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刘禹锡《金陵怀古》译文及鉴赏答案
刘禹锡《金陵怀古》译文及鉴赏答案《金陵怀古》是由刘禹锡所创作的,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金陵怀古》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金陵怀古》唐代: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怀古》译文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金陵怀古》注释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冶:一作“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蔡:一作“芳”。
幕府:山名。
兴废:指国家兴亡。
人事:指人的作为。
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金陵怀古》鉴赏“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
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
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
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
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
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金陵五题·并序》意思-赏析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金陵五题·并序》意思|赏析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译文石头城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乌衣巷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
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鉴赏作者:佚名南京古称金陵,此名得之甚早,《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岗,因改金陵为秣陵。
他们的作法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后汉书》中说: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孙权将统治中心自京口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取其建功立业之意。
229年,孙权在此正式称帝,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
其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六朝(229 589年)。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又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
后代诗人面对王气黯然收之后的金陵,想象秦淮河上金粉浮动、光影飘摇的往昔,常常为之感喟唏嘘,金陵怀古遂成为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是写得早而又写得好的诗篇,在主题、意象、语汇诸多方面,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金陵五题》分别吟咏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着笔,反复表现兴亡这一核心主题。
石头城这是组诗的第一首。
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引)其一石头城》
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引)其一石头城》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引)其一石头城》七言绝句押灰韵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剡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
』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字词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评注《谢叠山诗话》评价说:“意在言外,寄有于无。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价说:“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表。
”《吴船录》:金陵山本止三面,至此(按指伏黾楼)则形势回互,江南诸山与淮水团栾应接,无复空阙。
唐人诗所谓“山围故国周遭在”者,惟此处所见为然。
《唐诗品汇》:谢云:山无异东晋之山,潮无异东晋之潮,月尤异东晋之月也。
求东晋之宗庙、宫室、英雄豪杰,俱不可见矣。
意在言外,寄有于无。
《震泽长语》:“潮打空城寂寞回”,不言兴亡,时兴亡之感溢于言外,得风人之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仲德(列)为清新体。
郭溶曰:只赋景,自难为怀。
《增订唐诗摘钞》:寓炎凉之情在景中。
《唐诗别裁》: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华,俱归乌有,令人于言外思之。
《而庵说唐诗》:此亦是梦得寓意。
梦得虽召回,但在朝之士皆新进,与梦得定不相莫逆,而梦得又牢骚不平,于诗中往往露出,不免伤时,风人之旨失矣。
《唐诗笺注》:“山围”二句,真白描高手。
“淮水”二句,亦太白《苏台览古》意。
《网师园唐诗笺》:盛唐遗响。
《诗法易简录》:六朝建都之地,山水依然,惟有旧时之月,还来相照而已,伤前朝所以垂后鉴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全文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
描写夕阳的诗词及赏析
描写夕阳的诗词及赏析夕阳,不同于清晨的太阳,它拥有独特的光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夕阳的诗词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简介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翻译/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驻地。
由于当时禁*身着黑**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苏省南京市*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鉴赏《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金陵五题(二)》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地名,在今南京市东南。
三国吴时于此置乌衣营,以兵士服乌衣而名。
东晋时,王谢诸望族居此。
在今南京市夫子庙秦淮河南岸。
这首诗就是通过乌衣巷居民的变化书写古今盛衰的感慨。
诗写乌衣巷,但是一开始的目光却投向离乌衣巷不远的朱雀桥一带。
朱雀桥,原名朱雀桁,是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浮桥。
