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申请报告
![环境监测申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38b2e0f61fb7360a4c6510.png)
篇一:环境监测申请报告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环境噪音监测报告书化科院07(5)羊慧2010.5一、监测目的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样,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但噪声与后者不同,它是物理污染,或者称为能量污染,一般情况下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和消失,污染源分布很广,较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污染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得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所以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尤其是仙林校区,该校区是容纳本科学生最多的校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设施先进。
然而随着校园建设和周边市政道路的发展,环境噪声尤其是交通噪声对美丽安静的校园环境产生了污染,干扰了紧邻市政道路住宅区和宿舍教职工及学生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所以,为了解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校园环境噪声污染状况,对仙林校区校园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就极为重要。
二、噪声污染对人的危害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
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
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
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环境监测噪声实验报告(用)
![环境监测噪声实验报告(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300b4aa8956bec0975e3d4.png)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一、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3)掌握对非稳态的无规则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二、仪器设备:声级计(GM 1357)、GPS定位器三、测量点位:6 经纬度:N:33°38.236′ E:117°04.243′四、测量条件(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2)使用仪器是声级计。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
五、测定步骤(1)将学校划分4×5的网格,共20个测点。
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交点,若交点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每组3人配置一台声级计,每2组共用一台GPS定位器。
(3)读数方式用快档,每隔10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
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厂或车间噪声、锅炉噪声…)和天气条件。
六、数据处理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1)将各测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200个)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各测点等效声级Leq。
(2)结果计算如:1号点位,根据数据,算得等效连续A声级用Leq1表示。
20号点位,用Leq2表示七、注意事项(1)声级计使用的电池电压不足时应更换。
(2)每个点测量前均应仔细校准声级计(已校准)。
八、思考题:1、等效声级的作用是什么?答:等效声级反应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它是一个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2、影响噪声测定的因素有那些?答:(1)测量仪器,仪器的精度和规格。
(2)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风雨,无雷电的天气下进行。
(3)周围环境,应该避免干扰。
(4)测量时段,昼间和夜间以及季节的不同。
(5)测点布置,有网格测量法和定点测量法。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1c6e416137ee06eff9189f.png)
准之间,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 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我们所测地点应属于1类标准,实际监测结果比标 准偏大。
2、5:30-6:30这一时间段操场晨练的人多,所以操场 在这一时间段生级最大;8:30-9:30这一时间段是早 课高峰期,教学区声级比较大;11:30-12:30是午餐 高峰期,食堂的声级较大;14:30-15:30是下午上 课时间,教学区声级又增大;17:30-18:30下课下班 时间,北门、西门的声级最大;21:30-22:30,是休闲 时间,勤人湖等监测点声级最大。
噪声监测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93-12-06
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见下表:
XX大学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
区的域区功能域划分,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适 用 范围
标准》GB30适9用6于-9疗3养中区、的高级1别类墅标区、准高级, 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
采用定点测量方法对XX校 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能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区河进航道行两噪侧区声域监。穿测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
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该类标准。
测量仪器
AWA6270+型噪声分析仪: IEC61672-2002 1级
声级计的操作:
(1)距地面垂直距离大于1.2, 在一米内无反射面。 (2)手持噪声仪,应使人体与传 声器距离0.5米以上。 (3)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 物不得小于1 m。
• 布点方法: • 本次噪声监测所采用的方法是功能区布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范文规范版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范文规范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2305c9866fb84ae55c8d30.png)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范文规范版Standard version of model report on campus noise pollution in vestigat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范文规范版前言: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调查目的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医院是属于疗养区,病人需要安静,为了对医院的噪声情况有个真实而全面的了解,我决定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社区医院坐落在城市交通干线的道路两侧,因为是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白天的噪音标准值是不能超过50分贝的,晚上的噪音分贝值是不能超过40分贝的。
但是经过我的调查,白天的噪音标准值早已超过了50分贝,晚上的噪音分贝值也超过了40分贝。
