去哪一个好呢?”孔子答:“去掉食物。
人都是要死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百姓的信任,就离着灭国不远了。
”孔子觉得做政治必须要讲经济建设,还要获取百姓的信任,实在万不得已的话,就算是去掉国防和经济,也是需要百姓的信任的,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在孔子的眼里,取得人民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很重要,但是没有了百姓的信任,即使你装备再好,食物再多,国家也是相当危险的。
后来,孔子的名声是越来越大了,大家都觉得他可以辅佐君王,有抱负,很多人都来拜访孔子讨教问题,鲁王和齐王的使者都来和孔子讨教,子贡也在现场。
过后,子贡问老师,齐王和鲁王都问老师,什么是从政的第一要务,您对齐王说是节约金钱,您对鲁王说的确实体恤臣民,为什么一样的问题您有两个不一样的答案呢?孔子说:“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齐国是很浪费很奢侈的国家,所以给他那样的答案。
鲁国是大夫之间都在争夺财势,想要让鲁公成为光杆司令,所以我让他了解自己的臣民。
”听了这话,子贡越发尊敬起老师来。
故事二孔子骂子贡端木赐,别名子贡,字子贡,他是孔子七十二个领教到孔子学术的弟子之一,他生于公元前520年,什么时候去世的历史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子贡去世的地方是齐国。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故事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故事儿童版小朋友们,今天来讲一个孔子的故事。
孔子呀,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师。
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问他:“老师,要是听到了一个好主意,是不是马上就要去做呀?”孔子想了想,回答说:“你呀,要先问问家里的长辈,听听他们的意见,可不能冲动。
”还有一回,另一个学生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笑着说:“你呀,就像一个瑚琏。
”子贡不太懂,孔子就耐心解释给他听。
孔子总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从来不会假装自己什么都懂。
就像有一次,有人问他一个很复杂的天文问题,孔子老老实实地说:“这个呀,我不知道。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对待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哟!青少年版同学们,咱们来讲讲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故事。
孔子有好多学生,有一天,一个学生跑来问孔子:“老师,古代的周武王是个啥样的人啊?”孔子很诚实地说:“我不知道。
”因为他确实没有足够的资料和了解来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还有一次,大家在讨论一个关于礼法的复杂问题,有的学生说得好像头头是道,可孔子却安静地听着,不轻易表态。
后来学生们问他的看法,他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不能随便说。
”孔子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我们,不要不懂装懂。
比如说,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可不能瞎蒙,得承认自己不会,然后努力去搞懂。
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孔子一样,做个诚实对待知识的人。
成人版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事儿。
你想想,孔子那可是桃李满天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但他从不摆架子,碰到自己不明白的,那是坦然承认。
就像有一回,一个乡绅请教孔子某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孔子没去过那个地方,就直接说:“这方面我真不了解,没法给您确切的答案。
”还有一次,关于某个偏远地区的一种特殊技艺,有人来问孔子,孔子也是诚实地告知对方自己不知道。
咱们在生活里也得这样,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业务,别硬撑着,大大方方承认,然后赶紧去学习、去弄明白。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1、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
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
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
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
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
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
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
”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
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
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
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
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
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2.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
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服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请教问题。
孔子四大弟子_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四大弟子_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为孔门十哲,而在这里面又有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四大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四大弟子大弟子---颜回,优点:学习认真,好学不缀,尊师重道,考虑问题全面;缺点:创新不足。
孔子评价:斯人难再得二弟子---子路,优点:知错就改,武艺高强,胆色过人,是孔子的贴身保镖;缺点:有匹夫之勇,无智者之谋。
孔子评价:最忠实的追随者三弟子---子贡,。
优点:善于谋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游学天下的赞助商;缺点:相对于做学问,更喜欢经商。
孔子评价:任劳任怨四弟子---曾参,优点:踏踏实实求学,忠实憨厚,谦虚谨慎,厚积薄发,至诚至孝;缺点:进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没发现他的才能,但是最终继承孔子衣钵的人却是他,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
孔子评价:他是个诚实孝顺的人。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颜回字子渊,鲁国人。
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
”“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
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孔子觉的,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
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孔子对颜渊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颜渊做人,大智若愚。
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像很傻的样子。
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孔子问子贡:“你觉的你和颜渊谁更有才能?”子贡回答:“我哪敢跟颜渊相比。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什么?_故事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什么?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什么?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豪爽,很有正义感。
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
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
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