故址在今南京市镇淮桥稍东,横跨秦淮河。
三国东吴开始,尤其东晋以来,朱雀桥是都城交通最发达的地方。
六朝时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浮桥放行之时,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隋灭陈后,被废。
六朝时的朱雀桥白天冠盖如云,车骑相拥,夜来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乌纱胥吏奔走权门;名商富贾招摇过市;贩夫走卒交错如织;衣冠士女,靓妆丽服,何等的繁盛丰茸,而此刻却是杂草丛生,野花盛开,何等的冷落衰微。
不言兴亡,而盛衰无常之感已在其中。
下句开始转向乌衣巷,可朱雀桥这里已然如此,其实也间接透露出乌衣巷的没落。
“朱雀桥”、“乌衣巷”,地名互对,工整天成,同时点出特定的地理坏境,引发思考。
而承之以“野草花”、“夕阳斜”两组荒凉衰飒的景物,对比当年朱雀桥玲珑璀璨、乌衣巷华屋腐集,曾经的繁荣昌盛,而今一切烟消云散,满目荒芜凄凉。
在写足环境、气氛之后,接下来开始乌衣巷自身的变化了。
后两句照应前句进一步渲染。
“王谢堂”对“百姓家”,抚今思昔、慨然兴叹。
六朝乌衣巷中王谢高门大宅,代之而起的已然是普通老百姓的居住。
接下来,诗人通过即小见大、观微知著的艺术构思,将笔墨荡开,巧妙选取喜居旧巢的燕子来印证繁华消歇。
一如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所说:“世异时殊,人更物换,岂特功名富贵不可见,其高名甲第,百无一存,变为寻常百姓之家……朱雀桥边之花草如旧时之花草,乌衣巷口之夕阳如旧时之夕阳,惟功臣王、谢之第宅今皆变为寻常百姓之室庐矣。
乃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风人遗韵。
”“飞入”两字,将作者的视线紧紧锁住,仿佛也随同燕子一起目睹了乌衣巷内的沧桑变化一般。
唐代-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刘禹锡《乌衣巷》。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原文: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快来看看吧。
【前言】《金陵五题》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
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
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第一首《石头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关于南京风景的现代诗句
关于南京风景的现代诗句1.有关南京景物诗句大杂烩]» 南京诗词情话过了南北朝时期,就是隋了. 大约是因为北方统治者害怕南方有这么一个隔着天险长江的据点,就故意打压南京. 从此隋唐两代南京就荒废了,?隋唐时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扬州了(当然扬州在地理上是江北),扬州兴而金陵没,从下面杜牧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杜牧路过南京,“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所以怀念旧游老友韩绰,因而写下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所以唐代的诗人到了南京,多数只有伤怀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这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时陈后主作的一首词,大约被人谱了曲,然后就变成了靡靡之音,亡国之曲. 很奇怪,救国的歌曲大家都听过,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曲等等,亡国的歌曲谁有听过是什么样子的么?估计是地球人都没听过的天籁之音吧. 自从这首泊秦淮之后,秦淮河的确也在明清的时候重新焕起靡靡生机,即使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牧杜,如果生在明清,也一定会‘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不会说什么“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而是不爱扬州名妓改爱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倒是欢快一些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有一个姓萧的皇帝喜欢出家,一共出了三次家,每次都是大臣从寺里面把他赎回来. 也就是这个叫萧衍的梁武帝时期,有一个大法师在南京的某个地方说法,讲到兴高采烈处忽然落花如雨,从此这个地方被叫做雨花台. 这四百八十座寺庙,等到杜牧去看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首杜牧的清明,有人据宋初史书考证杏花村在南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刘禹锡也写过一些南京怀古的小诗. 如这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翻译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精炼含蓄流畅自然——解读刘禹锡《金陵五题》三首
把王叔文先贬官后处死 , 禹锡先贬连州刺史 , 刘 再贬 朗州
司 马 , 朗 州 九 年 , 和 十 年 ( 1) 居 元 85 二月 , 诏 回京 , 应 因赋 玄都观看花诗得罪执政 , 以语涉讽刺为 由贬为播州 ( 今贵
( 哈尔滨学院 中文 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 0 6
摘要 i 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 , 刘 生前与 白居 易齐名 , 世称 “ 白” 白居 易称他 为“ 豪” 刘 , 诗 。刘 禹锡的诗歌 注重艺
术创新 , 重视 民歌并善 于向民歌 学习, 境优美 , 炼含 蓄, 取 精 辞采华美 , 流畅 自然 , 立意深邃 , 旨隐微 , 自己的创 题 用
陵 五题 》 相示 者 , 尔 生思 , 迪 歙然 有 得 。他 日, 人 白乐 天 友
州遵义地区) 刺史 , 经裴度说情 , 改授连州刺史 。元和十 四年 (1 )刘禹锡的母亲去世 , 89 , 两年多的时间在洛 阳守 丧 。穆宗长庆元年(2 ) , 8 1冬 被任命为夔州( 四川奉节) 今 刺史, 长庆 四年 (2 ) , 84 夏 调任和州 ( 今安徽和县 ) 史。 刺
掉头苦吟 , 叹赏 良久 , 且日‘石头》 《 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 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 四咏虽不及 此 , ’ 亦不孤乐 天之言耳 ” 。很 明显 , 因有客人写 了五首关于南京 的诗 《 金陵五题》 刘 禹锡有感于故宫离黍 , , 昔盛今衰 , 和作 了 《 陵五题》 金 。刘 禹锡 的七绝是中唐名家 , 清人翁方纲在 《 石洲诗话》 中说 :中唐六七十年间, “ 堪与盛唐方驾者 , 独 刘梦得 、 李君虞两家之七绝 。这个评论是恰如其分的。 ”
石头城全诗翻译赏析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旧时的月亮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夜深时月亮还照过那城头的矮墙。
【出自】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群山环绕的故都,四面群山依旧,江潮依旧拍打着空城,带着丝丝寂寞的情绪又退回。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依然是旧时的那轮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冷冷的月光还是从那城上的短墙照进城来。