医院院内本该是有病人散步、谈心。
但听到的却是商贩的叫卖声和汽车停在院内时启动的嗡鸣声。
住院楼的走廊中,是不是会听到探亲的小朋友发出的叫喊声。
三.调查总结时间地点分贝值9:00至10:00医院外交通道路上 63.510:00至12:00医院内院中 57.312:00至13:00住院楼走廊中 4613:00至15:00医院内院中 58.415:00至17:00医院外交通道路上 60.617:00至20:30住院楼走廊中44.8以上这些事实表明:我们这里的医院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噪音污染。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3f106e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0.png)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1. 引言校园噪声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校园噪声环境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整理总结了实验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方法与过程,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方法我们在一所高中的校园内选择了多个监测点,并利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监测。
具体的监测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3.1 教室噪声环境在不同教室进行的监测中,我们发现噪声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存在着某些特定时段的噪声峰值。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的交谈声、课堂讲解声以及移动椅子等引起的。
我们还发现空调等设备的噪声也对教室噪声环境有一定影响。
3.2 图书馆噪声环境我们发现图书馆的噪声环境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噪声来源。
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内讨论或使用手机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籍移动和翻阅时产生的噪音。
这些噪声对于需要安静学习和阅读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3.3 食堂噪声环境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食堂是校园噪声环境中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繁忙的用餐时间,人声喧哗和餐具碰撞声不断。
对食堂进行噪声控制是改善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一环。
3.4 体育场噪声环境在体育场进行的监测中,我们观察到了噪声水平的显著增加。
观众们的欢呼声、音乐声以及比赛过程中的起哄声都是体育场噪声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噪声超出了安全范围,这对听力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4. 总结和回顾校园噪声环境在我们的实验中展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性。
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场等不同场所的噪声来源有所不同,但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校园噪声的控制与管理应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深入了解了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了以下观点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特别是教室和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185b70647d27284b7351ee.png)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班级:日期:1.调查目的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测量从7:3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20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3a0577bb68a98270fefa41.png)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序号姓名学号调查中负责的主要工作自评分老师评定班级:日期:1.调查目的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点号1号2号3号4号负责人廖小华娄刚强曹怡熊倩李杨敏刘泽君肖凡廖小华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0212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0.png)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汇报人:
目 录
• 引言 • 校园噪音来源及影响 • 噪音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 校园噪音管理现状及问题 • 校园噪音治理建议及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噪音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影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01
过度的噪音可以导致疲劳、头痛、听力受损等问题,干扰学习
和工作。
降低校园整体生活质量
02
噪音污染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心情和休息,导致工作
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
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03
某些高强度噪音可能掩盖其他重要声音,如火灾警报或紧急疏
散信号,对校园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调查目的和意义
评估校园噪音污染的 程度和影响范围。
为制定有效的噪音控 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
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 对噪音问题的看法和 建议。
02
校园噪音来源及影响
交通噪音
机动车噪音
校园周边机动车的行驶和停放产生的噪音是主要噪音源之一 。
公共交通噪音
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进站、离站以及运行过程中 产生的噪音也影响了校园的安静。
建筑工地噪音
施工设备噪音
建筑工地使用的各种施工设备,如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产生的噪音对校园 产生了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
01
02
03
政策制定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建议学校制定更加严格的 噪音控制政策,以减少噪 音对学生的影响。
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 以采用更加先进的噪音监 测和控制系统,以实现更 加精准的噪音治理。
社区参与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 高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噪音 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打 造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7f87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8.png)
内噪声干扰。
推广绿色出行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倡导绿色出行
