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4祭文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祭文-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上高中后,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
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二、解题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
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
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
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
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
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
⑤作者好像在向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愤再一次喷涌而出。“彼苍者天,局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还只是悲侄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板书:痛悔之极
【思考2】开篇就说“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为什么要七天才“衔哀致诚”呢?
(1)想打听十二郎的确切死期(2)表明倾诉是在痛定思痛之后进行的(3)在行文结构上,也遥启了后文一大段关于十二郎死期的感慨文字。
【思考3】文末的句式有什么点?作何怀着怎样浓烈的感情结束祭文的?
以问句作结,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悲痛不已。
②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感情,后自然转入对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板书:三会三别
③韩愈与老成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青殁而长者存”,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到:‘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板书:疑讯之真
3.评价:《古文观止》“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读《出师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四、整体感知
(一)诵读全文,正音断句
(2)归纳文章布局特点:
【思考1】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那些情?(试以四字概括)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1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评点此文:“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祭文中千年绝调。
”可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感动的祭文。
三、初读,正字音,归纳落实文言知识点四、三、再读,整体把握五、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六、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七、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八、2.理清文章的感情思路。
九、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
十、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 2、 5、 10、 11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
十一、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中,这种抒情的特点?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 , 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 抒发悲伤情感 , 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祭十二郎文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祭十二郎文(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继承……的家业C.敛不凭.其棺凭:凭借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汝来省吾,止一岁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将成家而致.汝死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C.恐旦暮..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散文之部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含答案
篇目二祭十二郎文说作者(一)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元八年(792)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二)作品:《昌黎先生集》。
(三)评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寻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名韩老成,在族中同辈里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有条件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
这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
链常识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整体宏观把握]看结构知文意在本文中,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了自己与十二郎的骨肉至情,倾诉了对十二郎之死的深切悲痛与哀悼,并表达了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
赏技巧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而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
16-17语文《唐宋八大家》学案10祭文 祭十二郎文 含解析
祭十二郎文本课话题——珍爱亲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有一些人,有一些事,当他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无法体会他们的重要性。
当我们能体会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走远。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特别是亲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王峥嵘,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佛山村4组村民。
1995年,王峥嵘与丈夫结婚后,走进佛山村一个人口多、病人多、缺少劳动力的家庭。
婚后,丈夫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都压在她一人肩头.她没有一句怨言,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亏待老人。
20年来,她照顾年迈体弱的公公婆婆,80多岁聋哑的大爷公,以及患有癫痫病的大伯哥,用淳朴善良酿造大家庭的和谐美满、其乐融融。
王峥嵘靠着自己的努力,照顾着一家老小,得到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王峥嵘家及她本人分别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第六届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唐代诗人)王建2. 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黄宗羲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4。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大仲马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丧.之七日()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 )佐戎.徐州()汝遽.去吾()万乘.之公相( ) 窆.不临其穴()【答案】sànɡhùmòxǐnɡnúhōnɡrónɡjùshènɡbiǎ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2)敛不凭其棺()【答案】(1)“羞”同“馐”,美食(2)“敛"同“殓”,给死者穿衣入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诚错误!(2)省错误!(3)致错误!(4)就错误!【答案】(1)名词,诚意/连词,如果/副词,实在(2)动词,知道/动词,探望(3)动词,表达/动词,使……来/动词,达到/名词,兴致,情趣(4)动词,趋、赴/动词,就职上任/动词,接近/动词,完成/动词,接受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________(2)毛血日.益衰()________(3)东亦客.也( )________(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________(5)而视.茫茫()________(6)惟其所愿.( )________(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________(8)将成家而致.汝( )________(9)长.吾女与汝女()________(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名词作动词客居(4)名词作动词继承……事业(5)动词作名词视力(6)动词作名词愿望(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家;使……来(9)动词的使动用法养育,使……成长(10)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将成家而致汝..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子结婚。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祭十二郎文+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祭十二郎文( 时间:40分钟分值:58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继承……的家业C.敛不凭.其棺凭:凭借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解析:选C C项,凭:临,到。
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选C 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汝来省吾,止一岁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解析:选B A项,羞—馐;C项,世—逝;D项,敛—殓。