译文三:
群山始终围绕在故都周围,潮水拍打荒城默默退回。
只见当年秦淮河东升起的明月,夜半依然从城垛升起来。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
赏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风格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引)其三台城》
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引)其三台城》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引)其三台城》押麻韵引用典故:后庭花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字词注释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
六代:指建都在金陵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结绮(qí):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
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
《隋书·五行志》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
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时人以为歌谶(chèn),此其不久兆也。
”(公元587年,陈后主作个新歌,歌辞非常哀怨,他命令宫中的美女排练演出。
那个歌辞说:“后院的玉树开了花,刚开不久就凋落了。
”当时人以为这是个预兆兴亡的歌谶,这是他不久就要亡国的预兆。
)评注《才调集》:陈亡,则江南王气尽矣。
首句自六代说起,不止伤陈叔宝也。
六朝尽于陈亡,末句可叹可恨。
《唐人绝句精华》:按禹锡《金陵五题》,此所录三首,皆有惩前毖后之意。
诗人见盛衰无常,而角其盛时,恣情逸乐之帝王及豪门贵族,曾不知警戒,大可悯伤,故借往事再三唱叹,冀今人知所畏惮而稍加敛抑也。
否则古人兴废成败与诗人何关,而往复低问如此。
冯班:陈亡则六朝王气尽矣,首句自“六代”说起,不止伤陈叔宝也。
(《唐人绝句精华》引)沈祖棻:前两句夹叙夹议,后两句以具体的形象作出强烈对比。
“万户千门”承上“结绮临春”来。
诗人说“一曲《后庭花》”断送了金陵最后一个王朝,当然不是指这支曲子本身,而是指这支曲子所代表的陈后主的整个逸乐沉沦生活。
(《唐人七绝诗浅释》)《唐诗鉴赏辞典》: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
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
[VIP专享]刘禹锡《金陵五题》及金陵怀古
南京古称金陵,此名得之甚早,《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岗,因改金陵为秣陵。
”他们的作法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后汉书》中说: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孙权将统治中心自京口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取其“建功立业”之意。
229年,孙权在此正式称帝,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
其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六朝”(229—589年)。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又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
后代诗人面对“王气黯然收”之后的金陵,想象秦淮河上金粉浮动、光影飘摇的往昔,常常为之感喟唏嘘,“金陵怀古”遂成为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是写得早而又写得好的诗篇,在主题、意象、语汇诸多方面,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金陵五题》分别吟咏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着笔,反复表现“兴亡”这一核心主题。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赏析:这是组诗的第一首。
此诗写石头城故址和旧景犹存,但人事已非,六代的豪华已不复存在,为此引发无限的感慨。
诗中句句写景,作者的主观思想在字面上不着痕迹,而深味其境,则各有会心。
白居易读后,曾“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赞曰:“我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刘禹锡最有意境的怀古诗《金陵五题·石头城》,白居易看后说,后世人再也写不出来
刘禹锡最有意境的怀古诗《金陵五题·石头城》,白居易看后说,后世人再也写不出来刘禹锡被后世人称为“诗豪”,说明此人的诗作颇有豪情。
我们在之前读刘禹锡的诗作,为其《陋室铭》而赞叹,更为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蕴含的哲理而惊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中唐时代的代表诗人,刘禹锡可谓见证了大唐王朝的逐渐衰微。
所以在他的诗作当中,不可避免的沾染上盛极而衰的气息。
而最能体现他的这种风格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怀古诗。
乌衣巷一首是《乌衣巷》,就是那句著名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出处的那首诗;还有一首,就是本文要论述的《金陵五题·石头城》。
且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这首诗大家都应该很眼熟,因为这首诗,曾经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求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诗词。
从表面来看,这首诗似乎咏怀的是石头城,句句写景,青山、潮水、古城,月亮,淮水,女墙,构成了一系列的意象。
但是在实际上,诗人却是句句抒情。
通过这些排列的意象,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虽然不着一字的评语,但是却深刻的表达了诗人的怀古之思。
今日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意思是,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意思是,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悲凉的《石头城》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这里曾经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月亮却依然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
此情此景,,引人长思。
一个“还”字,更是意味深长。
刘禹锡·石头城所以,当刘禹锡的好友白居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不觉感叹:“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刘禹锡不出名的诗