鼓励学生和教职工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 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 通噪声。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覆 盖率和便捷性,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 行,降低个体交通工具的使用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对校园内建筑进行隔音改造,提高建筑隔音效果,减少室内噪声干 扰。
建立校园噪声监测系统,定期对校园内外的噪声进行监测 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持续有效。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2020.pdf
参考文献二
校园噪声污染治理方案.docx
参考文献三
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pdf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了解校园内噪声污染 的现状及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噪声污 染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
分析噪声污染的主要 来源及成因。
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
选取某市几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调查, 包括城市和农村学校。
数据采集
使用噪声测量仪器对校园内外的噪声进行测 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等 多种方法相结合。
影响师生的学习和工作
过高的噪声会干扰师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损害健康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听力损失等健康问题 的风险。
降低生活质量
噪声会影响师生的情绪和睡眠质量,从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03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香霖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香霖](https://img.taocdn.com/s3/m/cddaa33458fb770bf78a55a1.png)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监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小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班级:环境工程1203班小组:第六组组长:闫香霖组员:刘容辛、陈铭、周获麟、周俊宇指导老师:魏杰、王雯、邹德勋、卫建军实验日期: 2015-5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监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小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班级:环境工程1203班小组:第六组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指导老师:魏杰、王雯、邹德勋、卫建军实验日期: 2015-5目录1、噪声监测概况 (2)1.1监测区域简介 (2)1.2监测目的 (3)1.3点位布设和监测时间 (3)1.4监测设备和方法 (4)1.5统计及计算方法 (6)1.6执行标准 (7)2、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讨论 (7)3、结论及治理建议 (56)4、实验心得 (59)1、噪声监测概况1.1监测区域简介环境监测实验第六组将小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区域选择在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地处北三环东路北侧,北三环东路是北京市的交通要道,每天各时段车流量非常大,汽车鸣笛声和发动机轰鸣声是校园噪声污染的重要构成因素。
学校东面毗邻樱花园东街,樱花园东街两侧分布着大量商铺,包括超市、饰品店、网吧、餐馆等,人流量很高。
同时,樱花园东街是城市主干路,车流量也较大。
学校西面毗邻樱花园西街,同样是城市主干路,车流量较大。
樱花园西街街道两侧也分布着少量商铺,包括餐馆、菜市场、医院等,来往行人也较多。
学校南面毗邻北三环主路,车流量和人流尤其大。
学校北面毗邻樱花园南街,属于城市支路,车流量相对较小。
樱花园南街道路两侧分布着少量商铺,包括餐馆、超市、旅馆、学校、住宅区等,人流量较大。
由上可看出,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地处北京市繁华地带,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进行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寻找合适的噪声治理方式对保证校园学生的健康生活十分有必要。
1.2监测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和方法,学会监测布点的布设和优化;(2)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学会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的检索和应用;(4)根据监测数据和噪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监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da9a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c.png)
02
调查结果显示,噪音主要来自 学生活动、设备运行、交通和 施工等。
03
噪音污染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影响睡 眠质量、降低学习效率等。
建议和展望
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噪音污染防治政 策,限制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高噪音活动 。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运行噪音的 产生。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路线,减少交通 噪音对师生的影响。
校园噪音治理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学生噪音污染意识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海报、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噪音污染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噪音对健康和学习的影响 。
倡导文明行为
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安静的学习和娱乐习惯,不干扰他人。
建立相关法规制度
制定噪音污染标准
根据国家噪音污染防治法规,制定适合校园 的噪音污染标准,明确不同区域的声音分贝 限制。
政府报告
引用政府部门发布的噪音污染相关报告,如国家环保局、教育局等机构的报告,以获取政策法规和官方立场。
研究机构报告
引用权威研究机构的报告,如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噪音污染控制中心等,以获取更全面和专业的噪音污 染数据和指导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设立专门的校园噪音管理队伍,负责巡查校园各区域,及时发现并处理噪音污染问题。
建立投诉和处理机制
设立噪音投诉渠道,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反映噪音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05
CATALOGUE
调查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论
01
经过对校园内各个区域的噪音 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教学楼、 宿舍楼和图书馆等区域的噪音 污染较为严重。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噪音来源及影响 • 噪音污染现状及影响 • 校园噪音治理措施 • 调查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https://img.taocdn.com/s3/m/9198a9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a.png)
第六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闫一、内容概括探讨校园噪声的来源、强度分布以及其对校园环境与师生生活的影响。