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孔子那里。
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后,向子路说明老师的劝告。
子路听完,十分生气。
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
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
”发————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完这通脾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
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灾祸。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孔子小故事
问题补充:材料是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亲很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
当时牛很贵。
人们说他贪心,孔子称赞他说:“你这样做能让更多的人去救人,救人得到的东西式理所应当的。
”当时鲁国有一则法律,看到有在别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帮他赎身,回国后可到官府报账。
孔子有一个学生,赎回了一个奴隶,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称赞他,但是孔子却指责他说:“你这样做人们就不会去赎回奴隶了。
不到官府报账,人们会蒙受损失;到官府报账,又会让别人觉得品德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就装作没看见了。
求根据这个材料的作文立意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作文的关键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
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
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
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
”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
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
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
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
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
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
简短的名人小故事范文5篇
简短的名人小故事范文5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聪明的,我们需要靠自己的勤奋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想必有不少的年轻朋友都会时不时地找一些名人励志故事来看,激励一下自己,那么有关经典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的有哪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简短的名人小故事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短的名人小故事1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简短的名人小故事2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孔子的故事典故
《孔子的故事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孔子的故事典故。
孔子呀,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走在路上,天气特别热。
大家都又累又渴,这时候看到前面有一棵大树,就在大树下休息。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旁边有个农夫在种地,就跑过去问农夫:“能不能给我们点水喝呀?”农夫却不太友好,说:“你看起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为什么要给你水?”子路听了很生气。
孔子知道了,就走过去对农夫说:“您别生气,我的学生不懂事。
我来跟您请教请教种地的学问。
”农夫见孔子这么有礼貌,态度就好了很多,跟孔子聊了起来。
最后,农夫还高兴地给他们水喝。
还有一个故事呢,孔子有个学生叫颜回。
有一天,颜回煮饭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偷偷抓了一把米饭放进嘴里。
孔子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他没有马上说出来。
等吃饭的时候,孔子就说:“刚刚祭祀祖先,我觉得这饭不干净,就不吃了。
”颜回急忙说:“老师,这饭很干净,是我煮饭的时候,有灰尘掉进锅里,我把沾了灰尘的米饭抓出来吃了。
”孔子这才知道自己误会颜回了,他很感慨,说:“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要了解真相可不容易呀。
”小朋友们,孔子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孔子的故事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孔子的故事。
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们到处去讲学。
有一回,他们路过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的人都不认识孔子,也不知道他讲的学问有多好。
孔子一点也不生气,就在村子里的空地上给大家讲课。
他讲得特别生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听。
还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很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意思是说,宰予就像一块烂木头,没办法雕刻成好看的东西;又像用粪土砌成的墙,没法粉刷。
不过后来,宰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学习,孔子也很高兴。
小朋友们,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知错能改。
《孔子的故事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孔子的故事啦。
孔子有很多学生,他对每个学生都很关心。
有个叫子贡的学生,很会做生意,赚了不少钱。
孔子让弟子救人要报酬的故事
孔子让弟子救人要报酬的故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沦为奴隶,能够把他们赎出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出来,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孔子知道后,批评了子贡。
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虽然高尚,但实际上却可能阻碍更多的人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
因为如果其他人赎回奴隶后去领补偿,会被别人批评不如子贡;但如果不去领补偿,那么他们的负担就会过重。
因此,孔子的看法是,接受国家的补偿,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做这件事,同时也是对善行的肯定和鼓励。
孔子另一个弟子仲由也做了类似的事情。
他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的人为了感谢他,送给他一头牛。
仲由大方地收下了这头牛。
孔子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样的行为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同时也不会给被救的人带来过大的负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行善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做善事,以及如何平衡行善者的负担和奖励。
这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体现,即通过合理的方式鼓励和促进人们的善行。
孔子学生救人_孔子学生简介
孔子学生救人_孔子学生简介孔子学生救人的故事讲述孔子与孔子学生子路自贡这3人之间发生的的故事。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同样是助人为乐,同样是救人的行为,但是孔子对于这两人的态度则是一夸一骂。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学生救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学生救人子路救人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其父母为了感激子路的救命之恩于是就给了子路一头牛,以表感激。
子路欣然接受了这个感谢礼。
但是这个行为却不为他人所接受,觉得子路不是个君子,助人为乐还要收受礼物,做好事要回报,这成何体统。
