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初三化学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铜、氧气等。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物质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理变化:物质只是在形态、状态上发生改变,如固体溶解于水中、水的沸腾等。

三、原子与分子1.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质量且带有电荷。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

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若原子间是不同的则称为化合物,如水分子(H2O)等。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以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以及它们的配比关系。

五、常见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的反应,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火焰燃烧等。

2.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3. 酸和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和盐,如盐酸与锌反应等。

六、离子理论1. 正离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

2. 负离子:获得电子后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3.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七、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数量已达最大值的溶液。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八、常见化合物1. 重要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铜等。

2. 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九、化学实验常见仪器1. 锥形瓶:用于反应时的混合溶液的容器。

2. 密封瓶:贮存气体或固体试剂的容器。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化学上下册九年级知识点

化学上下册九年级知识点

化学上下册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化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围绕化学上下册的九年级知识点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物质与化学反应在化学中,物质是指任何可以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和体积的东西。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类型。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纯净的金属、氧气,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例如氧气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

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排列和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化学中的基本单位,无法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分解。

元素可以通过一些性质进行分类,如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高熔点等特点,如铜、铁,而非金属则不具备这些性质,如氧、氢。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比例关系。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其中“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文字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放在反应箭头的左边,产物放在右边。

反应条件可以用在箭头上方的条件表达式中。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可以表示物质的化学式。

例如,“H2”表示氢气,“O2”表示氧气,“H2O”表示水。

四、溶液与溶剂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可以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使溶质溶解的介质。

例如,盐在水中的溶液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表示。

其中,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称为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的单位可以是克/毫升或克/升,用符号“g/mL”或“g/L”表示。

五、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概览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概述。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的组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二、原子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序数,代表其原子中质子的数量。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征。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被转化成新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它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表达反应物物质的相对数量的系数。

四、酸碱中和酸和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酸具有酸味、可以导电和使柯尔斯特纸变红等特点,碱则具有苦味、可以导电和使柯尔斯特纸变蓝等特点。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这种反应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和生活中的过程。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剂是引起他物氧化的物质,而还原剂是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重要的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腐蚀、电池和燃烧等。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实现的状态。

化学平衡可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来调节。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年,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离子及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

3. 离子反应的判别:盐的生成与电解质的导电性。

4. 酸与碱的常见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三、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强度。

2. 金属的提纯、提纯方法和金属的应用。

3. 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方法。

四、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性。

2.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五、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2.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特性。

六、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表示法:分子式、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表示。

3. 摩尔概念与实验中的计算。

七、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水作为万能溶剂的特性。

3. 浓度计算及其实验操作。

八、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应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判别方法。

4. pH值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九、氧化与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和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达式和实验判别。

3. 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十、重要化学元素1. 碳、氢、氧、氮、硫、氯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综上所述,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离子及离子反应、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空气与氧气、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溶液与溶剂、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以及重要化学元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一至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一至三单元

第一单元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稳定性、活泼性等。

2、没有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剩余药品不要带出实验室,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固体保存在广口瓶,液体保存在细口瓶。

取固体用药匙和镊子,量取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液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滴液时,滴管放在其他仪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3、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洗试管时水装试管容积的1/2。

4、常考仪器名称: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试管、锥形瓶、水槽、量筒、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分液漏斗。

5、天平称量物体砝码放反称量结果偏小:物体质量=砝码—游码=整数—小数;量筒俯视读多量少,仰视读少量多。

玻璃仪器洗干净标志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6、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作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胶头滴管用后立即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

初中化学仪器精确到一位小数,pH值取整数。

7、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燃烧时火焰分3层,外焰温度最高,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含量少。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由于初三的化学学习内容是最多最难的,很多同学都感觉很吃力,怎么学也记不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2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好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绘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亮堂〕、外焰〔温度最高〕〔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一样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程度。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准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以下是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汇编总结:一、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纯物质和混合物,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可溶性等)。

2.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和分子: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式命名和共有键式命名。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和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2. 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

3.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反应。

四、溶液和离子方程式: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质和溶剂,溶解度和饱和度等。

2. 离子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性质和判断。

3. 金属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和相关反应。

六、电化学: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

2. 电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和平衡法则。

3. 电池和电解槽:干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槽的概念和原理。

七、有机化学:1. 碳的特殊性质和碳的化合物。

2. 烃类和它们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单质和化合物的燃烧:烃类的燃烧反应和产物。

以上是初三化学全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你参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整理的汇编,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请参考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下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下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下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最后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将对化学上下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上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基础概念1. 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能量是物质发生变化时释放或吸收的力量。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原子结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结构和性质。

-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其特征,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3.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化合价表示元素的化合能力。

- 化学式的书写和读取,包括离子式和分子式。

- 化合价的判定和应用。

二、物质的变化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时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 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份解反应等。

2. 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也是许多化学反应中的关键过程。

- 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酸、碱和盐的氧化还原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等。

三、物质的性质1. 酸、碱和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 酸碱性质的判定和表征。

-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包括溶解性、电离度、颜色和化学反应等。

- 化合物的溶解性与溶液的酸碱性。

- 化合物的电离度和电解质特性。

四、能源与环境1. 化学能与能源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其他能源之间的相互转换。

- 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过程。

- 能量转化的利用与调节。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的化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上下两册,下面将为你总结九年级上下册的化学知识点。

一、上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与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定义与性质- 化合物的定义与命名规则- 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3. 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与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应用4. 溶液与溶解- 溶解的定义与特征- 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浓度的计算与表示方法5.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定义与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与应用 - pH值的含义与计算二、下册化学知识点1. 氧气与氧化反应- 氧气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 酸中金属的反应与氢气的生成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3. 电和电化学- 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过程- 电化学反应与电池4. 石油和煤的利用- 石油和煤的来源与组成- 石油和煤的加工与利用- 石油和煤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5. 常见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 常见实验室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常见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解读以上是九年级上下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对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还是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基础。