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将成家而致.汝C.恐旦暮..死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解析:选C例句与C项皆为名词作状语,A、B两项皆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祭十二郎文》
高二语文《祭十二郎文》第1课时教案编制人:鲁慧贤编制时间:5月13日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祭文的基本格式和文体特征;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
二、自学质疑:1、释题: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自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2、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
3、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祭十二郎文+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祭十二郎文( 时间:40分钟分值:58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继承……的家业C.敛不凭.其棺凭:凭借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解析:选C C项,凭:临,到。
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选C 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汝来省吾,止一岁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解析:选B A项,羞—馐;C项,世—逝;D项,敛—殓。
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将成家而致.汝C.恐旦暮..死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解析:选C例句与C项皆为名词作状语,A、B两项皆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高中语文 祭文《祭十二郎文》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 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 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 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 “千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 深挚感情。
作者与背景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 (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 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 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 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 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 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有创新,语言自由朴实。
省(xǐng)坟墓 窆(biǎn)不临其穴
归取其孥(nú) 尚飨(xiǎng)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 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
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
未知其言之悲也。 通“逝”
宾语前置
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了
注意:
“惟(唯)……是……” 为语句的一种固定,古今汉语中 常见。如:唯你是问,唯才是用, 唯 贤是举,等等。
离开
吾年十住九了,一始年 来京城,其后四 探望
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妻子儿女 的统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十第29课 祭十二郎文含答案
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祭文是由祭奠者自己来撰写的,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
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
祭文大都纡徐委婉,情韵悠长。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堪称祭文中的精品。
第29课祭十二郎文错误!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
不久,兄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
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
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
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
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深的《祭十二郎文》.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文意感知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43张PPT
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2)中年兄殁南方:省__略__句__,__应__为__“_中的“千古绝调”的原因。
答案 这篇祭文,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感人至深,成为“千古绝调”,可以说是“字 字是血,字字是泪”。 一是骨肉之情。作者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孤 苦伶仃,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引起了作者的切肤之痛。 二是悔恨悲痛之情。作者与十二郎几欲相见,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遂心愿。 三是愧疚遗憾之情。作者“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愧对神明,愧 对父兄,也愧对十二郎,以至于痛极生悲。 四是表达自身宦海沉浮和人生无常之情。作者奔走仕途,求食求禄,因而与十二郎别 多聚少,因此在得知十二郎去世后抱憾终身。
2.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明年丞相薨 古义:_第__二__年__。_ 今义:_今__年__的__下__一__年__。 (2)而齿牙动摇 古义:_松__动__。_ 今义:_不__稳__固__,__不__坚__定__;__使__动__摇__。_ (3)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_安__顿__好__家__。_ 今义:结__婚__,__安__家__立__业__。_
文史知识
“千古至文”“三大祭文”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因其文风平易质朴,情真意切,历来被视为韩文 的代表作,与宋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清袁枚的《祭妹文》同被称为“千古 至文”、我国古代的“三大祭文”。
高中语文 《祭十二郎文》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 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 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
背 景
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
知
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
识
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
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
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
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编辑ppt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 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 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 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 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 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 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 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 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编辑ppt
第二部分写初闻噩耗时将 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 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 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 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 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 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 代茅坤语)。
编辑ppt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 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 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 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 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 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 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 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 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编辑ppt
原文: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乃能
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十二郎 之灵:
注释:[1]年月日:此为拟稿时原样。《文苑英华》作
“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说十二郎在“六月
十七日”曾写信给韩愈,“五”字当误。古人起草时通常
省写具体的时间,待誊抄时再补上。丧(sàng):死。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祭十二郎文》课件.