但是子路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说这样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了。
子贡赎人在鲁国,曾颁布了一条法令,那就是如果是鲁国人在他国沦为了奴隶,那么如果有人知道这个奴隶的下落并花钱把他赎回来那么可以从国家领取一笔报销赎金。
子贡就花钱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是回到国家后他拒绝拿国家的赔偿金。
但是这种行为被孔子所批判了,孔子对子贡说如果经常有这种行为出现,那么国家将不会再出赔偿金,那么国人也不会再去为祖国同胞赎身了。
如果你现在拿了赎金,这个行为并不会影响什么,反而是你不拿赎金,造成的反响更大。
同样是救人事件,但是却褒奖不一,从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理论,孔子的道德理论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但是这种做到的前提是不损已但是却又利于人,这才是道德的真谛。
孔子徒弟子贡生平简介子贡是孔子弟子比较出名的一个,成绩优异,而且还能言善辩,做事十分有能力,经商也是顺风顺水,是孔子众弟子中最有钱的一个,而且子贡做生意都是取之有道,不收取不义之财。
论语对于弟子介绍中,对子贡的着墨比较多,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子贡受到了很多后人的爱戴。
当时《诗》是训练语言的教材,所以孔子一直把它作为课本,要求自己的学生能够搞清楚里面的意义,还能够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尤其是在外交的时候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的人是不能完全达到孔子的要求的,而子贡就完全掌握了老师所说的。
关于哲学的小故事
关于哲学的小故事故事一,孔子的三个学生。
孔子有三个学生,分别是子路、子贡和子言。
有一天,孔子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仁吗?”子路说,“仁就是爱人。
”子贡说,“仁就是尊重他人。
”子言说,“仁就是不伤害他人。
”孔子听了他们的回答,摇了摇头说,“你们都说对了,但也都不完全对。
”他告诉他们,仁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态度,是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并不是简单的爱、尊重或者不伤害他人,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态度。
故事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有一天,有人对苏格拉底说,“你真是个聪明人!”苏格拉底却摇了摇头说,“我并不聪明,我只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告诉人们,人应该谦虚地面对自己的知识,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很聪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逊和不断学习是智慧的真正体现。
故事三,庄子的梦。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一篇《庄子·逍遥游》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到非常快乐。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是庄子做了一个梦,还是蝴蝶做了一个梦呢?”他觉得自己无法分辨梦境和现实,于是得出了“人生如梦”的结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实和虚幻往往是难以分辨的,我们应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以上三个小故事,都是关于哲学的思考和探索。
它们告诉我们,哲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贴近生活的智慧。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哲学观。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世界和价值,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子贡与孔子的故事_子贡与孔子的故事
子贡与孔子的故事_子贡与孔子的故事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那孔子与子贡都有哪些故事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子贡与孔子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子贡与孔子的故事一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
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
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
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
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
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
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
”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
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
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
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
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
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子贡与孔子的故事二公元前493年春天,子贡随孔子离开卫国,一路逶迤,次年春天到了宋国。
宋国本是孔子先祖受封的地方,也是他夫人亓官氏的家乡,他年轻时还到宋国考察过殷礼,为此,孔子达算在宋国多停一段时间。
谁知到了宋国,宋景公对孔子一行的到来表现十分冷漠,不仅内没有留用孔子的意思,连食宿也不予以安排,师徒的生活显得十分窘迫。
看着先生愁眉不展的样子,子贡对孔子说:“先生,我还有块美玉,是把它继续收藏在行囊里呢,还是把它卖掉?” 孔子脸上有了喜色,笑着说:“卖掉,卖掉,但要卖给识货的买主。
”孔子联想到眼下自身的遭遇,打趣地说:“连我自己都在等待识货的人,想将自己卖掉呢。
孔子教育学生做好事求回报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做好事求回报的故事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出自《论语》,讲的是孔子教育学生做好事应不应该求回报。
故事内容如下:
子贡赎人: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
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国外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那么这个人可以从官方的库府拿回赎金和一笔奖励。
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一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但他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和奖励。
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会导致其他人无法效法,因为赎人是要先垫付钱财的,如果大家都像子贡那样赎回奴隶却不拿回赎金,那损失可就大了,自然好人好事也没人愿意去做了。
子路受牛:有一天,子路出门办事,突然听见了一声声的呼救声,他循着声音跑过去,看到有一个人落水了,子路立刻跳入水中,救起了落水者。
子路的行为被视为见义勇为,落水者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表示要送一头牛给子路作为酬谢。
子路收下了这头牛。
孔子知道后,对子路的行为表示肯定,因为做了善事而获得回报,以后必定会有很多人勇于拯救落水的人。
这两个故事体现了孔子对于做好事是否应该求回报的看法,他认为做好事得到相应的报酬是理所应当的,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从而更好地改变社会的风气。
论语小故事
论语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与《论语》相关的故事:
1、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被困在陈蔡之间,没有食物和饮水。
他的学生们忧心忡忡,孔子却依旧讲学、弹琴、唱歌。
子路不明白,问孔子:“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还唱歌?”孔子回答:“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不因困苦而动摇。
”
2、孔子的一位学生颜渊问孔子:“老师,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又问:“那么,实践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3、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回答说:“那应该是‘恕’吧。