本实验着重监测了校园内主要区域的噪声水平,如教学区域、活动区域、休息区以及周边交通环境等。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收集,我们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如上课时间、课间休息、午休时间等)的噪声变化,并评估了这些变化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的影响。
我们还探讨了当前校园噪声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本次实验报告不仅对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具有实际意义,也对后续的噪声治理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1. 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说明监测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性。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校园内的噪声环境质量,探究校园噪声的来源、传播及其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的影响。
本实验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关乎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与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噪声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而言,其重要性尤为突出。
校园作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其尤为重要。
通过本实验,我们期望为改善校园噪声环境、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和合理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校园内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娱乐活动产生的噪声等。
这些噪声不仅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监测校园噪声环境,了解其污染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实验,还能提高师生对噪声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校园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本次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简述实验背景,包括当前校园噪声污染现状及影响。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校园内各种活动的增多和周边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校园噪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校园环境质量和师生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fb2e1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b.png)
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引言噪声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校园环境中,噪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了解校园内的噪声环境情况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了解学校各个地点的噪声水平,分析噪声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善校园噪声环境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选择监测地点:我们选择了学校内不同的区域作为监测地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操场等。
2.选择监测仪器:我们使用了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施监测:我们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了连续一周的噪声监测,记录每小时的噪声水平。
4.数据处理: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每个地点的平均噪声水平,绘制噪声环境分布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地点的噪声水平我们监测了学校内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和操场四个地点的噪声水平,并计算了它们的平均噪声水平,结果如下:•教室:50 dB•图书馆:45 dB•食堂:55 dB•操场:60 dB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操场的噪声水平最高,达到了60 dB,而图书馆的噪声水平最低,只有45 dB。
这表明学生在操场上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在图书馆里可以享受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2. 噪声来源和影响因素为了找出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我们对不同地点的噪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经过观察和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交通噪声:学校周围的车辆和行人交通产生了很大的噪音,尤其是操场附近。
这是因为操场靠近马路,车辆的噪声会传入操场。
•器械噪声:操场上的器械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也会造成噪音污染。
•学生活动:学生在食堂就餐时的谈话声和吃饭时产生的噪音也是食堂噪声的重要来源。
•学生行为:教室内学生之间的交谈声和教室门的开关声也会增加教室的噪音水平。
3. 对策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改善校园噪声环境:1.加强交通管理: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减少使用机动车辆,提倡步行和骑车,并建立噪声防护措施,如建造隔音墙。
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环境噪声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d5e4b3c77da26925c5b01a.png)
环境噪声监测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同组人员:指导老师:一、前言1.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根据本次监测的环境要素,对监测区域、校园噪声区或污染源进行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如下:校园内的噪声源主要是学校学生以及周围居民还有校园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校园外对校园产生影响的的主要是学校周围公路上的车辆。
噪声污染高点在中午下课以及下午下课阶段。
晚上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及没课的学生。
声级计:最基本的噪声测量仪器,它是一种电子仪器,但又不同于电压表等客观电子仪表。
在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时,可以模拟人耳对声波反应速度的时间特性;对高低频有不同灵敏度的频率特性以及不同响度时改变频率特性的强度特性。
因此,声级计是一种主观性的电子仪器声级计的工作原理是:由传声器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再由前置放大器变换阻抗,使传声器与衰减器匹配。
放大器将输出信号加到计权网络,对信号进行频率计权(或外接滤波器),然后再经衰减器及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值,送到有效值检波器(或外按电平记录仪),在指示表头上给出噪声声级的数值。
为了模拟人耳听觉在不同频率(20Hz-20KHz)有不同的灵敏性,在声级计内设有一种能够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把电信号修正为与听感近似值的网络,这种网络叫作计权网络。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叫线性声压级),而是经过听感修正的声压级,叫作计权声级或噪声级。