希望你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1至7单元)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1至7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78%、O2:21% 、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知室温便打开弹簧夹。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知识点1、化学(这是重点)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水,化学要研究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有哪些性质。

我们已知水是液体,加热会变成气体,水从液体到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有什么用途,以及有什么变化规律等都是化学研究的内容。

在人类生存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必须研究和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警示:(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2)化学是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化学所研究的。

知识点2、化学发展的历史详解: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1)化学的表象阶段:火—孔雀石—铜—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

大量新物质的研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警示:(1)物质并不是全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

(2)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重新组合,并不破裂。

易错点:化学工艺和四大发明易错点导析: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制青铜器等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的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其中指南针、印刷术不是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和化工产品也不同,工艺是指一种技术,而产品是指一种物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重点)详解:物质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两种情况,如冰变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沸腾变为水蒸气,在这个变化中水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状态变了,是物理变化。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必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必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学科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将会更加系统和深入。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1.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化学中有很多元素,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符号,比如氢元素的符号就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的性质。

此外,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同学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解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表示,通过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方程式中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同学们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分布。

此外,元素周期表展示了元素的特性和规律,同学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比如周期性和族的划分等。

4. 化合价和离子式化合价是化学元素表示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价态。

同学们需要了解不同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如何使用化合价构成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掌握化合价和离子式的概念,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常见方式,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量是非常关键的。

同学们需要了解酸碱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反应的平衡等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溶液的pH值。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原理和常见的氧化还原剂和还原剂,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还需要通过电子迁移或氧原子的变化来识别氧化还原反应。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总结,中考生务必掌握!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部都是重点,考点一定要吃透。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计量学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污染与净化
- 空气中的氧气
- 氧气的制取与应用
第三章:水及其溶液
- 水的性质
- 溶剂与溶解作用
- 浓度与溶解度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金属元素及其性质
-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 金属离子的还原性
- 非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酸、碱及盐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
- 碳的性质及同素异形体
- 烷烃及烷基的化学性质
- 烯烃及炔烃的化学性质
- 醇、酸、醛、酮和酯
第六章:酸、碱和盐
- 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及其化学性质
- 盐的制备及其应用
第七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能的种类
-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平衡与平衡常数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八章:电与化学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解和电解质
- 镀金、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
总结
本册化学内容共具体介绍了6个章节、31个基础知识点,分别包括了物质与化学反应、空气与氧气、水及其溶液、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酸、碱和盐、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电与化学,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视野。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第1页共7页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学计算以及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考化学上下册的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3.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二、化学变化与平衡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系数等。

3.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一定数量的粒子。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涉及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计算。

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表示为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四、化学实验操作1. 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清洗、溶液的配制、滴定等。

2. 安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防火、防毒、防腐蚀等。

3. 常见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五、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2. 环境化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及其化学处理方法。

六、化学与能源1.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化学组成和应用。

2.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原理。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注:(1)Ca(OH)2(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

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溶解度曲线: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要素:①条件: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②标准:1体积水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升(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气体本身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如NaCl (如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 3 。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2溶质质量分数×100%(C < S )(注:S 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

②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注意:(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

(3)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5)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

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6)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酸==盐+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 2SO4+ Fe == FeSO4+ H2↑ 2HCl + Fe == FeCl2+ H2↑(3)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Fe2O3 +6HCl == 2FeCl3 + 3H2O(注FeCl3溶液:黄色)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uO + 2HCl == CuCl2 + 2H2O (注CuCl2溶液:蓝色)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碱+ 酸==盐+ 水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注意:(1)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2)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3)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CaO 、Ca(OH)2 、CaCO 3的俗名及相互转化关系:CaO :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CaCO 3:石灰石、大理石2、碱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2NaOH + SO 2 == Na 2SO 3 + H 2O 2NaOH + SO 3 == Na 2SO 4 + H 2O(3)酸 + 碱== 盐 + 水NaOH + HCl == NaCl + H 2O Ca(OH)2 + 2HCl == CaCl 2 + 2H 2O 2NaOH + H 2SO 4 == Na 2SO 4+ 2H 2O四、溶液的导电性:1、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它们溶于水时离解形成了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硝酸(HNO 3)碱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2、酸 氢离子 + 酸根离子 碱 氢氧根离子 + 金属离子 盐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注意:盐酸是混合物,因为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3、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即酸的共同化学性质为氢离子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

即碱的共同化学性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学性质。

4、几种离子的检验:H + 变红 OH - 变红Cl -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AgNO 3溶液 稀硝酸SO 42-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课题二、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 + 碱== 盐 + 水HCl + NaOH == NaCl + H 2O 2HCl + Ca(OH)2 == CaCl 2 + 2H 2O H 2SO 4 + 2NaOH == Na 2SO 4 + 2H 2O2、实质:OH -+H + == H 2O 3、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

(2)处理工厂的废水。

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

(3)用于医药。

例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不小心被黄蜂刺了(蜂毒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 1、PH 值的范围:0----14在酸性溶液中,酸性越强,PH 值越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 在碱性溶液中,碱性越强,PH 值越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

2、PH 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 溶液呈中性 例如:H 2O NaCl 溶液 Na 2SO 4溶液 PH <7 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 例如:酸溶液 PH >7 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例如:碱溶液 注意: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3、改变溶液PH 值的方法:(1)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 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碱性溶液,溶液PH 值不断增大,最终PH 值大于7。

(2)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 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酸性溶液,溶液PH 值不断减小,最终PH 值小于7。

4、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