”
4、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夏问孔子:“老师,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色难。
”子夏问:“什么意思?”孔子回答:“就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是最难的。
”
5、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孔子:“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博学而笃志?”孔子回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子张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_孔子与子路子贡的故事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_孔子与子路子贡的故事子路对孔子是尊敬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子路见了文弱的孔子有点不屑,孔子教导其要学习,子路说“何学之有?”可见其傲慢与伉直。
孔子也不生气,说,要是能够装上羽毛,装上锋利的箭头做成一只弩箭,那么不就射得更加的深了吗?于是子路拜谢,说“敬受教。
”可见子路是鲁莽的,而孔子对于子路也是大度的。
而听过孔子的话后,子路立即对孔子表现出了尊敬。
在子路与孔子相处的过程中,子路有问题总是向孔子积极的讨教,比如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怎么治疗国家等,同时子路也毫不讳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与孔子不同的意见,比如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去见南子,子路就非常不赞同,孔子也并没有摆出师长的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向子路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将子路完全的当做是一个弟子。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孔子总是积极鼓励他的弟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子路总是第一个发言。
当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时,子路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并愿意与朋友们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
他带着自己的车和马,一起分享好衣服。
即使它被损坏了,也没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
孔子和子路在长期共存的情况下也建立了很好的信任。
当孔子找不到一个国家来实现他的思想时,他想搭一只小木筏漂流到海里。
孔子说只有子路才能跟我走。
子路听了很高兴。
可见,两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
他特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
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
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这些话之后,感觉十分尴尬,羞愧万分。
自贡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孔子的声誉。
孔子死后,自贡非常伤心,在他的墓地里呆了六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_孔子与子路子贡的故事
子路对孔子是尊敬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子路见了文弱的孔子有点不屑,孔子教导其
要学习,子路说“何学之有?”可见其傲慢与伉直。
孔子也不生气,说,要是能够装上羽毛,装上锋利的箭头做成一只弩箭,那么不就射得更加的深了吗?于是子路拜谢,说“敬
受教。
”可见子路是鲁莽的,而孔子对于子路也是大度的。
而听过孔子的话后,子路立即
对孔子表现出了尊敬。
在子路与孔子相处的过程中,子路有问题总是向孔子积极的讨教,
比如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怎么治疗国家等,同时子路也毫不讳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
是与孔子不同的意见,比如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去见南子,子路就非常不赞同,孔子也并没
有摆出师长的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向子路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将子路完
全的当做是一个弟子。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积极的启发自己的弟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子路总是第一
个发言的,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的时候,子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志向,愿意与朋友共用自
己所拥有的东西,一起乘坐自己拥有的车马,一起共用好的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豪放。
孔子与子路之间在长期的共处下也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任,孔子在周游列国找不到施行自己思想的国度的时候,想要扎起小木筏漂流出海,孔子说,跟随我的可能只有子路了,子路听了很高兴,可见两个人是互相信任并且推崇的。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
他特
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
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
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
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
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
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
这些话之后,感觉十分尴尬,羞愧万分。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在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特别伤心,在他的墓地旁守
了六年。
还有子贡的一个好朋友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贤良吗?”他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
日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才能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一定
程度上是超过了孔子的,他才能那么高,却还是如此尊重老师,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值
得大家学习。
孔子并不是从出生后就是圣人,他也曾经拜师学习。
年轻的时候他曾拜在大思想家老
子门下学习学问,并且据传,他还曾拜一个被人称为神童的七岁儿童为师,虚心向其学习,而孔子作为圣人却不耻下问的举动也被世人所敬重和传颂。
孔子年轻时即使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老师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
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为拜师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找大思想家。
孔子的家乡与洛
阳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孔子一路风尘仆仆,日夜赶路,终于在几个月后走到了洛阳。
在城
外,孔子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站在马车旁的七十多岁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看起来很有
学问的样子。
孔子觉得这样的老人大概就是他所想要找的老师了,就上前行礼并询问老人
是否是老子先生。
老子对于自己一眼就被人认出来很纳闷,在听到孔子说想要拜他为师学
习学问时,更为纳闷,就问孔子的学问不比自己差,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
孔子听后再次
行了一次礼,回答老子学无止境,老子先生学识渊博,拜先生为师,自己肯定会有所进步。
从此,孔子每天都跟老子在一起,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他的疑问,而作为老师的老子也把
自己的学问全部教授给了孔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