由于人耳对各频段噪声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对3kHz左右的中频最灵敏,对低频和高频则差一些,因此不计权信噪比未必与人耳对噪声大小的主观感觉能很好的吻合。
如何将测量值与主观听感统一起来呢?于是就有了均衡网络,或者叫加权网络,对低频和高频都加以适度的衰减,这样中频便更突出。
把这种加权网络接在被测器材和测量仪器之间,于是器材中频噪声的影响就会被该网络“放大”,换言之,对听感影响最大的中频噪声被赋予了更高的权重,此时测得的信噪比就叫计权信噪比,它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人的主观听感。
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环境噪声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d1835b195f312b3069a55e.png)
XXXXX大学﹡﹡﹡﹡﹡﹡﹡﹡﹡﹡﹡﹡﹡﹡﹡﹡﹡﹡﹡﹡﹡﹡﹡﹡﹡﹡﹡﹡﹡﹡﹡﹡﹡﹡﹡﹡﹡XXXXX大学中区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安全监测监控原理与应用班级: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二○一五年六月一、前言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意义 (3)(三)、实验时间 (3)二、监测方案设计 (3)(一)、监测设备 (3)(二)、监测对象 (4)(三)、监测条件 (4)(四)、测点布置 (4)(五)、监测时间及频率 (5)三、监测步骤 (5)(一)、采样点设置 (5)(二)、噪声评价方法 (5)(三)、测量步骤 (7)(四)、环境质量评价依据 (7)四、监测数据记录 (7)五、数据处理 (10)六、注意事项 (12)七、结论与建议 (12)致谢 (13)一、前言(一)、实验目的噪声是人们生活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环境噪声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创造清洁、优美、安静的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此次实习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加深对课题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学会噪声监测的方法和基本工作步骤。
实验目的总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学习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并对校园生活区、教学区等不同功能区噪声污染进行评价;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3、掌握对非稳态的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意义对校园内的声环境进行监测,了解学校的声环境功能划分和声环境质量状况,对学校的声环境质量做出评价,掌握一些简单的声环境监测原理及技术方法,学习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和环境噪声的监测技术,通过实习,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程度。
(三)、实验时间2015年6月15日二、监测方案设计(一)、监测设备声级计(GM 1357)、GPS定位器(二)、监测对象XXXXX大学中区范围(三)、监测条件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风速控制在5 m/s以下;2、测量时要求仪器距离地面1.2 m,手持噪声仪,应使人体与传声器距离0.5 m;3、测量时凭测量者的听觉识别出该测点的噪声主要来自哪个方向声源;4、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物不得小于1 m。
校园空气质量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空气质量噪声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b9d15c3186bceb18e8bb02.png)
1 实习要求与目的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内容;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内容;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 实习内容: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
本次实习内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3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有关事项3.1 监测方案的制定对监测区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能清晰表达的形式加以记录。
①监测区大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同时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②监测区周边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方位及排放量。
③监测区周围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
④监测时段内校园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⑤监测区在整个城市中的位置。
⑥校园区域划分:“居住区”、“教学区”、“实习工厂”及每个区的绿化情况。
⑦其他你认为应该调查的内容。
大气监测方案是大气监测实施的依据,制订方案时,可模仿案例3.2 实验目的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3.3 实验方法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⑶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3.4 实验仪器⑴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和无色), 多孔玻板吸收瓶⑵双球玻璃管(内装三氧化铬—石英砂)。
校园噪声测定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d972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a.png)
校园噪声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校园噪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校园中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并分析造成噪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验设备:音频分析仪、测量微机、声音测量仪器、录音设备等。
实验步骤:1. 在校园内选择不同区域进行噪声测定,包括交通道路、教室、食堂、图书馆等。
2. 使用音频分析仪等仪器进行噪声测量,并记录测得的噪声水平。
3. 针对不同区域的噪声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
4.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性,避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及分析:首先,我们在校园交通道路进行了噪声测定。
在早晨高峰时段,交通道路附近的噪声达到了80-90分贝的水平。
这种高峰噪声可能是由汽车、摩托车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动机噪声以及车辆行驶时摩擦所产生的。
此外,周围建筑物的反射和道路上的行人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噪声。
其次,我们进行了教室内的噪声测定。
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室内的噪声水平约为60-70分贝。
这种噪声可能由学生们的讨论、教师教授知识以及教室设备(如空调、电风扇等)的运转产生。
噪声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学生听课和教师讲课的效果。
再次,我们在食堂进行了噪声测定。
在用餐时段,食堂内的噪声水平达到了70-80分贝。
这种噪声可能是由于人员的聊天、器具的撞击、食堂设备(如抽油烟机、洗碗机等)的工作声音等产生。
高峰时段内食堂的噪声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食堂的环境和用餐的舒适度。
最后,我们在图书馆进行了噪声测定。