刘禹锡较为冷门的诗歌赏析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歌作品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之作,也有深沉内敛之篇。
虽然刘禹锡的一些诗歌广为人知,如《乌衣巷》、《秋词》等,但也有一些相对不那么出名的诗作。
以下将介绍一些刘禹锡较为冷门但同样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并对其进行赏析。
首先是一首《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以石头城(今南京)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月色等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中的“山围故国”、“潮打空城”等词句,既展现了石头城的险要地势和沧桑历史,又寄寓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今昔对比的哀思。
而“淮水东边旧时月”一句,则通过月色的恒常不变,暗示了人事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沉郁风格。
再来看一首《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首诗以杨柳枝为题材,通过对比塞北的梅花和淮南的桂树,表达了诗人对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感受。
诗中的“羌笛”和“小山词”分别代表了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婉约,而“杨柳枝”则是诗人所推崇的新声。
诗人通过“请君莫奏前朝曲”一句,表达了对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事物的摒弃,同时倡导创新和变革。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节奏流畅,展现了刘禹锡诗歌的豪放风格。
除了以上两首诗外,刘禹锡还有一些其他较为冷门的诗作,如《望洞庭》、《竹枝词二首·其一》等。
这些诗歌虽然不像《乌衣巷》等作品那样脍炙人口,但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它们或描写自然风光,或抒发历史感慨,或表达人生哲理,都体现了刘禹锡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卓越才华和丰富情感。
在刘禹锡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广阔,情感丰富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金陵五题》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金陵五题》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
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
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第一首《石头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於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
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著「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裏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
不过,后来的诗人并不因此而搁笔,咏金陵的诗词还是层出不穷,只是很少能达到刘禹锡这首诗的水平罢了。
第二首《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言】《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注释】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赏析】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乌衣巷》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
“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
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读者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
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
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
其将逝,剪爪识之。
其后果至焉。
”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
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
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第三首《台城》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前言】《台城》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
《台城》是《金陵五题》之一。
其《石头城》、《乌衣港》为此首,刘永济称:“皆有惩前毖后之意。
诗人见盛衰无常,而当七其盛时,恣情逸乐之帝王以及豪门贵族,曾不知警戒,大可伤悯,故借往事,再三唱叹,冀今人所畏惮而稍加敛抑也。
否则古人兴废成败与诗人何关,而往复低回如此。
”《台城》以陈后主的奢华侈靡,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
诗人在诗中告诫唐王朝的当权者,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赫赫的大唐帝国千万不可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
诗词情真意切,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情怀。
【注释】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六代:指建都在金陵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结绮: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翻译】六朝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陈后主的结绮临春最豪奢。
千门万户的楼阁成了野草,只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调史诗。
台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的地方。
六朝皇帝, 多以奢侈荒淫著称, 陈朝末代的那位陈后主尤甚。
他在豪华的台城里, 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的典型建筑来形容陈后主这位亡国之君的挥霍无度。
在这些富丽堂皇、燃尽民脂民膏的辉煌建筑群中,陈后主竟日倚红偎翠, 寻欢作乐, 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填上淫词, 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 征歌逐色, 不辨昼夜。