宰相。[28]辍(chuò),停止。辍汝,和上句 “舍汝”义同。就:就职。
译文: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
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 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 回河 阳安葬。随后又和你 到江南谋生。孤苦伶 仃,我俩没有一天离 开过。我上面有三个 哥哥,都不幸很早去 世了。继承先父的后 代,在孙辈里只有你, 在儿辈里只有我,两 代都只剩一个人,孤 孤单单。嫂嫂 19
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仲卿。[12]两世一身:子辈 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虽:虽然。其:代词。悲:悲 凉。[13]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 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 举,至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 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均称二十岁至京都 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14]省(xǐng 醒):探望,此引申为凭吊。[15]遇汝从嫂丧来葬: 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793),韩愈有《祭郑 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 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16]董丞相: 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 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汴州:治所 在今河南开封市。[17]止:住,留居。[18]取其 17 孥(nú):把家眷接来。孥,妻子和儿女的统称。
2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 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 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 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 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 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 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 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 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 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 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 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 3 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祭文 祭十二郎文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 .汝来省吾,止一岁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D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解析】 A 项,“羞”同“馐”,美食。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戚:悲伤 B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保全 C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
” 比:比较 D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几何:多久 【解析】 C 项,比,近来。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 未始以.为忧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D.⎩⎪⎨⎪⎧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解析】 之:助词,的。
A 项,与:动词,给/连词,和;B 项,其:语气词,难道/代词,他的;C 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日益微..丞相甍B.志气C.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解析】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B项,“志气”,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C项,“几何”,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
【答案】 D6.找出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C.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解析】A项,长,使动用法;B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业,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
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知,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B.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C.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俄”意思是“不久”,为时间副词,排除B、D两项。
“益州司马折威风”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故选A。
【答案】 A8.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拜了又拜,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
《乐》应为《易》。
【答案】 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百姓属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的方式与来俊臣、侯思止的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错,杜景俭认为上天发出预警,不是因“武则天篡位”,而是因武则天的布教施令可能“有亏礼典”。
【答案】 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知,臣之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
(关键词:花、虽、过)(2)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的罪过啊。
(关键词:忝、理、罪)【参考译文】杜景俭,冀州武邑人。
年轻时考中明经科,多次提拔升迁,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
出京担任益州录事参军。
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被任命为益州司马,诏书还没有到达,他就想处理政事,还鞭打下属官吏来显示威严。
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受朝廷之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署还未接到朝廷的任命。
何必贪求这几天的俸禄,不等朝廷的旨意,就想处理政事,不也太性急了吗?”房嗣业更加生气。
杜景俭又说:“您现在拿着这小小的朝廷诏书,真假还不知晓,就想总揽一州大权,谁敢保证事情无变?扬州的灾祸,不就是这样招致的吗。
”于是就呵斥左右令他们各自散去,房嗣业羞容满面只好作罢。
不久朝廷任命房嗣业为荆州司马,最终没有遂了房嗣业的心愿,百姓属吏因此说道:“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杜景俭因此渐渐出名。
入朝担任司宾主簿,又转任司刑丞。
天授年间,和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当时人们说:“遇到徐有功、杜景俭的犯人就能活下来,遇到来俊臣、侯思止的犯人一定会死去。
”(杜景俭)多次升迁担任洛州司马。
不久转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则天曾经因九月宫内梨花开放,拿出一枝向宰臣展示,问道:“这预示着什么吉祥?”众宰臣都回答说:“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
”唯独杜景俭说:“谨按《洪范五行传》的观点:‘阴阳不互相侵夺秩序,错乱就会有灾祸。
’另外《春秋》说:‘冬天没有过分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没有凄冷的寒风,秋天没有久下成灾的雨。
’现在已是秋天了,草木枯黄凋落,可是梨树忽然开花,这是阴阳错乱。
臣担心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制。
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的罪过啊。
”于是行再拜礼谢罪,武则天说:“你是真正的宰相啊!”延载初年,因为凤阁侍郎周允元上奏弹劾杜景俭与李昭德结党,(杜景俭)被贬为秦州刺史。
以后多次升迁做了司刑卿。
圣历二年,再次被任命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很多州县都沦陷于贼寇之手。
等到事态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把陷落贼寇之手的百姓全都治罪。
杜景俭认为他们都是被逼屈从,并非出于本心,请求全都赦免了他们。
武则天最后听从了杜景俭的建议。
一年多后,(杜景俭)转任秋官尚书。
后因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亲近者所说的不公开的话获罪,降为司刑少卿,出京担任并州长史。
病死在途中,朝廷追赠相州刺史。
11.依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和谐,句式大致相同。
亲情,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