在图书馆内,噪声水平维持在35-50分贝左右,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噪声水平较低。
图书馆内的噪声主要来自学生们的阅读声和餐饮区的咖啡机声。
控制措施:1. 对于交通道路附近的区域,可以增设隔音设施,如设置隔音窗户和隔音墙,以减少外界交通噪声对校园的影响。
2. 对于教室而言,可以采取一些减噪措施,如提供音频设备,提高讲话者的声音传播效果,减少教室设备的噪声等。
3. 对于食堂,可以采用隔音墙等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并采取合理的布局设计,减少器具的撞击噪声。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85ff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7.png)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校园环境噪声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噪声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校园生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对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选择了校园内的不同区域进行噪声监测,包括教学楼、食堂、操场、宿舍区等。
通过长时间的监测,我们得到了详细的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校园内噪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交通噪声、学生活动、设施设备、建筑施工等。
其中,交通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之一,尤其是在上下学高峰期,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嘈杂声会对校园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另外,学生活动和设施设备也是噪声的重要来源,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活动时,学生们的喧闹声和器材摩擦声都会加剧校园噪音。
此外,校园内的建筑施工也会带来一定的噪声干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首先,针对交通噪声,建议学校在校园周边设置隔音墙或者绿化带,以减少外部交通噪声的传入。
其次,对于学生活动和设施设备产生的噪声,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噪声管理和教育,同时优化设施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最后,对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学校可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学生上课和休息时间进行施工。
除了以上建议,我们还对校园噪声监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建议学校定期对校园噪声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噪声情况,为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可以采用噪声监测仪器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噪声进行监测,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校园噪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总的来说,校园环境噪声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校园噪声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分布规律,为解决校园噪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76093052ea551810a687a3.png)
目录1、噪声监测概况 (2)1.1监测区域简介 (2)1.2监测目的 (3)1.3点位布设和监测时间 (3)1.4监测设备和方法 (4)1.5统计及计算方法 (6)1.6执行标准 (7)2、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讨论 (7)3、结论及治理建议 (56)4、实验心得 (59)1、噪声监测概况1.1监测区域简介环境监测实验第六组将小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区域选择在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地处北三环东路北侧,北三环东路是北京市的交通要道,每天各时段车流量非常大,汽车鸣笛声和发动机轰鸣声是校园噪声污染的重要构成因素。
学校东面毗邻樱花园东街,樱花园东街两侧分布着大量商铺,包括超市、饰品店、网吧、餐馆等,人流量很高。
同时,樱花园东街是城市主干路,车流量也较大。
学校西面毗邻樱花园西街,同样是城市主干路,车流量较大。
樱花园西街街道两侧也分布着少量商铺,包括餐馆、菜市场、医院等,来往行人也较多。
学校南面毗邻北三环主路,车流量和人流尤其大。
学校北面毗邻樱花园南街,属于城市支路,车流量相对较小。
樱花园南街道路两侧分布着少量商铺,包括餐馆、超市、旅馆、学校、住宅区等,人流量较大。
由上可看出,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地处北京市繁华地带,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进行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寻找合适的噪声治理方式对保证校园学生的健康生活十分有必要。
1.2监测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和方法,学会监测布点的布设和优化;(2)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学会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的检索和应用;(4)根据监测数据和噪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监测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1.3点位布设和监测时间点位布设:(1)将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校园划分4*4的网格,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中心(见上一页图),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2)第六组共11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监测点位布设的相应数字序号进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班级:日期:1.调查目的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测量从7:3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20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
测量时的天气为微风,晴,符合测量的气象条件。
测量时仪器特性为“快”响应,仪器手持并离地面不小于 1.2m,离任何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与操作者距离不小于0.5m。
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每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一分钟记录一个瞬时声级值,并记录该时间段内的Leq 、Lmax。
数据处理方面全组讨论分析需处理的项目各负责人处理各自数据并编写报告,最后全组综合数据整理并提交总报告。
5.调查结果与分析(一)1号点分析布点位置:行政楼与五教外学府路二段布点原因:道路旁边有第五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实验楼里有学生上课,办公楼长期有人办公,都需要安静的环境。
数据分析:1.一号点7:30—9:1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Leq Lmax L10L50L90标准差57.395.066.056.250.0 6.73总体呈先变大后变小趋势,原因是对面有公交车站,所测时间段上下车人数较多,为人流高峰期。
有标准差=6.73得,此段时间变化较大,最大值Lmax=95.0dB(A),汽车鸣笛所致。
Leq=57.3dB(A)>55dB(A)(I类功能区昼间限制)L10>55dB(A),L50<55dB(A),说明此段时间由于人流量和车流量的增大造成了轻微的噪声污染。
由上图可看到有几个突变点,产生的原因有路人高声交谈,车辆(自行车和各种机动车)的通过。
2.一号点9:30—11:1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和车辆通过所致,Leq=56.8dB(A)>55dB(A)L10>55dB(A),L50<55dB(A),总体有微弱的污染。
由上图可得出在60分之后有比较大的起伏,原因是此时正是上课高峰期,人流量大,标准差=5.58,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起伏量较小。
Lmax=82.3,为路人大声交谈所致。
Leq=56.4dB(A)>55dB(A),L10>55dB>L50说明此段时间噪声已经造成了微弱的影响。
各突变点是上课时高声交谈和骑车所引起的。
此段时间先是较大中间有一段时间分贝较低然后又上升,原因是下班、下课时期,是人流高峰期,又遇到过往车辆较多。
总体上在50--70dB间变化,标准差=5.87,说明此段时间内有较小变化,Lmax=86.0,汽车鸣笛所致。
Leq=59.0>55dB(A),L50>55dB>L90,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所造成的污染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起伏点为路人交谈及车辆经过引起。
5.Leq变化如下所示Leq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噪声在上午时段有最大,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大。
之后又大幅下降。
(二)2号点分析布点位置:将2号点布在一教与二教旁停车场外,网球旁边。
原因:1.位于网球场附近;2.主要测关于教学区。
数据分析:1.二号点9:10-10:5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学校为文教区属1类声功能=58.7≥55.2,已超过规定限值,有轻度噪声污染。
标准差为4.56,较小。
区,Leq由此得出此段时间噪声变化不是很大,且大体在50-60分贝内浮动。
最大值91.9分贝可能原因是一辆垃圾车经过。
2.二号点11:00—12:4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67.9≥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标准差为6.03,比较大,分析:Leq说明此时间段内的声音变化较大。
由L50为64.2可知,声值大体在60-70范围内浮动,声音较大。
声音波动较大的在11:40-12:10,人流量较大,距离车站较近且车辆多,声音较杂。
3.二号点12:50—14:2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63.4≥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由标准差为6.49,较大,分析:Leq此时间段内声音变化较大。
由上图标可知,有50%的声音分贝大于61.8.在12:40-1:30声音稳定,变化小大体在60分贝左右,原因大家中午休息。
4.二号点14:50—16:2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56.3≥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此组数据标准差为3.71,分析:Leq较小,在此时间段内声音变化稳定,且大体在50-60内变化,但总体数据有变大的趋势。
变化如下5.Leq由上图可得出在第二段和五六段时间时有较大值,原因是此时吃饭的人比较多,而且整天的值都大于I类功能区的限值,说明此点处噪声比较大。
(三)3号点分析监测点选取:此点位于宿舍楼外面,是学生休息的重要场所。
数据分析评价: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1.三号点9:10—10:50数据本时段Leq=59.1dB,Lmax=101.8dB,L10=60.8dB,L50=52.7dB,L90=48.0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45-60dB,噪声峰值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
这段时间为学习时间。
同学们们主要在教室内学习。
2.三号点10:55—12:35数据记录如下:本时段Leq=58.2dB,Lmax=88.3dB,L10=62.5dB,L50=56.2dB,L90=50.2dB。
Lmax 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所以噪声峰值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
3.三号点14:25—16:05数据:本时段Leq=57.8dB,Lmax=92.0dB(A),L10=60.6dB,L50=54.5dB,L90=48.9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来往车辆还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4.三号点16:10—17:50数据:本时段Leq=60.3dB,Lmax=100.7dB,L10=64.0dB,L50=56.7dB,L90=50.3dB。
Lmax 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本时段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学楼,食堂噪声及过往车辆为噪声主要来源。
5.总体评估Leq>55dB,而一类标准为昼间小于等于55dB,夜间小于等于45dB教三楼环境不符合1类标准。
本处噪声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发动机声音、鸣笛声音、来往进出人群交谈声。
(四)4号点分析布点位置:校医院门口布点原因:医院作为噪声敏感点,需要重点关注。
数据分析:1.四号点9:10--10:5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48.8≤50,已达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最大值L=71.1dB(A)来源于靠声级计较近处同学的max声音。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偶尔行人的过往所导致。
2.四号点10:55--12:3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49.3≤50,已达eq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监测点离小路较近,且此时段行人较多,故行人路过的声音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74dB(A)来源于路人高跟鞋敲打地面max所发出的声音。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主要由路过行人及车辆产生。
3.四号点12:40--14:2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49.4≤50,已达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此时段行人路过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73.2dB(A)是由路人的交谈而造成。
较多的路人经过时对测量值造成影响,故Lmax波动较大。
4.四号点14:25--16:0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50≤50,达到0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eq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此时段经过监测点旁小路人流增多,故行人路过所=75.3dB(A)来源于由于路人对测量仪器造成的影响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max的好奇心而近距离观察造成。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并不大,但普遍测量数值偏高,是因为人流量增多而造成。
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5.整个测量时间的4个Leq从上面曲线可以看出,4个时间段噪声曲线呈抛物线趋势。
主要的噪声来源为行人路过及车辆声音。
故所测得的数值基本随人流量、车流量的变化而变化,人流量大时测量值较大,人流量小时则测量值小。
6.整体评价噪声评价:由于监测点基本都是车流量比较大的地区(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故各个点的噪声值都较大,基本都超过了I类区的噪声限值。
由所测的各个点可得原本属于噪声I类功能区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得噪声值超标,对在其中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来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噪声主要由各种车辆及人们大声交谈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